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复习页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PPT教学课件

3、《狼》选自《------------》。作者----------,字--------,一字------,别 号-----,------代淄川人。
4、《归园田居》作者-----,----著名诗人。一名----,字----,私谥-------。
5、《过故人庄》作者------,----代诗人。他与王维,并称------,是著名 的------------诗人。
间(jiàn)进 期(jī)年
重点词句解释:
美我:
认为我美
私:
动词,偏爱
诚知: 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比徐公美
地方: 土地方圆
左右: 身边
重点词句解释:
昳丽:
光艳美丽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窥镜:
照镜子
旦日:
第二天
不若:
不如
孰视之:
仔细地看
暮寝而思之: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蔽甚矣: 蒙蔽很深了
诗词名句
❖ 《归园田居》中-------------- 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勤于农事。 ❖ 《过故人庄》------------- 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 ❖ 《书湖阴先生壁》中--------- 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 《游山西村》中富有生活哲理的两句诗是-----------。 ❖ 《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是---------,表现作者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善: 好
面刺: 当面指责
谤讥: 在这里指议论
市朝: 公共场合
门庭若市: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
容人很多
时时而间进: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期年: 满一年
思
4、《归园田居》作者-----,----著名诗人。一名----,字----,私谥-------。
5、《过故人庄》作者------,----代诗人。他与王维,并称------,是著名 的------------诗人。
间(jiàn)进 期(jī)年
重点词句解释:
美我:
认为我美
私:
动词,偏爱
诚知: 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比徐公美
地方: 土地方圆
左右: 身边
重点词句解释:
昳丽:
光艳美丽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窥镜:
照镜子
旦日:
第二天
不若:
不如
孰视之:
仔细地看
暮寝而思之: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蔽甚矣: 蒙蔽很深了
诗词名句
❖ 《归园田居》中-------------- 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勤于农事。 ❖ 《过故人庄》------------- 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 ❖ 《书湖阴先生壁》中--------- 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 《游山西村》中富有生活哲理的两句诗是-----------。 ❖ 《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是---------,表现作者思乡情怀的诗句是
善: 好
面刺: 当面指责
谤讥: 在这里指议论
市朝: 公共场合
门庭若市: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
容人很多
时时而间进: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期年: 满一年
思
(人教版)中考语文复习必备《文言文知识》ppt(174页)

诱;吕蒙的知错必改、坦率真诚;鲁肃的由衷赞叹,都刻画得非常真切。
七下
4.口技
考点知识精讲
一
知识积累
通“座”,座位
1.通假字 满坐 寂然 .
2.古今异义词 (1)但 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2)微闻 有鼠作作索索 . (3)虽 人有百手 . 的连词 (4)两股 战战, 几欲先走 . . 跑;今义:步行 股, 古义:大腿;今义: 屁股 走, 古义: 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了我国古代口技艺人的智慧和才能。 4.写作特色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
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 水声。”等等。文中三次写听众的反应,还有对道具的交代等属侧面描写。
八上
考点知识精讲
5.桃花源记
中考典例精析
一
知识积累
1.通假字 便要 还家 . 通“邀”,邀请
译文: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 确)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上 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3.文章中心概括 本文是300年前京城里一次口技表演的真实记录,作者通过对口技表
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赞扬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反映
(1)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论,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很鲜明,但它只提论点,三言两语就表达一个完
整的意思,而且立意很深刻。如谈“学”与“思”关系的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两句话,表明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反对把二者割裂开来。不 仅说明了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充满了辩证思想。 (2)篇幅简短,语言精练。《论语》中记录孔子的话,大多很短。字数虽少,但表 达的意思却清楚、完整,这说明了语言精练、准确。用概括力很强的格言式的语句,表 达了深刻的哲理。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课件(共41张PPT) 文言文考点讲解-学习篇

答题方法
学习类文言文一般情况下有两种:
记叙类:知悉主人公的学习方法, 论述类:理解文意,明确论
明确学习态度
述对象,分析论证过程
熟悉主人公的求学经历,是
找出作者的论述对象以
借书、抄书而读,还是不断求师, 及关于该论点的分论点和论
刻苦学习。再找出有关主人公读 据,分析相关语句体现出何
书经历的关键性语句,了解其运 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针对训练】
钱文端苦学
钱文端公幼贫甚,隆冬早起读书。灶无宿薪,汲井水盥①手,肤
为之坼②。未弱冠依人京师,佣书糊口,冬无裘,入市以三百钱买皮
袖,自缀于袍,钞纂益力。逾数年旋里,课两弟,读书于南楼,去梯
级,缒③绳送饮食,岁除始一下楼。如是者二年,学大进,遂以文字
邀异遇,高官大年,席宠累代。高庙南巡,公扶杖迎銮,御制诗至有
数数往来,濙怪其频举,所借书咨询悉记忆。濙大喜曰:“吾架 上书不下万卷,不能举付汝,汝当就吾舍读。”因命其子福②同 室而学,三年遂尽其书。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有删改) 【注释】①杨濙(yínɡ):元末隐士。②福:杨福。
刘畅将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一起上传至古文论坛,两文中主 人公的学习态度引发了网友讨论,请你将留言补充完整。
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尊师方式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 获有所闻……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复习(共43张)PPT课件

