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简答题
药学三基简答

一、简答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563道题)1、简述天然药物化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正确答案】:天然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 of natural products)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2、何谓有效成分?何谓无效成分?请举例说明【正确答案】:有效成分是指具有一定生理活性,能用一定的分子式或结构式表达的具有一定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是天然药物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
无效成分是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成分。
例如麻黄中左旋麻黄碱具有平喘、解痉作用,为麻黄的有效成分,而共存的淀粉、树脂、叶绿素等则一般认为是无效成分或者杂质。
3、简述强心苷的性状和溶解度。
【正确答案】:强心苷类多为无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中性物质,有旋光性。
C17位侧链为β-构型者味苦,而α-构型者味不苦,但无强心作用。
对黏膜有刺激性。
强心苷一般可溶于水、丙酮及醇类等极性溶剂,略溶于醋酸乙酯、含醇氯仿,几乎不溶于醚、苯、石油醚等非极性溶剂。
强心苷类的溶解性能因分子中所含糖基的数目及种类的不同而异,例如糖基多的原生苷比其部分水解生成的次生苷的亲水性强,在水中溶解度大。
当苷中糖基的数目相同时,则以2,6-二去氧糖的水溶性最小,6-去氧糖次之,葡萄糖苷最大。
强心苷类的溶解性能亦与苷元部分的羟基数目和位置有关。
4、简述强心苷苷键的酸水解。
【正确答案】:强心苷和其他苷类成分相似,其苷键亦能被酸、酶水解,分子中如有酯键结构,还可被碱水解,强心苷中苷键由于糖部分的结构不同,水解难易有区别,水解产物也有差异。
①温和的酸水解:用稀酸(0.02~0.05mol/L的HC1或H2SO4)在含水醇中经短时间(半小时至数小时)加热回流,此条件下可水解2-去氧糖的苷键。
药学导论考试简答题

我国古代主要代表本草著作有哪些主要特点?意义是什么?简介:《本草纲目》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
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
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
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革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
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
还有服器部。
《本草纲目》共分为16部62类。
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
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
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意义:《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
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
《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特点:有了准确性,李时珍尝了所有记载药,确定了药草属性;有了图形不至于药乱;比以前的更全面,药草比以前多更写出生长地理位置;对化学、地质、天文方面做了重大贡献。
什么是药品?具体有哪些分类?一、药品与非药品分开二、处方药与otc的分开三、内服外用的分开四、易串味的单独放。
其余的可以按功能分或者剂型分。
药学专业试题及答案详解

药学专业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下降到其初始浓度的:A. 50%B. 75%C. 90%D. 10%答案:A解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下降到其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2. 下列哪个药物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A. 阿莫西林B. 四环素C. 红霉素D. 磺胺类药物答案:A解析:阿莫西林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四环素、红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分别属于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
二、填空题3. 药物的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答案:药代动力学解析: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科学。
4. 药物的______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理或药理效应。
答案:药效学解析:药效学是研究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生理或药理效应的科学。
三、简答题5. 简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
答案: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类:- A型不良反应:剂量依赖性,通常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有关。
- B型不良反应:剂量不依赖性,与个体的遗传、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 C型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可能与药物的累积效应有关。
解析: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有助于医生和药师更好地评估和预防药物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论述题6. 论述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答案: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包括:-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状况等)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 最小有效剂量原则:使用最小有效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 联合用药原则:在必要时合理联合使用多种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 药物监测原则:定期监测药物的血药浓度和疗效,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解析:合理用药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
五、案例分析题7. 某患者因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医生开具了阿莫西林。
请分析阿莫西林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中医药学简答题

中医药学简答题
1. 什么是中医药学?
中医药学是一门古老的医学学科,涉及中医、中药的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等内容,旨在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
2.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中医的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
养生学说和病因病机学说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医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中医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问诊、闻诊、切诊和脉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询问病情、听闻患者的声音和气味、触摸患者的脉搏等方式,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4. 中药的特点是什么?
