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23讲两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3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含解析)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没有不列颠殖民帝国的建立,就没有后来的英国“工业帝国”。
这说明殖民帝国的建立( )A.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政治保障B.为“工业帝国”提供了市场和资金C.为“工业帝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D.为“工业帝国”提供了技术与资金答案: B解析: 为“工业帝国”提供政治保障的是英国“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而不是殖民帝国的形成,故A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和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故B项正确;英国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故C项错误;为工业革命提供技术支持的是手工工场时期积累的大量经验,故D项错误。
2.学者通过对1851年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对比发现,英国总人口约1 800万人,农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
法国人口约3 600万,农村人口占75%,城市人口占25%。
造成英、法两国城市化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基数不同B.社会稳定形势不同C.政治体制不同D.工业化的程度不同答案: D解析: 题干中所限定的时间为1851年,此时英国已经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工业化程度明显加快。
法国的大量小农经济成分拖慢了法国的工业化进程。
故选D项。
3.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为数众多的商人、银行家,甚至工业家都纷纷将他们的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从而取得乡绅或贵族头衔,融入上层社会。
这表明( )A.参加“圈地运动”能够获取巨额经济财富B.英国社会普遍存在浓厚的贵族情结C.经济行为承载着社会政治价值D.启蒙思想传播落后于经济的发展答案: C解析: “圈地运动”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单纯从商人、银行家和工业家纷纷将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无法看出社会普遍存在浓厚的贵族情结,故B项错误;英国商人、银行家、工业家将资金或财富注入土地产业是为了获得乡绅或贵族头衔,以参与政治,所以经济行为承载着社会政治价值,故C项正确;材料与启蒙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
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两次工业革命解析版

文综历史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12小题 ,〕1.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叫做“裙子经济〞 ,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开展成反比。
即裙子越长 ,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 ,经济就越先进。
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 ,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 ,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 手工工场开展 ,妇女思想解放B. 民主政治进步 ,女权意识增强C. 工业时代到来 ,妇女角色改变D. 对外殖民扩张 ,妇女远离故土C此题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抓住材料时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为适应机器工业生产的需要 ,许多妇女走出家庭 ,走进工厂 ,故C项正确;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手工工场已经被机器工厂取代 ,排除A;题干论及的是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排除B;早在新航路开辟后 ,英国已经对外殖民扩张 ,排除D。
应选C。
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B. 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C. 重大创造来自传统工匠D. 英国的工业开展一枝独秀B注意题干限定信息“突出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许多技术创造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 ,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自然科学的开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故B项正确.ACD三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应排除.应选B.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限定信息“突出特点〞 ,结合所学解答即可.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比拟.3.19世纪30年代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 ,而19世纪晚期后 ,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创造改变了衣料 ,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卷: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卷

两次工业革命练习卷1、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纺织品介绍给欧洲。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廉价……这是一种销售范围特别广、需求量特别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2。
“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特别少做出发明。
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明白。
然而,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一观点强调的是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B、历次工业革命特别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D。
科学研究直截了当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3、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廉价。
因此,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估计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
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4、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差不多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能够设立。
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B、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管理思想变化C、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5、詹姆斯密尔(James Mill)和约翰密尔(John StuartMill)父子是19世纪英国乃至西方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
两人一致认为,印度社会缺乏演进的能力,需要被英国统治才有前途,并称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造福印度人民的政府。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课题二十二 两次工业革命 .doc
![[高考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课题二十二 两次工业革命 .doc](https://img.taocdn.com/s3/m/68dfe5a59e31433238689307.png)
课题二十二两次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背景(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条件:①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技术:手工工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过程(1)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2)核心内容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重要发明(1)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影响(1)积极影响:①生产力: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国民经济结构:农业所占比重相对减少,工业作用日益重要。
④城市化进程: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⑤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⑥上层建筑:西欧各国纷纷进行社会变革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⑦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⑧对外政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⑨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消极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巨额财富。
但利润的绝大多数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阶级受到剥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的阶级矛盾激化。
同时,环境污染、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5.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基本条件: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7单元第23课时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11-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微点拨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的。第一次 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 了以重工业为支柱的工业化。
-12-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自主探究 辨一辨手工工场与工厂制度的异同点 提示:
方 面 生产方式 生产规模 性质 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 手工生产 大机器生产 较小 较大 资本主义的生产组织形式
