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发展史

合集下载

汽车空调发展史

汽车空调发展史

第一部分:汽车空调技术是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

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取暖。

1925年首先在美国出现了利用汽车冷却水通过加热取暖的方法。

到1927年发展到具有加热器、风机和空气滤清其的比较完整的供热系统。

这种供热系统直到1948年才在欧洲出现。

而日本到1954年才开始使用加热器取暖。

目前,在寒冷的北欧、亚欧北部地区,汽车空调仍然使用单一供热系统。

第二阶段,单一冷气。

1939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帕克公司首先在轿车上安装由机械制冷的空调器。

这项技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而停止了发展。

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因1950年美国石油产地的炎热天气,急需大量的冷气车,而使单一降温的空调汽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欧洲、日本到1957年才加装这种单一冷气轿车。

单一降温的方法目前仍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使用。

第三阶段,冷暖一体化。

1954年,通用汽车公司首先在纳什牌轿车上安装了冷暖一体化的空调器,汽车空调才基本上具有调节控制车内温度、湿度的功能。

随着汽车空调技术的改进,目前的冷热一体空调基本上具有降温、除湿、通风、过滤、除霜等功能。

这种方式目前仍在大量经济汽车上是使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

第四阶段,自动控制。

冷热一体汽车空调需要人工操纵,这显然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同时控制质量也不大理想。

自从冷暖一体化出现后,通用公司就着手研究自动控制的汽车空调,并于1964年首先安装在卡迪拉克牌轿车上,紧接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竞相在各自的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

日本、欧洲直到1972年才在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

自动空调装置只要预先调好温度,就能自动地在调定好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机器根据传感器检测车内、车外环境的温度信息,自动地指挥空调器各部件工作,达到控制车内温度和其他功能地目的。

第五阶段,微机控制。

1973年美国通用公司和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一起联合研究由微型计算机控制汽车空调系统,1977年同时安装在各自地汽车上,将汽车空调技术推到一个新高度。

汽车空调文献综述

汽车空调文献综述

智能化、节能环保和舒适性 成为汽车空调市场的发展趋
势。
汽车空调市场的主要竞争格局分析
国内外汽车空调 企业竞争格局
汽车空调行业的 技术创新与突破
汽车空调市场的 区域分布与特点
汽车空调行业的 发展趋势与未来 展望
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对市场的影响分析
汽车空调技术发展历程:从传统手 动空调到自动空调,再到智能空调 的发展,不断推动市场变革。
坏的零件
制冷剂泄漏:检查制冷剂管 路是否破损,接头是否松动
温度传感器故障:检查温度 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更换及到整个空调 系统的更换,费用相对较高, 与车型和品牌有关。
维护成本:定期保养可延长 空调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
节约成本。
维修成本:包括人工费和零 部件更换费用,根据车型和 维修店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确保通风良好:保证空气流通,提 高制冷效果。
安装后调试:根据需要进行调试, 确保空调正常运行。
汽车空调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汽车空调的使用: 介绍汽车空调的 基本操作,如开 启、关闭、制冷、 制热等。
汽车空调的维护 保养:定期清洗 和检查汽车空调 系统,包括更换 滤清器、检查制 冷剂等,以保证 其正常运行。
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随着汽车空 调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愈发 激烈,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 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术创新对市场的影响:新技术的 出现,如制冷技术、空气净化技术 等,提高了汽车空调的性能和舒适 度,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市场前景展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 场的不断扩大,汽车空调技术将面 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市场前景广阔。

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

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

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初,当时汽车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起初,汽车并没有配备空调系统,而是依靠开窗通风来调节车内温度。

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汽车空调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1920年代,一些豪华汽车开始引入简单的空调系统,这些系统大多借鉴了房间空调的原理,通过机械压缩制冷来降低车内温度。

然而,这些早期的空调系统体积庞大、重量沉重,且安装复杂,只有少数汽车制造商和富裕的车主才能够享受到此类设备的奢华。

到了1940年代,汽车空调系统的技术逐渐得到改进。

引入了压缩机和冷凝器的融合设计,使空调系统更加紧凑,且效能提升。

然而,安装和维修依然十分困难,汽车空调仍然属于高价位的附加选项。

到了1950年代,汽车空调开始迅速普及。

技术上的突破使得空调系统更小、更便携,适用于更多车型。

此时,一些汽车生产商主动将空调系统列为标配,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空调系统的大规模生产,价格也开始逐渐下降,让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汽车空调。

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汽车空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由于传统的制冷剂氯氟烃(CFCs)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国际社会开始呼吁减少CFCs的使用。

这促使汽车制造商研发新型的环保制冷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进入21世纪,汽车空调系统的技术持续创新。

引入了更高效的压缩机和制冷循环系统,提高了空调性能和能效。

此外,一些车型还额外加入了空气净化和空气质量监测等功能,提升了空调系统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能。

