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谱学贡献)

合集下载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1-2)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1-2)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1-2)唐宋八大家之苏洵1 二十七始发愤内容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几对名垂后世的文学世家,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曹丕和曹植的“三曹”父子、宋代苏洵和苏轼、苏辙的“三苏”父子,以及明朝“公安派”的“三袁”兄弟。

其中“三苏”父子均位列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名气最大。

在“三苏”中“大苏”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最为后世所熟知,“小苏”苏辙官做得最大、成就斐然,而他们的父亲“老苏”在名气上则稍显逊色。

但苏洵在文学发展史上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创作的《六国论》的等名篇传之后世,谓为经典。

苏洵出生于四川眉山望族,有两个成功的哥哥。

年轻的时候苏洵不爱读书,“不务正业”,在当时饱受非议。

苏洵十九岁时娶了眉山另一个望族程家的女儿,已经成家却未立业,直到多年后才“二十七、始发愤”。

在苏洵二十七岁开始发愤读书之后,他相继生下了苏轼和苏辙两个儿子。

与日后儿子们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始终未能科举成功。

在他放下功名潜心读书后,学问突飞猛进。

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名作均创作于闭门读书的这十多年间。

而苏洵的读书之路也给今天的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内心而活,他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而自由的灵魂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作品。

幽居眉山其间,苏洵与两个儿子一起读书,共同思考。

在教育儿子的同时,自己的学问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在中国古代,科场得意、仕途坦荡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所谓“学而优则仕”是每个读书人内心的期望。

苏洵也一样,尽管未能科举成名,但他饱读圣贤之书,胸怀天下,是真正有政治抱负的人,他对治国平天下也有期待,那么他将从哪里求取功名,他的仕途之路又是如何开启的呢?苏洵的名气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并不是因为“唐宋八大家”的原因,是因为另外两个原因。

第一,他是苏辙和苏轼的爸爸。

他这个爸爸,培养了两个非常杰出的儿子,父名因子贵而显。

第二个原因是他上了《三字经》了。

我们知道在《三字经》里边有这么一段话:“苏老泉,二十七。

苏洵【古代诗人简介】

苏洵【古代诗人简介】

苏洵【古代诗人简介】苏洵个人简介姓名: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性别:男生卒年:1009—1066所属朝代:宋代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所属流派:三苏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品:权书衡论生平介绍苏洵,北宋散文家。

汉族,与其子、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有《嘉佑集》。

亦有一女,名唤小妹,人称苏小妹。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

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

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

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

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

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说苏洵“颇喜言兵”。

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

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

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

《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

《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

《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

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

【宋朝历史】苏洵

【宋朝历史】苏洵

【宋朝历史】苏洵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省眉山人。

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政论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著有<嘉佑集>二十卷,<易传>三卷,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他”的政论文古朴简劲,博辩宏伟,纵厉雄奇,言辞锋利,对历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用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全面的论述,具有纵横雄辩之风。

苏洵词集
代表作有《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他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
小词一首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唐代八大家

唐代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1、唐宋八大家分别是: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韩愈。

2、柳宗元,唐朝人,字子厚。

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哲学家。

与韩愈合称“韩柳”。

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为韶州刺史,后又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公元815年,柳宗元被召回长安,公元819年,在柳州病逝。

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主要作品:《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

3、曾巩,北宋人,号南丰先生。

曾巩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在文学创作上很有成就。

主要作品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

4、王安石,北宋人,字介甫。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迂折而不味薄。

主要作品有《元日》、《泊船瓜洲》、《登飞来峰》等。

5、欧阳修,北宋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

欧阳修一生著作繁富,作品有:《醉翁亭记》、《新五代史》、《画眉鸟》、《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等。

6、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肆意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豪放不羁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影响巨大。

主要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等等。

7、苏洵,北宋人,字明允,自号老泉。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与苏轼、苏辙号称“三苏”。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犀利。

他的散文多为论辩文字字珠玑。

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对后世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是许多地方姓氏修谱的范例。

主要作品有:《六国论》、《管仲论》、《辩奸论》等。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苏洵个人简介姓名: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性别:男生卒年:1009—1066所属朝代:宋代所属文学时期:宋代文学所属流派:三苏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品:权书衡论生平介绍苏洵,北宋散文家。

汉族,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

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

有《嘉佑集》。

亦有一女,名唤小妹,人称苏小妹。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

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的名言名句集锦1、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2、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

3、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5、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6、知理而后可以兵举兵,知势而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7、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8、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9、明于大而暗于小。

10、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11、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12、兵良而食足,将贤而士勇。

1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4、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1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6、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8、君子不待囊而劝,不待贬而惩。

苏洵简介

苏洵简介

苏洵简介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字明允,号老泉。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

仁宗嘉□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

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

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嘉□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嘉□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