-4-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2.进程 (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扩展:在冶金、采煤等生产领域纷纷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 潮。 (3)突破: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4)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 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工 业革命。
-6-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微点拨亚当· 斯密的自由主义 (1)提倡市场机制,崇尚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反 对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倡导自由竞争。 (2)为后世开创了一个经济自由主义的传统,它适应了时代要求, 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7-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相继确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生产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 初步形成。 (3)理论基础:19世纪,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取得丰硕成果。 2.中心:德国、美国。
-25-
主题一
主题二
高考例析 2.(2016海南单科,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英国棉纺厂使用 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 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两次工业革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两次工业革命一、1.18世纪中叶,为应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需建在水流湍急的偏远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
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
它以煤作燃料,可依据需求树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要素是〔〕A. 迷信实际的开展B. 自在主义的影响C. 专利政策的维护D. 市场需求的推进2.资本主义经济开展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是1850年到1914年,第二是1950年到1973年。
推进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最主要要素是〔〕A. 国度干预增强B. 国际协作谐和C. 迷信技术开展D. 第三产业兴起3.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假设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装置。
马歇尔所描画的情形最早能够出现于〔〕A. 18世纪中前期B. 19世纪初期C. 19世纪中前期D. 20世纪前期4.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安康状况调查报告。
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作,会迅速感染封锁空间中的密集人群。
资料说明〔〕A. 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B. 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利C. 英国社会保证制度未顾及儿童D. 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效果5.以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表示图。
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移民要素的是( )A. 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 法西斯大规模优待犹太人C. 规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烟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移6.恩格斯以为:〝包括着整个资本主义消费方式的萌芽的雇佣休息是很新鲜的;它一般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百年。
但是,只要在历史前提曾经具有时,这一萌芽才干开展成资本主义消费方式。
〞这一〝历史前提〞是指〔〕A. 工业革命推进消费力开展B.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C. 西欧国度的殖民扩张D. 树立代议制民主政治7.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是〝世界工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构成了多中心的格式。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练习卷:两次工业革命-精选教学文档

两次工业革命一、1. 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
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
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
“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科学理论的发展B. 自由主义的影响C. 专利政策的保护D. 市场需求的推动2.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出现过两个“黄金时代”,第一个是1850年到1914年,第二是1950年到1973年。
推动这两个“黄金时代”出现的最主要因素是()A. 国家干预加强B. 国际合作和谐C. 科学技术发展D. 第三产业兴起3. 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在美国西北部,农业机械如果受损,农民用电报告知机械商店受损部件的号码,下一班火车就能带来新部件,农民自己就能安装。
马歇尔所描绘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 18世纪中后期B. 19世纪初期C. 19世纪中后期D. 20世纪前期4. 1796年,一位英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
材料表明()A. 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B. 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D. 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5. 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
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 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 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 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6. 恩格斯认为:“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这一“历史前提”是指()A. 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B.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C.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D. 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7.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是“世界工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格局。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两次工业革命33张

[问]概括指出该配方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
[问]概括指出该配方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 精编优质课PPT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共33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有人发财了,更有人破产了,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对点训练』(2018•海南单科,19)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
提示:(1)新航路开辟后,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葡萄源自澳大利亚,带籽葡萄干源自南非,红糖源自西印度群岛,布 精编优质课PPT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复习 两次工业革命(共33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丁香料源自印度,苹果泥源自加拿大,面粉则源于英国。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夯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
1.[史料](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 、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 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 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 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 ,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问]史料体现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哪些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科技发明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提高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讲两次工业革命1 . (2019南通一模)1796年,一位美国医生发布了曼彻斯特儿童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该报告指出,大纱厂所雇用的童工很容易遭受烈性热病的传染,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
材料表明()A •圈地运动使得城市中人口剧增B •英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未顾及儿童D •工业化进程带来新的社会问题2 . (2019常德二模)约翰希克斯说:“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的兴起而不是工业本身的兴起。
”“现代工业”与以手工工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的本质区别是()A .榨取工人剩余价值B. 雇佣自由劳动力C. 使用机器进行生产D. 分工协作的形成3 . (2019吉林二模)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家主要是些实验家,并且多半是从实践中来的工程师、仪器制造者和工匠。
伯明翰的太阳学会,曼彻斯特的曼彻斯特学会纷纷涌现,会员都是些注重实用的人。
他们组织科学团体,建立自己的学校,广泛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更加普及,科学学术活动日趋高涨。
英国的这些变化()A. 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人才基础B. 发明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必然趋势C. 奠定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历史地位D. 开始了英国教育领域的近代化进程4 . (2019重庆调研)1832年,纽约铺设了第一条铁轨运行公共马车(轨道马车)并得到推广;1863年,第一条由蒸汽机拉动的“下水道火车”在伦敦投入运营;1870年,第一条使用蒸汽驱动的城市高架铁路在纽约诞生。
