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树的选择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选择原则
行道树是指种植在道路两旁,为行人提供遮荫和美化环境的树木。
选择合适的行道树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 适应性: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以确保其能够良好生长并抵抗当地的病虫害。
2. 树荫和景观效果:行道树应具备良好的树荫效果,为行人提供舒适的遮荫环境。
同时,树种的外观和形态也应考虑,以增加道路的景观价值。
3. 生长速度和寿命:选择生长速度适中、寿命较长的树种,以便在较长时间内提供稳定的遮荫和景观效果。
4. 抗风性和耐旱性:考虑到城市环境中的风灾和干旱情况,选择具有较好抗风性和耐旱性的树种,以减少树木受损的风险。
5. 安全性:选择无刺、无毒性、无坠落物的树种,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6. 维护成本:选择易于维护、管理成本较低的树种,以降低城市绿化的维护费用。
7. 多样性:在城市道路中选择多种不同的树种,以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8. 与周边环境协调:选择与周边建筑、景观和城市风格相协调的树种,以形成整体和谐的城市景观。
总之,选择合适的行道树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适应性、景观效果、生长特性、安全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以达到美化城市环境、提供舒适遮荫和提升城市生态质量的目的。
浅谈行道树的选择

浅谈行道树的选择行道树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美化城镇景观,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
由于行道树的生长受到城市特殊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选择行道树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在选用行道树时,尽量选用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强健长寿的当地适生树种,其具有适应环境、耐修剪、抗病虫害、便于养护管理等特点。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与周围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选择行道树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掌握各树种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及生物等)的相互关系,摸清生境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树种作为行道树。
2 兼顾近期、远期树种规划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不仅城镇街道马路拓宽改造日新月异,乡镇公路网络也四通八达。
在道路绿化时,就应采取近期与远期结合,速生树种与慢性树种,常绿树与落叶树种相结合的策略,在尽快达到夹道绿荫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长远绿化的要求。
速生树种如悬铃木、杨树、泡桐、臭椿等;种植寿命长的树种,如银杏、国槐等。
常绿树生长较慢,而落叶树生长较快,快慢结合,才能做到开发区近期与远期兼顾。
3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在道路绿化中要坚持物种多样性原则,以增强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从而使树种在特定环境中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达到理想的景观效果,并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
同时,树种本身的经济利用价值也是行道树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之一,若能提供优良用材、果实、油料、药材、香料等副产品,更是一举多得。
行道树的选择,还应注意树木的分枝点要有足够的高度,不得妨碍道路车辆的正常行驶和行人的通行。
在有条件的城市,最好是一街一树,构成一街一景的独特风景,这样更能体现大自然的季节变化,美化了城市道路,还能起到城市交通向导的作用。
(收稿:2008-09-22)。
行道树到底该种什么?行道树的选择要求

行道树到底该种什么?行道树的选择要求说起行道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那是栽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的树种,不仅能够补充氧气、净化空气,还能美化城市、减少噪音等。
不过,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可没有那么容易,那么,行道树到底该种什么?现将行道树的选择要求原则介绍如下。
一、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如南方常用樟树、榕树、银桦等树。
而北方则常用毛白杨、国槐、泡桐等。
取其在当地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具有适应环境、抗病虫害等特点,充分发挥其绿化、美化道路的功能。
为此,在进行行道树的规划与选择时,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等)的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各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适生树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道路绿化效果。
二、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由于城市生态环境多变和绿化功能要求复杂多样,就必然带来行道树种的多样化,故提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乡土树种在长期种植的过程中已充分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生长良好,种源多,繁殖快,就地取材既能节省绿化经费、易见效果,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因此选用乡土树种作为行道树是最可靠的。
