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发电厂知识点全总结
热力发电厂复习知识点

1.热力发电厂的分类(主要看按能源利用情况、原动机类型、承担负荷)a.按能源利用情况:化石燃料发电厂、原子能发电厂(核能)、新能源发电厂(地热、太阳能)b.按原动机类型:汽轮机发电厂、燃气轮机发电厂、内燃机发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c.按承担负荷:基本负荷、中间负荷、调峰发电厂2. 热电厂热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及主要内容a.热量法: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以热效率或热损失率的大小来衡量电厂或热力设备的热经济性b.熵方法(做功能力法):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着重研究各种动力过程中做工能力的变化,实际的动力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必然引起系统的熵增,引起做功能力损失,熵方法就是通过熵产的计算来确定做功能力损失,并以此作为评价电厂热力设备的热经济性指标3.锅炉设备的热损失、做功能力损失锅炉设备的热损失:排烟损失(最大占40%-50%)、散热损失、未完全燃烧热损失、排热污损失做功能力热损失:散热引起的做功能力损失、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引起的、工质温差传热引起的3. 设备的热效率定义及目前实际效率(公式自己写)锅炉效率:锅炉设备输出热负荷与燃料输入热量之比管道效率:汽轮机热耗量与锅炉输出热负荷之比机械效率:发电机轴端功率与汽轮机内功率之比汽轮机绝对内效率:汽轮机实际内功率与汽轮机热好之比发电机效率:发电机输出功率与轴端功率之比实际效率:各项设备效率之积4.典型不可逆损失温差换热、工质节流、工质膨胀5.凝汽式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性指标能耗量(汽耗量、热耗量、煤耗量),能耗率(汽耗率、热耗率、煤耗率)各项解释6. 给水回热加热的意义、回热分配方法及其含义意义:a。
回热使汽轮机进入凝汽器的凝汽量减少了,汽轮机冷源损失降低了、b。
回热提高了锅炉给水温度,使工质在锅炉的平均吸热温度提高,使锅炉传热温差降低。
分配方法:焓降分配法:将每一级加热器的焓升取做等于前一级至本级的蒸汽在及群里中的焓降平均分配法:没一级加热器内水的焓升相等等焓降分配法:将每一级加热器的焓升取做等于汽轮机各级组的焓降几何级数分配法:加热器的绝对温度按几何级数进行分配7. 提高初参数(初温、初压)对汽轮机相对内效率的影响A.初温提高,汽轮机的排汽湿度减小,湿气损失降低;同时,初温的提高使进入汽轮机的容积流量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汽轮机高压部分叶片高度增大,漏气损失相对减小,汽轮机相对内效率提高B.提高初压,蒸汽比体积减小,进入机轮机的蒸汽容积流量减小,级内叶珊损失和级间漏气损失相对增加,同时汽轮机末级蒸汽湿度增加,导致相对内效率下降8. 提高初参数(初温、初压)受到的限制提高蒸汽初温受到动力设备材料强度的限制;从设备造价角度,合金钢比普通钢贵的多,由此可知,进一步提高蒸汽初温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冶金工业在生产新型耐高温合金钢及降低其生产费用方面的发展提高蒸汽初压主要受到汽轮机末级叶片容许的最大湿度的限制,对于无再热机组随着初压得提高,蒸汽膨胀到终点的湿度不断增加,从而影响设备的经济性,使汽轮机相对内效率降低,同时还会引起叶片的侵蚀,降低其使用寿命,危害设备安全性。
热力发电厂总结

名词解释:蒸汽中间再热:汽轮机高压缸作了一部分功的蒸汽被引至再热器,提高温度后再返回汽轮机中,低压缸继续作功的过程称为蒸汽中间再热,其装置循环称为中间再热循环。
分为烟气再热法和蒸汽再热法。
给水回热:从汽轮机的某些中间组抽出部分蒸汽加热锅炉给水以提高给水温度,称给水回热加热,简称给水回热。
具有给水回热加热的热力循环称为回热循环。
汽耗率:汽轮发电机组发1KW·h电量时,汽轮机的进气量单一能量生产(分别能量生产)当动力设备只用来生产一种能量时(电能或热能),这种能量生产方式称为分别能量生产,或称单一能量生产。
端差:加热蒸汽的饱和温度与加热器出口水温之差。
