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宋八大家简介文八大家,是中国唐唐(公元618年—907年)宋(960年—1279年)八大家,又称唐宋古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和柳宗元是对好朋友,曾巩曾携欧阳修、王安石访三苏即苏轼、苏洵、苏辙。
公元907-960年为中国的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如下五个朝代:后梁公元907-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0-960年。
十国指的是以下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
唐宋八大家个人作品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贞元八年(七九二年)进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等其他作品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艺术风格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
他的散文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著名的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唐朝有几个,宋朝有几个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唐朝有几个,宋朝有几个本文是关于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唐朝有几个,宋朝有几个,感谢您的阅读!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唐朝有几个,宋朝有几个一、唐宋八大家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
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
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
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
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固。
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
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实录检讨官,官至中书舍人。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
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
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苏辙(1039-1112)北宋时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位成都市西南)人。
字子由,号颖滨遗老。
为北宋著名文学家,又有“小苏”之称。
仁宗(赵祯)嘉佑年间进士。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唐宋八大家简介

作理论上: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 作理论上: 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 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 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 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 。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 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 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 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答李翊书》 提出“ 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 格方面,他强调“ 以奇诡为善。 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 韩文”之称。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 韩文”之称。他在诗歌创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谓 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说理诗派” ,别开生面,用韵险怪,开创“说理诗派”的诗风 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 也存在着过分散文化、议论化的缺点,对后代有不
773—819),字子厚 世称“柳河东” 819),字子厚, 元,唐(773 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 愈并称为“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愈并称为“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 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 )。汉族 西永济)。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 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柳宗元出 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 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 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士鸿词科, (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士鸿词科,授集贤殿 田尉,后入朝为官, 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 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 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代表作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三苏”,分别为苏轼、苏洵、苏辙,有“一门三学士”之誉。
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称“韩昌黎”,代表作:《师说》《送孟东野序》《柳子厚墓志铭》《进学解》课本中涉及的作品:《师说》《柳子厚墓志铭》《马说》柳宗元,字“子厚”,又名“柳柳州”、“河东先生”,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代表作:《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课本中的作品有《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捕蛇者说》《黔之驴》《江雪》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代表词人。
主要作品:《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课本中涉及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石钟山记》苏洵: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主要作品:《权书》《衡论》《嘉祐集》课本中涉及的作品:《六国论》苏辙:字子由,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主要作品:《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课本中涉及的作品:《上枢密韩太尉书》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课本中涉及的作品:《醉翁亭记》《伶官传序》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主要作品:《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课本中涉及的作品:《伤仲永》《游褒蝉山记》《登飞来峰》《泊船瓜洲》曾巩:字子固,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世称“南丰先生”。
主要作品:《元丰类稿》《隆平集》。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代表作品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代表作品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严寒的冬日江景,展现了诗人孤独、清冷的心境。
2. 《溪居》: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3. 《登鹳雀楼》:这首诗以鹳雀楼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4. 《登岳阳楼》:诗人登上岳阳楼,感叹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忧虑。
6. 《江州司马青衫泪》:诗人以江州司马为背景,通过对其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不满和对命运的无奈。
柳宗元的作品以山水诗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充满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是中国唐朝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韩愈一生致力于提倡儒家思想,他认为儒家经典是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因此他提出了“文以载道”的主张。
除了文学成就,韩愈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
他在唐宪宗时期担任过监察御史,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
后来,他回到长安,担任国子监祭酒,负责管理教育事务。
在任期间,他积极推行儒家教育,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韩愈的文章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的散文作品广泛涉及到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简介唐宋八大散文家

简介唐宋八大散文家“唐宋八大家”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个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
“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1、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
字退之,常自称昌黎人,因而世称韩昌黎。
现存《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2、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
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3、欧阳修(1007-1072)北宋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作品有《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编》等。
4、王安石(1021-1086),北宋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作品《王临川集》。
5、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
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名作《六国论》。
6、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
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作品《东坡全集》。
7、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东坡之弟。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作品《栾城集》等。
8、曾巩(1019-1083), 北宋散文家,字子固. 建昌军南丰(今属江西)人. 作品《元丰类稿》50卷。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
字退之,常自称昌黎人,因而世称韩昌黎。
生于河阳(今河南孟县),未满两岁,母死。
三岁时,父又去世。
由兄嫂抚养,十一岁时,哥哥也突然死在官所。
从此,韩愈同嫂嫂、侄儿相依为命。
他自幼勤奋好学,日记数千言。
十九岁前便已博览群书,通六经百家之学。
十九岁进京应试,连考三次都未中,直到二十五岁才中进士。
旋又应吏部考试,三试皆无结果。
旅居长安十年,未得一官半职。
唐宋八大家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
二十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二十五岁后,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三十六岁后,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
五十岁后,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五十七岁终。
政治上较有作为。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10]柳宗元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锐意推行政治改革。
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
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
作为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对六朝以来笼罩文坛的绮靡浮艳文风,提倡质朴流畅的散文。
著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
柳宗元永州八记中《小石潭记》最著名。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柳宗元与唐代另一位文学家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
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
“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
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
唐宋八大家

