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环保科普知识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

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

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环境保护的科普知识1、二十一世纪公民绿色行为亲近大自然,爱护每块绿地,积极参加植树活动。

改变不利于环境的饮食习惯,使用可再生的材料。

关心并积极参加科技事业,使之成为改善环境状况的动力。

从事每一项活动时,都会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

2、城市绿地——人类之肺城市绿地至少有四大功能:一是净化空气。

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氟化氢、氨、氯等有毒有害气体,100平方米草地10个小时可吸收二气化碳1500克,同时放出氧气100克。

二是调节大气温度。

1公顷草坪每天约蒸发水份6300千克,使空气温度增加5-9%。

三是吸尘杀菌。

绿地较大的广场能降低噪声20-30分贝。

3、室空气污染有哪些?人的一生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度过的,你知道一般空气污染有哪些吗?(1)燃烧物:煤炉、煤气炉灶、室吸烟产生有毒有害气体;(2)生物学物质:冰箱、冷却系统繁殖的细菌、空调过滤器滋生的真菌、尘埃中生长的尘螨以及室外带进的花粉等;(3)化学残留物:各类杀虫剂、家庭装潢或家具胶合板中释放的苯、甲醛等;(4)放射物质:房屋建筑中使用的水泥、石等材料中释放氡(据调查,人类目前所知的放射性污染有54%来自氡);(5)石棉:石棉做外壳的管道,石棉瓦楞纸做的通风管道等,因磨损、风化脱落造成室污染。

室空气污染最简单的治理办法就是通风,门窗常开,清风常进,健康常在。

4、家庭噪声——看不见的污染从生物学角度讲,一切令人不愉快的声音都是噪声。

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室外环境是否安静舒适的同时,也应关心一下居室的声环境是否环保。

据预测,家庭中使用的电视机、收录机产生的噪声可达60-80分贝,洗衣机为42-70分贝。

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生活,有50%的人会耳聋,85分贝则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工作效率下降。

所以家庭居室,应严格控制家用电器和其它发声器具的音量和开关时间。

5、不要轻视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随着管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取代蜂窝煤,氮氧化物已经成为厨房里的重要污染源。

环保知识大全集完整

环保知识大全集完整

环保知识大全集小盛齐天1,环境污染主要有哪些?答: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

2,工业“三废”和生活“三废”各指什么?答: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

生活三废是指:粪便,垃圾,污水。

3,通过污染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农药主要有哪些?答: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汞农药。

4,水污染常说的“五毒”物质是什么?答:酚,氰,汞,铬,砷。

5,对绿色植物损伤最大的五种气体是什么?答:氧化氮,乙烯,氯气,氟化物,二氧化硫。

6,十大垃圾食品分别是什么?答:油炸食品,罐头类食品,腌制食品,加工的肉类食品,肥肉和动物内脏类食物,奶油制品,方便面,烧烤类食品,冷冻甜点,果脯话梅和蜜饯类食品。

7,垃圾食品的危害具体有哪些?答:“三高三低”:高热量,高钠,高脂肪;低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

钠盐或糖类含量过高,含致癌物质等特点,长期食用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8,雾霾形成的要素有哪些?答:雾霾形成要素主要有3个:一是生成颗粒型扬尘的物理基源。

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地区,其土壤质地最易生成颗粒性扬尘微粒。

二是运动差造成扬尘。

三是扬尘基源和运动差过程集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颗粒最终与水分子结合聚集成霾。

9,简述“六五”世界环境日的来历。

答:在世界各国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下,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人类首次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人类环境行动计划》,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将每年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10,我国七大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请你按污染的严重程度顺序排列。

答: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

11,噪声有哪些危害?答:噪声对人的听觉器官,神经系统,心血管和消化系统都会产生危害。

12,生态系统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命物质和能量五大部分组成。

13,1997年我国首批6个城市被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仿城市,这6个城市是?答:厦门,大连,珠海,深圳,威海,海口。

环保小常识12条

环保小常识12条

环保小常识12条
1、充电后及时拔掉充电器,减少对电的浪费。

2、采用节能灯,这样可以大大节约能源。

3、用便携环保餐具自带午餐,不用一次性餐具。

4、在刷牙时把水龙头关上,即使是漏滴,10天就能漏掉一吨水。

5、用自备的菜篮子或布袋买菜购物,一个一次性塑料袋需要600年才能腐烂。

6、纸张双面使用,多用手绢,少用面巾纸,减少树木砍伐,造福子孙。

7、使用可降解、用量少的洗涤用品,减少对江河和海洋的污染。

8、无论外出和工作,携带自己的水杯,方便又卫生。

9、节约水资源洗澡尽量不盆浴,而是淋浴。

擦洗法液或沐浴露时要关水龙头,不然会把水浪费掉的。

10、定期更换水龙头里的垫圈以减少漏水
11、节约用纸,把草稿纸写满,不要只写几个数字就扔掉。

12、有些包装纸、方便筷或竹签,可以做成手工艺品,美化生活。

环境保护的小知识

环境保护的小知识

环境保护的小知识我国工业产业发展至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影响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你对环境保护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环境保护的小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环境保护的小知识1、照明用电关于环保的小知识:注意随手关灯。

