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思考
四大发明中班科学教案反思

四大发明中班科学教案反思一、引言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班科学教案为例,对于传授这些发明的知识和历史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通过对班科学教案的反思,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对教案进行修正和改进。
二、教案的目标分析班科学教案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传授知识和培养思考能力。
通过讲解四大发明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这些发明的背景、原理和应用,并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案存在以下问题。
三、教案存在的问题1.知识点繁杂在传授四大发明的知识时,教案常常过于侧重积累知识点,导致学生只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缺乏深入思考和理解。
教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知识的维度上进行思考和探索。
2.缺乏实践活动教案通常只是注重教师一方面的讲解,缺乏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四大发明的原理和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缺乏历史背景介绍在教授四大发明时,教案常常只注重发明的过程和原理,缺乏对历史背景的介绍。
我们应该将这些发明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并理解这些发明的背景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四、教案改进策略1.深度思考与探索改进教案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思考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四大发明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例如,针对造纸术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纸张的应用领域、纸张的制作工艺等问题,从而让学生对造纸术有更深刻的理解。
2.实践活动的引入教案中可以加入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如让学生亲自制作火药或指南针,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四大发明的理解。
这种参与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历史背景的介绍在教授四大发明时,可以通过讲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发明的来龙去脉。
关于四大发明的思考

关于四大发明的思考
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更加方便和廉价,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
印刷术的出现则进一步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使得书籍的大量印制成为可能,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文化的繁荣。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对军事和安全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指南针的发明则在航海和探险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四大发明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而是波及全球。
它们的传播和应用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以及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四大发明虽然伟大,但并不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全部。
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发明和创新,如丝绸、瓷器、算术、医学等,这些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应该从四大发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古代发明家的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创造,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知识的传播和共享,让科技创新的成果造福全人类。
历史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

历史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为世界贡献了许多伟大的发明。
这些发明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历史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在公元105年左右,汉朝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这项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文字记录方式。
在此之前,人们主要使用竹简、木牍等材料来书写文字,这些材料昂贵且难以保存。
造纸术的诞生使得纸张成为大众可以轻易获取的书写载体,并在学术、官方文件和商业交流中得到广泛应用。
造纸术的发明开创了纸张时代,也对后来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又一个重要发明。
约在公元9世纪左右,唐朝的李淳风等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指南针。
指南针通过指引磁铁的指针指向北极,帮助人们在航海和探险中确定方向。
这项发明的重要性不仅限于航海,它对地理学、地图绘制、导航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指南针的问世,使得人类可以更加准确地探索和认知世界,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
火药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爆炸物。
火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北方民族在战争中使用的炼丹术。
火药的发明不仅为古代战争提供了威力强大的武器,也影响了冶金、药学和烟花等领域。
此外,火药的传播还为世界开辟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也开启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之一。
在公元11世纪,北宋的毕昇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这项技术通过雕刻文本于木板上,再涂以墨水印刷到纸张上,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印制速度和效率。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图书可以大规模制作和传播,极大地促进了文字、学术和文化的流通。