热电联合生产:发电厂同时对热电用户供应电能和热能,而其生产的热能是取自汽轮机作过部分或全部功的蒸汽,这种能量生产称为热电联合生产(简称热电联产),其热力循环称供热循环,装有这种动力设备的发电厂称为热电厂。
燃料利用系数:热电厂生产的电,热总能量与其消耗的燃料能量之比。
除氧器的定压运行:装设压力调节阀:保持除氧器所需的压力恒定,除氧器的压力可以不受汽轮机负荷变化的影响,从而保证在所有工况下的除氧效果稳定和给水泵的安全,牺牲了部分回热经济性;滑压运行:除氧器的压力随汽轮机负荷变化而滑动;汽轮机达到额定负荷时,除氧器的压力达到最高值;滑压运行可以减少抽汽管压损,回热经济性高。
给水热量在各级的分配:A 几何级数分配法B 焓降分配法C 平均分配法除氧器的自生沸腾:当除氧器热力系统连接不合理时,由于一些汽水工质进入除氧器放出的热量等辅助热源的热量,使除氧器中被加热水流产生沸腾,此时计算出的回热抽汽量的零或负值,称为除氧器的自生沸腾。
热化系数:热网的最大热化供热量与热网最大热负荷之比。
[表示热化程度的比值]原则性热力系统图:以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工质按某种热力循环必经的各种热力设备之间联系的线路图全面性热力系统图:用规定的符号表明全厂主辅热力设备,包括运行的和备用的,以及按照电能生产过程连接这些热力设备的汽水管道和附件整体系统图给水系统主要形式:1单母管制系统;2切换母管制系统;3单元制系统。
热力发电厂重点

第一章 本章重点:1、电厂热经济两种评价方法及其比较理论基础、表达式、特点、结论的比较热量法:①理论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②特点:仅研究热力设备或热力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而不考虑能量的质量问题。
它直观,易于理解,计算方便。
③结论:能量损失最大部位为凝汽器的冷源损失。
热平衡式为:供给热量 = 有效利用热量 + 损失热量 热效率:作功能力分析法:①理论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②特点:不仅研究热力设备或热力过程中能量从数量上的转换结果 ,而且考虑能量在质量上的区别,能确切揭示能量损失的部位、数量及其原因。
但它不直观,计算复杂,主要用于定性分析。
③结论:能量损失最大部位为锅炉中烟气与工质水的温差热交换不可逆损失。
2、热量法中的热平衡式热平衡式:供给热量 = 有效利用热量 + 损失热量分效率与总效率及其关系:3、作功能力损失的定性分析、典型的不可逆过程4、主要热经济指标:汽轮发电机组的汽耗量汽耗率和热耗量热耗率;发电标准煤耗率;供电标准耗率第二章 本章重点:1、初终参数对机组效率的影响。
①初温0t 的影响:假定初压力0p 和排汽压力c p 不变,当初温0t 升高时,蒸汽在汽轮机中所作的功增加。
但同时在凝汽器中的冷源热损失也增加。
由分析可知,初温由0T 升高到0T '时,循环吸热过程平均温度av T 升高到avT '。
由于吸热过程平均温度提高,加大了循环中吸热过程与放热过程中的平均温差,从而使与之相应的等效卡诺循环热效率得到提高, 即提高了蒸汽循环热效率。
②初压力0p 的影响:当蒸汽初温度0T 和排汽压力c p 不变时,提高初压力0p 。
其它条件不变,0p 提高时,亦可提高t η,因为提高0p 也可以使整个吸热过程平均温度得到提高。
但提高初压从而提高循环吸热过程平均温度,这一结论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才是正确的。
③Pc 下降,排汽温度Tc 下降;而循环吸热过程的平均吸热温度略有下降,因而使ηt 提高。
热力发电厂

热力发电厂1、凝汽式发电厂的能量转换过程:即燃料的化学能通过锅炉转换成蒸汽的热能,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做功,将蒸汽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通过发电机最终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2、汽轮机本体包括哪哪些部分?静止部分、转动部分、配汽机构。
3、热量法是以燃料化学能从数量上被利用的程度来评价电厂的热经济性,一般用于电厂热经济性定量分析。
4、凝汽式发电厂的能量转换顺序:燃料的化学能---蒸汽的热能—机械能—电能。
主要热经济性指标有能耗量(汽耗量、热耗量、煤耗量)和能耗率(汽耗率、热耗率、煤耗率)以及效率。