使用高效节能灯泡。

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单单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

白天可以干完的事不留着晚上做,洗衣服、写作业在天黑之前做完。

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又环保节能。

2、家用电器的节能使用关于环保的小知识:购买洗衣机、电视机或其他电器时,选择可靠的低耗节能产品。

电视、电脑不用时及时切断电源,既节约用电又防止插座短路引发火灾的隐患。

不用时关掉饮水机的电源。

保持冰箱处于无霜状态。

3、爱惜衣物之道关于环保的小知识:穿衣以大方、简洁、庄重为美,加少量的时尚即可。

相比那些时尚的服饰,传统衣着的保鲜度和耐用性更好。

外出时穿的正式服装和家居服分开,回家就换上宽松舒适的家居服,可以延长正装的寿命。

吃饭、走路时注意照管衣服,避免溅上油污和泥渍。

做饭、干活时穿上围裙或劳动服,保护衣服不被损污。

洗头、洗脸时,用毛巾遮护衣领,卷起袖子,避免衣服被水打湿。

脱下来的衣服要折叠好,放在衣柜里或者挂进衣橱,不要在外面乱堆乱放,以免落上尘埃杂秽。

晚上休息时换上睡衣,既整洁又不损坏衣服。

脏衣服洗干净以后,如果有破绽的地方,可以用颜色相近的布块补缀,不要怕丢面子。

服装庄重整洁,举止礼貌得体,才真正有威仪、有面子。

4、节水妙招关于环保的小知识:淘米水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或者浇花。

沾了油的锅和盘子要先用用过的餐巾纸擦干净,洗起来既节水省时,又可少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冲洗衣服时,可以加入少量肥皂粉,因为洗衣粉遇到肥皂会减少很多泡沫,既省水又节约清洗时间。

洗脸、洗手用小脸盆接住水,然后倒进大桶收集起来。

洗手、洗澡、洗衣、洗菜的水和较干净的洗碗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洗抹布、擦地板、冲马桶。

环保小常识简短10条

环保小常识简短10条

环保小常识简短10条环境保护的知识环境保护是指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促进自然生态的平衡,保护环境,为现代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可持续性和绿色发展原则,这涉及到个人、行业和政府等方面的活动。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单纯的保护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让社会平稳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全球环境品质。

下面是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小常识:1、节约能源。

尽量减少电风扇、空调、电视,电灯的使用,尽量把它们在不使用的时候关闭,节约用电,同时也不要滥用电器,也可以采用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

2、节约水。

日常要以节约水为宗旨,尽量少开水果,节约用水,特别是要避免浪费珍贵的用水资源。

3、减少垃圾。

在日常中,要节约物品使用和减少包装产品,同时还要注意把垃圾分类,有效利用资源,把可回收资源进行回收,将不可回收的垃圾做处理。

4、改变消费观念。

尽量精打细算,不要乱花钱,还要减少购买物品,减少噪音污染,减少暴力攻击,把自己的购物列表限制在必需品上。

5、爱护动物。

日常要崇尚人道对待动物,遵守动物保护法,非法捕杀、滥捕禁锢野生动物,禁止残忍对待动物,尊重动物的权利,关注动物危机。

6、使用环保产品。

消费时注意购买环保产品,不要买那些有害环境的产品,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制成的产品,少用一次性的物品。

7、重视生态发展。

我们要关注防洪、防涝、水保护林建设等,改变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加快节约能源的进程,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

8、参与公益活动。

日常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利用自身权力进行绿色发展,参与公益活动,促进他人绿色发展。

9、提高环境意识。

提高环境意识,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生态环境,从家庭小事做起,变小行动成大的习惯,从身边的小行为来提高环境意识。

10、学会正确处理有害垃圾。

不要乱丢垃圾。

环保小常识简短10条

环保小常识简短10条

环保小常识简短10条
1.减少用水:每天用水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浪费用水是对环境的
一种伤害。

家庭可以安装节水设备,比如节水淋浴头,节水马桶等,
以减少用水的数量。

2.分类垃圾:家庭成员要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将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分开,以便进行垃圾的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

