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和平发展道路共24页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二○○五年十二月·北京目录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结束语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
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通过这条道路,中国人民正努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并以自身的发展不断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回顾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
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
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中国现阶段外交政策

中国现阶段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对于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极为重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新的时代主题。
对于迅猛发展的中国来说,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
只有坚持多边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安全;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
江泽民指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所向。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
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
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
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
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我国在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提出了“审慎地把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既顺应潮流,又循序渐进,趋利避害”的方针。
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利用国外市场、资源、资金、技术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又使我们面临发达国家在科技与经济上占优势的强大压力和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尤其是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发展为重点、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这种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是智力竞争。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学案13(人教版必修2)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三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导学案【课前延伸学案】【学习目标】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的含义:2、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3)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1)宗旨:(2)基本目标:①②(3)基本立场:①独立自主的含义:②独立自主的主要表现:(4)基本准则:二、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1、建国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三条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4、中国外交政策的作用和贡献5 、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条件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1、什么是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即不同于以往西方列强通过侵略、征服、控制的途径,掠夺、攫取别国的财富来实现自身的发展,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中国为什么走和平发展道路?3、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3)【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1】几年来,朝鲜核问题又成为全球一大焦点,中方在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我们历来主张并积极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赞成半岛无核化,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朝鲜半岛的扩散。
这不仅是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需要,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同时,我们认为,朝鲜的安全必须得到切实的保证。
只有通过有关各方建设性的对话、磋商和真诚合作,才是最终解决朝核问题唯一正确和有效的途径。
中国与国际社会一样十分关注近来围绕朝核问题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真诚地希望有关各方能保持克制,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谈判努力寻求以和平外交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24张PPT)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评讲
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基本准则/基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①内容: ②地位作用: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际组织或国际会议所承认和接受。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4.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重点)
(1)基本立场:
表现:7个“不” + 3个“本”捍卫我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国处理一切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自主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绝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的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一个国家,反对另一个国家。处理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主张一国的事情由本国人民做主,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平等协商。
我国的对外政策

A B D
1999年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 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我国政府发表声明, 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我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最强 烈抗议和四项严正要求, 烈抗议和四项严正要求,全国各族人民坚决用户我国 政府的立场, 政府的立场,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北约暴行的抗议和谴 责。这表明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国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国 际法准则 B.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政府和人民的神圣职责 B.维护国家主权是我国政府和人民的神圣职责 C.国家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C.国家主权对内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D.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问题上 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问题上, D.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问题上,我国决不屈服 于其他国家的压力
7.3 我国的对外政策
一、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政策
1 、独立自主 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原则
-----在国际关系中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在国际关系中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在国际关系中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对一切国际问题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 态度
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的内政 不屈服于大国的压力 对国际事务,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我们 对国际事务,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的立场和政策 不结盟
A B C D
请运用政治常识中" 请运用政治常识中"国际关系中的竞争和合 的有关知识, 作"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 必要性。 必要性。
①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变化, 和国家力量所决定的。(3分 和国家力量所决定的。(3分) 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 综合国力的较量。 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 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每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每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4分 (4分) ③历史和现实表明,落后是要挨打的。我国必须抓住 历史和现实表明,落后是要挨打的。 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使自 己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3分 己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3分)
我国的外交政策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国际关系)
主权国家构成要素、权利和义务
国 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 际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关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系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07年12月,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成功地访问了中 国。这是继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和中 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融冰之旅”后,中日双方进 一步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对中日 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具有重要 意义。两国领导人就东海问题交换意见,并达成四点 共识。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科技 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提高,
②实行了正确的外交政策。
我国的外交政策
1.外交政策的含义
【问题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 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郑重呼吁,在一个 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 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 关系新局面。 请问:两岸协商达成和平协议是否属于外交政策?为 什么?
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
2008.3.31日温家宝出 席在老挝万象举行大湄 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GMS)第三次领导 人会议
2008年4.11-4.13国家主 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年 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主旨 演讲。
以上图片的内容都反映了国家的外交活 动,请同学们思考: 【问题1】我国外交取得丰硕成果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这一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什么内容?
3、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识记含义;
◆了解表现;
注意:大国“伙伴关系”不是结盟关系
此立场仍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坚决捍卫国家独立、主权、 领土完整的决心; 另一方面,对国际问题自主决定 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不受外来势力的 干扰,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发展脉络解放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的中心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和平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即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痕迹,建立良好的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但并不是要放弃独立自主原则。
50年代:开始探索有别于苏联的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系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时间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中国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和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国也尝试着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这些变化,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提出了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的新战略。
结果是中国逐渐走上了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道路。
整个60年代,“反两霸”是中国外交的主旋律和对外关系格局的特点。
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与西方缓和),三个世界划分。
这一时期美苏争霸出现了苏功美守的态势。
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和蒙古的军事部署并企图从北、南、西三个方面包围中国。
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急于从越南脱身,谋求打开对话关系。
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
这是我国外交的因此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针始终不会改变。
试述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

试述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伴随着新时代的来临,中国愈加注重和平发展道路的建设,成为全球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毛泽东主席早在1945年即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中和平发展的主张,是中国外交政策实践和理念核心。
中国的和平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倡导和平发展的理念。
中国秉持“和而不同”的和平共处理念,推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思路,推动国际和平与繁荣。
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始终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主要目标。
第二,坚持开放合作的道路。
中国前所未有地走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成为全球贸易和吸引外资的主角之一。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则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方式,精心构建沿线国家和地区相互联通的互联网式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中国还积极推动南南合作、以及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在全球化进程中释放更多的利益。
第三,坚持和平倡导的大国责任。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全球治理中始终秉持负责任的态度。
中国通过参与国际制度构建,以及主持一系列重要国际机制,如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安理会、金砖国家合作等,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进世界经济良性循环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发挥着稳定世界经济和环境的重要作用,倡导多边主义,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调整和重构。
第四,坚持守信用的态度。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合作,自觉遵守各项国际准则和协议。
中国自身尊重和信守国际规则,促进全球共享繁荣。
中国还坚持“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的“规则共商、共同遵守、共同受益”的准则,不断提高国际合作规范化水平。
总之,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不仅体现在实践中,而且体现在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一以贯之的文化价值中。
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不断适应全球变革和自身发展需求,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