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doc
中秋节民俗调查报告总结

中秋节民俗调查报告总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我国农历八月十五日。
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赏月、烤月饼、吃柚子和玩“月女嫦娥”的故事等等。
本文将探讨中秋节的民俗文化,通过调查去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习惯。
一、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美食之一,因其圆形和象征团圆而成为中秋节的代表食物。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年轻人更爱从超市购买月饼,而老年人更喜欢亲自制作月饼。
且无论是在家吃还是与朋友聚餐,月饼都是重要的节庆食品之一。
二、赏月中秋节赏月被视为其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习惯于在这天晚上聚在一起一起仰望明月。
我在调查中发现,从小到大,赏月的场合和地点都变了,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地改变。
现代的城市中,钢筋水泥的密集建筑和其他物体遮挡了月亮,阻挡着人们赏月的视线,这也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三、点燃灯笼点燃灯笼在中秋节是一个很传统的活动,在传统上,燃点十二根蜡烛或十二个灯笼象征着十二个月份。
“十二个月亮和燃烧的蜡烛象征一年的纪律”是中秋节传统习俗之一。
现在点燃灯笼的活动是由小孩子持续操作的,成年人不太愿意参与了,但是这个习俗还是非常有特色和非常重要。
四、吃柚子中秋节也是柚子的季节,人们喜欢在这个时候吃柚子,其酸甜可口的味道和营养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
我调查中发现,年轻人更普遍的是喜欢吃柚子和水果,而老年人则认为吃柚子有益于健康,不论是人群还是品味,都是可以深发掘的。
五、赛月饼民间赛月饼是中秋节的另一种传统活动,很多地方会举办精心策划的比赛,比赛参赛者需要做出拟人、篆刻、图案等不同形式的“艺”月饼,每个月饼形态各异,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赛月饼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
综上所述,中秋节是一个充满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的节日,每一个传统文化活动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中秋节的观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报告:中秋节风俗调查
调查背景: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了了解和了解人们在中秋节期间
的风俗习俗和活动,我们进行了一项中秋节风俗调查。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了200份有效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中
秋节的庆祝方式,食品习俗,游戏活动和家庭聚会等方面。
调查结果:
1. 庆祝方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选择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度过中秋节,而少部分人
会选择去旅游或参加社区的庆祝活动。
2. 食物习俗: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物,调查显示,有92%的人会吃月饼。
此外,柚子、葡萄和石榴等水果也是受欢迎的中秋节食品。
3. 游戏活动:传统的中秋节游戏活动包括赏月、猜灯谜、放天灯等,其中赏月是最受
欢迎的活动,超过80%的人表示会赏月。
4. 家庭聚会:中秋节是家庭团圆的重要时刻,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人会与家人聚在
一起,共进中秋晚餐,并进行传统游戏和拜月等活动。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中秋节庆祝方式、食物习俗、游戏活动和家庭聚会等方面
的风俗习俗。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选择与家人度过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以及
进行家庭聚会等活动。
这些风俗习俗凸显了中秋节团圆、亲情和美食的重要性,也反
映了中国人传统节日的特点。
庆中秋的社会调查报告word精品文档3页

庆中秋的社会调查报告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
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
侗族则在这时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
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
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情意。
傣族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
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
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
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中秋吃月饼。
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
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
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
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
《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
中秋调研报告总结

中秋调研报告总结
根据对中秋节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总结如下:
1. 中秋节的重要性:调研结果显示,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高达90%的受访者认为中秋节对他们来说很重要,表明了人们对这个传统节日的情感和认同。
2. 传统习俗的传承:习俗在中秋节的庆祝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8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参与传统的中秋节活动,如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这表明了中秋节传统习俗的广泛传承和深入人心。
3. 礼物与团聚: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的时刻。
调查发现,82%的受访者会在中秋节期间与家人团聚,并相互赠送礼物。
这充分展示了中秋节作为一个家庭团圆的节日的特点。
4. 社会活动的多样性: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也是社会活动举办的高峰期。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中秋节庆祝活动,比如灯谜晚会、文艺演出等。
5. 移动支付的崛起: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中秋节期间选择使用移动支付进行购物和支付。
这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平台相关,也符合现代人们喜欢便利和高效的消费方式的趋势。