我 吃 饭 (伤心)的(饥饿)的
地点
方式
(在家里)(狼吞虎咽)
(妈妈做的)(香喷喷)的
地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总结
1.定语修饰主语和宾语
2.状语修饰物语
3.主语和宾语是名词
定语+的+名词(主语/宾语)
4.谓语是动词
状语+地+动词(谓语)
宾语
速记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 六种关系辨分明,分析正误不马虎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
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 1.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臣诚恐见欺于王。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 拘于时,学于余。
补语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 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 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在汉语中,在多数情况下,补语一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 点:前面有一个助词“得”
他跑得很快 。
主语 谓语
补语
王冕爱画荷花;他画得非常好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 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 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 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 现代汉语句式的相异点。虽然古代汉语和现代 汉语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 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因此就 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学好文言文,正确 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 言特殊句式。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 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
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题ppt课件

(评分要点:“中”“间”答对各给1分,句子基本正确
给1分)
(3)不仅仅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想法,人人都有,只是
贤能的人不丢掉罢了。
(评分要点:“独”、“是”答对各给1分,句子基本正
确给1分)
(4)我在乱世中维持生存、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诸侯中
美名远扬。
(评分要点:“于”、“苟”答对各给1分,句子基本正
确给1分)
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 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4. 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
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
2. 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
“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
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
(《鱼我所欲也》) 可编辑课件PPT
11
(二)“以”字的用法:
1. 用作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
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
语。)(《为学》) /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用作连词
可编辑课件PPT
26
初三语文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

是: (只写序号)。
[剖析]这道试题很好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的“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的评价
要求。此题的文本材料为课外文言文。解答此题
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分析“法”在句中的意
义为四个义项的哪一个义项,很显然“效法,仿
效”在句中能够讲得通,正确答案应为③。
2021
19
[例4] (2002年四川广安) 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是( ) A.不耻下问(以……为耻) B.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C.必先苦其心志(苦恼) D.春风又绿江南岸(使……变绿) [剖析]本题考查了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掌握的程度。一个词是 否活用,单看这个词是看不出来的,要分析该词和前后词的关
识的掌握程度。”根据这一精神,
】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 实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
2021
2
【命题透视】
• 近几年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①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几个考点上面;②命 题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考查方式主要有 三种:具体释义、单项选择和判断正误; ③有些题虽然表面上考翻译,实际上是考 查对于几个关键的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 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2021
12
◎道 (1)动词 说 不足为外人道也 (2)名词 道路 古道西风
瘦马 (3)名词 道德 伐无道,诛暴秦 (4)名词 规则 正确
的方法 以谘诹善道 (5)名词 学问 即加冠,益幕圣贤之
道 (6)名词,道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得 (1)动词,得到 既出,得其船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从 (2)动词,达到 (3)动词 ,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
初三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复习: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课件(36张PPT).ppt

题型三:文言句子翻译
3.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 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 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 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的结构助词 等,均可略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 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感叹,“啊”“呀”;Leabharlann 词尾。 ②介词:“于” “在” “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期盼,可 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 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技巧
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 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 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 “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8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 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 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 “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 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 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
衣食所安,弗敢加也
动词,虚报
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名词,益处
大王加惠
动词,给予
完整版ppt课件
36
一词多义整理
二者不可得兼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动词,得到,获得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得鱼腹中书
发现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得意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副词,能够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小惠未徧 “徧”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
战》)
完整版ppt课件
7
古今异义
❖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 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
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
文章内容方 面和词句方 面的条理 池塘 旁系亲属
尝试
判断动词
完整版ppt课件
例句
及其日中如 探汤/滕人持 汤沃灌
其文理皆有 可观者
池非不深也 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 之所畔 公亦尝闻天 子之怒乎 非若是也
出处 《两小儿辩日》 /《送东阳马 生序》 《伤仲永》
《孟子》 《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 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是相 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 最 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 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 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 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 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 者”“……者,.......者也”等句式。
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陈胜者,阳城人也。 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 “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 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 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 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 的。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 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 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历史类
《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 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 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 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 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 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 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 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 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 语的源头。
我 吃 饭 (伤心)的(饥饿)的
地点
方式
(在家里)(狼吞虎咽)
(妈妈做的)(香喷喷)的
地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定语
总结
1.定语修饰主语和宾语
2.状语修饰物语
3.主语和宾语是名词
定语状语+地+动词(谓语)
宾语
速记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 六种关系辨分明,分析正误不马虎
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 等表示判断。
如: 1.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4.梁父即楚将项燕。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 4.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 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 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在汉语中,在多数情况下,补语一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 点:前面有一个助词“得”
他跑得很快 。
主语 谓语
补语
王冕爱画荷花;他画得非常好
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 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 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 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 现代汉语句式的相异点。虽然古代汉语和现代 汉语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 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因此就 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学好文言文,正确 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 言特殊句式。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 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
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远上寒山石径,白云生处有人家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文言名著举例
古诗类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古文类
《千家诗》《诗经》《论语》《春秋》《战国策》
如: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为予群从所得。 5.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 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文言文教参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 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 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
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 1.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2.臣诚恐见欺于王。 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4.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 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 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 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 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 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 “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 的象征。20世纪之后,在中国,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白话文取代。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 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 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