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拉丝配模方法大全
拉丝配模表

1.配模指南-拉丝配模四个步骤和关键数据计算方法概要:拉丝配模是金属丝拉拔时根据坯料尺寸及金属丝尺寸确定拉拔道次、拉丝模模孔尺寸及形状的工作,也叫拉拔程序或拉拔路线的制定。
可以分为单道次拉丝配模和多道次拉丝配模。
拉丝配模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选择坯料;2.确定中间退火次数;3.确定拉拔道次和分配道次延伸系数;4.配模校核.文章就圆形断面金属拉丝和异型断面金属拉丝两种情况,具体介绍拉丝配模步骤和计算方法。
2.滑动式拉丝机配模原理及配模计算实例介绍概要:拉丝配模指的是我们拉制过程中,对每道拉伸线模进行选择的方法。
合理的配模有两个要点,一是机械;滑动式拉丝机有其固定的拉线轮速比,通过实动式拉丝机配模计算实例,计算拉7.2mm铜杆至1.6mm铜线的相关数据;正文开始:写在前面:拉丝配模方法很多,很容易造成混淆,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滑动系数的取值问题。
取大了有何优、缺点,取小一点又有何优、缺点,弄明白了,就会在工作中游刃有余。
死套某点,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不是简单计算,用公式一算就满足了。
如果你厂有50台机。
同是拉6种以上规格丝,如果按照某一种公式死套,想想最小要配几套模具。
所谓拉丝模具配完后,就要估计哪只模可能会引起断线。
哪个模会缩丝。
要估计断线是何原因,不要一断线就是铜杆空心,实际上,70%以上的空心铜与断线是自己拉丝造成的。
拉丝模具配模方法最常见的有以下三种:1.应用绝对滑动系数配模方法(J法),应用基础:拉丝机连续拉线,线材在每个塔轮上,单位时间体积是相等的。
2.传统理论配模方法(C法配模),以往定义符号从进线始,这里为了计算机计算方便(用Execl电子表格),刚好相反从出口模开始.3.新理论配模方法(X法配模),应用基础:即安全(不断线)顺利(能连续)拉线,又能把滑动降到最低.三种配模方法各有特点.C法,对设备,模具要求不严;X法和J法对设备精度要求高,对模具公差要求严,操作者的操作水平要求高.X法与系列套模相结合,效果更好.下面对这三种配模方法做具体介绍:一、应用绝对滑动系数配模方法(J法)应用基础:拉丝机连续拉线,线材在每个塔轮上,单位时间体积是相等的。
电线电缆基本知识之五:拉丝工艺技术

一、线材拉伸的基本原理1.线材的拉伸线材的拉伸是指线坯在一定的拉力作用下,通过模孔发生塑性变形,使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2.拉伸的特点(1)拉伸的线材有较精确的尺寸,表面光洁,断面形状可以多样。
(2)能拉伸大长度和各种直径的线材。
(3)以冷加工为主,拉伸工艺、模具、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
(4)拉伸能耗较大,变形受一定的限制。
3.拉伸的原理拉伸属于压力加工范围,拉伸过程中除了产生极少的粉屑外,体积变化甚微,因此拉伸前、后金属的体积基本相等。
4.影响拉伸的因素(1)铜、铝杆(线)材料。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拉铜线比拉铝线的拉伸力大,拉铝线容易断,所以拉铝线时应取较大的安全系数。
(2)材料的抗拉强度。
