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设计篇1一、拓展习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理解感悟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请生自由读第一小节(可以边读边看图)找一找文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师小结:这是我们在北海公园的湖面上荡起双桨,小船儿轻轻的地推开波浪,周围是白塔、绿树、红墙构成的美丽景色。
此时我们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说一说,然后朗读体会)3、小组合作学习二、三小节(在小组里说一说本小节的内容,议一议该怎样读,读一读,评一评)4、汇报交流(导入)阳光明媚,我们在湖面上荡起双桨周围是白塔、绿树、红墙构成的美丽景色,我们荡舟水面,尽情欢乐,这样的童年生活幸福吗?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小组讨论汇报,师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幸福生活的,渗透学生爱党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啊!正是有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们才有了这么幸福快乐的童年。
四、开展竞赛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展朗读比赛,可采用个人或小组的形式,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五、美读课文升华感情1、朗读表演师:在朗读比赛中,你们用最美的声音读出了优美的诗歌,我想如果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进行表演朗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快乐!试一试吧!2、学生自由表演朗读3、指导背诵师:那么优美的诗歌,那么幸福的童年生活,大家想不想把它记在心里,作为一个永久的美丽的回忆呢?试一试背一背吧!(1)师生比赛背诵诗歌,看谁背的快记的牢。
(2)师生分别进行配乐背诵并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全班同学配乐齐背诗歌,没有背过的同学可以看书读。
4、学唱歌曲(1)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歌曲及动画)请学生欣赏。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6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6篇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生字。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透过学习课文,感受生活的幸福,引导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此刻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歌曲磁带和录音机。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7个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小黑板、挂图、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看图听音乐,说说你从歌词和图画中都明白或感受到了什么?2、大体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创作背景:每当唱起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就会不知不觉地走进歌词中描绘的这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想起刚刚过去,或者早已逝去的童年。
童年的歌,总是令人难忘;这一首歌,更令几代人都难以忘怀,因为,它不但有优美的旋律,更有着诗一般的歌词。
它的词作者,就是人称“词坛泰斗”的著名词作家乔羽。
1955年,乔羽为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了不足XXX字的歌词,从此,这首歌广为流传,打动了几代儿童的心。
50多年来,乔羽共创作了1000多首歌词,每首都但是数百甚至数十字,似乎并不起眼,但是品味着抒情的歌词,心头却会涌起纯真、振奋、完美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能够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交流认识的字。
(方法提示:小组长负责抽卡点名认读;或全组轮读;同座互相抽查。
)(3)全班群众交流反馈。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认了字,又读了词,把他们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读的准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好后还能够把课文读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教案(最新4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教案(最新4篇)篇一: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唱这首歌。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教学方法:综合识字法、图文结合法、朗读感悟法、想象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幸福童年照片。
教学流程:一、回顾生活,接触快乐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长照片,向大家介绍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
2、导课:北京的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瞧,他们来了,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3、板题著名的词作家乔羽爷爷看到小朋友这么开心,就创作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1、播放歌曲,看看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2、请学生把课本翻到71页歌词,自由读文,想办法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巩固识字游戏:划船接力去白塔。
双桨波浪倒影环绕飘荡愉快凉爽尽情幸福洒满绿树红墙4、读课文接力。
5、交流: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三、突破重点,品味快乐(一)、伴着音乐再读一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给你什么感受?(二)、学习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小节,这一小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师生评议。