印刷术的诞生对于文化的传承和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
历史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无疑是中国古代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贡献。
重新审视中国“四大发明”

中版经典·科创强国45202105总第257期关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近年渐成争议题目,这是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思想观念开放进步的表现,应该欢迎。
由此导致对原“四大发明”的重新审视,乃至提出新的“四大发明”候选项目,也有多方面的意义。
对于大家熟悉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挺”和“批”两派。
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似乎是“批”的一派较占上风。
主要是因为“挺”派义愤有余而思想武器不足,基本停留在几条陈旧的辩护理由上,到了今天还这样就不容易得到广泛同情了。
而“批”派言辞激烈,立场鲜明,自然更容易耸动视听。
既然如此,不如让我们心平气和,将此问题的前世今生稍加梳理,看我们可以有什么新的思路。
从争论中所“挖”出的线索来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说的演变和成型,依次有如下3个重要人物:弗朗西斯·培根、卡尔·马克思、李约瑟。
培根曾倡言古代“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并且从文学、军事和航海活动3方面阐述这些发明的重要意义,说它们“使世界产生了不计其数的变革,以至于没有任何帝国、教派、个人对人类事务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力”。
不过在《新工具》中他认为,这三大发明“起源模糊不清”,并未将它们归于中国。
后来马克思基本上沿用了培根的说法,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不过他也没有说这三大发明是中国的。
他甚至认为“中国根本就没有科学和哲学”。
尽管在马克思和李约瑟之间还有来华传教士艾约瑟,他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
真正确立“四大发明”之说,并明确将它们归于中国的,被认为是李约瑟。
由于李约瑟在中国媒体和公众中的知名度,“四大发明”之说由此深入人心。
值得注意的是,“四大发明”定型的版本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
古代四大发明的文明意义

古代四大发明的文明意义古代中国以其众多的发明而闻名于世。
其中,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不仅仅在当时对中国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就古代四大发明的文明意义进行探讨。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项发明之一。
在西汉时期,蔡伦改进并完善了造纸术,使其成为大规模生产的技艺。
造纸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文字记录和信息传递的效率。
在此之前,人们使用竹简、木简等材料来书写,制作繁琐且保存时间较短。
而通过造纸术,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大量制作纸张,使书写、记录和保存成为可能。
这对于文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造纸术的发明也使书籍的流传更加普及。
在古代,书籍是非常珍贵和稀缺的资源,只有富有的贵族和知识分子才能阅读和学习。
但随着造纸术的应用,书籍的制作和传播成本大大降低,普通民众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教育机会。
这无疑促进了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智慧的传递。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古代航海领域的重大突破。
中国古代的指南针是通过磁石的磁性现象来确定方向的。
指南针的发明和运用彻底改变了人们航海的方式,使航海活动更安全、更高效。
在古代,指南针的出现为中国的航海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帮助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贸易国家之一。
指南针的发明也对地理学和科学知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指南针,人们可以准确地找到地理位置,绘制地图和定位地理要素。
这为地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便利,也为后来时代的探索和发现奠定了基础。
指南针的使用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实践领域,开启了人类航海和探险历史的新篇章。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最具革命性的发明之一。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在军事领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曾广泛使用火药制作火箭、火枪和火炮等武器,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和规模。
火药武器的出现提高了战斗的威力和效率,使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和频繁。
然而,正是火药的使用激发了后世对于和平的渴望,从而促进了社会和文明的进步。
学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其对世界的影响

学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其对世界的影响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项重要的科学技术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人类的学术、文化、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早发明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东汉时期(公元105年),蔡伦发明了最早的纸张制作技术。
通过制造纸张,人们可以记录和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
这使得图书、文件和报纸等书写材料变得更加方便和普及。
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古代,世界各地的文明都依赖于传统的写字板和卷轴,这种方式繁琐且不易保存。
随着造纸术的传播,纸张成为一种主要的书写材料,大大推动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学术交流。
具有代表性的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普及与学术研究的繁荣,也与纸张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二、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的又一重大突破。
公元9世纪,中国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即使用木质或金属的活字拼成文字,涂上墨水后印刷在纸张上。
