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诗歌之部”部分中的第一部分。

本册书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从大处抓住诗歌这种文体的本质属性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这样有助于高中学生掌握运用。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有以下要求:1 .在必修课程诗歌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阅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

4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5 .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对选修教学的几个维度(文字、文学、文化)的要求,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1 .强化梳理归纳与积累整合,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良好习惯,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学情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杂诗十二首》学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杂诗十二首》学案设计

《杂诗十二首》学案(新)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才及魏晋门阀士族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迫害。

②细心品味诗中意象,理解诗歌的艺术构思和意境创设2.过程和方法:①教师范读提示字音、节奏,学生参照注释朗读分析初通大意。

②合作探究主题、手法、思想意义3.情感与态度:①理解作者“归隐田园、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②感受作者寂寞、苦闷的思想感情。

二、导读1、了解作者。

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

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

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 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2、解题:杂诗:(1)随感而作的无题诗;(2)杂体诗。

即兴而作,随心而述。

3、背景:这组杂诗,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

可以说,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杂诗十二首》的基调。

这种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是在《诗经》《楚辞》中即已能听到的,但只是到了汉末魏晋时代,这种悲伤才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扩展开来,从《古诗十九首》到三曹,从竹林七贤到二陆,从刘琨到陶渊明,这种叹喟变得越发凄凉悲怆,越发深厚沉重,以至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1课《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生平、诗歌创作特点、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2、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3、学习本诗在叙事、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据记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出不久,就给诗人带来很高的荣誉,被称为“《长恨歌》主”,后世评论家亦诩为“自是千古绝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久为传诵的名作。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主张: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

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三、背景介绍:(一)写作背景1、历史上的李、杨爱情故事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的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

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被册封为贵妃。

其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

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后面,我们看到玄宗是怎样动用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的,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书愤》

课后联想:
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终致壮志难 酬、年华空老的悲剧,不仅仅是陆游 一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 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你们可 以找到一些别的例子吗?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产生! ——辛弃疾《破阵子》
•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 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
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
这里又采用了谁的典故?用意何在?
• 用了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
讨论: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 亮的《出师表》。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 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的《出师表》呢?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一生力主北伐, 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南宋王朝偏居一隅,陆游是主张北伐收复失 地,但一直受到压制。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 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 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警告,正是陆游 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陆游
写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 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 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 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 打击排挤,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 年(1186),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 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 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 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 了这首诗。
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咏怀二十八首(24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咏怀二十八首(24张)-优秀课件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知人论世
诗人为何如此伤心,如此忧思?
公元249年,司马懿 杀曹爽,专国政。死 后其子司马师、司马 昭相继专权。
文学成就
向秀
文学成就上, 向秀的《思旧赋》 为悼念好友嵇康和 吕安所作,十分感 人,但无诗流传;
刘伶
刘伶只有 一首五言诗传 世;山涛、王 戎、阮咸没有 诗歌传世。
阮籍、嵇康
七贤中真 正能代表当时 文学最高成就 的只有阮籍和 嵇康。
六朝文学
六朝时期,五言诗的发 展成为诗坛的主流。在正始 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应推 竹林七贤中的阮籍。阮籍有 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 抒写一生的志向、感触,这 里选的是第一首,写夜中不 寐,独自弹琴的情境。
人教版语文Leabharlann 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总结
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 起来弹琴),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最后 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 三、四、五、六句借景抒情,借“明月、清 风、孤鸿、翔鸟”这些景物,来抒写内心的 孤单和优思。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一单元 咏怀二十八首(24张)-精品课件ppt (完美 版)
主题: 这首诗写诗 人深夜弹琴和孤 独不安的忧思。

湘夫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33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2.诗的开头渲染了什么样的环境气氛?这对全诗起了 什么作用?
解答 诗的开头是一个环境气氛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 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了一个美妙 而略带清愁的意境。这种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 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这 样一开始就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久候恋人不来所勾起的怅惘之 情。
第25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二)诗文点译
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 秋风, 洞庭 波兮木叶下。 句解 这两句纯属白描,表现出 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诗人
登白兮骋 捕捉到了一些最富于典型性的事物,用轻灵的笔触 写了出来,因此,这两句被广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踩着白啊纵目
第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袅 . 枭 . 潺湲 . 名媛 . 引擎 . 搴 .
娜 首 旗
罾 . 崚嶒 . 修葺 . 茸 . 白芷 . 福祉 .
第17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答案
1.袅袅兮秋风
2.罾何为兮木上 3.观流水兮潺湲 4.将腾驾兮偕逝 5.合百草兮实庭 6.时不可兮骤得
第18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赏析探究学贵有疑,疑则方进
第19页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诗 歌 之 部
文 本 赏 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湘夫人》