5、影响回热过程热经济性因素有:(1)多级回热给水总焓升在各加热器间的分配;(2)锅炉最佳给水温度;(3)回热加热级数;6、最佳给水温度:回热循环汽轮机绝对内效率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给水温度称为热力学上的最佳给水温度。
7、蒸汽中间再热有哪些方法?(1)烟气再热(2)蒸汽再热(3)用中间载热质再热蒸汽的方法8、用中间载热质的再热系统需要有两个热交换器:一个装在锅炉设备烟道中,用来加热中间载热质;另一个是安装在汽轮机附近用中间载热质对汽轮机的排汽再加热。
9、混合式加热器在加热和冷凝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不凝结气体和部分余汽被引至凝汽器或者专设的冷却器中。
10、高压加热器——在回热给水系统中位于给水泵至锅炉之间的加热器。
11、蒸汽冷却器的作用?作用(1)减少了回热加热器内汽水换热的不可逆损失;(2)提高加热器的出口水温;(3)减小加热器端差(4)改善回热系统热经济性;12、热力除氧器的原理:对除氧器中的水进行定压加热时,随着温度上升,水蒸发过程不断加深,水面上水蒸气的分压力逐渐加大,溶于水中的其它气体的分压力逐渐减少。
当水被加热到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时,水蒸气的分压力接近或等于水面上气体的全压力时,则水面上其他气体的分压力趋于零,水中也就不含其它气体。
因此除氧器不但除去了氧气,而且还除去了其它气体。
13、除氧器的分类(按压力分):(1)真空式除氧器(2)大气压式除氧器(3)高压除氧器14、(凝汽式)汽轮机中蒸汽做功后送去凝汽器冷凝后再加热。
热力发电厂复习知识点

热力发电厂复习知识点
1.燃料选择:
2.燃烧系统:
燃烧系统是热力发电厂的核心部分,负责将燃料燃烧生成高温高压蒸汽。
燃烧系统包括炉膛、燃烧器和废气处理设备。
3.锅炉:
锅炉是燃烧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负责将燃烧产生的热能传递给水,产
生蒸汽用于驱动汽轮机。
常见的锅炉类型有火管锅炉、水管锅炉和循环流
化床锅炉。
4.汽轮机:
汽轮机是热力发电厂的动力设备,通过接收高压高温蒸汽,通过转子
传递动能,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汽轮机分为背压汽轮机和凝汽汽轮机两
种类型。
5.发电机:
发电机是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汽轮机轴转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根据发电机的类型,热力发电厂可以分为同步发电机和异步发电机。
6.热回收:
在热力发电过程中,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会带走大量的热能。
热力发
电厂常常使用余热锅炉或热管换热器来回收这些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7.辅助设备:
8.发电系统:
发电系统是整个热力发电厂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变压器、电缆、开关设备等。
发电系统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供用户使用。
9.自动化控制:
10.环境保护:
11.预防维护:
以上是热力发电厂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力发电厂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
热力发电厂是重要的能源供应设备,对于经济发展和生活保障都具有重要意义。
扬州大学热力发电厂考点整理

第一章 绪论1、热力发电厂的主要设备及系统热力发电厂主要的三大设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热力发电厂主要的八大系统:热力系统、燃料供应系统、除灰系统、化学水处理系统供水系统、电气系统、热工控制系统、附属生产系统2、朗肯循环 (画图题) 朗肯循环可认为由4个可逆过程组成:4-1是未饱和水在锅炉内变成过热蒸汽的可逆定压吸热过程 4-2是过热蒸汽在汽轮机内的可逆绝热膨胀过程2-3是湿饱和蒸汽在冷凝器内的可逆定压放 热凝结过程 3-4是饱和水在水泵内的可逆绝热升压过程3、 蒸汽回热循环抽出汽轮机中做了部分功的蒸汽加热给水,使给水温度提高,从而可以减少水在锅炉内的吸热量,使平均吸热温度有较大的提高。