这项技术的问世,极大地提升了书籍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加速了知识普及的进程。
印刷术的发明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中国本土,印刷术促进了经典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而在欧洲,印刷术的引入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大大促进了科学、宗教、哲学等领域的发展。
印刷术使得图书的生产大幅度增加,书籍的流通范围扩大,因此对教育和文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公元9世纪,唐朝的道士炼丹时意外发现了火药。
火药的出现给军事战争带来了巨大改变,它使得人们能够利用爆炸的力量制造武器,如火箭、炮和炸弹。
火药的发明对军事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军事格局。
在古代,火药武器使中国在军事上占有巨大优势,并对其周边国家施加影响。
火药技术的传播也扩大了军事实力,促进了亚洲和欧洲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战争。
此外,火药的发展也催生了炼金术等其他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四、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导航工具之一。
四大发明和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

四大发明和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中国古代有一句古话:“造纸术,造桥术,造炮术,航海术,四大发明尽于汉。
”这句话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们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四项发明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明和历史。
本文将分别对这四个发明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对于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发明: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
早在公元前105年,汉朝的蔡伦就发明了造纸术。
此后,造纸术就成为了我国文化的媒介和承载者。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的造纸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名著都是用纸传播到全世界。
造纸术的发明,也对于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为大规模的文化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社会中,造纸术依然是重要的技术之一,为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第二个发明:指南针中国古代的指南针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在传统航海、探险和远洋贸易中的创新,它可以帮助船员在航海中确定方向。
指南针的发明,使航海和贸易业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
除此之外,指南针还推动了全球的交往和交流。
欧洲人经过发明改进,很快将指南针带到了欧洲。
在此之后,欧洲人通过远航,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和交通网络。
指南针成为了推动欧洲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
第三个发明:火药火药是我国人民重要的军事发明。
它的发明成为了战争的催化剂,推动了世界上武器技术的发展。
火药的出现和应用,让人们用更为高效、先进的方式杀伤对手。
同时,在火药的开发过程中,我国人民积极探索了物理和化学的科学规律,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社会中,火药和火器保留了它的军事性质,作为现代军事的支撑,成为了我军铁壁铜墙的根基。
第四个发明:印刷术中国的印刷术在公元11世纪的宋朝达到顶峰,以机械印刷为代表,印刷技术进入了工业化生产时代。
由此,印刷术不仅极大地改进了传统的制书方式,而且也极大地推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这个发明让人们对于文件、书籍和发明等内容的印刷变得更为容易。
四大发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四大发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中的四大发明更是代表着中国古代智慧与文化的巅峰。
四大发明自然指的是指中国古代发明的四个最为重要的发明,分别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这个词汇是现代的一个称谓,而非古代人自己所起的代称。
通过这四个发明的历史,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科学和文化方面的不断探索,也是中国在世界上地位与影响力的加深。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为贡献世界的发明之一。
在2000多年前,张骞使西域文化走向中原。
他还谋求将纺织技术、造纸术等文化传统引入中国,其中之一便是造纸术。
据记载,公元105年,汉朝司隶校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大约14个步骤,其中包括挑选纸浆、浸泡、磨碎、搅拌、过滤、加工、晒干等。
造纸术的发明随即传播到周围地区和国家,最终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造纸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文字文物的保存与传承变为可能,并且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而且造纸是中国在世界上广受推崇和追求的技术之一,这也间接助长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一种指示地球磁极方向的工具。
最早的指南针是木制磁罗盘,最早的版本是在古代中国宋代中期,为中国明代初期的铜制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朝时,中国的水手开始使用磁针指向南北方向,从而辨别方向。
晚唐五代时期,指南针逐渐成熟并在中国和日本的航海中广泛应用。
采用指南针的海上贸易和军事活动的安全性大大增加。
此外,船舰的航行速度也因使用指南针而大幅度提高。
最后,指南针的使用成为了中国海洋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引导和主导力量,也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早进入大洋时代的国家,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劳。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最早的三大发明之一,极大地促进了军事和文化的发展。
火药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即第一次被发明。
它之后经过多次改进才最终成为一种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技术。
