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民间工艺非遗撕纸》“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撕纸艺术的指法运用一、案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美术师范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
通过作品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法技艺;培养学生基础设计与创意制作,掌握基本指法操作并能熟练运用;培养学生对材料、技法进行独立思考研究并发现新问题;帮助学生熟悉指法技能用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并能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本课位于民间工艺非遗撕纸教材当中第三章第二节:撕纸艺术的指法运用。
这是这门课程实践环节学习的关键章节,具体内容为:拇指和食指中指指法运用规律以及作品训练。
撕纸指法运用规律是各类表现形式作品实践练习的基础,而通过熟悉拇指和食指中指指法运用规律是为同学们掌握指法技巧以及多声思维打下重要基础的练习方式。
指法运用训练不仅有益于同学们未来实践操作课程的学习,对于师范专业同学教师基本功——儿童教学,更具有非常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教学大纲当中,这一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所以,学生掌握的好坏与否,将对他们之后的专业学习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这一章节当中,要求同学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掌握指法实践的技巧,采用对物体部位练习,整体设计训练和创意设计训练。
而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两章的理论知识学习掌握了各撕纸工艺流派艺术规律以及较为熟练的操作技巧理论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设计撕纸工艺指法运用的实践学习。
学习的技艺。
3.创意设计:重点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4.配合完成。
动,相互倾听、评论。
三、审美提升、思路拓展1.欣赏不同风格形式的指法运用作品,分析作品。
2.教师对学生提出对作品完整性和艺术性的思考。
1.示范实践:以《十二生肖——兔子》为例。
2.提问互动:指法的运用包含哪些。
1.范做欣赏。
2.思考回答。
通过此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实践作品的艺术美。
指法的使用包括了指法、指尖、指肚的相互配合,大拇指和食指中指的实际操作。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自行练习相关类别的作品,让美术作品更具艺术性,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
满族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的传承

致他在生活上 的贫穷 和心理情绪上 的惆怅低落。后继以安 史之乱 , 乱世浇漓 , 山川萧条 , 诗人也被迫四处流浪漂泊 , 他
的《 敬 烟》 《 摇篮儿》 ……满族人是浪漫 的, 因而满族剪纸也创作 出
我要把 这种满族 民间剪纸的单纯形式 与较单纯 的内容联 系
了大量的童话 故事 。《 人参姑娘》 《 白山狩猎》 《 姐妹 易容》 ……剪纸 起来 , 在我的美术课 中不断地 实践 , 把我们的 民族艺术一 代接一
的每一 个故事都反映 了满族人朴素善 良、耿直 纯真 的道 德风貌。 代地传承下去。
《 积酸菜》 《 端午习俗》 《 老两 口的热炕头》 等几幅作品。
区的 自然风貌 、 生产 习俗 、 节令习俗 、 婚 丧习俗及 民间传说 。如记
虽然作 品有些稚嫩 ,但是粗 犷的线条正是 满族 剪纸的精髓所 在。
一
在创作和学习的过程中 , 我 了解 到满族 剪纸表现 了长 白山地 学生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 有公鸡 、 孔雀 、 青蛙 、 妈妈 、 奶奶……还有 位 同学剪 了一张我的 肖像 , 我们起名为《 我们 喜欢的老师》 。最 述“ 棒打獐 子 , 瓢 舀鱼 , 野鸡飞进饭锅 里” 的系列剪纸 ; 如表现 “ 关 后我提议把我们大家所有的作品都摆 放在 一张大白纸上 , 比比谁 这又给我们 带来许多的欢笑 与惊喜。 东三 大怪 : 窗户纸糊在外 , 大姑 娘叼个大 烟袋 , 养个 孩子 吊起来 ” 有创意 ,
最 开 始 要 在 纸 张 的背 面 画 上 自 己要 剪 的形 象 , 可 剪 了 以及 民间生活习俗 ; ( 2 ) 具 有 有 别 于 其 他 剪 纸 风 格 的 独 特 剪 纸 技 能 力 有 限 ,
巧, 相 比于我们更熟悉 的汉族剪纸 , 其造型古拙 、 走剪粗犷 。作为 几张之 后 , 我就发现孩子 的动手 能力 有所提高 , 竟然有许 多孩子 生活在长 白山脚下 的我 , 也 深深地被这种艺术形式所吸引, 创作 了 可 以根 据 脑 子 里 的 创 意 徒 手 剪起 来 了 ,他 们 把 剪 刀 当成 了 画 笔 。
创建《满族撕纸》校本课程 打造乡村小学办学品牌

GUAN LI}翻籼
创建 《满族 撕纸 校本课 程 打造 乡村 小学办 学品牌
一 通化 县 快大 茂镇 中心小 学 刘 洁
通化 县地 处长 白山区 ,是满 族 的发祥 地 。风格 本 》。学校 组建 了满 族剪 纸研 究协 会 ,由专 家 型教
独特 的 民间文 化 为这里 增添 了浓 厚 的文化 气息 ,满 师担 任研究 室 主任 ,以学校美 术组 为骨 干基 础 ,形
思想 的转变 、专 业水平 的提高起 到 了一 定 的示范 引 物上 发表 论 文近百 篇 ,无论 在质 和量 上均 有 了明显
领作 用 ,进一 步 推动 了教 师专业 化 成长 的进 程 ,加 的提高 。
快 了学校 的发展 。
在今 后 的品质 提 升工作 中 ,学校 将继 续立 足学
(二 )创 新微 课 。微 课是新 的教育 理念 下 的一 校实 际 ,以追 求实 效 为 目标 ,坚 持在 实践 中探 索 ,
技 艺 。从 开展撕 纸课 外 活动 ,再 到 《满 族撕 纸 》校 撕 纸 》校本课 程创 建 提 出积极 建议 。引 进高 校人 才
本课程 的创建 ,先后经历 了十年五个 阶段 。
资 源 ,吸收 高端 理论 滋养 ,整 理 出版正 式校 本教 材
学 校先 后邀 请通 化 师范学 院教 授 和长 白山满族 《小学撕 纸技艺 教程 》,在本 县 内推广,有效 的验证
【责任编辑 李 莹 】
问 ,师 生 收集 了千余件 展 品 ,积 累建设包 括 “满族 国家 ,让 家 乡满族撕 纸文 化走 出 国门 ,大放 异彩 ;
教师 课 堂教学 大赛 活动 的开展 ,既 为骨 干教 师 、优 育 “优秀 教学成 果 ”二等 奖 ,获2015年市 级 “优秀
在小学剪纸教学中渗透优秀民俗文化学习教育的实践及研究.docx

..发扬剪纸艺术,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大华二小校本剪纸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的提出剪纸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是历史最普及和最具群众性的、大众艺术形式之一,与民族民俗的关系密切,可以说,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之一,是民族民间风俗活动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
因而剪纸教学必须要渗透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教育,不然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旺盛的生命力。
