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合集下载

浅谈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浅谈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1 病症状 发
玉米整个 生育期 都可 感染 发病 ,以苗 期受 害最重 ,5 6 - 片叶 即可 显症 。病 害 首先 在 心叶 ,开 始 在心 叶基 部 及 中脉 两侧产生 透 明的油浸 状褪 绿虚线 条点 ,逐 渐扩及 整个 叶片 。 病苗 叶色 浓绿 叶 片浓 绿 、宽 、短 、硬 、脆 ,叶 片僵 直 、宽 短而 厚 ,心 叶不能 正常 展 开 ,病株 生 长迟 缓 ,矮 化 叶片 背 部叶脉上 产生蜡 白色 隆起 条纹 ,用手 触摸 有明显 的粗 糙感 , 节间 粗短 ,顶 叶 簇生状 如 君 子兰 。 叶背 、叶 鞘及 苞 叶 的叶
4综 合 防治措 施
41加强监 测与预报 .
在病 害常 发地 区有 重 点地 定 点 、定 期调 查 小麦 、 田间 杂草 和玉 米 的粗 缩病 病 株 率和严 重 度 ,同时调 查 灰 飞虱 发 生密 度和 带 毒率 。在 秋 末和 晚 春及 玉米 播 种前 ,根 据 灰 飞 虱越 冬基 数 和带 毒率 、小麦 和 杂草 的病 株 率 ,结合 玉米 种 植模式 ,对 玉米粗 缩病发 生趋 势 作出 及时准 确的预 测预报 , 指导 防治 。
5 长 ,病害 越严 重。本地 区 5 中旬播种 的玉米 ,苗期 与第 l 等 喷雾 防治 。 田边地 头也 可喷 4 %农达 水 剂 ,但 在 玉米 行 月 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相吻合 ,病株率和发病程度明显高于 间尽 量不 用 ,以免 对玉米 造成药 害 。 作 者 简介 :范 万红 (9 31 ) 1 7 .一 ,男 ,河 南汝 州人 ,河 南 . 其他 类型 ,因此应 推迟 播 期 ,避 开灰 飞 虱迁 飞 高峰 期 。三 是品 种 。不 同品种 的抗 病性 存 在 一定 的 差异 。从 近 年来 的 省 周 口农校 农 学 专业 ,助 理农 艺师 , 河南省 汝 州 市庙 下 乡 l

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措施
三、 防治 措 施 1 、 农 业 防 治 虽然 目前生产 中应用 的主栽 品种缺乏较强 的抗 病性 ,但玉 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 , 要根据 当地条件 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 , 而且注意合理布局 。

1 、 玉米 出苗后 即可感 病 , 5 - 6叶开始显现症状 , 但新生叶片 即心叶不易抽 出且变小 , 可作 为早期诊断的依 据。开始发病 时在 心 叶中脉两侧 的叶片上有透 明的断断续续 的褪 绿小斑点 出现 , 以后呈细线条状逐 渐扩展至全n f , 叶背面主脉上 突起长短不 等的 白色蜡 状 , 有 明显 的粗糙感 ; 根 和茎部 的维管束肿 大 , 根系不发

期, 发病轻。 另外 , 玉米靠近树林、 蔬菜或耕作粗放 , 杂草丛生 , 多数发 病都重 , 原因是这些环境有利 于灰飞虱 的栖息活动 , 而且许多杂草 本身就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从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主栽品种来 看, 还没有发现高抗玉米粗缩病的种质资源 , 不抗病或抗性差的 自 交系和杂交种的大面积种植是导致玉米粗缩病流行 的重要原因。
达, 容 易拔 出 。
2 、 病苗叶色浓绿 , 叶片僵直 , 宽短而厚。病苗生长迟缓 , 植株 严重矮化 , 心叶不能正常展开 。 整株基部短粗 , 节间缩短 , 叶片浓 绿, 一部分叶片僵 直 , 宽而肥厚 , 重病植株严重矮 化 , 高度仅为正 常植株 的 1 / 2 , 大部分不 能抽穗 , 发病 晚或病 轻的只有雌穗 以上 叶片浓绿 , 顶部 节间缩短 , 几乎不能抽雄穗 , 即使抽 出也无 花粉 , 抽穗的雌穗几乎不能结实 。雄穗不能抽 出, 个别雄穗 即使抽 出 , 但分枝少 , 无花粉 。果穗畸形 , 花丝少 , 多不结实。 二、 发病规律 1 、 发生传播特点 ( 1 ) 玉 米 粗 缩 病 毒 有 广泛 的寄 主范 围。除 玉米 外 , 有 5 7种禾 本科植物可被侵染 , 玉米粗缩病毒 大多 由灰飞虱传播 。此病毒主 要在小麦和杂草上越冬或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 。 ( 2 ) 玉米在出苗以后 , 小麦 和杂草上 的灰 飞虱便带 毒飞至玉 米上取食传毒 , 导致玉米发病 。 ( 3 ) 在 玉米生长后期 , 灰 飞虱又把病毒 带 向高粱 、 谷子 等晚 秋 禾本科作物及马唐等禾本科 杂草继续 传播 ,秋 又向小麦传播 或直接 在杂草上越冬 , 致使循环发病。粗缩病的发生发展与灰飞

