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古诗文阅读
南京市2016学年六合区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南京市六合区2016年初三中考一模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6分)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
(4分)故山南望何处,秋草连天独归。
(唐·刘长卿《瓜步送客》)2.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诗经•周南》)(2)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5)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6)▲,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8)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9)人生征途中,我们总会遭遇挫折,这时我们不妨借用李白《行路难》中“▲,▲”两句诗来激励自己,努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标致奥秘深恶痛极B. 窒息驱除温声细雨C. 萧瑟籍贯奄奄一息D. 凌驾苍芒通霄达旦4.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填空。
(3分)前人对南京的评价中,有三句话最让南京人引为自豪:一是诸葛亮说的,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二是吴敬梓说的,金陵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三是朱自清说的,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
南京的山川形势,人物风流,古迹名胜,着实令人艳羡.,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节选自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1)给加点字注音。
(2分)虎踞.(▲)艳羡.(▲)(2)“金陵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语出自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作文

南京市各区2016届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十三、作文【高淳】21. 作文(50分)在江南的时候我往北边眺望,来到北京我往南边眺望,人的一生是否都是为了眺望?——史铁生《务虚笔记》请以“眺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评分标准]21.(50分)作文(参看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鼓楼】20.诗人眼里,有阳光照在草上的清晨,就十分美好;草在结种子,风在摇叶子,就十分美好;我们坐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世间有许多不易察觉的景,易被忽略的人,在某个特殊的瞬间,就会让我们心生满足。
请以“就十分美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作文。
文体不限。
[评分标准]21.(50分)作文(参看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建邺】20.请以“别急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评分标准]20. (50分)评判方法:先看扣题,再看功底。
具体操作是,对于一篇600字以上成篇的作文,看完后:一、先判断作文内容是否在题意上,即是否“切题”。
1.完全切题,37分切入;2.基本切题(能围绕题目去写,但有游离),30分切入;3.不切题(不管题目要求,自说自话):20分切入;4.抄袭:①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文字绝大部分与他人之作雷同。
且阅卷教师拿原文来比对证实后,判为“抄袭”。
一般5分,最高10分。
②抄录本次一模试卷上阅读文章的,判为“抄袭”,最高5分。
③学生作文借鉴他人文章的部分材料、结构形式、写法等,但文章大部分内容是自己写的,则不认定为“抄袭”。
模仿痕迹过重,则降档给分。
二、再看作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实际水平,即是否有亮点。
一看立意、感悟:立意的高低,见识的深浅,感悟是否独特。
二看材料、内容:材料是否真实新颖,内容是否丰富充实。
三看思路、结构:思路是否清晰,构思是否巧妙,结构是否合理。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南京市玄武区2016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28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5)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已知泉路近,□□□□□。
(夏完淳《别云间》)(7)而现在/乡愁是□□□□□□□/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8)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9)“月”是古诗中常见意象,有的表达了浓烈乡愁,如“ , ”;有的显示着清新意趣,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下面是纪录片《记住乡愁》片尾曲歌词之一,依要求答题。
(5分) 每个有月亮的晚上,都看到思念在生长/村庄、水井与小巷,心中依然那么k ě望。
多少次我梦回故乡,总是记忆中的模.样/炊烟升起仍带清香,熟悉的呼唤就在耳旁。
乡愁是一壶佳酿,离家越久越醇香/有它就有最初的方向,未来会绽.出耀眼光m áng 。
