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大宗中药材品种概述
甘肃适合种植什么药草

甘肃适合种植什么药草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这使得该地区适合种植多种药草。
以下是甘肃适合种植的一些药草及其特点:1. 黄芪:黄芪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重要成员之一,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中。
甘肃地区的气候条件对黄芪生长非常有利,该地的夏季温暖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使得黄芪的品质更好。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对于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和改善身体抵抗力非常有帮助。
2. 川羌草:川羌草是一种野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甘肃的高寒山区。
该草药的根和叶具有很高的草药价值,可以治疗风湿病、疼痛等身体不适。
此外,川羌草还被用于制作中药配方,常用来调理女性身体和治疗妇科疾病。
3. 何首乌:何首乌是一种著名的中草药,被广泛用来治疗肝脾肾虚等疾病。
甘肃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何首乌生长,尤其是阳光充足的地区。
何首乌的主要成分是多种黄酮类物质,具有调节肝肾功能、补血养发等多种功效。
4. 桑叶:桑叶是桑树的叶片,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甘肃地区的桑树种植广泛,桑叶作为药草被大量采集。
桑叶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等功效,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5. 菊花:甘肃是中国著名的菊花产地之一,以张掖、庆阳、武威等地的菊花品质最佳。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养颜等功效,常被制成菊花茶或用来制作中药配方。
6. 骨碎补:骨碎补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对于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甘肃的巩昌、临夏地区是骨碎补的主要产地,该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骨碎补的品质非常出色。
除了以上提到的药草,甘肃地区还适合种植诸如决明子、川木通、草果等药草。
这些药草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地位,对于改善人体健康、调理体内功能非常有益。
甘肃作为中国草药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种植与药物有关的植物对于该地的经济发展和中草药产业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甘肃具有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宜于种植多种药草。
这些药草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功效,对于改善人体健康和应对各种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西部药都——甘肃陇西

西部药都——甘肃陇西甘肃省陇西县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和“西部药都”之美称,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产区,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陇西黄芪和白条党参通过了国家质监总局原产地标识认定。
一、陇西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全县已普查到的中药材品种313种,大宗种植品种30余种,尤其是黄芪、党参、柴胡、当归、大黄、黄芩、红芪、款冬花、银柴胡等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二、陇西有充足的药源基地。