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

玉米粗缩病发生与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介绍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传播、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病症状;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5.1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15-01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

该病近些年在高阳县玉米地表现出一定增长趋势,对该县的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阻碍,导致玉米产量难以上升。

1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通常情况下,患有玉米粗缩病的玉米植株会比正常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矮化趋势,且更加粗壮,其叶僵直且宽度增加,叶色以浓绿色为主,其中顶叶一般为君子兰样的丛生状。

节间会变的异常短粗。

更细微的特征是其叶背、叶鞘或是苞叶等部位出现有蜡白色条状突起,粗细不均,粗糙感明显。

在病情刚发生时一般会在心叶的基部以及中脉的两边出现油浸状的褪绿透明点线,并可随病情的发展缓慢扩散至全叶面。

此类植株一般会不同程度地限制根系的生长,明显的矮化多出现在九至十叶期,其高度几乎不超过正常植株的1/2,多半的病株不能抽穗结实,即使抽有少数的雄穗,但分支也非常少,而且无花粉[1]。

果穗畸形,花丝极少,严重时不能结实。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粗缩病,但通常会在苗期暴发最严重的疫情。

如果在1叶1心时发病,则可导致心叶难以抽出,即使抽出也会变的更小,在玉米5~6片叶时开始表现症状,症状一旦出现后基本上无药可治。

2病原传播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是玉米粗缩病毒。

该病毒有着较大范围的寄主,但通常以单子叶的禾本植物居多,同时对玉米、大小麦、高粱以及水稻等农作物均可造成侵染,当然也包括其他的一些杂草类植物。

就玉米来看,灰飞虱通常为其第一大传播媒介动物,而且一旦灰飞虱感染了此类病毒,则可终生带毒地进行持续性传播[2]。

粗缩病毒在灰飞虱体内可增殖和越冬,但不能经卵传给下一代。

灰飞虱成虫和若虫在田埂地边杂草丛中越冬,作为翌年初侵染源。

冬小麦也是病毒的越冬寄主。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佟 成儒
( 宁锦 州 米 主 产 区 的 辽 宁 。尤 其 在 南 部 沿 海 一
带 , 米 粗 缩 病 危 害 严 重 , 玉 米 产 量 造 成 了不 同 程 度 的 影 玉 对 响 , 重 地 块 可 减 产三 成 以上 。 对 玉 米粗 缩 病 产 生原 因 , 严 现 危 害 程 度 及 防 治 办法 进 行 分 析 。

玉 米 粗缩 病 产 生 的 原 因
玉米 粗 缩 病 主要 发 生 在 辽 宁 南 部 沿 海 一 带 , 其 中 以丹 这
东、 大连 、 中地 区较 为 严 重 , 往 北 越 轻 。 绥 越 主要 由 山东 , 北 河
迁 入 的 灰 飞 虱 咬食 苗 期 玉 米 , 体 内 的 病 毒 传人 健 康 的玉 米 将
【】 业 部 肥 政 药政 管 理 办 公 室. 料 登 记 指 南 ( ) 京 : 1农 肥 M . 北 中
国农 业 出版社 .0 2 20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 国 家标 准 . 料 和 土 壤 调 理 剂 术 语 ( . / 2 1 肥 s GB )
症 状 主要 体 现 在 穗 位 以上 部 位 节 间缩 短 。 片 短 小 . 株 比 叶 植
正 常的矮弱 , 雌穗 正 常 抽 出 但 较 小 , 长 略 短 , 产 量 , 约 穗 有 大 减 产 三成 左 右 。
三、 综合 防治
节 前 期 进 行 防 治 。 防治 时玉 米 田及 其 周 边 都要 进 行 防 治 。 喷
1 病 品 种 的 选 育 。 通 过 调查 分 析 , e . 抗 Ri d群 自交 系 抗 粗 缩 病 能 力 较 差 , 论 与 其 杂 交 的 另 一 自交 系 抗 病 与 否 , 下 无 其