现代汽车空调系统正在朝着更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一些新车型采用了纳米材料和活性碳过滤器,进一步提升了空气质量和驾驶舒适度。

同时,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外界温度、阳光角度和车内人员数量等因素自动调整温度和风速,提供最佳的驾驶体验。

总的来说,汽车空调系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奢侈品到现代的标配品。

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崛起促使空调系统变得更加先进、环保和智能化。

汽车空调进化史

汽车空调进化史

汽车空调进化史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人们对舒适驾驶环境的需求,汽车空调作为一项重要的车载设备,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进化。

本文将带您回顾汽车空调的进化史,从最早的手动开启到现代的智能化控制,一步步揭开汽车空调的发展脉络。

一、手动开启时代起初,汽车空调并不是标配,而是作为一种奢侈品存在。

在20世纪初,汽车空调还处于手动开启时代,驾驶员需要手动控制开关,调节空调的开关和风速。

虽然在当时已经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装备,但操作繁琐且不便,只有少数高端车型才配备了空调系统。

二、手动调温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空调逐渐实现了手动调温的功能。

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可以通过手动旋钮调节温度的汽车空调系统。

这种系统利用压缩机和蒸发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冷媒的流量和温度来实现车内温度的调节。

这种手动调温的空调系统,使得驾驶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由调节车内的温度,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驾驶空间。

三、自动调温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汽车空调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在20世纪80年代,汽车空调进入了自动调温时代。

这一时期的汽车空调系统配备了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模块,可以根据车内温度实时调节空调系统的工作状态,以保持车内的舒适温度。

这样的空调系统不仅提供了更高的使用便利性,还能够节约能源,提高燃油经济性。

四、双区独立控制时代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空调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双区独立控制的技术。

双区独立控制允许驾驶员和副驾驶分别设置自己的温度和风速,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这种技术在豪华车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驾乘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驾驶舱空间。

五、智能化控制时代如今,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空调进入了智能化控制时代。

现代汽车空调系统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控制模块,能够实时监测车内外的环境信息,并根据驾驶员的习惯和需求进行智能调节。

一些高端车型还可以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空调系统,提前预调车内温度,为驾乘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环境。

总结:汽车空调经历了手动开启、手动调温、自动调温、双区独立控制和智能化控制等多个阶段的发展。

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

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

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汽车空调被视为一项奢侈品,只有一些豪华汽车配备了空调系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空调系统逐渐变得更加普遍和先进,成为现代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纪初,汽车空调主要采用蒸发制冷技术,通过将冷却剂蒸发,吸收热量来降低车内温度。

然而,这种系统效果有限且不够稳定,需要经常添加冷媒。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空调逐渐采用制冷剂来替代蒸发制冷技术,这使得空调系统更加可靠和持久。

到了20世纪40年代,汽车空调系统开始变得更加普及,大多数豪华车型都配备了空调系统。

然而,这些早期的空调系统非常庞大和笨重,也需要更多的能源来运作。

这也限制了空调系统在汽车中的应用范围。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空调系统变得更小、更高效。

改进的压缩机技术使得空调系统的尺寸大大减小,通过减小能源的消耗来实现更好的效能。

这进一步推动了汽车空调系统在汽车市场中的普及程度。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空调系统销售量不断增加,技术进一步提升,空调系统的设计也越发先进。

自动温度控制系统的引入使得驾驶员和乘客能够更方便地调节空调温度,增加了乘坐汽车的舒适性。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空调系统的设计进一步发展,使用者对舒适和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空调系统开始采用电子控制,提供更多的功能,如自动除雾、抗紫外线等。

同时,空调系统也在能源消耗上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进入21世纪,汽车空调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载冷凝器和蒸发器的高效设计使得空调系统更加节能环保。

同时,空调系统还开始与车载信息系统整合,增加了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

总结起来,汽车空调系统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奢侈品到普及化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提高,汽车空调系统从简单的温度控制到提供更多功能和舒适性的全方位体验。

尽管空调系统的设计和效能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发展仍在继续,未来汽车空调系统将继续朝着更加智能、高效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汽车空调发展史1

汽车空调发展史1

汽车空调发展史第一部分:汽车空调技术是随着汽车的普及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

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功能到多功能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取暖。

1925年首先在美国出现了利用汽车冷却水通过加热取暖的方法。

到1927年发展到具有加热器、风机和空气滤清其的比较完整的供热系统。

这种供热系统直到1948年才在欧洲出现。

而日本到1954年才开始使用加热器取暖。

目前,在寒冷的北欧、亚欧北部地区,汽车空调仍然使用单一供热系统。

第二阶段,单一冷气。

1939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帕克公司首先在轿车上安装由机械制冷的空调器。

这项技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而停止了发展。

战后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因1950年美国石油产地的炎热天气,急需大量的冷气车,而使单一降温的空调汽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

