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问题与对策
浅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

浅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和急救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静脉输液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本文将浅谈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以期提高静脉输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未正确进行穿刺部位的消毒、未及时更换输液部位等。
这些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感染、静脉炎等并发症。
2. 输液药物配置不当输液药物配置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配置,如药物浓度、pH值等。
此外,部分护理人员未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治疗效果。
3. 输液巡视不到位在输液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输液部位异常等情况。
这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空气栓塞、药物渗漏等。
4. 患者教育不足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了解不足,部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时未能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此外,部分患者对药物过敏史、疾病史等未进行充分告知,导致治疗风险增加。
5. 输液器材质量问题部分输液器材质量不合格,如针头、输液管等。
这可能导致输液过程中出现堵塞、漏液等问题,影响治疗效果。
二、整改办法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确保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应包括无菌技术操作、穿刺技巧、药物配伍禁忌等。
2. 规范输液药物配置护理人员在配置输液药物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药物浓度、pH值等符合要求。
同时,了解药物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 加强输液巡视护理人员应加强输液巡视,确保输液过程顺利进行。
巡视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输液部位异常等情况,及时处理问题。
4. 提高患者教育质量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知识的了解。
在输液前,向患者详细介绍输液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提高患者配合度。
静脉给药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静脉给药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键词】静脉给药;问题;对策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是目前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静脉给药具有迅速、刺激小、疗效快等优点,是治疗疾病和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1]。
静脉给药过程中发生差错也较危险,它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执行者,如何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做到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都是至关重要的。
现将实施静脉给药时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1.1 静脉给药中的差错静脉给药输液过程中差错缺陷原因很多,如:护士岗位职责未落实到位,护士法律意识淡薄,未严格执行有关的护理制度,护士对药物知识欠缺,药物知识更新与临床使用不同步,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缺乏主动性,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责任心、心理定势等因素,导致时常有差错发生,偶尔造成严重后果[2]。
1.2 药物配制过早护理工作紧张、忙碌且工作量大,部分护士为了完成当班的护理工作,一有空隙就过早地把药物加入到输液瓶内,使配好的药液放置时间过长,药物易产生分解,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大,同时还破坏了药品的密闭状态,增加了细菌的繁殖机会。
1.3 药物配伍不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注射液在无配伍禁忌的条件下,混合静脉滴注是目前临床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护士只习惯于将药物配伍后是否发生浑浊、沉淀、变色作为配伍禁忌的指标,但不少药物配伍后发生的理化改变及药理改变并不引起外观的变化,如不注意就会影响疗效,且会增加不良反应。
1.4 用药量不足用注射器抽吸瓶内药液时未掌握要点,药瓶内残留药液较多;前一瓶液体未输完就接上另一瓶液体;如青霉素的一次常用量800万U,丢失量为11.67%,而儿童在用药过程中的丢失量占的比例会更大,使进入机体内的药液不能达到要求用量,影响了治疗效果,造成了药物浪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5 使用不恰当的溶媒很多药物都配有专用溶媒,且对加入的液体有严格规定,如盐酸阿霉素配置时,应先加注射用水溶解,再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使用;有的护士不用专用溶媒溶解,直接抽取输液瓶内液体溶解,这样易引起药物理化性质以及pH值的改变,使药物的溶解度降低,甚至出现微粒性的输液反应[3]。
静脉输液中常用的药物配伍禁忌

静脉输液中常用的药物配伍禁忌静脉输液中常用药物配伍禁忌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静脉给药,将药物直接注入患者的血液循环中,以达到治疗作用。