陇西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是全国县级行政区域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中药材年产量6万吨,产值达9亿元。
三、陇西有良好的加工、仓储基地。
陇西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50余家,20家通过GMP认证,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4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有千吨以上仓储企业26家,其中20家通过GSP认证,静态仓储能力15万吨,仓储品种300多个,年仓储周转量50万吨;有中药材销售经营企业200余家,6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3万余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余人,年市场交易量20万吨,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国家、地区,中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
四、是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
全县已建成文峰、首阳2个中药材交易市场。
另外在首阳镇规划建设了占地近2000亩的地产药材交易及粗加工园,在文峰物流园占地188亩、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的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已全面建成运营,登记入驻企业268家,个体户130户,已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
五、仓储优势突出。
陇西气候干燥、气温凉爽,适合大宗药材的仓储保管,素有“天然药仓”之美称”。
由于气候干燥冷凉,陇西又是“南药北贮”的理想之地,吸引全国各地客商纷纷将药材储藏在陇西,不仅出现“南药北储”,甚至近年来已有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地的进口药材大量进入,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县有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23家,静态仓储能力15万吨,仓储品种300多个,年仓储周转量达50万吨。
振兴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对策探析

振兴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对策探析摘要:甘肃省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如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适合中药材生长;中药材的品种丰富,品质高等。
然而,种植技术落后、品牌特色不突出、产品深加工和科技研发滞后等劣势也在制约着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本文从甘肃省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了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对策中图分类号:f316/f427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z).2012.04.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4-19-04甘肃省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和主产地,得天独厚的土地和气候条件为甘肃省发展中药材产业提供了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
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药材产量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四川省。
甘肃省大宗中药材地道品种当归、大黄、黄芪、党参等年产量均占全国50%以上,引进的品种柴胡和板蓝根产量均占全国产量的40%以上,规模优势明显。
