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语言学解析

合集下载

专业解析-日语语言文学

专业解析-日语语言文学

日语语言文学一、专业介绍日语语言文学是外国语言文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1、研究方向01语言学02文学03社会文化04翻译理论与实践(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大连外国语学院为例)2、培养目标(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优良的学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2)硕士研究生应具备日语语言文学方面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要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学术领域研究的新动态,能够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口译、笔译等方面的工作,学位论文在语言、内容、形式上达到相应的要求。

(3)硕士研究生均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并遵守学术研究的一般规范。

(4)硕士研究生均应熟练掌握工作语言(日语),具有在较高层次上应用该语言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可以阅读一般的文章及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

3、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81英语或283俄语或284德语或285法语或286韩国语(非朝鲜族)或287西班牙语③662日语语言理论④862日本文学(注:以上以大连外国语学院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也有所不同)4、相近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主要课程:A类:马列原著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二外语B类:(外国语文通论必选,其他三门中任选一门)外国语文通论、文艺批评理论综述、翻译通论、外国语言学C类:日本现代文学、日语语言学通论、日本文化概论D类:日本句法研究、日语惯用句型与俗语研究、日语词汇研究、日本外来文化摄取史、日本宗教文化研究、中日文化与文学比较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高级阅读与写作、日本地域文化研究、论文写作与研讨二、推荐院校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武汉大学、四川外语学院。

日语语言学考点归纳

日语语言学考点归纳

名词解释1.音素及现代日语音素的分类:现代日语的音素主要有:元音音素、辅音音素、半元音音素、特殊音素等几种。

①元音音素:共有五个【i 、e、a、o、u】②辅音音素:共有十三个【p、b、t、d、c、k、g、s、z、h、r、m、n】③半元音音素:共有两个【j、w 】④特殊音素:N【拨音即鼻音】Q【促音】2.粘着语:所谓“粘着语”,即靠附着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语法关系的功能词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日语、朝鲜语为其代表。

日语是典型的粘着语。

在语法结构上,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即所谓的“词”来表示概念,而以后缀助词、助动词等虚词即所谓的“辞”来表示语法关系。

3.元音:所谓元音,是指声带颤动,气流在口腔内的通路上不受到阻碍发出的声音。

元音的区别主要靠舌头的部位和嘴唇的形状来决定。

根据舌位的前后,元音分为前、中、后;根据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元音分为高、中、低。

靠嘴唇形状不同所发出的元音有圆唇元音和非圆唇元音。

由于所有元音在发音时,声带都要有所震动,所以元音都是有声音的。

4.声调及现代日语声调的分类:所谓“声调”是指“在每一个词句中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有一定固定的分布” 。

在许多语言当中,有些词虽然发音一样,但根据声调分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现代日语中以声音高低进行区分的声调叫做“高低音调” 。

现代标准日语的声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拍低,从第二拍开始升高再不降下来的“平板式”。

“平板式”只有一种类型“平板型” 。

另一类是第二拍升高后还会降下来,或者是第一拍高,从第二拍降下来的“起伏式” 。

起伏式有三种类型:“尾高型”“中高型”“头高型”。

5.态:在句子中,表明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与补充成分中的人物或事物之前是什么关系的语法范畴,称之为“态” 。

现代日语中的态以后续在谓语动词下面的助动词来表示。

主要有“被动态” 、“可能态”、“自发态”、“使役态”等。

被动态:表示某人或某事物从他人或外界收到某种作用或影响的语法范畴。

日本语言笔记最终版

日本语言笔记最终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语言1.人类使用的语言与其他动物使用的信号和声音有着根本的不同:首先,其他动物所使用的交流手段都是利用其生来就具有的本能。

而人类所使用的语言则是人类的祖先在过去的时代中创造的,是一代一代继承下来的社会遗产;其次,人类使用的语言符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每个语言符号中音义的结合则有任意性。

还有,人类使用的语言是可分析的,这一点也是根本不同于一般动物的信号声音的总要标志之一2.人类语言的两大功能:一个是语言的传达功能;一个是语言的认知功能。

语言又有普遍性,一般性的规律,不可以随意改变的第二节日语与日本语学1.按照各语言的语法形态的不同,将人类的语言分为“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和“抱合语”。

