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题。
(10分)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1分)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1)值()(2)或()(3)去()3、说说文中画线句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的意思。
(2分)4、在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的情况下,郑燮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分)5、你认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和下列链接材料来说明。
(2分)[相关材料]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摘自《百度百科网》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参考答案: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划对一处即可)2、(1)遇到(2)有的人(3)离开3、这是什么时候了,如果经过多处地方多人之手层层申报(荒情),老百姓哪里还能活下去?4、不经请示皇上,先开仓赈济灾民,愿意为此承担责任。
此举使万余百姓活了下来。
5、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文言文《狼》阅读及答案「篇二」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昔以色幸者多矣。
高祖有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伯子。
孝景帝时,中无宠臣,然独郎中令周文仁,仁宠最过庸,乃不甚笃。
今天子中宠臣,士人则韩王孙嫣,宦者则李延年。
嫣者,弓高侯孽孙也。
今上为胶东王时,嫣与上学书相爱。
及上为太子,愈益亲嫣。
《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狼》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狼》阅览理解题及答案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间,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间,意将隧入以攻这以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刹那两毙,禽兽之变诈几许哉?止增笑耳。
【小题1】以下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眈眈相向(chén)B.狼亦黠矣(xié)C.屠大窘(qiǒng)D.止露尻尾(kāo) 【小题2】解说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①顾野有麦场〔〕②一狼洞其间〔〕③止露尻尾〔〕④屠自后断其股〔〕【小题3】把以下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目似瞑,意暇甚。
〔2〕禽兽之变诈几许哉?止增笑耳。
【小题4】狼很狡猾,但终究自掘坟墓,这那么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小题1】D【小题2】看到打洞仅仅大腿【小题3】①那只狼的眼睛如同闭上了,神态清闲得很。
②禽兽的诈骗手法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添加笑料算了。
【小题4】启示:挖苦像狼相同的伪君子,不管多么奸滑,终归要失利。
劝诫人们对待狼相同的恶势力,不能存在梦想与退让,有必要勇于长于奋斗,才干取得胜利。
答案剖析:【小题1】A.眈眈相向(dān),B.狼亦黠矣xiá),C.屠大窘(jiǒng)。
【小题2】“顾〞在此为“动词〞,意思是“回头看〞。
“洞〞在此为“动词〞,意思是“打洞〞。
“止〞在此为“通假字〞,意思是“只〞。
“股〞在古代汉语中意思较为特别,意思是“大腿〞。
【小题3】〔1〕“暝〞是“闭眼〞的意思,“意〞是“神态〞的`意思,“暇〞是“清闲〞的意思,“甚〞是“非常〞的意思;〔2〕“之〞是“的〞的意思,“几许〞是“多少〞的意思,“止〞是“只〞的意思,“耳〞是“算了〞的意思。
《狼》的试题及答案

《狼》的试题及答案
1. 《狼》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 鲁迅
B. 老舍
C. 巴金
D. 朱自清
答案:B
2. 在《狼》中,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狼的狡猾?
A. 直接描述
B. 通过狼的行为
C. 通过其他动物的反应
D. 通过人类的观察
答案:B
3. 《狼》中,狼与羊的互动体现了什么主题?
A. 弱肉强食
B. 团结合作
C. 智慧与勇气
D. 欺骗与背叛
答案:A
4. 作者在《狼》中对狼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A. 凶狠残暴
B. 机智狡猾
C. 忠诚可靠
D. 温顺可爱
答案:B
5. 在《狼》的故事中,狼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A. 被猎人捕杀
B. 被羊群打败
C. 被其他狼驱逐
D. 自然老死
答案:A
6. 《狼》中,狼的行为反映了作者对哪种社会现象的批判?
A. 腐败现象
B. 社会不公
C. 人性的自私
D. 道德的沦丧
答案:C
7. 在《狼》的叙述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反问
答案:C
8. 《狼》中的狼代表了什么象征意义?
A. 自然界的强者
B. 社会的弱者
C. 人性的贪婪
D. 社会的不公
答案:C
9. 《狼》的故事发生在什么环境中?
A. 森林
B. 草原
C. 城市
D. 乡村
答案:A
10. 作者通过《狼》这个故事想要传达什么信息?
A. 要警惕贪婪的人
B. 要保护自然环境
C. 要团结一致
D. 要尊重生命
答案:A。
《狼》中考题有答案

(2011·福建省佛山市)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6.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B. 屠暴起(暴躁)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D. 止增笑耳(只有)7.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固以怪之矣8.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 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0.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狼》蒲松龄选择、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0课】

《狼》蒲松龄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第20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选出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A、屠自后断其股.两股.战战B、乃.悟前狼假寐家祭无忘告乃.翁C、以.刀劈狼首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D、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先帝不以.臣卑鄙B.其一犬坐于.前皆以美于.徐公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D.屠乃奔倚其.下安陵君其.许寡人3、下列句子中的“而”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D、俄而雪骤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B.目似瞑,意.暇甚醉翁之意.不在酒C.狼不敢前.恐前.后受其敌D.相委而去.一狼径去.5、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 乃悟前狼假寐.(睡觉)B. 屠暴.起(暴躁)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D. 止.增笑耳(只有)6、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固以怪之矣7、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是()①恐前后受其敌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④其一犬坐于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语气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语气)B、止增笑耳(感叹语气)C、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疑问语气)D、狼亦黠矣(感叹语气)9、表现狼阴险狡诈的语句是()A、两狼之并驱如故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C、目似瞑,意暇甚D、途中两狼,缀行甚远10、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B.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C.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D.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11、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4篇