中药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物质中提取的药物。
中药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5.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包括辨证施治、防病为主、调节阴阳、顺应
自然等。
中医注重平衡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6. 中医药学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中医药学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资源研究、中
药质量研究、中药制剂研究、中药药效研究等。
这些研究方向旨在
深入了解中医药的科学基础和临床应用。
以上是中医药学的简答题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药学专业笔试题及答案

药学专业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浓度下降到其初始浓度的:A. 50%B. 75%C. 25%D. 10%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药物的剂型?A. 片剂B. 注射剂C. 胶囊剂D. 药物分子答案:D3.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A.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B.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C.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全身循环的相对量D. 药物的半衰期答案:C4. 以下哪个药物属于非甾体抗炎药?A. 阿司匹林B. 地塞米松C. 胰岛素D. 阿莫西林答案:A5. 药物的药效学研究主要关注:A. 药物的制备工艺B. 药物的化学结构C. 药物的作用机制D. 药物的安全性答案:C6. 药物的药动学研究主要关注:A. 药物的制备工艺B. 药物的化学结构C.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D. 药物的安全性答案:C7. 以下哪个药物属于β-受体拮抗剂?A. 阿托伐他汀B. 美托洛尔C. 胰岛素D. 阿司匹林答案:B8.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A. 药物的不良反应B. 药物的治疗效果C. 药物的毒性D. 药物的过敏反应答案:A9. 药物的耐受性是指:A. 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弱B. 药物的副作用增加C. 药物的毒性增强D. 药物的代谢加快答案:A10. 药物的相互作用是指:A.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使用时,药效增强或减弱的现象B.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C. 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D. 药物与基因的相互作用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药物的_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
答案:稳态时间2. 药物的_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最大浓度。
答案:峰浓度3. 药物的_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最小浓度。
答案:谷浓度4. 药物的_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最大效应。
答案:最大效应5. 药物的_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最小效应。
答案:最小效应6. 药物的___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
药学考试简答题

1.解热镇痛药有哪些共同作用他们的机理各是什么4分2.比较阿司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4分3.解热镇痛药与镇痛药的镇痛机理、作用部位、适应症、不良反应有何不同1、2、4.常用的降压药可通过哪几种作用途径产生降压作用各举例说明,可降低血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使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扩张;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导致血管舒张,达到降压的目的;同时抑制激肽酶转化酶可减少缓激肽分解,提高局部血管内缓激肽浓度,使舒血管物质的增加,发挥较强的舒血管效应,引起血压下降;②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如氯沙坦:通过阻断AT1受体表现出舒张血管,增加水、盐代谢,减少血容量而发挥降压作用的;3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①β受体阻断药如普萘洛尔:阻断心脏β1受体,降低心脏心输出量,导致外周阻力下降;②α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选择性地阻断突触后α1受体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4利尿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用其排钠利尿,减少血容量而降压;5其他降压药①中枢降压药如可乐定:激活中枢抑制性神经元突触后膜α2受体,引起降压;②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直接舒张小动脉,使外周阻力下降,减轻心脏后负荷而降压;③抗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药如利舍平:耗竭中枢和外周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④神经节阻断剂如美卡拉明:阻断神经节上的N1受体,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而降压;5.