①屈折语:靠语言的词形(主要是词尾)变化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拉丁语为代表。

②粘着语:靠附着在表示概念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语法关系的功能词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日语为代表。

(在语法结构上,以名词,形容词等实词既所谓的“词”来表示概念,而以后缀助词,助动词等虚词既所谓的“辞”来表示语法关系。

→如きれいな桜の花が咲いた)③孤立语:靠词序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汉语为其典型。

④抱合语:该语言把各种语法关系都组织到一个词里,往往一个词就表示一句话,也就是说一句话总以一个词的形式出现,以印第安语为主。

,3.国语: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共同使用的一种公用语言。

4.国语教育:指在日本国内,对青少年进行语文教育,称作“国语教育”5.日本语教育:在日本或其他国家对外国人进行日语教学,称作“日本语教育”6.国语学或国语研究:把日语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日本自江户时代以来称之为“国语学或国语研究”。

近来又有一种称法叫“日本语学或日本语研究”7.日本語学:日本人に限らず外国人も含めて、人々が日本語を世界の言語の一つとして研究する学問7.“国语学或国语研究”与“日本语学或日本语研究”有什么不同:第一,日本人把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按照从江户,明治,大正,昭和等时代发展下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注重于日语自身的研究,那应该属于“国语学或国语研究”的范畴。

日语语言学研究意义及影响论文(共3篇)

日语语言学研究意义及影响论文(共3篇)

日语语言学研究意义及影响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认知语言学与日语语用含糊现象分析研究一、日语词汇的含糊范畴化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利用语言符号将外界复杂的外部世界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

而最简洁的中型词汇则是知识组织的基本范畴。

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在所有的相关语义中有一个中心或核心意义,这就是其他语义的原型,其他语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或辐射出来的,从而形成了更大的语义范畴。

1.词汇本身含有的含糊。

从认知语言学的基础范畴来看,日语有很多词汇本身就具有一个核心的意义,然而这个核心意义带有含糊的语言特征。

学生A“この辞書を借りてもいいですか。

”学生B“ちょっと···今使っています。

”以上对话中,一个人向另外一个人借字典,回答者巧妙地运用了“ちょっと”,不论回答者是否真正的使用字典,都体现出回答者并不想把字典借给别人的想法。

而“どうも”中含有的意义就更加丰富了,甚至称它为日语中的“万能词”也不为过。

除此以外,可以说词汇“まあまあ”的使用也是日语含糊的一个典型代表。

靳卫卫评论说:这些句子里的“まあまあ”到底是什么样的程度呢?大概没有一个日本人能给出明确、满意的答复。

这只能依凭个人的感觉去体会,而这种感觉似乎只有日本人之间才会有,是一种可以互相触摸得到的默契注1。

2.日语“隐语注2”的含糊。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隐喻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

对隐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

日语中的“隐语”是隐喻的部分之一。

而这些大部分的隐语在字典里是查不到的。

二、日语语法上的含糊日语语法中出现的形式名词、省略等表达方式语言意义多样化、简略化等蕴含着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方法问题。

日语语音详解(一)

日语语音详解(一)

日语语音详解(一)元音1.元音的定义和日语元音的特点元音的一般定义是:声带振动,气流在口腔的通路上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

虽然在发元音时气流在口腔的通路上不受阻碍,但口型(包括下颌的开度、唇形的园展)及舌位(包括舌的高低、前后位置)的细微变化都会使元音的音色发生微妙的改变。

与汉语拥有众多复合元音不同,日语的5个元音都是单元音。

单元音的特点是,发音时要求发音器官的位置(包括口型和舌位)要稳定,不能中途改变声道的形状。

在日语中,即使是两个元音相连时也是界限分明的。

例如,汉语“爷爷”中的“爷”,由于口型和舌位由[i]向[e]滑动,使整个音节的音色发生渐变,因而[i]与[e]之间的分界是模糊的;而日语“いえ”中则相反,由[i]到[e]不是滑动的而是瞬变的。

