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新文化运动PPT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新文化运动PPT教学课件_1

小结(334)
背景: 1、政治:侵略加剧 复辟帝制
2、经济:资本发展 力量壮大
3、思想文化:民主政治 古
尊孔复
内容: 1、 提倡科学民主 反对愚昧专制
2、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影响: 1、思想解放
2、社会启蒙
3、文化转型
4、片面绝对
教我如何不想“她”
化学实验专题复习之一
揭露北洋军阀政府 将孔教写人宪法是 “专制复活之先 声”,指出了历代 封建帝王利用孔子 为偶像来巩固其专 制政治的目的。
❖
打倒“孔家店”
❖
——吴虞
二郎庙碑记
为人莫如行善行善莫如修庙修庙莫如修二 郎庙夫二郎者大郎之弟三郎之兄而老郎之子 也庙成大郎之弟庙前有老柏树一株焉人皆以 为树在庙前余独以为庙在树后
(2)固+液→气
可用于实验室制CO2、 H2等
长颈漏斗下 端管口伸入 液面以下。
实验室能够用以下仪器组装启普发生器 的替代装置?
二、常见气体实验室制法、收集及尾气吸收装置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选择制备装置 (2)固+液→气
还可以用于制 H2、CO2、 O2、Cl2、 NH3等
可用于实验室制 C2H2、SO2、NO 、NO2等
⑵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 ,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 (填“ 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 。
三、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仪器的连接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1)不漏气;由于不漏气,加 水后试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导致压强增 大,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 面。(2)无法确定;由于分液漏斗和 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中液 面上方和烧瓶中液面上方的压强相同, 无论装置是否漏气,都不影响分液漏斗 中的液体滴入烧瓶。
高一历史《新文化运动》课件人民版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自由、平等、独立……
靠不住的人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 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 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 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 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 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蔡元培说:“对于学 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 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 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 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 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 展。”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蔡 元 培
请思考: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办学 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思想自由”:在 北大倡导新的思想 和文化。 “兼容并包”:鼓 励新文化的倡导者 去占领封建文化的 阵地。
二强,颜渊、王阳明儒、家朱传熹统、思程想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
人崇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
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 是哪位?”结果如下: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梁启超 29
为什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要活动基地)?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 称京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 处官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 毕业后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 爷”;学生称教员为“大人”。学生对教 师的评价,不是看他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 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教师在这 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只顾自己读讲 义,而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 和范围都告诉学生,以避免学生怀恨以及 顾全自己的饭碗。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自由、平等、独立……
靠不住的人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 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 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 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 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 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蔡元培说:“对于学 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 循思想自由原则,采兼容 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 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 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 展。”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蔡 元 培
请思考: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办学 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思想自由”:在 北大倡导新的思想 和文化。 “兼容并包”:鼓 励新文化的倡导者 去占领封建文化的 阵地。
二强,颜渊、王阳明儒、家朱传熹统、思程想颐等儒家人物也都有
人崇拜。 材料二 1924年,北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
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 是哪位?”结果如下: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梁启超 29
为什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要活动基地)?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 称京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 处官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 毕业后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 爷”;学生称教员为“大人”。学生对教 师的评价,不是看他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 平,而是看他在政府中的官阶。教师在这 里也多是敷衍塞责,上课时只顾自己读讲 义,而不管学生听与不听;考试时把题目 和范围都告诉学生,以避免学生怀恨以及 顾全自己的饭碗。
人民版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课件(共27张PPT)

--
天啊!我要和你相爱,
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 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 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 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 雪,天与地合到一起, 我才敢同您断绝!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 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胡适发表《文 六曰,不用典。 学改良刍议》提倡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 七曰,不讲对仗。 文,强调写文章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须言之有物”。 文章文体自由,形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式自由,这样可以 注入新的内容和新 1917年《文学改良刍议》首倡 的精神。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兴起概况 2、代表人物
刘半农
鲁
迅
钱玄同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兴起概况 3、活动基地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 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 听他们自由发展。” ——蔡元培
蔡元培
一、陈独秀与《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青年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民主理念 ——自然科学、科学法则、科学精神 漫画(右)中所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 究竟指什么?
材料: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
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 之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 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材料: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 废其一。……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 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 者。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二:1913年6月,袁世凯发布“尊崇孔圣令”;后又规 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加读 经一科”。一时间,尊孔复古逆流浊浪翻滚。
2023人民版必修3《新文化运动》ppt1

