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语文考试资料
河南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南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旁证博引明察秋毫B. 出类拔萃博古通今C. 一诺千金一言九鼎D. 黄梁美梦风声鹤唳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____。
”A. 老当益壮B. 老态龙钟C. 老马识途D. 老成持重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个报告,我昨天已经写完了。
D. 他虽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并不骄傲。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 他像一只猎豹一样敏捷。
B.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C.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是()。
A.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6.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B.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
C. 《西游记》是清代作家吴承恩所著。
D. 《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
7.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A. “一炷香”通常指的是大约一小时的时间。
B. “三更”指的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C.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D. “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8.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流派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建安文学是唐代文学的代表。
B. 骈文是宋代文学的代表。
C. 唐宋八大家是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
D.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
9.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B. “四书五经”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它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历史,记录了从鲁国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共二百七十年间的史事。
3.《长恨歌》中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七月七日在骊山长生殿,两人的爱情誓言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韩愈《进学解》“进学”是劝学意思。
韩愈正面劝导学生的名言警句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傅雷的译文主要有34种,其中最有名的是《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家书以其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学识、深刻的哲理、流畅的文笔,构成了文革前十七年散文中最为真诚的华章。
6.沈从文小说《边城》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小说的主人公是翠翠。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是艾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是扎西莫多。
7.消息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时间) 、where(地点) 、who(人物) 、what(事件)和why(原因) 。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计20分)1.《大学》中的“八目”是什么?其中哪些条目是“本”,哪些条目是“末”,为什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以治国平天下为末。
修身是内在的因素,也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平天下是外在的因素,也是只有部分人才可以做的事业。
2.举例说明《左传》怎样解释《春秋》?释事,也就是对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解释。
有时,也从字面上进行解释。
如《郑伯克段于焉》,既有对这个时间从头到尾的叙述,中间还夹杂了一段对文字的解释,如“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3.简述《长恨歌》的叙事线索。
爱情的起因——爱情的盛宴——乐极生悲、安史之乱爆发——仓皇逃难、马嵬兵变——爱情的悲剧、刻骨的思念——访求仙山、再结来世之缘。
河南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第2章:先秦文学

博航教育·石木老师
第一节 政论散文
政论散文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 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秦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政论作家是秦朝 的李斯和西汉的贾谊、晁错。 李斯(前284~前208)字通古,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与韩非一起 师从荀子,崇尚法家思想,后入秦任丞相多年。他的《谏逐客书》是 秦朝惟一一篇具有文学价值的政论散文。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颖川,著名政治家,崇尚法家思想。七 国之乱时,被汉景帝冤杀,代表作品有《言兵事疏》、《守边劝农 疏》、《论贵粟疏》、《贤良对策》等。
对城阙宫殿、帝王游猎、禽兽草木、羁旅行役、怀才不遇进行 丰富繁缛、穷极声貌的铺陈描写,总称“汉赋”。三国六朝时, “赋”逐渐向骈文方向发展,产生了“骈赋”;唐朝时,“赋” 由骈体转为律体,称为“律赋”;宋朝时,学者好用散文写 “赋”,故名“文赋”。其中,“汉赋”又分为“大赋”和 “小赋”。“大赋”得名于恢宏巨大、气势磅礴、语言华丽, 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合称“汉赋四大家”。 张衡的《归田赋》,是大赋转向小赋的标志性作品。“小赋” 得名于篇幅短小、风格多样、语言朴素,代表作家有赵壹、蔡 邕、祢衡等人。
30篇“世家”(诸侯史传)、70篇“列传”(名人史传)、10篇 “表”(记载大事)和8篇“书”(记载典章),开创了以“人物” 为中心的史书编写体例(即“纪传体”),具有实录的精神、文学 的笔法、高超的技艺,代表着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撰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 通鉴》合称“史学双璧”,对后世的叙事散文起到了标准、示范作 用。《史记》位居《二十五史》之首,与东汉班固的《汉书》、南 朝宋代范晔的《后汉书》、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河南理工大学语文考试考试宝典

春江花月夜年代:【唐】作者:【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1)春江花月夜中有关哲理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2)月的地位:全诗以月为主题,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的纽带,统筹全诗。