材料的抗拉强度因素很多,如材料的化学成分,压延工艺等,抗拉强度高则拉伸力大。
(3)变形程度。
变形程度越大,在模孔变形段长度越长,因而增加了模孔对线的正压力,摩擦力也随之增加,拉伸力也增加。
(4)线材与模孔间的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越大,拉伸力越大。
摩擦系数由线材和模具材料光洁度、润滑液的成分和数量决定。
(5)线模模孔工作区和定径区的尺寸和形状。
定径区越大,拉伸力也越大。
(6)线模的位置。
线模安放不正或模座歪斜也会增加拉伸力。
也是线径及表面质量不达标。
(7)外来因素。
线材不直,拉线过程中线的抖动,放线阻力,都会增加拉伸力。
二、拉丝设备1.拉丝机的分类按模具数量分:单模拉丝机和多模拉丝机。
按工作特性分:滑动式拉丝机和非滑动式拉丝机。
按鼓轮形状分:塔形鼓轮拉丝机、锥形鼓轮拉丝机及圆柱形鼓轮拉丝机。
按润滑型式分:喷射式拉丝机和浸入式拉丝机。
按拉制线径分:巨、大、中、小、细、微拉丝机。
2.多模拉丝机的特点多模拉丝机是线材通过几个规格逐渐减小尺寸的模子和其后的拉线鼓轮,而实现拉伸的拉丝机。
(1)滑动式连续拉丝机滑动式连续拉丝机是拉丝鼓轮圆周速度大于线材拉伸速度,并以次而产生摩擦力。
它的优点是总的延伸系数高,加工率大,拉伸速度高,产量大,易于实现自动化、机械化。
电线电缆基本知识之五:拉丝工艺技术

一、线材拉伸的基本原理1.线材的拉伸线材的拉伸是指线坯在一定的拉力作用下,通过模孔发生塑性变形,使截面减小、长度增加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2.拉伸的特点(1)拉伸的线材有较精确的尺寸,表面光洁,断面形状可以多样。
(2)能拉伸大长度和各种直径的线材。
(3)以冷加工为主,拉伸工艺、模具、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
(4)拉伸能耗较大,变形受一定的限制。
3.拉伸的原理拉伸属于压力加工范围,拉伸过程中除了产生极少的粉屑外,体积变化甚微,因此拉伸前、后金属的体积基本相等。
4.影响拉伸的因素(1)铜、铝杆(线)材料。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拉铜线比拉铝线的拉伸力大,拉铝线容易断,所以拉铝线时应取较大的安全系数。
(2)材料的抗拉强度。
材料的抗拉强度因素很多,如材料的化学成分,压延工艺等,抗拉强度高则拉伸力大。
(3)变形程度。
变形程度越大,在模孔变形段长度越长,因而增加了模孔对线的正压力,摩擦力也随之增加,拉伸力也增加。
(4)线材与模孔间的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越大,拉伸力越大。
摩擦系数由线材和模具材料光洁度、润滑液的成分和数量决定。
(5)线模模孔工作区和定径区的尺寸和形状。
定径区越大,拉伸力也越大。
(6)线模的位置。
线模安放不正或模座歪斜也会增加拉伸力。
也是线径及表面质量不达标。
(7)外来因素。
线材不直,拉线过程中线的抖动,放线阻力,都会增加拉伸力。
二、拉丝设备1.拉丝机的分类按模具数量分:单模拉丝机和多模拉丝机。
按工作特性分:滑动式拉丝机和非滑动式拉丝机。
按鼓轮形状分:塔形鼓轮拉丝机、锥形鼓轮拉丝机及圆柱形鼓轮拉丝机。
按润滑型式分:喷射式拉丝机和浸入式拉丝机。
按拉制线径分:巨、大、中、小、细、微拉丝机。
2.多模拉丝机的特点多模拉丝机是线材通过几个规格逐渐减小尺寸的模子和其后的拉线鼓轮,而实现拉伸的拉丝机。
(1)滑动式连续拉丝机滑动式连续拉丝机是拉丝鼓轮圆周速度大于线材拉伸速度,并以次而产生摩擦力。