(1)依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k ě望( ) 模.样( ) 绽.出( ) 光m áng ( )(2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1分)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2分) A.人们希望《记住乡愁》中的故事讲得温暖,希望它能回味..我们的精神家园。
B.影视纪录者应该让观众在回望..家乡土地的同时,记取土地背后的文化价值。
C.镜头中的人和物所承载的家乡记忆、乡土情怀总萦绕..在亿万中国人的心头。
D.纪录片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让人重温..世代相传的祖训,寻觅传统文化基因。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

南京市各区2016届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三、语言运用【高淳】5. 今年是农历丙申猴年,猴的形象深入人心与神话小说《西游记》有很大关系。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7分)(一)作为猴年春晚舞台上唯一一个戏曲类节目,《戏游花果山》借鉴了《西游记》中美猴王孙悟空的故事,把京剧、豫剧、越剧等多个剧种串联起来,多位地方戏曲名家同台演出,献上多个知名的戏曲唱段,还有77位来自山东莱州中华武校的小演员表演猴戏。
节目精彩纷呈!(二)连云港花果山位于连云港南云台山中麓。
因吴承恩创作神话小说《西游记》取材于此,被誉为“孙大圣故里”。
许多景点的设计也与书中情节有关。
)花果山景区想邀请《戏游花果山》节目组前来演出,请你为他们拟写两条邀请理由。
(3)根据材料二的介绍,为准备前去游玩的人拟写两条旅游小贴士。
(3分)【提示】小贴士:即给一些小的提示或建议。
[参考答案]5.(7分)(1)(2分)春晚演猴戏精彩纷呈(2)(2分)①节目借鉴了《西游记》中美猴王孙悟空的故事,猴年到“孙大圣故里”演出应时应景。
(节目内容和景点的旅游特色相吻合)②可以同时弘扬花果山特色旅游文化和中国传统地方戏剧文化,互惠双赢。
(3)(3分)①许多景点的设计也与《西游记》中情节有关,多读读《西游记》有助于游览,收获更大;②登录花果山景区的官网微信平台,关注相关的游览优惠政策【鼓楼】6.下列标点符号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我反手画圆,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王几何》)句中破折号的作用:表示解释,有强调的作用。
B.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藤野先生》)句中双引号的作用:表示否定,有讽刺的意味。
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句中问号的作用:表示反问,有质问的口气。
D.水上漂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
狗娃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变脸》)句中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声音的延长,有突出的作用。
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名句积累

南京市各区2016届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二、名句积累【高淳】3.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3),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4)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5)?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6),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7)春光缤纷在大地上,曼妙在诗文里。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是山花的烂漫;朱自清《春》中的“”是春草的生机;贺知章《咏柳》中的“”是春风的匠心;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是春雨的多情。
[参考答案] 3.(10分)(1)逝者如斯夫(2)老大徒伤悲(3)江山代有才人出(4)后天下之乐而乐(5)问渠那得清如许(6)山重水复疑无路(7)野芳发而幽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二月春风似剪刀、天街小雨润如酥(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鼓楼】1.用诗文原句填空。
(9分)(1)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2)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3)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4)日出江花红胜火,,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6)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8)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虽已退役,但篮球世界还有正值壮年、气势如虹的詹姆斯,还有更加年轻、青出于蓝的库里……真可谓“,”。
(用赵翼《论诗》中的诗句填空)[参考答案] 1.(9分)(1)逝者如斯夫(2)落日故人情(3)野渡无人舟自横(4)春来江水绿如蓝(5)庭下如积水空明(6)赢得生前身后名(7)吹面不寒杨柳风(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用诗文原句填空。
【配套K12】江苏省南京市各区2016届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散文阅读

南京市各区2016届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九、散文阅读【高淳】(三)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题目。
(13分)瓦马浩行走乡村,我对房上瓦极有兴趣。
瓦会说话,与阳光、雨水、风霜,与长在瓦棱的花草。
只要你用心聆听,就能听到,它们之间关于岁月的话题。
