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通讯规约通信规约

合集下载

can 通信规约

can 通信规约

can 通信规约
通信规约又名通信协议,是为保证数据通信系统中通信双方能有效和可靠地通信而规定的双方应共同遵守的一系列约定,包括数据的格式、顺序和速率、链路管理、流量调节和差错控制等。

目前,常用的通信规约包括FT3规约、IEC 61850规约、101规约、104规约、DISA规约、CDT规约及DNP规约等。

这些规约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例如IEC 61850规约主要用于站控层和过程层的“直采直跳”网络方式。

以103规约(DL/T667-1999(IEC60870-5-103))为例,该规约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在通信接口、通信格式、报文格式等方面有着详细的规定。

其中,通信接口标准包括RS232、RS485和光纤;通信格式采用异步方式,包括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和1位停止位;报文格式包括固定帧长报文和可变帧长报文两种格式。

不同的通信规约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要求,在选择合适的通信规约时,需要考虑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因素。

通信规约_??????

通信规约_??????

通信规约
通信规约是指在通信过程中,双方之间所遵循的约定和规则。

通信
规约定义了通信的格式、内容、顺序、错误处理等方面的规定,使
得通信过程能够正常进行并且可靠。

通信规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格式:规定了通信数据的组织方式,比如数据的编码格式、
数据的长度、数据的字段和标记等。

2. 数据传输顺序:规定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顺序,主要包括数据
的先后顺序、数据的传输方向等。

3. 错误检测和纠正:规定了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何检测和纠正错误,比如使用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等技术。

4. 数据传输速率:规定了数据传输的速率,也就是每秒传输的数据量,通常用比特率(bps)来表示。

5. 控制信号:规定了通信中使用的控制信号,比如开始传输信号、结束传输信号、传输确认信号等,用来控制通信的开始和结束、数据的传输顺序等。

通信规约的作用是确保通信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通过遵循通信规约,通信双方能够在不同的硬件或软件平台上进行互通,并且能够正确地解析和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同时,通信规约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安全性,通过限制和验证通信内容,防止非法的访问和篡改。

通信规约

通信规约

通信规约保护装置与监控主机的通信采用主从方式,即只能由监控软件对召唤保护装置的数据,根据保护装置的地址依次发出各种命令要求(即下行命令.....),保护装置在接到命令后按照要求进行各项操作或上传数据,在没有接收到下行命令,保护装置不主动上发数据(即上行数据.....)。

通信硬件连接保护装置为标准的RS-485,波特率1200~9600bps,8个数据位,1个停止位,无校验。

下行命令及上传数据说明:在整个文档说明中,下位机表示保护装置,上位机表示监控软件1、校时命令说明:校时命令用于对保护装置进行校时。

为了保证SOE事件记录的分辨率<5ms,因此引入了时间同步机制来对保护装置进行校时命令解释:⑴:单元地址即为下位机保护装置的通讯地址, 范围0x00~0x7E,(Ox7F)表示广播地址。

⑵:数据长度的值为此次命令发送的字节数-1。

⑶:命令类型0x00表示此命令为对单元保护进行校时。

⑷:校时时间共8个字节,分别是年(当前年减去2000)、月、日、时、分、秒、毫秒L、毫秒H,其中毫秒L是当前毫秒数除以256的余数,毫秒H是当前毫秒数整除256的结果。

⑸:异或校验和表示前面发送所有数据(包括单元地址、长度、命令类型、等)按字节的异或和。

1.2上行数据帧:(无)2、召唤S O E事件说明:此命令用于召唤SOE事件,下行命令帧中当清事件标志置位时(即下行命令帧第四字节设为0xFF),下位机将不再重复发送上一次已发送过的事件,该命令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要求,一般在将事件读入上位机SOE事件清单后,清一下这个标志。