然而,在静脉输液中,一些药物之间的配伍使用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疗效,因此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中常用的药物配伍禁忌,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水平,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氯化钠注射液与硫酸镁注射液配伍禁忌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生理盐水,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紊乱的治疗。
而硫酸镁注射液则常用于预防子痫前期和治疗癫痫等疾病。
这两种药物不可同时使用,因为在配伍时会产生沉淀反应,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二、青霉素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配伍禁忌青霉素类药物以及氨基糖苷类药物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然而,这两类药物不可同时使用,因为它们会相互交叉抑制,导致药物的疗效下降。
三、卡托普利注射液与硝酸甘油注射液配伍禁忌卡托普利注射液常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而硝酸甘油注射液则常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这两种药物不能配伍使用,因为会产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失去治疗效果。
四、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配伍禁忌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然而,这两类药物不可同时使用,因为它们会相互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的降解和失效。
五、卡马西平注射液与非洛地平注射液配伍禁忌卡马西平注射液常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而非洛地平注射液则常用于高血压和心绞痛的治疗。
这两种药物不可同时配伍使用,因为它们会相互影响,降低药物的疗效。
六、丙泊酚注射液与硫酸镁注射液配伍禁忌丙泊酚注射液是一种具有镇静和催眠效果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
而硫酸镁注射液则常用于预防子痫前期和治疗癫痫等疾病。
这两种药物不可同时使用,因为会相互影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七、肾上腺素注射液与纳洛酮注射液配伍禁忌肾上腺素注射液常用于心脏骤停或心脏手术等急救情况下的血压维持,而纳洛酮注射液则常用于镇痛和解毒。
静脉输液添加药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有 着 著 差 别 , 果 混 合 不 完 全 , 入 进 去 的 溶 液 可 如 加 以 与输 液 分 层 , 种 混 台 不 均 匀 的 输 液 一 旦 输 入 人 这
体 , 病 人 带 来 , 大 危 害 , 至 死 亡 , 氯 化 钾 溶 液 沉 给 f { 如
7种 , 种 给 药 方 法 , 图 方 便 不 考 虑 治 疗 学 和 药 这 只
生 长 繁 殖 , 引 起 即 发 的 严 重 临 床 反 应 症 状 , 者 可 可 重
发 生死 亡 。
向 , 2 % 或 2 % 以 上 浓 度 的 甘 露 醇 注 射 液 尤 其 如 含 0 5 此 , 使 不 向 面 添 加 任 何 药 物 , 注 射 液 在 浓 度 较 即 该 高 或 温 度 变 化 时 也 会 自 然 析 出 结 晶 。 注 射 用 氨 基 酸 制 剂 与 内 酰 胺 类 抗 生 素 相 混 合 时 有 可 能 形 成 免
物 学 的 要 求 , 病 人 带 来 一 定 的 危 害 。 困 此 , 讨 向 给 探 静 脉 输 液 中 添 加 药 物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问 题 及 其 对 策 , f {
有 必要 。现简 述 如下 :
于容 器底 层引 起高 血钾 症 。
1 3. . 2药 物 与 输 液 的 十I 作 用 以 及 对 于 输 液 的 I 互
一
代 表 , 类 乳 剂 可 被 添 加 的 药 物 所 破 坏 。 类 脂 小 球 的 这 聚集 和扩散 可 以 在 肉眼 看 不 见 的 范 围 内发 生变 化 。 旦 使 用 这 样 的 混 合 物 就 有 造 成 血 符 栓 塞 的 危 险
Hale Waihona Puke 药 物 加 入 甘 露 醇 静 脉 注 射 液 中 时 就 有 析 出 结 晶 的 倾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静脉输液作为临床治疗中一种重要的给药方式,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静脉输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当、药物配伍禁忌、护理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操作不当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操作不当是导致输液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可能导致感染;穿刺技术不熟练,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局部血肿等;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可能导致患者不适或药物效果不佳。
2. 药物配伍禁忌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配伍不当可能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部分药物在混合后会发生反应,如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混合可能导致pH值改变,影响药物稳定性。
此外,部分药物配伍后可能产生沉淀,影响药物吸收和疗效。
3. 护理不到位护理不到位也是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如输液过程中未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输液部位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静脉炎等。
4. 患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也会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
