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汽车理论知识点.docx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2.确定最大传动比时,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最大爬坡度、附着率及汽车最低稳定车速。

3.确定最小传动比时,要考虑的问题:保证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充分发挥、足够的后备功率储备、受驾驶性能限制和综合考虑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4.某厂生产的货车有两种主传动比供用户选择,对山区使用的汽车,应选择传动比大的主传动比,为的是增大车轮转矩,使爬坡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空载行驶时,由于后备功率大,故其燃油经济性较差。

5.在同一道路条件与车速下,虽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相同,但变速器使用的档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发动机的负荷率越低,燃油消耗率越高。

6.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称为比功率,发动机提供的行驶功率与需要的行驶功率之差称为后备功率。

7.变速器各相邻档位速比理论上应按等比分配,为的是充分利用发动机提供的功率,提高汽车的动力性。

8.增加挡位数会改善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这是因为:就动力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发挥最大功率附近高功率的机会,提高了汽车的加速和爬坡能力。

就燃油经济性而言,挡位数多,增加了发动机在低燃油消耗率区工作的可能性,降低了油耗。

9.对汽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的动力装置参数有两个,即最小传动比和传动系挡位数。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1.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是:(1)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3)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制动效能是指: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评定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品;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汽车理论考试重点知识

汽车理论考试重点知识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的动力性: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的最大爬坡度2、汽车的驱动力定义(绘制汽车驱动力图):地面对驱动力的反作用tF即是驱动汽车的外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产生:汽车发动机产生转矩,经传动系传至驱动轮得到的。

此时,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产生一对地面的圆周力(方向与驱动力方向相反)。

3、汽车的行驶阻力产生: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等速行驶时,必须克服来自地面的滚动阻力和来自空气的空气阻力。

当汽车在坡道上上坡行驶时还必须克服重力沿坡道的分力坡度阻力,加速行驶时还需克服加速阻力。

组成: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加速阻力、坡度阻力。

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坡度阻力:汽车重力在坡道分力表现为阻力。

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直来那个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

4、轮胎滚动阻力的定义: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接触区域产生法向、切向的相互作用力及相应的轮胎和支承路面的变形。

弹性迟滞的产生机理及作用形式:轮胎各组成部分互相间的摩擦以及橡胶帘线等物质的分子间的摩擦最后转变为热能而消失在空气中,为弹性物质的迟滞损失。

由于弹性迟滞损失使车轮法线前后法向反作用力大小不等。

滚动阻力系数的影响因素:路面的种类、行驶速度、轮胎的构造(结构、帘线、橡胶)、轮胎的气压。

5、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

附着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需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6、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驱动力—车速)上到行驶阻力与驱动力相等时,汽车处于平衡状态,最大速度。

(汽车可以利用剩余的驱动力加速及爬坡。

)7、汽车动力特性图:(动力因数—车速图)汽车的动力因数及车速关系,到滚动阻力系数与动力因数相等时最车速。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定义: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量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材料

《汽车理论》知识点总结材料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平;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材料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材料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2)汽车的加速时间t(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Ψ+δdu/g dt。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下降(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品;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1.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系指:发动机的功率和传动系的传动比;它们对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有很大影响。

(完整版)《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推荐文档.doc

(完整版)《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推荐文档.doc

《汽车理论》知识点全总结第一部分:填空题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1)汽车的最高车速Umax ( 2)汽车1.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是:的加速时间t( 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imax。

2.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3.汽车在良好路面的行驶阻力有: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道阻力,加速阻力。

4.汽车的驱动力系数是驱动力与径向载荷之比。

5.汽车动力因数D= Ψ +δ du/g dt 。

6.汽车行驶的总阻力可表示为:∑F=Ff+Fw+Fj+Fi。

其中,主要由轮胎变形所产生的阻力称:滚动阻力。

7.汽车加速时产生的惯性阻力是由:平移质量和旋转质量对应的惯性力组成。

8.附着率是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地面附着系数。

9.汽车行驶时,地面对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不应小于滚动阻力、加速阻力与坡道阻力之和,同时也不可能大于驱动轮法向反作用力与附着系数的乘积。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1.国际上常用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以欧洲为代表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每加仑燃油所行驶的距离。