只有当已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比乡土树种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越性时才可作为行道树而选用。
在选用行道树种时,特别要注意气候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状况和湿度状况。
喜暖树种(如木麻黄、檫树等)不能在较寒冷的北方生长,适于湿润的海洋气候的树种(如台湾相思);不能在干燥的大陆性气候下生长。
为了适应城市道路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功能要求,如仅限于采用当地树种,就难免有单调不足之感。
因此,还应引用外来的优良树种,以丰富行道树种的选择,满足城乡道路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
不过在行道树的规划设计中,还应注意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统一协调,这样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别具特色。
三、兼顾近期与远期的树种规划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不仅城市道路拓宽改造日新月异,而且乡镇公路网络也四通八达,国道、省县道路在不断增加,不断拓宽。
行道树规格标准

行道树规格标准
行道树规格标准,一般由城市规划部门根据当地环境、道路宽度和行道树的功能等因素制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行道树规格标准:
1. 树种选择: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耐污染、生长迅速的树种。
常见的行道树包括榆树、梧桐树、杨树等。
2. 树高:一般要求行道树的高度大于3米,但具体高度因地区和树种而异。
3. 树冠直径:要求行道树的冠幅能够合理覆盖行人和车辆活动区域。
一般要求树冠直径大于2米。
4. 树干直径:树干直径的标准往往与树的高度相关,一般规定树干直径在30-40cm之间。
5. 树距:行道树之间的距离要适宜,既要考虑树木的生长空间,又要满足行人和车辆的通行需求。
一般要求树之间的距离大于
5-8米。
6. 绿化带宽度:行道树的种植往往伴随着绿化带的设置,绿化带的宽度要根据道路宽度和行人通行需求等因素确定,一般要求绿化带宽度在2-5米之间。
7. 种植条件:行道树的种植应考虑地下管线的位置,避免给管道带来损害;同时也要注意树木与道路、房屋及其他建筑物之
间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项目可能会有具体的差异,以上只是一般的行道树规格标准。
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行道树的要求及例子

行道树的要求及例子
1. 耐污染,行道树需要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污染,包括车辆尾气、工业排放等污染物。
2. 耐旱性,由于城市环境下的行道树通常无法获得充足的雨水,因此需要选择耐旱的树种。
3. 不破坏地面,行道树的根系不应该破坏人行道或者地面的结构,以免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带来损害。
4. 适应性强,行道树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能够在不同的
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生长。
5. 美观性,行道树的外观应该美观,能够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
一些常见的行道树包括:
1. 榉树,榉树是一种耐旱、耐污染的树种,树形优美,适合作
为行道树种植。
2. 榆树,榆树的树冠茂密,能够提供良好的阴凉,对于城市的气候调节有积极作用。
3. 枫树,枫树树种繁多,有些品种适应性强,能够成为优秀的行道树。
4. 梧桐树,梧桐树树形优美,叶片茂密,是一种常见的行道树种。
总的来说,行道树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城市环境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同时需要考虑到树木的美观性、适应性和生长特点。
在种植行道树时,还需要注意科学的栽植和养护管理,以确保行道树的健康生长和城市环境的改善。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在城市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行道树是城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可以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环境,净化空气,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下面将介绍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一、行道树的选择1.生态适应性强城市环境相对恶劣,行道树需要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能够适应城市的气候、土壤、环保要求等特点。
生态适应性强的树种能够在城市环境中良好地成长并发挥自然的生态功能。
2.树冠形态美观树冠形态美观是行道树的一个重要特点,能够提高城市环境的美观度。
市容和自然景观需求决定了行道树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行道树的选择要考虑到它们的外观。
3.抗污染能力强城市环境污染严重,行道树要具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并对环境产生净化贡献。
抗污染的树种对城市环境内气体污染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和净化有明显的效果。
4.生长速度快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地方,行道树需要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能够快速实现城市绿化。
因此,树种的生长速度是选择行道树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1.美化城市环境行道树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美观度和文化氛围,使城市更加舒适宜居。
