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沫若《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
论郭沫若《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剖析

黔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分校(站、点):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论文题目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指导教师职称所学专业研究专长工作单位电子邮箱联系电话选题目的和意义文学艺术的传承一直是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寄托最好的载体。
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复杂的是代理,静下心来去了解一部好的作品并从中体味人生才是现代人们回归本源的途径。
而郭沫若的《女神》再传做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且作品反映意义深厚长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与启迪。
除此之外,其独具特色的语言功底更是后世人们文学创作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人们精神升华具有重大意义。
而这也是本题选题的目的以及意义所在。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对于郭沫若《女神》一直是学者们争相探寻的对象,而对于其研究的方向也比较广泛。
然而其中最为人们所乐道的便是《女神》它本身的艺术风格。
例如国内学者刘纳在《论《女神》的艺术风格》中对于作品艺术风格以及具体艺术感染力的研究。
以及吴开晋在郭沫若在《早期诗歌的艺术美》中对于作品本身所蕴含的艺术美感的研究。
初次之外还有李魁铭在浅谈《女神》的艺术风格中对于《女神》诗歌中艺术氛围预计语言艺术的研究等。
这些学者都致力于研究作品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内在蕴含的艺术力量,而这些也正是作品本身最具有感染力的地方,而这一点也是国内外研究在现阶段最具意义的研究方向所在。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问题1.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背景。
2.《女神》的语言艺术风格。
3.《女神》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4.《女神》最终所要呐喊的精神。
重要观点1.作者的创作经历以及所处在的时代背景都会对作品的意境体现有所影响。
2.《女神》中艺术风格所具有中西合流的特点。
3.夸张的艺术风格的展现。
4.《女神》整篇作品所展现的那段激情岁月。
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论文研究方法、手段:(一)档案法:通过查找有郭沫若《女神》语言艺术风格的相关资料,为之后研究提供基础。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杰出的作家、艺术家。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又以长篇小说《女神》最为著名。
本文就从艺术风格角度出发,对《女神》进行剖析,旨在探讨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和特点。
首先,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倡导“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观。
他强调小说作为文艺形式,应当反映社会现实,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描写来揭示问题,启示人们,引导人们积极思考和行动。
在《女神》中,郭沫若通过对上海滩的社会风貌描写,深刻展示了这个时代腐败、腐朽、黑暗的一面,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
其次,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注重艺术形式和语言表达的美学价值。
在《女神》中,他即运用了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法,使小说达到了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力。
在语言方面,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静态描写、意象和意境等手法,使小说变得深刻、纯美和抒情。
例如,在小说中,郭沫若通过对主人公箫声的描写,巧妙地运用了音乐语言和美学表现手法,达到了艺术和情感的有机结合。
最后,郭沫若在小说创作中追求“艺术与人生相结合”的创作理念。
他强调小说创作必须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真正反映人民的命运和历史发展。
在《女神》中,他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形象描写,塑造了一个坚强、乐观、自信、进取的新女性形象,引领读者深入思考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的问题。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长篇小说《女神》在艺术风格上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美学追求,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绘画基础,值得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和艺术的深入理解与研究。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作者:李英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15期摘要:《女神》是郭沫若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集,它在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
作为现代杰出诗人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它向世界宣告了中国诗坛的旧时代已经远去,一个以自由体诗歌为主的时代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它体现的是“五四”精神,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浪漫主义丰碑。
自《女神》诞生开始,对这部诗集的研究便从未停止,本文中笔者对其艺术风格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阐述,希望能够对理解这部作品的内涵有所帮助。