2.评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一般包括: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多种情况。

3 .货车采用拖挂运输可以降低燃油消耗量,主要原因有两个:( 1)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的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 b 下降( 2)汽车列车的质量利用系数(即装载质量与整车整备质量之比)较大。

4.从结构方面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的措施有:缩减轿车尺寸和减轻质量、提高发动机经济性、适当增加传动系传动比和改善汽车外形与轮胎。

5.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一方面取决于发动机的种类、设计制造水品;另一方面又与汽车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有关。

6.等速百公里油耗正比于等速行驶时的行驶阻力与燃油消耗率,反比于传动效率。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有: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结构形式。

(完整版)汽车理论复习重点

(完整版)汽车理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1.什么是汽车的动力性,其评价指标是什么?各指标的含义是什么?汽车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评价指标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汽车的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汽车爬坡能力是用满载或者一部分负载的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上坡度表示的。

2.什么是汽车的驱动力,它与汽车的结构参数及发动机的性能有何关系?汽车的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统传至驱动轮上,地面对车轮的反作用力与发动机转矩、变速器传动比、主减速器传动比、传动系的机械效率成正比,与车轮半径成反比。

3.汽车的车速如何计算,他与发动机转速及传动系参数的关系?4.何为发动机外特性?何为发动机使用外特性?它与外特性的差别,计算汽车动力性应使用何种发动机特性?传动系的功率损失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分别说明两种损失的具体表现形式。

外特性:发动机节气门全开的速度特性。

使用外特性:带上全部附件设备时的发动机特性。

差别:外特性的最大功率大于使用外特性。

计算动力性用:使用外特性。

机械损失:齿轮传动副、轴承、油封等处的摩擦损失。

液力损失:消耗于润滑油的搅动、润滑油与旋转零件之间的表面摩擦等功率损失。

5.车轮自由半径、滚动半径、静力半径的含义?自由半径: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滚动半径:车轮滚动距离与车轮滚动圈数的比值。

静力半径: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6.何为汽车的驱动力图?当已知发动机使用外特性能及汽车相应结构参数,如何作汽车的驱动力图?驱动力图:一般用根据发动机外特性确定的驱动力与车速之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来全面表示汽车的驱动力。

用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传动系传动比、传动效率、车轮半径等参数求出各个档位的驱动力值t F ,再根据发动机转速求出汽车行驶速度a u ,即可求得t F —a u 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汽车的动力性 1.1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1)汽车的动力性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由汽车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

2)汽车动力性的三个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与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4)汽车的上坡能力是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 imax 表示的。

货车的imax=30% ≈ 16.7 °,越野车的 imax= 60%≈ 31 °。

1.2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1)汽车的行驶方程式F tF fF wF iF jT tq i g i0 TC A2duGf cosDu aG sinmr21.15dtT tq i g i0 TC D A 2durGf21.15u aGimdt2)驱动力 F t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经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产生 驱动力矩 T t ,驱动轮在 T t 的作用下给地面作用一圆周力 F 0 ,地面对驱动轮的反作用力F t 即为驱动力。

3)传动系功率 P T 损失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

4)自由半径 r :车轮处于无载时的半径。

静力半径 r s :汽车静止时,车轮中心至轮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距离。

滚动半径 r r :车轮几何中心到速度瞬心的距离。

5)汽车行驶阻力 : F F f F w F i F j6)滚动阻力 Ff:在硬路面上,由轮胎变形产生;在软路面上,由轮胎变形和路面变形产生。

7)轮胎的迟滞损失指: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8)滚动阻力系数 f 指:车轮在一定条件下滚动时所需的推力与车轮负荷之比。

故Ff=W*f 。

9)驻波现象: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离开地面后因变形所产生的扭曲并不立即恢复,其残余变形形成了一种波,这就是驻波。