2.1下行命令帧格式:(发送共计5个字节)⑴:单元地址即为下位机保护装置的通讯地址, 范围0x00~0x7E,(Ox7F)表示广播地址。

⑵:数据长度的值为此次命令发送的字节数-1。

⑶:命令类型0x01表示此命令为向下位机召唤SOE事件。

⑷:清事件标志(0x00表示重复读当前事件,0xFF表示上滚事件)⑸:异或校验和表示前面发送所有数据(包括单元地址、长度、命令类型、等)按字节的异或和。

DLT645-2007通讯规约

DLT645-2007通讯规约

DL/T645-2007通讯规约协议说明一、命令字、特征字、错去信息字说明注:0代表正向,1代表反向注:编程允许一般指编程按键状态注:0代表无此类故障,1代表当前发生此类故障。

电表运行状态字5(B相故障状态)注:0代表无此类故障,1代表当前发生此类故障。

电表运行状态字6(C相故障状态)注:0代表无此类故障,1代表当前发生此类故障。

电表运行状态字7(合相故障状态)注:0代表无此类故障,1代表当前发生此类故障。

无功组合方式1、2特征字注:0代表休息,1代表工作。

通信速率特征字(调制型、接触式、通信口1、通信口2、通信口3)注:0代表非当前接口通信速率,1代表当前接口通信速率,特征字仅在某一位为1时有效。

负荷记录模式字注: 0代表不记录此类数据,1代表记录此类数据。

冻结数据模式字注: 0代表不记录此类数据,1代表记录此类数据。

错误信息字ERR注: 0代表无相应错误发生,1代表相应错误发生。

除Bit1、2、3、4、5、6定义的错误以外,其他情况都归为Bit0其他错误二、 DTTD 三相多功能电表应用数据标识表 电能量数据标识编码表数据标识数据格式数据 长度 (字节) 单位功能数据项名称DI 3 DI 2 DI 1 DI 0 读 写 000000 01 … 08 FF00XXXXXX.XX4kWh*(当前)组合有功总电能 (当前)组合有功费率1电能 …(当前)组合有功费率8电能 (当前)组合有功电能数据块000100 01 … 08 FF00XXXXXX.XX4 kWh * (当前)正向有功总电能 (当前)正向有功费率1电能 …(当前)正向有功费率8电能 (当前)正向有功电能数据块000200 01 … 08 FF00XXXXXX.XX4 kWh * (当前)反向有功总电能 (当前)反向有功费率1电能 …(当前)反向有功费率8电能 (当前)反向有功电能数据块000300 01 … 8 FF00XXXXXX.XX4 kvarh * (当前)组合无功1总电能 (当前)组合无功1费率1电能 …(当前)组合无功1费率8电能 (当前)组合无功1电能数据块000400 0100XXXXXX.XX4 kvarh * (当前)组合无功2总电能 (当前)组合无功2费率1电能数据格式长度(字节)单位数据项名称DI3DI2DI1DI0读写…8 FF…(当前)组合无功2费率8电能(当前)组合无功2电能数据块0005 0001…8FF 00 XXXXXX.XX 4 kvarh * (当前)第一象限无功总电能(当前)第一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当前)第一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当前)第一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06 0001…8FF 00 XXXXXX.XX 4 kvarh * (当前)第二象限无功总电能(当前)第二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当前)第二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当前)第二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07 0001…8FF 00 XXXXXX.XX 4 kvarh * (当前)第三象限无功总电能(当前)第三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当前)第三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当前)第三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08 0001…8FF 00 XXXXXX.XX 4 kvarh * (当前)第四象限无功总电能(当前)第四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当前)第四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当前)第四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15161718191A1B1C 00 00 XXXXXX.XX 4 kWhkW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 (当前)A相正向有功电能(当前)A相反向有功电能(当前)A相组合无功1电能(当前)A相组合无功2电能(当前)A相第一象限无功电能(当前)A相第二象限无功电能(当前)A相第三象限无功电能(当前)A相第四象限无功电能00292A2B2C2D2E2F30 00 00 XXXXXX.XX 4 kWhkW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 (当前)B相正向有功电能(当前)B相反向有功电能(当前)B相组合无功1电能(当前)B相组合无功2电能(当前)B相第一象限无功电能(当前)B相第二象限无功电能(当前)B相第三象限无功电能(当前)B相第四象限无功电能003D 00 00 XXXXXX.XX 4 kWh * (当前)C相正向有功电能数据格式长度(字节)单位数据项名称DI3DI2DI1DI0读写3E 3F4041424344kW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当前)C相反向有功电能(当前)C相组合无功1电能(当前)C相组合无功2电能(当前)C相第一象限无功电能(当前)C相第二象限无功电能(当前)C相第三象限无功电能(当前)C相第四象限无功电能0000 0001…8FF 01 XXXXXX.XX 4 kWh * (上1结算日)组合有功总电能(上1结算日)组合有功费率1电能…(上1结算日)组合有功费率8电能(上1结算日)组合有功电能数据块0001 0001…8FF 01 XXXXXX.XX 4 kWh * (上1结算日)正向有功总电能(上1结算日)正向有功费率1电能…(上1结算日)正向有功费率8电能(上1结算日)正向有功电能数据块0002 0001…8FF 01 XXXXXX.XX 4 kWh * (上1结算日)反向有功总电能(上1结算日)反向有功费率1电能…(上1结算日)反向有功费率8电能(上1结算日)反向有功电能数据块0003 0001…8FF 01 XXXXXX.XX 4 kvarh * (上1结算日)组合无功1总电能(上1结算日)组合无功1费率1电能…(上1结算日)组合无功1费率8电能(上1结算日)组合无功1电能数据块0004 0001…8FF 01 XXXXXX.XX 4 kvarh * (上1结算日)组合无功2总电能(上1结算日)组合无功2费率1电能…(上1结算日)组合无功2费率8电能(上1结算日)组合无功2电能数据块0005 0001…8FF 01 XXXXXX.XX 4 kvarh * (上1结算日)第一象限无功总电能(上1结算日)第一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上1结算日)第一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上1结算日)第一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06 0001…8 01 XXXXXX.XX 4 kvarh * (上1结算日)第二象限无功总电能(上1结算日)第二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上1结算日)第二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数据格式长度(字节)单位数据项名称DI3DI2DI1DI0读写FF (上1结算日)第二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07 0001…8FF 01 XXXXXX.XX 4 kvarh * (上1结算日)第三象限无功总电能(上1结算日)第三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上1结算日)第三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上1结算日)第三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08 0001…8FF 01 XXXXXX.XX 4 kvarh * (上1结算日)第四象限无功总电能(上1结算日)第四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上1结算日)第四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上1结算日)第四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15161718191A1B1C 00 01 XXXXXX.XX 4 kWhkW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 (上1结算日)A相正向有功电能(上1结算日)A相反向有功电能(上1结算日)A相组合无功1电能(上1结算日)A相组合无功2电能(上1结算日)A相第一象限无功电能(上1结算日)A相第二象限无功电能(上1结算日)A相第三象限无功电能(上1结算日)A相第四象限无功电能00292A2B2C2D2E2F30 00 01 XXXXXX.XX 4 kWhkW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 (上1结算日)B相正向有功电能(上1结算日)B相反向有功电能(上1结算日)B相组合无功1电能(上1结算日)B相组合无功2电能(上1结算日)B相第一象限无功电能(上1结算日)B相第二象限无功电能(上1结算日)B相第三象限无功电能(上1结算日)B相第四象限无功电能003D3E3F4041424344 00 01 XXXXXX.XX 4 kWhkW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 (上1结算日)C相正向有功电能(上1结算日)C相反向有功电能(上1结算日)C相组合无功1电能(上1结算日)C相组合无功2电能(上1结算日)C相第一象限无功电能(上1结算日)C相第二象限无功电能(上1结算日)C相第三象限无功电能(上1结算日)C相第四象限无功电能00………………………0000 0001…8 0C XXXXXX.XX 4 kWh * (上12结算日)组合有功总电能(上12结算日)组合有功费率1电能…(上12结算日)组合有功费率8电能数据格式长度(字节)单位数据项名称DI3DI2DI1DI0读写FF (上12结算日)组合有功电能数据块0001 0001…8FF 0C XXXXXX.XX 4 kWh * (上12结算日)正向有功总电能(上12结算日)正向有功费率1电能…(上12结算日)正向有功费率8电能(上12结算日)正向有功电能数据块0002 0001…8FF 0C XXXXXX.XX 4 kWh * (上12结算日)反向有功总电能(上12结算日)反向有功费率1电能…(上12结算日)反向有功费率8电能(上12结算日)反向有功电能数据块0003 0001…8FF 0C XXXXXX.XX 4 kvarh * (上12结算日)组合无功1总电能(上12结算日)组合无功1费率1电能…(上12结算日)组合无功1费率8电能(上12结算日)组合无功1电能数据块0004 0001…8FF 0C XXXXXX.XX 4 kvarh * (上12结算日)组合无功2总电能(上12结算日)组合无功2费率1电能…(上12结算日)组合无功2费率8电能(上12结算日)组合无功2电能数据块0005 0001…8FF 0C XXXXXX.XX 4 kvarh * (上12结算日)第一象限无功总电能(上12结算日)第一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上12结算日)第一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上12结算日)第一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06 0001…8FF 0C XXXXXX.XX 4 kvarh * (上12结算日)第二象限无功总电能(上12结算日)第二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上12结算日)第二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上12结算日)第二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07 0001…8FF 0C XXXXXX.XX 4 kvarh * (上12结算日)第三象限无功总电能(上12结算日)第三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上12结算日)第三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上12结算日)第三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0008 0001…8FF 0C XXXXXX.XX 4 kvarh * (上12结算日)第四象限无功总电能(上12结算日)第四象限无功费率1电能…(上12结算日)第四象限无功费率8电能(上12结算日)第四象限无功电能数据块数据格式长度(字节)单位数据项名称DI3DI2DI1DI0读写0009 0001…8FF 0C XXXXXX.XX 4 kVAh * (上12结算日)正向视在总电能(上12结算日)正向视在费率1电能…(上12结算日)正向视在费率8电能(上12结算日)正向视在电能数据块0015161718191A1B1C 00 0C XXXXXX.XX 4 kWhkW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 (上12结算日)A相正向有功电能(上12结算日)A相反向有功电能(上12结算日)A相组合无功1电能(上12结算日)A相组合无功2电能(上12结算日)A相第一象限无功电能(上12结算日)A相第二象限无功电能(上12结算日)A相第三象限无功电能(上12结算日)A相第四象限无功电能00292A2B2C2D2E2F30 00 0C XXXXXX.XX 4 kWhkW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 (上12结算日)B相正向有功电能(上12结算日)B相反向有功电能(上12结算日)B相组合无功1电能(上12结算日)B相组合无功2电能(上12结算日)B相第一象限无功电能(上12结算日)B相第二象限无功电能(上12结算日)B相第三象限无功电能(上12结算日)B相第四象限无功电能003D3E3F404142434445 00 0C XXXXXX.XX 4 kWhkW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kvarhkVAh* (上12结算日)C相正向有功电能(上12结算日)C相反向有功电能(上12结算日)C相组合无功1电能(上12结算日)C相组合无功2电能(上12结算日)C相第一象限无功电能(上12结算日)C相第二象限无功电能(上12结算日)C相第三象限无功电能(上12结算日)C相第四象限无功电能(上12结算日)C相正向视在电能00ZZ ZZ FF XXXXXX.XX 4×13 * 某项当前和12个结算日电能数据块注1: 组合有功、无功电能最高位是符号位,0正1负。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