然而,全省中药材加工水平有限,年加工总量约8.5万吨,只占药材总产量的20%,加工产值约10亿元,只占药材总产值的30%左右,产品大多数以原料的形式销往外省,部分出口。
从中药材的产值和加工情况来看,尽管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产品的深加工程度低和品牌特色不突出等现状的存在,中药材种植并没有真正成为当地老百姓的“摇钱树”。
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中药材开发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甘肃地区的中药材开发历史悠久,汉代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对原产于甘肃地区的地道药材当归、大黄、甘草等有所记载,至唐代,作为国内也是国际上的第一部国家药典的《唐本草》中明确地指出当归、大黄等优质品种原产于“陇西”、“宕州”等。
甘肃省红芪规范化栽培操作规程

甘肃省红芪规范化栽培操作规程作者:潘水站李国业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19期摘要:通过试验研究和总结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药材质量生产管理规范》的要求,对红芪生产的重点环节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来指导种药农户进行规范化生产。
关键词:红芪;管理规范;操作规程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200011 主要内容与使用范围1.1 主要内容本规程按《中药材质量生产管理规范》(GAP)要求规定了甘肃省红芪产区有关规范化生产的综合技术要求。
1.2 使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甘肃省武都区、礼县、宕昌县、西和县、武山县和岷县等县区,海拔(1400~2600m)红芪主要生产区。
2 引用标准“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9137-88”《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GB 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2002,3)国家外贸部《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年)3 红芪栽培品种栽培品种为是为豆科(Leguminosae)岩黄芪属(Hedysarum Linn.)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
4 生产基地概述4.1 生产基地概况4.1.1 历史原因红芪是甘肃省大宗道地中药材,因其皮色红润,故称红芪,又称黑芪。
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项下,列为上品。
陶弘景曾云:“黄芪第一出龙百沈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
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机理粗,甘而温补。
色赤者可作膏贴,用消痛肿,俗方多用,道家不须”。
后者所指即产于甘肃省宕昌、武都等地的野生红芪。
甘肃药材分布情况

一、中药材产地分布情况市敦煌市:甘草、锁阳、肉苁蓉、罗布麻、大枣、杏仁、桃仁安西县:甘草、锁阳、肉苁蓉、罗布麻肃北县:锁阳、肉苁蓉、雪莲、鹿角、龙骨阿克塞:锁阳、雪莲、鹿角玉门市:甘草、锁阳、肉苁蓉、雪莲市:甘草、啤酒花、肉苁蓉、鹿角、五灵脂、紫石英金塔县:甘草、草红花、锁阳、肉苁蓉、石燕嘉峪关市嘉峪关市:甘草、草红花、锁阳、五灵脂市肃南县:羌活、艽、鹿角、鹿茸、麝香、五灵脂高台县:甘草、羌活、鹿角、五灵脂、紫石英临泽县:甘草、大枣、鹿角、五灵脂市:蒲黄、松萝、五灵脂民乐县:艽、鹿角、五灵脂山丹县:大黄、艽、牛黄、马宝金昌市金川区与永昌县:甘草、麻黄市民勤县:甘草、锁阳、苦豆子市:甘草、艽、柴胡、瑞香狼毒、祖师麻、麻黄、苦豆子、麝香天祝县:羌活、艽、大黄、柴胡、雪莲、猪苓、麝香、龙骨古浪县:大黄、甘草、柴胡、艽市市:百合、柴胡、卷叶黄精、臭椿根皮、槐米、百里香、凤眼草永登县:赤芍、柴胡、地骨皮、玫瑰花、金精石榆中县:甘草、党参、升麻、柴胡、赤芍、艽、瑞香狼毒、大戟狼毒、生地、百合、地骨皮、祖师麻、淫羊藿、百里香、猪苓、麝香市市:地骨皮、麻黄平川区:甘草、地骨皮、麻黄靖远县:甘草、地骨皮、麻黄、地锦草、刺蒺藜、菟丝子、全蝎、石膏景泰县:甘草、艽、草红花、地锦草、刺蒺藜、全蝎会宁