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及防治方法
暖干燥 , 夏季 少雨 有利灰 飞 虱发 生。 目前 推广 的 玉米 品种
根据 玉米粗缩病 的发生规律 , 在病 害重发地 区, 应调整 播期, 使玉 米在对病 害最 为敏感 的生育时 期避开灰 飞虱成
及其 自交 系 , 普遍 表现不抗 粗缩 病 , 病 品种多 。 感 固镇 县通 过2 0 年 、0 9 连续 2玉 米 品种 展 示 来看 , 没有 发 现 08 20年 a 还
病毒病 , 是我 国北方玉 米生产 区流行 的重要病害之一 。
3 玉米粗缩病 综合防治方 法
在 玉 米 粗 缩 病 的 防 治 上 , 坚 持 以农 业 防 为 主 、 学 要 化
1传播 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靠 灰 飞虱 传毒 。 自然 界 灰飞 虱 的带 毒率 为5 ~ %
8 带毒 的灰飞虱可 以连续使 3~5 %, 株玉米受 害。 飞虱成 灰 虫 和若虫在冬 小麦 苗或 田埂 地边杂 草丛 中越 冬 , 翌春迁 入 玉米 田, 灰飞虱在 玉米地 的存活 时间很 短 , 6 。 季 仅4 d春
收稿 日期 :0 0 0 — 5 2 1 — 1 2
防治为辅 的综合 防治方 针 , 其核心 是控制毒 源 、 少虫 源、 减
避 开危害 。 31 加 强监 测 和 预 报 .
在病 害常发地 区定点 、 期调查小麦 、 定 田间杂 草和玉米 的粗缩 病病 株率和严 重度 , 同时调查灰 飞虱发生 密度 和带
带毒 的灰飞虱把 病毒传 播到返 青的小麦 上 , 然后再 传到 玉
玉米 。 春播 玉米应 当提前 N4 中旬 以前播种 ; 月 夏播 玉米则 应 推迟在 6 l 以后 为宜 。 月 0 另外 , 防止部分 田块大 幅度欠 为 收或 绝收 , 一定 区域可集 中连片进行播 种。 34 清 除杂 草 . 路边 、 田间杂 草不仅是来年 农 田杂草 的种源基地 , 而且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种植经济作物面积大 , 间套复种面积少 , 粗缩病 流行较轻。 进入 病 害发生与流行的好方法 。
2 l 世纪追求高产高效 , 间作套种复种模 式增 加, 玉米粗缩病 再
度 流行 [ 3 】 。 由此可见 , 小 麦玉米间作套种与粗缩病发病密切相 关。 因灰 飞虱 是传毒介体 , 小麦 玉米套作灰飞虱的数量 显著 高 于平作 田, 大 大增 加了传毒 的机会和侵染源 。
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及严重度 , 调查 灰飞虱虫 口密度。 在冬 措施 。 及时定苗 , 拔 除田间病株 , 集 中深埋或烧毁 , 可有效减少 前和晚春 , 玉米播前 , 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 、 小麦和杂草 的病株 粗缩病侵染源 。 清除田间、 路边杂草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和
率, 结合玉米种植模 式 , 对 玉米粗缩病发生趋 势做 出及时准确 病源寄主 , 从而减轻病毒侵染 。
效的 防 治措施 , 对 玉米 产量 影响 较 大 , 一般 发 生减 产2 O %一 一 3 O %, 严 重发 生 时几呼 造成 绝收 。 关键 词: 玉米 粗 缩病 环境条 件影响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 S 4 3 5 . 1 3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2 — 5 3 3 6 ( 2 0 1 3) 1 0 — 0 0 4 2 — 0 2
等粗放耕作 方式 , 造成 田间杂草增多 , 为传毒 提供 了 良好的传
播途径 , 粗缩病发病率提高。 因此 : 田间管理粗放 , 杂草 多, 灰飞
虱多 , 发病重 。
3环 境 条件 影 响
3 . 1种植模 式与 粗缩病 发 生 的 关 系
3 . 4品种抗 性 对粗 缩病 的影响
玉米粗缩病 即然是一 种病毒 , 就有一 定的抗源 , 只是还 没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如何 玉米粗缩病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如何 玉米粗缩病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如何玉米粗缩病防治方法玉米粗缩病以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发病危害严重。