解释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的依据;4分硝酸甘油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使心脏作功减少而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普萘洛尔通过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而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两药合用可从不同的环节降低心肌耗氧量,是疗效增强;同时硝酸甘油引起的反射性心率加快可用普萘洛尔拮抗;普萘洛尔引起的室壁张力增加及冠状动脉收缩又可用硝酸甘油拮抗;两药合用可使他们的不良反应减少;故两药合用是合理的;6.下列药物合用疗效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硝酸甘油+普萘洛尔疗效增强硝酸甘油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使心脏作功减少而心肌耗氧量明显降低;普萘洛尔通过阻断心脏β1受体,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而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两药合用可从不同的环节降低心肌耗氧量,使疗效增强;8.下列药物合用疗效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氢氯噻嗪+螺内酯疗效增强氢氯噻嗪可抑制远曲小管近端的K+-Na+-2Cl-共同转运体,抑制NaCl的重吸收,产生利尿作用;螺内酯能在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与醛固酮竞争醛固酮受体产生抑制K+-Na+交换表现出排钠留钾的利尿作用;两药合用疗效增强;9.简答:下列药物合用疗效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1沙丁胺醇+普萘洛尔疗效降低沙丁胺醇为β受体激动剂,而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断剂,两药合用药理作用相互拮抗疗效降低;2胃蛋白酶+稀盐酸疗效增强因为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下活性强,所以与稀盐酸合用可增强其疗效10.试比较肝素与香豆素抗凝血药在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异同;11.简述贫血的治疗原则、药物选择及合理应用;12.下列药物合用疗效如何变化并说明理由;2疗效增强因为维生素C可使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促进硫酸亚铁的吸收,所以两药合用后疗效增强;3疗效增强因为盐酸可使铁盐溶解,促进硫酸亚铁的吸收,所以两药合用后疗效增强;4疗效增强因为氢氧化铝与三硅酸镁均为抗酸药,两药合用,中和胃酸的作用可加强;5疗效降低因为华法林为抑制凝血因子生成的抗凝血药,而维生素K可促进凝血因子生成,两药合用药理作用相互拮抗,所以疗效降低;6疗效增强因为华法林和阿斯匹林都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两药合用可产生竞争性置换现象,使血液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升高,分布加快而疗效增强; 7疗效降低因为维生素K可促进凝血因子生成,阿斯匹林可抑制凝血酶原的生成,两药合用药理作用相互拮抗,所以疗效降低;13.糖皮质激素临床用于感染性疾病时,注意事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14.糖皮质激素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特点有哪些 15.糖尿病的治疗原则及应用药物有哪些13、糖皮质激素临床用于感染性疾病时必须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因糖皮质激素无抗病毒作用,目前又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故一般对病毒性感染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防病毒扩散;14、1抗炎作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2抗免疫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均有显着抑制作用;3抗毒素作用糖皮质激素增强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对抗和缓解细菌内毒素引起的反应,减轻其对机体造成的损害;4抗休克作用5对血液系统的作用糖皮质激素提高骨髓造血机能6对代谢的影响15、1治疗原则Ⅰ型糖尿病患者必需使用胰岛素,由小剂量开始使用,根据需要逐步调整至适量;Ⅱ型糠尿病首先要控制饮食、增强体育运动,在此基础上如未能改善,或者空腹血糖接近正常,仅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可考虑服用阿卡波糖,防止餐后高血糖;Ⅱ型糠尿病患者多数使用口服降血糖药;开始先试用一种,调节适宜剂量,在不得已时才考虑双胍类和磺酰脲类两类联合应用;应用口服降血糖药效果不佳或无效者应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2治疗药物有胰岛素注射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16.