它的优点是总的延伸系数高,加工率大,拉伸速度高,产量大,易于实现自动化、机械化。
配模指南-拉丝配模四个步骤和关键数据计算方法

配模指南-拉丝配模四个步骤和关键数据计算方法整理:拉丝模1.什么是拉丝配模?拉丝配模是金属丝拉拔时根据坯料尺寸及金属丝尺寸确定拉拔道次、拉丝模模孔尺寸及形状的工作,也叫拉拔程序或拉拔路线的制定。
可以分为单道次拉丝配模和多道次拉丝配模。
单道次拉丝配模指在一台拉丝机上每次拉拔时金属丝只通过一个模子的拉拔配模。
多道次拉丝配模指在一台拉丝机上金属丝同时连续通过几个或十几个模子的拉拔配模。
它又分滑动式连续多道次拉丝配模和非滑动式连续多道次拉丝配模。
2.拉丝配模步骤和注意事项:拉丝配模主要步骤包括以下4个步骤:(1)选择坯料;(2)确定中间退火次数;(3)确定拉拔道次和分配道次延伸系数;(4)配模校核。
拉丝配模过程中有以下3点注意事项:(1)在保证拉丝过程稳定的条件下,充分利用金属的塑性和最少的拉拔道次达到提高拉拔生产率的目的;(2)合理分配道次延伸系数,以获得精确的尺寸、正确的断面形状及良好的表面质量;(3)配模参数与拉丝机的主要参数相适应。
下面就圆形断面金属拉丝和异型断面金属拉丝两种情况,具体介绍拉丝配模步骤和计算方法。
一、圆断面金属丝配模具体方法1.坯料选择:坯料的尺寸和断面形状应根据成品金属丝要求的状态、尺寸精度、力学性能、金属丝尺寸系列化生产及坯料的生产方式等情况选择确定。
圆丝的坯料一般为轧制、挤压及铸轧的盘条,也有采用连铸或锻造的坯料。
型丝的坯料,除了考虑尺寸大小外,还需考虑断面形状的相似性,以利于由坯料的断面形状逐步过渡到成品型丝断面形状的要求,如矩形丝选择矩形断面的坯料,双沟电车线选择圆形断面的线坯等。
2.确定中间退火次数:在拉拔过程中明显发生加工硬化的金属及合金,需要进行中间退火,恢复塑性利于继续拉拔。
对塑性好的如铜、铝等的粗线,可以不进行中间退火。
中间退火次数N用下式确定:(1)式中λΣ为由坯料至成品丝的总延伸系数;为退火问的平均总延伸系数。
3.确定拉拔道次和分配道次延伸系数拉拔道次n根据总延伸系数(无中间退火时)λΣ或两次退火间的总延伸系数λT和道次平均延伸系数确定:道次延伸系数分配分中间道次的延伸系数相等的及顺次递减的两种方案。
拉丝配模资料2

1 1 1 1 1 1 1 1
— — 1 00 22 . 0 00 1 1. 0 8 0 0 1 0 0 砺 1 00 0 0 1 0 0 67 1. 0 3 01 1. 0 8 01 1, C 2 06 1 0 0 61 1 0 0 01 1 00 47
算 出各 级 值 , 都 保 留 四 位 小 数 。此 时可 也 用 计 算 器 从末 后起 按 f2 l1l … 连续 l・ -i-… l rl
作出全部必要的核算。
主 题 词 : 滑 动 式拉 线机 拉 线
.
/
配 模 计算
/
/
采 用 低 滑 动 及 徽 滑 动 配 摸
~ ” 6
.
安
算 出各 级 值后, 应核 算各 级实际
的基 要求 件 本 和条
1.低 , 滑 动配 模 计 算 最 终 应 达 到 如 下 微 要 求 [: ()局 部滑 动 系 数 f~ 一 应 等 于 1 1 】 l 2 或微 量大 于 1., 2 局 部滑 动 系 数 一 应在 0 () 1
d ≥画、 l , 2:2..×√1 : 2 5 .u=2 4 .7
0 如血 船 坞 ¨ 蝎 埔
反 向配模 计算 法
设 己 知十 七 模 中拉机 的 各级鼓 轮 速 比 如 表 2 所 列, 求 成 品线 径 为 05 I 要 .4mm’ 试 作 低 滑 动配 模 并 求 其 进 线 直 径应 为 多大 ?