几年来,我校在“自主学习,全面发展”课改方针的指导下,开设了以剪纸为载体的校本剪纸课程,编写了剪纸校本教材,并在与其它课程整合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剪纸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提倡学生亲自去实践、发现、体验,并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
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校发展活力的客观现实需要。
多年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寻找突破口,不断地进行探索,先后在艺术、阅读、体育等学科教育中初步形成了学校教学特色,并已卓有成效,为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所认可,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更多的学生、教师也因为特色教育而走向成功。
从剪纸教学的目的来看,主要有以下目的:1.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形成良好品质。
3.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中华文明的信念和历史责任感。
4.吸取民族民俗文化的特点,传承剪纸的优秀传统,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并进行创新活动。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一)、本课题研究按以下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对剪纸艺术进行理论研究,对小学剪纸教学经验进行汇总,对小学生的剪纸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对方案在部分班级中先试点实施 ,实施一个阶段后 ,积极反馈实施情况,对有效的可行的进行保留、提升 ,对无法实施或效果不明显的方案进行补充、淘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根据实施的情况进行资料整理作定量定性分析,进一步修订完善方案。
走进丰宁满族剪纸总结

《走进丰宁满族剪纸》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反思河北丰宁第一小学李辉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关注并了解了剪纸,发现了剪纸里面的秘密。
通过搜索收集到剪纸的溯源,剪纸的形成,剪纸的发展及其剪纸名家的有关资料,还有剪纸的表现形式,和剪纸的流派等相关资料,提升了获取信息、整合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关于这项活动,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我都十分重视个体、小组、活动本身给予评价。
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活动进行调查问卷做了小结,表彰了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一位同学。
我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简单归纳以下几点:1、我在小组中最主要的贡献是参与研究计划的拟订;围绕任务提出子课题;负责收集资料;负责整理资料;负责设计排版;负责当中心发言人;一人身兼多职。
2、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 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一个人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有了提高;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深入;个人能力、特长得到发挥;学会了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体验到了研究的乐趣。
剪纸名家,通过实际走访结识了身边的剪纸艺人,在她们的指导下也学了一招。
我剪的作品虽简单,但让我有成功的感觉,这也让我迷恋上了剪纸!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
剪纸是他们喜爱的艺术形式,所以有关剪纸的历史、创作、人群这一系列问题成为他们探索研究的动力。
此次活动由学生自由组合,划分小组,调查剪纸活动的情况,并研究关于剪纸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活动中去,比如三句半、舞蹈的编排等。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团结协作之花在同学们身上盛开,比如有的小组中有同学性格内向、胆小,不敢去采访他人,于是本组的其他成员便主动帮助他,带他一起去采访,锻炼了他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
试析满族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试析满族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作者:郭梓绪来源:《神州·中旬刊》2020年第04期摘要: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强化了教育部门以及学生和家长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本文主要对满族剪纸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推进满族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合理对策。
致力于丰富小学生的美术教学资源,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美术民族文化。
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满族剪纸;美术教学;素质培养引言:满族剪纸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
面对新时期教育工作开展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重要理念的教育现状。
如何将满族剪纸合理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并加深学生对于满族剪纸艺术的理解呈现出必要性。
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校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均有积极意义。
1满族剪纸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热爱劳动的民族,民风淳朴、热爱生活。
在历史长河中满族人们将生活面貌以及特有的民俗文化以剪纸的形式表达出来。
用漂亮多样的剪纸作品展现幸福美好的生活。
以这样质朴的艺术文化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可以有效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涵,能够以新鲜的艺术形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加深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热爱。
与此同时,满族剪纸的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动手操作剪纸的过程中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素质培养创造有力契机,有助于小学美术教学目标的达成。
而且,剪纸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合理使用让小学生了解更多的民族艺术,推进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