城市园林部门应根据城市规划,选用适宜的树种,增加城市的色彩和品味。
2.改善城市生态城市的生态环境不如乡村,行道树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空气、调整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等作用,提高城市的生态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创造休闲空间行道树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人们可以在树荫下乘凉休息、散步游玩、观赏景色等。
城市园林部门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布局行道树,创造更多的休闲空间。
4.提高城市品位城市品位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城市外在的形式上,也要从城市内部的设计和绿化上体现出来。
行道树作为城市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选用合适的树种种植,提高城市品位。
总之,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创造休闲空间,提高城市品位。
行道树选择的原则

行道树选择的原则
行道树选择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适应环境:行道树应该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土质和光照等环境条件。
对于阳光充足的地区,可以选择喜阳性的树种;而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应选择适合阴凉环境的树种。
2. 美观度:行道树的外观应该美观大方,与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物协调统一。
可以考虑树形、叶色、花期等因素,选择与周围景观相衬的树种。
3. 生长特点:行道树应该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以保证能够快速形成绿化效果。
此外,树种的生长习性也需要考虑,如是否有长根、发散根系、抗风抗寒能力等。
4. 经济价值:行道树的经济价值包括木材价值和生态价值两个方面。
木材价值指的是树种的木质素适合用于制造家具、建筑材料等的程度。
生态价值指的是树种对环境具有的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土壤等作用。
5. 养护难度:行道树应该选择养护难度较低的树种,以便减少养护管理的成本和工作量。
这包括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等。
总的来说,行道树的选择原则是在满足环境适应性、美观度、生长特点、经济价值和养护难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以达到树种与环境相适应、绿化效果良好、管理维护便捷的目标。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

城市园林中行道树的选择和应用城市园林中,行道树是非常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可以为市民提供荫凉、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作用。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的行道树,并合理应用,对于城市园林的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行道树的选择。
行道树的选择应基于以下几个因素:1. 本地气候: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耐受力和生长特性,因此需要根据本地气候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树种。
例如,在干燥和炎热的地区,可以选择阔叶乔木类的树种,如法国梧桐和环境梧桐;而在寒冷的地区,则需要选择耐寒的树种,如白皮松和枫香等。
2. 土壤条件:不同的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也不同,有些树种喜欢酸性土壤,有些则适合在碱性土壤生长。
因此,在选择行道树时,需要考虑本地的土壤条件,并选取适合的树种。
例如,在酸性土壤中适合种植银杏和榆树等树种;而在碱性土壤中则适合种植榆叶梅和紫薇等树种。
3. 空间限制:行道树通常生长在街道两侧,因此在选择行道树时需要考虑街道空间的限制。
需要选择树冠较小而且根系不发达的树种,以避免树根破坏路面和地下管线。
例如,日本樱花和加拿大黄蜡树都是比较适合作为行道树的选择。
其次,我们应该了解行道树应该如何进行合理的应用。
行道树的应用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种植密度:行道树种植的密度应该根据行道宽度和树种的大小来确定。
通常,路宽较小的街道应以秋日槭、小叶欧李和柿子树等为主;而路宽较大的街道则可以选择树冠较大的树种,如公园紫薇和洛阳杏。
2. 距离间隔:行道树之间的距离应通过树种的大小和生长习性来确定。
相邻的树之间应该相距一定的距离,以免互相影响彼此的生长。
一般情况下,树木之间的距离应该在1-2米之间。
3. 树的修剪:根据树种的特点进行适当的修剪是行道树延续生命的关键。
修剪可以保证树木的整洁和形态优美,同时,也可以消除病虫害的隐患。
对于树冠较大的树种,修剪更应该谨慎,以避免树木倒伏或者树冠不对称。
总之,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的行道树,在合理区域内进行合理应用,可以将城市园林环境打造得更加美观、宜居和人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道树的选择
摘要:纵横交错的城镇道路,四通八达的公路,其行道树的选择应用,对完善道路服务体系、提高道路服务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及美化城镇景观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行道树的选择还关系到道路绿化的成败、绿化成果的快慢及景观效果是否充分发挥等问题。
因此,行道树的选用,应考虑各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考虑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
行道树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原则:实用性生态性景观性。
关键字:
Abstract:
Key Word:行道树指的是沿道路两旁栽植的成行的树木,而道路系统是现代社会建设中的基础设施,行道树作为道路功能的配套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都有重要作用。
同时,行道树代表着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气候特点及文化内涵。
任何植物的生长都与周围环境条件着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选择行道树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这样可避免行道树栽植上的盲目性。
以下城市行道树的选择就代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比如北京的国槐、海南的椰树、南京的雪松、成都的银杏、福州的榕树、长沙的香樟、武汉的水杉、合肥的广玉兰以及桂林的桂花等。
从以上两点看来,我们在行道树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实用性———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择行道树
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在当地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具有适应环境、抗病虫害等特点。
才能充分发挥绿化环境、美化景观的功能。
为此,在进行行道树的规划与选择时,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及生物等)的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各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适生树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景观效果。
行道树有其特定的生态环境,即使是城镇内外的各个区域,生态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
不论是乡土树种还是外来树种,在复杂的城镇环境中都有一个能否适应的问题。
即便是乡土树种,如未经试用,也不能冒然选用。
所以在各个城镇选用行道树时,一定要弄清各个树种的生态特性。
摸清生境特点,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树种,做到适地适树。
二景观性
某种程度上,行道树已融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因此许多城市在选择行道树时,将景观要求作为选择行道树的重要条件。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和骨架,成为系统连续性的主要构成因素,直观反映城市风貌的作用十分突出。
一行道树选择的原则
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选择行道树
尽量选用当地适生树种,在当地易于成活、生长良好,具有适应环境、抗病虫害等特点。
才能充分发挥绿化环境、美化景观的功能。
为此,在进行行道树的规划与选择时,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气候、土壤、地形及生物等)的相互关系,尽量选用各地区的乡土树种作为适生树种,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景观效果。
行道树有其特定的生态环境,即使是城镇内外的各个区域,生态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
不论是乡土树种还是外来树种,在复杂的城镇环境中都有一个能否适应的问题。
即便是乡土树种,如未经试用,也不能冒然选用。
所以在各个城镇选用行道树时,一定要弄清各个树种的生态特性。
摸清生境特点,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特定树种,做到适地适树。
2.乡土树种、外来树种相结合
由于城乡生态环境多变和绿化功能要求复杂多样,就必然要求行道树种多样化,故提出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的原则。
乡土树种在长期栽培的过程中充分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生长良好、种源多、繁殖快,就地取材,易于见效,又能反映地方风格特色,只有当已驯化成功的外来树种有明显的优越性时才可作为行道树的选用。
在选用行道树种时,特别要注意气候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以湿度状况。
喜暖树种(如木
麻黄、檫树等)不能在较寒冷的北方生长,适于湿润的海洋气候的树种(如台湾相思等),不能在干燥的大陆性气候中生长。
但为了适应城乡道路复杂的生态环境和各种功能要求,如仅限于采用当地树种,就难免有单调不足之缺。
因此,应引进外来的优良树种,以丰富行道树的选择,满足城乡道路系统绿化多功能的要求。
在行道树的规划设计中,还应注意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统一协调,才能做到丰富多彩,别具特色。
3.兼顾近期、远期树种规划
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不仅城镇街道马路拓宽改造日子新月异,乡镇公路网络也四通八达,国道、省道不断增加,不断拓宽,并提出新的功能要求。
大量新开辟的道路急待栽植行道树,也需要新设计栽植。
这样,在道路绿化时,就要采取近期与远期结合,速生树种与慢性树种结合的策略。
在尽快达到夹道绿荫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长远绿化的要求。
新僻道路往往要求早日绿树成荫,可采用速生树种如悬铃木、杨树、泡桐、喜树、臭椿等。
但这些树种生长到一定时期后,易于衰老凋残,影响绿化效果,更替树种又需一定时期才能成长。
特别是城镇街道行道树生长不易,有的树种十多年后就开始衰退,树冠不整、病虫孳生。
砍伐后,会形成一段时期绿化的空白。
若能从长远效果考虑,在选用行道树时,在速生树种中间植寿命长的树种,如银杏等,则在速生树种淘汰后,慢生长命树种常在,继续发挥绿荫效果,避免脱节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
行道树的生态功能为遮荫、净化空气、吸附尘埃、隔离噪音以及美化观赏等,都是重要的选择标准。
但树种本身的经济利用价值也是行道树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之一。
若能提供优良用材、果实、油料、药材、香料等副产品,更是一举多得。
特别是乡镇公路行道树,线长量多,更应考虑经济效益。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