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网络服务质量
电信网络服务质量监管管理规章制度

电信网络服务质量监管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电信网络服务质量监管,保障用户合法权益,促进电信网络服务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章监管目标本规章制度的监管目标是确保电信网络服务的公平、可靠和高效。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 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和高速的数据传输服务;2. 保证网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3. 防止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4. 及时解决网络问题和故障,保障用户正常通信需求。
第三章监管要求1. 电信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服务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网络服务质量。
2. 电信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当公布网络服务质量承诺,详细说明其提供的服务内容、速度、可靠性等指标。
3. 电信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当建立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受理用户的投诉,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回复。
4. 监管部门有权对电信网络服务提供商进行监督检查,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速度、连接稳定性、服务响应时间等指标。
5. 监管部门应当主动发现和处理网络服务质量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进并追究相关责任。
6. 电信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进行网络维护和故障排除,保障网络服务的正常运行。
第四章监管措施1. 对于网络服务质量不达标的电信网络服务提供商,监管部门有权采取以下措施:(1)责令限期整改,消除服务质量问题;(2)处以相应的罚款,并公示处罚结果;(3)暂停或撤销相关网络服务许可证;(4)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 监管部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网络测速和质量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作为监管的参考依据。
3. 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测速工具等方式自行监测和评估网络服务质量,并根据监测结果向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
第五章法律责任1. 电信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得从事违法违规的网络服务活动。
2. 对于严重违法违规的电信网络服务提供商,监管部门将依法对其进行处罚,并可能吊销其网络服务许可证。
3. 用户可以依法向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将进行调查和处理,并依法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网吧章程模板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网吧经营行为,保障网吧经营者、消费者及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网吧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网吧名称为:【网吧名称】,以下简称“本网吧”。
第三条本网吧的经营宗旨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文明、便捷的互联网上网服务。
第四条本网吧的经营场所位于:【具体地址】,经营面积:【具体面积】平方米。
第二章经营范围第五条本网吧经营范围为:1. 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2. 销售预包装食品和饮料;3. 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第六条本网吧的经营时间为:每日【具体时间】,具体休息日根据国家规定及实际情况调整。
第三章经营管理第七条本网吧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办公室、业务部、技术部、财务部等部门。
第八条本网吧应配备以下人员:1. 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对网吧的经营和管理负总责;2. 办公室:负责日常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3. 业务部:负责市场调研、业务拓展、客户服务等工作;4. 技术部:负责网络设备维护、网络安全保障、技术支持等工作;5. 财务部:负责财务核算、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
第九条本网吧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1. 人员管理制度;2. 财务管理制度;3. 安全管理制度;4. 服务质量管理制度;5. 设备管理制度。
第十条本网吧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互联网上网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
第四章未成年人保护第十一条本网吧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未成年人上网的规定,对未成年人实行实名制管理。
第十二条本网吧应设置专门的未成年人上网区域,并配备专人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进行管理。
第十三条本网吧应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内容的监管,确保未成年人上网环境的健康、文明。
