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学习重点: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分布。
学习难点:通过不同的图表来判断人口增长特点。
【学习过程】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①三率的计算方法: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_100%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_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为单位计算。
②三率之间的换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完成P3活动题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0年后会增加多少人?如果10年后,自然增长率变为1、7%,那时人口增加多少人?③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影响人口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影响人口增长数量多少的因素:、④读图1、2思考: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趋势?人口数量增长较快的时期?为什么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知识梳理】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读图名。
(2)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
(3)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增长的状况)。
(4)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和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3、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总趋势:)历史时期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以来人口数量情况数量数量持续增加数量人口增长情况增长增长明显加快空前增长人口变化原因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_,死亡率下降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读图思考(图1、4)1、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第一章:人口增长模式概述1.1 人口增长模式的定义1.2 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1.3 人口增长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4 人口增长模式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2.1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2.2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2.3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案例分析2.4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现状与转变第三章: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3.1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3.2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3.3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案例分析3.4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现状与转变第四章: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4.1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4.2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4.3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案例分析4.4 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现状与转变第五章: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5.1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5.2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5.3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案例分析5.4 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现状与展望第六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社会经济影响6.1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2 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6.3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对城乡发展的影响6.4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应第七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政策调控7.1 人口政策的历史与现状7.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下的政策挑战7.3 人口政策调整的国际经验7.4 我国人口政策的发展方向与建议第八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与资源环境的关系8.1 人口增长与粮食安全的关联8.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对水资源的影响8.3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与能源消耗的关系8.4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与生态环境保护第九章: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教育适应9.1 教育发展与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9.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对教育结构的影响9.3 教育改革与人口素质提升9.4 教育政策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中的作用第十章:展望未来的人口增长模式10.1 新技术革命对人口增长模式的影响10.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全球趋势10.3 人口增长模式与可持续发展10.4 面向未来:适应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策略与行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和原因:重点关注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如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以及导致这种模式的原因,如生产力水平低、医疗卫生条件差等。
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教案全集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的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法: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
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②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活动1. 2 .3 .5三、教学提纲(一)人口增长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叙述人口增长的特点。
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有慢有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
一般情况下,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也可以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研究人口变化的基本数据。
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
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
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
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地图册P1)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1.1人口增长模式

探究3:
影响湖南人口增长的因素有: 1、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文化教育状况、 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 2、婚姻生育观和风俗习惯 3、人口政策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历程 2、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
二、人口增长模式
1、高-高-低模式 2、高-低-高模式 3、低-低-低模式
产业革命使得生产 力水平明显提高, 18世纪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 中期以后 迅速发展,人口死 亡率显著下降 二战后,政治独立, 经济发展,医疗卫 20世纪 生事业进步,人们 50年代起 生活水平提高,死 亡率下降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至今仍没 结束,人 口问题严重
(二)“高-低-高”模式
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劳动 生产力水平提高 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高–低–高” 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 策30年来,人口少生了3 个多亿,人口总和生育率 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 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进 入到低生育水平国家行 列。使世界60亿人口日 和中国13亿人口日到来 各推迟了4年,为控制世 界人口快速增长做出了 重大贡献。但我国人口 仍将以每年800万至1000 万的速度递增,人口形势 不容乐观。
特点: 1. 人口死亡率下降; 2.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3. 人口增长迅速; 代表国家:20世纪50年代,普遍存在于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如尼日利亚
(三)“低-低-低”模式(现代模式)
释义: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三)“低-低-低”模式(现代模式)
原因: 生产力发展 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