欧洲、日本到1957年才加装这种单一冷气轿车。

单一降温的方法目前仍然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使用。

第三阶段,冷暖一体化。

1954年,通用汽车公司首先在纳什牌轿车上安装了冷暖一体化的空调器,汽车空调才基本上具有调节控制车温度、湿度的功能。

随着汽车空调技术的改进,目前的冷热一体空调基本上具有降温、除湿、通风、过滤、除霜等功能。

这种方式目前仍在大量经济汽车上是使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

第四阶段,自动控制。

冷热一体汽车空调需要人工操纵,这显然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同时控制质量也不想。

自从冷暖一体化出现后,通用公司就着手研究自动控制的汽车空调,并于1964年首先安装在卡迪拉克牌轿车上,紧接着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竞相在各自的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

日本、欧洲直到1972年才在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

自动空调装置只要预先调好温度,就能自动地在调定好的温度围工作。

机器根据传感器检测车、车外环境的温度信息,自动地指挥空调器各部件工作,达到控制车温度和其他功能地目的。

第五阶段,微机控制。

1973年美国通用公司和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一起联合研究由微型计算机控制汽车空调系统,1977年同时安装在各自地汽车上,将汽车空调技术推到一个新高度。

汽车空调

汽车空调

第三章汽车空调第一节汽车空调发展史汽车问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如今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成为室内生活的延伸部分。

对房间环境的要求同样延伸到汽车上,空调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汽车空调的发展史可追溯到汽车内暖气的使用。

最初是用煤炭脚炉取暖,并让排气管从车内通过。

到1925年,美国开始利用发动机冷却水的热量,就是现在水暖式暖气的雏形。

第一台教完整的汽车空调(取暖)装置出现在1927年,它包括一个加热器、一套通风系统及一个空气过滤器。

欧州是从1948年开始在汽车装暖气的,把热水散热器放在地板上。

在日本,1954年开始广泛采用空气内循环的汽车暖气,到1936年以后,才有了与今天相同的空气内外循环的箱式暖风机。

从1936年起,美国开始研制汽车冷气机。

1940年,美国Packrd 公司生产了第一台装有制冷机的轿车,实际上是把房间空调装到了车上。

接着在少量客车上也用同样的办法装上了可制冷的设备。

1950年,美国开始研制真正适合用于汽车的空调装置。

到1953年,美国生产的轿车中有5万辆装有车用冷气机。

日本和欧洲从1957年开始生产加装冷气机的轿车。

1985年,美国汽车空调装置年产量达1300万套,轿车空调安装率达78.1%。

日本1985年车用空调装置年产量达630万套,轿车空调安装率已接近美国水平。

我国曾于本世纪80年代初,陆续从日本等国购进上万台轿车类空调机和上千台大客车类空调机,装在我国自制的汽车上。

这是国内汽车空调发展史的开端。

1984年至1985年,曾有数十家厂子开始生产汽车空调。

但由于其难度大,且有一定基础要求,现在大部分已销声匿迹,目前仅剩下数家。

第二节热力学基础知识一、热量热量是热传导过程中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

热量的法定计量单位是"焦耳气单位符号为"J"。

在制冷工程上,热量的度量以千瓦·小时(kw-h〉为基本单位,它与焦耳的换算关系是: lkw-h=3.6×106J 原先工程上是以千卡(kcal ,又称大卡,现已废除)为热量的基本单位,指一千克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自19.5.C加热到20.5.C(通常表述为温度升高1.C)所需要的热量。

汽车空调技术

汽车空调技术

汽车空调技术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空调技术也不断更新换代、进步创新。

汽车空调不仅仅是为了提供舒适的驾乘环境,更是为了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而设计的。

本文将从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历程、空调制冷原理、空调制热原理、空调滤清系统和空调控制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汽车空调技术发展历程汽车空调最初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于汽车上,当时主要依靠自然风或者是人工航风进行调节。

到了20世纪50年代,空调机的配备成为汽车品质的一种象征,不过那时的空调机体积非常庞大,而且噪音比较大。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空调机体积开始逐渐缩小,噪音也逐渐减小。

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自动温度控制系统也开始应用于汽车空调中,不再需要人工干预空调温度的调节。

21世纪,随着混动车和电动车的逐渐普及,汽车空调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大多数混动车和电动车采用电动压缩机,在制冷性能和功率消耗上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二、空调制冷原理汽车空调制冷原理与家庭空调基本相同,都采用压缩-冷凝-膨胀-蒸发循环来完成制冷工作。

空调系统中的制冷剂起到了传递热量的作用。

当制冷剂在压缩机的加压下成为了高温高压气态时,进入到冷凝器中就会变成高温高压液态,然后通过蒸发器中的低压区域,成为低温低压气态,从而吸收了蒸发器中的热量,从而达到了制冷的效果。