此外,日语元音的稳定性还表现在:不论语音环境如何变化(即不管前面及后面出现什么音),元音自身的音色都没有显著的变化。

例如,汉语“a”的音色在“an”“yan”“yang”的语音环境中音色是不同的,分别为前低元音、前半低元音和后低元音。

日语的元音则在任何语音环境中都保持音色相对稳定,没有汉语这样显著的音色变化。

比较日语和汉语元音舌位图可以看到,日语的原因下颌的开度都不大,舌位的变化幅度也小于汉语。

因此在说日语时口的开合及舌的运动幅度都较小。

这一特点与日语所要求的较高发音频率(音节数/时间)是互为因果的。

日语中除了“促音”和“拨音”外,其他所有音节中的主音(也是尾音)都是元音。

一个元音发得不正确,将会使所有与该元音组合的音节不正确。

因此,元音对日语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要下工夫学好它。

2.日语元音的调音部位和方法あ(a)日语的あ无论口的横向还是纵向开度都比汉语的“a”要小,因此发音时无需把嘴张得太大。

由于下颌的开度较小,舌位(即隆起的舌背与上颚之间形成的最狭点)的高度比汉语“a”略高并略为靠后,因此听觉印象上色彩稍暗,不如汉语“a”那样明亮。

唇、舌部的肌肉紧张程度也比汉语略低。

日语语言学考点归纳

日语语言学考点归纳

名词解说1.音素及现代日语音素的分类:现代日语的音素主要有:元音音素、辅音音素、半元音音素、特别音素等几种。

元音音素:共有五个【i、 e、 a、 o、 u】辅音音素:共有十三个【 p、 b、 t 、 d、 c、 k、 g、 s、 z、 h、r、 m、 n】半元音音素:共有两个【 j、 w】特别音素: N【拨音即鼻音】Q【促音】2.粘着语:所谓“粘着语” ,即靠附着在表示观点意义的词的前面或后边表示语法关系的功能词来表示该语言的语法关系,以日语、朝鲜语为其代表。

日语是典型的粘着语。

在语法结构上,以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即所谓的“词”来表示观点,而此后缀助词、助动词等虚词即所谓的“辞”来表示语法关系。

3.元音:所谓元音,是指声带抖动,气流在口腔内的通路上不遇到阻挡发出的声音。

元音的差别主要靠舌头的部位和嘴唇的形状来决定。

依据舌位的前后,元音分为前、中、后;依据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元音分为高、中、低。

靠嘴唇形状不同所发出的元音有圆唇元音和非圆唇元音。

因为全部元音在发音时,声带都要有所震动,因此元音都是有声音的。

4.腔调及现代日语腔调的分类:所谓“腔调”是指“在每一个词句中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有必定固定的散布”。

在很多语言当中,有些词固然发音同样,但依据腔调散布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现代日语中以声音高低进行划分的腔调叫做“高低音调” 。

现代标准日语的腔调大概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一拍低,从第二拍开始高升再不降下来的“平板式”。

“平板式”只有一种种类“平板型”。

另一类是第二拍高升后还会降下来,或许是第一拍高,从第二拍降下来的“起伏式” 。

起伏式有三种种类:“尾高型”“中高型”“头高型”。

5.态:在句子中,表示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与增补成分中的人物或事物以前是什么关系的语法范围,称之为“态” 。

现代日语中的态此后续在谓语动词下边的助动词来表示。

主要有“被动向”、“可能态”、“自觉态” 、“使役态”等。

被动向:表示某人或某事物从他人或外界收到某种作用或影响的语法范围。

日本语言学研究

日本语言学研究

摘要:本文从语用原则角度出发,结合语境,阐述日语话语的生成机制,并认为在进行日语会话时,必须遵守的主要语用原则为四项,分别是内省主义原则、他者本位主义原则、礼仪原则和空间原则。

语言是交际的手段,功能主义语言观(functionalview)和相互作用语言观(interact ional view)都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跨文化口头交际必然通过言语这一重要交际手段来实现其目的。