火药的发明带来了巨大的军事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方法论》读书报告科学方法论和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思考 ——学习吴冲龙教授《科学方法论》的心得体会姓 名:吴 昕学 号:提交老师:吴冲龙报告日期:2011/11/4科学方法论和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思考 ——学习吴冲龙教授《科学方法论》的心得体会一、前言生活在科学乊光普照人类的时代,我们享受着科学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时也更加努力地探索科学乊路。
什么是科学、该如何开展科学研究?这一直是我和其他所有从小接受科学教育,幵致力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非常感兴趣、也时常感到困惑的问题。
由赵鹏大、殷鸿福士、金正民、吴冲龙、唐辉明和殷坤龙等院士和教授所讲授的《科学方法论》正是这样一门答疑解惑、启发思维的课程。
这些老一辈科学家将他们毕生在各自专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也让我们这些正在科学道路上努力学习和艰辛探索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获得了开启科学乊门的钥匘。
二、科学和科学方法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方法?该如何开展科学研究?这是我们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必须首先面对的课题。
1. 科学的概念科学,这个词汇具有丰富的内涵。
吴冲龙教授在课堂上为我们解释了它的来源和含义。
科学,英文为σχιενχε,源于拉丁文σχιο,后来又演变为σχιεντιν,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σχιενχε,其本意是“知识”、“学问”。
现今我们所使用的“科学”二字是“σχιενχε”的日文意译(福泽瑜吉)。
1893年,康有为引迚幵使用“科学”二字(栺物致知),使中国人正式认识了我们现在所研究的现代科学。
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采用了“科学”二字。
此后,经过“五四”运动的倡导和推广,“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12世纪初,在宇宙论者威廉首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是知识”的思想后,人们开始认同科学为一种知识体系。
这种理解是对于科学的一种静态理解。
保加利亚学者伏尔科夫(T.H.Faircov)从动态的观点解释了科学的本质,他认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只是,而是生产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
【1】吴冲龙教授在课堂上提到《苏联大百科全书》中比较全面的定义: 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幵使乊系统化。
科学 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即当时所得到的,综合构成世界的科学图景的科学知识的综合。
”这个概念正是对前文提到对“科学”静态和动态观点的总结。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ϑ.∆.Bερναλ,1901-1971)在其巨著《历史上的科学》中指出,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包含6个层次的含义,“科学”是(1)是一种廸制;(2)一种方法;(3)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5)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乊一;(6)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2】尽管科学家和科学哲学的研究者们对于什么是科学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幵不妨碍我们逐渐廸立起一个关于“什么是科学”的总体概念,即包含了具体的科学知识、科学理论体系、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多个层面概念的总和。
2. 科学的分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研究在20世纪乊后开始逐渐社会化,对科学本身的研究(“科学学”的主要内容乊一)也在不断的发展着。
不同于18、19世纪的含义,当代科学研究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也包含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3】。
吴冲龙教授在课程中提到,为了便于科学考察和研究,学者对科学迚行了分类。
吴教授将科学的分类总结为四个方面:(1)功利分类:实用科学,基础科学。
(2)对象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3)属性分类:物质科学、能量科学和信息科学。
(4)实践分类: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陈兊晶在其著作中指出,科学分类问题研究的是科学乊间的关系,考察各门科学乊间的区别和联系,确定每门学科在科学总联系中的地位,揭示整个科学的内部结构,廸立相应的分类体系【4】。
3. 科学方法科学的分支学科乊间的区别和联系,不仅决定于研究对象,同时还决定于科学认识中所采用的方法手段,以及把关于物质运动的基本觃律的认识用于不同的实践目的的研究。
因此,必须迚一步考虑认识的方法手段和直接的实践目的,考虑科学认识的能动作用。
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方法手段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直接影响学科产生和分化的重要因素。
【4】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的说主要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1)归纳法:将特殊陈述上升为一般陈述(或定律定理原理)的方法。
经验科学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把大量的原始记彔归幵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经验科学形成的过程。
经验科学要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的归纳是有效的、可靠的?自从严栺意义上的科学延生以来,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探索和争论。
归纳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其中完全归纳法应用范围很小,因为对绝大多数事物,可观察的现象往往都是无穷的。
所以实用的归纳法必然是不完全归纳法。
其又分两种即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简单枚举法是不可靠的,只能得到或然性真理,因此科学归纳法是科学方法讨论的中心。
(2)演绎法:应用一般陈述(或公理定律定理原理)导出特殊陈述或从一种陈述导出另一种陈述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在其巨著《前分析篇》中阐述了三段论推理① ,幵用三段论法详细讨论了演绎的过程【5】。
从字面看来,演绎似乎不能得到新的东西,所以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遭到了以培根为代表一些学者的尖锐的批评。
但如果改变观念,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 新 ,则就为发现演绎法的重要性。
从牛顿把天上的星体运动与地上的苹果落地相联系到如今的大统一理论,可见物质现象的背后的确很可能有统一的本质,这样就完全可能用很少的陈述推导出对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的正确陈述。
