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先进材料成形与制造
大工至善大学至真——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
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
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院校巡礼 Institutions Parade学校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2年,获批建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原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海军四方共建;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
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际无人水下机器人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奖逾千项,“E 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五年获“全国十佳KAB 创业俱乐部”。
2011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
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应用在船舶中的聚酰亚胺材料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应用在船舶中的聚酰亚胺材料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开发一种新型低密度、保温性好、使用安全可靠、施工便捷的船用高性能绝缘保温材料——聚酰亚胺泡沫保温材料,克服现有玻璃棉、岩棉等无机材料和以软木、聚氨酯泡沫为主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材料在使用中的缺点,以达到降低空船重量、减少船舶能耗、提高船舶速度和运输能力的目的;研发出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高性能聚酰亚胺保温材料,打破美、德、日对核心技术的高度封锁和产品垄断,对于我国船用保温材料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同时该材料的广泛应用对于我国船舶行业运营成本降低和环境保护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技术特点聚酰亚胺泡沫保温材料首先通过高分子缩合聚合技术合成出前驱体材料,然后前驱体材料通过微波发泡技术和高温处理而制备出了一种泡沫轻质保温材料。
主要技术指标表观密度:6-30kg/m3;导热系数:≤0.04W/m/K;极限氧指数:≥32%;烟气密度及毒性符合IMO《国际耐火试验应用程序规则》;低播焰性符合IMO《国际耐火试验应用程序规则》;耐温性:200℃/12h不发粘,-35℃/12h不龟裂;降噪系数:≥0.5(25mm)。
经过几十年和多个国家的验证,聚酰亚胺泡沫已成为船舶隔热隔声材料的首选材料。
在民用船舶,如高速船、豪华游船、快艇和液化天然气船上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在此领域发展较晚,但应用前景非常之大。
仅海监船市场预计保温材料需求量约为5-10万立方米,预计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
船舶在内装保温材料方面用量亦非常巨大,如果用高性能聚合物轻质泡沫材料替代传统的无机纤维类保温材料,纤维保温材料密度一般在100kg/m3,一条船舶可以减重约500-850吨。
而此项减重所带来的运载能力增加,再加上材料的可靠性保证将大幅度提升船舶性能并降低运行维持成本。
项目成熟情况试生产阶段,技术成熟,国际先进。
突破了关键技术难点,掌握了关键发泡技术及中试放大原理,突破了发泡成型中的尺寸限制和泡孔结构控制难题,在技术水平上走到了国内前列,已经完成关键性能指标第三方检测。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汇编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汇编一、机器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深海探测型载人潜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海洋综合探测潜水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微小型水下无人探测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水下探测机器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遥控小型潜器ROV..............................................................................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现场空间曲线切割和焊接机器人......................................................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灾难现场生命体征搜寻机器人研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抗辐照高性能树脂基体及其辐射屏蔽材料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抗辐照高性能树脂基
体及其辐射屏蔽材料
项目概述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易加工等优点,但现有基体树脂的抗辐射性能不能满足需求。
如聚烯烃在辐照过程中产生自由基,引起高分子链的断链,耐久性差;环氧树脂耐疲劳性和耐湿热性差,射线辐照后的力学性能下降较大;聚氨酯抗辐射性较好,但燃烧后产生氢氰酸等有害气体;聚酰亚胺在原子氧环境中易发生严重降解。
项目开发的自催化邻苯二甲腈树脂、苯并噁嗪树脂、高性能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等具有优良的抗辐射性能,辐照前后基体树脂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未见明显变化,能满足航空航天、原子能工业、放射医学和国防工业等领域的要求。
项目成熟情况
基础研究。
应用范围
辐射屏蔽材料、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绝缘材料、耐烧蚀材料、电子封装材料、耐高温胶粘剂、耐高温涂料、层压材料等。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耐高温苯并恶嗪树脂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耐高温苯并噁嗪树脂项目概述
苯并噁嗪树脂具有固化时无小分子释放、制品孔隙率低、其体积近似零收缩、高的Tg和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阻燃性能和高的残碳率,因而在先进复合材料基体树脂、耐烧蚀树脂、电子产品密封材料等方面应用较广。
本项研究基于聚苯并噁嗪所具有的优异耐热性、耐湿热性、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开发了一系列含苯并噁嗪结构的单体、主链型和远螯型低聚体,可根据应用环境进行基体树脂结构与性能的设计与调控。
技术指标
芴基苯并噁嗪树脂纯度≥98%;
聚苯并噁嗪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300℃;
初始热分解温度:≥380℃;
800℃时残碳率:≥50%。
项目成熟情况
基础研究阶段。
应用范围
树脂基复合材料、耐烧蚀树脂、特种胶黏剂、电子封装材料、绝缘材料等。
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

