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1)
人口增长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模式人口增长的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线性增长、指数增长和S型增长。
首先,线性增长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以相等的比例增长,即每个时间段内增长的人数是一样的。
这种模式通常在人口数量相对较小或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出现。
例如,在某个城市的人口数量仅为10万人时,如果每年增长1万人,那么在未来10年内,人口数量将保持线性增长。
线性增长模式的特点是增长速度相对稳定,人口数量的增长率保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其次,指数增长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以固定比例的指数增加。
这种模式通常在人口数量相对较大且没有受到明显限制的情况下出现。
例如,在某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为1亿人时,如果每年增长2%,那么在未来10年内,人口数量将以指数的方式增长。
指数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人口数量的增长率逐渐加速,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最后,S型增长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由快速增长逐渐放缓,并最终趋于稳定。
这种模式通常在人口数量达到某个上限后,资源供给、环境压力或其他限制因素开始发挥作用时发生。
例如,在某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接近该地区可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时,人口增长将趋于平缓,并最终停止增长。
S型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人口数量的增长率在开始时加速,然后逐渐放缓,最终达到平衡。
以上是人口增长的基本模式。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人口增长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医疗条件、教育水平等。
因此,人口增长模式可能在不同地区和时期有所差异。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以了解具体情况,并制定适当的人口政策和规划措施,以实现人口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1.1人口增长模式

探究3:
影响湖南人口增长的因素有: 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文化教育状况、 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 2、婚姻生育观和风俗习惯 3、人口政策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 2、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2、高-低-高模式 3、低-低-低模式
产业革命使得生产 力水平明显提高, 18世纪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 中期以后 迅速发展,人口死 亡率显著下降 二战后,政治独立, 经济发展,医疗卫 20世纪 生事业进步,人们 50年代起 生活水平提高,死 亡率下降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至今仍没 结束,人 口问题严重
(二)“高-低-高”模式
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 生产力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高–低–高” 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 策30年来,人口少生了3 个多亿,人口总和生育率 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 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 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行 列。使世界60亿人口日 和中国13亿人口日到来 各推迟了4年,为控制世 界人口快速增长做出了 重大贡献。但我国人口 仍将以每年800万至1000 万的速度递增,人口形势 不容乐观。
特点: 1. 人口死亡率下降; 2.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3. 人口增长迅速; 代表国家:20世纪50年代,普遍存在于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尼日利亚
(三)“低-低-低”模式(现代模式)
释义: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三)“低-低-低”模式(现代模式)
原因: 生产力发展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高—高— 低”模式
―高—低— 高”模式 ―低—低— 低”模式
1.1人口增长模式(1)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编号:NO.1 编制时间:2014年2月23日编制人:邓立辉审核人:杨冠峰审批人:柳玉庆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1.1 《人口增长模式》第1课时导学案、了解人口增长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高--低”人口增长模式。
【预习案】、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具有不均衡性,表现在有的时期人口增长的很慢,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很快。
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曲线呈“”形。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
、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也受到从到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归根结底取决于。
、“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和,两者都属于模式。
、阅读教材本部分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①基本特点:②生产力水平:①基本特点:②生产力水平:【探究案】探究一:下列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众多因素中,找出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范畴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念、宗教信仰、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探究二:阅读教材P3活动,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探究三:比较原始人口增长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找出两者在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检测案】1.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 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B. 世代更替快C. 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D. 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3.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A.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B. 过渡人口增长模式C.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D.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4.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 大洋洲、非洲B. 欧洲、非洲C. 非洲、欧洲D. 亚洲、拉丁美洲5. 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A. ①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6. 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A. 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 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 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D. 农业和工业的出现7.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精选ppt
1
1、“高—高—低”模 式
原始模式
精选ppt
2
1、“高—高—低”模 式
传统模式
精选ppt
3
类 历史时 人口增长特征 型 期 出生 死亡 自然增
率 率 长率
原因
原 原始社 始 会(采 极 极 型 猎文明) 高 高
生产力水平极
极 低
低,受自然环 境影响大,死 亡率极高
率 率 长率
原因
低 现在 低 (后 低 工业 型 化时
期)
低低
生产力水平的进
一步提高,医疗
低
卫生事业进步, 生活水平和文化
水平的提高,生
育观念和生育行
为的变化
负增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德国等 零增长:希腊、葡萄牙、波兰、奥地利等 接近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日本等 增长较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奴隶、
封建社
生产力水平
传 会和资 高 高 统 本主义 型 社会初
期(农
较 低
有所提高, 生存环境有 所改善,死 亡率仍较高
业文明)
精选ppt
地区分布
热带雨林 的原始部 落
较落后 的发展 中国家 或地区
4
2、“高—低—高”模 式
过渡模式
精选ppt
5
人口增长特征 类 历史 型 时期
出生 死亡 自然增 率 率 长率
原因
地区分布
18世
纪中
产业革命的发 现主要在
高 期后
生,生产力水 亚非拉发
低 (产 高 低 高 平明显提高, 展中国家,
高 业革
医疗卫生事业 如巴基斯