水乡屋顶的瓦,一般都是青瓦;北方平原上的呢,多是灰瓦。
青瓦婉约,灰瓦豪放,不经意间,南北方的性格、习俗便在屋瓦的细节中流露了出来。
当然,我所说的是目前所见的情景。
其实,南北方在使用青瓦上,似乎并无如我这般拟想的差别。
记忆里,村庄里有零星的青瓦小屋,瓦为泥土烧制,天青色,状若弯月,有种言不出的阴柔之美。
屋脊多有小瓦组成铜钱状图案,青瓦仰面为沟槽,覆面为瓦棱,凸凹有致,如书写屋面的诗行。
岁月的风尘积淀在瓦缝隙间。
不知是风抑或鸟雀带来的草籽,草的家族便在此扎根发芽,一代又一代,故事在秋风里摇曳着。
昔日,我们村就有窑场,烧过青砖、烧过青瓦,村里却没有几处青瓦堂舍。
“满朝朱紫贵,不是养蚕人。
”我总觉得青瓦的诞生向来都不是为布衣百姓,过去在乡村,只有有钱的乡绅才能盖起瓦屋,百姓都是黄土和泥筑墙,麦草、稻草、茅草作瓦,柴扉为户,家有老小,外加一头驴,一头猪,一群鸡,一只看家的黑狗,炊烟袅袅,鸡犬声声,烟火的小日子就在四季中不急不慢地行走着。
他们烧制着青瓦,心底或许从来都不曾想过留作自用。
自我有记忆始,村里的窑场就废了,窑早已坍塌,荒草萋萋,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队的“瓦房”——制作灰瓦的作坊。
“瓦房”就在我家的大门前边,从“瓦房”后窗就能看到制瓦师傅们制作灰瓦,多用水泥制成,四四方方,大大咧咧。
瓦房的门前有口带着水车的水井,几口水泥大水池子,制作好的灰瓦放在水池里,等待水泥慢慢地凝固。
水池里的水就是水车抽上来的井水,夏日,推水车玩耍,摇摇晃晃地行走在水池间池壁上,有趣刺激,以为乐。
看师傅制瓦,也是件好玩的事。
儿时经常泡在“瓦房”里,对于制瓦的程序,早已了然于心了,可始终没有机会实践。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

2016年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语文1.请在横线上用抄写下面的诗句。
(4分)故山南望何处,秋草连天独归。
(唐·刘长卿《瓜步送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规范书写。
答案:略。
2.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
(《诗经·周南》)(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_____________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6)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7)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8)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__,笑着,走着。
(朱自清《春》)(9)人生征途中,我们总会遭遇挫折,这时我们不妨借用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激励自己,努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其中1-8小题是直接性默写,第9小题是理解性默写。
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易错字的写法:逑、涯、郎、自缘、挽、诸侯、济。
答案:(1)君子好逑(2)天涯若比邻(3)劝君更尽一杯酒(4)东风不与周郎便(5)自缘身在最高层(6)会挽雕弓如满月(7)不求闻达于诸侯(8)花枝招展的(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标致奥秘深恶痛极B.窒息驱除温声细雨C.萧瑟籍贯奄奄一息D.凌驾苍芒通霄达旦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中“深恶痛极”应为“深恶痛疾”,B 中“温声细雨”应为“温声细语”,D中“苍芒”应为“苍茫”。
南京市2016年六合区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南京市2016年六合区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六合区2016年初三中考一模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 (26分)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
(4分) 故山南望何处,秋草连天独归。
(唐·刘长卿《瓜步送客》)2.(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 。
(《诗经•周南》) (2) 海内存知己,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5) 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6) ▲ ,西北望,射天狼。
(3)如果你在签名售书的现场遇到作家刘慈欣,想邀请他来校给同学们做报告,你会怎么说?不超过60字。
(3分)▲二(40分)(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
(15分)【古诗阅读】满江红·金陵怀古萨都剌①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②。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③坏寒螀④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⑤青,秦淮碧!〖注释〗①萨都剌,元代诗人,公元1332年任职江南,移居金陵。
②畴昔:从前。
③胭脂井:在今南京城内。
隋兵攻打金陵,陈后主与妃子避入此井,终被擒。
④寒螀jiāng:寒蝉。
⑤蒋山:钟山。
6.这首词将山川风物依旧和六朝繁华不再进行对比,抒发了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怀古感慨,下片中“▲”三字用直白的语言.....表现了这种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各区2016届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阅读七、古诗文阅读【高淳】(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
(15分)初晴游沧浪亭【北宋】苏舜钦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乙】韬光纪幽环西湖之山凡三面,西山最佳;据西山之佳惟四寺,灵隐为最胜;领灵隐之胜有五亭,韬光为最幽。
