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胡适课件

合集下载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优质ppt]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优质ppt]
(3)思心。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 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更为重要的事当时 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 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闹钟缺乏民主共和 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 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目录
新文化运动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胡适简介 生平介绍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的政治看法 胡适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历史对其评价
1.新文化运动背景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漫步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 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 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 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 行法蒂反封建斗争(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 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胡适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 “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 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 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 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 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跌宕起伏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 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旋 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 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 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一面多棱镜矗立 在世人面前。

胡适与五四运动

胡适与五四运动

牵心动魄的爱:胡适与曹诚英
• 1934年,曹诚英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 1937年曹诚英取得 硕士回国,在安徽大学任教授。而恰在此时,胡适被任命为驻美 国大使。曹诚英感到她与胡适的恋情无以为继,也就不再抱有幻 想。后认识了一位大学讲授,却被江冬秀从中作梗,拆散了这桩 婚姻。此后的几年间,胡适与曹诚英通过朋友中介沟通消息和传 递诗歌,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直到1949年2月,最后一次见面。 当时曹诚英劝胡适留下来,胡适只是微微一笑,还是追随蒋介石 到了台湾
胡适:(1891~1962),汉族, 安徽绩溪人,现代著名 学者、诗人、历史家、 文学家、哲学家。因提 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 名嗣穈,字希疆,后改 名胡适,字适之,笔名 天风、藏晖等,其中, 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 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 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典故。
•Leabharlann • 胡适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打下了一定的古文 基础。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 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1904年,他到上海进新 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 话文章,后任该报编辑。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取“庚子 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 ,后改读文 科。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 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年(25岁)夏回国后,任北京大 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 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 动的重要人物。 • 同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 替文言文,所写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且提出写文章 “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为新文学形式作出初 步设想。“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 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逾两年;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 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公开课

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件公开课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 封建伦理道德 资产阶级的道德,即提倡人权、 自由、平等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 重孔教……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 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国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 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 ——陈独秀
课堂讨论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资产阶级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 的道德, 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 像之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 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即提倡人 制政治之灵魂也。 封建伦理道德 权、自由、 平等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 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
现象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
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结合P91最后一段分析每段材料所反映 的新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
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 礼教呢? ——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 动摇传统礼教的正统地位 子》 现象三:《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 年的“良师益友”。毛泽东说看的谈的讨论的都是《新青年》。青年得此, 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兰花草》
原名《希望》 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草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 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结合材料与P87第一段,思考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 史背景是什么?
4.“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 早„„”这首《兰花草》是 1919 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参与人员: PPT制作: 初小涵 李泽南 方子豪 汪何琦 演讲大纲:
演讲:
(图学
革命”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也是他最先提出来的,而
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与整理方面,在中国古典小 说的考证及古史研究方面,胡适都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在倡导科学和民主的同时,他和当时的很多文人受易卜生 的影响,针对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健全的个人主义——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 “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 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 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 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 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跌宕起伏的一生,“横看成岭侧成峰”,为家 事忙,为情事忙,也为国事忙,始终在岁月的年轮中旋 转。作为性情中人,胡适宽大为怀;作为书生大使,胡 适酷爱自由。宽容与自由是胡适生命中的两大主旋律, 贯穿终生,造就了一个多面的胡适,如一面多棱镜矗立 在世人面前。
5.胡适的政治看法
胡适:“一个常态国家,政治的责
任在成年人,年轻人的兴趣都在体 育,娱乐,结交异性朋友;而在变 态的国家,政治太腐败,没有代表 民意的机关存在,那么干涉政治的
责任必定落在青年学生身上。”
6.胡适与新文化运动
1917年,当时胡适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他 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谈》,提倡使用白话文写 作,石破天惊,引起很大反响。后来唐德刚在《胡适杂忆》 中透露,胡适当时写那篇文章,原是在美国主编的《留学生 季报》用的,后来抄了一份发表在陈独秀主持的《新青年》 上,发表《历史的文学观念论》(1917年)、《建设的文学 革命论》(1918年)等论文,认为“……死文字决不能产出活 文学”,主张“国语的文学,文学的过于”。被誉为“文学 革命最堂皇的宣言”(郑振铎语)。1920年出版中国新闻学 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尝试集》的心事充满实 验性质,并不成熟,使人余光中认为“胡适等人在新诗方面 的重要性也大半是历史的,不是美学的”。周策纵评胡适新 诗清新却乏朦胧的趣味。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 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剧情里女主留下“孩儿的 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字条,与恋人离家出走。这 是受亨利· 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 他的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 派“问题小说”,“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叶圣陶、罗家 伦、杨振声、冰心等。