这部分热交换与循环的高温热源、低温热源无关,是循环内部的回热,这种方法称为给水回热,有给水回热的蒸汽动力循环称为蒸汽回热循环。
作用:抽汽回热是提高蒸汽动力装置循环热效率的切实可行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4、热电循环作用:大大提高燃料利用率分类:背压式热电循环、调节抽气式热电循环5、PFBC-CC把8mm 以下的煤粒和脱硫剂石灰石,加入燃烧室床层上,在通过布置在炉底的布风板送出的高速气流作用下,形成流态化翻滚的悬浮层,进行流化燃烧,同时完成脱硫,这种燃烧技术叫流化床燃烧技术IGCCIGCC 是先将煤在2~3MPa 压力下气化成可燃粗煤气,气化用的压缩空气引自压气机,气化用的蒸汽从汽轮机抽汽而来。
粗煤气经净化(除尘、脱硫)后供燃气轮机用,其排气引至余热锅炉产生蒸汽,供汽轮机用。
以煤气化设备和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取代锅炉,将煤的气化、蒸汽、燃气的发电过程组成整体,故称为IGCC 。
6、热力发电厂的类型(了解)7、 热力发电厂的发展趋势1. 继续提高超临界火电机组效率(1)采用高初参数,大容量的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 w t q 1 水 泵 凝汽器 锅 炉 q 2 图1 朗肯循环装置简图 4 3 2 1(2)采用高性能汽轮机2. 采用先进的高效低污染技术与动力循环(1)洁净煤发电技术的应用:燃烧前处理、燃烧中清洁利用、燃烧后清洁处理(2)空冷发电技术8、热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简述)热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是指热效率、成本、工作的可靠程度1)全厂热效率——火电厂与发电量相当的总热量占发电耗用热量的百分比。
热力发电厂第二章 热力发电厂

全厂的能量损失率
cp
Qj Qcp
i
cp
简单凝汽式电厂相应的热流图
kg h
2.2 凝汽式发电厂的主要热经济指标及评价
凝汽式发电厂常用的热经济性指标有: 能耗量(汽耗量、热耗量、煤耗量)、能耗率 汽耗率、热耗率、煤耗率)和全厂效率。
1、汽轮发电机组的热经济指标
⑴汽轮发电机组的汽耗量和汽耗率 汽轮发电机组的汽耗量是指单位时间汽
1m
⑤发电机的能量损失及发电机的效率
发电机的效率定义为发电机输出的电功率与 轴功率之比。
g
Pe Pax
1 Qg 3600Pax
发电机能量损失率
g
Qg Qcp
bpim
1 g
⑥全厂能量损失及全厂总效率
全厂总效率表示发电厂有效利用的能量(电能)与其 消耗的能量(燃料完全燃烧时的放热量)之比,即 为全厂的总效率。
1.1凝汽式发电厂能量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损失 及利用
⑴电能生产过程与循环热效率
q1
6
І
5
4
V
1
Π
2
Ш
q2
3
IV
T
1
5
6
4 2
3
0
s
蒸汽动力循环装置及朗肯循环的T-s图
热效率
t
wt q1
q1 q2 q1
1 q2 q1
1 T2 T1
在具体计算时,做功量、吸热量以及放热量均可用工质焓的变
Qb Bqnet
Db (hb h fw ) Bqnet
锅炉热损失率 b
b
Qb Qcp
热力发电厂 复习参考

名词解释一1.发电厂标准煤耗率:发电厂生产单位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的数量。
2.发电热耗率:发电厂生产单位电能所消耗的热量。
3.热电联产:在发电厂中利用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蒸汽的热量供给热用户。
在同一动力设备中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过程称为热电联产。
4.热力除氧:热力除氧的原理是建立在气体的溶解定律——亨利定律和道尔顿定律基础上的。
5.化学除氧:化学除氧是利用某些化学药剂与水中的氧发生反应,生成对金属不产生腐蚀的物质而达到除氧的目的。
6.经常疏水:是指在蒸汽管道正常工作压力下进行,为防止蒸汽外漏,疏水经疏水器排出。
7.旁路系统:是指高参数蒸汽不进入汽轮机,而是经过与汽轮机并联的减温减压器,进入再热器或直接排至凝汽器的蒸汽连接系统。
8.高压旁路:主蒸汽绕过汽轮机高压缸直接进入再热冷段管道,称为高压旁路(1级旁路)。