电力系统常用通信规约简介电力系统通信规约是指为了实现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这些规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电力系统能够进行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为电力系统的运行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中常见的通信规约及其特点。

1. Modbus通信协议Modbus通信协议是一种常见的工业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信。

Modbus通信协议具有简单易用、性能稳定等特点。

它定义了数据通信规约、数据传输方式、信息检验、网络传输容错处理等内容,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Modbus通信协议中包括了从机地址、功能码、寄存器地址、数据类型、数据长度等要素。

其中,从机地址和功能码用于识别被访问的设备及其数据类型,寄存器地址用于定位数据存储位置,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用于确定数据格式和数据长度。

Modbus通信协议可以基于串口、以太网等多种通信介质。

2. IEC 61850通信规约IEC 61850通信规约是指基于MMS(Manufacturing Message Specification,制造业信息规范)的一种通信规约,用于电力设备之间的通信。

IEC 61850通信规约标准化、模块化、灵活性高,可以实现快速、可靠的信息传输。

IEC 61850通信规约包括了各种功能模块,如GOOS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通用面向对象的变电站事件)和SV(Sampled Value,采样值)等。

其中,GOOSE是用于信息传递所需时间非常短的应用程序序列,主要负责保护数据传输。

SV则用于传输在每个采样周期内的电压、电流值等实时数据。

IEC 61850通信规约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快速、可靠的信息传输,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对设备维护的需求。

3. DNP3通信规约DNP3通信规约是DesignaNet协议的简称,是一个可靠性高、安全性强的通信协议,主要用于智能配电网、远程自动化和监控等领域。

通信规约名词解释

通信规约名词解释

通信规约名词解释
通信规约是指在数据通信中双方之间达成的一种共识,以便于数据的交换、传输和处理。

通信规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语法:规定了数据格式的结构、数据类型、编码方式等。

例如,通信规约可以规定数据包的起始标识、长度字段、校验字段等。

2. 语义:规定了数据的含义和解释方法。

例如,通信规约可以规定数据包中不同字段的含义,以及字段取值的范围。

3. 顺序控制:规定了数据的传输顺序和流程控制方式。

例如,通信规约可以规定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握手协议,以确保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传输。

4. 错误控制:规定了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方法。

例如,通信规约可以规定使用CRC校验码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
错误,并且指定出错时的处理方式。

通信规约的目的是确保通信双方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处理通过通信信道传输的数据。

不同的通信应用领域、不同的网络协议和不同的通信设备可能采用不同的通信规约来适应其特定的需求。

通信规约.(doc)

通信规约.(doc)

101通信规约第一部分基本定义一、适用范围1、网络拓扑结构本规约适用的网络拓扑结构为点对点、多点对点、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多点星形等,通道可以是全双工或半双工的情况。

2、传输方式传输方式分为非平衡方式和平衡方式传输两种。

非平衡方式传输:只有主站启动各种链路传输服务,子站只有当主站请求时才传输。

这种传输方式对于所有网络结构都可适用。

但是在点对点和多点对点的网络结构中,非平衡方式传输没有充分发挥这种网络的内在潜力。

平衡方式传输:主站和子站可以同时启动链路传输服务,所以必须有一对全双工的通道。

这里规定对于点对点和多点对点的网络结构采用平衡方式传输,对于多点共线、多点环形和多点星形的网络结构采用非平衡方式传输。

二、帧格式本规约采用的帧格式为FT1.2异步式字节传输帧格式1、FT1.2可变帧长帧格式其具体格式如下传输规定:(1)线路空闲状态为1(2)每个字符有1位启动位(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3)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4)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5)帧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的字节总数,L最大为250(6)帧校验和为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中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7)接收校验●由串行接口芯片检查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校验两个启动字符应一致、两个L值应一致,接收字符数L+6、帧校验和、结束字符无差错则数据有效。

●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2、FT1.2固定帧长帧格式具体格式如下:传输规定:(1)线路空闲状态为1(2)每个字符有1位启动位(0),8位数据位,1位偶校验位,1位停止位(1)(3)每个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

(4)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最少为33位(5)无帧长度L(6)帧校验和为控制域、地址域中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7)接收校验●由串行接口芯片检查每个字符的启动位、停止位、偶校验位●检查启动字符、结束字符以确定此帧长度是否正确●检查校验和●在校验中,若检出一个差错,则舍弃此帧数据。

通讯规约

通讯规约

综合漏保通信规约1 说明本办议适用于综合漏电保护相关终端产品与监测设备(或远程控制平台)之间的通讯,本协议内有数据包采用串口(偶校验,8,1)通讯模式,初始速率:1200bps。

本通信规约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45——199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规约而制定的。

2 数据帧格式2.1帧起始符68H:标识一帧信息的开始,其值为68H=01101000B。

2.2地址域A0~A5:地址域由6个字节构成,每字节2位BCD码。

地址长度可达12位十进制数,可以为表号、资产号、用户号、设备号等。

具体使用可由用户自行决定。

当使用的地址码长度不足6字节时,用十六进制AAH补足6字节。

低地址位在先,高地址位在后。

当地址为999999999999H时,为广播地址。

2.3控制码C:控制码的格式如下所示。

D7=0:由主站发出的命令帧D7=1:由从站发出的应答帧D6=0:从站正确应答D6=1:从站对异常信息的应答D5=0:无后续数据帧D5=1:有后续数据帧D4∽D0:请求及应答功能码00000:保留00001:读数据00010:读后续数据00011:重读数据00100:写数据01000:广播校时*01010:写设备地址*01100:更改通信速率*01111:修改密码*10000:最大需量清零*2.4数据长度L:L为数据域的字节数。

