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9中考语文专题十三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中考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中考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掌握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练习修改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综合性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组织材料,突出主题,表达清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中考综合性学习案例,准备教学PPT。

2. 学生准备:回顾已学的综合性学习知识,准备相关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综合性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展示中考综合性学习的优秀作品,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3. 方法指导:讲解如何合理组织材料,突出主题,表达清晰。

4. 练习修改:学生分组合作,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提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份中考综合性学习的练习作品。

2. 收集相关的中考综合性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指导和练习修改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了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提高了写作能力。

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自信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中考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回顾综合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2. 讲解调查研究的方法:如何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并强调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

4. 总结提升:学生展示调查研究结果,互相评价,总结学习经验和技巧。

人教版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中考人教版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一)探索月球奥秘(七上)1、人类第一次登月:1969、7、21,美国“阿波罗号”,阿姆斯特朗。

2、中国探月卫星:2007、10、24,嫦娥一号。

3、日期: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4、与月亮有关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5、传说月饼的来历:朱元璋抗元起义6、月亮别名、雅号:玉兔、嫦娥……7、与月亮有关的古诗句,含作者、出处。

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8、与月有关的成语:山高月小日月如梭 9、对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10、歌曲:贝多芬《月光曲》阿炳《二泉映月》(二)黄河,母亲河(七下)1、黄河的相关知识:①源头:巴颜喀拉山②入海口:渤海③长度:5464公里④流经:9省(青、川、甘、宁、内蒙、陕、晋、豫、鲁)2、神话传说:河伯献图3、历史人物故事:大禹治水龙门石窟4、成语:泾渭分明(比喻界限分明)河清海晏(形容太平盛世)中流砥柱5、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不到黄河心不死6、诗句(作者、出处):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7、歌曲:《黄河大合唱》 8、广告:保护母亲河,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

(三)马的世界(七下)1、成语:一马当先马到成功老马识途2、俗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风马牛不相及牛头不对马嘴3、历史人物故事:赵高指鹿为马田忌赛马九方皋相马4、古诗句(含作者、出处):①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月风雨大作》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5、古代的车马: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一车四马为“一乘”shèng 天子——万乘之国诸侯——千乘之国6、历史上或传说中的名马:的卢马(刘备)白龙马(唐僧)汗血马昭陵六骏(唐太宗)7、艺术作品中的马:徐悲鸿的《八骏图》《十面埋伏》(四)戏曲大舞台(七下)1、京剧: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

综合性学习中考复习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考复习教案

综合性学习中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2. 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综合性学习的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4. 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演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常见题型的解题策略。

2. 难点:如何运用综合性学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综合性学习的定义、特点、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题目,引导学生总结解题策略。

3.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典型题目,总结解题策略。

3. 实践:学生进行实践演练,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4. 创新意识: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综合性学习教材或相关辅导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 互联网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资料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综合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

