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修改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5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25张

柒 课堂小结
小结
这首词的上阕词人临古地,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 色,烘托出了苏轼在下阕中所思之人——周瑜,由 周瑜想到自身,最终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
捌 布置作业
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领会咏史怀古诗词的特点,并试着鉴赏《春日 秦国怀古》。
谢谢!
分组讨论
(1)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称为英雄的有哪 些人呢?
示例:“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 葛亮……真是“一时多少豪杰”。
分组讨论
①“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指何时?
“当年”对周瑜而言,是他指挥赤壁大战之时,此时的周瑜正意气 风发。而苏轼此时却是被贬黄州,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不免伤感抑郁。
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品,朗读时应
该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叁 解释题目,了解文体
解题
念奴娇,词牌名。 赤壁怀古:地点(赤壁) 题材(咏史怀古词)
了解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 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或词人以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词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用美人衬托周瑜雄姿英发,英俊潇洒,更显得周瑜年少有为。正如 西楚霸王项羽,身边若没有美人虞姬,便少了些许柔情。一个细微之处, 一个女子的入场,便使整首词有了无限情思。而苏轼被贬黄州之前,早 已经历了丧妻之痛。两相对比,更抒发了苏轼内心的无限感慨。
分组讨论
(3)词人的形象和周瑜的形象构成什么关系?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文意概括
(3)下阕哪些词语写出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 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英姿飒爽; • 羽扇纶巾——英俊儒雅;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年轻有为。
文意概括
解读上阙
•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笔下的大江景象蕴含着他什么样的情感? • 豪迈、奔放之情 • 2.面对这样的情景,苏轼想到了什么? • 千古英雄人物,豪杰。 • 3.苏轼专门提到了谁? • 周瑜 • 4.为何苏轼看到大江会联想到这些英雄们?大江这个意象有什么涵义? • 流水象征时间流逝,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句,大河则象征历史长河滚滚
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如云,惊涛骇浪猛烈地拍打着对岸,卷起浪花仿佛冬日的千堆雪。江山如此的美丽如图 又如画,一时间涌出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小乔刚刚嫁给了他作为妻子,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著着 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 古柔情,竟如同未老先衰般鬓发斑白。人生如同一场朦胧的梦似的,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这句诗蕴含着哪些信息?
东去,向东流去,象征历史洪流滚滚而去;淘尽,意为洗尽,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意思是“千古英雄都随着历史洪流流去了”。
拓展提升
问题引导: 2.追问:仅仅是英雄其人流去吗? • 还有他们的功业。 3.追问:不管多么辉煌的功业,最终都随波而逝,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价值观? • 淡看功名的价值观。 • 小结:由此可见,在遭受到种种打击之后,苏轼已经看淡功名,产生了超脱的想法。
而去。
文意概括
解读下阙
• 1.大家在之前已经明确了周瑜的形象,苏轼为何要用大量笔墨着力刻画周瑜的形象? • 周瑜年轻有为、意气风发,而作者却早生华发,这是作者有意用周瑜同自己进行对比。 • 2.对比目的是什么? • 作者是被贬官到黄州,写周瑜是借此悲叹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骋。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41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41张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处,明月夜,短松冈。
叁 问题2:面对现状,苏轼是什么心态?
多情应笑我——多愁善感 人生如梦——理想的初步破灭 一尊还酹江月——有江有月,活在当下
壹 乌台诗案
北宋元丰二年,新旧党争激烈进行,苏东坡被卷入其 中,御史中丞蔡确举报苏东坡的诗文中有攻击新党内 容。苏东坡到底写了什么呢? 原来,这一年苏东坡被派往湖州担任刺史,按照惯例 苏东坡要写一道谢表感谢皇帝的任命。御史从这篇谢 表中挑出来文字表达上的问题。“愚不识时,难以追 陪新进”被错误地的理解成,苏东坡适应不了局势的 变化,很难和王安石提拔的新派官员共事。这一下, 苏东坡被树立成反对新政的典型。
壹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 乌鸦,故称乌台)
•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 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说 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 牧养小民”
• 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两派领 袖分别是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给后者的 长信中有“生事”二字,于是“生事”成了攻击变法 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 的贬称,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 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结果是“近来 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
壹 乌台诗案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 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 黄州已两年余。 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 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 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 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30张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30张

