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析

合集下载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公开课)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公开课)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45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及其产生的条件;(2)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自由落体,研究物体下落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四、教具1、纸片、粉笔、抽气机、牛顿管、重锤、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2、多媒体教学软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举例:雪花飘落、雨滴下落,苹果下落等等问:从运动轨迹看,落体运动有什么特点呢?生:都是竖直落向地面的。

问:不同重量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快慢一样吗?让学生带着疑问与好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新课教学教师通过实验设疑:演示1:取一支粉笔和一张纸片,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粉笔先落地。

师:由于粉笔比纸片重,能不能由此得现结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生甲:不一定。

演示2:取两片纸:一片是整张,一片是半张,把半张纸片揉成团,让两者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纸团先落地。

师:由于纸团比纸片轻,能不能由些得出结论: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快?(矛盾的结论使学生陷入了沉思,让学生思考议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生:物体下落过程中有时是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是轻的物体下落快,说明物体下落的快慢除了跟重力有关外,还跟其它因素有关。

师:到底还有什么因素在影响着物体下落的快慢呢?(学生议论发言)生:这些实验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空气阻力影响了物体的下落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课堂教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课堂教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课堂教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规律。

第一步:导入作为一位教师,在课堂的一开始,我们需要给学生们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这里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启发性问题来引出本课的主题。

比如说,我们可以问:“如果你在第二个楼层扔下一个钢球和一个棉球,哪个会先落地?”通过这个问题的提示,学生们也许会想到两个有趣的实验:一是将相同大小和重量的钢球和棉球从相同高度同时丢下,看看哪一个会先着地;二是钢球沿着水平方向在桌面上移动而棉球则一直在其原地,同时呈现给学生。

这里要提醒的是,任何前置知识的讲解与介绍只限于初步辅助理解,还需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

第二步: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发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关键环节。

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统计,慢慢地发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物体的质量不影响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2.所有物体在同一重力场中自由落体时,其下落的加速度相同,且为 g,即 g=9.8 米/秒2。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注意事项,就是对实验安全和正确性进行保障。

经过感性探究之后,学生们要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们应该在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环境安全和实验操作技能上进行全面指导,确保课程实行稳定和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得出理论规律。

第三步:理论归纳通过实验,学生们已逐渐了解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表现规律。

所以此时,我们要开始了理论归纳。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的方式,将观察到的各种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最终总结出物理学中的“重物和轻物、硬物和软物、大物和小物,不分轻重、大小、硬度和形状,都会在同一重力场中自由落体,且所下降的高度和时间与这些因素无关,而仅与重力场强度有关,其总最大速度与下落的距离成正比”的知识规律。

第四步:应用练习自由落体运动是基础的物理知识,掌握之后也不会建立个人确定性的思维框架。

为此,我们需要通过练习和应用来取得扎实的知识体系。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练习和应用:1.计算物体在自由落体中所下降的距离和时间;2.根据自由落体的规律,预测物体落地前的速度;3.进行设计项目,着重于物体自由落体运动的重心、质量、大小和形状的优化。

探究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规律教案

探究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规律教案

探究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与特点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4. 自由落体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及规律。

2. 难点:自由落体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自由落体规律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时的时间差异,引发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及规律。

3.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时间,并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分析实验数据,探讨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5. 案例分析:举例说明自由落体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跳伞运动等。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实验设计与准备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 实验器材:自由落体装置(包括不同质量的物体)、计时器、测量尺。

3. 实验步骤:a. 调整自由落体装置,确保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b. 选择不同质量的物体,进行自由落体实验。

c. 使用计时器记录不同物体的落地时间。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及习题类型的归纳与总结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及习题类型的归纳与总结

应对市爱护阳光实验学校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及习题类型的归纳与总结【本讲信息】一. 教学内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及习题类型的归纳与总结二. 学习目标:1、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特点。

2、了解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问题过程中所展现的物理思想。

3、归纳与总结自由落体问题中的各类习题类型并提出相的解法。

本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地位Ⅰ卷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

三. 重难点解析:1、自由落体运动问题探究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物理思想:〔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我们运用了物理的理想化方法,从最简单、最根本的情况入手,抓住影响运动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运动。

〔2〕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运用了归谬法,即理论推导的一种重要方法。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及规律:〔1〕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特点:①初速度v0=0②受力特点: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空气阻力或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③加速度中重力加速度g, 其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向下。