关键词:郭沫若;《女神》;艺术风格;分析[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1郭沫若是鲁迅先生之后文化界公认的精神领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以及考古学家。
《女神》这部诗集诞生之初,人们给予了其极高的评价,它总共分为三辑、五十七篇作品,是五四运动高潮时期的文化产物。
第一辑歌颂的是反抗专制独裁“女神”的圣洁形象,第二辑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而第三辑则将焦点对准了那个年代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女神》让诗这一文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得到了全面解放,是“五四时代”的最强音。
一、悲愤情感的自然流露郭沫若的《女神》集中体现了其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卖国条约被签订之后,他的内心流露出了无比的愤慨,他愤然写下了庄严的爱国诗词“此日九天成醉梦?当头一棒破痴迷!男儿投笔寻常事,归作沙场一片泥”,字里行间都是他的毅然的爱国决心。
郭沫若亲眼见证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事实,也见证来的国内军阀混战的惨烈局面,种种这些都加速了中国的破败,偌大的中国被列强瓜分,他由此发出了“日见干戈扰”的哀叹。
[1]郭沫若曾说过诗词的创作贵在真情流露,这也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理念。
在郭沫若《凤凰涅槃》的诗集中,“凤凰”指代的是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革命者,在战争中他们如同“凤凰”一样,一点点的走向死亡,内心却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慌,而那些如同“愚昧的凡鸟”的中国人却只时展台一旁“观葬”。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郭沫若就是凭借这本诗集震撼了整个诗坛乃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
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质量上来说,《女神》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诗集,不仅充分显示了诗歌革命的实绩,而且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的基本内容,是对旧世界的深刻诅咒和对新世界的热烈向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对生我养我的地球于劳动人民真挚由衷的赞美讴歌,对古往今来一切革命者与先贤烈士的无比崇敬,是对自然,对科学,对近代文明,对“人”包括自我的热烈赞颂。
《女神》中诗歌的形式多为打破束缚、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而其艺术风格则是狂飚突进、火山爆发式的革命浪漫主义。
气势恢弘,格调雄浑、昂扬,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们不妨把积极浪漫主义拆分为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女神》的内容和形式与“五四精神”正相合拍。
郭沫若感受到了在20世纪初,伟大的五四运动中,祖国的新生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毫无疑问,诗人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中国当时的战争的状况,“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表明了“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发出了“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的热情呼唤,并且坚信通过斗争,一定能使“光明更生”、“宇宙更生”。
在《炉中煤》中,诗人把拥有一颗火热爱国心的自己,比成炉中烧黑了的炉中煤,深爱着“年轻的女郎”——祖国。
这种爱国的热情在《凤凰涅磐》中也有集中体现。
它宣告着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正经历着伟大的涅磐,终将在“死灰中复生”。
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光明”“新鲜”“华美”“芬芳”的新时期的到来。
探讨郭沫若《女神》奇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文苑雅香 >>8探讨郭沫若《女神》奇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张洪刚河北景县中学摘要:郭沫若是我国的著名作家和诗人,他的第一部诗歌集《女神》在我国新诗发扬时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这部诗集当中,郭沫若用激情和浪漫主义手法对旧物进行了抨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光明的呼唤,在诗句中表现出了五四时代精神,在我国新诗运动中地位比较高。
关键词:郭沫若;女神;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女神》的出版时间是1921年的八月份,其中大多数诗篇都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的,恰好是在五四运动展开前后,五四精神对郭沫若的传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感受到了五四精神所拥有的破坏力和颠覆性,他本人主张个性解放,也接受了泛神论等思想的影响,这些都激发了郭沫若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所选择的情感爆发方式是用新诗来歌颂五四。
作品中塑造的“女神”形象对读者们来说是比较新颖的,他们从《女神》当中感受到的是一些此前没有体验过的外来情感,在审美上受到了新的冲击。
虽然说读者的理解能力并不完全相同,他们所获得的审美体验也会将惯性打破。
一、《女神》的追求目标——雄奇、明丽在《女神》当中,诗人所表达出来的性感并不克制,它对诗中的意象来进行描写时情绪并不冷静,反而将自己蓬勃的情感全都用一种爆发式的方式宣泄出来,用感情来对意象的色彩和神态来进行感受,手法极度夸张。
对郭沫若的诗歌作品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精雕细琢并不是他的一贯风格,他在写作的时候偏爱简单的勾勒,随意性特点比较明显,最终所展现出来的诗歌有一种挥洒自如的随性与潇洒,这种情况下所展现出来的意象就有一种壮阔的感觉。
《女神》的风格特点是比较统一的,整体以雄为主,却又并未放弃明丽的风格,整体风格雄奇而又壮丽,既有雄浑与豪放,又有新巧与瑰丽。