简述青霉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及使用注意事项;17.哪种菌最易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机理如何18.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有哪些19.下列合并用药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头孢哌酮+舒巴坦3青霉素+红霉素青霉素+链霉素16.1抗菌谱: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如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球菌、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如脑膜炎球菌,致病螺旋体如梅毒螺旋体和钩端螺旋体等也对青霉素高度敏感;2抗菌机制:青霉素抑制了细菌胞浆膜上的转肽酶活性,从而阻止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的过程,造成细胞壁缺损,使细菌细胞破裂而死亡;3使用注意事项:a青霉素水溶液极不稳定,在室温放置放置24h大部分失效,并产生有抗原性的致敏物质,所以必须临用前配制;b酸、碱、醇、重金属或氧化剂均可破坏青霉素,使其抗菌作用减弱或消失,应避免配伍使用;c口服易被胃酸破坏,临床一般采用注射法给药;d青霉素可发生过敏反应,少数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治疗不及时可死于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因此使用青霉素时,应高度重视防治过敏性休克;17.金葡菌在与青霉素反复接触时易产生耐药性,主要的原因是产生了β-内酰胺酶,其中大部分是青霉素酶,使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打开,抗菌作用下降;18.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点有:1均为碱性化合物,临床常用其硫酸盐;2抗菌谱:较广,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3抗菌机理:抑制敏感菌蛋白质的合成,为静止期杀菌药;4体内过程:口服难吸收,只适合于肠道感染,注射给药才能用于全身感染;5代谢:几乎不被肝代谢,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尿中浓度高,可用于尿路感染;与NaHCO3合用可提高其疗效;6不良反应:主要有耳毒性和肾毒性;7耐药性:细菌通过产生钝化酶,改变氨基糖苷类的结构,使其失去抗菌活性,产生耐药性;本类药之间可产生交叉耐药性;19.1合理克拉维酸可抑制β-内酰胺酶,使其对阿莫西林的水解破坏作用减弱,合用后使抗菌谱扩大、抗菌作用增强;2合理舒巴坦为β-内酰胺酶的抑制剂,对菌体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保护头孢哌酮不被破坏,两药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疗效增强;3不合理红霉素与青霉素合用时,由于红霉素可快速抑制细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期,而减弱了青霉素的抗菌作用;4合理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由于青霉素造成细胞壁缺损而有利于链霉素进入细胞内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使抗菌作用增强;20.链霉素、SD与碳酸氢钠合用的目的各是什么 21.叙述甲氧苄啶与磺胺类药物联合应用的药理学意义;5分22.预防磺胺类药物肾脏损害的措施有哪些4分23.下列合并用药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1SD+碳酸氢钠2SD+SMZ+TMP3异烟肼+乙胺丁醇+维生素B61.20.1链霉素与碳酸氢钠合用的目的是提高其治疗尿路感染的抗菌强度;2磺胺嘧啶与碳酸氢钠合用主要是增加磺胺嘧啶及其代谢物的溶解度,以减轻它对肾脏的损害;21.磺胺类药物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啶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两类药合用可使叶酸代谢双重阻断,抗菌作用增强甚至呈现杀菌作用,同时还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22.多饮水以降低尿中药物的浓度;同服等量的NaHCO3以碱化尿液,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避免长期用药等;23.1合理因为碳酸氢钠与SD合用可使尿液碱化,增加SD及其代谢物的溶解度,避免结晶尿的产生,减少肾损害;2合理磺胺类药物SD、SMZ可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啶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两类药合用可使叶酸代谢双重阻断,抗菌作用增强甚至呈现杀菌作用,同时还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3合理因异烟肼与乙胺丁醇单用均可产生耐药性,合用后可使它们的抗结核作用增强,同时延缓耐药性产生;但应用异烟肼可产生周围神经炎的不良反应,与维生素B6可预防或缓解该不良反应;。
大学医院药学简答题考试复习题

五、简答题1、简述门急诊处方用药适宜性审核的内容。
①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②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③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④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⑤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⑥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⑦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