人物评价-胡适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课件

人物评价-胡适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课件
7
1920年三十岁 仍在北大任教。 四月 在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 1921年三十一岁 春 养病在家。 七月 斑梦旦邀其去上海暂住,拟请他担任商务印 书馆编译所所长,未允,转荐王云五 1922年三十二岁 仍在北大任教。 二月 十八日,被推为中教育改进社筹划全国教 育经费委员会赔款部部员。 三月二十三日,去天津南开大学讲学,为时三周。 四月二十五日,当选为北大教务长及英文学系主 任。
5
1906年十六岁 暑间 考取中国公学。 是年 加入“竞业学会”,并在《竞业旬报》 上发表小说、诗歌与文章。 1908年十八岁 七月 主编《竞业旬报》。 九月 转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1909年十九岁十月 新公学解散,因失学失 业,在上海过放荡的生活。
6
1910年 二十岁 春在华童公学教国文。 五月 同二哥绍之去北京温习功课。 七月 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因用“胡
3
二、大事年表
1891年-1899年 1900年-1909年 1910年-1919年 1920年-1929年 1930年-1939年 1940年-1949年 1950年-1959年
1960年-1962年
4
1891年一岁 十二月十七日 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1892年二岁 二月底 随母冯顺弟移居浦东。 1893年三岁 二月 随母去台湾其父胡传任所,先 住台南,后迁 台东。 1894年四岁 在台东由胡传教认方块汉字。 1895年五岁 二月 因中日战争爆发,随母离台湾 回上海。 三月 去祖籍安徽绩溪上庄,进家塾读书。 八月 胡传(铁花)病死于厦门。 1896年六岁 在家塾读书。 1899年 九岁 在家塾读书。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 说。
16
1911年秋天,是胡适在康乃尔大学的第三个学期。9月 28日开学,两个星期不到,辛亥革命就发生了。胡适在为 辛亥革命而雀跃的同时,却为自己学业的问题而烦恼。他 是该继续学农?还是应该转专业?胡适回忆说,“我那时 年轻,记忆力又好。我可以在考试前夕开夜车,我可以把 这些苹果的种类硬记下来考过关。但是我知道考过以后, 不出三天或一个礼拜,我就会把当时那些400多种苹果的 种类忘得一干二净。同时,那些苹果,中国泰半也都没有。 所以我决定我违背了个人的兴趣去学农,根本就是彻底的 浪费,彻底的愚蠢。” 苹果的问题,让胡适重新审视 自己的兴趣。他自知不是学农的料子,1912年初,胡适 从农学院转到文理学院。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 师从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因为果断地弃农学文,中国历 史上多了一位优秀的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 件(共46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课 件(共46张PPT)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 提 科学 代… …倡 当以科学与人 权(即民主 反 对)并重。” 迷信 --陈独秀《敬告青年》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 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 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 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 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 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 秀
财经 报道 政治 新闻 社会 花絮
NEWS1915新文化运动
政治新闻
新闻报道了袁世凯 哪些卑劣行径?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的目的是什么?
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1914年 初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12月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
1915年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 一条”,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
奖励办法
获胜小组,每人得到一份神秘礼品!
新文化运动内容
第1组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比 一 比 , 哪 组 快 而 准 ?
“抛弃官僚的专制 的个人政治 , 而易以自由 提倡民主 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反 对 -专 制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内容
第2组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比 一 比 , 哪 组 快 而 准 ?
主编陈独秀
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揭开了
新文化运动
的序幕!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鲁迅 胡适 李大钊……
一场猛烈的矛头指向封建传统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兴起了! 主要人物 文化阵地 活动基地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活动基地呢?
为什么北大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体验新文化运动前 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PPT课件