二、《女神》的感情基调——率真、明朗、壮阔、奔放郭沫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写作的诗篇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饱满的情感,在他的内心当中压抑着浓郁的感情,在这些情感当中,不但有着个人的情感,还包括民族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能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外界发生了对他产生触动的事情,那么情感必然会决堤,情感的爆发无从遏制,用诗意的语言来讲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使其通过诗句为众人所知,在五四革命时期,郭沫若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更加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也正是这种方式,使得郭沫若的诗篇呈现出一种自然而又率真的感情。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1921年8月上海泰东图书局初版发行,以其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积极浪漫主义特色轰动于世,开创了一代革命的诗风,是中国白话新诗的真正奠基之作。
《女神》分为三辑,含《序诗》在内,共57篇作品,是五四高潮时期的产物。
第一辑是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合称“女神三部曲”,主要是歌颂反抗专制独裁,创造民主和平的“女神”这一圣洁形象。
第二辑共30首诗,写得雄深豪放,气度不凡。
开篇《凤凰涅盘》是诗集中最长,同时最能体现诗人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首诗。
它以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借凤凰自焚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包括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从“凤凰”这一艺术形象身上,体现了诗人与祖国的同一命运,成了五四时代精神的号角。
《炉中煤》的副题是“眷念祖国的情绪”全诗四节,用的都是十分巧妙的比喻,倾注了对祖国的深挚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甘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女神》中还有不少诗篇歌颂大自然的伟力,大自然常动不息的伟大力量同诗人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股铲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洪涛。
第三辑23首诗,不如一、二辑那样情绪高昂,反映了诗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女神》在形式上的创造《女神》实践了郭沫若自己关于“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使诗的形式得到了完全的解放。
《女神》不追求任何一种固定的现有的格式,任凭感情驰骋,自然流露,依据内在的感情节奏,自然地形成诗的韵律。
它的五十余首诗,每首诗都是一种新的格式。
《天狗》诗句短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有一种割不断的绵绵情意,正好适合表现眷念之情;《凤凰涅磐》的诗句参差不齐,长短并用,富于变化,或长吁,或短唱,节奏感十分强烈,表现出一种悲壮气氛。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
《女神》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浓郁的积极浪漫主义气息。
在《女神》中,诗人不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绘现实,而是依照自己的主观想象、理想和热情去状写生活;对理想和未来的狂热追求与赞颂多于对黑暗腐败现实的冷静细致的刻画。
论《女神》的艺术特色

论《女神》的艺术特色《女神》是一部艺术个性非常突出的浪漫主义诗集,其首要的艺术特点就是拥有新奇优美的浪漫主义特色。
浪漫主义强调的是一种自我实现,重视主观思想。
而郭沫若正是一位典型的主观诗人,运用自由体新诗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和对现实的激烈反抗。
在《女神》的创作中,郭沫若常常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助神话故事的传说来表达自身的理想情感,并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显现浪漫主义。
例如:在《凤凰涅槃》中,诗作绘制了一只自力更生的凤凰的形象,凤凰反叛旧有社会的黑暗,成为新时代的民族勇士。
他们汇集了中华民族的各种美德和深沉、悲凉的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聪慧的风范。
诗人借用凤凰的形象来阐述诗人呼唤祖国重迎新生、破旧立新的心声以及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深切眷念与无限热爱。
再如:在作品《炉中煤》中,诗的副标题是“眷恋祖国的情绪”,这正是“炉中煤”的喻意所在,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寄寓着诗人以身报国、积极进取的爱国情怀,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灵唤醒,也体现了诗人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用“煤”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烈火般的爱国热心,新颖而又恰当。
诗人一直在强调的是个性的解放与自我的表现,因此在语言文字上色彩鲜亮明丽,节奏音律高昂激扬,在表达内心的情感时,往往是直抒胸臆,用最为直接的感情唤醒读者心灵。
郭沫若一生著作丰富,这在文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发展之际,在诗歌形式上,中国的新诗也逐步发展起来。
在白话写作的过程中,《天狗》、《凤凰涅槃》、《炉中煤》等惊世骇俗的作品如同陨石般坠落新诗界。
1921年8月《女神》的发表成为新诗革命的纪念碑式作品,成为白话新诗取代传统旧诗的标志。
郭沫若在格式上追求“绝对自由,绝对自主”,不受任何一种形式的束缚,创造了奔放的自由诗体,使得中国新诗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女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中国自由新诗的大门和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诗风,真正实现了诗歌形式上的大解放。
郭沫若女神的社会意义