运算, 每乘上一数就获得一个 值 , 写下来再
乘 , 至 得 到 T- 直 。
8 .查看垒 部计算结果表明
() l 龟l 1 ~ 均符 台等 于 1 0或 微 量 大 于 . 1. 0的要 求 } ()l 1 0 4 ,也 符合 预定 要 求; 2 r I 2为 .5 7 ()q n铜 杆经 十 三道 拉 伸 后 , 可 得 3 , m】 8 的 最 小成 品 线为 姐 .6IZ,不 宜 再 小; 3 ] ̄ O () 另经 计算 ,十 三道 的累 积 精 动 系 数 4
拉丝设备的配模计算

拉丝设备的配模计算(2009/08/06 11:23)很多厂家买了设备,在刚开始试机过程中,因模具配比不当造成的损失也经常出现。
现在本人根据现场经验结合实际,总结一下模具和设备统一的计算方法。
要正确配模,首先要知道所购设备的机械减面率。
这在设备规范里都有注明的。
目前国内拉丝机的机械减面率如下:20D(普通双变频微拉机) 11% 定速轮减面率4%24VX(立失单变频微拉机) 8% 定速轮减面率6%21D(特制微拉机,本公司专有机型) 11%+8% 定速轮减面率 6%22D(立式双变频细拉机) 15% 定速轮减面率8%24D(立式双变频细拉机) 13% 定速轮减面率8%24DW(卧式单变频细拉机,本公司专有机型)13% 定速轮减面率8%14D(中线伸线机) 15% 定速轮减面率8%17D (链条中拉机) 15 % 定速轮减面率13%17DS (铸造箱体齿轮中拉) 20% 定速轮减面率13.5 %13D (钢板焊接齿轮中拉) 18% 定速轮减面率13%知道这些设备的减面率,配模就有理论根据了。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塔轮上的滑差系数,模具的配比要大于设备减面率2---6%之间。
具体选多少,主要看铜线材料好坏,铜材质量好,塔轮上滑动系数取小一点,铜材不好,为了方便把机器开起来,可以把塔轮滑动系数放的大一点。
也就是说,塔轮的滑动系数放小了,对铜材要求高,同时因塔轮上滑动小,塔轮寿命长。
相反,塔轮滑动系数放大,会比较好开,但是塔轮寿命会缩短。
所以要根据自己实际的铜杆质量配模比较理想。
配模公式:1-【(下模)×(下模)÷(上模)×(上模)】=机械减面率+2—6%例如24D的拉丝机,如果知道上模尺寸,推算下模规格,如下:进线0.8MM 24D的机械减面率是13%,按照一般的铜材质量,取塔轮滑动系数在2.5%,这样推导出下模规格是:1-【(下模×下模)÷(0.8×0.8)】=0.155经过计算得到下模的规格是:0.735MM,再把0.735当上模,依次计算出下模即可。
电线电缆拉丝工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线电缆拉丝工艺-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电线电缆作为现代工业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其制造工艺一直备受关注。
而电线电缆的拉丝工艺作为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
拉丝工艺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其熔点以上,经过挤压和拉伸,将其断面缩小,形成不同规格和尺寸的金属丝线的制造过程。
在电线电缆制造中,拉丝工艺用于制造导线、绞线和绝缘材料等各个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线电缆的拉丝工艺,包括工艺流程、拉丝设备以及拉丝工艺参数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讲解和分析,旨在提高读者对电线电缆拉丝工艺的理解和认识,为电线电缆制造过程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基础和指导。
接下来的章节将分别介绍拉丝工艺的工艺流程、所需的拉丝设备以及拉丝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控等方面。
通过对每个环节的详细解析,读者将更好地理解拉丝工艺的运作原理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实际生产中的操作和控制提供指导和依据。
最后,本文将总结电线电缆拉丝工艺的优势,探讨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方法,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展望,读者将对电线电缆拉丝工艺的前景和挑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电线电缆制造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电线电缆拉丝工艺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
