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月大师阅读理解及答案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典型题8篇(含答案和解析)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典型题8篇(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我的创作生涯(节选)①一位评论家说我是唯美的作家。
“唯美”本不是属于“坏话类”的词,但在中国的名声却不好。
这位评论家的意思无非不是说我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我的作品没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教育作用。
我于此别有说焉。
②教育作用有多种层次。
有的是直接的,比如看了《白毛女》,了解劳动人名受到压迫,义愤填膺,当场报名参军打鬼子。
也有的是比较间接的。
一个作品写得比较生动,总会对读者的思想感情,品德情操产生这样那样的作用。
比如读《论语》,看到孟子反这个人毫不居功,我不会立刻变的谦虚起来,但总会觉得这是高尚的。
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常常是潜在的,过程很复杂,是所谓“潜移默化”。
正如杜甫诗《春雨》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麽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类是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
我愿意把这些朴素的信念传达给人。
③我很喜欢宋儒的一些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生意满”,故可欣喜,“苦人多”,应该同情。
我的小说所写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小儿女”,我对他们充满了温爱,充满了同情。
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
④关于写作艺术,我非常重视语言。
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
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
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
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本体。
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谁也没有创造过一句全新的语言。
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
我们的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从前人的语言里继承下来,或经过脱胎、翻改。
【每日一练】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一、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必修1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现代写人记事散文,这类散文有如下特点:1.写真实片断。
就是说所写内容为真人真事,不是虚构或夸饰的;叙事可完整,也可零散,而零散的更多见,不像小说那样有完整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具体的环境背景等。
2.抒真情实感。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
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怀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
如《记念刘和珍君》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遇害经过,抒发了作者沉痛的悲悼以及愤怒之情;《小狗包弟》描写了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对人生及“文革”都进行了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描绘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表现了他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3.章法自由。
散文作品的章法起止自如,开合有度,一方面愈散愈精彩,愈散愈痛快淋漓;另一方面散而有法,散中见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奇妙景象。
4.语言个性化。
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识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
反过来,读者可以从散文作品的语言中窥见作者的状况,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发现作家散文语言生成的缘由。
二、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本单元要注意以下语言知识: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注意重要句子的句式特点与病句辨析。
1.《记念刘和珍君》(1)积累常用字词:A.多音字注音阿(1)ā 阿姨阿拉伯;(2)ē 阿谀刚直不阿当(1)dāng 当务之急螳臂当车;(2)dàng 用词不当安步当车创(1)chuāng 创伤重创敌军;(2)chuàng 创造勇于创新攒(1)cuán 攒射万头攒动;(2)zǎn 积攒攒钱买书同(1)tóng 相同同心协力;(2)tòng 胡同薄(1)bó 单薄刻薄;(2)báo 薄板薄饼B.形似字注音编辑(jí)作揖(yī)通缉(jī)修葺(qì)寥(liáo)落寥(liáo)廓辽(liáo)阔姓廖(L iào)未雨绸缪(móu)暗(àn)淡黯(àn)淡熟谙(ān)万马齐喑(yīn)喋(dié)血通牒(dié)碟(dié)片间谍(dié)绯(fēi)红菲(fěi)薄匪(fěi)夷所思斐(fěi)然成章流言蜚(fēi)语诽(fěi)谤不惮(dàn)殚(dān)精竭虑殒(yǔn)身不恤陨(yǔn)落踌躇(chóu chú)踯躅(zhí zhú)桀骜(ào)不驯好高骛(wù)远六跪二螯(áo)敖(áo)包鳌(áo)拜(2)形近字辨析A.和蔼暮霭蔼:是草字头,它的意思是“和气,态度好”。
七年级 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读无字之书,即依靠身体力行去读天地之书、读自然之书、读自然之书,是人类永远不能放弃的基本阅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陆游的读书警示,是为至理名言。
读文字之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不可取代的。
阅读者可以拿起笔来,边读边记,写眉批,作旁注,留下阅读与思考的宝贵痕迹。
这对人类思维方式和思想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读屏幕之书,即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优势极为明显。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不超30字)(2)你觉得读哪种书有意义,请结合阅读经历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文字。
【答案】(1)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2)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解析】【分析】⑴第一段:读无字之书的意义;第二段:读文字之书的意义;第三段:读屏幕之书的意义;三段概括为: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其中一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故答案为:⑴读无字之书、文字之书、屏幕之书,有各自的意义和价值。
⑵我觉得读无字之书最有意义。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无字之书强调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读无字之书要仔细观察、不断思考、反复实践,像河中石鲁)中的老兵就是善读无字之书的典范。
我在做实验时,总要尽可能自己寻找材料多做几次,反复验证实验结论;在电脑课上,也会把老师讲过的技巧多加练习……这样,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获得的知识必定是牢固的。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日期:2023.11.20)第一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28分)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学了诗歌单元,那与祖国患难与共的舒婷,临危而斗志弥()坚的陈毅和热情赞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高尔基,都仿佛站立在我们眼前,我们也恍若回到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这不是矫情,而是真正被感动了。