3、小声读一读,你从那些词句里感受到美?理解“倒映”“环绕”“推开”等。
4、直观感受北海秀丽风光。
播放课件。
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1、指名读,你为什么喜欢第二小节?2、质疑:“红领巾”指什么?水中的鱼儿为什么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歌唱?3、激情仿写:水中的荷花望着我们,天空中的小鸟望着我们。
4、配乐朗读1、2小节。
水中的鱼儿,天空中鸟儿,水里的荷花仿佛也成了我们的一员,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快乐读出来吧。
(三)、学习第三小节1、默读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了幸福生活?2、讨论交流:3、你有过“尽情欢乐”的体验吗?4、课件展示旧社会孩子们的童年。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精选15篇)《让我们荡起双桨》篇11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0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三教学要求: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唱一唱这首歌.2 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3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学重点:重点理解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可以制作,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向往.二、学习课文1 教师范读2 学生自读课文3 学生范读课文4 学生质疑5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边读课文边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三、学习生字本文出现了两个生字,教学时注意字型的写法,可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字.如:奖浆愉偷,通过换部首,使学生区分行近字; 浆的右上角是夕,不要多写一点.补充词语:迎面愉快欢乐幸福安排.注意: 凉爽的爽的写法.第二课时一、学唱歌曲在学习课文时,可以与音乐课整和,让学生先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着首个的基调是欢快的,表达一种愉快的心情。
采用小声跟唱,教师领唱,学生领唱等多种形式,最后进行表演唱,小合唱,独唱等形式的竞赛,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感情的目的。
二、活动可事先布置收集各类学生活动的照片,如:大队会春游比赛等。
通过补充,加深理解童年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
板书设计:让我们荡起双浆愉快生活快乐学习热爱祖国新世纪课程网《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篇2一、说教材《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课的一篇精读课.课文讲述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去北海公园划船的情景.通过所见的美景表达他们轻松愉快的心情.通过学习教导学生爱父母.爱党.选这篇课文是有两个目的:1是教导学生爱父母`爱党.2是掌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本课教学目标1在轻松环境下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2掌握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3拓展思维培养起表达能力二、说教法1采用多种方式教学,让学生轻松、易懂的掌握知识例如:采用放歌去、分组朗读比赛、挂图……这样不但让学生逐步熟悉课文,也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2讲解重难点,采取特殊方式例如:以艺术美字讲解3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学法1以学生为主,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例如:学习过程中{朗读、默读课文时,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并由其他成员解决,达到互补互促,共同提高2举一反三,当场演练,当长掌握。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

【导语】语⽂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字能⼒和知识,⽂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是⼝头和书⾯的语⾔和⾔语的合称,是语⾔规律和运⽤语⾔规律所形成的⾔语作品的⾔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让我们荡起双桨》原⽂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让我们荡起双桨》原⽂ 让我们荡起双桨, ⼩船⼉推开波浪, 海⾯倒映着美丽的⽩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红领⼱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上, ⽔中鱼⼉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做完了⼀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活? ⼩船⼉轻轻飘荡在⽔中, 迎⾯吹来了凉爽的风。
【篇⼆】⼩学三年级语⽂《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感受到新中国少年⼉童⽣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中的10个⽣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内容,知道课⽂中的红领⼱谁指什么。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课时 ⼀、启发谈话,揭⽰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诗,题⽬是作者乔⽻(乔⽻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是⾸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范读课⽂,学习课⽂中的⽣字。
1、指导看图。