同时,本文也为电线电缆行业的从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和学习的平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电线电缆拉丝工艺的基本情况,以及本文所要介绍的电线电缆拉丝工艺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引言部分,读者可以初步了解到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会详细介绍电线电缆拉丝工艺的工艺流程,包括从原材料准备到成品制作的全过程。
其次,我们会介绍拉丝设备的种类和功能,让读者了解到不同设备对于工艺流程的作用。
线缆技术中选配模具的必备经验

线缆技术中选配模具的必备经验1、选配模具的经验<1> 16mm 及以下的绝缘线芯的配模,要用导线试验模芯,以导线通过模芯为宜。
不要过大,否则将产生倒胶现象。
<2> 抽真空挤塑时,选配模具要合适,不宜过大,绝缘层或护套层容易生耳朵,起棱松套现象。
<3> 挤塑过程中,实际上塑料均有拉伸现象存在,一般塑料的实际拉伸在2.0mm左右.根据拉伸考虑模套的放大值,拉伸比大的塑料模套放大值大于拉伸比小的塑料模套放大值,如聚乙烯大于聚氯乙烯.<4>安装模具时要调整好模芯与模套间的距离,防止堵塞,造成设备事故.2、挤压式模具设计中主要参数的选择电线电缆塑料模具设计要保证线缆制品的三个基本要求:形状正确;尺寸合格;粗糙度小。
2.1 挤压式模芯的主要参数的确定各参数见图2。
β—模芯外锥角。
一般可在20°~40°范围内选取,对于塑料挤包层较厚而又需挤包得紧些时,也可取β=60°。
图2 挤压式模芯各参数示意图D—模芯外锥最大直径。
该尺寸由模芯支持器(或模芯座)的尺寸决定的,要求严格吻合,不得出现“前台”和“后台”,否则将造成存胶死角,直接影响胶层组织和表面质量。
D'—内锥最大直径。
该尺寸主要取决于加工条件和螺柱的壁厚,在保证螺柱壁厚的前提下,越大越好。
d—模芯孔径。
这是对挤压质量影响最大的结构尺寸,按线芯结构特性及其几何尺寸设计。
若线芯直径为d0,则单线取d=d0+(0.05~0.15)mm;绞合线芯d=d0+(0.1~0.25)mm;成缆芯线d=d0+(0.2~0.50)mm;大截面成缆芯线d=d0+(0.40~1.0)mm;对镀锡线d要相应增加(0.10~0.50)mm。
d'—模芯外锥最小直径。
若模芯头部端面厚度为δ0,则一般δ0=(0.3~1)mm;d'=d+2δ0 l—模芯定径区长度。
l=(0.5~1.5)dl决定线芯通过模芯的稳定性,但也不能设计得太长,否则将造成加工的困难,工艺上的必要性也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缆拉丝配模方法大全
拉丝配模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传统理论配模方法(C 法配模)
★符号定义及有关公式以往定义符号从进线始,这里为了计算机计算方便(用 Execl 电子表格)。
刚好相反。
1. 各道模子孔径:(出口模)d1,d2,d3…dn….
2. 各道延伸系数:(定速辊始)μ1,μ2,μ3…μn…
3. 各塔轮增速比:(定速辊始)ν1ν2ν3…νn…
4. 各道滑动系数:τ1τ2τ3….τn…
5. 第 n 个塔轮绝对(累计)滑动系数:Τn=Vn/Un
6. 第 n 个塔轮的线速度:Vn
7. 第 n 个塔轮上铜线的速度:Un
8. μn=νn*τn
9.√
下面以 17 模拉丝机为例,说明配模计算方法:
A.确定拉丝机机械参数:每种拉丝机说明书都有设备参数,机械延伸率(或不同叫法),也就是拉丝机相邻塔轮增速比,有的说明书有说明计算。
17 模拉丝机的增速比是:1.20:1,(最后一道:1.15:1),即:νn=1.2
B.滑动系数τn:中拉机一般取:1.02-1.04,取τn=1.03
C.计算线材的延伸系数:μn=νn*τn=1.2*1.03=1.236
D.确定进出线规格:进线:2.80;出线:1.00
E.配模计算
1.0-1.112-1.236-1.374-1.528-1.698-1.888-
2.099-2.334-2.595-
2.800
二、新理论配模方法(X 法配模)
★新理论配模基础:低滑动拉线基础是:即安全(不断线)顺利(能连续)拉线,又能把滑动降到最低。
因此滑动系数最低规范要求:
1.τ3-τn 要求 1.0-1.01,在配模计算中平均取:1.005
2.安全滑动系数τ2
这里介绍确定安全滑动系数τ2 的方法,17 模拉丝机,具备满足了低滑动拉线的性能的结构,安全滑动系数是通过降低最后一道塔轮增速比来实现的。
因此,安全滑动系数τ2=(1.2/1.15)*1.005=1.049.