9.以规定的符号来表示工质按某种热力循环顺序流经的各种热力设备之间联系的线路图,称为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
10.自生沸腾是指过量的热疏水及其他辅助蒸汽进入除氧器时,其放热量就可以满足将水加热到除氧器压力下饱和温度,已而使除氧器内的给水不需要回热抽汽就能自己沸腾的现象。
11.热化系数:由汽轮机抽汽供热量与全部供暖热负荷要求的总热量之间的比率系数,即表示热化程度的比值称为热化系数。
12.热化发电比值:热化发电量占整个机组发电量的比值。
13.低压旁路:再热后蒸汽绕过汽轮机中,低压缸的直接进入凝汽器,称低压旁路。
14.自由疏水:是指停用时管道内的凝结水在启动暖管之前先放出,这时管内没有蒸汽,是在大气压力下经漏斗排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监视方便。
15.由热电厂或几种锅炉房向城市的一个或几个较大区域或工业企业供应热能的系统称为集中供热系统。
16.由供热系统通过热网向热用户供应的不同用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
17.汽轮发电机组单位时间内产生电能所消耗的蒸汽量,称为汽轮发电机组的汽耗量。
18.在初温和排气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初压的提高,有一使循环热效率开始下降的压力,称为极限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发电厂的回热加热系统第一节回热加热器的型式按内部汽、水接触方式:分为混合式加热器与表面式加热器;按受热面的布置方式: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
________ I一、混合式加热器1、特点:①加热器本体简单,没有端差,热经济性好;②系统复杂,回热系统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低、系统投资大。
③设备多、造价高、主厂房布置复杂、土建投资大、安全可靠性低,使混合式低压加热器回热系统应用受到限制。
2、混合式加热器的结构.演示文稿3.ppt3、重力混合式低压加热器回热系统•演示文稿4.ppt特点:①降低了亚临界和超临界汽轮机叶片结铜垢及真空下的低压加热器氧腐蚀的现象;②提高了热经济性。
二、表面式加热器加热蒸汽与水在加热器内通过金属管壁进行传热,通常水在管内流动,加热蒸汽在管外冲刷放热后凝结下来成为加热器的疏水(为区别主凝结水而称之为疏水);演示文稿6.ppt 对于无疏水冷却器的疏水温度为加热器筒体内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管内流动的水在吸热升温后的出口温度比疏水温度要低,它们的差值称之为端差•演示文稿7.ppt1.表面式加热器的特点①有端差,热经济性较混合式差。
②金属耗量大,内部结构复杂,制造较困难,造价高。
|③不能除去水中的氧和其它气体,未能有效地保护高温金属部件的安全。
④全部由表面式加热器组成的回热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布置方便,系统投资和土建费用少。
⑤表面式加热器系统分成高压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两组;水侧部分承受给水泵压力的表面式加热器称为高压加热器,承受凝结水泵压力的表面式加热器称为低压加热器。
2 •表面式加热器结构表面式加热器也有卧式和立式两种。
现代大容量机组采用卧式的较多。
第二节表面式加热器及系统的热经济性一、加热器的端差1、加热器的端差(上端差、出口端差):加热器出口疏水温度tsj (饱和温度)与出水温度twj 之差。
2、加热器端差对热经济性的影响加热器端差越小经济性越好。
可以从两方面解释:一方面,如果出水温度不变,端差减少意味着tsj可以低一些,即回热抽汽压力可以低一些,回热抽汽做功比增加,热经济性变好。
另一方面,如果蒸汽压力不变,tsj亦不变,端差减少意味着出水温度twj提高,结果是减少压力较高的回热抽汽做功比,同时增加了压力较低的回热抽汽做功比,净的回热抽汽做功比增加,热经济性变好。
二、抽汽管压降及热经济性三、过热蒸汽冷却器及热经济性1、装设过热蒸汽冷却器(段)的经济效益:①减少换热温差,降低损失;②提高加热器出口水温,减小加热器端差;再热后第1级回热抽汽的蒸汽过热度是最高的,在此装设过热蒸汽冷却器(段),效果最明显。