2.5数据域DATA:数据域包括数据标识和数据、密码等,其结构随控制码的功能而改变。

传输时发送方按字节进行加33H处理,接收方按字节进行减33H处理。

2.6校验码CS:从帧起始符开始到校验码之前的所有各字节的模256的和,即各字节二制算术和,不计超过256的溢出值。

2.7结束符16H:标识一帧信息的结束,其值为16H=00010110B。

2. 8前导字节:在主站发送帧信息之前,先发4个字节FEH,以唤醒接收方。

3、应用3.1.1读数据功能:请求读数据控制码:C=01H数据长度:L=02H帧格式:3.1.2从站正常应答功能:从站正常应答控制码:C=81H数据长度:L=02H+1+m(数据长度)3.1.3从站异常应答功能:从站收到非法的数据请求或无此数据控制码:C=C1H数据长度:L=02H帧格式:ERR=01 非法数据请求 ERR=02 无此数据3.2.1写数据功能:主站向从站请求设置数据(或编程)控制码:C=04H数据长度:L=02H+m(数据长度)3.2.2从站正常应答功能:将请求命令执行的结果告知主站控制码:C=84H数据长度:L=02H+15(数据长度)帧格式:3.2.3从站异常应答帧(同读数据异常应答,除控制码外)3.2.4写设备地址功能:设置某从站的地址码控制码:C=0AH地址域:999999999999H数据长度:L=06H注:本请求命令采用广播地址发布,要求被设置的从站有相应的按键(开关)与该命令配合,在命令发布的全部时间内按下按键者响应,其它不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L/T645-1997 通讯规约通信规约1 、范围该通信规约适用于本地系统中多功能表的费率装置与手持单元(HHU )或其它数据终端设备进行点对点的或一主多从的数据交换方式,规定了它们之间的物理连接、通信链路及应用技术规范。

2 、引用标准GB/T3454-1994 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GB/T9387-1995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DL/T614-1997 多功能电能表IEC1107-1996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直接本地数据交换IEC1142--1993 读表、费率和负荷控制的数据交换---本地总线数据交换ITU-TV。

24—1993 非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点特性ITU-TV。

28—1993 数据终端设备(DTE )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之间的接口电路定义表3 、RS-485 标准串行电气接口本协议采用RS-485 标准串行电气接口,使用点连接成为可能.RS-485 接口的一般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3.1驱动与接收端、耐静电(ESD)±5kV(人体模式)。

3.2共模输入电压:-7V〜+12V。

3.3 差模输入电压:大于0.2V3.4驱动输出电压:在负载阻抗54欧姆时,最大5V,最小1.5V 3.5 三态方式输出3.6半双工通信方式3.7驱动能力不小于32个同类接口。

3.8在传输速率不大于100kbps条件下,有效传输不小于1200m3.9总线是无源的,由费率装置或数据终端、提供隔离电源。

4.1字节格式每字节含8位二进制码,传输时加上一个起始位(0 )、一个偶校验位和一个停止位(1)共11 位。

其传输序列如图1。

D0是字节的最低有效位,D7是字节的最高有效位。

先传低位,后传高位。

起始位8位数据偶校验位停止位图1 字节传输序列4.2帧格式帧是传送信息的基本单元。

帧格式如图2所示图2 帧格式421帧起始符68H :标识一帧信息的开始,其值为68H=01101000B 422地址域A0 s A5 :423控制码C :控制码的格式如下所示功能码后续帧标志从站异常标志传送方向D7=0 :由主站发出的命令帧D7=1 :由从站发出的应答帧D6=0 :从站正确应答D6=1 :从站对异常信息的应答D5=0 :无后续数据帧D5=1 :有后续数据帧D4 s D0 :请求及应答功能码00000 :保留00001 :读数据00010 :读后续数据00011 :重读数据00100 :写数据01000 :广播校时01010 :写设备地址01100 :更改通信速率01111 :修改密码10000 :最大需量清零424数据长度L: L为数据域的字节数。

