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 《说和做》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炽(chì)痛嗥(háo)鸣斑斓(lán)参(cān)天B . 谰(lán)语怪誔(dàn)亘(gèng)古浆(jiāng)液C . 田垄(lǒng)污秽(suì)蚱蜢(měng)呻呤(yín)D . 辗(zhǎn)转辘(lù)辘默挈(qì)丰饶(yáo)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这些蔬菜长的这么好,是由于菜农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B . 我每次向他借书,他不顾年老体衰,都亲自冒着严寒酷暑跑进小书屋寻找。

C .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失是不能抛弃吗?D . 她虽然缺乏对待顾客的热忱,却有一套对付顾客批评的本事。

3. (2分)(2017·杭州模拟) 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多经历一些事情,多思考一些问题,你的视野会更加广漠,知识也会更加丰富。

B . 尽管许多流行读物企图装扮成经典,但他们最终会被时间的水流冲走,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迹。

C . 曾经一度携款外逃、杳无音讯的贪官,在公安部“猎虎行动”的打击下,现在惶惶不可终日。

D . 把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放在一起,断章取义,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阅读,可以在短时间积累很多知识,值得推广。

4.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 . 《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

B . 排球是一个集体项目,与其他运动是不一样的,教练员需要不断摸索,中国队的当务之急就是找到理想的配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检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说和做_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检测试卷含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壳.(qiào)锲.而不舍(qì)炯.炯目光(jiǒnɡ)窥.园(kūi)B.兀.兀穷年(wù)沥.尽心血(lì)小楷.(kǎi)校.补(jiào)C.潜.心贯注(qián)迥.乎不同(jiǒnɡ)慷.慨淋漓(kānɡ)弥.高(mí)D.气冲斗.牛(dǒu)臧.克家(zānɡ)赫.然(hè)宝藏.(zànɡ)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3.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仰之弥.高()(2)锲.而不舍()(3)兀兀..穷年()(4)迥.乎不同()(5)无暇.顾及()(6)目不窥.园()4.文学常识填空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的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B.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多选)A.实现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B.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难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C.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D.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E.秋日的晚霞给校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煞是好看。

F.通过和老师的长谈,使他明白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危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十年艰辛,一部《校补》hè rán( )而出。

(2)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shuò guǒ( )。

(3)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 ),形势紧张。

(4)闻一多先生,是卓越..( )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B.他要给我们哀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D.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C.“十九大”以来,各地发扬愚公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课后做习题就会遇到困难。

二、综合性学习4.综合性学习。

(6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部厚重生动的教科书。

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百年循迹——走进宿北大战遗址公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在参观过程中,小华同学有感于胜利来之不易,作了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

(2分)上联:忆峥嵘岁月下联:(2)参观结束后,校团委拟于6月15日向全校同学发出以“学党史,见行动”为主题的倡议。

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写份倡议书。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2套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练习2套附答案
5、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 争取民主,反对独裁,宣传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②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闻一多先生最初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③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表达了闻一多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6、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 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争取民主、宣传革命) 7、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 “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因为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传革命 (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8、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
2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总复习 答案 2.(1)学者 民主战士 3.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 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4.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 言简意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待“说”与“做”的态度;二是 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 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5.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 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 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 在。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第2课《说和做》同步练习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课《说和做》同步练习部编委语文七年级下册

2.《说和做》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众多英雄为保家卫国li jin xin xuè①_。

闻一多救亡图存,动人心,鼓壮志,qì chōng du niú②__,声震天地;鲁迅mù bù kuī yuán③_,夜挑灯,勤译书,以笔做枪,qiè ér bù shě④_。

shēn xiāo⑤__的灯火是他们的bàn 1ǖ⑥_,手中的纸笔是他们的武器。

在时代狂澜中,他们始终以péng pài⑦__的热情和dà wú wèi⑧_的精神不断奋勇前行。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应当崇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境界,积小胜为大胜,创造奇迹。

B.这部电影不仅视听语言扎实,战争场面高潮迭起..,叙事和人物塑造也令人惊叹。

C.天灾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慷慨淋漓....地对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D.老师嘱咐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千万不可心不在焉....,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望闻问切,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B.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学术著作有《唐诗杂论》《神话与诗》等。

C.《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是臧克家,其代表作有《红烛》等。

D.“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是颜回赞颂老师孔子的话。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一)名著阅读4.【名著阅读】人物是作品的灵魂,下面名著片段中的“她”是()她上身穿着件浅绿的绸子小夹袄,下面一条青洋绉肥腿的单裤。

绿袄在电灯下闪出些柔软而微带凄惨的丝光,因为短小,还露出一点点白裤腰来,使绿色更加明显素净。

7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时练习

7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2课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课时练习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时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他正向古代典藉(钻研研究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jiǒnɡjiǒnɡ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弱衰微衰败)的民族开一剂(救良拯救救济)的文化药方。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壳.()宝藏.()qiè()而不舍jiǒngjiǒng()目光(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中学举行中考前誓师大会,庄严的国旗下,十六个教学班方阵棋布操场,声震山河,气冲斗牛....,引得校园外的路人纷纷驻足,交口称赞。

B.他家的保姆是个品行端正的人,从来都是目不窥园....。

C.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课后做练习就会遇到困难。

D.我们与父母在许多方面都是迥乎不同....的,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排斥父母的借口。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无法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我不但认识他,我妈妈也认识他。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4)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A.引用反复拟人排比B.对比反复比喻对偶C.对比引用拟人比喻D.引用引用比喻排比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二八原则”的简单定义是:花百分之二十的力气,达到百分之八十的效果。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说和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

作为“学者”的方面,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是“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由此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救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示例: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在于救国。

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夜间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处细节描写表观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三、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准确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刻苦的精神。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闻一多苦读的目的在于探索救国道路。