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其始由西北隅上山,路险峻,曲折蛇.行,两旁皆岩崖斗绝,数里中连属不断。
嘉树美竹森其上,兔丝女萝①之属.蔓延而罗生,枝荫交加,苍翠蒙密,日光漏木叶下,莹净如琉璃可爱。
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
峰回路转,客或先后行相失,望见树隙中微有人影,往往遥相呼应,遇会心处,则倚树而息,藉草而坐,悠然遐想者久之,起而行,行而止,犹徘徊不忍去.。
(【明】史鉴《西村十记·韬光纪幽》节选)①兔丝女萝:植物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1)曲折蛇.行()(2)兔丝女萝之属.蔓延而罗生()(3)犹徘徊不忍去.()7.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2分)A. 环西湖之山/凡三面B. 韬光在寺后/之北高峰下C. 遇/会心处D. 悠然遐想者/久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禽鸟闻人声近,辄飞鸣翔舞,若报客状。
9.【甲】诗【乙】文各记一亭,沧浪亭“”,韬光亭“”(用诗文中关键词填空),都抒发了作者在自然山水面前闲适愉悦、流连忘返的心情,这与吴均在《与朱元思书》的所写的“”一样。
(3分)10.赏析下面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娇云浓暖弄.阴晴11.【甲】诗和【乙】文中都描写了“鸟鸣”,有何共同的作用。
(2分)[参考答案](一)(15分)6.(3分)(1)像蛇一样(2)类(3)离开(每空1分)7.(2分)B8.(3分)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
9.(3分)静幽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0.(2分)句中的“弄”字,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十分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娇云漂浮,丽日隐现的天气特征,相当传神。
11.(2分)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鸟鸣来侧面衬托出环境的幽静,表现出作者悠闲喜悦之情。
附:总共有三面围绕西湖的山,其中西山最好;占据西山的佳处只有四个寺,灵隐寺是其中最好的;统率灵隐寺的优美景色有五个亭子,韬光亭是最幽静的。
韬光亭在韬光寺后面的北高峰下,我们开始从西北角上山,路很险峻,曲折得像蛇在爬行,两边都是山峰悬崖,陡峭隔绝,几里路上连续不断。
美好的树和美丽的竹子在这里长得很茂盛,兔丝女萝之类的植物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延伸,并且分散地生长,树阴交叠,绿色密密地遮掩着,太阳光从树叶下面泄露下来,莹洁干净像琉璃一样召人喜爱。
禽鸟听见人的声音近了,就边飞边叫,边飞边舞,好像报告客人到了的样子。
山峰回环,路跟着转弯,有的游客有先有后走散了,看见树的缝隙中隐约有人影,常常远远地相互呼叫和应答,遇到称心的地方,就靠着树休息,垫着草坐下,悠悠地遐想很久很久,再起身行走,走了一段又停止,还是犹豫着舍不得离开。
【鼓楼】(一)阅读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4分)征人怨(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①白雪归青冢②,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①三春:暮春。
②青冢是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9.阅读全诗,将下面的赏析语段补充完整。
征人苦何其多!一苦“远”,“金河”到“玉关”,行军万里。
二苦“久”,“(1)a”“(1)b ”,战事不休。
三苦“(2)”,三春之时仍白雪覆盖。
征人怨何其深!诗人运用了昭君青冢的典故,意在(3)。
(1)a: b:(用诗中词语填空)(1分)(2)(根据语段内容,填写一个字)(1分)(3)(2分)[参考答案](一)(4分)9.(1)(1分)a.朝朝(或“岁岁”)b.岁岁(或“朝朝”)(2)(1分)寒(或冷)(3)(2分)表达征人不得归乡的痛苦(或表达征人长眠塞外的担忧,悲凉)【建邺】(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7分)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下雪的早晨(节选)艾青想起夏天的树林,树林里的早晨,到处都是露水。
太阳刚刚上升,一个小孩,赤着脚,从晨光里走来,他的脸像一朵鲜花,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他的小手拿着一根竹竿,他仰起小小的头,那双发亮的眼睛,透过浓密的树叶,在寻找知了的声音……他的另一只小手,提了一串绿色的东西——一根很长的狗尾草,结了蚂蚁,金甲虫和蜻蜓,这一切啊,我都记得很清。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牧童》诗中的“六七里”“三四声”写出了原野的辽阔和乡村傍晚的热闹。
B.《牧童》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C.艾青在原诗中由下雪的早晨想到夏日里在大自然中嬉戏的孩童,构思精巧。
D.“这一切啊,我都记得很清”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留恋和对自然的热爱。
9.如果你和这两个孩童相遇,结合诗歌内容合理想象,完成下面的小剧本。
(5分)舞台提示:()小孩:去我的树林吧,那里有露水,有树叶,有狗尾草,还有各种小虫子……牧童:我不去,这里也很美啊,你看月亮多漂亮!小孩:牧童:我:你们说的都令人神往。
的确,生活的乐趣源于自然的馈赠,更来自人率真的举止和烂漫的童心。
[注释]舞台提示: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等。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10-12题。
(11分)养生记道(节选)[清] 沈复洁一室,开南牖①,八窗通明。
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