胡适
胡适的文学革命
《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1917年《新青年》
中国第一首白话诗

文 学
胡适
改 提倡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刍 强调 写文章“须言之有物”

》 《
文 陈独秀
学 主张 推倒陈腐、艰涩的旧文学
革 命
《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
想。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 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 以救治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 黑暗。”
刘师培(1884—1919) 江苏仪征人。1904年在上海与 章炳麟交游,倾向革命,著有 《中国民约精义》,抵制专制。 后来与章炳麟发生龃龉,由革 命派走向反动派,参加筹安会, 为袁世凯阴谋称帝效力。1917 年,蔡元培聘他为北京大学教 授。1919年1月,参与创 办“国故月刊社” 。1919 年11月20日因肺结核病逝 于北京,年仅36岁。其主要 著作由南桂馨、钱玄同等搜集 整理,计74种,称《刘申叔 先生遗书》。
刘半农(1891-1934),名复,原名 寿彭,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 教育家。
辜鸿铭,字汤生。 (1857-1928)出生于 马来西亚,精通多国文字。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 将《论语》、《大学》、 《中庸》等中国的儒家经 典译成英文和德文,相继 在海外刊载和印行,为中 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
内容 前期: 后期:
评价:P47第二段(大字)
袁称帝卖国,军阀混战
先进分子认为要救中国必除 帝制思想,立共和新思想
打破了------;促使了-------前期
阵地:<新青年>
新文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胡适
鲁迅 化 运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李大钊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
标志:<青年杂志>创刊
“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等一人也各有自主之权,绝无奴隶他 人之权利,亦绝无以奴自处之义务。…… 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 恶;我有心思(头脑),自崇所信 。
…… 西洋所谓法治国者,其最大精神,乃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绝无尊卑贵贱之 殊。”
“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 可怜呢?”
康大叔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 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
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 了。“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陈独秀《敬告青年》
-----
“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 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 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916年)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 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 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后期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2、一代新文化导师
• 新文学理论 • 白话诗创作实践 • 话剧创作实践
21
1)文学改良刍议
•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 者何? • 一曰,须言之有物。 • 二曰,不摹仿古人。 • 三曰,须讲求文法。 •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 六曰,不用典。 • 七曰,不讲对仗。 •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 爱,如此,大度,彻骨。
18
做一个子:
中国传统文化定义的君子标准
中正平和精神
19
自由而又容忍的胡适
• 晚年“我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更重 要” 。 • “有些人真聪明,可惜把聪明用得不得当, 他们能够记得二三十年前朋友谈天的一句话, 或是某人骂某人的一句话。我总觉得他们的 聪明是太无聊了。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 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
• 1937年 47岁 得到蒋介石先生的接见,被聘为国 民政府“国防参政会”参议员。 • 1938年国民政府任命其为驻美全权大使。 • 1942年辞去驻美大使职务,移居纽约,从事学术 研究。 • 1947年 国民政府拟委他为考试院长及国府委员, 未接受,说:“不入政府,则更能为政府助力”。 • 1949年 • 1月赴上海。 • 4月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国。
3
五四新文化运动意义