2. 第2周:讲解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综合性学习专题训练教案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综合性学习专题训练教案 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综合性学习专题训练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综合性学习概述与方法指导1.1 综合性学习的概念解析1.2 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与中考要求1.3 综合性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4 综合性学习的备考策略与时间规划第二章:口语交际能力训练2.1 口语交际的意义与中考考察点2.2 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与表达方法2.3 实战演练:不同场景下的口语交际模拟训练2.4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策略与常见问题解答第三章:语文实践活动策划与实施3.1 语文实践活动的意义与中考价值3.2 语文实践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方法3.3 实践活动案例分析与点评3.4 语文实践活动的实施与评价策略第四章:阅读理解能力训练4.1 阅读理解在中考中的地位与作用4.2 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与技巧4.3 实战演练:各类阅读理解题目模拟训练4.4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策略与常见问题解答第五章:写作技巧与能力提升5.1 写作在中考语文中的重要性5.2 写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5.3 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要点与示范5.4 写作能力的提升策略与常见问题解答第六章:古诗文默写与鉴赏6.1 古诗文默写在中考中的要求与评分标准6.2 古诗文的基本鉴赏方法与技巧6.3 实战演练:古诗文默写与鉴赏模拟训练6.4 古诗文默写与鉴赏能力的提升策略第七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7.1 文学常识在中考中的重要性7.2 常见文学体裁与作家作品介绍7.3 名著阅读的方法与技巧7.4 实战演练: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问答训练第八章:综合性学习案例分析与评价8.1 综合性学习案例的选取与分析方法8.2 学生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与方法8.3 实战演练:综合性学习案例分析与评价模拟训练8.4 提升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第九章:模拟测试与备考策略9.1 模拟测试在备考中的作用与意义9.2 模拟测试的命题原则与题型分析9.3 实战演练:中考语文模拟测试练习9.4 备考策略与时间安排,提升学生应试能力第十章:考前冲刺与心理调适10.1 考前冲刺的重要性与方法10.2 考前心理调适的策略与技巧10.3 应对中考语文考试的策略与注意事项10.4 激励学生积极应考,提升考试表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中考语文 《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语文 《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综合性学习》专题复习教案复习内容:1、了解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类型2、把握综合性学习的中考基本题型3、掌握综合性学习的应考策略及解题技巧复习重、难点:重点:应考策略的掌握难点:解题技巧的运用复习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复习要点:了解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完成教材中关于综合性学习专题的梳理复习过程:一、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那些活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这个环节来引发学生们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从学生的感受中归纳出综合性活动的特点:在给定的话题中或材料中进行探究,并能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完成对自己观点的论证过程中,可能会有多种学科知识的渗透。

二、了解开展活动的常见方式:1、亲自体验方式:上网、上图书室查找资料、调查采访、问卷调查、开调查座谈会、拍摄、开主题班会、科学小实验、观察日记……2、竞赛活动方式:演讲(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书法比赛、辩论会。

3、展览方式:办手抄报、办墙报、自编作文集、橱窗专栏……4、讲座方式:知识座谈会、讨论会,名家讲座、交流活动、读诗报告会、名著推介会……5、趣味活动方式:对对联、猜谜语、成语接龙……三、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类型大致分为七类:1、体验成长类:《这就是我》、《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成长的烦恼》、《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乘着音乐的翅膀》2、自然风情类:《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说不尽的桥》、《黄河,母亲河》《雨的诉说》3、语言文学类:《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走上辩论舞台》4、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到民间采风去》、《脚踏一方土》、《马的世界》、《戏曲大舞台》、《莲文化的魅力》、5、专题探究类(热门话题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注我们的社区》、《我也追“星”》、《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漫话探险》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7、其他类:《怎样搜集资料》四、剖析考题,紧抓考点(一)考题剖析1、语文综合性设计活动类能根据活动的主题设计活动主题词(或题目)、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综合性学习专题训练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综合性学习专题训练教案(新人教版).doc

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 大家”之一,作为徐州知府
计一段这样的话,50 字左右。
率民抗洪,建黄楼、修苏堤,
3 月 1 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 其佳作《放鹤亭记》、《黄楼
三宝”的徐州汉画像石,是一部极为形象、逼真的“绣像汉 因为和两汉文化关系不大。
代史”。
(2)上云龙山寻东坡遗迹
材料二:“夏之韵”诗文朗诵比赛于 2010 年 3 月 10 日
在××中学落下帷幕。
材料三: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
艺术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
材料四:徐州汉墓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汉古墓群。
国徐州历代文物珍品展将于 3 月 31 日在奥地利雷欧本市博
物馆开展,展期 7 个月。展品包括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跨
度 5000 多年的徐州馆藏文物精品,主要有金银器、玉器、
铜铁器、陶俑、陶瓷器以及一些石器,展示了徐州悠久的历
史文化底蕴。记者了解到,国内出土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 5.(1)徐州的历史悠久(2)
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徐州博物馆馆藏“金缕玉衣”, 徐州有丰富的文化底蕴(3)
被特邀参加了这次展览,让异国观众一饱眼福。
徐州博物馆馆藏“金缕玉衣”
是国内出土年代最早、玉片
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
工艺最精的文物。
第二课时(二)
1.学校组织开展“徐州名城文化探究”活动,作为“历
史文化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4.栏目三:追寻历史渊源或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
欣赏地方艺术 栏目四:探访
栏目二:遍数名优特产
名胜古迹或品味民俗风情
栏目三:
栏目四:

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中考总复习之综合性学习教案邓玉满一、考试要求1.能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2.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3.能根据占有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复习目标通过对本块知识的集中复习,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够在给定的材料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复习内容和思路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新生事物。

这类试题的特点在于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在占有给定资料的前提下,进行探究发现,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也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解释: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它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因此,对这项内容的复习首先要学生认识这类问题的特点,把握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最后结合各种类型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

四、复习指导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曾经开展了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那些活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这个环节来引发学生们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从学生的感受中归纳出综合性活动的特点:在给定的话题中或材料中进行探究,并能根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完成对自己观点的论证过程中,可能会有多种学科知识的渗透。

2.在学生具体感知了综合性学习的基础上,明确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特点:(1)有问题可发现。

即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必须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应当是与学生有联系的,这里的联系是指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是同步的,还要考虑学生的层次,要能够“深其深,浅其浅”,即深者深求,浅者浅求,就是人人都可以从材料或背景中有所发现。

试题:请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班上一名曾在作文竞赛中(或其他竞赛)荣获奖项的同学,并拟一个可行的采访计划。

对于这道题目,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进行动手操作,并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层次。

思维周密的学生不仅可以列出采访的对象和内容,还可能会考虑到在采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2)有问题可探究。

即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值得学生去探寻研究。

赣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综合性学习PPT

赣语文中考总复习课件综合性学习PPT

口语交际 日前,市教育局下发了《国学经典通读读本》,要求全市中小学开
展经典诵读活动,现在学校举行了以“开展经典诵读,弘扬传统文化” 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如果你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请你在班会课 上发表获奖感言。要求语句通顺,至少引用一句儒家经典,不超过60字 (标点符号不占字数)。
示例: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3.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题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生活情景对话,
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论辨性质的 口语,也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的口语表达;三是提供材料, 让考生辨析正误,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演讲类口语交际题。 4.内容概括
这类题目一般提供一个新闻或语段,让学生按要求提炼 关键词或提取主要信息,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列标题或概括 大意。
1.紧扣题目最要紧 一般来说,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
它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
一定是材料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 题时,材料是因果关系的,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是同 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再写不同。 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题目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 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所以读懂题目,明确答题要 求,从题目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材料探究题的基本 条件和准则。
2.仔细研读找规律 如果说紧扣题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阅读材料、把
握规律则是解题的关键。阅读材料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 材料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考。 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 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材料的本质和要旨。 3.准确归纳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综合性学习
【考点透视】:
综合性学习类题型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和亮点。

这类试题强调生活即语文,语文要介入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能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类型题具有生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是江西中考的必考题之一。

【教学目标】:
熟悉各种综合性题目的特点及解答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6•江西]综合性学习(6分)
想象你将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

要求:
(1)自选一个角度;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
(3)不超过150字。

【材料一】据统计,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韩国为11本,以色列为64本。

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

【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逼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答案】示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必须承认,我们与韩国每年的11本、以色列每年的64本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

可能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转移为快餐式的电子读物,很少阅读有深度的经典内容,我们呼吁广大国民多读经典图书,提高阅读质量。

示例二: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77本。

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时间”。

但是一个人再忙,一天24小时总能有空闲时间,哪怕不是连续的,至少也是可以累计的。

如果利用好“三余”时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没时间”的困扰。

【解析】抓住题目中提示的主题“读书”,阅读材料,了解材料中所反映的有关“读书”的问题,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究其原因,从这个方面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对这些“现象”和原因的看法。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为了让传统节日文化更广泛地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你班拟开展一次“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活动。

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种活动项目?请仿照示例写出一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
项目:元宵灯谜大竞猜
目的:增强对灯谜的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项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活动策划能力。

本题在对活动项目的策划设计中,可结合“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的来历、相关典故、习俗等方面,设置朗诵、辩论赛、文艺晚会等形式的项目。

务必注意的是“项目”名称必须简洁、准确,“目的”语言简明扼要,切忌啰嗦。

【参考答案】示例:项目——中秋诗词朗诵会目的——增加古诗词的积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题的答案可多样化,但活动项目应体现所选节日与文化的特点)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