郭沫若女神的社会意义摘要:一、引言二、郭沫若女神的背景分析1.个人经历2.时代背景三、郭沫若女神的作品特点1.主题内容2.艺术风格四、郭沫若女神的社会意义1.思想启示2.文化价值3.对后世的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作品丰富多样,其中《女神》是他的第一部诗集,也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开山之作。
本文将探讨《女神》的社会意义,以及它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二、郭沫若女神的背景分析1.个人经历郭沫若在创作《女神》时期,正值辛亥革命后,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民众觉醒。
这一时期,郭沫若的个人经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留学日本、参加五四运动等。
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时代背景《女神》的创作背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时期,封建制度逐渐瓦解,民众觉醒,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郭沫若通过《女神》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三、郭沫若女神的作品特点1.主题内容《女神》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涵盖了对祖国、民族、个人命运的关注。
作品主题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2.艺术风格《女神》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创新性。
郭沫若运用了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手法,形式多样,韵律优美,充满激情。
这使得《女神》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标志性作品。
四、郭沫若女神的社会意义1.思想启示《女神》传达了一种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当时无数青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
这种精神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文化价值《女神》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开山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突破了旧诗的束缚,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篇章。
3.对后世的影响《女神》的影响力深远。
许多后来的文学家、诗人受到郭沫若的影响,纷纷投身于现代文学创作,推动了中国文学的进步。
五、结论《女神》作为郭沫若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分校(站、点):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一、时代背景................................................................... .. (1)二、作者创作经历................................................................... .. (1)三、作品介绍................................................................... . (1)四、《女神》的艺术风格................................................................... . (1)(一)、语言的艺术风格................................................................... .. (1)1、豪放诗歌先驱................................................................... . (2)2、火山喷发式的抒情模式................................................................... .. (2)(二)、新奇优美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特色 (2)1、开创新生................................................................... . (2)2、甘于奉献................................................................... (3)3、赤子之心................................................................... . (3)4、浴火重生................................................................... . (3)五、中西合流的创作艺术................................................................... .. (3)(一)、形式上的中西合流................................................................... . (4)(二)、思想上的中西结合................................................................... (4)(三)、语言上的中西合流................................................................... ..........................4六、夸张的艺风格................................................................... .. (4)(一)、采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引用神话历史 (4)(二)、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 .............5七、总结................................................................... ..........................................................5参考文献................................................................... . (5)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姓名:XXX摘要:一个优秀作品的产生,往往是作者背后整个时代背景的缩影的展现于书写。
这也是研究一个作品多最终要到达的归宿。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充斥着当时时代的精华与感触。