④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种特例,因此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公式得出:规律方法总结:①速度公式:gtvt=②下落高度:2gt21h=③下落时间gh2t=④落地速度gh2v=⑤在连续相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值,即2gTs=∆⑥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2v v v v t02t +== ⑦某段位移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t v 与这段位移的初、末速度t 0v v 和的关系是:⑧1s 末、2s 末、3s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⑨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的位移之比为 ⑩前1s 内、前2s 内、前3s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12∶22∶32∶……∶n2通过连续相同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 :)23(:)12(--【典型例题】问题1、注意弄清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探究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规律教案

探究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规律教案

探究不同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让学生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 自由落体运动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2. 难点: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平面运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3. 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规律。

4.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强调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在实例分析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但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特点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今后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自由落体实验装置、计时器、测量工具。

2. 教学工具:PPT、动画演示软件、黑板、粉笔。

3. 参考资料:相关教材、论文、实验报告。

八、教学拓展1. 介绍自由落体运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如地球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究教学-窍门物理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究教学-窍门物理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究教学-窍门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运动规律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个窍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 引入实际问题:在介绍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前,可以先引入一些与自由落体运动有关的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扔出的物体会落地,为什么物体从高处掉下来会越来越快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 实践探究: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观测和测量。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一个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并用计时仪测量小球自由落下所用的时间。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恒定的,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3. 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例如,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为什么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自由落体中有相同的加速度等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思考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4. 利用模型和图示: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模型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例如,可以利用力学模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高度下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图示,如速度-时间图、位置-时间图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5. 实际应用: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与自由落体运动有关的实际应用,如自由落体升降机、自由落体运动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等等。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在实际生活和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关于如何教授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一些窍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物体下落》为例的教案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物体下落》为例的教案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物体下落》为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4. 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应用和实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装置、计时器、尺子等。

2. 教学材料:实验指导书、数据记录表格、PPT等。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有哪些特点?【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实验操作】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体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高度。

【数据分析】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下落的加速度。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

六、实验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是否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2. 教师演示实验:在不同空气阻力条件下,观察物体下落的情况。

3.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空气阻力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七、应用实例1. 教师通过PPT展示自由落体运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跳伞、地震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落体运动教案:自由落体的探究

落体运动教案:自由落体的探究

落体运动教案:自由落体的探究一、课程背景自由落体是初中物理中较为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后续学习近似自由落体物体运动的基础。

在课堂的教学中,应该注意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让学生理解自由落体的物理规律和运动特,从而深化学生对于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自由落体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自由落体的相关公式。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1、自由落体的概念及规律自由落体是指在重力作用下不受其他作用力影响的物体往地面运动。

自由落体的规律是速度和时间成正比,速度高度成反比,运动距离和时间平方成正比。

2、自由落体的相关公式(1)自由落体的位移公式:S=1/2×gt²S为自由落体的位移,g为重力加速度,t为自由落体的时间。

(2)自由落体的速度公式:v=gtv为自由落体的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自由落体的时间。

(3)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公式:a=ga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

3、自由落体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自由落体的特点。

实验器材包括计时器、米尺、小球等。

在实验中,将小球从不同高度放下,分别记录时间和位移,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自由落体的概念、规律、公式等,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的基本知识,从而深化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自由落体的特点,感受自由落体的物理规律,从而巩固学生对于自由落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中,通过讨论自由落体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实验结果和体会。

通过讨论,加深对自由落体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常见问题及解析1、自由落体与平抛运动的区别自由落体是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运动,而平抛运动是在水平作用力作用下的自由运动。