2、简述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物的行为和其他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者为了避免由于停药所引起的严重身体不适和痛苦。
3、简述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治疗原则。
答:细菌性感染疾病的治疗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结合病人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抗菌治疗方案。
4、简述药物在吸收环节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
答:药物在吸收环节引起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①胃肠道pH的影响;②络合和吸附作用;③胃肠道运动功能和吸收功能的改变;④影响肠道首过代谢作用;⑤药物转运体的影响;⑥食物的影响。
5、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的治疗药物有哪些?(1)①应用特异性解毒剂-氟马西尼。
本品是苯二氮䓬类拮抗剂,能通过竞争抑制苯二氮䓬类受体而阻断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小剂量就可快速逆转苯二氮䓬类药物的镇静作用,起效快,但作用时间短,用于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解救时,应多次重复给药。
②纳洛酮(naloxone):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体内内啡肽增加。
纳洛酮能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有效地改善病人的呼吸、心血管功能。
③中药注射剂醒脑静注射液对苯二氮䓬类药物中毒病人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6、简述病人用药监护主要内容。
答:病人用药监护主要内容有3点。
①监护要点:主要包括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依从性监护。
药学知识试题及答案大全

药学知识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抗生素?A. 阿司匹林B. 红霉素C. 布洛芬D. 地塞米松答案:B2.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A. 达到最大效应的时间B. 被代谢一半所需的时间C. 从体内完全清除的时间D. 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答案:B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药物的副作用?A. 治疗作用B. 过敏反应C. 毒性反应D. 依赖性答案:A4. 药物的给药途径中,哪种方式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A. 口服给药B. 皮下注射C. 静脉注射D. 肌肉注射答案:C5. 以下哪种药物属于非甾体抗炎药?A. 阿莫西林B. 布洛芬C. 地塞米松D. 胰岛素答案:B二、填空题1. 药物的____效应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有益作用。
答案:治疗2. 药物的____效应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非预期的有害作用。
答案:副作用3. 药物的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稳态浓度后,连续给药时血药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稳态4. 药物的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药动学5. 药物的____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
答案:药效学三、简答题1. 简述药物的配伍禁忌。
答案:药物的配伍禁忌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时,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或药理学变化,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产生毒性反应。
2.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如何影响药物的疗效?答案: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生物利用度高的药物可以更快地达到疗效,且疗效更稳定。
3. 什么是药物的耐受性?答案:药物的耐受性是指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原有的疗效。
四、论述题1. 论述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其对患者的影响。
答案:药物不良反应可分为A型和B型。
A型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相关,常见且可预测,如药物过量引起的毒性反应;B型不良反应与剂量无关,少见且不可预测,如过敏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答题 (共30题,共分)缺乏G-6-PD者,其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不足,致使一些药物的氧化产物所生成的过氧化氢不能消除,而使血红蛋白氧化为正铁血红蛋白,引起正铁血红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为发绀,进一步引起溶血,尿显棕红色(酱油色尿),可致严重的溶血性贫血。