不过,同学们在羡慕诗人们才情的同时,好像又有些自惭形秽,觉得诗歌于自己而言是可望不可及的。
单元学习结束,一切似乎又停滞不前了。
其实读诗是有秘jué()的:读诗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附庸风雅。
诗人症弦说:“拿起笔来,你就是诗人。
"每个人都可以写诗。
当然,我们写诗不求有惊世hài()俗的作品,只需感知生活,崇尚良善。
写诗还要注意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样就相得益彰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斗志弥()坚自惭形秽()秘jué()惊世hài()俗(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可望不可及B. 断章取义C. 附庸风雅D. 相得益彰(3)画线句子是________复句。
2. 古诗文默写(1)乘风好去,长空万里,__。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2)___________,渔唱起三更。
(_《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3)世事洞明皆学问,__。
(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以孙权自喻,表明自己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心志的句子:__,__,__。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作者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引发共鸣的句子:__,__。
(6)《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__,__”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
3. 下列对课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艾青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商酌.(zhuó) 喷.香(pèn) 契.约(qiè) 淤.泥(yū)B.驿.路(yì) 监督.(dū) 亵.玩(xì) 草率.(shuài)C.累赘.(zhui) 修葺.(qì) 总揽.(lǎn) 德馨.(xīn)D.卸.却(xiè) 譬.如(bì) 鸿.儒(hónɡ) 恍.惚(huǎnɡ)【解析】A项,“契”应读“qì”;B项,“亵”应读“xiè”;D项,“譬”应读“p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生疏陡峭颠沛流离以身作则B.简陋拖沓如失重负不耻下问C.朦胧晶莹悲天悯人鞠躬尽瘁D.妥帖循环诲人不倦自作自受【解析】“如失重负”应写为“如释重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七年级四班班长人品好,学习好,工作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队都略胜一筹....。
【解析】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用来形容学生不合适。
4.(青岛中考)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分)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解析】B项中,句子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C项中,句子动宾搭配不当,将“突破”改为“实现”;D项中,“防止”已包含“不再”的意思,再用“不再”属于否定词误用,去掉“不再”。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河南省鹤壁市某校八年级(上)1124八年级考试语文试卷

2021-2022年河南省鹤壁市某校八年级(上)2018.11.24八年级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凌空/棱角劳碌/俸禄愚钝/炉火纯青B.镌刻/携带桅杆/诡计炽热/独树一帜C.咆哮/包含浩瀚/翰墨娴熟/闲情逸致D.崎岖/畸形吹嘘/废墟愤怒/任劳任怨2. 下列词语中没错别字的一项是()A.慰勉滞留一丝不苟掸精竭虑B.粗糙微妙入目三分屏息敛声C.蒙昧平庸锐不可当为富不人D.匿名私塾摧枯拉朽杳无消息3.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B.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C.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超级高铁的学名叫超音速空气动力火车。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在此基础上,“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于2013年提出了“超级环”的设想,即超级高铁的雏形②这一概念最初于1997年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奥斯特提出,并获得技术专利③由于用来运送乘客和运输货物的空间状若密封的胶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胶囊列车”④它实际上是一种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在近乎真空管运输系统中超高速运行的特殊交通工具A.③④②①B.③④①②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外婆的银针杜泱霆①住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那些亮闪闪的金属早已不再吸引我。
时间流逝,那些金属更替了一批又一批,在我心中唯有一样历经沧桑,目赌尘世。
②那是外婆的银针。
③外婆的手很巧,但凡我的衣服被什么东西钩破,她都会用各种法子将衣服补得几乎完好如初。
她总是从那个陪了她大半辈子的铁盒中取出线与银针。
宗月大师阅读附答案

宗月大师阅读附答案宗月大师老舍①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
我九岁才入学。
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因为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母亲是最喜脸面的人。
她迟疑不决,光阴又不等待任何人,荒来荒去,我也许就长到十多岁了。
②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③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的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因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④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
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⑤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
不过,在这个时候,假若他肯用用心思,去调整他的产业,他还能有办法教自己丰衣足食,因为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
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要是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
老舍《读书》和《宗月大师》阅读答案

老舍《读书》和《宗月大师》阅读答案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老舍《读书》和《宗月大师》阅读答案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①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
第一,我读书没系统。
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
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
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②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
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
对我,最讨厌的发问是:“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那句书是怎么来着”我永不回答这样的考问,即使我记得。
我又不是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③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
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
书要是不服气的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④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
一告诉就糟:“嘿,你读《啼笑因缘》”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呢一批评就糟:“尊家这点意见”我不惹气。