在“具体的情景中实际使用语言”属于乔姆斯基(Chomsky)的言语行为概念范畴,他认为言语能力是“言者和闻者的语言知识,是一个理想的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种种规则的了解和掌握”[1]。

社会人为了英语毕业论文表达思想、传达信息都离不开交际,具体的交际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场合及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在具体的场合下,交际者为达到其目的或效果,只得凭借修辞、幽默、婉转批评或拒绝表示自己的思想,作为听者只有借助语境(Context)来推导言者的言外之音,否则交际就会受阻或失败。

交际的效果与交际者对交际环境,即对语境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日语语境下的话语语用原则及其在日语会话过程中的作用。

一、语境的定义一般而言,语境就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包含以下几个要素:(1)语言环境,即文章或言谈中话题的上下文或上下句。

(2)人们交际时所共处的社交语境,即双方的理解语言的客观环境,如交际场所,双方的身份和背景等。

(3)交际双方自各不同的认知环境,即双方各自不同的经验、经历、知识等。

口语比书面语更依赖于环境,语境究竟是客观存在的,还是根据话语发生的时间、场所、语气等因素,由交际者自己判断产生的呢?在这个问题上,语言学家没有达成统一的看法。

有些学者认为语境是静态的,有的学者认为是动态的。

当语境发生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非语言环境),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时,语境是静态的。

如果对话双方由于知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双方不能组成和谐的语境,因而产生误解或歧义,可解释为这一语境是推理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而不是预先设定的条件,这就是语境的动态过程[2]。

关于日语语用学中“言外之意”的研究

关于日语语用学中“言外之意”的研究

关于日语语用学中“言外之意”的研究一、特殊会话含义——言外之意“会话含义”是日语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会话”是指在特定的场合下,特定的人物之间的语言交流活动。

而交际环境对于言语意义的产生及理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1 A:今晩、一緒に映画を見に行こう。

B:試験があるので、勉強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通过上述对话可以看出,A正在邀请B一起去看电影,但是从字面意思看B 的回答却似乎与A的问题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在陈述自身的情况。

实际上,通过个人信息的叙述,B已经间接地拒绝了A的邀请,而A通过他的回答通常也可以了解到他的言外之意。

然而,这样一种“言外之意”是如何产生以及被推测出来的呢?日语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就是解释这种语言现象的一个研究课题。

日语语用学中所谓的“会话含义”通常是指会话的特殊含义即“言外之意”。

它隐藏在语言的字面意义之下,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角度无法说明。

必须以字面意义为基础,结合会话的实际情况,才能进行推断,然后才能够理解说话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二、合作原则20世纪70年代,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其中心内容就是“合作原则”。

“交际双方都有通过互相合作来促成交际成功的愿望”,这是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提出的重要观点。

因此,在日常会话时,人们所使用的言语应该遵守“真实,适量,关联,明确”这四个准则。

这就是格赖斯“合作原则”的中心内容,它包括“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以及“方式准则”四方面的内容。

“合作原则”是人们在言语交际时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原则。

然而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往往会表面上“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以此向对方传达“言外之意”。

