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普陀山导游词经典范文
普陀山导游词介绍5篇

普陀山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以下是整理的普陀山导游词介绍5篇,欢迎阅读参考!普陀山导游词介绍(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我叫陆雨莹,大家可以叫我陆导。
现在我们去游览普陀山,我首先介绍一下普陀山的概况。
普陀山是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与舟山沈家门是隔海相望。
还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海岛面积12.5平方公里。
在20XX年5月8日,被舟山市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在唐大中元年,有个梵僧来蔼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
唐咸通四年,日本和尚慧锷大师到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到了舟山的莲花洋,船触礁,他认为是观音菩萨不肯东渡,于是就把观音圣像留在普陀山的潮音洞侧奉,于是有了岛上的第一座寺庙----“不肯去观音”。
鼎盛时期,有三大寺庙,分布是普济禅寺,慧济禅寺,法雨寺,还有88座庵,4000多名僧侣,史称“震睇一佛国”。
说到普济禅寺我有个小故事。
有一年,乾隆皇帝微服私游到普陀山。
看到普济禅寺大门紧闭,就对看门的小和尚说:“你把大门打开。
”小和尚说:“不行,就是皇帝老儿来了,我也不开,这是本寺的规矩。
”乾隆回到北京下了一条死令,普陀山的大门永远不能开。
据说乾隆下旨后,这大门只开了一次呢!山上除了三大寺庙外,还有观音铜像,紫竹林,梵音洞,西天寻十二大景区,它们有险峻,有的幽幻,有的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岛上树木茂盛,古樟遍,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国”之称。
全山百种以上树木有66种,1221棵,其中有我国特有的珍惜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
各位游客,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自由活动观音,海天佛国,岛上有公交车往返大景点,下午四点我们在码头售票处集合。
普陀山导游词15篇

普陀山导游词普陀山导游词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普陀山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普陀山导游词1普陀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道场。
普陀山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道场之一。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道场”,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唐以后,历代帝王多次赐金扩建普陀山寺院,倡导观音文化。
公元967年,宋太祖赵匡胤首次钦派人到普陀山贡香幡,开了朝廷供奉先河。
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朝廷赐匾“宝陀观音寺”。
公元1214年,宋宁宗赵扩又赐匾额“圆通宝殿”,钦定普陀山为专供观音菩萨的地方。
并根据佛经“补怛洛迦”,更山名为普陀洛迦山,也称为补陀洛迦山。
由此,普陀山成为中国四大菩萨道场之一。
有缘者如果有旅游的机会,可以去参拜观音菩萨。
普陀山导游词2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紫竹林。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紫竹林是观世音菩萨的住所。
孙悟空好几次遇到危难,就翻筋斗来到南海紫竹林中求助观音大士。
紫竹林,顾名思义,应是紫竹成林,但由于几经劫难,紫竹林遭到破坏。
现在园林工人的努力下,已在原处新植紫竹3000余棵。
经过精心培育,现已成林,重现了观音道场的紫竹成林的景观。
天王殿—圆通宝殿—大悲楼卧佛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大悲楼卧佛殿的卧佛,是一尊释加牟尼佛80岁涅磐时的佛像。
释加牟尼像有很多种不同姿势的佛像,主要有坐像,立像和卧像三种。
这个卧佛像呢是根据释加牟尼佛在婆罗双树间涅磐时的体态而塑造的,他面朝南方,侧身而卧,双脚直伸并拢,左手置于身体上,双目微合,很是自在安详。
各位团友,这大悲楼的墙两旁画有释加牟尼佛从出生到涅磐的经过,大家可以去仔细地观赏一下。
各位团友,请大家转身看,这座小小的寺院就是普陀山的第一座寺院,叫“不肯去观音院”。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篇一】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 之称。
相传,唐咸通四年,日僧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像泛舟回国,途经普陀山海面时触新罗礁受阻,于此地登岸,留佛像于民宅中供奉,称“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佛选名山”——普陀山成为观音道场的开始后历代皇帝拨币累建,全盛时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达4000余人。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香烟燎绕、烛火辉煌;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信众求拜,时有天象显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有人曾经对普陀山的美景作出这样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胜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除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岛上林木丰茂、鸟语花香,不仅有树龄近千年的古樟树,还有我国特有的普陀鹅耳枥。
而岛四周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青翠的峰峦、幽静的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普陀山以其观音道场的神圣地位,以及优美的自然风景,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相信您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踏上这次朝圣之旅了,现在就请带上我们精心为您打造的普陀山游览攻略,以及景点导游词,随我一同走进这海天佛国吧普陀山是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以东的海面上,与沈家门隔海相望,系舟山群岛上千座岛屿中一处风光优美、古迹众多、环境怡人的小岛,这里供奉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享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等美誉想不出比“海天佛国”更适合的词汇来形容普陀山,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众多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却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观音道场,山上寺院禅林星罗棋布,包括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三大寺和三十余座禅院;山中古木参天、梵音与涛声交织,古人曾以“以山兼海之胜,当推普陀”赞之。
普陀山景点导游词作文6篇