此时轮胎周缘不再是圆形,而呈明显的波浪形。

轮胎刚离开地面时波的振幅最大,它按指数规律沿轮胎圆周衰减。

10 )空气阻力 Fw 指: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称为空气阻力。

压力阻力(占91% ):①形状阻力、②干扰阻力、③内循环阻力和④诱导阻力空气阻力摩擦阻力(占9% )①形状阻力与车身形状有关;②干扰阻力由车身表面的凸起物引起的阻力;③内循环阻力由满足冷却、通风等需要,使空气流经车体内部时构成的阻力;④诱导阻力是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

11 )坡度阻力 Fi 指: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

F iG sin G tan Gi12 )道路阻力 Fψ指: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之和。

FψF f F i Gf cos G sinFψGf Gi G( f i)FψG13 )加速阻力 Fj 指:汽车加速行驶时,克服其质量加速运动时的惯性力。

①汽车质量分为平移质量与旋转质量,都能产生惯性力。

②δ—汽车旋转质量换算系数1.3 汽车的驱动力 —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duF jmdt动力因素 D 指:驱动力和空气阻力的差值与汽车重力之比。

D F tFwG1.4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1 )附着力 F φ指: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最大值。

FX maxFF Z2 )附着条件:①后轮驱动时,附着条件是FX 2②前轮驱动时,附着条件同后轮驱动。

FZ 23)附着率 C φ指:汽车直线行驶状况下,充分发挥驱动力作用时要求的最低附着系数。

后轮驱动附着率:FX 2前轮驱动附着率:FX 1CC21FZ 2FZ14)汽车行驶的条件:①驱动条件 Ft ≥ Ff+Fw+Fi+Fj ; ②附着条件 Ft ≤ Fz φ。

5)法向反作用力构成:①静态轴荷的法向反作用力;②动态分量;③空气升力;④滚动阻力偶矩产生的部分。

6)等效坡度 q :后驱动轮:a L 前驱动轮:b Lqh gqh11gLL1.5 汽车的功率平衡1)汽车的功率平衡指:汽车行驶的每一瞬间,发动机发出的功率始终等于机械传动损失功率与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1GfuC Au3Giuamu duP eaDaa36007614036003600 dtT2)后备功率:发动机功率与滚动阻力和空气阻力消耗的发动机功率的差值是后备功率。

P e 1 (P f P w)T汽车的后备功率越大,汽车的动力性越好,但经济性越差。

Ⅰ挡后备功率最大,Ⅴ挡经济性最好。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2.1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1)汽车燃油经济性由百公里油耗或每加仑燃油行驶的英里数衡量。

2)碳平衡法—基本原理是质量守恒定律指汽(柴)油经过发动机燃烧后,排气中碳质量的总和与燃烧前燃油中碳质量的总和应该相等。

2.3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1)使用方面:①车速,汽车在接近于低速的中等车速时空气阻力Fw 和滚动阻力Ff 较小 ,燃油消耗量Qs 最低,高速时随车速增加, 阻力 Fw 和滚动阻力Ff 增加, Qs 迅速加大;②挡位选择,挡位越低,后备功率越大,负荷率越低, Qs 越大;③挂车的应用,带挂车后阻力增加,发动机负荷率增加,使燃油消耗率b 下降,同时,拖车的质量利用系数较大;④正确地保养与调整会影响到发动机的性能与汽车行驶阻力,所以对油耗有相当影响。

2)汽车构造方面:①缩减轿车总尺寸和减轻质量,汽车越轻,油耗越低;柴油车的油耗明显低于汽油车;②发动机,柴油机可节能和降低排污;③传动系,挡位越多,油耗越低;无级变速最理想;④汽车外形与轮胎,外形影响风阻系数,风阻系数越小,则油耗越低,不同型号的轮胎影响滚动阻力的大小,一般子午胎油耗偏低。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择3.1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1)发动机功率选择的指标:最高车速、比功率。

2)比功率指:单位汽车总质量具有的发动机功率,单位:kW/t 。

3.2 最小传动比的选择选择依据:最高车速、后备功率、驾驶性能。

3.3 最大传动比的选择选择依据:保证最大爬坡度;满足最低稳定车速的要求;满足附着条件。

3.4 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1)档位数越多,动力性与经济性越好。

2)传动系各挡的传动比大体按等比级数分配。

3)等比级数分配的优点:①换挡过程中,发动机工作范围都相同,加速时便于操纵;②充分利用发动机提供的功率,提高汽车的动力性;③便于和副变速器结合构成更多挡位的变速器。