如:17 模拉丝机安全滑动系数τ2=(1.2/1.15)*1.005=1.049;B22 拉丝机设计的安全滑动系数τ2=(1.175/1.15)*1.005=1.027;
B32 拉丝机安全滑动系数τ2=(1.15/1.12)*1.005=1.032;
S20 拉丝机安全滑动系数τ2=(1.12/1.08)*1.005=1.042;
S24 拉丝机安全滑动系数τ2=(1.1/1.08)*1.005=1.024。
A.确定拉丝机机械参数:每种拉丝机说明书都有设备参数,机械延伸率(或不同叫法),也就是拉丝机相邻塔轮增速比,有的说明书有说明计算。
17 模拉丝机的增速比是:
1.20:1,(最后一道:1.15:1),即:νn=1.2
B.滑动系数:1.τ3-τn 取 1.0052.安全滑动系数τ2=(1.2/1.15)*1.005=1.049
C.计算线材的延伸系数:μ1=ν1*τ2=1.15*1.049=1.206μn=1.2*1.005=1.206
D.确定进出线规格:进线:2.80;出线:1.00
E.配模计算:dn=dn-1*√μn (1.00-1.098-1.206-1.325-1.455-1.597-1.754-1.927-2.116-2.323 -2.552-2.800)
三、利用绝对滑动系数配模方法(j法配模)
★利用绝对滑动系数配模基础:拉丝机连续拉线,线材在每个塔轮上,单位时间体积是相等的。
即 U1*S1=Un*Sn (U1:线材在定速轮上速度,S1:定速轮上线材的截面积)那么Τn=Vn/Un
Un=Vn/Tn,U1=V1
设:绝对速比 Kn=V1/Vn
安全滑动系数Τ2=τ2;其余的Τ3=Τ2+0.001....Τn=Τn-1+0.001
A.确定拉丝机机械参数:每种拉丝机说明书都有设备参数,机械延伸率(或不同叫法),也就是拉丝机相邻塔轮增速比,有的说明书有说明计算。
17 模拉丝机的增速比是:1.20:1,(最后一道:1.15:1)。
B.滑动系数: 1.安全滑动系数Τ2=τ2=( 1.2/1.15)*1.005=1.049.2.Τ3-Τn 取:Τ3=Τ2+0.001....Τn=Τn-1+0.001(穿模时,留相对滑动量)
C.确定进出线规格:进线:2.80;出线:1.00
D.配模计算:1.先假定定速轮的 V1=1000,利用机相邻塔轮增速比,计算出 Vn2.通过绝对速比 Kn=V1/Vn,再计算 Kn3.通过 dn=d1×√Kn*Τn,计算出各个模具的规格。
(实际利用EXCEL 很方便)
( 1.00-1.098-1.204-1.319-1.446-1.585-1.737-1.903-2.086-2.286-2.5 06-2.746-2.800)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三种配模方法比较,低滑动拉线从节能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并且拉丝油损耗降低,塔轮寿命延长,综合效益明显。
三种配模方法因地制宜,根据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合理选用
三种配模方法各有特点(不能说那种不好)。
C 法,对设备、模具要求不严;X 法和 J 法对设备精度要求高,对模具公差要求严,操作者的操作水平要求高。
X 法与系列套模相结合,效果更好。
欲低滑动拉线节能取得好效果,使用模具和润滑系统也很重要。
多方面的提升,才能提高生产水平、技术水平,整体工艺水平上一台阶,才能最终达到节能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