汽车空调中最重要的是压缩机,它是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

压缩机可以把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态,从而有利于制冷效果的提升。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空调压缩机主要分为活塞压缩机和螺杆式压缩机两种。

三、空调制热原理汽车空调的制热原理是将引擎的热量通过空调的循环系统传给车内,从而加热车内空气。

汽车内部的制热装置主要有两种方式:电热式和热水式。

其中,电热式销售价格便宜,但是功率消耗大,而且加热时间比较长。

在欧洲市场,电热式已基本被淘汰,而热水式则成为主流。

热水制热系统是通过滑动阀门或者电机调节水流量,控制车内热水的液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由4个部分组成 : 发动机 车身
底盘 汽车电器 (汽车空调)
-
3
任务一 汽车空调的发展史
1885年卡尔.本茨将一台二冲程发动机装在一辆三 轮车上,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本茨于1886年 1月29日向德国帝国专利局申请的专利。该专利于同年11 月2日被正式批准发布。因此1886年1月29日被公认为是 世界上首辆汽车诞生日。
任务一 发 展 史
-
1
课题一
概述
任务一 发展史 任务二 制冷剂及冷冻油 任务三 空调制冷原理 任务四 汽车空调的组成和分类
-
2
一、汽车空调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功能:
作用:
调节车内空气温度
提高乘坐舒适性
调节车内空气湿度
提高工作效率
调节车内气流速度
保持清醒 减少疲劳
净化车内空气
二、汽车空调位于汽车的哪个组成部分
自动空调装置只要预先调好温度,就能自动地在调定好的温度范 围内工作。机器根据传感器检测车内、车外环境的温度信息,自动地指挥 空调器各部件工作,达到控制车内温度和其他的功能 。
-
9
第五阶段:微机控制空调系统
1973年美国通用公司和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一起联合研究由微型 计算机控制汽车空调系统,1977年同时安装在各自地汽车上,将汽车空调 技术推到一个新高度。微机控制的汽车空调系统由微机按车内外的环境, 实现微调化。该系统具备数字化显示、冷暖通风三位一体化、自我诊断系 统、执行器自检、数据流传输等功能。通过微机控制,实现了空调运行与 汽车运行的相关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制冷效果、节约了燃料,从而提高了 汽车的整体性和舒适性。
-
7
-
8
第四阶段:自动控制的汽车空调
冷暖一体汽车空调需要人工操纵,这显然增加了驾驶员的工作量, 同时控制质量也不大理想。自从冷暖一体化出现后,通用公司就着手研究自 动控制的汽车空调,并于1964年首先安装在卡迪拉克牌轿车上,紧接着通用、 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竞相在各自的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日本、 欧洲直到1972年才在高级轿车上安装自动空调。
汽车这个工业社会的产 品代表,自诞生起至今 128年的时间,从来就 不缺乏创新
-
4
而汽车空调的问世,却比汽车发展整整迟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汽车空调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功能到多功 能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取暖 1925年首先在美国出现了利用汽车冷却水通过加热取暖的方法。
到1927年发展到具有加热器、风机和空气滤清其的比较完整的供热系统。 当时轰动了世界各国汽车制造商。实际上这种装置只能称之为“加热 器” ,只是在汽车车厢内增加了热量,在欧洲寒冷的季节里,能起到一 定的保暖作用。
第一台装有制冷机的轿车,美国通用, Packard
-
6
第三阶段:冷暖一体化空调
1954年,通用汽车公司首先在纳什牌轿车上安装了 冷暖一体化的空调器,汽车空调才基本上具有调节控制车 内温度、湿度的功能。随着汽车空调技术的改进,目前的 冷热一体空调基本上具有降温、除湿、通风、过滤、除霜 等功能。这种方式目前仍在大量经济汽车上是使用,是使 用量最大的一种方式。
-
10
1994年到2007年间,14年内中国空调车的年产量从28万辆增加到583 万辆增加约20.8倍。
-
11
2013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000万辆,增速大幅提升,并且再次刷新全球记 录,已连续在欧洲出现。而日本到1954年才开始 使用加热器取暖。目前,在寒冷的北欧、亚欧北部地区,汽车空调仍然使 用单一供热系统。
-
5
第二阶段,单一冷气。
1939年,由美国通用汽车帕克德公司首先在轿车上安装由机械制 冷的空调器。这项技术由于二次世界大战而停止了发展。战后的美国经 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因1950年美国石油产地的炎热天气,急需大量的冷 气车,而使单一降温的空调汽车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欧洲、日本到1957 年才加装这种单一 冷气轿车。单一降温的方法目前仍然在热带、亚热带 地区使用。 我国广东、海南岛使用的空调出租汽车,大部分只有制冷降 温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