3.节约用电:家庭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家电设备,比如定期清洗空调
过滤网,合理使用洗衣机等,来节约用电。

4.减少碳排放:家庭成员可以骑自行车、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驾车的次数,从而减少尾气的排放。

5.种植绿植:在家庭周围种植一些绿植,比如绿色植被可以改善空
气品质,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6.减少塑料使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比如购物袋,一次性
餐具等,可以避免塑料污染对环境的伤害。

7.垃圾减量:家庭成员可以通过购买少包装的商品,减少使用一次
性包装,来减少垃圾的产生。

8.使用环保产品:家庭可以选择使用环保产品,比如环保清洁剂,
环保纸品等,使用环保产品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9.购物节约:家庭成员可以通过购买耐用品,并且合理使用耐用品,来减少浪费和环境资源的消耗。

10.参与环保活动:家庭可以通过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清洁环境
等方式,来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

总结:环保小常识是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牢记的一些环保
行为准则。

通过积极的参与和行动,每个家庭都可以对环境产生积极
的影响。

环保小常识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责任,是对未
来世界的一种呵护和保护。

绿色环保小知识内容

绿色环保小知识内容

绿色环保小知识内容绿色环保小知识(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为了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了解一些绿色环保小知识。

1. 节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在洗澡、刷牙、洗手等日常生活中,养成合理用水的习惯,减少浪费水资源。

2. 减少用纸: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但是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水资源。

在使用纸巾、卫生间纸时,尽可能用少一点,用完后则立即送进回收箱。

3. 省电:电能资源也是一种越来越珍稀的能源。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使用节能电器,合理使用空调、电视等电器,减少暂时不使用的电器插头接口使用。

4. 多走路、骑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在生活中,可以选择多走路、骑自行车等健康环保的方式代替开车出行。

5. 少用一次性物品:一次性筷子、餐盒等在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会增加环境负担。

使用可持续的环保餐具、饮杯等物品,不仅更环保,而且经济实惠。

6. 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对环保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将垃圾分类投放到指定的垃圾桶中。

比如:食品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等。

7. 爱护自然:人类生存的环境受自然环境影响极大,我们应该以爱护自然为己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然环境。

比如:不乱扔垃圾、不在自然环境内采摘植物等。

以上七点绿色环保小知识,看起来非常简单实用,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遵守这些小习惯,我们的环境质量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绿色环保!绿色环保小知识(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保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了解一些绿色环保小知识。

1. 慎用塑料袋:塑料袋是不可降解的,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在购物时,可以自带购物袋、手提袋等可回收物品代替使用塑料袋。

十个保护环境的小知识

十个保护环境的小知识

十个保护环境的小知识1. 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一次性塑料制品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塑料袋、塑料瓶等。

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环保袋、玻璃瓶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来替代一次性塑料制品。

2. 节约用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资源。

平时可以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比如洗澡时减少用水量,修复漏水的水管等。

3. 减少能源消耗:能源消耗是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采取节能措施,如使用节能灯泡、合理利用空调和电器设备等,减少能源的浪费。

4. 种植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在家中、办公室或社区中增加绿化植物,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5. 分类垃圾:正确的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减少垃圾的数量,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我们可以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6. 减少汽车出行: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我们可以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减少汽车的使用,降低空气污染。

7. 推广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对环境友好且不会耗尽。

我们可以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设备,如太阳能发电系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8. 少用化学药品:化学药品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作用。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尽量选择使用环保的清洁剂、洗涤剂等,减少化学药品对环境的影响。

9. 关注环境保护组织:加入环保组织或关注环保组织的活动,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环保知识和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环境。

10. 教育下一代:环境保护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我们应该将环保意识传递给下一代。

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以上的十个小知识,我们可以看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科普知识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空气质量周报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1、空气污染指数(API)50 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2、API 100 点对应的污染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3、API 200 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4、API 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

空气主要污染物简介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1.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

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

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

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

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2. 氮氧化物(NOx)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 、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

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 (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 ;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

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

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

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NOx 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毫克/立方米,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毫克/立方米。

国家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的平均浓度低于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5毫克/立方米。

3. 粒子状污染物空气中的粒子状污染物数量大、成分复杂,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或是其它污染物的运载体。

其主要来源于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而排出的煤烟、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建筑和交通扬尘、风的扬尘等,以及气态污染物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的盐类颗粒物。

在空气污染监测中,粒子状污染物的监测项目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自然降尘和飘尘。

(1)总悬浮颗粒物(TSP)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在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简称TSP。

