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子文征明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文徵明书法作品鉴赏

文徵明书法作品鉴赏

文徵明书法作品鉴赏一、文徵明生平简介文徵明(1470 - 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他是明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但仕途坎坷,九次参加乡试才于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

他在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二、文徵明书法风格特点1. 小楷- 结构上,他的小楷严谨规整,疏密得当。

字的重心平稳,各个部件之间的搭配和谐。

在整体布局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均匀,给人一种端庄秀丽、清新雅致的美感。

2. 行书- 结构方面,行书的结构较为舒展,相较于小楷更加灵活多变。

字的大小、长短、宽窄相互错落,富有变化。

整体的行气流畅,有一气呵成之感。

3. 草书- 文徵明的草书虽然不像他的小楷和行书那样常见,但也有独特之处。

他的草书线条婉转流畅,富有韵律感。

在书写时,笔势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一般。

例如他的一些草书手札,笔画的轻重、缓急处理得恰到好处,体现出他对草书笔法的深刻理解。

- 书法特点鉴赏- 从笔法上看,此作品用笔细腻,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都有丰富的变化。

在书写长笔画时,如“长横”“长竖”等,能够保持中锋用笔,使笔画圆润而有立体感。

短笔画则简洁明快,与长笔画相互搭配,形成节奏感。

- 结构上,字的形态多姿,有正有斜。

一些字重心偏移,但通过笔画的巧妙安排又能保持整体的平衡。

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明显,通过笔画的伸展和收缩,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空间感。

- 整体的风格淡雅清新,与落花诗的意境相契合。

书法的墨色变化也较为丰富,浓淡相宜,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书法特点鉴赏- 笔法方面,文徵明在书写此作品时,笔法稳健而不失灵动。

他对笔画的粗细控制得很好,在表现一些厚重的地方,如“大”字的横画等,笔画粗壮有力;而在一些需要轻盈的地方,如“之”字的捺画等,则纤细灵动。

文徵明读音

文徵明读音

文徵明读音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名字读音文徵明[wénzhēngmíng],祝允明[zhùyǔnmíng],徐祯卿[xúzhēnqīng],唐寅[tángyín]。

1、文徵明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

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

留有《甫田集》。

2、祝允明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生于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卒于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朱允明的科举仕途颇为坎坷。

他19岁就中了秀才,考了五次乡试。

明朝弘治五年(1492年)才中得,考了七科。

就连他的儿子朱序也是前科状元,于是朱允明放弃了科举的念头,选择了做官。

郑德九年(1514年)任广东兴宁县令,嘉靖元年(1522年)调任应天(今南靖)府将军服刑,不久即被召病回国。

3、徐祯卿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

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

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

衡山居士文征明生平简介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号衡山居士,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衡山居士文征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文征明,又作文徵明,原名为壁,一作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而改字为征仲,号衡山居士,长州人,明代非常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文征明生于1470年,家世武弁,从他的祖父开始以文显,他的父亲文林在1472年中进士,后任永嘉知县。

文征明少时便享有才名,但是在科举上却颇为坎坷,自1495年到1522年期间,他十次应举均落第。

1523年,文征明五十四岁,得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了吏部的考核后被授为翰林院待诏。

此时的文征明书画已负盛名,因此在翰林院中遭到嫉妒与排挤,四年后辞归出京,回苏州定居,不再求仕进,而潜心诗文书画。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求其诗文书画者络绎不绝。

1559年,文征明去世,享年九十岁,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在书画上的造诣非常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堪称全才,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与沈周一同开创了“吴派”。

在诗文上,文征明与祝枝山、唐伯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

文征明主要作品有《真赏斋图》、《绿荫草堂图》、《甫田集》等。

衡山居士文征明的书画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

文征明的画虽然是师从于沈周,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文征明非常尊敬宋元朝代那些以自身遭遇作为素材的画家,而且又肯定明朝的画家,所以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从而能独创出神气活现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文征明书画中很多都表现了光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某种感性的激情。

文征明的生平简介

文征明的生平简介

文征明的生平简介文征明,也叫文徵明,刚开始字征明后来改为征仲,祖籍在衡山,所以他又号衡山居士,是明朝的很有名的画家以及书法家。

他不仅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还是江南四大才子中的一位,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文征明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征明在年轻时,一开始考取功名的仕途并不是特别一帆风顺的。

在明清那样的朝代,通过了各级考试的考生被称作生员,也叫秀才。

文征明在秀才进行岁考的时候,从年少时一直考到53岁,都没有能通过。

一直到文征明已经白发苍苍的54岁之时,被李充嗣,也就当时的工部尚书推荐到京城,然后通过了吏部的考核,成为了翰林院待诏,俸禄甚是低微,但这时的文征明的书画作品在民间已经是享有盛名的了,因此前来翰林院求他的书画的人很多,他也因为这件事而受到同僚的冷眼相待。

文征明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十分闷闷不乐,从第二年便开始辞职请求告老还乡,申请了三次才被批准,57岁时离开京城,乘舟南下到苏州,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不再追求名利,不再踏进仕途。