以上史实说明,当时的英美()A .城市交通方式彼此相互影响B. 城市生活促进铁路交通创新C. 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D. 新型交通方式引领城市化浪潮5 . (2019湖南联考)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通过了《谷物法》,规定对谷物的进口实行限制或禁止,以保证谷物的价格水平。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国内开始反对《谷物法》甚至出现了“反谷物法同盟”。
这一变化主要说明()A •英国谷物价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B. 英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动C. 英国国内谷物出现供过于求现象D.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开始确立6. (2019湖北联考)有历史学家认为,近500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3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3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主要表现在()A .推行重商主义、奖励对外贸易的经济政策B •创立现代金融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C. 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D. 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7 . (2019乌鲁木齐一模)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这些数据说明了德国()A .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B. 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C. 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D. 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8 . (2019江西八校联考)“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等等。
”这种劳动管理体制被称为“泰勒制”,这种体制()A .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分化B. 盛行于中小规模企业之中C. 出现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D. 有利于工厂取代手工工场9 . (2019长郡中学模拟)从1897年到1904年,美国企业间出现了大规模的合并运动,这使托拉斯的数目由1890年的24个增加到1904年的257个。
这一“合并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国家对企业合并的支持B.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C. 自由企业制度走向衰落D. 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10 . (2019河南联考)19世纪初,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仍超过西欧国家的总和,但到1870年,中国所占份额已不足西欧国家总和的四分之一,这主要是因为()A .中国的传统制造业严重衰退B. 闭关锁国限制了中国对外贸易C. 工业化加速西欧制造业进程D •西欧主导的世界市场完全形成11 . (2019河南名校质检)1893〜1895年,法国与瑞士陷入关税纠纷,相互提高关税,致使由法国输出到瑞士的商品减少了43%,瑞士输出到法国的商品减少了27%。
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C. 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密切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激烈12 . (2019钦州一模)1884年10月13日,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被世界公认为本初子午线。
格林尼治国际标准时间从此诞生。
1924年2月5日开始, 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这一过程伴随着()A .世界市场的出现B. 工业文明的拓展C. 殖民扩张的进行D. 生活方式的变迁13 . 1884年汤因比的《工业革命演讲集》出版后,“工业革命”一词广泛流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或技术革命,与政治革命大多是短期内急促暴风雨式的社会制度变革不同,工业革命是经过较长时间内由分散和个别的发现、发明和变革开始,逐渐和缓慢地积累形成的。
政治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制度的专制统治,而工业革命则彻底改造了英国社会。
在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相辅相成下,引发了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全方位变革,使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产生了巨大变革。
大部分经济学家如克拉克、钱纳里等人认为工业化引起了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只有走工业化的道路,才能使国民经济进入更为有效率的运行轨道。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化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贫富分化等社会弊病,工业发展产生的一些新工艺不顾人的需求,使人变得冷漠甚至麻木不仁,有着贬抑人性的后果。
——据《对工业化的重新认识及其现实意义》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哪一生产领域?与之相关的发明成就有哪些?(2)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变革是多方面的。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所造成的变革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回答,当今发展中国家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践中得出哪些启示?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 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
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
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
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 . D。
材料中“ 179年”曼彻斯特”犬纱厂”表明是工业革命,而材料中这类传染疾病一旦发生,会迅速感染封闭空间中的密集人群”表明是新的社会问题,D 项正确。
2 . C。
材料中现代工业”相对手工”而言,反映了工业革命是机器取代人工的生产力的飞跃,C项正确。
3. A。
材料反映出18世纪前期和中期的英国科学研究更加普及,为英国工业革命技术发明准备了人才基础,A项正确。
4 . B。
由材料中的“ 183年”“ 1863”“ 1870”的时间信息可知,工业革命的进行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进而促进铁路交通创新,B项正确。
5 . B。
通过材料中的反对《谷物法》”,结合时间“ 19世纪上半叶”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土地贵族逐渐没落,B项正确。
6 . C。
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盛行,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C项正确。
7. A。
材料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汽车业发展,推动就业人员增多、产量不断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A项正确。
8 . C o泰勒制”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
9. D。
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快速度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
10 . C。
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在减少,主要是因为1870年前后,西欧各国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工业化加速西欧制造业进程,C 项正确。
11 . D。
1893〜1895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欧洲国家间经济竞争的加剧,陷入关税战、贸易战,D项正确。
12 . B。
根据题目中“ 188年10月13 日,格林尼治国际标准时间从此诞生” 到“ 192年2月5日开始,格林尼治天文台每隔一小时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 得出,工业文明的拓展和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B项正确。
13 . (1)生产领域:棉纺织业。
发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织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或万能蒸汽机)等。
(有其他答案符合史实且答出两项亦可)(2)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蒸汽动力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
社会方面: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政治方面: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英国代议制度进一步发展。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日不落帝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逐步确立。
(上述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答出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3)启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强劲有力的发动机;重视生产技术的创新或他国优秀技术成果的引进与运用;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适时协调工业化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答出3点且言之有理即可)14 .观点一: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灾难。
评析:工业文明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一一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或出现社会的贫富分化);生产力发展了,但工人阶级丧失劳动权利,产品分配不平等,人权受到侵犯;工业文明带来环境的破坏;工业文明的西方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观点二: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福祉。
评析:工业文明带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生产力的发展,能增加国家财富,带来社会进步;工业文明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观点三:工业文明给社会带来的利弊共存。
评析:禾I」,主要表现为促进生产力和自由经济的发展,增加国家财富,带来社会文明的进步;弊,主要表现为给广大的劳动者带来苦难,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国家地区发展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