总结起来,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不仅在人们的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传统习俗得到了广泛传承。
中秋节期间
的家庭团聚和社会庆祝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中秋节期间移动支付的普及也成为一个新的消费趋势。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调查小报告精选3篇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调查小报告精选3篇篇一:中秋节调查报告三年级六班:刘泽中一、中秋节的起源: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粮食和瓜果都成熟了。
农民为了庆祝丰收,将8月15日定为中秋节进行庆贺。
从网上搜索了解到,大约从唐朝开始过中秋。
二、中秋节习俗全家团圆一起吃月饼赏月亮三、中秋节诗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四、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1、月饼传送消息蒙古族统治中原,对汉族很残暴。
汉族老百姓想联合反抗蒙古族统治,但蒙古族管得特别严厉,一直派人检测,给每个村庄都安排了统治者,很难传递消息。
最后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想了个办法,让人在月饼里包上纸条,纸条上写着:8月15日一起集合杀蒙古人,通知老百姓吃月饼时注意月饼里面。
到了8月15日,老百姓真的把村里的蒙古人都杀了。
计策成功了,朱元璋很高兴。
-----爷爷讲得故事2、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很早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骄阳似火,庄稼枯死,老百姓饿死很多。
有个叫后羿的英雄,一箭射下九个太阳,大地又恢复了常态。
王母娘娘奖励他一包神药,吃了之后可以长生不死。
一天后羿出门后,有个人拿着宝剑来抢神药,嫦娥知道自己打不过他,就一下子把所有的神药吃了下去,吃完后就飞起来了,升到月亮上。
起飞的时候因为惊慌还抱了一只自己养的兔子。
后羿回来后想杀掉那个坏蛋,可是他已经逃走了。
他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那天正好是8月15日,后羿就在后院里摆了一些嫦娥喜欢吃的点心纪念她。
8月15日赏月的习俗就这样诞生了。
篇二: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习俗的调查小报告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几个对中秋节特别感兴趣,所以成立了一个小组,选择了研究子课题《瑞安民间中秋节习俗的调查研究》。
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调查研究,我们查找收集了许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对瑞安民间中秋节的习俗有了许多了解,现在,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即将结束,经我们组里成员的讨论,我们将调查研究的过程和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许多地方有自己的节庆习俗,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不同,每个地方的习俗并不完全相同。
下面就在本文中对中秋节各地的节庆习俗进行调查。
一、江南1.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江南地区的月饼主要有三种:莲蓉、五仁和豆沙。
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庭成员通常会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俗称“团圆”。
2.赏月中秋节的这一天,江南地区的人们喜欢聚在一起赏月,有的地方还会举行月亮舞会。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在园林中举行赏月会,来逛花园看碧水,同时观赏婷婷玉立的月亮。
3.玩猜灯谜灯谜是江南地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常以通俗妙趣横生的形式出现,灯谜有题材广泛、形式百变、趣味性强等特点。
二、北方1.祭月北方地区的中秋节传统习俗是“祭月”,古代秋天是农民丰收的季节,人们会把收割下来的五谷杂粮烤熟,用粱米祭祀月亮,让月神保佑五谷丰登,也有些地方还会放烟火来祭祀月亮。
2.守夜在北方地区,中秋节是晚秋季节,在这个黄金季节,秋风瑟瑟,人们喜欢在户外守夜。
人们在守夜中往往会捧着一杯热茶,杯中呈现出的是烟雾缭绕,寂静的夜空,行走在月下。
3.猜灯谜在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地区会在中秋节期间举行猜灯谜活动,常会在灯笼上悬挂一些谜底,由参与者猜谜。
猜中谜底的人可以获得奖励,比如月饼和礼品等。
三、西南1.制灯笼在西南地区,中秋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就是制灯笼,人们用红纸或彩纸制作各种各样的灯笼,常见的有五角星、红梅花、大钟等等。
制灯笼在每个人眼中有着不同的寓意,有的喜欢制作民族元素的灯笼,也有的人钟爱做出尖端形的灯笼。
2.舞狮、舞龙在西南地区很流行舞狮、舞龙的活动。
在中秋节当晚,人们会在广场和街头,用灯笼和彩带装饰起来,穿上红色的服装,舞动着狮子和龙的形象,扮演着前期戏法,宣传广告等。
3.设置千人宴在西南地区,一些城市会举行千人宴,这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千人宴是将城市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集体设置的大型饭局,是中秋节期间的一种庆祝形式,人们可以在千人宴上食尽各种美食,互相祝福,表达友谊。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
为了深入了解中秋节的风俗,我进行了一番调查,以下是调查的结果。
一、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而民间的祭月活动则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
在唐代,中秋节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节日,当时的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中秋的诗篇,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生动地描绘了中秋之夜人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到了宋代,中秋节更加盛行,成为了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玩花灯,热闹非凡。
明清时期,中秋节的风俗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上述活动外,还有舞火龙、拜月等习俗。
二、中秋节的传统风俗1、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人们会在庭院或户外摆上桌椅,放上月饼、水果等食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明月。
赏月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它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2、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月饼象征着团圆,其形状多为圆形,寓意着家庭团圆、美满。
月饼的口味繁多,有豆沙、莲蓉、蛋黄、五仁等。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出现了冰皮月饼、流心月饼等创新品种。
3、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