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表现了一种执着的憧憬和谈谈的忧伤;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忧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正是这种轻快和轻盈,使全诗透露出一种空蒙,迷茫,柔和的情调,像清梦飘过,却又时刻笼罩心头。
3)艺术之美:《春江花月夜》的四美之处1诗境优美,哀而不伤。
2语言优美,韵律和谐。
3变化的精巧构思:美在构思的精巧,美在诗中的意象既有个性美也有整体美,美在诗中的意象极富变化。
4整齐而带有变化的章法。
4)诗人是怎样将诗情画意哲理融合在一起?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副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诗人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浩叹。
又由离人思妇德感慨抒发因江天月色之美所引起的闺恨离情。
诗情,画意,哲理融合自然。
5)具体分析诗歌中烘托,铺垫手法的运用文章第一层次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浩叹。
大二语文试卷

河南理工大学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大学语文》试卷(A 卷)参考答案1.《四书》是儒家文化的经典,包括《大学》、 《中庸》 、 《论语》 和 《孟子》 等四部先秦历史文献。
北宋程颐、程颢率先提出“四书”这个名称,南宋朱熹为之作注,使它代替传统的《五经》、《六经》、《九经》、《十三经》,成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体系的著作。
《大学》的内容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一章,是 孔子 的原话,传十章,是 曾参(或曾子) 对“经”的理解和解释。
2.左丘明的著作有 《左传》(《春秋左氏传》) 和 《国语》 。
3.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诗云:“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其中“乐天”是白居易的 字 ;“长恨曲”是指 《长恨歌》 ;“琵琶篇”是指 《琵琶行》 。
这里的“诗仙”是 白居易 。
4.韩愈诗歌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是指唐代大诗人 李白、杜甫 ;被称为浪子班头的宋代大词人是 柳永 ;被称为“人中兕虎”、“词中之龙”的宋代词人是 辛弃疾 ;北宋中后期的宋代文坛盟主是 苏轼 。
5.沈从文小说《边城》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小说的主人公是 翠翠 。
《红楼梦》的作者是 曹雪芹 。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人公是 艾丝美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是 卡西莫多 。
(外国人名音同即可)6.行政公作者是法定的,读者也是法定的,格式也是固定的。
根据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可以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和 下行 文。
1.运用你所学过的《大学语文》知识,谈谈对我校校训是“明德任责”的理解?答:发扬自己美好的品性,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2.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司马迁的《史记》也绝笔于获麟,二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答:司马迁有意仿效孔子。
他们认为麒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但它却出现在乱世;出非其时,惨遭杀戮,从此天下再无太平的时候;表明了历史学家对现实的批评和将来的绝望。
河南省2024年大学语文专升本真题试卷

河南省2024年大学语文专升本真题试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班次: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30小题30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楚辞》的是()A.《九章》B.《九辩》C.《九歌》D.《太玄赋》2.《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乐之”的意思是()A.为她鼓乐B.使她快乐C.为她歌唱D.认为她快乐3.孟子“仁政”思想的起源和哲学根基是()A.兼爱B.性善论C.民本思想D.反对战争4.曹操《短歌行》(其一)中化用《诗经》成句的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5.下列关于《战国策》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A.反映了儒家思想B.保存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重要史料C.人物言辞善言巧辟,语锋机敏睿智D.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几百年的政治风云6.《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赵武灵王首先劝说贵族公子成改穿胡服的内容最符合下列哪个成语()A.擒贼先擒王B.狐假虎威C.三人成虎D.釜底抽薪7.贾谊的《过秦论》是汉代著名的()A.大赋B.骈文C.政论文D.抒情小赋8.下列诗句均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其中描写内容与边塞寒冷无关的是()A.将军角弓不得控B.千树万树梨花开C.胡琴琵琶与羌笛D.北风卷地白草折9.下列属于《史记》中塑造的悲剧人物是()A.项羽B.刘邦C.陈平D.萧何10.《山居秋暝》中体现了作者归隐之情的句子是()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1.下列选项没有用到典故的是()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2.下列选项没有用到修辞手法的是()A.天若有情天亦老B.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C.芙蓉泣露香兰笑D.将登太行雪满山13.宋代诗词书画文艺创作成就最全面的作家是()A.黄庭坚B.欧阳修C.苏轼D.周邦彦14.下列哪首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即()A.《七月》B.《采薇》C.《蒹葭》D.《丽人行》15.陶渊明开创了下列哪种诗歌题材()A.咏史诗B.咏怀诗C.田园诗D.山水诗16.下列诗句不属于民歌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C.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7.下列诗人中诗作流传至今数量最多的是()A.白居易B.陆游C.杜甫D.王安石1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评价的是()A.李商隐B.白居易C.李白D.王勃19.《聊斋志异》的文学体裁属于()A.文言短篇小说集B.白话短篇小说集C.文言长篇小说集D.白话长篇小说集20.下列诗词中“君”为作者自指的是()A.但为君故,沉吟至今B.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1.关汉卿的代表剧作是()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汉宫秋》2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词人用以自喻的意象是()A.黄花B.梧桐C.过雁D.晚风23.我国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A.鲍照B.谢灵运C.谢朓D.孟浩然24.和宋之问一起定型了五言律诗的诗人是()A.沈佺期B.卢照邻C.上官仪D.虞世南25.我国的第一部白话诗集是()A.《女神》B.《花间集》C.《尝试集》D.《乐章集》26.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指( )A.《春蚕》《秋收》《残冬》B.《雾》《雨》《电》C.《家》《春》《秋》D.《幻灭》《动摇》《追求》27.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出自( )A.《日出》B.《原野》C.《北京人》D.《雷雨》28.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第三样时代”指的是()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C.社会主义新时代D.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29.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项是()A.福楼拜——《悲惨世界》B.欧·亨利——《羊脂球》C.巴尔扎克——《高老头》D.屠格涅夫——《战争与和平》30.于连是下列哪部小说的主人公()A.《伪君子》B.《红与黑》C.《巴黎圣母院》D.《茶花女》二、填空题(共10小题10分)3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