3.5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C曲线: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4.1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1)汽车的制动性指: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和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

2)制动性的评价指标包括:①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②制动效能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③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抗热衰退性能指: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

4.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1)地面制动力Fxb、制动器制动力Fμ与附着力F 的关系①抱死前,车轮边滚边滑,FXb= Fμ;②抱死时,车轮拖滑,FXb= F;③抱死后, Fμ继续增大,但Fxbmax=F由此得,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但同时又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所以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2)滑动率 s 指:车轮接地处的滑动速度与车轮中心运动速度的比值。

u w—车轮中心的速度r r0—无地面制动力时的车轮滚动半径w —车轮的角速度一般 S=15%-20%时制动效果最好w①纯滚动时,s=0;纯拖滑时,=0, s=100%;边滚边滑时,0<s<100%。

②峰值附着系数φ p:制动力系数的最大值。

③滑动附着系数φ s:s=100%时的制动力系数。

④侧向力系数φ l:侧向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⑤制动力系数φ b: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

3)附着系数的数值影响因素有:道路的材料、路面的状况与轮胎结构、胎面花纹、材料以及汽车运动的速度等因素。

4)滑水现象:在某一车速下,在胎面下的动水压力的升力等于垂直载荷时,轮胎将完全漂浮在水膜上面而与路面毫不接触的现象。

4.3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1)制动过程的四个阶段:①驾驶员反应时间;②制动器起作用时间;③持续制动时间;④放松制动器时间。

2)制动距离是指:制动器起作用和持续制动两个阶段汽车驶过的距离。

3)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指:抗热衰退性能。

4)抗热衰退性能主要与制动器摩擦副材料及制动器结构有关。

5)制动效能因数Kef :单位制动轮缸推力所产生的制动摩擦力。

4.4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1)制动跑偏、后轴侧滑、前轮失去转向能力是造成交通事故主要原因。

2)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①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

②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与转向系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

4.5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1)制动过程的三种可能:①前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后轮抱死拖滑;稳定工况,但丧失转向能力,附着条件没有充分利用。

②后轮先抱死拖滑,然后前轮抱死拖滑;后轴可能出现侧滑,不稳定工况,附着利用率低。

③前、后轮同时抱死拖滑;可以避免后轴侧滑,附着条件利用较好。

2) I 曲线: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制动时,要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应满足的关系曲线。

3)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β: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之比为固定值时,前轮制动器制动力与汽车总制动器制动力之比。

4)同步附着系数指: Fμ1、Fμ2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

即β线和 I 曲线交点处对应的附着系数。

该点所对应的减速度称为临界减速度。

5) f 线组是后轮没有抱死、前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FXb1 、FXb2 间的关系曲线。

r 线组是前轮没有抱死、后轮抱死时,前、后轮地面制动力FXb1、FXb2 间的关系曲线。

6) f 线组与 r 线组的画法7)利用β线、 I 曲线、 f和r线组分析汽车在不同φ值路面上的制动过程。

①当φ< φ0 时,β线位于 I 曲线下方,制动时总是前轮先抱死。

②当φ> φ0 时,β线位于 I 曲线上方,制动时总是后轮先抱死。

③当φ= φ0 时,β线与 I 曲线相交,制动时前、后轮同时抱死。

④只要φ≠φ0,要使两轮都不抱死所得到的制动强度总是小于附着系数,即z< φ 。

8) 利用附着系数φ i 指:对于一定的制动强度 z ,不发生车轮抱死所要求的最小路面附着系数。

FXbiiFZi前轴利用附着系数φ fF Xb1fz1fb zh gF Z1L后轴利用附着系数φ rFXb2r1zr1zh gFZ 2aL9) 制动效率 E 指:车轮将要抱死时的制动强度与被利用的附着系数之比。

第五章 汽车操纵的稳定性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情况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操纵性),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