2加强满族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合理对策2.1创建富有民族性的美术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至关重要,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营造良好积极的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参与到美术知识学习中[1]。
对此,在加强满族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建富有民族性的美术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融入其中,通过剪纸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走进满族剪纸实施方案

走进满族剪纸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丰宁满族剪纸》实施方案丰宁第一小学李辉一、活动背景:1、我国剪纸的历史剪纸作为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蔡伦发明纸以前,人们就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为我国的剪纸艺术的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2、丰宁满族自治县剪纸情况丰宁满族自治县满族剪纸,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表现形式赋予变化,风格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婉约,亦情亦景、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剪纸作品,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2019年5月,丰宁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
2019年经文化部确定,张冬阁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2019年10月,丰宁剪纸与蔚县点彩剪纸、陕西剪纸等捆绑为《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学校剪纸情况,2019年我校自主研发了校本教材《丰宁满族剪纸》一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剪纸课,学生对身边的剪纸艺术十分感兴趣。
以满族剪纸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热爱剪纸艺术,激发学生做满族剪纸艺术接班人的热情。
二、活动目的:(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满族剪纸的来历,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和传统文化的教育。
(2)了解和体验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资料搜集、信息归纳的方法,掌握报告、汇报、讨论等学习方法。
(3)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沟通表达、协作分工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借助网络和图书馆查找学习资源的良好习惯,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锻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6)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觉养成注意安全的意识,卫生意识,创新意识。
满族剪纸文化的教育传承与保护研究

满族剪纸文化的教育传承与保护研究作者:刘健李艾来源:《设计》2015年第07期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世代相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让我们见证了历史,得到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满族剪纸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其的传承与保护是刻不容缓的。
本文针对满族剪纸的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教育传承与保护上提出意见以及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剪纸传承保护中圄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00-02一满族剪纸的保护现状1 申报情况辽宁省的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我省有五个城市列入其中,它们是鞍山的“岫岩满族剪纸”、锦州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抚顺的“新宾满族剪纸”、朝阳的“建平满族剪纸”、大连的“庄河满族”,以上均收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2 濒危状况剪纸艺术是一门口传心授的技艺,在传承中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已经影响了剪纸艺术的发展,所以人作为传承的载体,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关键。
老一辈的传承人在消亡,能够继承这门技艺的人寥寥无几,而新一代的青年更愿意接受现代的文化,对于民族民俗的文化艺术却缺少传承和创新的责任,甚至于对传统的民俗文化失去兴趣或相知甚少,如果想把继承创新满族剪纸艺术的希望寄托在现代青年的身上,恐怕他们现在还担不起重任。
而对于传承人也有其担心之处,其一,一些传承人缺少创新的意识,不注重自我的艺术修养和技艺的提高。
其二,传承人的徒弟虽多,但能独当一面的接班人却寥寥可数,继承人的队伍中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其三,老旧的思想观念也是一些传承人不肯突破的枷锁,他们的民族色彩浓重,这也导致了传承人的缺失。
二满族剪纸的教育传承方式研究国家的培育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至关重要,它涉及的是幼儿到青年这一十分重要的群体,他们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
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来看,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带有盲目的鄙视及缺少理性的关注色彩,并没有完全正确地摆正其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第28卷第9期
2007年9月
通化师范学院
JOURNALOFTONGHUATEACHERSCOLLEGE
V o1.28№9
Sep.2007
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
——
满族剪纸,撕纸"写生"教学研究
王纯信
(通化师范学院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吉林通化134~2)
摘要:发祥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剪纸,撕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很好地加以传承与保护.