(1)量反应;药理效应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来表示其作用强度的反应,如心率、血压、血糖浓度等。
(2)质反应:药理效应是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关系的反应,如:生存、死亡、惊厥、睡眠等。
(1)半数致死量:即LD50,系指使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
(2)半数有效量:即ED50,系指使半数动物产生某种特定反应的剂量。
(1)习惯性:指长期连续用药后,在精神上对药物产生的依赖性,中断给药后会出现不适应的感觉。
(2)依赖性:指长期连续用药后,中断给药时出现戒断症状。
如使用吗啡、可卡因等成瘾后,突然停药出现烦躁不安、流泪、流涎等症状。
(1)中枢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
它又可分为两类:①依赖性或成瘾性镇咳药:如可待因。
②非依赖性或非成瘾性镇咳药:右美沙芬、如喷托维林(咳必清)、氯哌斯汀(咳平)等。
(2)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中任何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如那可丁,苯佐那酯(退嗽露)。
大致分以下3类。
(1)高效能利尿药:如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布美他尼等。
(2)中效能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吲哒帕胺。
(3)低效能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与一般实验设计一样,有以下三原则。
(1)随机:就是使每一个体在实验中都有同等的机会,随机遇分组或受处理。
(2)重复:能在同样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才算是可靠的实验。
为此要保证动物数,并进行重复实验。
(3)对照:任何实验研究都不能缺少对照研究,所以必须设立对照组。
对照有以下几种形式:①空白对照:不加任何处理的对照组。
②假处理对照:除不用被试药物外,对照组动物要经受同样处理。
③阳性对照:用已知标准药物对照。
④组间对照:实验组间,不同剂量的受试药组的对照。
(1)未吸收的毒物处理:采取清洗、催吐、洗胃、导泻等措施排出毒物,防止吸收。
(2)已吸收的毒物处理:静脉输液以降低血中毒物浓度,使用利尿剂促进毒物排泄。
(3)对症治疗:如抗休克、抗惊厥等。
(4)应用解毒剂:如已确证毒物性质,应选择适当的特异性解毒剂。
(1)可避免首关效应。
(2)避免药物口服对胃、十二指肠的刺激。
(3)减少消化酶、胃酸对药物的破坏。
(4)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用此方式给药。
10%水杨酸乙醇、50%安钠咖注射液、5%薄荷脑醑、20%磺胺嘧啶钠溶液、10%硼酸甘油5种。
10%水杨酸乙醇和5%薄荷脑醑能生成沉淀或混浊,因两者均为亲脂性物质,以高浓度乙醇制成的溶液,稀释时溶剂性质改变,溶质析出,出现沉淀或混浊。
(1)影响药物水解速度的因素:水分、药物浓度、溶液的pH值、温度、溶剂介电常数、离子强度、金属离子、赋形剂及稀释剂等。
(2)防止药物自动氧化的方法:①注意密闭保存,保持药物处于干燥状态,必要时做成水溶液。
②避免或减少与氧接触,如充入惰性气体或药物充满容器并密闭。
③有些药物在光照催化下易自动氧化,故应避光储存。
④调节适当的酸碱性。
⑤避免引入金属离子或添加络合剂。
⑥添加适当的抗氧剂。
⑦受热易氧化的药物宜置阴凉处存放;选择适当的消毒灭菌温度,控制加热时间。
⑧改变化学结构,制成稳定的衍生物。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其一般鉴别方法有:①制备生物碱四苯硼盐,测定其沉淀熔点。
②制备生物碱芳磺酸衍生物,测定其熔点。
③测比旋光度。
④紫外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⑤薄层色谱法。
⑥沉淀反应。
⑦显色反应。
⑧微晶反应。
毫渗量/升(mOsm/L)即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各种物质质点(分子和离子)的总浓度,以毫摩尔/升计算。
生药学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未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或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
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植物进行生理活动的基本单位。
典型的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后含物三大部分组成。
植物细胞外围系没有生命而比较坚韧的细胞壁。
壁内的生命物质称为原生质体,它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等。
此外细胞中含有多种非生命物质,它们是原生质体生理活动的产物,称为后含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油、酶、维生素、激素等。
解表药共分两类:(1)辛温解表药: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无汗、头痛、身体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风寒表证。
(2)辛凉解表药:适用于外感风热之微恶风寒、发热、咽干、舌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表证。
鉴别阿胶的真伪有3种方法:(1)外观检查:阿胶表面黑褐色,平滑而有光泽。
碎片对光照视显琥珀色半透明状,质坚脆易碎,不发软粘合。
伪品质硬不易碎,或碎后易发软粘合。
(2)水试法:阿胶15~20g,置烧杯中,加适量水,加热溶化,溶液呈红茶色,透明,清而不浊。