如患者血管条件差,穿刺难度增加;患者过敏体质,对某些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未按医嘱完成治疗等。
二、静脉输液改进措施1. 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针对操作不当的问题,应加强医护人员静脉输液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和穿刺技术。
此外,还需加强对新进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能迅速适应临床工作。
2. 严格药物配伍管理为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医护人员应熟悉各类药物的性质和配伍要求。
在输液过程中,严格遵循药物配伍原则,避免不合理配伍。
同时,加强药物说明书和文献资料的学习,了解新型药物的配伍信息。
3. 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护理不到位的问题,应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浅谈静脉输液药物配置中的配伍禁忌问题

浅谈静脉输液药物配置中的配伍禁忌问题田慧丽【摘要】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compatibility problems in common intravenous infusion allocation, so as to promote clinical rational and safe drug use. Methods:The incompatibility problems in the common intravenous infusion allocation were collect-ed, analyzed,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The incompatibility occurred in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allocation process, mainly as the redox reaction, precipitation, lower potency, color of the solution change, etc. Conclusions: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compati-bility learning, reduce the incompatibility occurrence,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drug use.%目的::分析静脉输液药物配置中常见的配伍禁忌问题,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方法:对静脉输液药物配置过程中常见的配伍禁忌问题进行收集、分析、归纳、总结。
结果:配伍禁忌问题在静脉输液药物配置过程中均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沉淀、效价降低、溶液颜色改变等几个方面。
结论:加强对药物配伍禁忌知识的培训,提高对配伍禁忌可能发生的警惕,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静脉输液的合理用药原则及药物配伍禁忌

静脉输液的合理用药原则及药物配伍禁忌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注入血液循环中,以达到治疗或支持治疗的目的。
然而,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的合理用药原则及药物配伍禁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合理用药原则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要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禁忌症等信息,确保用药的合理性。
2. 用药途径选择: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用药途径,但并不是所有药物都适合静脉给药。
按照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刺激性等因素,合理选择口服、注射或静脉输液等途径。
3. 药物剂量计算: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年龄等因素,合理计算药物的剂量。
同时,注意调整剂量以避免患者的过敏或不良反应,并定期监测药物浓度,避免超剂量使用。
4. 药物给予速度:不同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速度要求,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合理安排给药速度。
快速给药可能引起不良反应,慢速给药可能影响药效。
5. 给药时间:根据药物的特点和治疗需求,合理安排给药时间。
有些药物需要在空腹或饭后给药,有些药物需要在特定时间段给药。
6. 药物稀释:一些药物需要在给药前稀释。
稀释后的药物可以减少药物对静脉内膜的刺激,避免引发不良反应。
7. 药物复配:一些药物可以复配使用,以减少输液次数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但需要考虑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8. 过敏史:患者过敏史是用药前必须了解的重要信息之一。
如果患者有过敏史,应避免使用相同或相似药物,以防过敏反应发生。
二、药物配伍禁忌1. 钙离子:静脉输液中含有的钙离子和某些药物会产生沉淀反应,建议避免与磷酸盐、碳酸盐和某些抗生素等药物同时给予。
2. 阿米卡星:阿米卡星与多种药物(如巴贝妥类、维生素B群、万古霉素等)合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
3. 氯化钠:氯化钠溶液过饱和时,会在输液过程中析出结晶,可能引起血管炎症和血栓形成。
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给药方式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静脉输液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本文旨在分析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1.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部分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如手卫生不达标、消毒不彻底、穿刺技术不熟练等,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2. 输液药物配置不当:部分护理人员在配置输液药物时,未能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进行,如药物浓度、溶剂选择、配伍禁忌等,可能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