韩 、 富 等 相 继 被 贬 ,
法 等 主 张 。 庆 历 五 年 ,
了 改 革 吏 治 、 军 事 、
, 欧 阳 修 参 与 革 新 ,
、 富 弼 等 人 推 行 庆 历
( 10 43 ) , 范 仲 淹 、
勘 , 后 知 谏 院 。 庆 历
修 被 召 回 京 , 复 任 馆
康 定 元 年 ( 10 40
, 笔 触 幽 默 , 构 思 奇 特 , 锋 芒
》 、 《 进 学 解 》 , 运 用 问 答 形
妙 , 寄 慨 深 远 ; 长 篇 如 《 送 穷
《 杂 说 》 、 《 获 麟 解 》 , 比 喻
些 嘲 讽 社 会 现 状 的 杂 文 , 短 篇
, 大 都 格 局 严 整 , 层 次 分 明 。
骨 表 》 、 《 原 性 》 、 《 师 说 》
篇 和 长 篇 , 有 《 原 道 》 、 《 论
位 。 以 尊 儒 反 佛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论 说 文 在 韩 文 中 占 有 重 要 的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其中学 习儒家经书的 ,如《平淮西碑》用《尚 书》和《雅》、《颂》体裁,篇幅宏大, 语句奇重,酣畅淋漓;《画记》直叙许 多人物,写法脱化于《尚书·顾命》、 《周礼·考工记·梓人职》。继承《史记》 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 序》,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学 习《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 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 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 。
后 回 京
建 封 两
选 , 赴
然 后 三
25 ~ 35
长 安 考
有 读 书
嫂 抚 育
生 平
太北 ,论 岁师节汴试 岁进 经, 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简介
唐(公元618年—907年)宋(960年—1279年)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韩愈和柳宗元是对好朋友,曾巩曾携欧阳修、王安石访三苏即苏轼、苏洵、苏辙。
公元907-960年为中国的五代十国。
五代指的是如下五个朝代:
后梁公元907-923年、后唐公元923-936年、后晋公元936-946年、后汉公元947-950年、后周公元950-960年。
十国指的是以下十个割据政权: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
唐宋八大家个人作品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诗人,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
贞元八年(七九二年)进士,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
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
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
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诗文作品《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原毁》《师说》《进学解》等
其他作品杂文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艺术风格韩愈被列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又将他与杜甫并提,有“杜诗韩笔”之美称。
他的散文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都有卓越的成就。
论说文在韩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尊儒反佛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和长篇,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大都格局严整,层次分明。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著名的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
柳宗元的骚赋成就极高。
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
”此论相当中肯。
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
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
诗文作品寓言故事有《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
哲学作品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
其中包括《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等。
艺术风格柳宗元是思想深邃的哲学家、文学家,他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
他注重文学的社会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
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诗文作品《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
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艺术风格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三苏”之中文学成最高的就是苏轼。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
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
年五十八岁。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
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
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
“审势”、“定所尚”。
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dài duò)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
诗文作品《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艺术风格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
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
其他作品《栾(luán)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3卷。
艺术风格苏辙的散文表现出迁洋泊的风格和秀杰深醇之气,他在古文写作上有自己的主张。
其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提出了“文气”说,所谓“文者,气之所形”,并论及“养气”之法。
他擅长政论和史论。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六一即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常置酒一壶,醉翁一人),吉州永丰人,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
欧阳修继承并发扬了韩、柳古文的优良传统,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即北宋古文运动)。
作为这场运动的领袖人物,欧阳修不但驱除了学时文坛上浮华新怪的不良文风,开创一代诗文新风,而且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高远的才情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取得了新的成就,将诗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诗文作品《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艺术风格欧阳修是宋代文学的一代宗师,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
诗文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
艺术风格王安石是伟大的政治家兼文学家,他的散文如其为人,崎岖挺拔,刚劲有力雄健简古。
其政治文观点鲜明,言词犀利,见解卓越,如《读孟尝君传》短短24字却否定了历朝的观点实属千秋传诵之名篇。
曾巩(1019年-1083年),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
曾巩散文成就很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
作为欧阳修的积极追随者和支持者,几乎全部接受了欧阳修在古文创作上的主张,他在理论上也是主张先道而后文的。
但比韩愈、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在古文理论方面主张先道后文,文道结合,主张“文以明道”。
其文风则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古雅本正,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
诗文作品《寄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
艺术风格曾巩是欧阳修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主张先道而后文。
其文自然淳朴,不甚讲究文采。
在八大家中,他是情致较少的一个。
他的文章绝少抒情作品,多为议论文和记叙文。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