河南省高校期末考试卷语文

河南省高校期末考试卷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迫不及待B. 按部就班C. 明查暗访D. 一愁莫展2.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B. “你今天有空吗?”他问我C. “你今天有空吗?”,他问我D. 他问我:“你今天有空吗”?3. 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是:A. 他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受到了表扬。
B. 他不仅受到了表扬,而且还完成了任务。
C. 不仅他完成了任务,而且还受到了表扬。
D. 不仅受到了表扬,而且还完成了任务。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C. 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D. 受益匪浅,这次活动使我们。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阵风一样跑得飞快。
B. 他跑得飞快,像一阵风。
C. 他跑得飞快,仿佛一阵风。
D. 他跑得像一阵风一样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岳阳楼记》,作者是______。
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望岳》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5分)2.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列举至少三个。
(10分)3.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0分)4. 你认为文章的结尾部分对主题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5分)四、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言文内容略)1.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河南单招试题及答案语文

河南单招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届(yīng)C. 惩罚(chén)D. 矜持(j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公司采取了新的安全措施。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3-1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名句。
12.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大观园”是作者对______的隐喻。
13.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著名的元曲,其作者是______。
14-20. (略,类似结构的题目)三、阅读理解(共30分)2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5分)[文章内容略]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分)(2)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4分)(3)文章中提到的“那片叶子”象征着什么?(4分)(4)你认为文章的结尾是否合理?为什么?(4分)2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5分)[文言文内容略](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5分)(3)文中描述了哪些人物的品行?请简要分析。
(6分)四、作文(20分)23.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D2. B 3-10. (略)二、填空题答案11. 王昌龄 12. 封建社会的衰败 13. 马致远 14-20. (略)三、阅读理解答案21. (1)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略)(2)作者通过……(略)(3)“那片叶子”象征着……(略)(4)我认为文章的结尾是合理的,因为……(略)22. (1)加点词的含义:……(略)(2)翻译:……(略)(3)文中描述了……(略)四、作文(略,考生需自行创作)注:本试题及答案为模拟内容,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一:国学知识概述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大学》全文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
《大学》篇主要阐述一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弘扬的君子修德之学。
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诗经的基本知识概述《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总共三百零五篇。
所以《诗经》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大家。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三:史传知识概述我国古代史著卷帙浩繁,按编撰形式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大史体。
编年体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其中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体例完善的编年体通史,《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一部自称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
二十四史都属于纪传体史书。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春秋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四:唐诗知识概述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五:元曲知识概述元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
散曲绝大多数属北曲,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王实甫的《西厢记》被人比喻为“天下夺魁”之作。
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六:散文知识概述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七:新诗知识概述新诗发展的历史分为:初创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
新月派代表:闻一多,徐志摩象征派代表:李金发抒情诗代表:冯至散文诗代表;鲁迅八:行政公文写作行政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
它具有政治性,权威性,时效性,规范性的特征。
根据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行政公文有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文书),下行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发送的文书)和平行文(向同级机关或不隶属的机关送交的公文)三种。