他开始与书画为伴,以书画的创作来娱乐消遣,晚年时期他的名声大起,来购买请求他书画的人络绎不绝。

文征明是江南四大才子中寿命最长的一位,直到90岁才驾鹤西去,即使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他还是勤劳地创作,为别人撰写墓志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生的姿态仍然是端坐握笔,实在另人钦佩。

文征明真迹书画作品如果保存得好,可以历经千年岁月,如果保存不当,那么几十年也可能破损不堪。

文征明是六百多年前的一位著名才子,其书画造诣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果他的书画作品都留存于世没有遗失的话,那么也是可以保存至今的。

不过,现在能找到的文征明真迹是很有限的,也许还有一些存在于民间,但大部分应该都已经遗失,真的是非常遗憾。

不过,正因为文征明的真迹非常有限,所以其价值也比过去要高了很多倍。

在明代时,他的作品便已经是很昂贵的,有人甚至愿意以千金购买,而且也未必买得到。

而在古典书画如此珍贵的今天,文征明真迹更是珍贵异常,在各项拍卖活动中,基本都是以数千万元成交。

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

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

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文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明代文征明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介绍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

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人物生平早年时光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11月28日),文征明生于一个武官家庭。

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父林举进士,担任温州永嘉县令。

携家赴任。

母祁氏相继携文征明兄弟前往文林赴任地。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年),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是为人忠厚。

同年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

于是被抚养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年),7岁的文征明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11岁开始能说话,于是就读外塾。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年),父文林起复知博平县。

征明随侍。

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文林因为政绩考核要前往京城,征明随侍。

不久提拔为南京太仆寺丞,请假回归故里。

返吴后,文征明与唐寅、都穆结为朋友;并且跟从都穆学诗。

唐寅也经常来到文征明家,向文林请教。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随父在安徽,读书并且认真体会古人之德,能自会有所得。

后其父担任太仆寺少卿,文征明作为官属,陪侍父亲文林左右。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从安徽归还故乡,成为乡里的秀才。

岁试时,宗师批评文征明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

书画名家:文征明

书画名家:文征明

书画名家:文征明文征明(1470一1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

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

从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征明等一些人。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传世画作还《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石湖草堂》、《石湖诗画》、《横塘诗意》、《虎丘图》、《天平纪游图》、《灵岩山图》、《洞庭西山图》、《拙政园图》等。

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

浒溪草堂图纸本设色纵26.7厘米横142.5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

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掩映草堂,群山环抱,清波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

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出明暗,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

兰亭修禊图金笺纸本青绿设色此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

修禊是古代的风俗。

兰亭修禊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浙江兰亭修禊的故事。

王羲之等人临曲水而洗涤,每人都作了诗文,王羲之作了序,记述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时欢乐的心情。

在这幅作品之中,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方法勾画了曲水湾湾,兰亭环抱其中。

四大才子文征明的故事

四大才子文征明的故事

四大才子文征明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四位文学巨匠被尊称为“四大才子”。

他们中的一位是明朝时期的文征明。

文征明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才情卓越的画家和书法家。

在他的生平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才华。

“铁笛韵事”有一次,文征明去拜访表叔。

下午时分,他在表叔的庭院中遇到了一个年轻人,名叫张云华。

张云华手中拿着一个铁笛,正在吹奏动听的曲调,引得文征明赞叹不已。

于是他拉着张云华的手,一起走到相邻的花园里。

在那里,他们决定开展一场比赛:吹一个曲子,看谁的音乐更动听。

文征明拿出自己的笛子,拭起口哨,开始了他的表演。

但是,张云华吹的曲子比文征明更动听、更感人,结果,张云华获胜了。

与杜甫会面文征明曾去拜访他的诗人偶像杜甫。

在他们的交谈中,杜甫夸奖文征明是“一件宝贵的珍品”,并用草帽赏赐了他。

文征明则表示,听到自己的作品被该名诗人赞扬是他一生最大的荣幸。

成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在中国一部著名的小说《红楼梦》中,有一个名字叫做文笔翰的角色,他是四大才子之一。

据说,文笔翰这个角色是基于文征明本人所写的诗歌而创造的。

小说中的文笔翰是一个古代的艺术家,与文征明非常相似。

画龙点睛在文征明的绘画作品中,他经常使用“画龙点睛”的技巧。

这个技巧指在一件艺术品的最后一步中添加一个关键性的元素,以使作品变得更加完美。

这项技术也因此成为了一项著名的成语。

以上几个故事只是文征明生平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这些故事,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征明的才华和个性,还可以更好地欣赏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书法家文徵明的生平介绍

书法家文徵明的生平介绍

书法家文徵明的生平介绍个人概述文徵明,1470年生,1559年逝世,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书画家。

初名璧,以学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衡山居士。

斋名停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

书法初师李应桢,后学宋元,又上溯晋、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

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小楷,人称有“二王”风骨。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说:“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尤佳,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洞”。