①⽔⾯上有哪些⼈?哪些景物?他们在⼲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
③学⽣读课⽂,理解课⽂内容 ④学习课⽂的部分⽣字。
三、学习课⽂第⼀⼩节。
1、知识学⽣读课⽂,联系句⼦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有些什么? 3、出⽰句⼦。
小学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三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曲作者刘炽都是我国的词曲作家;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童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传唱半个多世纪到现在仍然是经久不衰。
⽆忧考⼩编整理了⼩学⾳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学⽣⽿熟能详的歌曲,学习对歌曲旋律的学习不会有太⼤的困难,但对歌曲情绪、情感的理解、把握、表现需要教师进⼀步的指导。
相信在教师精⼼创设的情境中,在深⼊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在富有感染⼒的⽰范下,学⽣会越唱越想唱,越唱越喜欢。
教学⽅法:听唱法、教唱法与随琴跟唱法。
在较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按谱填唱第⼆、三段歌词。
教学⽬标:1、初步了解影视⾳乐,能以柔美的声⾳、连贯的⽓息演唱歌曲,表达热情、优美的⾳乐情绪。
2、运⽤⽰范演唱、指挥⼿势、情感术语提⽰等⽅法,引导学⽣体会以柔美、轻快的声⾳表现欢快、热情的⾳乐情绪。
感受驾着⼩船,悠闲⾃得的⾳乐形象。
3、培养孩⼦们热爱祖国,热爱⽣活的情感,使学⽣感觉到⽣长在社会主义祖国⽆⽐幸福。
教学课时:第⼀课时教学重点:体验歌曲不同情绪的意境美;能⽤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让学⽣能够熟练掌握弱起节奏OX XX的唱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电⼦琴(钢琴)、竖笛、船型座位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问好!⼆、导⼊教师播放课件:影视⾳乐《敢问路在何⽅》、《葫芦娃》师:同学们,在哪⾥听过吗?会唱的同学随着⾳乐可以唱⼀唱⽣:是电视剧《西游记》、动画影⽚《葫芦娃》的主题曲。
师:不错,这些都是影视⾳乐。
影视⾳乐分为影视歌曲和影视器乐曲两种。
影视歌曲:是指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作为⽚头曲、⽚尾曲及插曲,并随着影视作品的流⾏⽽被⼴泛传唱,并得到⼤家喜爱的曲⽬。
影视器乐曲:分为场景⾳乐、背景⾳乐和情景⾳乐。
下⾯⽼师就带着⼤家来欣赏⼀部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感受优美的风景和歌声。
板书课题:《让我们荡起双桨》师:好听吗?⽣:好听师:这么优美动听的歌曲,你们知道歌曲名字吗?⽣:回答师:下⾯⽼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作品及其作者三、作品及作者简介:《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童歌曲中的经典之作,传唱半个多世纪到现在仍然是经久不衰。
音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乐《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为新中国最受⼉童喜爱的⾳乐之⼀,那么关于《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案有哪些呢?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乐《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设计⼀ 教学⽬标: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2、引导学⽣⽤能够⽤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富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具有初步感受⾳乐的能⼒。
教学重点: 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有感情演唱。
教学难点: 1、掌握○ × × ×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
2、把握⾳准、节奏的准确 教学过程: ⼀、激趣导⼊,引⼊新课 1、教师弹奏影视⾳乐。
⽣问好:上课!等⼀下⽼师要弹(吹)奏⼏段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猜⼀猜是什么乐曲。
师:弹奏乐曲《⼤风车》、《西游记》、《红星歌》和《猪⼋戒背媳妇》各⼩段。
⽣:即兴的随⾳乐演唱、做动作。
师:边弹边问师⽣互动,学⽣齐声回答。
师:看来你们都很熟悉啊!是在电影和电视剧⾥听到的吧! ⽣:齐声说:是! 师:是的!刚才这⼏⾸乐曲都归属于影视⾳乐。
影视⾳乐:简单从字⾯上理解就是为电影节⽬和电视节⽬服务的⾳乐。
它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种。
其中歌曲分为主题歌、插曲和⽚尾曲。
2、揭⽰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影视⾳乐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介绍曲词作者 ⽣结合预习进⾏汇报 三、介绍歌曲背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当时影⽚的画⾯是:北京市⼀⼩学的五年⼆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
为了庆祝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划着⼩船,微风吹过脸庞,柳树在随风摇摆,美丽的⽩塔倒映在⽔中……多美的景⾊,就在这时⾳乐响起,把整个画⾯推向了⾼潮。
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来聆听⼀下这优美的旋律,想像⼀下,仿佛⾃⼰真的来到了北海公园,划着⼩船,微风吹过…… (教师播放录⾳范唱,要求学⽣即兴的随⾳乐做动作。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1教学内容:本文是一首伴随几代人成长的经典老歌的歌词,共有三节。
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和风拂面,水波荡漾,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北海公园里尽情欢乐的春景图。
清新明快、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特别适合孩子们反复吟诵,乃至和着优雅的曲调愉快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与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
学习目标:1、学会“浪、映、轻、凉、悄、做、课、排”8个字,会认“桨、推、倒、塔、爽、幸、福”7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能随着优美的曲调歌唱。