1.1 人口增长模式

原因
分布
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三).“低-低-低”模式
“高-低-高”模式
类型 时间 特点
现代性 现代(后工业化时期)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 原因 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育观 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分布
现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识别常见的有关人口的图例
1.人口结构“金字塔” 图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人口迅速增长 发展中国家
人口稳定
人口数量减少
发达国家
地区 发展中 国家
问题人口增长过 快 少儿比源自 过大解决措施实行计划 生育政策
发达国 家
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 接纳海外 移民
2.三角形坐标轴图
判断a、b、c 三国人口的 组成结构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 历史上人口增长曲线呈“ J ”形曲线,且有快有慢, 总体上看,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一、人口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死亡人口 死亡率=————×100% 总人口 出生人口 出生率=———— ×100% 总人口
一、人口增长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经济基础 到 生物学规律的制约,也受到从_________ 上层建筑 _________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 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 低的自然增长率
原因
分布
采集,狩猎经济为主, 手工劳动为主,粮食供应 生产力水平极低 和生存条件有一定的改善 现在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口增长模式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探讨人口增长的不同模式以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一、指数增长模式指数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以指数级增长的情况。
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人口较少、生育率较高的地区。
由于生育率高,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而且由于医疗水平的限制,死亡率相对较高,导致人口数量迅速膨胀。
例如,19世纪末的欧洲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曾经经历过指数增长模式。
指数增长模式对社会和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
人口的迅速增长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教育、卫生、住房和就业方面。
同时,经济发展跟不上人口的增长速度,可能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二、线性增长模式线性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以线性级增长的情况。
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人口数量相对较大、生育率和死亡率趋于平衡的地区。
由于生育率和死亡率相对稳定,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就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
线性增长模式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对稳定的人口数量可以提供稳定的劳动力和市场规模,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同时,社会资源也更容易合理分配,社会秩序也较为稳定。
三、负增长模式负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的情况。
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人口数量较高、生育率极低的地区。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人们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和生活质量,导致生育率下降,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例如,一些欧洲国家目前就面临着人口负增长的趋势。
负增长模式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人口的减少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和市场缩小,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同时,老龄化问题也会加剧,社会养老、医疗等问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总结: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的,包括生育率、死亡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
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环境和经济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以保持人口的可持续增长,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模式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定义及特点;(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3)能够分析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运用图表和数据,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转变原因;(2)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分析;(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其影响。
2. 讲授新课:(1)介绍人口增长模式的定义及特点;(2)分析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3)讲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原因。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原因;3.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未来人口增长模式的可能变化及其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人口增长模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口增长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模式近几十年来,全球人口不断增长,给地球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问题。
然而,人口增长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通常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
本文将探讨人口增长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一、指数增长模式指数增长模式是最常见的人口增长模式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人口以指数形式增长,即以固定百分比的速度不断增加。
具体而言,每年的增长量都会超过前一年的增长量,从而导致人口数量的快速膨胀。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通常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然而,指数增长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会给社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
其次,资源的需求也会剧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因此,在指数增长模式下,社会必须面临资源分配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S型增长模式S型增长模式又被称为Logistic增长模式,它描述了一种人口增长趋势:起初增长缓慢,然后迅速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这种模式通常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出现,因为其社会经济条件能够满足人口需求,同时也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教育水平。
S型增长模式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人口的合理增长可以激发经济增长并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其次,相对较低的人口增长速度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然而,S型增长模式也需要警惕。
当人口数量过多时,资源供应可能无法满足需求,造成社会和经济压力。
因此,在达到稳定状态之前,社会需要制定有效的人口控制政策,以确保人口增长与资源分配的平衡。
三、负增长模式负增长模式是指人口数量出现下降的情况。
这种模式常见于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特别是在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且生活成本较高的地方。
负增长模式主要受到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
负增长模式可能会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养老和医疗服务,这会增加财政负担。
其次,生育率下降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紧张,影响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