玉米染病后,有的不能抽穗,有的虽能抽穗,但粒少粒小。

下面谈谈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是什么,以及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1、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玉米粗缩病病原是玉米粗缩病毒,由灰飞虱和明飞虱传染。

粗缩病毒的寄主有50多种,全是禾本科作物以及禾本科杂草,如玉米、高粱、水稻、小麦、金狗尾草、画眉草、马唐等。

这给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带来很大困难。

玉米粗缩病毒在冬小麦、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带毒飞虱介体中越冬。

河南、山东等省,第二年五月下旬飞虱从麦田、杂草中向玉米田迁移,将粗缩病毒传染给玉米,开始发病,后来可以多次再侵染,发病越来越重。

玉米收获后,飞虱又将病毒转移到小麦、杂草上越冬,有的在带毒飞虱介体中越冬。

2、玉米粗缩病的症状表现玉米感染粗缩病毒后,叶片浓绿,叶背面大叶脉上出现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白色突起;茎秆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株高不及正常株高的一半。

重病植株的雄穗抽不出或无花粉,雌穗小而畸形,不能结粒或结粒很少,病株根系少而短。

病轻植株虽能抽穗,但花粉步,雌穗短小。

玉米5叶期以前最易感病,感病越早,发病越重,为害越重,后期感病,症状较轻。

如果玉米在5叶期以前正遇飞虱多,又为迁飞高峰期,则发病严重;玉米管理粗放土壤脊薄、干旱、杂草多,发病重。

3、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方法(1)调整播种期。

要使玉米5叶期前避开当地第一代灰飞虱迁飞活动期,以减少玉米苗期感病。

(2)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彻底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减少中间或越冬寄主。

加强肥水管理,提高玉米抗病能力。

(3)治虫防病。

玉米播种前清除田间地头杂草以减少灰飞虱。

玉米苗期每亩用50%乙酰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100飞虱。

玉米苗期每亩用50%乙酰甲胺磷乳剂1000倍液100千克喷洒;或用50%-六0五乳剂l千克加水2千克,拌细土50千克,每亩撤药土6.5千克。

麦田套种玉米,套种前喷药杀死飞虱,避免往玉米上迁飞。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

23蜗牛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液外渗,蜗牛会因为身体迅速脱水而死亡。

③每亩用80%四聚乙醛30~60克兑水喷雾。

在蜗牛严重发生的玉米地块,隔10~15天再进行第二次防治,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蜗牛的危害。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各种病害。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变化,玉米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态势,严重影响玉米生产。

为及时做好玉米病害防治,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种植效益,现将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

玉米粗缩病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是靠灰飞虱传播。

各个玉米品种均有可能发生,只是品种之间的抗性不同,不同品种有轻微的抗病性差异。

一般来说,玉米品种父母本亲和性强,幼苗期生长旺盛的品种抗性会强一些。

1.危害特征主要以苗期侵染发病最为常见。

幼苗5~6叶时就可出现明显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

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

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变小,不能完全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

整株玉米上细下粗,尖头,根系不发达易拔出。

后期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

重病株多提早枯死,形不成有效的籽粒产量。

2.防治方法①错期播种。

防治玉米粗缩病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是错开灰飞虱的暴发盛期播种。

对鲁东南黄淮海夏玉米直播区,收获小麦后,对小麦田晾茬一周以上,让灰飞虱飞走跑净,清除田间、地边的麦秸和杂草,最大可能的减少毒源。

一般建议6月15~20日再播种。

②合理选用抗病品种。

优先选用苗期生长快,幼苗粗壮、浓绿的抗粗缩病品种。

玉米粗缩病和锈病防治方法24虫啉、呋虫胺等烟碱化合物和精甲霜灵、咯菌腈的复配种衣剂拌种。

选择种衣剂时,应选择成膜剂好的种衣剂,以防影响播种质量。

④苗期催苗。

玉米苗期合理施肥,及时灌水,加强幼苗期田间管理,缩短对粗缩病敏感的玉米苗期时间,减轻粗缩病的发病,降低发病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
摘要阐述了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分析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指导科学防治玉米粗缩病。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发病症状;发病因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1.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116-01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mrdv)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玉米一旦感病,单株产量损失达70%~100%,为毁灭性病害。