2、过热蒸汽冷却器的连接方式:并联和串联。
四、表面式加热器的疏水方式|1、疏水逐级自流:热经济性最差,可靠性最高,300MW、600MW及以上容量机组多采用。
2、疏水泵送入加热器出口热经济性高于疏水逐级自流方式,可靠性低于疏水逐级自流方式。
但是,当前的评价多为热经济性分析,没考虑疏水泵的电耗,是不全面的评价。
第三节给水除氧及除氧器一、给水除氧的必要性1、给水中溶解气体会带来以下危害:(1)腐蚀热力设备及管道,降低其工作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2)增加热阻,降低热力设备的热经济性。
不凝结气体附着在传热面,以及氧化物沉积形成的盐垢,都会增大传热热阻。
(3)氧化物沉积在汽轮机叶片,会导致汽轮机出力下降和轴向推力增加。
2、气体来源:①补充水中的溶解气体;②真空状态下的热力设备及管道漏进的空气。
3、给水除氧的任务:就是除去水中的氧气和其他不凝结气体,防止设备腐蚀和传热热阻增加,保证热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4、给水溶氧指标:①蒸汽压力为5.8MPa以下锅炉,给水溶氧量应小于15卩g/L;②蒸汽压力为5.9MPa以上的锅炉,给水溶氧量应小于7卩g/L;③亚临界以上直流锅炉,给水溶氧量控制在0卩g/L。
④对于超临界参数的锅炉,我国《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汽质量标准》( DL/T 912-2005 )规定,给水溶氧量应小于7卩g/L,对给水进行加氧调节处理时,给水溶氧量控制在30-150卩g/L。
二、除氧方法给水除氧方法:化学除氧和物理除氧。
1、化学除氧:利用化学药剂与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化学反应,化合生成另一种物质,达到除氧的方法。
化学除氧的特点:①能彻底除氧;②不能除去其它气体;③生成的氧化物增加了给水中可溶性盐类的含量;④药剂价格昂贵。
只有要求彻底除氧的亚临界及以上参数的电厂,才采用化学除氧作为一种补充的除氧手段。
(1)联胺除氧:化学除氧一般采用联胺做药剂。
联胺既可除氧,又能转化为氨,维持给水有较高的pH值,也不产生新的盐类。
联胺除氧化学反应如下:(2).亚硫酸钠Na2SO3处理Na2SO3易溶于水,无毒价廉,装置简单。
Na2SO3与O2反应生成的Na2SO4会增加给水含盐量,在温度大于280 C后会分解成有害气体。
Na2SO3仅适用于中压以下的锅炉,不能用于高压以上的电站锅炉。
⑶.中性水处理根据钢在含氧纯水中的耐腐蚀理论,高纯度且呈中性的锅炉给水中,加入气态氧或过氧化氢,使金属表面形成稳定的氧化膜,不仅能够达到防腐效果,而且给水中腐蚀物减少,使直流锅炉几乎无需清洗,即中性水处理。
给水加氧处理的防腐蚀效果显著,但对给水水质要求很严,中性纯水的缓冲能力小。
中性水处理已在国外各类直流锅炉、空冷机组和核电机组上得到应用。
2、物理除氧(1)物理除氧:利用物理手段除去水中氧的方法。
(2)物理除氧的特点:①不能彻底除氧;②能除去其它气体;③无新的氧化物生成,不会增加给水中可溶性盐类的含量;④价格便宜。
三、热力除氧热力除氧原理:建立在亨利定律和道尔顿定律基础上。
亨利定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正比于该气体在水面的分压力。
道尔顿定律:水面上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各组成气体分压力之和。
热力除氧的条件:热力除氧是个传热、传质过程,要达到理想的除氧效果,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水必须加热到除氧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保证水面上水蒸气的压力接近于水面上的全压力。
即使微量加热不足,水中溶氧量都远超过给水允许的含氧量指标。
②水中逸出的气体必须及时排出,使水面上各种气体的分压力减至零或最小。
③被除氧的水与加热蒸汽应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且两者逆向流动,传热效果好,而且保证有较大的不平衡压差。
气体自水中离析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期除氧阶段,可以除去水中约80%-90 %的气体。
第二阶段为深度除氧阶段。