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四壁”引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心境,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 说和做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 说和做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课说和做同步练习课内跟踪(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dì qiào()寻求宝藏。

(2)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hè rán()而出。

(3)闻一多先生,是zhuó yuè()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中医师只有在对病人进行望闻问切....之后,才能对症下药。

B.因为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小倩气冲斗牛....地跑回家,当天的晚饭也没有吃。

C.虽然明知此次前去谈判凶多吉少....,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

D.闻一多先生在会议上慷慨淋漓....地痛骂特务,骂出了作为一位民主人士的风骨。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天到来,聆听着大自然悦耳的鸟语花香,大家感到特别惬意。

(将“鸟语花香”改为“鸟鸣”)B.驾驶员如果一直长时间开车,极易因疲劳而发生交通事故。

(删掉“一直”或“长时间”)C.近百年来大学校训的变化,见证了中国教育。

(在句末加“的发展历程”)D.在阅读中,使我们的智慧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宽广。

(将“宽广”改为“宽阔”)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20日清晨,随着北京冬奥组委赴希腊代表团抵达首都机场,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火种顺利抵达北京。

据悉,火种欢迎仪式将于20日上午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一副与冬奥会有关的对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将其补充完整。

上联:冬奥鸟巢紫云起下联:___________【课内精读】阅读课文第①~⑤段,完成下面的小题。

5.开篇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③段中的“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第③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中四字短语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踪迁移【拓展阅读】我心目中的闻一多(节选)商金林①朱自清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中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和做》练习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赫.然()迭.起()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慷慨..淋漓()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群众大会上,闻一多先生慷慨淋...漓指责民族败类。

B.闻一多潜心贯注....于典籍研究十几年。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4.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⑸“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5.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

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

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

⑴“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⑵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⑶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⑷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6.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7.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8.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楔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二、课内语段阅读题“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 、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3、加点的“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4、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5、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6、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7、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8、“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9、“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三、巩固提升:(一)重温闻一多蓝牛奶记起、想起闻一多的人也许不多了,人一罩上革命斗士的光环,似乎总远离了这平凡的人生。

而最近,想起并重读闻一多的《红烛》,于我肯定有某些怀旧的因素在作祟。

曾经给我少年激荡情怀的,在文学领域,最早是闻一多的诗歌。

记得那时是呐喊着读他的作品,那激动的情感至今历历在目。

诗写到入人的心灵并荡漾开来,我想那肯定是火候十足了。

只是少年时,只一味的激动下去,对于其他却是不求甚解的;正如听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得在冬夜里大汗淋漓,而对于什么是音乐本身却是不关心的。

要的就是激情,减少些生存的苦闷,也发泄自己旺盛的青春。

最近,大脑里的弦也许有些儿错位。

总争取更多的闲暇,孤灯下面,认真的审视曾经的那许多的感动。

应该是生活太平淡所至。

对于我,灵魂里永远是骚动着的,经不起累年的平淡,总得寻点事,拷打一下自己的魂魄,刺激麻木的神经,指望激起些浪花,哪怕就仅仅在内心深处。

那一夜,莫名的就很想闻一多。

第二天到处寻找他的书,天如我愿,在一旧书摊得全新影印本《红烛》,如获至宝。

十二块八一本的新书五块钱购得,那乐的劲,不比中标几百万的工程差多少。

既是重读,多少带着审视。

那曾经的激情也经过滤了的。

感受着的是人的真实、存在的坦然、对人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呼唤。

这些声音比起郁达夫的压抑,周作人、朱自清的平和恬淡,鲁迅的尖刻该是开朗而明亮的多的。

闻一多的诗文,平实而简单,并不构筑繁华的意象,也不追求语言的华美。

看着,感觉就像嘴里吹出的气流,其实就是声音,一点不磁性,可就蕴含着浓郁的感情,泪花是看得见的。

套用李可染的话"所要者胆,可贵者魂",其意义也在这吧。

关于新诗,闻一多写到:"我们才觉悟了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是闻一多对诗的追求与理解,也是其作品具体的表现。

在语言表达方面,闻一多很注重"字尺"的构成。

现在体味,这该是他的诗铿锵有力的内核。

对我而言,看重的还是生活的执著。

我总认为生活比诗更重要。

前几天,与一同学言及她的朋友(据说是著名诗人云云),她说:"她很执着,除了诗歌之外就什么也没有了。

"我颇不以为然,一个人,要是真除了诗外,连生活都没有,那真是很悲哀的事。

而如果诗脱离了生活本身,能走多远?闻一多在评田间的诗时所说的:"诗的先决条件----那便是生活欲,积极的,绝对的生活欲。

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他不是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

它只是一片沉着的鼓声,鼓舞你爱,鼓动你恨,鼓励你活着,用最高限度的热与力活着,在这大地上。

"这对于爱诗或不爱诗的人们何尝不是人存在的警言。

闻一多让我又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懒散已经使我们丧失许多,而夸夸其谈于事也无补。

我们要的是扎根于生活的激情,并看到自我的燃烧。

1.“我”少年时读闻一多的诗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的?现在“我”的感受又如何呢?2.“看着,感觉就像嘴里吹出的气流”形象地说明了什么?3.闻一多是如何看待“诗”与“生活”的关系的?“如果诗脱离了生活本身,能走多远?”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以及修辞手法,再造一个句子。

例句:它摆脱了一切诗艺的传统手法,不排解,也不粉饰,不抚慰,也不麻醉,他不是捧着你在幻想中上升的迷魂音乐。

(二)最后一次讲演(节选)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1.选段中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2.文中“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交替使用两种人称有什么作用?你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一句话的含义。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这一选段中“黑暗”和“光明”的含义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段文字验证了《闻一多的说和做》中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