行政公文有统一的,规范的格式,具体格式规范参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它规定了公文的构成要素及表达原则。
二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它规定了公文各个要素的排列位置,字体字号等。
通知是下行文。
主体结构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大部分。
通报是下行文。
根据通报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三类。
主体结构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大部分十:《春江花月夜》《全唐诗》仅存张若虚诗作二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少妇思春之情,艺术水准一般。
另一首便是这首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闿运语)“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闻一多语)而传诵千载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诗篇题目通过春,江,花,月,夜五个诗歌中常用的良辰美景意象的连缀,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心驰神往,朦胧空灵的美妙图画,强烈地刺激读者不得不去探索这个奇妙的艺术境界。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yàn)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tīng)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zhēn)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古字中读xiá,xié是近代编入的声调)。
斜(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jié)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如何看待“月”在全诗中的统筹作用?全诗以月为主题,紧扣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的纽带,统筹全诗。
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表现了一种执着的憧憬和谈谈的忧伤;但它是少年时代的憧憬和忧伤,尽管悲伤,仍感轻快,虽然叹息,总是轻盈。
正是这种轻快和轻盈,使全诗透露出一种空蒙,迷茫,柔和的情调,像清梦飘过,却又时刻笼罩心头。
诗人是怎样将诗情画意哲理融合在一起?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副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诗人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浩叹。
又由离人思妇德感慨抒发因江天月色之美所引起的闺恨离情。
诗情,画意,哲理融合自然。
具体分析诗歌中烘托,铺垫手法的运用文章第一层次就江月即景抒情,发出江月长存,人生短暂的人生浩叹。
为下文写离人思妇德感慨做了铺垫。
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艺术结构完整,语言清晰,韵味婉转。
2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典故及作用:1 吴钩;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
后也泛指利剑。
2,季鹰:晋朝吴地人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
于是,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3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三国志·陈登传》记载: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去拜访陈登时,陈登不理睬他,自己上大床躺下,让许汜睡下床。
刘备说:当今天下大乱,你没有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言无可采。
如果是我,我就睡在百尺楼上,而让你睡在地上。
这里是指那些只知道谋求私利而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
4,树犹如此:语出《世说新语》。
晋朝的桓温北伐,途中见到自己早年栽种的柳树已经粗过十围,便叹息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处借以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虚度光阴的感慨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三个典故,将作者的愁情逐层剥开,递相展示出来,极尽沉郁雄浑之美,堪称辛词中的精品十一:《长恨歌》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
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向来难以理解,你赞同那种观点,理由是什么?诗的主题是“长恨”。
先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接着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
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
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
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最后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
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
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它并非纯粹叙事,还有机融合了那些创作手法?《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情节生动,语言优美,人物刻画细腻传神,且叙事,抒情,议论得到完美结合,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第四段对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对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十二:小说知识概述小说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理论上通常认为,借助于艺术虚构,以散体文的形式表现叙事性内容,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的关系,命运,性格,行为,思想,感情,心理状态,活动环境进行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体裁。
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小说的分类有不同的原则,按用语来分,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文体来分,有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等等;不过现在通行的分类是分成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三种。
一 ·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1 、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
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
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 、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
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 、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