县:甘草、艽、瑞香狼毒、麻黄市临洮县:党参、丹参、柴胡县:党参、升麻、柴胡、远志渭源县:当归、党参、大黄、柴胡、艽陇西县:党参、大黄、柴胡、瑞香狼毒、地骨皮通渭县:党参、柴胡、艽、瑞香狼毒、地骨皮漳县:当归、党参、黄芪、红芪、贝母、大黄、柴胡、瑞香狼毒、白鲜皮岷县:当归、党参、黄芪、红芪、贝母、大黄、羌活、艽、绿绒蒿、猪苓市市:远志、白鲜皮、冬花、酸枣仁静宁县:冬花、酸枣仁、鸡金、龙骨庄浪县:大黄、冬花、酸枣仁、龙骨华亭县:党参、大黄、地黄、柴胡、冬花、酸枣仁、猪苓、龙骨崇信县:冬花、酸枣仁、龙骨灵台县:、冬花、酸枣仁、龙骨泾川县:大枣、冬花、酸枣仁、龙骨庆阳市:市:冬花、龙骨庆阳县:甘草、艽、柴胡、远志、冬花、酸枣仁、龙骨环县:甘草、艽、防风、柴胡、远志、冬花、酸枣仁、文冠果、龙骨华池县:甘草、防风、知母、柴胡、远志、酸枣仁、文冠果、蕤仁、龙骨合水县:黄精、黄芩、柴胡、知母、防风、文冠果、马兜铃、酸枣仁、蕤仁、猪苓、龙骨、鹿茸镇原县:远志、冬花、牛黄、宁县:远志、冬花、牛黄、龙骨正宁县:附子、远志、冬花、牛黄、龙骨市市:半夏、南沙参、苦参、骨碎补、白头翁、地骨皮、五加皮、小糪皮、款冬花、木贼、淫羊藿、仙鹤草、花椒、猪苓、龙骨武山县:党参、当归、红芪、南沙参、半夏、柴胡、淫羊藿、火麻仁甘谷县:党参、半夏、地骨皮、全蝎安县:党参、半夏、甘遂、地骨皮、龙骨清水县:半夏、牛膝、冬花、火麻仁、龙骨陇南市文县:党参、红芪、何首乌、独活、木香、射干、虎杖、细辛、骨碎补、铁棒锤、红藤、钩藤、杜仲、祖师麻、仙鹤草、女贞子、五味子、灵芝、猪苓、熊胆、豹骨、麝香、接骨丹、蝉蜕武都县:党参、当归、黄芪、红芪、羌活、天麻、黄连、苦参、杜仲、鱼腥草、淫羊藿、仙鹤草、核桃仁、女贞子、山茱萸、吴茱萸、五味子、花椒、猪苓、熊胆、豹骨、麝香、接骨丹成县:何首乌、黄精、天麻、半夏、柴胡、白芨、赤芍、升麻、茜草、骨碎补、杜仲、槲寄生、石韦、辛夷、鱼腥草、仙鹤草、核桃仁、白果、五味子、马兜铃、猪苓、熊胆康县:何首乌、天麻、射干、茜草、虎杖、骨碎补、红藤、槲寄生、五加皮、杜仲、小糪皮、啤酒花、鱼腥草、仙鹤草、核桃仁、白果、五味子、海金沙、五倍子、木耳、猪苓、灵芝、熊胆、蝉蜕徽县:党参、何首乌、天麻、半夏、禹白附、升麻、赤芍、茜草、细辛、射干、骨碎补、虎杖、九节菖蒲、白芨、苍术、槲寄生、杜仲、五加皮、辛夷、仙鹤草、核桃仁、白果、五味子、猪苓、熊胆、豹骨、接骨丹、蝉蜕、朱砂两当县:党参、何首乌、天麻、半夏、禹白附、升麻、赤芍、茜草、细辛、射干、骨碎补、虎杖、九节菖蒲、槲寄生、杜仲、五加皮、辛夷、仙鹤草、核桃仁、猪苓、熊胆、豹骨、接骨丹、蝉蜕宕昌县:党参、当归、黄芪、大黄、贝母、麝香、接骨丹礼县:党参、当归、红芪、大黄、半夏、柴胡、羌活、石韦、冬花、啤酒花、龙骨西合县:当归、红芪、大黄、半夏、柴胡、冬花、核桃仁、龙骨回族自治州市与县:党参、红芪、赤芍、柴胡、祁木香、地骨皮、冬花、麻黄、鹿衔草、牛蒡子。
中药材党参产量和价格现状分析

中药材党参产量和价格现状分析党参为大宗补益类药材,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定西地区出产的白条党参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效。
有增强免疫力、扩张血管、降压、改善微循环、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
此外,对化疗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提升作用。
甘肃省是全国党参的主要产区和分布中心,有“千年药乡”之美誉。
因为产量大,质量优异,故党参一直作为甘肃的道地药材,其主产区渭源县也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党参之乡”。
据调查测算,党参占国内流通的80% 以上,产量居于全国前列。
查阅相关文献及甘肃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标本馆收藏的党参标本资料,通过走访甘肃党参各栽培地相关政府部门、医药公司、农业合作社及药农,了解当地党参栽培品种、种植历史、施肥情况、加工方式、栽培面积、年产量、产销等情况,并计算其种植面积及产量。
实地对各产区栽培的党参进行观察: 植物学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产量等,拍照、制作标本、并进行种质鉴定。
党参在甘肃分布广泛,适应多样的生态环境,主要生长在山地、林缘、灌丛中。
现甘肃地产党参主要来源分为桔梗科党参和桔梗科植物素花党参。
主产于甘肃渭源的党参,称“白条党”,主产会川镇、北寨乡、新寨镇、锹峪乡等地。
种植历史悠久,质量优异,产量较大。
种植面积0.55万hm2,产量在7200吨,党参在甘肃多为栽培,少野生。
1964 年甘肃定西地区引种山西“潞党”获得成功,获得了“生产周期短,药材产量高”的白条党品种。
由于受施肥技术推广、经济利益高等方面的影响,甘肃党参种植发展较快。