―高—高— 低”模式
―高—低— 高”模式 ―低—低— 低”模式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

学案(1课时)【目标解读:】1.基础要求:了解世界人口增长饿趋势和地区差异2.核心要求:三种人口增长模式,而人口“三率”又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关键。
这两个知识点要重点理解并掌握。
3.能力要求:学会结合某一个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其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判断,并分析其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一、基础概览1.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①, 20世纪以来是人口阶段。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和共同决定的。
3.人口的发展经历了、、三种模式。
4.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5.目前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人口最少的是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年增长人口数量最多的是洲。
二、预习思考(1)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读后回答①-③题。
①.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 B.② C.③ D.④②.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位于欧洲的国家是()A.① B.② C.③ D.④③.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处于过渡模式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人口年龄结构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各年龄组(通常以5岁为一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其类型有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
通常把少年儿童(15岁以下)占总人口的40%以上的年龄结构称为年轻型,而把老年人(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年龄结构称为老年型。
(2)根据以上资料结合课本P5图1-1-4第一个人口金字塔图,判断该图属于型年龄结构,导致此种年龄结构的原因是,该种年龄结构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课堂合作探究】一、世界人口增长1、特点:不匀速增长二、人口增长模式(P5阅读资料及P6-P7正文)特别提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结束于出生率的下降。
※技巧点拔: 1、高高低模式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40‰左右,而三低模式中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10‰左右,据此可将三种模式区别开。
1.1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三、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政策
(一)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时间(年) 出生率(%) 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70 1999 2002 3.34 1.52 0.76 2.58 0.88 0.65
0.64 0.64
1.29
“高-低-高”型 过渡
“低-低-低”型
(二)中国人口政策 我国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 口素质.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自主学习
1.怎样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人口增 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什么? 3.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三类?各类人口增 长模式的时期、特点、形成原因、分布 地区分别是什么?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怎样的?
一、人口增长
读下图,思考: 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呈现出怎样的 趋势?
想一想: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什么 有关?
出生率=———— ×100%
总人口数 死亡人口数 死亡率=————×100%
出生人口数
总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000年)
1.85
0.12
1.请计算两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从计算结果可看出哪个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些?
3.2000年,埃及和日本自然增长的人口各是多少?谁自然 增长的人口多些? 118.36万 15.22万
人口增长影响因素:
生物学规律的制约
经济发达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 婚姻生育观 上 宗教信仰 层 风俗习惯 建 人口政策 筑 战争 自然因素 自然灾害 经 济 基 础
经济基础 及上层建 筑领域
归根结底 取决于生 产力的发 展水平。
二、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传统型 “高—高—低” 模式 :过渡型 “高—低—高” 模式 :现代型 “低—低—低” 模式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案

【课题】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了解新知,有备而战一、人口增长(一)时间变化阅读教材P2内容,结合右图完成: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亿人口日。
2005年1月6日为中国第亿人口日。
右图为地球历史上人口数量变化坐标图,该曲线呈形,体现:古代人口增长,近现代人口增长的特点。
衡量人口增长快慢的重要指标是,即一定时期内与相减的得数。
你能给出其数学表达式吗?(二)地区差异下面是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的人口统计资料,请根据上述数学表达式计算填写下表:国家总人口(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新增人口(万)埃及6398 2.50 0.65日本12687 0.94 0.82表中国家按经济发展水平埃及属于国家,日本属于国家。
由上表比较可看出自然增长率高低与人口数量变化有何关系?(三)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因素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1)经济基础:、、、等(2)上层建筑: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等(3)其他:战争,自然灾害由于发展引起、和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阅读教材完成下表: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数死亡数=———-———总人数总人数出生数-死亡数=———————总人数新增人数=——————总人数思考:人口数量变化是否只于增长率有关?提示:三种模式四种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导入新课——回归生活,联系实际,创设意境,启动思维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1)总人口: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2)家庭户规模: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案背景此教学设计为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模块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中的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的内容,本节内容的学习建立在高一学生有了必修一自然地理知识和初步掌握了地理技能的基础上。
本节内容的教学分2课时,第1课时学习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第2课时学习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二、教材分析人口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其中人口增长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而出生率、死亡率及由二者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人口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口增长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
本节包括“世界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三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特点(2)了解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转变规律及地区分布2、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探究原因。
(2)懂得利用互联网搜索获取有用知识和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四、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五、教学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六、课型新授课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八、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法、总结归纳法九、教学过程九、课后反思优点: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搜索技术获取有用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互联网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及总结归纳能力,并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
缺点: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较差,归纳总结能力不够强及表达能力欠缺,在今后的课堂上要加强这几方面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口增长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过快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案例,是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
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必修Ⅰ中,我们了解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