《女神》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而要研究其艺术风格,也必然离不开对于其时代背景的回顾以及当时作者创作风格的研究。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郭沫若中西合流语言艺术夸张艺术背景展望一、时代背景郭沫若的《女神》,创作于激情澎湃的“五四运动”时期。
那个时代是个自由勃发的时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却未能获得自身该有的利益,即要求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抢去的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种权利被拒。
而“五四运动”的爆发正是由于这一丧权辱国的消息的传播使得各界人民纷纷怒轰反抗起来。
这一运动中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其中以学生为主要代表的游行活动,更是为“五四精神”填入了青春蓬勃的活力精神。
《女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必将会带着这个时代固有的叛逆反抗精神、高扬进取的人生态度以及强悍狂暴的艺术风格特性。
这也是时代对于文学精髓的奉献以及缩影。
二、作者创作经历要想了解真正了解一部作品,只是从时代背景的角度或者是文学作品本身的研究来下手是不够的,作者自身的经历,很有可能才是解开诗歌艺术风格以及作品本身灵魂的钥匙。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历史剧作家、考古学家、学者和著名的文学家。
他少时学医,但后来在受到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后,弃医从文,从此开始了他从事写诗创作的文人艺术生涯。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深受震惊,在此之余,他在日本福冈发起并组织了救过团体夏社,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之中,写出了《凤凰涅槃》等诗篇,而《女神》也是这个时期极具五四时代精神的重要成果。
郭沫若他个人弃医从文,何尝不是那个时代人民精神活力衰竭的产物。
他试图通过文学作品的激励,唤醒国人的意志与反抗的精神。
他个人的人生经历,便是一部反抗传统束缚,追求奔放自由与精神世界满足的史诗。
这也是其在这个历史时代下创作的精神支柱以及向往的精神追求。
三、作品介绍《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共收作品56篇,分为三辑。
第一辑是三个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分量最重要,包括《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晨安》等代表性诗篇;第三辑大部分是小诗,并且多为诗人早期的作品。
各诗的写作时间基本反映了郭沫若五四时期思想与艺术风格演进的轨迹。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也是其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四、《女神》的艺术风格(一)、语言的艺术风格1、豪放诗歌先驱诗歌的写作,语言的巧妙运用是一个诗歌这要灵魂展示的载体。
而在郭沫若的《女神》之中,这个载体的展现就显得尤为的炙热,那是一种气势恢宏,狂热奔放的壮美。
他在诗中写道“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的狂叫!我如七点一样地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飞跑我抱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开我的心肝,我在我的神经上飞跑,我在我的脊髓上飞跑,我在我的脑筋上飞跑。
”这这首诗中,“烈火”、“大海”无一不是炙热情感寄托的载体。
烈火炙热,点燃起生命的激情;大海波涛汹涌,更是人生波澜起伏的壮美诗篇。
而这些语言上的表达,更是炙热的在展示诗人自身浓烈情感的迸发。
“我食我肉”、“神经上飞跑”、“脑经上飞跑”,犹如整个人都在狂热的飞奔之中,语言是那样的夸张,却又如此的富有浪漫主义的情感。
让人们在他的狂热感染之下,更是感受到激情澎湃岁月的洗礼以及生命燃烧的炙热。
这种超于现实的夸张手法塑造出的理想世界,何不是浪漫主义的风格的独特展示。
2、火山喷发式的抒情模式火山喷发式的情感,可见整个诗歌情感基调的炙热程度。
而对于郭沫若来说,青春年少的他更是血气方刚,情感炙热。
例如诗歌诗歌中所描述的“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的总量!”这样豪气十足、狂热奔放的热情,这样的力量,无限的自信,这许许多多无不是在展现内心强烈的感情即将冲出传统的束缚释放而出。
这一炙热的情感何尝不是五四精神在诗歌情感上的展现。
“我飞跑”这样的狂热,犹如看出了新生力量破茧而出的痛苦与挣扎,在次之后将会是化茧成蝶的重生。
而五四新青年的热情、力量,更是犹如飓风过境般压倒一切黑暗、腐朽的力量,使世界即将获得新的永生。
这种力量或许将改变世界,改变中国。
总之,《女神》这一创作展现出了那个炙热时代人们狂热情感的爆发以及那个具有光辉意义的年代的展示。
这种对于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新生世界的感忘。
《女生之再生》中有这样的描述“我要去创造些新的光明,不能再在这壁龛中做神。
”“我要去创造些新的温热,好同你新造的光明相结。
”诗人引用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赞叹了女娲大胆创造的精神以及开创新世界的勇气和力量。
而这些情感的描述,何尝不是对于追或新生的向往以及对于未来生活创造的热情。
诗歌用火山喷发式情感的表达,犹如亟需喷出新生之火、希望之火以及反抗之火。
尽其所能的展现出了其内心无比的炙热。
这首诗也在此成为了浪漫主义的激情结晶。
《凤凰涅槃》也是《女神》之中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一章。
正如诗歌名来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样的寓意,首先就将人们对于诗歌感触拉入了时代的背景中加以设想以及感悟。
中国将会脱胎换骨,迸发出新的活力。
这也便是火山喷发式情感所主要的归宿。
(二)、新奇优美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特色1、开创新生整部《女神》的艺术风格基调,主要凝聚于浪漫主义的色彩之中。
而对于诗篇中物质意向的描写,只是为了最终所在其身上赋予的重要含义。
《女神》主要是热情歌颂对于旧世界的反抗以及新世界创造的向往。
《天狗》中有这样一句“开辟洪荒的大我”,在五四精神的催动之下,诗歌中更是强烈的反映出人们亟需个性解放,开辟新天地,塑造新自我的强烈欲望。
而浪漫主义的适当运用,更是让这个诗歌的艺术风格更加独树一帜。
2、甘于奉献此外,更有《湘累》之中对于屈原的赞叹,他是人民杰出的代表,也是为人民牺牲的英雄。
他纵身一跃,留下的是千古的佳话。
他浪漫主义一身的背后,却是被引用反映出了当时时代人们内心的呐喊,愿为解放自我,开创新世界而奉献自身的精神。
而在《棠棣之花》中聂嫈、聂政姐弟则也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