第五章服务质量第十四条本网吧应确保上网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网络连接稳定,上网环境整洁。
学校网路管理制度

学校网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学校网络管理,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保障网络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网络管理范围1. 学校网络管理范围包括校园内所有网络设备、网络设施和网络资源等。
2. 包括但不限于校园网、教学网、实验室网、行政网等。
第三章网络管理责任1. 校长是网络管理的最高责任人,对网络管理工作负有最终责任。
2. 学校网络管理部门负责学校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3. 教职工和学生应当遵守网络管理制度,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四章网络使用规定1. 教职工和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时,应当合理使用,杜绝对网络资源的浪费、滥用等行为。
2. 教职工和学生在使用网络资源时,应当遵守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利用网络从事违法活动。
3. 对于学校网络中的不良信息,教职工和学生应当积极报告,不得传播不良信息。
第五章网络安全管理1. 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做好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2. 对于可能存在网络安全隐患的问题,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 教职工和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应当注意个人隐私保护,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第六章网络监管1. 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管系统,对网络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2. 对于网络使用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制止并做出处理。
3. 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设备和网络资源的定期检查,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七章网络服务保障1. 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确保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教职工和学生正常的网络使用。
2. 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网络维护计划,保障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对于网络问题,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响应,并解决故障。
第八章网络管理制度的培训1. 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开展网络管理制度的培训工作,加强教职工和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2. 学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的培训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酒店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策略研究

酒店客户满意度的提升策略研究第一章:绪论酒店客户满意度一直是酒店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酒店客户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酒店的收益、企业形象以及业务发展。
提高酒店客户满意度对于酒店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服务质量、设施、价格、网络服务、餐饮服务等方面出发,探讨提高酒店客户满意度的有效策略。
第二章:服务质量的提升在酒店中,服务质量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酒店应该贯彻“顾客为先”的理念,保证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完美。
在服务中,酒店员工的素质很重要。
酒店应该积极招募高素质的员工,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水平。
此外,酒店可以开展以客户为中心的培训活动,加强员工对客户需求的了解,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章:设施的提升在酒店中,设施的质量也是酒店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酒店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设施,让客户有更好的入住体验。
酒店应该注重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新颖性和高品质。
同时,为了给客户更好的入住体验,酒店可以在房间中设置更多的小配件,如电视遥控器、usb插口等,提高客户的入住体验。
第四章:价格的管理价格是顾客考虑选择酒店的一个重要因素。
酒店可以通过价格策略的改变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酒店可以制定不同的价格,并且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促销,吸引更多的客户入住酒店。
此外,酒店还可以设置会员计划,为忠实顾客提供更加优惠的价格,并且通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来增加他们的回头率。
第五章:网络服务的设置在现代社会中,为客户提供网络服务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服务。