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的父辈有几兄妹,请问同学们自己有几兄妹?(学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你父辈和在你们这一辈兄弟姐妹的人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两种情况各属于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二、学习新课课件展示:“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师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板书:一、人口增长课件展示:“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生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
古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近代人口快速增长,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
21世纪世界人口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人口总量会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有所下降。
师人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即新技术革命时期)四个阶段。
各阶段人口增长数量及增长特点如下表所示:历史阶段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时期距今300万年公元前8000年18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初现在人口数量人类出现约0.1亿约6亿约30亿60多亿增长特点极其缓慢缓慢增长加快先迅猛增长,后缓慢下降(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两栏,留空让学生回答,然后依次出示答案)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持续性是指世界人口的发展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阶段性是指人口增长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人口增长特点又存在着差异。
师人口增长在空间上也是有差别的。
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的差别就是空间上的差别。
请大家回忆初中地理知识思考: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最慢的大洲各是哪个洲?生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最慢的是欧洲。
师人口增长有快有慢,这与什么有关?生人口自然增长率。
师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
计算公式为:板书:衡量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教材P2“活动”1、2、3。
生(计算思考后回答)1.埃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5%,日本的为0.12%。
2.埃及的人口增长速度快一些。
3.2000年,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为118.36万,日本为15.22万,埃及自然增长的人口多一些。
师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国家,人口数量增长少,这句话对吗?生人口数量增加的多少取决于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
一个国家尽管增长率较小,但如果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数也会很大。
例如,中国尽管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可达 1 0003。
同理,一些国家尽管自然增长率较高,但由于人口基数小,净增人口数也较少。
[小组讨论]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小组代表发言:1.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2.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3.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活动探究]教材P3问题1。
生(阅读材料,自主探究)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①工业化程度较高,劳动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大,劳动力培训费用比较高,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出生率降低;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程度高,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低,人们逐渐消除了“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③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易于接受少生、优生和优育的新观念。
相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师(展示“中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观察此图比较我国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板书:影响原因——生产力是根本学生讨论发言。
师(总结)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人口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进入低谷;之后经济发展,死亡率下降,由于补偿性生育导致出生率陡然上升,增长率高,在这以后出生率维持较高水平,人口高速增长;20世纪80年代,前期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使我国出生率略有回升,增长率随之回升,中期以后,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随之下降。
三、课堂小结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板书设计第1课时教学过程(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是什么?2.为什么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公式是什么?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 1.“J”形曲线。
2.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参加劳动的人口年龄较轻,劳动力培训费用低廉,对家庭造成的经济压力较小,所以出生率较高。
“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等也是影响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承转)回顾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二、学习新课师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讨论)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讨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原因及地区分布等。
第一组:“高—高—低”模式第二组:“高—低—高”模式第三组:“低—低—低”模式学生讨论后,教师对各组代表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回答,若有答错的地方,可再进行讨论或及时给予纠正,最后教师作总结概括。
师展示“人口增长模式对比表”生阅读教材,对照表格各栏目要求讨论填表。
课件展示: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传统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均寿命短有所延长继续延长进一步延长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末20世纪新技术革命时期,目前主要是发达国家初;发展中国家:20世纪50年代~现在原因原始社会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使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的变化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课件展示:“人口增长模式图”师图中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各属于哪种模式?生第一阶段属于“高—高—低”模式,第二阶段属于“高—低—高”模式,第三阶段属于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过渡模式,第四阶段属于“低—低—低”模式。
师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都是低速增长阶段。
那么“高—高—低”模式和“低—低—低”模式又有何不同?生“高—高—低”模式的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与生产力的低水平相适应的;而“低—低—低”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此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较高。
学生读图:教材P7图1-3“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图”(课件)[问题探究]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属于哪种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表现出哪两大特点?2.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主要特点是什么?生 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
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三低”特征,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的趋势,不少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2.多数非洲国家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高—低—高”模式。
师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基本步入现代化的人口增长模式。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虽然已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较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
由于发展中国家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因此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也属于“高—低—高”模式,处在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阶段。
师阅读P8“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这段文字,思考:(1)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有哪些?(2)我国是哪种人口增长模式?生(1)促使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