将民间剪纸引进写生理念,是对传统民间剪纸技法的突破,丰富其新传统,新观念,为现代知识青少年一代所接受,将使民间剪纸
走出民间,走向发展.
关键词:剪纸,撕纸写生;走出民间;走进课堂;走向发展
中豳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07)09--0001--03
收稿日期:2O0r7一o4—05
作者简介:王纯信,1939年生,吉林通化县人,通化师范学院中国满族民间美术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满族民间美术.
民间剪纸是包括剪,刻,撕,烧等多种镂空手段,
在纸等薄片材料上创造的图案艺术,是在民间一代
代,一辈辈传承延续的民间美术,是靠母女,姑嫂,师
徒等途径口传教授的文化模式,是靠目识心记,烟熏
墨拓,传摹移写等方法延续,教习的艺术形式.
民间剪纸在内容上追求喜庆,吉祥,以表现大众
的信仰,崇尚,希冀和祝愿等.在表现理念上不追求形似,不表现空间,虚实等现代美术造型手法,形成了民间美术的独特体系.当今,在民间剪纸的发展, 延续,探讨,研究中,在弘扬民间艺术使之后继有人的摸索,实践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民间剪纸的继承人已不再是目不识丁,没走出过大山的老太太,小媳妇,而是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的受到多种门类不同层次艺术教育的年青一代,更多的是作为民间剪纸传承对象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很显然,仍延用传统的教习方式是不够的,面对新的传承对象,如何运用新的传承方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
,关于剪纸,撕纸
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商周时期
即出现了以金,铜,玉等薄片材料镂空的工艺制品, 这是剪纸艺术的先河.至汉代纸张的出现促进了剪纸的广泛应用,普及到民间,_直延续到今天.发祥
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剪纸,起源于女真时期,是为萨满祭祀服务的,多用桦树皮,柞树叶,包米窝等植物薄片作为剪纸的载体材料,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撕纸是以手代剪的剪纸,是一直与剪纸并行发
展的一种艺术形式,经实践研究,撕纸有自己的许多特性,构成了它的长处:一是以手代剪,可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使手指肌肉群得到全面锻炼,特别是少年儿童,手指的训练,锻炼对以后写字,作画,使用各种工具都是十分重要的;二是以手代剪,不使用剪刀,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增加了安全性,可防止刀,剪对孩
子可能造成的伤害.在农村小学,更具有减少剪纸课投资的意义,农家孩子,只要伸出一双小手,就能走进撕纸的殿堂;三是撕纸不适宜细腻的刻画物象,显现出朴实,粗犷的风格.撕纸撕出的物象边缘不规整,纸的纤维外露,沿边缘形成毛茸状的轮廓,形成拙朴的装饰情趣,别具一格.满族剪纸,撕纸是满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目前需要抢救,保护的重要项目,但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这正是本文探讨, 研究的主题.
二,民间剪纸传承过程中的困惑
民间剪纸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各民族,各地区
形成了许许多多风格各异的剪纸艺术.发祥于长白山区的满族民间剪纸,由于历史,地理,民族的因素, 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丰富的传统.
2000年以来,笔者在通化师范学院开设满族民
间剪纸公选课教学,在美术系开设满族民间剪纸必修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解析传统的满族剪纸作品,通过原件展示;播放满族剪纸艺术家的专题片;请来满族剪纸艺术家作为兼职教授任教,向学生讲解,示范,辅导,使学生整体地,形象地了解满族剪纸的技艺;这些方法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着名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家倪友芝,侯玉梅,张杰都曾到师院任教.他们的传奇经历,精湛技艺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但是大学生对来自民间的艺术产生许多困惑:
民间剪纸的原创作者多为没读过书,没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农家女子,对民间剪纸不追求形似,不讲究比
例,透视等"拙朴"之美,原因是这些人缺乏文化底蕴与美术常识,久而久之,这些缺憾成为了传统;而民
间剪纸的题材大多是由当时的农家女子所搜集的, 受她生活环境局限,没有走出过大山,没见过山外的世界,所以剪纸中表现的多为耕织,射猎,山野四季, 花鸟虫鱼等,这些局限的题材成为了"乡土气息", "地域特色"的典范:传流民间剪纸所表现的思想意识多为"信仰崇尚","婚嫁生育","仙神精怪"等,这
些也是由于当时的农家女子因没有受到科学知识教育而对大自然缺乏认识,仍停留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阶段,是思想意识滞后的表现…….