1、苏轼立于赤鼻矶,首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生发怎
样的情感?
大江
滚滚东去的长江——滔滔历史长河
联想
江水的逝去——时间的流逝
千古风流人物
联想
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
景的特点:意境开阔 气象恢弘
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物是人非、英雄不再的惋惜
2、词人看到了哪些具体景物? 故垒、乱石、惊涛、如雪的浪花
军队营垒遗迹
怀古诗/词思路: 临古地——观今景——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寻着这一思路,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完成以下两首诗的 赏析。
越中览古 [唐]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精神情感的自由 洒脱旷达的情怀
主旨: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写赤壁雄奇壮阔 的景色,借景抒情,引出了对历史英 雄人物的追忆。词的下片通过周瑜这 一英雄形象,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 却壮志难酬的感慨,最后寄情自然, 洒脱旷达。
学习任务三:悟苏轼之变
在被贬黄州之初,苏轼就是如此豪放乐观,洒脱吗?
贬谪之初,心中意难平。
情感


1080
《卜算子》
悲伤独居 顾影自怜


1082
《念奴娇》Biblioteka 渴望建功 释然洒脱期间
1082
《定风波》
不畏坎坷 笑对风雨
1083
《浣溪沙》
积极进取 昂扬乐观
学习任务四:理怀古之思
1.在本词中,我们从眼前的赤壁山川、滚滚长江,到苏 轼想起三国往事,周瑜的英雄事迹,再到自己抒发的感 情,那么由此可以简单概括出咏史怀古诗词的鉴赏思路 是什么呢?每一环节用三个字概括。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8张PPT)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8张PPT)
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无论何种境地都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换句话说:苏轼具备一个非常强大的内心,他能够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有哀愁,有消极,他都能把自己内心乐观的一面展示出来。
苏轼和羊蝎子的故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如果你要写苏轼,就不能只写苏轼。你要写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你要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你要写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你要写月有阴晴圆缺的淡然。
图片要素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在被贬黄州时, 据说黄州城南门外一里左右有个风景秀丽的山坡,称 “东坡”。坡黄上绿树成荫,不远处就是滚滚东去的长江。苏轼常到此漫步,曾赋诗词云:“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他很喜爱这个地方,遂以“东坡”自号,在被贬之时, 依然有心情去享受自然,而不是自怨自艾,真不愧是“乐天派苏东坡”。苏轼有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将一生贬谪生涯视为功业,其中不乏自嘲意味,却道准了贬谪生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漂泊万里而眼界开阔历尽忧患却境界升华,对尘世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感悟。黄州、惠州、儋州为其人生政治之低谷,却为其思想性格之高境、文学成就之巅峰。一般人连遭三次贬谪,都会意志消沉,何况苏轼已到人生风烛残年,他却出人意料的“乐天派”,依然自得其乐,不得不令人佩服!
任务二:设计视频文案
参考示例:如果你要写风,就不能只写风。你要写柳条轻轻柔柔飘入你心中。竹筏轻轻飘动,湖面在泛粼光。船上悬挂的铃儿,响呀响呀响叮当。
任务三:选出视频配音代表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情绪激昂,气满声高)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从容平缓的语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语速稍快,读出节奏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语调轻柔,沉醉其中)提示:“雪”字不要读得那么急,吐字要稳、准、清晰,读出“上声”那种抑扬顿挫的感觉来,读出惊叹的感觉。“画”字读的时候口腔要充分打开,读的时候节奏要舒缓悠扬,沉醉其中。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画面四:词人酹月抒怀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 还酹江月。
感奋感伤的色彩 功业无成的感慨 旷达洒脱的情怀
【知识链接】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 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 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 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学习目标
1、回顾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征 2、理解词中写景、怀人、抒情相结合 的写法。(临古地——思古人——忆其
上阕:咏赤壁,写景抒怀,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字词 乱 穿 惊 拍 卷 雪
特点 岩石山崖险怪 山崖陡峭高峻
水势汹涌 水石相击力度之大
波涛狂澜奔腾 水色纯白
角度

声 形 形 色
修辞 夸张 比拟 比喻
基调
开阔 恢弘
豪迈 奔放
壮丽 奇险
赤壁壮美如画
画面三:周瑜破敌建功图
下阕:怀周瑜,写人抒怀,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解正文——析景、事、人
四读携词情,置词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念奴娇-赤壁怀古》ppt课件

文艺全能状元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

人,与其父苏询、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散文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门四学士:秦张
观 耒
黄庭坚 晁补之