普陀山景点导游词作文普陀山景点导游词作文6篇我们可以走进当地民族的村落,亲身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陀山景点导游词作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普陀山景点导游词作文(篇1)大海,是我一直都期待去游玩的地方。
而去年的暑假,我的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
7月28日,我们驱车来到了普陀山。
普陀山是矗立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小岛。
它四面围海,十分美丽。
我们怀着兴奋而紧张的心情来带海边。
只见这时的大海无波无浪,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
而这与我心中想象的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的景象大不相同。
我们不免感到有些失落。
导游介绍说,现在正值退潮,不过,过十分钟就会见到大浪了。
我们又顿时兴奋起来,就趁着巨浪到来的前隙在海边游赏一阵。
“看!浪来了!浪来了!”也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句,顿时,成千上百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海面上。
只见伴随着阵阵海风,一波又一波的浪头击打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溅起数丈高的浪花。
我们无不为这壮观的景象而深感惊讶,同时也对大自然那磅礴的力量与气势而赞叹不已。
面对着巨浪拍岸的景象,我不由地后退一步,对这巨大的力量深感震惊。
只是可惜,那滔天的巨浪到了我们身边已经成了细碎的浪花。
听!那巨大的声音,简直要把人的耳朵震聋,同时也把我的五脏六腑震得不停地颤动,使我感到我的身心受到了强烈地冲击。
这轰响如同千军万马在前进,又像是成千上万的人在齐声呐喊,好似是数百人击打那厚重的石鼓,如果我再继续多听一会儿,它一定可以将我的鼓膜震破!轰响了一阵后,浪,渐渐小了,那声音也不再咄咄逼人了,可是我的身体与心脏还有思维,还停滞在刚刚那壮丽的景色之中,久久无法自拔……普陀山景点导游词作文(篇2)2月7日,我们去坐落在舟山东南边的普陀山。
一到普陀山的码头,就有许多海鸥在海边自由自在地嬉戏,为普陀山增添了一处海岛特有的风景。
只见有些海鸥朝大海扑去,时高时低,好像要告诉我们大海的神秘;有些海鸥在我们的头顶来回盘旋,好像是一位向导,为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有些则蹲在柱子上,不停地扇动着翅膀,好像在向我们招手。
精选5篇浙江普陀山导游词

精选5篇浙江普陀山导游词普陀山,位于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地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浙江普陀山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5篇浙江普陀山导游词(一)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普陀山的第一大寺--普济寺。
普济寺又名"前寺"。
它的前身是有名的"不肯去观音院"。
宋嘉定七年,皇帝御书"圆通宝殿"匾额,把这里定为专供观音的寺院。
后来这里多次被毁,到了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朝廷派太监张千扩建宝陀观音寺,并赐额"护国永寿普陀禅寺",寺院规模宏大,一时甲于东南。
康熙三十八年,赐额"普济群灵",到了雍正年间,基本形成了现在的规模,如今的普济寺,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等共231间。
普济寺前有一个高约20米的石牌坊,四柱三门,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
坊内北侧,树有一块石牌,写着"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
据传这是皇帝下达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
石牌坊后是一个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也叫"放生池",建于明朝。
"海印"是指佛的智慧能像大海一样,印现一切之法,而"放生",则是与佛教的"慈悲"、"不杀生"等教义融合,进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普遍的佛事活动。
海印池上有三座桥,走过中间的一座,您便可以来到御碑亭,它建于雍正年间,御碑的碑文上记载了普陀山的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遒劲刚健,可谓双绝。
当然,要是您感兴趣的话,还可以到东面的"观自在菩萨"墙看看,相传观音菩萨除了有大慈大悲的心肠外,还有广大的智慧可以看清世间万物,所以有时被称作"观世音",指她能听到人民的疾苦声音,有时又被称为"观自在",是指她体察世间万物的能力。
舟山普陀山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

舟山普陀山导游词舟山普陀山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舟山普陀山导游词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舟山普陀山导游词1普陀山是著名的观音道场,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
它位于浙江省东部,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乘船行至普陀山附近的莲花洋时,因为风浪所阻,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于是便在潮音洞上岸,建"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佛教开山之起始。
后历代皇帝拨币累建,全盛时期,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僧尼达4000余人。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香烟燎绕、烛火辉煌;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信众求拜,时有天象显祥,更增添了普陀山的神奇、神圣、神秘的色彩。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有人曾经对普陀山的美景作出这样的评价:"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中唯一坐落于海上的佛教胜地,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除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的寺塔摩崖、山石林木以外,岛上林木丰茂、鸟语花香,不仅有树龄近千年的古樟树,还有我国特有的普陀鹅耳枥。
而岛四周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银涛金沙环绕着青翠的峰峦、幽静的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普陀山的导游词(通用20篇)