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②旁设小几一。
挂字画一幅,频换;几上置得意书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张。
心目间,常要一尘不染。
晨入园林,种植蔬果,刈草,灌花,莳③药。
归来入室,闭目定神。
时读快书,怡悦神气,时吟好诗,畅发幽情。
临古帖,抚古琴,倦即止。
知己聚谈,勿及时事,勿及权势,勿臧否人物,勿争辩是非。
或约闲行,不衫不履,勿以劳苦徇④礼节。
小饮勿醉,陶然而已。
诚然如是,亦堪乐志。
[注释]①牖:窗户。
②楚楚:整齐的样子。
③莳:栽种。
④徇:遵循,顺从。
10.翻译下面句子。
(5分)(1)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
(2)或约闲行,不衫不履,勿以劳苦徇礼节。
11.用 / 为下列句子标两处停顿。
(2分)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旁设小几一。
12.沈复重养生有雅趣,他和五柳先生的雅趣有何异同?结合上文和课文内容分析。
(4分)异:同:[参考答案](一)(7分)8.(2分)A9.(5分)(1)(3分)舞台提示:小孩、牧童和我在黄昏后(时间1分)的原野上(地点1分),小孩赤着脚,手提狗尾草,兴冲冲地走向牧童,牧童穿着蓑衣,悠然自得。
(有对人物的介绍或描述得1分。
意对即可)(2)(2分)小孩:那里还可以光着脚踩在泥巴上哦!(用狗尾草把虫子串起来也很好玩!)牧童:这里也可以躺在地上看月亮呢!(躺在草地上看月亮也很快乐呢!)(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写孩童有趣的举动,意对即可)(二)(11分)10.(5分)(1)(2分)不要多摆放供赏玩的器具,(以免或以致于)引诱心神,扰乱视线。
(意对即可)(2)(3分)有时相约悠闲出行,不讲究穿戴(写“不穿华丽的衣服、精美的鞋子”也可,但不能写“不穿衣服不穿鞋子”),不因为遵循礼节而劳心苦力(或不要劳力劳心地顺从礼节)。
11.(2分)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旁设一小几。
12.(4分)异:沈复喝酒“小饮勿醉,陶然而已。
”在追求精神愉悦的同时能够自我克制;(1分)五柳先生喝酒是“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更追求精神的愉悦。
(1分)同:沈复和五柳先生都爱喝酒、好读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沈复读书“时读快书,怡悦神气。
”五柳先生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都追求读书的会意(1分)。
这两人都是情趣高雅,性情淡泊之人(1分)。
参考译文:打扫干净一间房子,在南边开窗户,八扇窗子采光。
不要多摆放供赏玩的器具,(以免)引诱心神,扰乱视线。
安放大床、长几各一张,笔、砚摆放整齐,旁边设小几一个,挂字画一幅,频繁更换字画,几上放喜欢的书一二部、古人字帖一本、古琴一张。
心眼之间,常要一尘不染。
早晨进入园林,种植蔬菜瓜果,锄草,浇花,栽药。
回来进入净室,闭上眼睛安定神情。
时而读愉快的书,使神气快乐愉悦;时而吟好诗,使幽情得以畅达抒发。
临摹古人字帖,弹奏古琴,疲倦了就停止。
知己朋友聚会,谈话的内容不涉及时事权势,不褒贬人物,不争辩是非。
有时相约悠闲出行,不讲究穿戴,不因为遵循礼节而劳心苦力。
少喝点酒但不要喝醉,舒畅快乐就够了。
假如确实能这样做,也可以娱乐志趣。
【江宁】(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
(15分)【古诗阅读】北山①〔宋〕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①北山:指南京钟山。
②陂:池塘。
7.第一、二句中,“”字生动地写出了青葱的北山染绿了池水,“”一词写出了碧绿的春水波光闪闪。
(2分)8.第三、四句中,诗人外在的行为透露了他内心的情感。
请试做分析。
(2分)【古文阅读】栖霞①〔明〕张岱戊寅冬,余携竹兜一、苍头②一,游栖霞,三宿之。
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③,是大可恨.事。
山顶怪石巉岏④,灌木苍郁,有颠僧住之。
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穷诘之。
日晡⑤,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
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
一客盘礴○6余前,熟视余,余晋与揖,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庵僧设茶供。
伯玉问及补陀○7,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
《补陀志》方成,在箧底,出示伯玉,伯玉大喜,为余作叙。
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 ①栖霞:南京栖霞山。
②苍头: 年龄大的仆人。
③黥劓:破坏。
④巉岏:山石险峻、高耸。
⑤晡:下午三点到五点。
○6盘礴:随意地坐着。
○7补陀:浙江普陀山,在海中的一小岛上。
9.用斜线(/)为下列句子各标出一处..停顿。
(2分)(1)庵僧设茶供(2)取火下山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是大可恨.事(2)非复..霞理(3)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4)因.坐与剧谈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伯玉问及补陀,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悉。
12.上文中“余坐石上痴对”与《湖心亭看雪》中“莫说相公痴”都提到作者的“痴”,他既痴迷于,又痴迷于。
(2分)[参考答案] (一)(15分)7.(2分)输滟滟8.(2分)示例:“细数落花”“缓寻芳草”两个外在行为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抒发了诗人爱春惜时的情感。
(如从“坐久”“归迟”角度写作者对美景的喜爱也可以。
外在行为1分;情感1分)9.(2分)(1)庵僧/设茶供(2)取火/下山10.(4分)(1)遗憾(2)不再(不再是)(3)……的样子(4)于是,就(每空1分)11.(3分)伯玉问到普陀山,我因为那一年正好从海上朝拜回来,谈到它感到非常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