药农于每年9月下旬至11 月上旬采挖种植2年或3年生党参,将初晒后的党参进行水洗,然后摆放在晒篱上,置于阳光下晒至四到五成干时捆成小把。
用手紧握成把的党参芦头处,从头至尾向下顺握,反复揉搓8 ~10 遍。
晒1 ~2 d,再按上述加工方法,反复3~4 次,捆把,置阳光下晾晒1~2 d,筛至二成干,按大小分级。
白条党主要分布于渭源县,产量大,栽培区域呈逐年扩大趋势。
甘肃药材分布情况

一、甘肃中药材产地分布情况酒泉市敦煌市:甘草、锁阳、肉苁蓉、罗布麻、大枣、杏仁、桃仁安西县:甘草、锁阳、肉苁蓉、罗布麻肃北县:锁阳、肉苁蓉、雪莲、鹿角、龙骨阿克塞:锁阳、雪莲、鹿角玉门市:甘草、锁阳、肉苁蓉、雪莲酒泉市:甘草、啤酒花、肉苁蓉、鹿角、五灵脂、紫石英金塔县:甘草、草红花、锁阳、肉苁蓉、石燕嘉峪关市嘉峪关市:甘草、草红花、锁阳、五灵脂张掖市肃南县:羌活、秦艽、鹿角、鹿茸、麝香、五灵脂高台县:甘草、羌活、鹿角、五灵脂、紫石英临泽县:甘草、大枣、鹿角、五灵脂张掖市:蒲黄、松萝、五灵脂民乐县:秦艽、鹿角、五灵脂山丹县:大黄、秦艽、牛黄、马宝金昌市金川区与永昌县:甘草、麻黄武威市民勤县:甘草、锁阳、苦豆子武威市:甘草、秦艽、柴胡、瑞香狼毒、祖师麻、麻黄、苦豆子、麝香天祝县:羌活、秦艽、大黄、柴胡、雪莲、猪苓、麝香、龙骨古浪县:大黄、甘草、柴胡、秦艽兰州市兰州市:百合、柴胡、卷叶黄精、臭椿根皮、槐米、百里香、凤眼草永登县:赤芍、柴胡、地骨皮、玫瑰花、金精石榆中县:甘草、党参、升麻、柴胡、赤芍、秦艽、瑞香狼毒、大戟狼毒、生地、百合、地骨皮、祖师麻、淫羊藿、百里香、猪苓、麝香白银市白银市:地骨皮、麻黄平川区:甘草、地骨皮、麻黄靖远县:甘草、地骨皮、麻黄、地锦草、刺蒺藜、菟丝子、全蝎、石膏景泰县:甘草、秦艽、草红花、地锦草、刺蒺藜、全蝎会宁县:甘草、秦艽、瑞香狼毒、麻黄定西市临洮县:党参、甘肃丹参、柴胡定西县:党参、升麻、柴胡、远志渭源县:当归、党参、大黄、柴胡、秦艽陇西县:党参、大黄、柴胡、瑞香狼毒、地骨皮通渭县:党参、柴胡、秦艽、瑞香狼毒、地骨皮漳县:当归、党参、黄芪、红芪、贝母、大黄、柴胡、瑞香狼毒、白鲜皮岷县:当归、党参、黄芪、红芪、贝母、大黄、羌活、秦艽、绿绒蒿、猪苓平凉市平凉市:远志、白鲜皮、冬花、酸枣仁静宁县:冬花、酸枣仁、鸡内金、龙骨庄浪县:大黄、冬花、酸枣仁、龙骨华亭县:党参、大黄、地黄、柴胡、冬花、酸枣仁、猪苓、龙骨崇信县:冬花、酸枣仁、龙骨灵台县:、冬花、酸枣仁、龙骨泾川县:大枣、冬花、酸枣仁、龙骨庆阳市:西峰市:冬花、龙骨庆阳县:甘草、秦艽、柴胡、远志、冬花、酸枣仁、龙骨环县:甘草、秦艽、防风、柴胡、远志、冬花、酸枣仁、文冠果、龙骨华池县:甘草、防风、知母、柴胡、远志、酸枣仁、文冠果、蕤仁、龙骨合水县:黄精、黄芩、柴胡、知母、防风、文冠果、马兜铃、酸枣仁、蕤仁、猪苓、龙骨、鹿茸镇原县:远志、冬花、牛黄、宁县:远志、冬花、牛黄、龙骨正宁县:附子、远志、冬花、牛黄、龙骨天水市天水市:半夏、南沙参、苦参、骨碎补、白头翁、地骨皮、五加皮、小糪皮、款冬花、木贼、淫羊藿、仙鹤草、花椒、猪苓、龙骨武山县:党参、当归、红芪、南沙参、半夏、柴胡、淫羊藿、火麻仁甘谷县:党参、半夏、地骨皮、全蝎秦安县:党参、半夏、甘遂、地骨皮、龙骨清水县:半夏、牛膝、冬花、火麻仁、龙骨陇南市文县:党参、红芪、何首乌、独活、木香、射干、虎杖、细辛、骨碎补、铁棒锤、红藤、钩藤、杜仲、祖师麻、仙鹤草、女贞子、五味子、灵芝、猪苓、熊胆、豹骨、麝香、接骨丹、蝉蜕武都县:党参、当归、黄芪、红芪、羌活、天麻、黄连、苦参、杜仲、鱼腥草、淫羊藿、仙鹤草、核桃仁、女贞子、山茱萸、吴茱萸、五味子、花椒、猪苓、熊胆、豹骨、麝香、接骨丹成县:何首乌、黄精、天麻、半夏、柴胡、白芨、赤芍、升麻、茜草、骨碎补、杜仲、槲寄生、石韦、辛夷、鱼腥草、仙鹤草、核桃仁、白果、五味子、马兜铃、猪苓、熊胆康县:何首乌、天麻、射干、茜草、虎杖、骨碎补、红藤、槲寄生、五加皮、杜仲、小糪皮、啤酒花、鱼腥草、仙鹤草、核桃仁、白果、五味子、海金沙、五倍子、木耳、猪苓、灵芝、熊胆、蝉蜕徽县:党参、何首乌、天麻、半夏、禹白附、升麻、赤芍、茜草、细辛、射干、骨碎补、虎杖、九节菖蒲、白芨、苍术、槲寄生、杜仲、五加皮、辛夷、仙鹤草、核桃仁、白果、五味子、猪苓、熊胆、豹骨、接骨丹、蝉蜕、朱砂两当县:党参、何首乌、天麻、半夏、禹白附、升麻、赤芍、茜草、细辛、射干、骨碎补、虎杖、九节菖蒲、槲寄生、杜仲、五加皮、辛夷、仙鹤草、核桃仁、猪苓、熊胆、豹骨、接骨丹、蝉蜕宕昌县:党参、当归、黄芪、大黄、贝母、麝香、接骨丹礼县:党参、当归、红芪、大黄、半夏、柴胡、羌活、石韦、冬花、啤酒花、龙骨西合县:当归、红芪、大黄、半夏、柴胡、冬花、核桃仁、龙骨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与临夏县:党参、红芪、赤芍、柴胡、祁木香、地骨皮、冬花、麻黄、鹿衔草、牛蒡子。
甘肃不同道地产区大黄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