普陀山的导游词(通用20篇)普陀山的篇1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
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
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
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
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
后毁于战火。
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
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20_年05月25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法雨寺又叫“石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
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寺”。
万历三十四年(1601),改名为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火。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大殿,并赐匾额“天花法雨”,于是改为“法雨禅寺”,后经历年扩建,法雨寺逐渐成为普陀第二大寺。
法雨寺占地9000平方米,共有殿堂294间,分列在六层台基上,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
法雨寺中的玉佛殿面宽三间,外加围栏,黄琉璃顶。
现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雍和宫移来的,原来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得的玉制释迦牟尼佛像,像高2米,雕刻精细,后被毁。
普陀山导游词介绍5篇

普陀山导游词介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普陀山导游词介绍5篇,欢迎阅读参考!普陀山导游词介绍(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我叫陆雨莹,大家可以叫我陆导。
现在我们去游览普陀山,我首先介绍一下普陀山的概况。
普陀山是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与舟山沈家门是隔海相望。
还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海岛面积12.5平方公里。
在2007年5月8日,被舟山市风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在唐大中元年,有个梵僧来蔼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
唐咸通四年,日本和尚慧锷大师到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到了舟山的莲花洋,船触礁,他认为是观音菩萨不肯东渡,于是就把观音圣像留在普陀山的潮音洞侧奉,于是有了岛上的第一座寺庙----“不肯去观音”。
鼎盛时期,有三大寺庙,分布是普济禅寺,慧济禅寺,法雨寺,还有88座庵,4000多名僧侣,史称“震睇一佛国”。
说到普济禅寺我有个小故事。
有一年,乾隆皇帝微服私游到普陀山。
看到普济禅寺大门紧闭,就对看门的小和尚说:“你把大门打开。
”小和尚说:“不行,就是皇帝老儿来了,我也不开,这是本寺的规矩。
”乾隆回到北京下了一条死令,普陀山的大门永远不能开。
据说乾隆下旨后,这大门只开了一次呢!山上除了三大寺庙外,还有观音铜像,紫竹林,梵音洞,西天寻十二大景区,它们有险峻,有的幽幻,有的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岛上树木茂盛,古樟遍,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国”之称。
全山百种以上树木有66种,1221棵,其中有我国特有的珍惜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
各位游客,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自由活动观音,海天佛国,岛上有公交车往返大景点,下午四点我们在码头售票处集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经典范文
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12.52平方千米,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浙江普陀山导游词经典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1
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
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
20_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常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
鼎盛时期,全
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
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
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
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
合的西天景区。
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2
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
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
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
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
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
后毁于战火。
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
额,因改今名。
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20_年05月25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法雨寺又叫“石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
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寺”。
万历三十四年(1601),改名为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火。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大殿,并赐匾额“天花法雨”,于是改为“法雨禅寺”,后经历年扩建,法雨寺逐渐成为普陀第二大寺。
法雨寺占地9000平方米,共有殿堂294间,分列在六层台基上,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
法雨寺中的玉佛殿面宽三间,外加围栏,黄琉璃顶。
现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雍和宫移来的,原来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得的玉制释迦牟尼佛像,像高2米,雕刻精细,后被毁。
方丈院中间七间为印光法师纪念堂。
印光法师俗名赵绍严,陕西人,光绪十九年(1893),印光到普陀山,在法雨寺研究佛经,长达十余年,著述甚丰,在他的影响下,数百人皈依佛教,1941年圆寂。
他是公认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浙江普陀山导游词3
法雨寺又称后寺,为全山第二大寺。
占地33408平方米,建筑面积13845平方米,共有殿宇楼阁厅堂294间。
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庵。
万历二十二年(1594)扩庵建寺。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赐“天花法雨”额,遂称法雨禅寺。
法雨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群递升,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显得宏大高远,气象超凡。
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
法雨寺的寺门不在中轴线上,而在东南角上,建筑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庙的山门。
九龙壁:此壁不同于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而是用60块青石拼接,雕刻嵌镶精致,犹如整块青石雕刻而成。
在高2米、长12米的壁上,九龙昂身舞爪,腾飞于云山碧海之间,争夺龙珠。
壁顶梁上还雕有17条小龙,形态各异。
此壁由浙江温岭民间石雕艺匠仿北京九龙壁刻制。
天王殿:系两座五层石经幢塔。
殿前,古樟成林。
殿内四大天王的位置排列与众不同,据说是为了避免与普济寺千篇一律。
玉佛殿:东西有钟楼和鼓楼。
月台上有古柏一株,苍老劲健,西侧植罗汉松一株,围粗3米多,颇为罕见。
玉佛殿是一座小巧玲珑雕艺精致的建筑,面阔三间,外加围栏,重檐歇山,黄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