酒店应该提供高速无线网络,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此外,酒店应该在客房中安装充电器和usb插座等设施,以方便客户充电和使用设备。
同时,为了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酒店还可以开展专业的网络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保证网络服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六章:餐饮服务的提升在酒店中,餐饮服务的质量也是酒店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酒店应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让客户享受到美味的食物和舒适的体验。
通信行业5G网络技术与服务优化方案

通信行业5G网络技术与服务优化方案第一章 5G网络技术概述 (2)1.1 5G网络技术发展背景 (2)1.2 5G网络技术特点 (2)第二章 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3)2.1 5G基站建设策略 (3)2.2 5G网络覆盖优化 (3)2.3 5G网络设备选型 (3)第三章 5G网络切片技术 (4)3.1 网络切片技术原理 (4)3.2 网络切片技术在5G中的应用 (4)3.3 网络切片技术优化方案 (4)第四章 5G网络安全 (5)4.1 5G网络安全挑战 (5)4.2 5G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5)4.3 5G网络安全优化方案 (6)第五章 5G网络服务质量 (6)5.1 5G网络服务质量要求 (6)5.2 5G网络服务质量评估方法 (7)5.3 5G网络服务质量优化方案 (7)第六章 5G网络运维管理 (8)6.1 5G网络运维管理策略 (8)6.2 5G网络运维管理工具 (8)6.3 5G网络运维管理优化方案 (9)第七章 5G网络业务创新 (9)7.1 5G网络业务发展趋势 (9)7.2 5G网络业务创新方向 (10)7.3 5G网络业务创新策略 (10)第八章 5G网络政策与法规 (10)8.1 5G网络政策环境 (10)8.2 5G网络法规要求 (11)8.3 5G网络政策与法规优化方案 (11)第九章 5G网络国际合作与竞争 (12)9.1 5G网络国际合作现状 (12)9.2 5G网络国际竞争格局 (12)9.3 5G网络国际合作与竞争策略 (12)第十章 5G网络未来发展趋势 (13)10.1 5G网络技术演进方向 (13)10.2 5G网络应用场景拓展 (13)10.3 5G网络未来发展展望 (14)第一章 5G网络技术概述1.1 5G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1G到4G,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模拟到数字,从语音到数据传输的巨大变革。
电信行业网络质量监控及优化解决方案

电信行业网络质量监控及优化解决方案第一章网络质量监控概述 (3)1.1 网络质量监控的定义 (3)1.2 网络质量监控的重要性 (3)1.2.1 保证网络稳定运行 (3)1.2.2 提升用户体验 (3)1.2.3 优化网络资源分配 (3)1.2.4 降低运维成本 (3)1.3 网络质量监控的发展趋势 (3)1.3.1 大数据分析技术 (3)1.3.2 人工智能技术 (4)1.3.3 云计算技术 (4)1.3.4 网络切片技术 (4)1.3.5 开源监控工具 (4)第二章网络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4)2.1 网络质量评估指标的选择 (4)2.2 网络质量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 (4)2.3 网络质量评估指标的优化 (5)第三章网络质量监控技术 (5)3.1 主动监测技术 (5)3.2 被动监测技术 (6)3.3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质量监控中的应用 (6)第四章网络质量优化策略 (7)4.1 网络拥塞控制 (7)4.2 网络资源调度 (7)4.3 网络功能优化 (8)第五章网络质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5.1 系统架构设计 (8)5.2 数据采集与处理 (8)5.2.1 数据采集 (8)5.2.2 数据处理 (9)5.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9)5.3.1 实时监控模块 (9)5.3.2 数据分析模块 (9)5.3.3 故障处理模块 (9)5.3.4 系统管理模块 (9)第六章网络质量监控与分析工具 (10)6.1 网络质量监控软件 (10)6.1.1 软件概述 (10)6.1.2 软件分类 (10)6.1.3 软件功能 (10)6.2 网络质量分析工具 (10)6.2.1 工具概述 (10)6.2.2 工具分类 (10)6.2.3 工具功能 (11)6.3 网络质量监控与分析工具的选型与评价 (11)6.3.1 选型原则 (11)6.3.2 评价标准 (11)第七章网络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 (11)7.1 网络质量监控的组织架构 (11)7.1.1 网络质量管理委员会 (12)7.1.2 网络质量监控部门 (12)7.1.3 技术支持部门 (12)7.1.4 数据分析部门 (12)7.2 网络质量监控的流程与方法 (12)7.2.1 监控流程 (12)7.2.2 监控方法 (12)7.3 网络质量监控的绩效评估 (13)7.3.1 监控覆盖率 (13)7.3.2 故障处理时效性 (13)7.3.3 优化调整效果 (13)7.3.4 用户满意度 (13)7.3.5 绩效评估体系 (13)第八章网络质量优化案例分析 (13)8.1 城市覆盖优化案例 (13)8.1.1 案例背景 (13)8.1.2 优化措施 (14)8.1.3 优化效果 (14)8.2 高流量场景优化案例 (14)8.2.1 案例背景 (14)8.2.2 优化措施 (14)8.2.3 优化效果 (14)8.3 网络切片优化案例 (14)8.3.1 案例背景 (14)8.3.2 优化措施 (15)8.3.3 优化效果 (15)第九章电信行业网络质量监控与优化发展趋势 (15)9.1 5G网络质量监控与优化 (15)9.1.1 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15)9.1.2 优化技术发展趋势 (15)9.2 物联网网络质量监控与优化 (15)9.2.1 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15)9.2.2 优化技术发展趋势 (16)9.3 网络安全与质量监控 (16)9.3.1 监控技术发展趋势 (16)9.3.2 优化技术发展趋势 (16)第十章网络质量监控与优化实施策略 (16)10.1 网络质量监控与优化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16)10.1.1 项目策划 (16)10.1.2 项目实施 (17)10.2 网络质量监控与优化的人才培养 (17)10.2.1 人才培养策略 (17)10.2.2 人才培养措施 (17)10.3 网络质量监控与优化的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 (17)10.3.1 成本控制 (17)10.3.2 效益分析 (18)第一章网络质量监控概述1.1 网络质量监控的定义网络质量监控,是指通过对电信网络各环节的功能指标、运行状态、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分析,以保证网络稳定、高效、可靠地运行,满足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的期望。