水中残留气体相应的不平衡压差很小,残留气体己没有足够的动力克服水的黏滞力和表面张力逸出,只有依靠单个分子的扩散作用慢慢离析。
此时,必须加大汽水的接触面积,使水形成水膜,减小其表面张力,从而使气体容易扩散出来,也可利用蒸汽在水中的鼓泡作用,使气体分子附着在汽泡上从水中逸出。
演示文稿 4.ppt 除氧器必须满足热除氧的传热和传质条件,除氧器设计上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大的汽水接触表面以利于传热、传质。
水在除氧器里通常被均匀的播散成细水柱或雾状小滴。
水必须加热到除氧器工作压力下的饱和温度,故定压除氧器要装压力自动调节器。
2).为满足传质要求,初期除氧时,水应喷成水滴,深度除氧时,水要形成水膜,而且汽水应逆向流动。
3).除氧器应有足够大的空间,延长汽水接触时间,使水中溶氧有足够的时间解析。
4).除氧器应有排气口并有足够的余气量,及时排除离析的气体,减少水面上其它气体的分压力,否则,容易发生返氧”现象。
5).储水箱设再沸腾管,以免因水箱散热导致水温降低,小于除氧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产生返氧。
四、除氧器的类型与结构除氧器按工作压力分为大气式除氧器、真空除氧器和高压除氧器三种。
演示文稿9.ppt (1)大气式除氧器大气式除氧器的工作压力为0.118MPa,以便把水中离析出来的气体排入大气。
(2)真空除氧器真空除氧器的工作压力低于于大气压力,水中离析出来的气体不能自动排入大气,需设置专用的抽真空设备。
演示文稿 3.ppt(3)高压除氧器高压除氧器工作压力约为0.58MPa,给水温度可加热至158-160 C,含氧量小于7卩g/L广泛用于高参数大容量机组。
高压除氧器有以下优点:①除氧效果好。
②节省投资。
③提高锅炉的安全可靠性。
④有利于防止除氧器自生沸腾。
2、除氧器的典型结构(1 )高压喷雾填料式除氧器(2 )喷雾淋水盘式除氧器演示文稿7.ppt(3 )大气淋水盘式除氧器演示文稿8.ppt(4)无除氧头式除氧器演示文稿 6.ppt五、除氧器的热平衡及自生沸腾1、除氧器的热平衡演示文稿12.ppt2、除氧器的自生沸腾及防止所谓自生沸腾”现象是指过量的热疏水进入除氧器时,其汽化出的蒸汽量已经满足或超过除氧器的用汽要求,从而使除氧器内给水不需要回热抽汽加热自己就沸腾,这种现象称为除氧器的自生沸腾”现象。
第四节除氧器的运行及热经济性分析一、除氧器的运行方式除氧器的运行方式:定压运行和滑压运行。
1、定压运行(有节流损失)定压运行除氧器运行时保持除氧器工作压力为一定值,为此需要在进汽管上安装压力调节阀,将较高的压力降低至定值,造成抽汽截流损失。
为了保证低负荷下,除氧的正常运行,还必须切换到更高的压力源上,于是产生更大的节流损失。
2、滑压运行(经济性好)滑压运行除氧器在滑压范围内运行时,工作压力随汽轮机抽汽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即滑压。
没有压力调节阀,没有节流损失。
演示文稿lO.ppt二、除氧器汽源的连接方式除氧器运行方式不同,其汽源的连接方式也不同。
汽源的连接方式有三种:单独连接定压除氧器、前置连接定压除氧器和滑压除氧器方式。
三、除氧器的滑压运行汽轮机组负荷骤变时,滑压除氧器对除氧效果、给水泵的安全运行有重大影响。
3、给水泵不汽蚀的条件△h为稳态工况时泵不汽蚀的有效富裕压头,对于已设计好的电厂,它为定值。
△H为暂态过程中有效富裕压头下降值,它是变量。
稳态时,△H=0全甩负荷至零的暂态工况,除氧器压力已下降至p'd由于水温滞后于除氧器压力下降,pv > p ' d因此△H>0。
1.稳态工况tv、td均为除氧器工作压力pd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故△H=Q △NPSH^于常数,除氧器位于一定高度形成的水柱压头Hd,用以克服流动阻力损失和NPSHr,即只要△h>0,泵入口就不会汽化。
2.机组电负荷骤升的暂态过程机组电负荷骤升,pd相应骤升,而除氧器内水温滞后于压力的升高。
在滞后时间T内,pd >pv ,即△H<0与稳态工况的相比,△NPSH增加,这时水泵不可能会发生汽蚀,更安全可靠。
3.机组电负荷骤降的暂态过程要克服AH,减少了防止水泵汽蚀的裕度,使水泵入口容易发生汽蚀。
演示文稿11.ppt4.防止给水泵汽蚀的措施演示文稿11.ppt(1)提高静压头H d ;(2)采用低转速前置泵;大容量汽轮机组的给水泵出口压力高,若采用5000-6000rpm的高转速给水泵,其NPSHr值较高,约为20 m水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