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
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
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⑤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工夫去细细分析它,所以根本便不能批评。
“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⑥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
“儿子是自己的好”,我还不晓得,因为自己还没有过儿子。
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
“老婆是别人的好”,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
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
别人的书自然未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
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运气,好象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⑦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共16分)
宗月大师
老舍
在我小的时候,我因家贫而身体很弱。
母亲有时候想教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的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
说不定,我会一辈子也得不到读书的机会。
有一天刘大叔偶然来了。
他是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可是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
一进门,他看见了我。
“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的母亲。
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睛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使我感到我大概是犯了什么罪。
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声音的震动。
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钱、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学校在离我的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庙里。
庙不甚大,学校是在大殿里。
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
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
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这是“改良”私塾。
我拜了圣人及老师。
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
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
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
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的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
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
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见过的点心。
他绝不因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
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他是阔大爷,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
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到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
他的好多财产是被人家骗了去的,可是,他不肯去请律师,贫与富在他心中是完全一样的,假若在这时候他不再随便花钱,他至少可以保住那座花园和城外的地产。
可是,他好善。
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
他忘了自己。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
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在我的心里,我很明白:放粮放钱不过只是延长贫民的受苦难的日期,而不足以阻拦住死亡。
但是,看刘大叔那么热心,那么真诚,我就顾不得和他辩论,而只好也出点力了,即使我和他辩论,我也不会得胜,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
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
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
他入庙为僧,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
这样苦修,他的脸上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对佛学,他有多么深的认识,我不敢说。
我却真知道他是个好和尚,他知道一点便去做一点,能做一点便做一点。
他的学问也许不高,但是他所知道的都能见诸实行。
去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他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
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
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到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
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
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
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他是宗月大师。
8.从全文来看,宗月大师给过“我”哪些“好处”?(3分)
9.宗月大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写出两个方面即可)(4分)
10.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1)我像一条不体面
...的小狗似的,随着这位阔人去入学。
(2)他的笑声照旧
..是洪亮的。
11.怎样理解“人情是往往能战败理智的”这句话?(2分)
12.文章通篇以“刘大叔”来称呼宗月大师,直到最后才点明“他是宗月大师”。
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3分)
参考答案:
8.物质上帮助读不起书的“我”入学;生活上热心关照“我”(他经常招呼“我”吃饭);精神上平等对待“我”;用行动引领“我”向善。
(任答三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9. 性格豪爽,豁达开朗。
他只懂得花钱,而不知道计算;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
乐善好施,舍己为人。
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
不以富傲人。
他不因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平等对待穷人。
(其它言之成理的说法也可;以上3点答出任2点即可;一点2分,特点1分,分析1分;共4分)
10.(1)“不体面”含蓄地写出了“我”外表的贫穷(不好看);表现了“我”这个苦孩子内心的敏感、自卑。
(分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照旧”写出了宗月大师的财产被骗卖之后心态和原来一样,没有改变;突出他不论贫富,依旧乐观的心态。
(分号前后各1分,共2分)
11.对于宗月大师的善行,“我”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对他的尊重之情影响着“我”,他的
“热心、真诚”最终感召了“我”,所以我不再坚持,而是和他一起出力。
或:虽然“我”理智地看到,宗月大师的善行并不能阻挡住贫民的死亡,但他的善行却给人以慰藉,他的“热心、真诚”也最终感召了“我”和他一起做善事。
(加点处各1分,共2分)
12.“刘大叔”是作者对宗月大师的一贯称呼,幼年时就开始了,这样称呼自然、亲切;(1分)宗月大师这个称呼表达着作者对他的诚挚的感激与景仰之情,是画龙点睛之笔;(1分)从“刘大叔”到“宗月大师”的称呼变化,意味着老舍先生对宗月大师善行的由衷理解和认同。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