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4篇蒲松龄《狼》阅读题的答案篇一一、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
二、设计思路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是清朝作家蒲松龄写的一篇笔记体小说。
叙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故事。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练生动。
随着情节的波澜起伏,生动的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和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学生初学文言文,对文言知识缺少足够的字词积累,但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因此授课中决定遵循文言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通过四读(一读读准字音、二读读出节奏、三读读懂内容、四读读出情感)的方式,使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研读文本、理解重点虚词“之”;通过探讨问题,深入理解文意,领悟狼的狡猾与屠户的勇敢、机智;方法与途径: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情感与评价:通过诵读,感受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通过研读课文,懂得在生活中,对待邪恶势力,不光要敢于斗争,而且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的寓意;紧扣情节,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五、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的探究、领悟、理解。
六、教学准备制作“四步十二法”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四步研读预习表”上的内容(常识研读——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文体;文本研读——生字新词、情节研读、基本结构、文章主旨;艺术研读——立意、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生活研读——自己的启示与感悟)。
七、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入示标:出示幻灯片,学生观看狼的图片及解释,猜出成语。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鬼哭狼嚎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引狼入室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狼子野心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狼烟四起形容心肠像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狼心狗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几个成语的主角有关,请同学们大声说出今天的课题——《狼》预习共享: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1、《狼》的作者蒲松龄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文学家,我们曾学过其文章《山市》。
七年级上册《狼》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辍声绝矣。
(《聊斋志异·牧竖》)【注释】[1]牧竖:牧童。
竖,童仆。
[2]谋:谋划,商量。
[3]去:距离。
[4]少顷:不久。
[5]仓皇:慌乱。
惊惶失措。
[6]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意.暇甚意.甚仓皇B.跑号如前.状狼不敢前.C.乃.舍此趋彼屠乃.奔倚其下D.其.一犬坐于前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高超艺术手法及其作品《聊斋志异》的艺术价值的评判。
B.【乙】文胡波浪线句子的停顿为:“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C.【甲】文中“暴起”“劈”“转视”“断”等词语,表现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D.《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长篇小说。
“聊斋志异”意为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的“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再从狼的表现侧面体现“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的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答案8.B 9.D(短篇小说集)10.D11.(1)(略)(2)(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
《狼》精选题含答案

《狼》精选题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缀.行甚远缀:_____________ (2)苫蔽..成丘苫蔽:_____________ (3)一狼洞.其中洞:_____________(4)狼亦黠.矣黠:_____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2分,共4分)(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____________、屠户御狼和____________。
(2分)4、“一屠晚归”的“晚”字用得十分精妙,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阴险?(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有关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主要表现了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阅读理解题
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缀行()大窘()狡黠()苫蔽()眈眈()积薪()弛担()目似瞑()意暇甚()尻尾()假寐()变诈()
二、填空。
l.本文作者是朝著名的文学家。
课文选自他的集。
“聊斋”是作者名,“志异”是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论,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顾野有麦场()2.止有剩骨()
3.屠自后断其股()4.意暇甚()
&
5.盖以诱敌()6.其一犬坐于前()
7.一狼洞其中()8.意将隧入()
四、选择题。
l.“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2.“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B.路上有两只狼,紧紧在后面跟着。
C.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
D.路上遇到两狼,跟随着走了很远。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
D.清朝蒲松龄,号柳泉居士,而唐朝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五、谐音双关是利用音同或者近的词构成双关,使语言表现得含蓄幽默、机智巧妙。
请指出下列句中含有谐音的词和它所谐的词。
1.歇后语:唢呐吹出笛子调——响得不一样。
2.“华南牌”缝纫机广告,衣衣不舍华南情。
课内语段阅读题
$
(一)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劈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第一段是________,第二段是_________。
2.对划线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B.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3.不是描写狼狡诈的本性句子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4.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5.第二段在全文内容上起什么作用你读完这两节文字受到什么启发
>
(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1.上文选自课文《狼》,而课文又节选自,作者,字,又字,号,朝人。
其著名作品为《聊斋志异》,“聊斋”是他的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指的故事。
这部短篇小说集里的故事,大多是通过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
2.给下列字注音:
缀:窘:薪:苫:倚:耽:
3.文段中展现狼的贪婪的句子有:( )
A.缀行甚远
|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③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5.文中第一段写屠户狼。
点明时间的词为,表明地点的词为,矛盾双方是与。
这是故事的。
文中有一通假字,它是,通。
6.文中第二段写屠户狼。
表现屠户的和狼的,这是故事的。
7.文中第三段写屠户狼。
表现屠户的和狼的,这是故事的。
…
8.由“耽耽相向”可联想到一个成语
9.解释“之”的用法:
①复投之: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一、zhuìjiǒng xiá shàn dān xīn chímíng xiá kāo mèi zhà
二、1、蒲松龄清小说《聊斋志异》书房记述奇异的事2、最后一节
三、l.看见2.只3.大腿4.神情,态度5.原来6.像狗一样7.打洞8.打算
四、1.A 2.A 3.D
五、1.响——想2.衣衣——依依
课文语段阅读题
(一)
¥
1.记叙议论
2.B
3.D
4.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5.起点明主题的作用。
我们对待狼和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必须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他们,取得胜利。
(二)
1.《聊斋志异》蒲松龄留仙剑臣柳泉居士清书斋记述奇异妖狐鬼怪
2.zhuìjiǒngxīnshànyǐ dān
3.A B D
4.①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②看见野外有一个麦场,麦场主人在上面堆着柴,覆盖成小山似的。
③屠户于是跑到(麦场),背靠柴堆,放下肉担,拿起刀子。
5.遇“晚归”“途中”屠户两狼开端“止” 只
6.惧迁就退让凶恶贪婪发展
7.御果断抉择不甘罢休进一步发展
8.虎视耽耽
9.①代指骨头②音节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