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等因素形成的民间剪纸传
统也可以认为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民间剪纸的创作者们匮乏文化教育,受自然环境制约所形成的"局限","缺憾".敢于认识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不
是否定传统,而是能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传统,最终成为发展传统的动力.
三,独辟蹊径,引进写生理念
剪纸的发展在于出新,这是建立在继承基础上
的一种传承方式.笔者尝试在剪纸领域引进写生理念,通过开设剪纸撕纸写生课,丰富剪纸传统的内涵.
写生是绘画中的词汇,是面对所要描绘的对象,
通过观察,分析,予以表现的一种绘画方法.这种方
法在中国画中也多有运用,如对静物,景物,动物,人物等的描写多通过观察实物而后施之笔墨,称之"应物象形,随类赋彩".在山水画创作中,主张"搜尽奇
峰打草稿","外师造化",这都是写生的理念,但是中国画写生大多不是对描绘对象当场描绘,而是"目识
心记","传摹移写".而源自西洋绘画理论的写生,
则是面对描绘对象当场作画.力争"形神兼备".运
用写生手段的绘画形式有铅笔写生,钢笔写生,水彩写生,油画写生,国画写生等,所描绘的对象有静物, 风景,人物等.
写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也是绘画基本功
训练与收集创作素材的手段,在绘画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剪纸写生"是个全新的概念,那就是将剪纸, 撕纸描绘的对象,或人或景或物安放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用剪纸——或剪或撕予以表现.先是将一个水杯,一个话筒和一个暖瓶等展示在教室前面,第二步到室外去,面对大自然中的树,花,桥,屋等,第三
步是表现人物,或男或女,或坐或立.要求学生先观察,分析,然后自己解决构图,造型,特别是找到用什?
2?
么技法予以表现,剪,撕自便.学生们思路不同,观察角度不同,表现技艺各异.
同学们将学习传统剪纸时的技法,如对折,打
毛,纹饰,香火烧孔等自由应用,其写生作品面貌各异,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剪纸写生过程,是传统剪纸技艺与实际物象相合理匹配的过程,是在写生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传统剪纸技艺的不足而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剪纸的题材更加宽泛,造型更加多样,技艺不断创新,写生的作品使传统剪纸技法得到丰富,得到延展,出现崭新的前景.
四,剪纸撕纸写生实践促进民间剪纸的发展
从剪纸,撕纸写生理念的构想到在多所小学的
试验性实践及理论上的探讨,使我们认识到,这一立论是成立的,通过实践所取得的收效比预想的要好得多.对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将对剪纸,撕纸艺术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剪纸,撕纸写生论"是对中国民间剪纸传统
的突破
任何样式的民间艺术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
生变异,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正是这样与时代并进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纸张出现以前,剪纸是用玉石薄片,金铜薄片,皮革,布帛等来缕空制作的,用来装饰冠饰,衣物等;汉以后纸张的出现代替了其他薄片材料,剪纸技艺从专业工匠改换到民间妇女手中,使剪纸走向普及,发展;满族当年世居山林,为了适应萨满祭祀的需要, 剪纸的应用产生了变异并出现了用桦皮,鱼皮,树皮,树叶代纸的剪纸…….近年来,社会迅速发展,生存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而民间剪纸的传统理念流变甚微,使民间剪纸的展现阵地正在迅速萎缩.将民间剪纸引进写生理念,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得以走进现代,使民间老婆婆的艺术走进现代人群,这是对民间剪纸传统理念的突破也是在继承传统中所产生的积极成果.
2.引入"剪纸,撕纸写生论"是对这一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保护举措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保护民族文化,使民
族文化本土化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这些民族文化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如何保护它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举措是多方面的,让民间剪纸走进大学,
中学,小学课堂,使"写生论"成为了剪纸从农村走进城市,从远古走进现代,从目不识丁,足不出村的老奶奶手里走进时尚文化青年一代.是构建民间剪纸突破传统的一座金桥.让民间剪纸的"新传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