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创始人
书法 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雪” ——水色之纯白。
讨论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写赤壁美景用 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营造出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修辞手法 夸张、比拟、比喻
赤壁美景 意境 气势磅礴、雄伟壮阔
作用
为下阕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场作 铺垫,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 迈的气概。
思考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 余 秋 雨 · 《 苏 东 坡 突 围 》
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是词牌。念奴娇本因唐代天宝 中期,著名歌妓念奴得名,但自从苏轼写了 这首“赤壁怀古”后,人们便把这个词牌称之 为“大江东去”、“酹江月”,由此可见这 首词在词坛上的影响。
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
“赤壁怀古”是题目。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 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 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 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 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 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 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 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 案称为“乌台诗案”。
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奔入眼底, 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 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引发历史的想 象。写景和抒情结合,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 击,并让人产生对历史的思索。

《念奴娇赤壁怀古》(共44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共44张PPT)

大 家
当时“黄州好猪肉,
】 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
吃,贫者不解煮。”于
是苏轼即推广出自制的
红烧肉,一时大受好评。

任徐州知州时,苏轼与百姓抗洪,过后百姓为
美 了表示感谢,赠与大量猪肉,苏轼就与其家人一起 食 大 制作成红烧肉回赠给百
家 姓。而后苏轼前往杭州
】 任知州,同样的事又发
生了一遍,百姓把苏轼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 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 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背景介绍】
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 被捕入狱,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闲 职,他在旧城营地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 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在祖国雄伟的江山 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那种追求功业的豪迈心情,仍 然是掩盖不住的。他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写了一系列脍 炙人口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其代表作。
写景(陈迹)
怀古(人事)
抒情(感悟)
【基础夯实】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公瑾__j_ǐ__n___ (2)羽扇纶巾__g_u_ā__n__ (3)樯橹_q_i_á_n__g__l_ǔ__ (4)华发_h_u__ā__f_à__ (5)还酹江月__l_è__i__
【诗歌释义】
指长江
冲洗,冲刷 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大江 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名词作状语,向东
因“乌台诗案”,45岁的苏轼被贬到黄州。 这天,东坡居士来到江边,望长江滚滚东流,有 感而发,写下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瞬间 霸屏了整个朋友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所见:大江、赤壁、乱石、惊涛 所想:风流人物,豪杰周瑜
-
15
上片赏析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历来为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
-
16
• 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 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 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 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 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 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 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故国神游 倒装
神游故国
-
11
字词详解
千古: 长远的年代。 风流: 有文采又有功绩的。 强虏(qiáng lǔ): 劲敌,指曹军。
故国: 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华(huā)发: 花白的头发。
羽扇纶(guān)巾: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
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
12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氛围。
2 、起笔大开,旷达的视野、非凡的气象为全诗定下豪
放的抒情基调。
-
18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 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 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 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
乱石:陡峭不平的石壁。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 “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 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 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 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 2、古今异义: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
风流人物:古:有文采有功绩的|英俊杰出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今: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3、词类活用:
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
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
• “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 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 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
• 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给人以 强烈的感情冲击,斌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 索。
-
1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采用了什么写法?此句有什么作用?
•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 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 杰出的代表 。
-
6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诗——“苏黄” 苏轼 黄庭坚
词——“苏辛” 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
A、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好不好?为什么?
B、把“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1、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这里的长江既是眼前浩浩
荡荡的江水,又是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作者将 空间上
的实景与时间上的虚景结合起来,点清了题 旨(大江是
“赤壁”的衬,“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
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下阕英雄的出场渲染了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句,
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
散文:唐宋八大家
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
7
写作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相当于今天的地方分军区的司令员,但“不得签 书公事” ),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骄》是苏轼 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 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 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 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 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 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 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 “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 “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
5
赤壁怀古:题目
•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 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 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等目的。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 尊
huán lèi
还 酹 江月。
-
3
古诗词鉴赏方法
1、从题目入手 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 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 4、从表现手法入手
-
4
下一页
1.解 题
“念奴娇”:词牌名。

•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 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 莫能遏”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 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 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 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形容曹操的军队 遭火攻后的惨败。
-
13
品 析 鉴赏
※设疑:古人常常在诗词中借景抒情,那 么在这首词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怎 样的情,在景与情之中又写了什么人呢? 朗读全词说出你的理解。
带着问题去
朗读,学习更有 目的性。
-
14
1、结合注释再读词,思考词的上阕写了哪些 景物?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
1
• 1、诵读体味诗词语言。 • 2、把握分析作者情感。
-
2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
guān
qiáng lǔ
纶 巾,谈笑间,强 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
8
从内容入手,明确学习要点:
①本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
9
基础积累
• 1、通假字: • 2、古今异义: • 3、词类活用:
大江东去: 羽扇纶巾: 灰飞烟灭: 4、文言句式: 多情应笑我: 故国神游
-
10
基础积累
• 1、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