自由落体的竖直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而平抛运动的水平速度不受时间影响。

2、是否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在理想状态下,自由落体不受空气阻力的影响,但实际情况下由于空气的摩擦力,自由落体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从而导致位移产生微小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我们有哪些方法 来获得(测量到)它的运动信息?
方法一:利用打点计时器纸带法。 方法二:频闪照相法 。
分析闪光照片
判断依据之一:
ΔX=X2-X1=X3-X2= ……=aT2
ΔX1=X2-X1=2.1cm ΔX2=X3-X2=2.1cm ΔX3=X4-X3=2.0cm ΔX4=X5-X4=2.1cm
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问题:
从同一个高度的地方下落,是重的物体下 落的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物体越重,下落 越快!!
老亚,你的理论 是错的!
VS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 科学家、教育家 —— 亚里士多德
伟大的意大利物理 学家、天文学家 — — 伽利略
实验与探究:
[实验Ⅰ]:粉笔和纸片同时自由下落,谁下落得快? 结论:重的物体落得快。
条件:
只受重力,或其它力可忽略
2、重力加速度:g=9.8m/s2
3、运动规律: 速度公式: v gt
位移公式: h 1 gt2 2
速度位移公式:v2 2gh
练习:
➢ 2、以下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 ) ➢ A、物体开始下落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 ➢ 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加,加速度保持不变; ➢ C、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同时增大; ➢ D、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率是个恒量.
➢ 6、在汶川大地震中,一架直升飞机在灾区 某地上空做定点空投救灾物资,已知每隔1 秒释放一包物资,当第1包物资刚着地时,第 五包刚好离开机舱开始下落。
➢ (g=10m/s2)
➢ 求:①直升飞机距离地面的高度?
➢ ②第一包与第二包之间的距离?
条件: ①仅受重力,或者其它力可以忽略不计。 ②从静止开始,初速度等于0。
自由落体运动状态是一种理想的运动状态。
➢ 课堂练习: ➢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D )
➢ A、物体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 ➢ B、物体从竖直下落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 ➢ 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 ➢ D、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的运动就叫自由落 体运动
➢ 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分别从4h和h 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甲的质量是 乙的4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相等 ➢ B、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 C、甲乙两物体同时落地 ➢ D、甲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乙的两倍
➢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ΔX5=X6-X5=2.1cm
问题: 如何测定自由落体加速度的
大小?
原理:a
S T2
分析闪光照片
T=0.045s ΔX=X2-X1=X3-X2=
……=aT2
ΔX1=X2-X1=2.1cm ΔX2=X3-X2=2.1cm ΔX3=X4-X3=2.0cm ΔX4=X5-X4=2.1cm
ΔX5=X6-X5=2.1cm
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做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 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地球上不同地点, g值 比较:
地点 纬度 g ( m/s2 )
北极 90º 9. 832
北京
上海
广州
39º随56纬´ 度的增31加º而12增´ 大 23º06´
9. 801
2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
➢ 速度公式:
x
v0t
1 2
at 2 ;
h
1 2
gt 2
➢ 位移公式: v v0 at;v gt
➢ 速度位移公式:v2 v02 2ax; v2 2gh
小结:
1、自由落
体运动
概念:只受 重力 力,从 静止 开始下落的 运动 初速度为零
➢ A、重的物体g大 ➢ B、同一地点,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 C、g值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一样大 ➢ D、g值在赤道处大于北极处
➢ 5、为了求出塔的高度,从塔顶只有下落一 石子,除了需要知道重力加速度以外,还 需知道下面哪一项( )
➢ A、石子落至地面所经历的时间 ➢ B、最初1s内石子的位移 ➢ C、最后1s内石子的位移 ➢ D、第1s末的速度和第2s末的速度
怎么解释呢?是不是有什么关键的因素我 们没有考虑到呢?
A:物体的大小形状 B:空气阻力
观察与思考:牛顿管实验
(1)牛顿管中有空气
现象:金属片快,羽毛慢
(2)牛顿管中没有空气
现象:金属片和羽毛一样快 结果分析: 影响羽毛和金属片下落快慢的原因?
空气阻力
1、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 落的运动。
9. 794
9. 788
赤道 0º
9. 780
注: 在通常的计算中, g = 9.8 m/s2或g = 10 m/s2 。重力加 速度方 向总是竖直向下。
北极:
g=9.832m/s

2

莫斯科:
度 升 高
g=9.816m/s
2
, 重
北京:

g=9.801m/s

2速度ຫໍສະໝຸດ 增 大赤道:。
g=9.780m/s
[实验Ⅱ]:纸团和展开的纸片同时从同一高度由 静止开始下落。结论:轻的物体落得快。
[实验Ⅱ]:等重的纸同时从同一高度由 静止开始下落。结论: 并非物体越重下落越快.
➢结论: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无关!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的!
一对矛盾:
现实生活中的的却却看到铁块比羽毛下落 得快! 理论推导和实验证实都说明不是越重的物 体落得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