2008年,宁国市玉米粗缩病大面积发生,现将其发病特点与防治措施作一总结,供同行和农民朋友参考。

1发病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5~6片叶即可显症。

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

病苗叶色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

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九至十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1/2,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

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2发病因素
一是毒源量。

第1代灰飞虱是玉米粗缩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灰飞虱带毒率及其发生数量与玉米粗缩病发生轻重呈显著正相关。

在生产中,田间、田埂杂草多,生产管理粗放的玉米田发生较重。

二是播期。

不同播期玉米的发病程度差异显著。

播期决定了第1代灰飞虱成虫迁飞高峰期和玉米敏感期(玉米植株6叶前)的吻合程度,吻合期越长,病害越严重。

本地区5月中旬播种的玉米,苗期与第1代灰飞虱成虫高峰期相吻合,病株率和发病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因此应推迟播期,避开灰飞虱迁飞高峰期。

三是品种。

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近年来的调查情况看,郑单系列品种田间病株率平均为6%,发病率为10%左右,平均减产5%~10%;而掖单系列抗性很差,发病率为50%以上,减产达7成以上,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郑单系列等抗病品系。

四是气候条件。

气候是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秋冬季气温偏高,春季干旱的年份,灰飞虱越冬死亡率低,增大了灰飞虱的发生基数与带毒率,有利于玉米粗缩病的发生。

五是耕作制度。

由于不同茬口和播种方式会影响玉米的播期,间接地影响到玉米粗缩病发生的轻重。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发现,耕作制度简单的发病轻,耕作制度相对复杂的发病较重。

3综合防治措施
3.1加强监测与预报
在病害常发地区有重点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田间杂草和玉米的粗缩病病株率和严重度,同时调查灰飞虱发生密度和带毒率。


秋末和晚春及玉米播种前,根据灰飞虱越冬基数和带毒率、小麦和杂草的病株率,结合玉米种植模式,对玉米粗缩病发生趋势作出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指导防治。

3.2选用抗病品种
尽管目前玉米生产中应用的主栽品种中缺少抗病性强的良种,但品种间感病程度仍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要根据本地条件,选用抗性相对较好的品种,同时要注意合理布局,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3.3调整播期
根据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在病害重发地区,应调整播期,使玉米对病害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降低发病率。

春播玉米应适当提早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玉米则在5月底至6月上旬。

3.4加强田间管理
结合定苗,拔除田间病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粗缩病侵染源。

路边、田间杂草不仅是翌年农田杂草的种源基地,而且是玉米粗缩病传毒介体灰飞虱的越冬越夏寄主。

对上茬作物残存的杂草,可先人工锄草后再喷药,除草效果可达95%左右。

选择土壤处理的优点是苗期玉米不与杂草共生,降低灰飞虱的活动空间,不利于灰飞虱传毒。

合理施肥、浇水,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生长,缩短感病期,减少传毒机会,并增强玉米抗耐病能力。

3.5化学防治
一是药剂拌种。

播种时,采用种量2%的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止灰飞虱的危害,同时有利于培养壮苗,提高玉米抗病力。

播种后选用芽前土壤处理剂40%乙莠水胶悬剂8 250~8 625ml/hm2,对水450kg 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二是喷药杀虫。

玉米苗期出现粗缩病的地块,要及时拔除病株,并根据灰飞虱虫情预测情况及时用25%扑虱灵5 000~5 500倍液喷雾,在玉米五叶期左右,每隔5d喷1次,连喷
2~3次,同时用40%病毒a 500倍液或5.5%植病灵800倍液喷洒防治病毒病。

对于个别苗前应用土壤处理除草剂效果差的地块,可在玉米行间定行喷灭生性除草剂20%克芜踪8 250ml/hm2,对水450kg,要注意不要喷到玉米植株上。

克芜踪对杂草具有速杀性,喷药后52h 杂草能全部枯死,可减少灰飞虱的活动空间。

田边地头可喷45%农达水剂,但在玉米行间尽量不用,以免对玉米造成药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