3.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部分护理人员对输液速度的控制不准确,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此外,输液速度过慢可能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4. 输液部位选择不当:部分护理人员在选择输液部位时,未能充分考虑患者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等因素,导致输液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现象。
5. 输液反应处理不及时:部分护理人员在患者出现输液反应时,未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发热、过敏反应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6. 输液记录不规范:部分护理人员在输液过程中,未能详细记录患者病情、输液药物、输液速度、输液部位等信息,影响患者病情观察和治疗效果评估。
二、静脉输液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液操作规范的认识,确保每位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穿刺技巧。
2. 规范输液药物配置:护理人员在配置输液药物时,应严格遵守药物说明书,确保药物浓度、溶剂选择、配伍禁忌等符合要求。
3. 合理控制输液速度: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等因素,合理调整输液速度,确保患者安全。
4. 科学选择输液部位:护理人员在选择输液部位时,应充分考虑患者血管条件、药物性质等因素,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5. 及时处理输液反应: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出现输液反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药物的配伍禁忌与对策
在药物治疗中,静脉输液已成为较常见的给药方式,特别是药物联合应用或多组药物连续滴注的方法比较普遍。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禁忌药物混合时易发生变色、浑浊、沉淀等现象,影响到药效的发挥,甚至会产生有毒物质,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
随着新药品种的增多,静脉输液中出现理化和生理配伍禁忌的发生率急剧升高,药物相互配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已引起临床的注意。
1、理化配伍禁忌
理化配伍禁忌多是由于液体pH值、离子电荷等条件改变引起的混浊、沉淀、漂浮物、变色等。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与长春西汀联合使用生成沉淀,头孢曲松与喹诺酮类、万古霉素配伍产生沉淀,钙离子可与含磷酸盐、碳酸盐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磷酸钠、果糖二磷酸钠、三磷酸腺苷二钠等形成沉淀,美洛西林与地塞米松、维生素B6或氨基糖苷类配伍产生絮状混浊,万古霉素与氨茶碱合用生成沉淀,磷霉素与含镁、钙的溶液合用生成沉淀,两性霉素B或红霉素与生理盐水生成沉淀,更昔洛韦与止血敏产生白色混浊,阿昔洛韦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二者混合出现乳白色沉淀,环丙沙星与维生素C、5%碳酸氢钠产生白色沉淀,美洛西林与地塞米松、维生素B6或者氨基糖苷类合用产生絮状混浊,泮托拉唑钠用5%GS、GNS作为溶媒时产生混浊,奥美拉唑与止血芳酸注射液产生棕红色沉淀,氨茶碱与盐酸多巴胺联用溶液变红棕色,尼莫地平与5%或10% GS、氯化钠注射液合用产生淡黄色结晶,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GS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
灯盏花素与甲硝唑注射液、酚妥拉明合用立即沉淀,与肌苷注射液合用溶液变黄绿色等。
2、生理配伍禁忌
是发生于患者体内的变化,虽不是立即出现沉淀等肉眼看得见的变化,却会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升和毒性增加。
例如,丁胺卡那联用林可霉素或克林霉素毒性增加,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更昔洛韦合用诱发癫痫发作,西咪替丁与吗啡合用引起呼吸骤停、癫痫发作,红霉素或喹诺酮类与氨茶碱合用导致氨茶碱毒性增加,膦甲酸钠与戊烷脒钠注射液合用引起贫血、低血钙、镁以及肾毒
性增加,长春西汀与肝素合用诱发脑出血,阿昔洛韦与齐多夫定注射液合用增加后者的神经、肾毒性,糖皮质激素与林可霉素联用导致抑制免疫作用增加,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合用,增加后者对神经肌肉阻滞作用,氟哌啶醇与锂盐联用导致不可逆脑损害等。
维生素K类为一种氧化剂与强还原剂维生素C配伍,可导致药物疗效消失或降低从而失去止血作用。
3、对策
①在新药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全面了解新药的特,避免盲目配伍;
②在不了解其他药物对某药的影响时,可将该药单独使用;
③两种不同浓度药物配伍时,应加浓度高的药物至输液瓶中,后加浓度低的药物,以减少发生反应的速度;
④两种药物混合时,一次只加一种药物至输液瓶中,待混合均匀后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另一种药物;
⑤有色药物应最后加入输液瓶中,以避免瓶中有细小沉淀不易被发现;
⑥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独使用制度,以避免注射器内残留药液与所配制药液之间产生配伍反应;
⑦根据药物性质选择溶媒,避免发生理化反应;
⑧要根据药物的药理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对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组药液,在使用时应间隔给药;
⑨在更换补液时如发现输液管内出现配伍反应时,应立即夹管,重新更换输液器,勤加巡视,观察患者的反应,有无不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