3、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和丰富多彩,懂得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够珍惜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图中小朋友为什么那么高兴,他们在干什么?2、请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境,互相畅谈自己划船游玩时的情形。
3、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让学生感受欢乐的生活气氛。
4、板书课题,指名读“桨”字,全班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学生初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同位互读,相互帮助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以“划小船”读、赛读、评读等方式巩固生字认读。
4、出示词组卡片,如“美丽的白塔”、“凉爽的风”、“亲爱的伙伴”、“幸福的生活”,指导学生读准、读连贯。
5、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准、读通。
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浪、映、轻、凉”四个字,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3、在书上描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荡起双桨》
朱先策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段。
2、初步学会《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段的乐谱。
3、初步了解影视音乐,体会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对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对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和曲谱的理解与掌握,演唱时需要注意声情并茂。
教学方法:讲授范唱
学法:跟唱视唱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多媒体、有关乐谱
(二)图片、音像资料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合唱带、伴奏带,电影《祖国的花朵》的影片录像。
教学过程:
1、音阶练习、发声练习。
2、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看过电影吗?(看过)今天,老师给你们放上一段,播放电影《祖国的花朵》,你们知道电影的名字吗?这部电影的插曲是什么吗?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
3、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了解作品背景指名读课本p26页作品介绍。
(2)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这首歌曲是什么调的?是几几拍?词曲作者是谁?因该用怎样的情绪速度来演唱?指名回答。
(乔羽词,刘炽曲)(稍快、优美的)
(3)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乐谱,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录音。
默读第一段的歌词。
听完后你们联想到了什么画面?(4)播放录音。
(有的学生说我好像划着小船在海面上航行,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海边美丽的风景……)
(5)弹奏乐谱并范唱。
(讲解弱起小结) o x x x ︳(6)休止符 O 讲解“V”换气记号
(7)分组演唱、男女分段演唱 A B、全班齐唱。
4、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弱起、休止符、换气记号……)
5、作业布置
背唱这首歌曲的第一段。
相关参考资料:
剧情介绍:
“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有四十几个同学,大多数都是天真、活泼、聪明的孩子。
只有江林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不合群,还有不关心别人的杨永丽,他们没有戴上红领巾。
“六一”儿童节,“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的同学们,在中山公园与工人叔叔联欢,杨志平叔叔注意到还有两个孩子没有戴上红领巾。
临分别的时候,他嘱咐孩子们:“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互相帮助,争取做一个模范班。
”
五甲班的梁惠明决心要照杨志平叔叔的希望去做。
江林的功课不好,梁惠明就开始帮助他温习功课。
杨永丽不合群,在班会上和大家吵架,惠明就跑去劝她。
但是,她满腔热诚地帮助江林温习功课,江林却假装肚子疼,跑出去捉麻雀;她耐心地劝说杨永丽不要和大家闹、不要撒谎,杨永丽却冲着她大喊大叫,说她领头欺负人。
她伤心地哭了,同学们都同情梁惠明,都觉得对江林、杨永丽这两个人没有办法。
班主任冯老师告诉他们,一个人的坏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去掉的,一个人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能够养成的,要真诚地对待同学。
孩子们的心亮堂了。
他们找江林来做氧气试验,先引起他学习的兴趣,再慢慢帮助他培养学习习惯。
当杨永丽烫伤了脚不能来上课的时候,他们帮助她补功课,使她能和大家一起参加考试。
同学们真诚的帮助,感动了杨永丽和江林,杨永丽和江林开始转变了,暑假里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暑假很快过去了,五甲班全体同学升入了六年级,杨永丽和江林被接受入队了。
2、词曲作家介绍
刘炽(1921—2000)著名歌曲作曲家,他的创作有浓郁的北方特点和突出的个人风格。
他的代表作品有:歌曲《翻身道情》(编曲)、《新疆好》、《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插曲)、《风烟滚滚唱英雄》(影片《英雄儿女》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合唱《祖国颂》、舞蹈音乐《荷花颂》等。
乔羽(1927──)著名词作家,全国第一届金唱片奖获得者,有“词坛泰斗”之称,山东济宁人,原名乔庆宝。
著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红孩子》,歌词《我的祖国》《牡丹之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让我们荡起双桨》《心中的玫瑰》《难忘今宵》《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爱我中华》《祖国颂》等等,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