伪品常伴有沉淀、混浊或油状漂浮物。
(3)口尝:取阿胶热水溶液口尝,微带腥味,味甜。
伪品带有强烈的肉皮汤味(猪皮胶)、豆油味(杂皮胶)或特殊的臭味。
植物体内草酸钙晶体的形成,被认为可以减少体内过多的酸对植物的毒害,有以下几种形态:(1)单晶:又称方晶或块晶,多呈斜方形、菱形、长方形,如甘草、黄柏等。
(2)针晶:多成束存在,称针晶束,常存在于粘液细胞中,如半夏、黄精等。
(3)簇晶:由许多菱形晶集合而成,一般是多角形星状,如大黄、人参等。
(4)砂晶:为细小的三角形、箭头状或不规则形聚集而成,如颠茄、牛膝等。
(5)柱晶:长度为直径4倍以上的长柱形,如射干、淫羊藿叶等。
草酸钙结晶在生药显微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
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含有草酸钙结晶,且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结晶,故可作为中草药的鉴别依据。
中草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很复杂,通常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蜡、酶、色素、维生素、有机酸、鞣质、无机盐、挥发油、生物碱、苷类等。
每种中草药都可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
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起医疗作用的中草药化学成分称为有效成分,如苷类、生物碱、挥发油等。
苷又称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糖醛酸)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非糖物质中的羟基以缩醛键(苷键)脱水缩合而成的环状缩醛衍生物。
它能水解生成糖和非糖物质。
非糖部分称苷元。
常见以下几类:①硫苷。
②氰苷。
③酚和芳香醇衍生的苷类。
④羟基蒽醌衍生物及蒽苷、蒽醌。
⑤黄酮类及黄酮苷。
⑥香豆素及香豆素苷。
⑦强心苷。
⑧皂苷。
⑨其他类,如环烯醚萜类和裂环烯醚萜类。
一般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为溶剂法。
(1)提取原理:生物碱盐类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其游离碱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2)一般操作:用%一1%矿酸水液提取,提取液浓缩成适当体积后,再用碱(如氨水、石灰乳)碱化游离出生物碱,然后用有机溶剂如氯仿、苯等进行萃取,此时如有沉淀析出则需滤集,最后浓缩萃取液得生物碱。
《本草纲目》系明朝李时珍所着。
全书共52卷,载药1892种,附药图1 109幅,附方1 1096个。
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积累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知识,是我国本草史上最伟大的着作,已被译成多种外文流传世界。
主要有下列4种分类法:(1)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理气药等。
(2)按药用部位分类:如根类、茎类、叶类、花类等。
(3)按有效成分分类:如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等。
(4)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生药分成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再根据其亲缘关系分类和排列次序,如麻黄科、木兰科等。
生地黄、玄参两药物均可清热养阴,同服用于温病邪入营血及温病后期热邪伤津诸证。
生地凉血之功较强,对热邪迫血妄行的多种出血最为适宜。
玄参解毒之功效大,对温病发斑、发疹及肿痛疮毒,效力为佳。
茯苓是多孔菌(属)科真菌茯苓的菌核,由于切制加工所用部位不同而有所区别:①真菌核连同松根的白色部分作茯神入药。
单用菌核中的松根则作茯神木入药,有安神作用。
②茯苓菌核的内部色白者作白茯苓入药,主要用于健脾、利水。
色淡红者作赤茯苓入药,功能是清利湿热。
③菌核的外表呈黑褐色,作茯苓皮入药,主要用于利水消肿。
④茯苓用朱砂拌后作朱茯苓入药,主要用于宁心安神。
枳实、枳壳,本出一物,大者为壳(即接近成熟的去瓤果实),小者为实(即未成熟果实)。
两者均微寒而苦泄辛散,均能行气消积,化痰除痞。
既可治食积胀痛、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畅、里急后重,又可治痰湿阻滞之胸膈痞满等,还可用于胃扩张、胃下垂、脱肛、阴挺等症。
近年又发现两者制成注射液,静脉给药,有升高血压作用。
所不同的是,枳实作用力强,破气消积导滞,通利大便多用之。
枳壳作用力缓,理气宽中,消除胀满多用之。
柏子仁和酸枣仁皆味甘性平,入心经以养心安神,用治血不养心所引起的虚烦不眠,惊悸怔忡,常相须为用。
所不同者,柏子仁质润多油,能润肠通便而治肠燥便秘;酸枣仁安神作用强,又有收敛止汗之效,可用于体虚自汗、盗汗。
中药炮制,古称“炮炙”,如《雷公炮炙论》;“修治”,如《本草纲目》;“修事”,如《修事指南》。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是《五十二病方》。
记述有:炮、炙、燔、煅、细切、熬、酒渍等炮制方法。
“脚注”是指医师在处方药名旁对某些药物提出的简单说明或要求。
其内容包括:(1)煎服要求:有先煎、后下、另煎、包煎、冲服、烊化、研末服等。
(2)药物用量单位:如以个为单位的大枣、白果等,以片为单位的生姜,以具为单位的紫河车,以条为单位的蜈蚣、白花蛇等,以对为单位的蛤蚧,以只为单位的荷梗等。
(3)加工方法:如捣、去心、去刺、去核、去芦等。
(4)“药引”:医师根据药剂性质或病情需要,要求病人自备的一些药物或辅料,加入药剂中一同煎服。
如生姜、葱白、大枣、粳米、黄酒、荷叶等。
(5)药拌:中医处方中的某些药物要求用另一种药物辅料相伴,以增强疗效,如朱砂拌茯苓,青黛拌灯心,砂仁拌熟地,鳖血拌柴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