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

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

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

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

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

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

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

《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

《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

《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

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

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

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强暴,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

《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

唐宋八大家苏洵的简介

唐宋八大家苏洵的简介

唐宋八大家苏洵的简介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苏洵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苏洵生平简介苏洵,字明允,字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二子苏轼、苏辙三人均以文学著称于世,并称“三苏”,三人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洵于公元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少时不喜读书,常外出游荡,直到二十五岁才开始读书,仗着聪明,认为读书没有什么难的,但第一次应考乡试举人时却落败了,自此才开始发愤读书,彼时苏洵已经二十七岁。

后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被录取,期间一直发愤读书。

公元1042年,苏洵经过五六年的刻苦钻研,学问已有所成,开始教授儿子读书。

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进京应试,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赏,一时苏洵的文名大胜。

次年,苏轼、苏辙同时应试及第,一时轰动京师。

公元1059年,苏洵带着全家游京,次年苏洵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一年后又被任命秘书省试校书郎。

公元1066年,苏洵著《易传》一书,但尚未完成便病重,遂令苏轼将《易传》写完,四月在京师病逝,其二子尊照父亲遗愿将其与妻子合葬。

苏轼苏洵苏辙合称苏洵、苏轼、苏辙被称之为“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不仅是“三苏”,这三位还都是“唐宋八大家”,在八个人里就占了三位,可见苏洵、苏轼、苏辙的有多么的厉害。

都是姓“苏”那么这三位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还是仅仅只是一种巧合呢?他们是有血缘关系的,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三苏”就是一家子。

“三苏”这个称呼是在宋朝开始的,有个名叫王辟之的人,写了一部《渑水燕谈录》。

在这本书中的卷四里有个“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这就开始有了“三苏”。

“三苏”中的苏洵的文章写的很有气势,他的代表作《六国论》。

苏轼是一个在多方面都很出色的人,他比较出名的作品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些。

苏轼还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他的散文也是很厉害的,可以说是代表了北宋文学一个巅峰的成就。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介绍及作品赏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介绍及作品赏析

唐宋八大家之苏洵介绍及作品赏析苏洵书法提起苏洵,我们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国有名的散文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苏洵也是很厉害的书法家,现在网上有许多苏洵散文的手写图片,通过字体我们可以看出,苏洵是个豪情万丈,对朋友仗义,对家人体贴的才子。

苏洵书法图苏洵书法图现在流传下来的苏洵书法所剩无几,有很多收藏家想要收藏苏洵的书法,但是,流传到现在的书法也就那么几张,所以,很多收藏家感到遗憾。

苏洵的书法,苍劲有力,而且,笔锋之间还带有一种洒脱,不受拘束,向往自由的感觉,这可能和他的经历有关。

从小苏洵就比较贪玩,对于读书写字也不能说是一窍不通,反正就是不喜欢学习,以为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就足够用了。

但是,跟他一起长大的朋友们,个个都是创作高手,只有苏洵,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尽管这样,苏洵并没有感觉自己比同龄人差,直到有一天,他看过先人的功德之后,便开始了努力学习。

在此之前,苏洵从不为家里的事情烦恼,家里有父亲照料,孩子有妻子照顾,所以,苏洵一出门有时候就是半年。

他不喜欢拘束感,否则,他怎么可能会拒绝仁宗邀请他参加的考试呢?苏洵书法也是在二十七八岁之后,才开始有长进的。

作为孩子的榜样,他当然要事事做到最好,否则,怎么去叫自己的孩子努力。

在他改变自己,为孩子做了一个好示范之后,他的儿子也变得努力读书,最后,唐宋八大家中有三人是苏家人。

苏洵作品苏洵,便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苏轼父亲,他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被人称为是“三苏”。

对于苏洵作品,我们可以张口就来,比如说《六国论》,这都是我们在学校的精读文章,苏洵的作品能够流传至今,可见,苏洵对我国文化的重大影响。

苏洵作品图苏洵作品图在苏洵保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的性格。

比如学生课本当中的《六国论》,我们很明显的能感觉出苏洵的豪放,大气,不拘小节。

能写出如此著作的人,定是有过很多经历的人,确实,苏洵在年少的时候,游玩在各个有趣的地方,见识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所以,才具有如此宽广的胸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简介--苏洵(谱学贡献)
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

其体平列,世序直陈,用表格的形式记述先祖世系。

在表中人名下注出其仕宦、行迹、配偶、死葬、享年并依次书写子孙后代,各代标明辈分。

其谱例以五世为表,以宗法为则,详近而略远,尊近而贬远,主张睦族、恤族、化俗。

其特点是篇幅大,记载内容多。

苏氏谱例与欧阳修创立的另一谱例一道,被世人称为“欧苏谱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