1.量准则“量准则”的内容包含两方面:(1)会话的内容必须包含交际项目的信息。

(2)会话的内容避免不必要的信息。

例2 お姉さん:弟さん、かわいいですね。

お名前は?新ちゃん:新之助です。

五つで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渡辺:よ! 王: みんなも来てくれたんだね!ありがとう! 鈴木:違うよ、王さんじゃなくて、お土産を待って たんだよ。 渡辺:鈴木さんったら!(鈴木を叩く) 鈴木:いてっ!(英語なら「Ouch!」中国語なら 「AIyo!」)
もう一つ、日本語の感情形容詞感覚形容詞 を使うことが多いです。この場合にも「私 は」などの主語が要りません。 しかし、こういう場合は、日本語母語話者 には当然でも、学習者には教科書の学習項 目にあげないので、当然とは感じにくいで す。ですから、今から覚えてください。
ここでは王も高橋も自身もいわば眼前の事 態をいわば見えたままに捉えて言語化して いるのです。ですから、日本語を自然に話 すために、主語を省略しただけでなく、さ らに「あ」「ああ」などの感動詞を付け、 相手や事態を認知したことを言語化するこ と必要です。
王: 高橋さん、京劇、好きですよね。 高橋:ええ、大好きです。 王: 実は、京劇の学校に通っている友達が、初め て舞台に立つんです。今度の土曜日なんです が、一緒に行きませんか。 高橋:本当ですか?!うれしい!
先の会話に、人の情意から、受身と恩恵と いう表現を選び、それらを使い方は自然な 日本語話者の<事態把握>に基づいたもの です。
マイク:~ 今から空手部の練習なんだ。 王: えっ空手?空手って、あの・・・? マイク:そう、あの空手。日本文化といえば空手だ よ。 王: へえ、そうですか。 マイク:アメリカではそうだよ。アメリカ人は、日 本人ならみんな空手ができると思ってるん だ。 王: ふうん。じゃあ、中国人は? マイク:うーん、中国人ならカンフーかな。あの 有名なジャッキーチェンがやってる・・・。 王: ジャッキーチェン?だれですか?その人? マイク:ほら、あの香港の映画スターだよ。 王: ああ、成龙のことですね。 マイク:ああ、そうかな。
この会話に「スル・ナル」の位置が逆にし ていません。「なる」という場合は客観的 な事実ですから、主語を使いませんが、 「する」という場合は話者自身の主観表現 ですから、主語が必要です。 それにそって形式を明示することが日本語 の自然さに深く関わっているためです。
50頁第5段落から最後まで
認知言語学においては日本語話者の認知的 な深部を考える上で、見過ごせない問題だ と説明します。
マイク:~ 何といっても今いちばん強いのはモン ゴルの力士なんだ。 三好: 特に、北星山にはだれも勝てないね。 王: その北星山って、日本の力士よりも強いん ですか。 木村: そうなのよ。もっとがんばってくれないか な、日本人力士も。 三好: さあ、次は朝の海と千代乃花だよ。 木村: 千代乃花ー、負けるなー。(中略) 行司: 朝の海ー。
マイク:やったー! 木村: あーあ、千代乃花、一方的に押されて、や られちゃった。(中略) 木村: ねえ、王さんもマイクさんも、外国人力士 のファンなの? 王: えっ、そ、そんなことはないですけど・・・。 木村: もうちょっと日本の力士を応援してくれて もいいのに・・・。 マイク:うーん・・・僕は好きな力士なら、だれで も応援してるつもりだけど。 王: でも、確かに外国人の力士を応援してあげ たくなっちゃったな・・・。
この会話について、終助詞は日本語の会話 において共同主観的関係の構築と維持に関 わる機能を持っています。 そう言ったら、日本語は聞き手責任の言語 であり、日本語の会話構成にはこの点の理 解が不可欠なのです。
ですから、日本語らしさを目指して日本教 科書や日本語教育を考えることは、日本語 話者が日本語を認知の営みとしてどう捉え、 人と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をしているかを発 見することであり、日本語教育や日本語学 が認知言語学に出会う貴重な機会でもある といえます。
3.日本語教育の場に現れた 認知言語学の世界
3.1「自然な日本語」の教科書 と認知言語学の概念
クラス131 廖佳如
48頁から50頁の第4段落まで
「総合日語」という本の例を挙げて、「自 然な日本語」のためにどんな工夫をしたか と説明します。
王:
啊—!(a:ああ)(自転車で走っていて、 向こうから来た人とぶつかる)对不起! (duibuqi:すみません) 高橋:すみません! 王: (相手の言葉を聞いて)あ、日本の方ですか。 こちらこそ、すみません。 高橋:ああ、日本語学科の方ですか。 王: ええ、そうです。
高橋:李さん、山田さん、何を見てるんですか。 李: あ、高橋さん。これ。このポスターを見て たんです。 高橋:あ、弁論大会ですね。へえ、今年から2年生 も出られることになったんですね。 李: ええ、9月にあるんですけど、わたし、これ 出ることにしたんです。 高橋:すごい!でも、どうして? 李: 優勝者は日本へ行けるんです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