擅画山水、花卉、人物。

学生甚多,形成“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仇英全称“吴门四家”。

传世作品有《绝壑鸣琴图》轴,现藏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院。

《真赏图》卷,藏中国历史博物馆;《二湘图》轴,藏故宫博物院。

其子彭、嘉,侄名伯仁,皆能世其家学,有名于时。

《赤壁赋》,文徵明书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纸本墨迹,行书。

纵34厘米,横530.7厘米。

此卷书法,作者驾驭自如,气势流贯。

此行书卷大概是文徵明用软毫书就,行笔过程中的提按导送准确。

一些横画汲取了黄庭坚的笔法,略有变化,可见,这幅行书的用笔遒劲,摹写黄山谷而又自出机杼,笔意纵逸,在温润中含有苍劲,在整饬中时出老辣,显示出练达的艺术技巧和情趣,使人感到文徵明此时已进入人书俱老的辉煌的艺术境界之中。

职业生涯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

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才子文征明生平简介
明代大才子文征明是苏州人士,是当地著名才子,也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文征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征明生平简介
文征明,也叫文徵明,刚开始字征明后来改为征仲,祖籍在衡山,所以他又号衡山居士,是明朝的很有名的画家以及书法家。

他不仅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还是江南四大才子中的一位,他在当时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被人们称为文笔遍天下。

但是文征明在年轻时,一开始考取功名的仕途并不是特别一帆风顺的。

在明清那样的朝代,通过了各级考试的考生被称作生员,也叫秀才。

文征明在秀才进行岁考的时候,从
年少时一直考到53岁,都没有能通过。

一直到文征明已经白
发苍苍的54岁之时,被李充嗣,也就当时的工部尚书推荐到
京城,然后通过了吏部的考核,成为了翰林院待诏,俸禄甚是低微,但这时的文征明的书画作品在民间已经是享有盛名的了,因此前来翰林院求他的书画的人很多,他也因为这件事而受到同僚的冷眼相待。

文征明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十分闷闷不乐,从第二年便开始辞职请求告老还乡,申请了三次才被批准,57岁时离
开京城,乘舟南下到苏州,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活,不再追求名利,不再踏进仕途。

他开始与书画为伴,以书画的创作来娱乐消遣,晚年时期他的名声大起,来购买请求他书画的人络绎不绝。

文征明是江南四大才子中寿命最长的一位,直到90
岁才驾鹤西去,即使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他还是勤劳地创作,为别人撰写墓志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人生的姿态仍然是端坐握笔,实在另人钦佩。

文征明拒画故事
在明代时期,很多人都非常追捧文征明的书画,因为其造诣非常高。

所以,在书画市场,文征明作品是价值连城的。

为了取得这种价值连城的作品,很多人都会想尽办法去寻找,而自己亲自去向文征明请求赠予或者交换的人也是数不胜数,所以文征明的家门口经常会出现门庭若市的情景。

不过,文征明对于索求其书画的人是有很高要求的,如果他认为对方不值得得到自己的书画,那么即使对方愿意付出高额代价,文征明也不会答应其请求。

如果他认为对方是值得拥有其书画的,那么即使对方只能拿出很普通的交换物,文征明也会欣然答应其请求。

有一则“文征明拒画”的故事很能体现文征明的这一特点。

据悉,有一位非常普通非常平凡的人请求文征明赐予一份书画作品,而对方所能拿出的交换物只是几个箬饼。

这种饼的价格自然是比较便宜的,与文征明书画价值是天差地别的,可是文征明却收下了这几个饼,并且非常高兴地把自己的一份书画作品交给对方。

可是,当一位地位很尊贵的人物唐王也要求交换他的作品时,他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这位唐王的交换物是非常诱人的,是数笏黄金,但这位大才子却丝毫不为所动,把那位请求者阻挡在门外,即使他在门前徘徊多日,也没能令文征明回心转意。

可见,文征明是很珍视自己的作品的,但又不会用世俗眼光去衡量作品价值。

文征明书画介绍
文征明的原名是文壁,字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文征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他学多识广,在诗词上拜白居易、苏轼为师,在文学上拜吴宽为师,在书法上拜李应祯为师,在绘画上拜沈周为师。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文征明在诗文、书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在诗文上他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在画史上他是“吴门四家”之一。

文征明的画虽然是师从于沈周,但是又有着自己的特色。

文征明非常尊敬宋元朝代那些以自身遭遇作为素材的画家,而且又肯定明朝的画家,所以他很明白自己的实力,从而能独创出神气活现的作品,这是谁也无法模仿的。

文征明书画中很多都表现了光辉的形象,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某种感性的激情。

他画中的瀑布、黑枪树枝、断崖、连峰、谷涧等都能表现出一种生气勃勃,一种自然的律动。

文征明是一个完全隐藏技巧而作画的文人画家,文征明书画中的光芒更是无法形容的。

文征明书画还具有一定的安定感,他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他自己的形式强调着安定感的重要性。

文征明的书画作品有很多都已经流传下来,他的创作风格也成为了现代艺术创作非常宝贵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