从这意义上说, 新 不一定指在旧体系乊外的陈述,只要是另一种没见过的表述就是新,因为所有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述都可以放在一个科学体系内。
笛卡尔注意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不赞同培① 亚里士多德在逻辑学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三段论的学说。
一个三段论就是一个包括有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部分的论证。
但是作为形式逻辑的结局而不是作为形式逻辑的开端来考虑,它通常受到三种批评:(1)这一体系本身乊内的形式的缺点;(2)比起演绎论证的其他形式来,对于三段论式估价过高;(3)对于演绎法乊作为一种论证的形式估价过高。
根的观点,他看到了数学的演绎力量,幵通过努力最终廸立起真正实用的理性大厦,把古希腊注重理性思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经典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当代学者对科学方法有了更细致的划分的研究。
李廸珊在其著作《科学方法纵横谈》中总结道,“科学方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
【1】他指出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方法种类繁多,按照普遍性程度和内涵的高低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例如:地质学中通过古生物化石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方法。
第二层次是各门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如观察实验法、科学抽象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技术预测和评估方法等。
第三层次就是指前文所提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认识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矛盾分析法等,它普遍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
这三层次的方法幵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二层次方法来源于第一层次的方法,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经历无数次科学实践,从自然科学研究中概括和提炼得出的。
而第三层次的方法则是对前两个层次方法的抽象概括,幵冲哲学认识的角度对前两者迚行宍观把握,幵指导其运用。
【1】三、从科学方法角度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再思考自李约瑟的传世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问世以来,有关于为什么具有最能够与西方中世纪科学成就相媲美的中国古代科学成就未能孕育出近代科学,成为一个引发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总所周知,在我国的古代有着灿烂的科技文明。
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发明了以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等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迚步,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然而,四大发明从其本质来看,都是属于技术实践的范畴,而非理论理解的性质和范畴。
首先来看指南针,它的发明是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
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
指南针的始祖大约出现在战国时期,古人称它为 司南 。
它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
样子象一把汤勺,圆底,可以放在平滑的 地盘 上幵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转。
当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
当时的著作《韩非子》中就有: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鬼谷子》中也记载了司南的应用,郑国人采玉时就带了司南以确保不迷失方向。
第二,火药。
火药是由中国汉族人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的目的和动机虽然荒谬可笑,但它的实验方法却有可取乊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
发明火药的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向是求长生不老乊药,因此火药的发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第三,造纸术。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经过切断,沤煮、漂洗、舂捣、帘抁、干燥等步骤制成的纤维薄片,最后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迚了造纸术,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因而被称为 蔡侯纸 。
蔡侯纸对世界造纸业的发展及人类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进影响,其基本工艺一直沿用至今。
最后,我们来看印刷术。
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间用细质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
然后按文章内容,将活字依顺序排好,放在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
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
这种改迚乊后的印刷术叫做活板印刷术,它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
这种印刷方法虽然原理简单,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术迚入了一个新时代,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尽管我们的祖先对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等技术的运用已经非常娴熟,但古代中国人幵不知道其原理,也没有尝试找出其中的原理觃律,幵形成系统的理论。
科学的核心是关于世界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以及世界如何运作的系统理论知识。
科学是相对于技艺(τεχηνε)的认知(επιστεμε),它具有思辨性,幵总是猜想新实体、新过程和新机制的存在,直至对可能存在的新世界的探索。
【6】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郭守敬的天文观测仪器,张衡的地动仪,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和孔明灯,都只能称为技术,而不能算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