在花灯上挂上谜语,让人们猜解,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灯谜的内容涵盖了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既有趣又能增长知识。
4、玩花灯玩花灯也是中秋节的常见风俗之一。
花灯的种类繁多,有兔子灯、莲花灯、宫灯等。
孩子们提着花灯在街上嬉戏玩耍,为节日增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
5、祭月在一些地区,仍保留着祭月的习俗。
人们会在庭院中设香案,摆上月饼、水果等祭品,向月亮祭拜,祈求月神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三、中秋节风俗的地域差异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中秋节风俗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秋节各地风俗调查报告

中秋节各地风俗调查报告报告标题:中秋节各地风俗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中秋节,又称“月夕”、“追月节”、“月夜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的正式日期。
中秋节有着丰富的民俗风情,不同地区的人们在这一天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本报告旨在调查各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向来自不同地区的1000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
问卷涵盖了中秋节的庆祝活动、食物习俗、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汇总:1. 庆祝活动:- 7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中秋节当晚赏月,其中有49%的人会去户外找个适合赏月的地方,39%的人会在家中的阳台或窗边赏月。
- 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聚餐,共度中秋节。
饭前会祭拜月亮、祖先等。
- 35%的受访者会参加社区或公司举办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灯谜等。
2. 食物习俗:- 9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吃月饼,传统的豆沙、蛋黄、莲蓉口味最受欢迎。
此外,一些地区还有特色的月饼,如广东的凤梨酥、苏州的蜜枣酥等。
- 81%的受访者会吃柚子,柚子象征着团圆、吉庆和福气。
- 28%的受访者会吃其他特色食物,如粽子、花糕等。
3. 游戏娱乐:- 8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玩猜灯谜,灯谜是中秋节的一项传统活动,大家会在灯谜猜对后得到小礼品。
- 49%的受访者会参加赛月饼比赛,比赛的规则通常是用嘴吃月饼,看谁吃得最快最多。
- 23%的受访者会放天灯和烟花,这是一种祈求平安和庆祝团圆的方式。
四、结论和分析:通过对各地中秋节风俗的调查,可以看出以下几点趋势:1. 赏月、聚餐、庆祝活动依然是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2. 月饼和柚子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物,是节日的象征;3. 猜灯谜、赛月饼等游戏活动在中秋节也非常受欢迎;4. 放天灯和烟花的习俗在一些地区逐渐减少。
本次调查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各地中秋节风俗的全貌,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风俗,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庆祝活动、加强宣传等方式来让更多的人参与和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中秋节又称月夕、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我国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过中秋节,但节俗各异。
壮族习惯于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饼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灯,以测一生的幸福,并演唱优美的《请月姑》民歌。
朝鲜族则用木杆和松枝高搭“望月架”,先请老人上架探月,然后点燃望月架,敲长鼓,吹洞萧,一起合跳《农家乐舞》。
仡佬族在节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头公牛,将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灵,迎新谷,他们称为“八月节”。
侗族则在这时让青年人郊游、欢会,称为“赶坪节”。
第一天是芦笙会,第二天对歌。
小伙子都要化妆,向心上人表达情意。
傣族是对空鸣放火枪,然后围坐饮酒,品尝狗肉汤锅、猪肉干巴、腌
蛋和干黄鳝,谈笑望月。
黎族称中秋节为“八月会”或“调声节”。
届时各集镇举行歌舞聚会,每村由一“调声头”(即领队)率领男女青年参加。
人员江齐后,大家互赠月饼、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结队,川流不息。
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饮米酒,开展盛大的调声对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机挑寻未来的伴侣。
中秋吃月饼。
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
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未见有月饼。
月饼作为一种食品的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始见于南宋的《武林旧事》。
明代以来,有关中秋赏月吃月饼的记述就更多了。
《宛署杂记》说,每到中秋,百姓们都制作面饼互相赠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市场店铺里卖的月饼,多用果类作馅子,巧名异状,有的月饼一个要值数百钱。
《熙朝乐事》里也说,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民间以月饼作为礼品互相赠送,取团圆之义。
这一天晚上,家家举行赏月助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
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
同白天没有两样。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杭州百姓中秋夜赏月的盛况。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月饼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工艺越来越讲究。
咸、甜、荤、素各俱异味;光面、花边,各有特色。
明末彭蕴章在《幽州土风俗》
中写道:“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瞻兔满人间。
悔煞嫩娥窃药年。
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至杵驻丹颜。
”这说明心灵手巧的厨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的优美传说,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形象再现于月饼之上。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有“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婚兔之形”的记述。
足见古代月饼从内容到形式已是百花齐放了。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