·81·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10期甘肃不同道地产区大黄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徐文栋1,李春兰1,于海利2,杨 岩1,席雪琴1(1.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 733000; 2.武威市农科院,甘肃武威 733000)摘要:大黄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的疗效,被广泛用于中西医临床和药物开发,甘肃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大宗中药材生产基地,是大黄的主产区之一。
介绍了甘肃不同道地产区大黄的种质资源研究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大黄;种植资源;产业发展;发展策略0 引言大黄亦称“南大黄”“马蹄大黄”等,是中医临床和中成药生产中大量使用的重要药材,具凉血解毒,泻热通肠之功效,药用历史悠久[1]。
甘肃是大黄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并栽培广泛,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2]。
在历代本草记述中道地产区在甘肃境内有“凉州大黄”、“河州大黄”、“庄浪大黄”、“岷县大黄”、“铨水大黄”、“清水大黄”等,均称为北大黄,以栽培大黄为主,其大黄产量在全国占有相当份额[2]。
凉州大黄主产于甘肃武威市、永登县等地;河州大黄主产于甘南州的玛曲、碌曲等地;庄浪大黄主产于甘肃庄浪;岷县大黄主产于甘肃定西市的岷县,陇南市的宕昌等地;铨水大黄主产于陇南市的礼县、武都、成县等地;清水大黄主产于甘肃清水,该几类大黄的基原植物均以唐古特大黄为主,栽培者多为掌叶大黄[3]。
甘肃道地产区大黄产业发展虽然规模较大,但各个道地产区仍存在大黄种植管理水平低、GAP(良好农业规范)体系不完善、无特色道地品种、产业链不健全等大黄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甘肃不同道地产区大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为甘肃大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甘肃道地产区大黄资源现状“道地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指来源于特定产地且公认的名优正品药材[4]。
道地药材的形成是特定的种质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特定的加工炮制工艺综合作用的结果[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统计,目前甘肃省共有植物中药材资源2 251种,其中分布面积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200多种,人工栽培中药材350种。201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xx、xx、xx
参)
等地区
野生的集中在xx
xx的酒泉、
xx、xx等州
家种面积在
甘草市;家种的集中在
15万亩左右1000吨左右
xx、吉泰、xx、
xx、民勤、xx、
阿克xx等地区
(xxxxxx、宕昌、
11000亩以
蹄)大xx、xx、xx上黄等地
xxxx、xx、
5000—5500吨
xxxx、通渭、xx、10万亩以上
半夏
xx
xxxx、xx、
xxxx、xx及周边
地区
xxxx、玉门、
小茴
酒泉、白银、民勤香县等地6万亩往上100吨左右
左右200吨6万亩左右
10万亩左右4000吨左右
左右16000—22000吨左右200吨之间3200吨
21.12万hm2,产量
75.9万t,居全国第一。大宗地道中药材当归、党参、甘草等年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0%、60%、25%以上,其中当归、党参、红芪、大黄4种名贵中药材主要销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地区,部分远销欧美,出口量约占全国的80%。全省有18个县(区)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在
0.333万hm2以上,被列为全省中药材产业大县。其中陇西、岷县、渭源3个县每年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品名产地分布