读数据时L< 200,写数据时L< 50 , L=0表示无数据域<4.2.5数据域DATA :数据域包括数据标识和数据、密码等,其结构随控制码的功能而改变。

传输时发送方按字节进行加33H 处理,接收方按字节进行减33H 处理。

4.2.6校验码CS:从帧起始符开始到校验码之前的所有各字节的模256 的和, 即各字节二进制算术和,不计超过256 的溢出值。

4.2.7结束符号16H :标识一帧信息的结束,其值为16H=00010110B 。

5.传输5.1前导字节在发送帧信息之前,先发送1-4 个字节FEH ,以唤醒接收方。

5.2传输次序所有数据项均先传送低位字节,后传送高位字节。

5.3传输响应每次通信都是由主站按信息帧地址域选择的从站发出请求命令帧开始,被请求的从站根据命令帧中控制码的要求作出响应。

收到命令帧后的响应延时Td:20ms < Td < 500ms.字节之间停顿时间Tb:Tb < 500ms.5.4差错控制字节校验为偶校验,帧校验为纵向信息校验和,按收方无论检测到偶校验出错或纵向信息校验和出错,均放该信息帧,不予响应。

5.5 传输速率:初始数率:1200 bpd标准数率:300, 600, 1200, 2400, 4800, 9600bps特殊数率:由厂家规定传输速率的特征字Z见附录B4,特征字的各位不允许组合使用。

1200bps时,Z=0.修改速率时特征字Z仅在一个二进制位为1时有效。

传输速率的变更,首先由主站以初始速率向从站发变更速率请求,从站以初始速率发确认应答帧或否认应答帧。

收到从站确认帧后,双方以确认的新的速率进行以后的通信,并在通信结束后恢复到初始速率;若在500ms内未建立起通信链路,则双方均恢复到初始速率。

每次通信中只允许改变一次通信速率注:最大传输速率受光电头或费率装置关学借口的限制,也受费率装置数据处理单元中工作时钟频率的限制。

6•数据标识6.1 数据分类除测量值以外,本协议将计数值,最大需量发生时间,瞬时电压、电流、功率值等归为变量类,将日历、时间、用户设置值、费率装置的特征字、状态字、费率时段等归为参变量类。

6.2数据标识结构及编码费率装置中有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属性的数据。

本规约采用四级树状结构的标识法来表示这些数据。

用2个字节的4个字段分别标识数据的类型和属性,这2个字节为DI1和DI0, 4个字段分别为DI 1H、DI 1L、DI0H、DI0L,其中DI0L为最低级标识字段,DI 1H为最高级标识段。

用DI1H标识数据的类型,其标识如下:电能量1010 最人需量1011 变量1100 参变量1100 负荷曲线1110 厂家功能扩展1111 保留用DM、Dl oh、DI01标识数据的不同属性时,对于电能量和最大需量数据,由于其具有多个属性,如时域性(当前值、上月值、上上月值等)、分类属性(有功、无功)、供电方向属性(正向、反向)、费率属性(总量、不同费率的量)等,它们的标识如下:6.2.1电能量数据标识:1001电能量当前有功01上月01无功10上上月10保留11集合11集合0001正向电能0000总电能0010反向电能0001费率10011 一象限无功0010费率21111集合0100四象限无功 0101二象限无功 0110三象限无功 0111 s 1110 保留 1111集合各电能量数据的标识编码在表0011费率3 0100 费率4 0101 s1110 保留1111本数据块集合A1中给出。

10上上月 10保留 DI 0DI 0HDI OLD7D6 D5D4D3D2 D1D00010反向有功最大需量 0001费率1 0011 一象限无功 0100四象限无功 0101二象限无功 0010费率2 0011费率3 0100费率4 0110三象限无功 0101 s1110 保留0111 s1110 保留1111本数据块集合6.2.2最大需量数据标识01上月 01无功11集合11集合正向有功最大需量 总最大需量 0001 0000最大需量数据的标识编码在表A2 中给出6.2.3 按照本协议数据的分类,最大需量发生的时间属变量类,考虑到数据终端读取数据的方便,将其与相应的最大需量以相同的编码、不同的类别代号(A、B),单独列在表A3中。