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学组成。

TSP中粒径大于10微米的物质,几乎都可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进入肺泡。

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游状颗粒物,称为飘尘。

可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

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气肿、肺癌的发病与空气颗粒物的污染程度明显相关,当长年接触颗粒物浓度高于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气时,其呼吸系统病症增加。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2毫克/立方米。

(2)自然降尘自然降尘指粒径大于10微米在空气中经重力作用就能沉降到地面上的灰尘。

其来源以风沙扬尘为主。

人吸入灰尘会增加呼吸道的阻力,呼吸道出现狭窄现象。

4. 酸雨指降水的pH值低于5.6时,降水即为酸雨。

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也是影响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降水酸度pH<4.9时,将会对森林、农作物和材料产生明显损害。

5.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

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卷烟的不完全燃烧,其次是炼焦、炼钢、炼铁等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

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相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而降低血流载氧能力,导致意识力减弱,中枢神经功能减弱,心脏和肺呼吸功能减弱;受害人感到头昏、头痛、恶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

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一氧化碳日平均浓度低于4.00毫克/立方米。

6. 氟化物(F)指以气态与颗粒态形成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主要来源于含氟产品的生产、磷肥厂、钢铁厂、冶铝厂等工业生产过程。

氟化物对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强烈刺激,吸入高浓度的氟化物气体时,可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

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氟化物气体会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钙质减少,导致骨质硬化和骨质疏松。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城市地区日平均浓度7微克/立方米。

7. 铅及其化合物(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

主要来源于汽车排出的废气。

铅进入人体,可大部分蓄积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对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损害。

引起临床症状为贫血、末梢神经炎,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

我国尿铅80微克/升为正常值,血铅正常值小于50微克/毫升。

8. 汞汞(Hg)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体内蓄积。

空气中的汞经雨水淋溶冲刷而迁入水体。

水体中汞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和疼痛等。

总汞中的甲基汞在人体内极易被肝和肾吸收,其中只有15%被脑吸收,但首先受损是脑组织,并且难以治疗,往往促使死亡或遗患终生。

什么是紫外线指数?阳光中有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对人们的生活和生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臭氧层遭到日趋严重的破坏,地面接收的紫外线辐射量增多,因此如何防范紫外线辐射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紫外线指数就是为了帮助人们采取措施,适当预防紫外线辐射。

当紫外线指数为0~2级时对人体无太大影响,外出时戴上太阳帽就行;当指数达3~4级时,外出除了戴上太阳帽,还要戴上太阳镜,并应涂上防晒霜,以避免皮肤受到太阳辐射的危害;当指数达到7~9级时,在上午10点~下午4点这段时间最好避免阳光直射;当指数大于等于10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因为此时的紫外线辐射极具伤害性。

电磁污染电磁污染是指天然的人为的各种电磁波的干扰及有害的电磁辐射。

由于广播、电视、微波技术的发展,射频设备功率成倍增加,地面上的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目前已达到直接威胁人体健康的程度。

电磁污染包括天然和人为两种来源。

天然电磁污染是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引起的。

火山喷发、地震和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会产生电磁干扰。

天然电磁污染对短波通讯干扰尤为严重。

人为电磁污染源包括:脉冲放电,如火花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如大功率电机、变压器、输电线附近等;射频电磁辐射,如广播、电视、微波通讯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广播、电视效果突然变差,几乎都是电磁干扰造成的。

此外,电磁污染还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危险废物含有放射性、毒性、腐蚀性和致病性的固体废物称为危险废物。

放射性废物主要来源于含放射性元素矿石提取放射性物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渣,放射性物质精炼厂、核燃料元件加工厂、反应堆、核燃料后处理厂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应用单位排放的沾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物质的各种器物,放射性废液经浓缩、固化处理形成的废弃物。

有毒废物包括各种有毒有机物,如苯系物、含重金属废物、废农药、废有毒试剂等。

腐蚀性废物主要指强酸和强碱。

致病性废物主要指医疗和医院废物。

危险废物尽管其数量不大,但对环境的污染极为严重,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污染事故。

所以,我国将危险废物的管理和处置作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重点。

可再生能源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目前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非常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延缓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消耗速度和匮乏趋势,是能源利用的方向。

不可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如煤和石油都是古生物的遗体被掩压在地下深层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而形成的(故也称为“化石燃料”),一旦被燃烧耗用后,不可能在数百年乃至数万年内再生,因而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

与常规污染物不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危害更大:在自然环境中滞留时间长,极难降解,毒性极强,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

被生物体摄入后不易分解,并沿着食物链浓缩放大,对人类和动物危害巨大。

很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

研究表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的影响会持续几代,对人类生存繁衍和可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POPs有意生产——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有意生产——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