xxxx、xx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种植面积
当归源、xx、xx产
在10万亩以区上
xxxx、宕昌xx种植面
26000吨黄芪县、漳县及周边地积15万亩左
区右23000吨以上
左右之间22000吨以上300吨种植面积
xx当归常
24000—预计产量需求量主产于甘肃定西、
党参
xx、xx、xx、
(素
xx、平凉、xx、
花党
1.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边界,南倚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接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海拔900~3600米,年降水量50~250毫米,年均气温5~10℃,大陆性荒漠气候特征明显。该区有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主产甘草、麻黄、锁阳、肉苁蓉、红花、枸杞、小茴香等。人工大面积栽培的有甘草、麻黄、板蓝根、小茴香、红花等。
1.333万hm2,武都、宕昌、漳县3个县(区)每年药材种植面积达
0.667万hm2以上。岷县、渭源、陇西、西和及民乐县分别获得农业部“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半夏之乡”和“中国板蓝根之乡”的称号。全省有3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获得国家GAP基地认定,7个基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基地认证。有岷县当归、渭源白条党参、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礼县铨水大黄、西和半夏、文县纹党、华亭独活、华亭大黄、民勤甘草、武都红芪、瓜州枸杞、靖远枸杞等13个道地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标志认证。甘肃中药材四大主产区
4.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秦药区。包括陇南市、天水市清水县、秦巴山地和甘南州舟曲县的东部。海拔700~3600米,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均气温6~15℃。该区山大沟深,地势陡峭,草木茂盛,气候温和,药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多种。天然药材品种有黄芪、红芪、纹党、杜仲、大黄、黄连、半夏、山茱萸、银杏、川贝、天麻、辛夷、川楝子、女贞子、连翘、五味子、葛根、猪苓、竹节参、白芷等。大面积栽培的有黄芪、红芪、纹党、大黄、杜仲、川贝、半夏、天麻等。
之间
xx等地
2013种植面
板蓝
xxxx地区
根左右;今年
面积较2013
积减少30%
5000吨左右
往上200吨左右5000吨4500吨左右
往上6000吨往上家种产量在500吨30万亩左右
种,面积在年500吨左右2014连续扩2013年、吨2013年及
年又减少
50-60%。今
年种植面积
2万亩左右
xxxx市西
2.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西药藏药区。包括甘南州、临夏州大部,定西市南部的岷县、渭源县、漳县,祁连山北麓的天祝县、民乐县、肃南县、肃北县的南部。海拔2000米以上,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均气温2~7℃。该区高寒阴湿,气候冷凉,有药用植物资源280余种。主要品种有冬虫夏草、雪莲、川芎、秦艽、羌活、丹皮、地黄、益母草、祖师麻、丹参等。大面积种植的有当归、党参、黄芪、红芪等。
3.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西药区。包括定西市、天水市大部及平凉、庆阳、兰州、白银等市。海拔1400~3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均气温6~10℃。该区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干旱少雨,适宜于喜阳耐旱药材的生长,有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代表品种如党参、柴胡、黄芩、防风、生地、黄芪、红芪、半夏、远志、百合、车前子、蒲公英、地骨皮、苍耳子、苦参、槐米等。大面积栽培的有党参、柴胡、大黄、黄芪、红芪、防风、生地、板蓝根、黄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