先进制造智能化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简介实验室主要依托的“机械工程”为黑龙江省双一流重点学科,依托的“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 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均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长期以来,实验室在能源装备、汽车、机床及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 制造领域具备国内一流的产学研经验、实力和环境。
目前,实验室形成了先进切削理论与刀具技术、数字化加工与制 造过程智能化、高性能复杂件成型加工及智能化技术、高端装备设计及智能化技术4个特色研宄方向。
近5年,实验室完成了国家“973”、国家“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等国家级项目共计1〇〇余项,以及省攻关项目、省重点基金、省杰出青年基金、企业委托项目 等各类项目300余项。
实验室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300余项在国际有影响力的核心刊物发表科研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 I检索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
实验室在先进制造技术相关领域己经取得大量研究成果,在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等方面经验丰富,在切削加工及刀具技术方面的研究积淀深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与能源装备、机床、汽车、工具、航空航天等行 业省内大型骨干制造业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研究成果解决了大量的企业生产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工程难题,为高端制造装备行业的高水平科研、高层次人才培养及高科技成果的产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实验室形成了以科研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及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并逐步发展成为 了切削加工及制造智能化关键技术供给与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支撑平台。
岳彩旭简介(特邀专栏副主编)岳彩旭,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7月生于山东省阳谷县,龙江学者青年学者。
2007年7月、2010年3月、2013年5月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分别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2015年到2016年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做访问 学者。
材料科学基础(哈工大版)课件

dislocations climbing and gliding:位错攀移和滑移
⑴相变机制: 固态相变:过饱和固溶体 蠕变:位错 层错 滑移 攀移
⑵晶体学基础: 结构:单晶体 多晶体 原子排列:体心立方 面心立方 密排六方 晶体表征:晶面指数 晶向指数
内容及要求:懂-会-熟(练习)
本章内容
1. 化学键
№1
练习1-2答案
∞、∞、∞、1 №2
(1121) 1、1、-1/2、1
晶帶:相交或平行于某直线的所有晶面
直线:晶带轴 晶帶定理: hu + kv+ lw = 0
晶面间距
面间距的应用-物相鉴定
α ˊ (110)
In ten sity
1000
850(℃ )
800
600
400
200
0
20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454–455 (2007) 461–466
Fig. 5. Dislocation structure of a precompression treatment specimens during creep at 800 ◦C and 600MPa: (a) t = 0, (b) t=10h, (c) t = 50 h and (d) after fail at t = 287 h.
材料科学基础
第一章 材料的结构
前言
材料热处理学报,29(1),99-101, 2008
304 奥氏体不锈钢热诱发马氏体相变研究
杨卓越、王 建、陈嘉砚
摘 要: 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了304 奥氏体不锈钢热诱发 马氏体相变倾向。结果表明:C、Mn、Cr 和Ni接近标准规范下 限,304 不锈钢的稳定性急剧下降,致使液氮内冷却后的奥氏体 转变为α′或ε马氏体,室温拉伸即形成应变诱发ε和α′马氏体,而且 较小的室温变形显著增大随后液氮内冷却的热诱发α′马氏体相 变倾向,但随室温预应变增大快速形成应变诱发α′马氏体,致使 随后在液氮内发生热诱发α′马氏体倾向下降。此外,研究表明ε 马氏体的形成及消失与α′马氏体的累积量有关。
哈工大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可展开梁的立项报告

(一)立项背景(研究现状、趋势、研究意义等)长期以来,随着对科技的探索和掌握人类想在大自然中寻找满足科技需求的材料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于是对新材料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自对智能材料研究之始,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材料就深深的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形状记忆聚合物是通过对聚合物进行分子组合和改性的一种特殊高分子材料。
该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如加热状态),在外界作用下被赋予一定的形状;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它可相应地改变形状并将其固定。
如果外部环境以特定的方式再次发生变化,它们能可逆地恢复至起始形态;至此,完成记忆起始态T固定变形态T恢复起始态的循环,聚合物的这种性质称为记忆效应。
但是传统形状记忆聚合物有一个较大的弱点即驱动过程中模量过低、回复力较小,这一弱点影响了其在主动变形结构的应用。
因此,自然想到向形状记忆聚合物中加入各种增强材料,以获得更大的刚度和回复力,碳纤维增强型形状记忆聚合物就是其中一种。
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变形回复过程如图1。
图1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变形回复过程20世纪70年代,高分子聚合物特殊的形状记忆效应逐步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就逐渐开始考虑将形状记忆聚合物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形状记忆聚合物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迄今为止,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已相继开发出形状记忆聚氨酯(日本三菱重工),形状记忆环氧树脂(美国CTD 公司: Composite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c). ,苯乙烯基形状记忆聚合物(美国CRG 公司: Cornerstone Research Group, Inc). ,形状记忆聚酯、形状记忆氰酸酯、形状记忆苯乙烯、形状记忆反式聚异戊二烯等热固性和热塑性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
迄今为止,在全世界范围内,形状记忆聚合物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单位已超过60 个。
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主动变形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工程大学科技成果——先进材料成形与制造项目概述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金属超声波固结成形制造技术研究,研发了国内第一台超声波快速固结与增材制造装备,功率达9kW,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水平,使我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国际上第二个掌握超声波成形技术和装备的国家。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有效改善金属沉积层微结构和提高力学性能的超声滚压复合微锻造原理和技术,并应用于大型金属构件的控形控性增材制造。
在金属超声波快速固结成形制造技术与装备、超声能场辅助高能束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关的发明专利6项。
通过协同创新,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在国内率先突破了金属空心球制备技术,制备出了高性能不锈钢空心球,为制备出轻量化的空心球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
目前,正在研发难度更高的钛合金、NiTi 合金的空心球制备技术。
相关的发明专利3项。
项目成熟情况
试生产阶段。
应用范围
超声固结成形制造技术主要制备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板材、叠层智能复合材料与结构、连续纤维均布带材、层状复合电极材料等,用于地面武器装备、舰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减隔振、装甲防护等方面。
而金属空心球及其复合材料则在船舶减振降噪、隔热、隔声、核辐射
屏蔽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动力机械基座、机舱室室减隔振材料、核反应堆屏蔽材料。
这一工作已引起国内航空航天、舰船等领域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