• 1898年戊戌变化是政治上资产阶级政治理想 的实习;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思想上的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大普及。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彻底批判封建礼 教、封建文化,宣传西方民主思想的思想启 蒙运动。 •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运动之一。最 大的发现是“人的发现”,自我的发现,无 异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促成了中国现代文 学基本价值观的确立。
现当代文学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胡适
1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
• • • • 兴起于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 得名于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 分裂与1919年6月“问题与主义”之争; 终结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
《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 《新青年》
• 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 前期: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自由、民主、 科学 • 后期:马列主义的社会革命论
4
文学革命论
•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第二个,也是重要的组成 部分是“文学革命”,反对旧文学,提倡新 文学(白话文运动)。 • 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 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5
二、新文化导师
胡适
6
胡适
7
个人荣誉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 自由主义的先驱 • 三十六个博士头衔
14
• 1950年 普林斯敦大学聘他担任葛思德东方图书 馆馆长,为期两年。 • 1952年 联合国文教组织聘其为“世界人类科 学文化编辑委员会”委员。 • 1955年以中国代表团代表身份出席联合国大会。 任台北中央研究院院长。 • 1962年 2月24日 • 上午主持台北中央研究院第五次会议。 • 下午6时半在欢迎新院士酒会结束时,因心 脏病猝发而死亡,享年72岁。
15
胡适的情感
• 在胡适的一生中除了发妻江冬秀之外,还有 好几个传闻女友。但胡适最终没有和这些人 的某一人走在一起,而是和江冬秀走到了最 后。 • 蒋介石先生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 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16
另外的两个女人
• 1914年在美国胡适和韦莲司相识。 • 1927年,当韦莲司再见到胡适时,他们已经分别10年 了,韦莲司人到中年,头上长出了白发。 • 在这十年里,胡适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 婚生子,事业上达到巅峰,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 导人,中国现代自由主义的先驱。在这十年中,胡适 的另一份感情开始了。在杭州养病时,和小表妹曹佩 声爱得死去活来,胡适称那段日子为“烟霞山月的神 仙生活”。《尝试集》中后面的情诗大多为曹佩声所 作。
8
胡适(1891~1962)
• 原名胡洪、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 徽人。 •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 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
9
著作推介
• • • • • • • • • 《中国哲学史大纲》 《白话文学史》 《尝试集》《尝试后集》 《说儒》 《治学方法》 《胡适文存》(四集) 《胡适文集》 《胡适日记》 《胡适书信集》
17
狂娟的韦莲司
• “没想到,我会如此爱你……胡适……我崇拜你 超过所有的男人……”“我整好了我们那个小得可 怜的床……我想念你的身体,更想念你在此的点 点滴滴。我中有你,这个我,渴望你中有我……” • 1962年胡适去世后,韦莲司竟和江冬秀成了朋友, 并忙着整理胡适给她的书信,忙着为他成立出版 基金。9年之后,空候一生的韦莲司在一个小岛 上孤独地死去,遗物里竟然完好无缺地保存了胡 适的书信和稿件。
12
• 1917年 二十七岁 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 的编辑工作。 • 1919年 接办《每周评论》,挑起“问题与主义”的论 战。 • 1920年与《新青年》脱离关系。 • 著《尝试集》 • 1927年 37岁 • 在美国纽约、费城地游历并演讲。 • 回上海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 • 被选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 • 1931年41岁 • 回北平任北大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 13 •
11
• 1910年考取清华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官费生,入康 乃尔大学,选读农科。 • 1912年转入文学院,修哲学、经济、文学,被举 为世界学生会会长。 • 1914年得学士学位,被举为《学生英文月报》主 笔之一,负责国内新闻。 • 1915年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系主任为杜威。 • 与陈独秀等讨论文化革命问题,并作白话诗。
10
1、胡适一生
• • • • • • • • •
1891年生于上海大东门外。 1896年-1904年,在家塾读书 9岁开始接触中国古典小说。 14岁与江冬秀订婚。 读梁启超的《新民说》。 1905年读了严复译的《天演论》。 1906年考取中国公学在《竞业旬报》上发表小说、诗歌。 1908年主编《竞业旬报》转入中国新公学兼任英文教员。 1909年 19岁 新公学解散因失学失业在上海过放荡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