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 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 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民主与法治
B、民主与科学
C、科学与技术
D、科学与进步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 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 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二:“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 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 世界语 。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
黎帝元1洪新1文孔化子运动1 是庄一周场伟1 大诸的葛思亮 想1 解曾放国藩运1动 汉武
新青年说《新青年》
毛泽东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 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 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 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 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 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 指导思想
民主与科学 • 中心
北京大学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国人而欲脱蒙昧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时代,羞为浅化之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1915年,《新青年》在上海创刊 B、1915年,《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 C、1917年,《新青年》迁到北京 D、1917年,《青年杂志》迁到北京
2、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A、民主与法治
B、民主与科学
C、科学与技术
D、科学与进步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材料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 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 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二:“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 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 世界语 。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
黎帝元1洪新1文孔化子运动1 是庄一周场伟1 大诸的葛思亮 想1 解曾放国藩运1动 汉武
新青年说《新青年》
毛泽东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 独秀主编。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 本杂志。我特别爱好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 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模范。”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 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 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 指导思想
民主与科学 • 中心
北京大学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国人而欲脱蒙昧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时代,羞为浅化之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135 人教版优秀课件

退 出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 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 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 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 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 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 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 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 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 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 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 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 ,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 帮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 努力提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 太想改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 纷开始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 的一种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 上,我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 是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 一通乱忙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 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 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 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 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 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 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 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 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 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 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 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 ,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 帮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 努力提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 太想改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 纷开始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 的一种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 上,我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 是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 一通乱忙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
《新文化运动》ppt课件(39张PPT)

思想主张
主要活动 结果及影响
阶级 属性
学习层面
抵抗探派究林:魏则源近徐 代师中夷长国技以思制想夷 解编仿放译制书战潮籍舰 流启演迪方人学变们习向西
洋务派派别
曾国藩代表 李张鸿之章洞人物
师夷中长思主体意网;技西想 张以图络另用自:,一强一使方实活方学面洋践动面生让务运将的学动所认生结学识体影自近果知提会强响代及迷识高到化梦开构升中破端成华国灭阶属级性地级主阶
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学习胡适、鲁迅等 代表人物勇于创新 、积极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化运动的内容;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和意义
重 动?
点 与 难
依据:新文化运动 所倡导的思想在当 今社会建设过程中 仍具有现实意义;
依据:通过对新文 化运动兴起原因的 分析,使学生认识 思想文化是当时政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新
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1916 年任北大教授, 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积极宣传进步思想。 十月革命爆发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胡适,原名胡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
者。1910 年留学 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 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 影响。 1917 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 良刍议》。1917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任 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 《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 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 的人物。1919 年发表《多 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 义》,主张改良主义。
意图:使学生对当时北大成为新旧思想交汇、新旧人物 汇聚场所形成深刻的印象。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共47张PPT)

(2)这个口号不适用于今天。
探究: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 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 维新变法: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 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 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 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根源
• 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 识分子,大力宣扬民主科学,彻底批判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但同时又对中 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言文被白 话文所替代,淡出汉语言的现代舞台。可 是,我们真的要彻底抛弃文言文吗?
从传承中华古文明角度看文言文不应该被抛弃
自汉语言诞生以来,它就伴随中华民族(汉族为主)的繁 茂衍生而不断发展昌盛。它承载着厚重、古老的中华古文 明,承载着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创业 的艰辛。可以说,是中华古文明孕育了汉语言、汉字、文 言文,而汉语言、汉字、文言文又忠实地记录、亲密地伴 随、强有力地促进了中华古文明。只看到文言文的缺陷
(2)新来的年青人都有哪些,他们掀起了 什么运动?
(1)”新巧的饰品”指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武 器装备。西式贵妇裙裳和洋装分别指资产阶 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尝试在中国实行君主 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新来的年青人有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 培等。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的影响。
3、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 和思想已纪深入人心。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
二、运动兴起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科学
探究: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 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 维新变法: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 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 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 合理性,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历史根源
• 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 识分子,大力宣扬民主科学,彻底批判 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但同时又对中 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言文被白 话文所替代,淡出汉语言的现代舞台。可 是,我们真的要彻底抛弃文言文吗?
从传承中华古文明角度看文言文不应该被抛弃
自汉语言诞生以来,它就伴随中华民族(汉族为主)的繁 茂衍生而不断发展昌盛。它承载着厚重、古老的中华古文 明,承载着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创业 的艰辛。可以说,是中华古文明孕育了汉语言、汉字、文 言文,而汉语言、汉字、文言文又忠实地记录、亲密地伴 随、强有力地促进了中华古文明。只看到文言文的缺陷
(2)新来的年青人都有哪些,他们掀起了 什么运动?
(1)”新巧的饰品”指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武 器装备。西式贵妇裙裳和洋装分别指资产阶 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分别尝试在中国实行君主 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2)新来的年青人有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 培等。他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的影响。
3、思想
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 和思想已纪深入人心。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
二、运动兴起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
3、前期指导思想:民主、科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2课 新文化运动 课件(共33张PPT)