电信行业5G网络优化与升级解决方案

电信行业5G网络优化与升级解决方案第一章 5G网络优化概述 (2)1.1 5G网络优化背景 (2)1.2 5G网络优化目标与意义 (2)第二章 5G网络规划与设计 (3)2.1 5G网络规划原则 (3)2.2 5G网络设计流程 (3)2.3 5G网络规划与设计关键参数 (4)第三章 5G网络覆盖优化 (4)3.1 5G网络覆盖评估方法 (4)3.2 5G网络覆盖优化策略 (5)3.3 5G网络覆盖优化案例分析 (5)第四章 5G网络容量优化 (6)4.1 5G网络容量评估方法 (6)4.2 5G网络容量优化策略 (6)4.3 5G网络容量优化案例分析 (6)第五章 5G网络质量优化 (7)5.1 5G网络质量评估方法 (7)5.2 5G网络质量优化策略 (7)5.3 5G网络质量优化案例分析 (7)第六章 5G网络切片优化 (8)6.1 5G网络切片概念与分类 (8)6.1.1 5G网络切片概念 (8)6.1.2 5G网络切片分类 (8)6.2 5G网络切片优化策略 (8)5.2.1 切片资源分配优化 (8)6.2.2 切片功能优化 (9)6.3 5G网络切片优化案例分析 (9)第七章 5G网络能耗优化 (10)7.1 5G网络能耗评估方法 (10)7.2 5G网络能耗优化策略 (10)7.3 5G网络能耗优化案例分析 (10)第八章 5G网络安全性优化 (10)8.1 5G网络安全挑战 (10)8.2 5G网络安全优化策略 (11)8.3 5G网络安全优化案例分析 (11)第九章 5G网络运维优化 (12)9.1 5G网络运维管理 (12)9.1.1 网络监控 (12)9.1.2 故障处理 (12)9.1.3 功能优化 (12)9.2 5G网络运维优化策略 (12)9.2.1 强化网络监控 (12)9.2.2 优化故障处理流程 (13)9.2.3 实施功能优化措施 (13)9.3 5G网络运维优化案例分析 (13)第十章 5G网络升级与演进 (13)10.1 5G网络升级趋势 (13)10.2 5G网络升级策略 (14)10.3 5G网络升级案例分析 (14)第一章 5G网络优化概述1.1 5G网络优化背景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5G技术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战略资源。
第5章-宽带IP网络

的每一个分组进行分类。
(4)队列调度器(Scheduler)
它主要是基于一定的调度算法对分类后的分
5.2.3
网络节点为了适配不同的网络速率及缓冲通
信的突发量,一般都设有排队机制(如图5-1所
图5-1 分组队列调度
(1)传统的先进先出(FIFO)队列
所有分组都进入同一个队列,先到达的分组 先接收服务。
② IP报文标签的产生和分配所需的网络拓扑 和路由信息则是通过现有的IP路由协议获得的, 不用进行2层地址和3层地址之间的转换就可以实 现IP地址和标签之间的映射。
5.5.2 MPLS
目前MPLS实现信令的方式可分为两类,一
类是标签分配协议/约束路由—标签分配协议
(LDP/CR LDP),它支持IP QoS,还考虑了
区分业务是由综合业务(Int-Serv )发展 而来的,它采用了综合业务分类思想,抛 弃了分组流沿路节点上的资源预留。区分 业务区域的主要成员有:核心路由器、边 缘路由器、资源控制器(Bandwidth Broker,BB)。区分业务模型的网络结构 如图5-2所示。
图5-2 区分业务模型网络结构
(4)分级的基于级别的排队(CBQ)
业务被分成不同级别,每种级别又可细分成 若干子级 (Sub-class)。
5.2.4 综合业务模型的优缺点
1
① 能够提供绝对有保证的QoS。
② RSVP在源和目的地间可以使用现有的路 由协议决定流的通路。
③ 设计综合模型开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得 QoS能够工作在单播和多播下。
2.QoS
互联网工程部(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已经建议了很多服务模型和机制, 以满足QoS的需求。主要有:综合业务模型、区 分业务模型、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流量 工程和约束路由。 IETF提出的Integrated Services/RSVP和 Differentiated Services是两种IP网络提供QoS的 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留的资源: 缓冲区及带宽的大小等。
实现过程:
在路由的每一跳上进行,由此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
适用环境: 由于RSVP是单向的资源预留,因此适用于点到点以及点到
多点的通信环境。 RSVP的属性:
不属于传输层的协议,而是属于网际层的控制类协议(在 此称为信令协议),只用于预留资源、不用于携带应用数据。 资源预留时间:
(2)UDP协议,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分析发现:无重传纠错和流量控制机制,但延迟和延迟波
动都非常小 ——采用UDP协议适于进行实时业务的传输
结论: 采用UDP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服务质量协商机制。
其它解决方案: —— 增大带宽? 应用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不管网络有多大的带宽都有可
能耗尽~
(2)受控负载的服务(Controlled_Load Service,CLS): 没有固定的服务质量(带宽、时延、丢包率)保证,能够
提供一种相当于网络节点在低负载情况下的尽力服务。
(3)尽力而为的服务(Best Effort,BE):类似于Internet 提供的尽力而为的服务,基本没有质量保证。 IntServ的4个功能部件: (1)分类器(Packet Classifier):根据预置的一些规则,
1、问题的提出 互联网本身只能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或称“尽最大努 力交付的服务”。 对于早期以纯数据传输业务为主的互联网来说?