其他属于变量、参变量的各类数据的标识编码在表A4、A5 中给出。

6.2.4负荷记录数据块的标识编码列在表A6 中,关于该项数据的格式及字长在有关标准中尚未给出,暂可由用户自行定义。

7.数据集合7.1 概述数据标识码标识单个数据项或数据项集合。

单个数据项可以用附录 A 中对应数据项的标识码唯一地标识。

当请求访问由若干数据项组成的数据集合时,可使用数据块标识码和数据集标识码。

7.2 数据项、数据块和数据集合7.2.1 数据项反映费率装置中某一时空量和数字量的若干BCD 码,如附录A 序号码1 中9010H 表示当前正向有功总电能,格式为XXXXXX.XX (kWh)。

7.2.2 数据块数据标识符中由标识字段DI IH、DI IL、DI OH分别相同,而DI OL取值不同[0,1, 2,。

,K(K 为可能的最大取值)]的各连续数据项组成的一组数据,称数据块。

数据块的标识特征为DI0L=1111B 。

7.2.3 数据集合由1个或多个数据块构成一个数据集合。

在数据标识中,较高级标识字段DI IH、DI IL和DI OH标识为1111B 或11B 时表示一个数据集合, 代表该字段所有可能的取值范围与其下一级标识字段的多个数据块所组成的数据集合。

此时不论其下一级标识字段为何值,均视为数据集标识,即11B 或1111B。

数据传输时组成数据集的各数据块之间用分隔符AAH 分隔,两个连续的数据块分隔符表示个空数据块。

如图3所示数据集合中包含四个数据块,其中数据块1有ml项数据,数据块2有m2 项数据,数据块3为0项,数据块4有m4项数据数据块1(M3)项数据块1(M4)项8.应用层8.1读数据8.1.1主站请求帧功能请求读数据控制码C=01H 数据长度L=02H帧格式:数据项标识~数据长度控制码8.1.2从站正常应答功能从站正常应答数据长度L=02H+m(数据长度)控制码C=81H无后续数据帧C=A1H 有后续数据帧无后续数据帧格式:数据标识i 数据域长度 控制码有后续数据帧格式:8.1.3从站异常应答帧功能从站收到非法的数据请求或无此数据 控制码 C=C1H 数据长度L=01H帧格式:错误信息字---►注:错误信息字 ERR 见附录B5。

8.2读后续数据 821主站请求帧功能请求读后续数据 控制码C=02H数据长度L=02H 帧格式:822从站正常应答帧数据项---------- A后续数据按正常数据帧格式发送控制码C=82H无后续数据帧C=A2H有后续数据帧数据长度L=02H+m(数据长度)8.2.3从站异常应答帧控制码C=C2H数据长度L=01H8.3重读数据8.3.1主站请求帧功能请求从站重发上帧数据控制码C=03H数据长度L=00H帧格式:8.3.2从站正常应答控制码C=83H无后续帧C=A3H有后续帧数据长度L=02H+m(数据长度)无后续帧格式:833从站异常应答控制码C=C3H数据长度L=01H帧格式:8.4写数据8.4.1写数据请求帧功能主站向从站请求设置数据(或编程)控制码C=04H 数据长度L=02H+m(数据长度)+密码4个字节8.4.2从站正常应答帧功能将请求命令执行的结果告知主站控制码C=84H数据长度L=00H帧格式:843从站异常应答帧控制码C=C4H数据长度L=01H帧格式:8.5广播校时功能强制从站与主站时间同步控制码头C=08H数据长度L=06H数据域YYMMDDhhmmss(年.月.日.时•分•秒)帧格式:注1.广播校时不要求应答。

2.仅当从站的日历和时钟与主站的时差在土5min以内时执行校时命令,即将从站的日历时钟调整到与命令下达的日历时钟一致。

3.不推荐在午夜0时校时,以免影响在0时进行的某些例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