钱玄同
持民什思族么辨态一的度:?才新这文是种化观运世点动对界中中,国的钱文玄!化同有!对何中影!国响汉!?字
情感升华
明白白“虽的‘然,五但四新是’文‘时反代化’初运了期以的动后反以应封该建激建的进设色怎彩方样,式一是种明 批文化判呢了?这儒个家问题文在化当时,并冲没有击确了定的旧回有答。思不 想是 拥没护文有…化回…答因,,而但而到是了未没问建有题人是立的‘新提将案来的能如民得何普’族遍的精一时致候神的, 认意见同就,很分有歧破了。而”无立,造就了思想 文(上化海—上书—店的蔡,元混19培8乱1:)《和中失国新范文。学大系·导论集》
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知识巩固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
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愚昧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NEWS 1919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FOR HISTORY
陈独秀
反对封建旧思想,对新青年报以极大期望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自主学习
一场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兴起了!
主要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文化刊物 《青年杂志》 改为 《新青年》
活动中心
北京大学
指导思想
民主与科学
思考:为什么北京大学会成为新文化运动
的活动中心呢?
NEWS 1915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蔡元培本是清朝补翰林院编修, 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曾任绍 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教习 等职务,次年加入同盟会,后赴德意
志帝国留学。他明确提出废止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 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 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 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新民说》(1902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 治。”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 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
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 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法俄革命之比较》1918/07/01 《庶民的胜利》1918/11/15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11/15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05
李大钊
1918/07/01《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 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俄国今日之革 命,诚与昔者法兰西革命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 大变动。在法兰西当日之象,何尝不起世人之恐怖、惊 骇而为之深抱悲观。尔后法人之自由幸福,即奠基于此 役。岂惟法人,十九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 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二十世纪 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出发于 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一如十八世纪末叶之法兰西亦 未可知。今之为俄国革命抱悲观者.得毋与在法国革命 之当日为法国抱悲观者相类欤。
阀
(社会发展之必然要求)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思兼 想容 自并 由包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1915年 《青年杂志》 陈李胡 鲁 《新青年》 北京大学
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 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 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 回”啊!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内
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体验生活:我的北大日记
讲坛上的教授
鲁迅
陈
1918/07/01《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或者谓法人当日之奔走呼号,所索者“自由”,俄 人今日之涣汗绝叫,所索者“面包”。是法人当日 之要求,在精神在理性之解放,俄人今日之要求, 在物质在贪欲之满足。 ……不知法兰西之革命是 十八世纪末期之革命,是立于国家主义上之革命, 是政治的革命而兼含社会的革命之意味者也。俄罗 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 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 者也。 ……前者根于国家主义,后者根于世界主 义;前者桓为战争之泉源,后者足为和平之曙光, 此其所异者耳。
1919-1920年间,全国出现四百余种 学生刊物,全部使用白话文。各类报纸 也纷纷效尤。 1920年教育部通令中小 学教材将全部使用白话文。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文化转型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 (《梦与诗》 胡适,)
不作无病之呻吟 ,要言之有物
独
秀
蔡
元
培
辜鸿铭
胡适↑ 辜鸿铭→
民主
•Democracy •(德先生)
科学
Science (赛先生)
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在百年前开化运动的发展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
传入中国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宣传十月革命,介绍社会主义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第一人
打倒孔家店
儒家道德是历代封建专制
统治的思想基础,且当时袁 世凯政府借“尊孔复古”而 希图复辟帝制。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最早的新诗《蝴蝶》,胡适,1916年,美国纽约;)
作者写这首诗时是孤独的,白话新诗的主张“不 知为什么”得不到好友的支持,一个人在美国只 身奋战,只能隐隐的听到来自遥远的中国的应和 之声。
1918/11/15《庶民的胜利》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 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 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 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 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 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第四,须知今 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 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 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 盗。……照此说来,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 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作工呵!
兰花草(希望)
词:胡适
曲:陈贤德 张弼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原名《希望》写在1921年。那年夏天友人熊秉三夫妇送 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 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在李大钊的指引和号召下, 新文化运动者的指导思想、 服务主体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指导思想:民主、科学 到 马克思主义