—— 是可以保障传输质量的。 当互联网越来越多的用于传输多媒体信息时?
—— 由于这些实时业务对网络的传输延时、延时抖动等 特性较为敏感,这样网络的传输质量就难以保障了。 后果?
为了适应网络拓扑路由及QoS要求的变化,各路由器中的 预留信息只存储有限的时间。
——RSVP请求及路由器维护的状态信息要做周期性的刷 新。 IntServ/RSVP综合服务体系结构模型:
主机
多媒体 实时应用
RSVP 处理模块
RSVP
路由器
RSVP
处理模块
路由协议 /数据库
接纳/策略控制器
分类器
调度器
5.1 网络服务质量概述 5.2 网络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 5.3 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和资源预留协议RSVP 5.4 区分服务模型DiffServ 5.5 InterServ和DiffServ相结合的QoS模型 5.6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
5.1 网络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概 述
不同类型的业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典型的网络 服务对QoS的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典型的网络服务对QoS的要求
网络应用 FTP
E-Mail Telnet IP电话
MPEG-1
视频传输
带宽 较高 一般 较低 ≥16Kbps
≥1.86Mbps
≥20Mbps (有损压缩)
分组延迟 ≤几分钟 ≤几分钟 ≤几十秒 ≤150ms
—— 将要求用户降低其QoS要求,甚至为了保证其它用户 的服务质量而拒绝用户的QoS要求。 用—户—与准用入户控之制间过及程用。户与网络之间的相互协商机制图示:
QoS协商(服务类型,性能参数)
用户1
用户2
QoS要求(服务类型,性能参数)
QoS响应 (服务类型,性能参数)
互连网
QoS响应 (服务类型,性能参数)
5、研究现状
为了较好地解决网络的QoS问题,各研究团体纷纷开始组 织大规模的QoS研究,一些大的通信厂商甚至还联合成立了
QoS论坛,协商各种QoS技术标准的实施方案。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则专门成立了:
综合业务(Integrated Services)工作组,1994提出综合 业务模型
收端的时间间隔
分组延迟可以细分为4个部分: (1)发送时延(传输时延,transmission delay):发送数据
时,数据分组从结点进入网络所需的时间。也就是从所发送
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
所需的时间。它取决于发送接口的速率和分组的大小。
(2)传播时延:分组在网络中传播而花费的时间,即发送端 发送出分组中的某一个比特到接收端接收到该比特所经过的 时间间隔,它取决于传输介质和传输距离。
—— IP网络不能保证特定业务的QoS要求,已经成为IP 网络发展的巨大障碍。
—— 网络的服务质量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甚至 成为网络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
2、什么是网络服务质量:
如何衡量QoS ? —— 通过一系列可度量的参量:带宽、分组延迟、延迟
抖动和分组丢失率。
3、问题的分析 QoS涉及用户的要求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响应两个方面。 (1)用户的要求
提高网络的带宽、增加路由器等结点的缓存空间和处理能 力
延迟抖动: 分组延迟的变化程度。反映的是端到端延时的变化特性。
产生原因?