芷兰
辛夷(木兰 )
杜衡(马蹄香)
荪(菖蒲)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2、“荒忽”,迷迷糊糊之意,所谓用情深时自转痴。
鉴赏指点
1、第1、2句是否脱节? 比兴,既有对湘夫人的赞美,也暗含着相思之深。
“不敢言”有无法说,不用说之意。 2、“荒忽”,迷迷糊糊之意,所谓用情深时自转痴。 3、“流水潺湲”,相对论,实写等待中的煎熬。
本段小结
写湘君把思念的感情埋在 心里,急切等待恋人而又不见 来到,心情恍惚地向远方张望, 迷惘地看着慢慢不断的流水出 神。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以:用; 逆:估计;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以意逆志
以:用; 逆:估计;
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在鉴赏诗歌时,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 当作诗人,“将心比心”地去领会、估计诗人在诗中所 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课文分析
第一段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意中人好像已经飘然降落 到了小洲上,但又倏忽不见,只见秋风萧瑟,洞庭波起, 秋叶飘飘,于是感到无限惆怅。已经做好了佳人到来的准 备,却见世事颠倒,真担心约会要失期。所以第一段主要 用盼望对方来而没有来,表达了一种情绪的极度低落。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 鸟儿聚集在水草中,鱼网张在树上
以凄清、冷落、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 意境奠定了全诗幽怨哀婉的情感基调(情景交融)。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之《书愤》(经典实用)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之《书愤》(经典实用)
❖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 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 ,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 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
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 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 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 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 ,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
体会文章结尾“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的含义,你能说说这其中有着怎 样的感慨吗?
提示:“天山”代指抗敌前线, “沧洲”指闲居之地。“心在天山”与 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表 明报国之心始终不渝。“身老沧州”并 非意在叹老,只是愤恨权臣误国,致使 自己请缨无路。“谁料”二字写出了往 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理想与现实格 格不入,感叹自己被迫退隐。
陆 游 诗 作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 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60年来 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 语,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是一个 鲜明的例子。
写作背景
❖ 《书愤》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乡山阴(今浙江 绍兴)赋闲了5年,直到这一年春天,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首七律即 写于此时。
❖朗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首联大意:早年哪懂世事的艰难,北望中原,收 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 “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
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长恨歌》1、《长恨歌》中,描写唐玄宗在明媚春景中触景思念贵妃,在萧瑟秋雨中同样难断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以概括性的语言点明“长恨”,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情誓言不能实现的千古遗恨。

3、《长恨歌》中,表现了杨贵妃在仙境听说使者到来内心急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长恨歌》中,既是唐杨两人的心愿,也是天下有情人心愿,后人借此表达对爱情坚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长恨歌》中,写安史之乱爆发,打破盛唐安定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长恨歌》中,写仙境中的贵妃泪流满面,凄惨之美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7、《长恨歌》中,借用蜀地的山水来衬写唐明皇对杨玉环深深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8、《长恨歌》中,杨玉环回头一笑,宫女们黯然无光,直接写出杨玉环貌美无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原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3、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两个表示情愿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这两个诗句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表现贵妃对玄宗绵绵不尽的相思的句子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渲染出凄凉情景的句子是: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6、揭示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悲剧根本原因的句子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7、在明媚春景中触景思念贵妃,在萧瑟秋雨中同样难断相思之情的句子是(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8、写安史之乱爆发,打破盛唐安定局面的句子(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9、写仙境中的贵妃凄惨之美的名句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10、回宫之后,唐玄宗见荷而思人、望柳如见人的句子(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11、蜀地的山水来衬写唐明皇对杨玉环深深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12、唐玄宗失去杨玉环后见月伤心,闻铃断肠的句子是(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13、在夜深人静之时,唐明皇思念贵妃更觉凄凉孤独的句子是(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4、唐杨两人的心愿,也是天下有情人心愿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5、直接写杨玉环貌美无比的名句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6、体现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句子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17、杨玉环所获得的荣耀以致于改变了人们传统生育观念的句子是(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18、钟鼓入耳,星月入目,因思念贵妃彻夜难眠的句子(迟迟钟鼓初长夜,《湘夫人》1、《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七律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_______,______”两句诗。

3、“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湘君离开期约地点时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执着。

4、“________,________”写湘君把外衣抛到江中去,把单衣丢在澧水旁。

是希望湘夫人能知道他曾经来过。

《拟行路难》1、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

《蜀相》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是:,。

1..《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春江花月夜》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了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0、《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

1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____,__。

12、《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

《夜归鹿门歌》1、《夜归鹿门歌》中,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描写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的句子是:,。

2、《夜归鹿门歌》中,写世人回村,诗人却离家归鹿门,在两种归途中,表露诗人的隐逸自得之志趣的句子是:,。

3、《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

4、《夜归鹿门歌》中,写上鹿门山的山路上,月光照耀着树林,朦朦胧胧,美妙无比,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的隐居处,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的句子是:,。

《梦游天姥吟留别》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令人叹为观止。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______,_____”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和“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登岳阳楼》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

2、《登岳阳楼》中“,”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

《菩萨蛮》1、《菩萨蛮》中,描写了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和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的句子是:,。

2、《菩萨蛮》中,既写出了江南水乡景色美,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生活的悠闲自在的句子是:,。

3、《菩萨蛮》中,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