服务主体:资产阶级
到 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后,中 国马克思主义发 展迅速,有何表
现?
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暗示中俄团结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3月31日成立。1921年11月17日, 《北京大学日刊》刊登启示,公开宣布这个组织的成立,征求会 员。后来会员发展到120余人,不仅有学生,而且有工人参加。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
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
(矛盾一)
独
帝 国
资
追求
社会进步
阻碍 裁 主
产 阶
民主政治
卖义 国支
级
(矛盾二)
持
先 进 分
推动 西方启蒙思想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观念
压制 尊 孔 复
下 的 北
子
古
洋 军
新文化运动
——《新民说》(1902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 治。”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 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
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 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法俄革命之比较》1918/07/01 《庶民的胜利》1918/11/15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8/11/15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19/05
李大钊
1918/07/01《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俄国革命最近之形势,政权全归急进社会党之手,将从 来之政治组织、社会组织根本推翻。……俄国今日之革 命,诚与昔者法兰西革命同为影响于未来世纪文明之绝 大变动。在法兰西当日之象,何尝不起世人之恐怖、惊 骇而为之深抱悲观。尔后法人之自由幸福,即奠基于此 役。岂惟法人,十九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 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革命血潮之中。二十世纪 初叶以后之文明,必将起绝大之变动,其萌芽即出发于 今日俄国革命血潮之中,一如十八世纪末叶之法兰西亦 未可知。今之为俄国革命抱悲观者.得毋与在法国革命 之当日为法国抱悲观者相类欤。
阀
(社会发展之必然要求)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思兼 想容 自并 由包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1915年 《青年杂志》 陈李胡 鲁 《新青年》 北京大学
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 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 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 回”啊!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内
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体验生活:我的北大日记
讲坛上的教授
鲁迅
陈
1918/07/01《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或者谓法人当日之奔走呼号,所索者“自由”,俄 人今日之涣汗绝叫,所索者“面包”。是法人当日 之要求,在精神在理性之解放,俄人今日之要求, 在物质在贪欲之满足。 ……不知法兰西之革命是 十八世纪末期之革命,是立于国家主义上之革命, 是政治的革命而兼含社会的革命之意味者也。俄罗 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 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 者也。 ……前者根于国家主义,后者根于世界主 义;前者桓为战争之泉源,后者足为和平之曙光, 此其所异者耳。
1919-1920年间,全国出现四百余种 学生刊物,全部使用白话文。各类报纸 也纷纷效尤。 1920年教育部通令中小 学教材将全部使用白话文。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文化转型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 (《梦与诗》 胡适,)
不作无病之呻吟 ,要言之有物
独
秀
蔡
元
培
辜鸿铭
胡适↑ 辜鸿铭→
民主
•Democracy •(德先生)
科学
Science (赛先生)
思考: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在百年前开化运动的发展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
传入中国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宣传十月革命,介绍社会主义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第一人
打倒孔家店
儒家道德是历代封建专制
统治的思想基础,且当时袁 世凯政府借“尊孔复古”而 希图复辟帝制。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最早的新诗《蝴蝶》,胡适,1916年,美国纽约;)
作者写这首诗时是孤独的,白话新诗的主张“不 知为什么”得不到好友的支持,一个人在美国只 身奋战,只能隐隐的听到来自遥远的中国的应和 之声。
1918/11/15《庶民的胜利》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 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 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 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 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 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第四,须知今 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 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 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 盗。……照此说来,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 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作工呵!
兰花草(希望)
词:胡适
曲:陈贤德 张弼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
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原名《希望》写在1921年。那年夏天友人熊秉三夫妇送 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 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在李大钊的指引和号召下, 新文化运动者的指导思想、 服务主体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指导思想:民主、科学 到 马克思主义
服务主体:资产阶级
到 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后,中 国马克思主义发 展迅速,有何表
现?
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
暗示中俄团结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3月31日成立。1921年11月17日, 《北京大学日刊》刊登启示,公开宣布这个组织的成立,征求会 员。后来会员发展到120余人,不仅有学生,而且有工人参加。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
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
(矛盾一)
独
帝 国
资
追求
社会进步
阻碍 裁 主
产 阶
民主政治
卖义 国支
级
(矛盾二)
持
先 进 分
推动 西方启蒙思想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观念
压制 尊 孔 复
下 的 北
子
古
洋 军
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