—— 由延时的可变部分的变化导致的。
如:流量的突发、不公平的队列调度算法。 影响程度:
延迟抖动越大,网络服务质量越难以控制,网络越容易出 现拥塞。
3、分组丢失率和超时重传率
5.3 综合服务模型IntServ和资源预留协议RSVP
1、IntServ/RSVP的体系结构模型和工作原理
IntServ/RSVP综合服务体系结构模型基本思想: 一个应用要想获得某种服务质量,必须在向网络传送流量 之前请求网络为其预留所需资源。 实现方式:
在会话开始之前,源端和目的端之间建立一条专用链路。 ——IntServ/RSVP实际上提供了一种类似于电路级 (circuit level)的服务质量,理论上是可以实现完全的端 到端QoS。 籍此, IntServ/RSVP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级别的服务类型。 服务类型的定义: (1)有保证的服务(Guaranteed Service,GS):对带宽、 时延、丢包率提供定量的质量保证。例如,可以保证一个分 组在通过路由器时的排队时延有一个严格的上限。
如何实现协商? —— 为了便于实现协商,双方首先必须定义一个相互协
商的机制;其次,定义一系列协商的参数。 IETF的做法:
将QoS定义为一个2维的空间: <服务类型,参数类型>
其中,服务类型和参数类型都是整型数, 取值范围:1~254。
(1)服务类型 其取值范围被划分为3个区间:1,[2,127],[128,254]。
视频服务器
PATH报文
R1
R21
PATH报文 R31 R41
视频服务器Βιβλιοθήκη RESV报文3Mbps
3Mbps
2Mbps R31
R1
R21
3Mbps
丢失原因:因为出现拥塞而被迫丢失 因避免出现拥塞而被主动丢弃。
分组丢失率: 单位时间内丢失的分组数量与所传输的分组数量的比值。 ——取平均值(因为不同时刻,网络中的数据流量以及拥
塞程度不同) 超时重传率:
单位时间内被重传的分组数量与发送的分组总数的比率。 —— 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值。
误码率: 二进制符号在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250ms
≤250ms
延迟抖动 无要求 无要求 无要求 ≤1ms
≤1ms
≤1ms
分组丢失率 0 0 0
≤10-2 ≤10-2(未压缩) ≤10-11(压缩) ≤10-2(未压缩) ≤10-11(压缩)
(2)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响应 指互联网针对某一类服务所能够提供和达到的服务
质量
如何匹配? —— 协商解决方案: 需要提供什么样的网络服务质量QoS,双方之间协商解决。 当用户的QoS要求太高,网络无法满足时:
数
(2)对于有干扰的实际信道,用香农(Shannon)公式计算:
极限传输速率(信道容量)C=Flog2(1+S/N) 其中,S为数据信号平均功率(W),N为干扰信号平均功率
(W)。一般的数据通信系统都必须保证S/N的比值
2、分组延迟和延迟抖动
分组延迟: 分组的第一个bit离开发送端与分组的最后一个bit到达接
4、适于采用的传输层协议 (1)TCP协议,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 分析发现:重传纠错机制对实时业务的传输很有害,因为
重传分组的延迟要远远大于其正常传送的延迟,这将带来
相当大的延迟波动。 TCP的滑动窗口流控制机制也会带来相当大的延迟波动。 ——采用TCP协议进行实时业务的传输是有害而无益的。
(2)参数类型 区间[1,12]:保留区间,用于指定那些供所有服务公用和
共享的参数。例如,当前可利用的带宽等。 服务类型1和该区间的参数值一起组成公用共享参数。例如,
(1,5)表示一个可供各种服务共享的QoS参数。 区间[128,254]:由服务规范的设计人员针对特定的服务类
型给定,不是共享的。
对进入路由器中的分组进行分类。分组经过分类以后被放 到不同的队列中等待提供服务。 (2)调度器(Packet Scheduler):基于一些调度算法,对分 类的分组队列进行调度。 (3)接纳控制器(Admission Control):基于用户和网络达成 的协议,对用户的访问进行一定的监视和控制,以利于保 证双方的共同利益。 (4)资源预留协议(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Internet上的信令协议。
区分业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s)工作组,1998提出 区分业务模型。
综合+区分:IntServ over DiffServ模型
—— QoS研究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业务,通过最优化的 使用和管理网络资源,使其尽可能满足多种业务的需求。
——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中,QoS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 确保实时业务的通信质量这一方面。
误码率Pe = 接收的错误比特数/传输的总比特数
—— 分组丢失率、超时重传率和误码率都是衡量网络传 输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 4、网络吞吐量和网络利用率 吞吐量(throughp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