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文学语言的主要特点
分析英语文学的艺术特色-精选教育文档

分析英语文学的艺术特色《海浪》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1931年完成的代表作,是伍尔芙一次创新创作,在这部作品中没有沿用以前的创作模式,因此,该作品有着一定的创新意义。
作品主要是讲述了6个少年不同的成长经历,其语句有着一定的节奏感、音乐性还有象征性,文学领域的很多学者专家对这部作品的类型定义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但是其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还有诗意性是其主要特征,作品运用比较优美的写作手法将深刻的艺术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在现代文学历史中《海浪》可谓是一部经典作品。
一、凸显瞬间感受,把事实虚化因为《海浪》的内容太过抽象化还有诗意化,于是在对作品进行反复地分析还有摸索之后,把作品中的故事发展进程做了一个梳理,比如,在小说的开头,当主人公们都还处在孩童阶段的时候,他们结伴一起去公园中玩耍,因为Susan亲了Jenny所以惹得Louis痛哭流涕,刚好这样的情景被Bernred看到了,这个部分就是小说开篇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描写波西瓦尔在Nevi的带领下第一次利用暑假时间进行游玩还有描绘其他一些小伙伴放学后回家的过程;第三部分则描写是主人公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后的生活,他们都开始有了不同的工作而且拥有了爱情,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第四部分描写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主人公们都开始进入了中年时期,他们在一家餐馆重聚并说着各自的情况,最后是用主人公Bernred的风格对内容进行了总结,从而结束小说。
从某种角度来看,作品是以主人公Bernred个人成长角度来叙述身边发生的事情还有人物,同时也概述了主线人物的整个发展情况,作品的整个内容都没有具体的语言描述,例如,某个场景发生的区域还有时间都是通过对人的内心还有感情的起伏状态进行暗示来表现,这也是其和传统小说表现出差异的地方,它通过手段在不知不觉中交代了情节发展,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按照作者所建设好的一些环境因素来摸索结论,引导读者去自主探寻,进而使读者和作者可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读者对作品的印象加深[1]。
英语文学语言艺术魅力分析

英语文学语言艺术魅力分析英文文学有较久远的历史,从古英语时期吟游诗人用头韵体写成的民族史诗《贝奥武夫》,英国诗歌之父之称的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奠定英国散文传统的《圣经钦定本》,再到当代文学作家的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都是英文文学历史的见证。
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缜密的思想加工,在文章中表现出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情感,这就是英文文学,而如何在文学中巧妙的结合各种艺术手法是英文文学的魅力所在。
本文就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进行简要介绍。
1.英语文学特征―意象性文学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是作者通过文字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有既定的背景,但是在事情发生方面却有戏剧性的可能。
在既定的时代背景下,丰满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显出表达的情感及态度。
作为最普遍的艺术特征―意象性,具有很多种类型,如:听觉意象,嗅觉意象,视觉意象以及抽象意象等,一般一篇文学作品中运用多种意象,表达不同的情感或者同一种情感,如英国诗人托马斯?那什所写的一首描述春天的诗―Spring,theSweetSpring。
Spring,theSweetSpringSpring,theSweetSpring,istheyearpleasantking.Thenbloomthing ,thenmaidsdanceinaring,Colddothnotsting,theprettybirdsdosing:Cuckoo,jug―jug,pu―we,to―witta―woo!本诗表现了对田园特有风光的赞美。
运用六种意象完美结合构成春回大地、鸟语花香的和谐美景。
运用多种意象将读者拉入作者创造的意境之中,进一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及情感。
2.英语文学特征―生动性英语文学作品通过巧妙的语言将人物、所处环境生动的表现出来,并且运用生动的描述让读者感同身受,将作品与读者间距离拉得更近,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作品,并对文学作品表达的情感进行反思。
英语文学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1.形式多样:英语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2.丰富多彩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英语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它可以通过各种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思。
3.对象广泛:英语文学作品涵盖了各种主题和对象,包括历史、政治、社会学作品注重用语言表现美感,通过语言的形式和艺术手法来传达情感和意义。翻译技巧:
5.熟悉作品背景: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要了解作者的背景、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环境,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
6.保持风格一致: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要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风格和语调,使翻译后的作品能够传达出原作的情感和意义。
7.注意语言美学:英语文学作品注重语言美学,翻译时要注重语言的形式和艺术手法,保留原作的美感。
8.翻译思考: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要思考原作的意义和情感,尽可能地将其传达到翻译后的作品中。
9.语境理解: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要理解作品的语境,包括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意义。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社会语言学特征。
这些俚语常常被用于描述特定社会群体的语言习惯、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本文将围绕英语文学中俚语的社会语言学特征展开。
首先,英语文学中的俚语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的演变,俚语的使用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20世纪初期的美国黑人社会发展了一种称为“Jive”的俚语,用于互相交流和表示自己的身份认同。
这种俚语在当时成为了流行文化,出现在很多有关黑人社区的文学作品中,如兰道尔·贾瑞尔(Randall Jarrell)的小说《暂别北方》(A Sad Heart at the Supermarket)和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的侦探小说《大雨中的长好汉》(The Long Goodbye)中。
其次,英语文学中的俚语具有区域性特征。
不同地区的人们使用的俚语也不同,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生活。
例如,美国南方地区的黑人社会使用的俚语与东海岸和西海岸的黑人社会使用的俚语不同,反映了南方黑人社会的文化和语言习惯。
这种俚语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如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的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中。
最后,英语文学中的俚语也反映了一些文化趋势和流行词汇。
一些时尚词汇和流行语在俚语中得到了体现,反映了当代文化趋势和文化传统。
例如,二十一世纪初期流行的“cool”、“dude”等俚语词汇就在英语文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反映了当时的流行文化和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英语文学中的俚语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有趣对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语言学特征。
通过研究这些俚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和身份认同,为了解英语文学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形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英语学科特点分析

英语学科特点分析英语学科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包括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以及英语文学的研究。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全球性。
英语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国际语言之一,全球有超过20亿人说英语。
它是很多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是跨国交流和商务活动中最常用的语言之一、因此,学习英语意味着能够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人进行交流,扩大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二个特点是实用性。
学习英语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很多国际企业和组织要求员工能流利地使用英语。
此外,掌握英语还能够方便我们在旅行中与当地人交流、获取信息。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网络上的大量英文资料也能为我们提供更多学习和研究的资源。
因此,英语的实用性非常强,是一门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便利的学科。
第三个特点是多媒体性。
学习英语不再局限于纸质教材和教室的黑板,现代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电影、音乐、视频等来提高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网络上的英语课程和网站获取更多的学习材料和练习机会。
此外,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等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
因此,英语学科具有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方式,适应了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四个特点是文化交流性。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还涉及到了英语所代表的文化和价值观。
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等都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通过研究英语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同时,学习英语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我们自己的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第五个特点是综合性。
学习英语需要掌握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需要学会听懂和说出正确的英语表达,还需要能够阅读和理解各种英语文本,并能够用写作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思想。
因此,英语学科要求我们具备综合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摘要:英语文学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伴随着人们思想的发展,从兴起到高潮,长期以来一直在发展壮大,涌现出许多著名的英语文学作家,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广为流传,兴盛不衰,其中较重要的原因是英语文学精彩而又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英语;语言艺术在我们日常对于英语的学习中,往往学习的都是英语的读音,单词,句子,语法等内容,却很少会对英语文学进行相应的研究,而对于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更是缺乏了解。
文学是一种高于一般语言的表达形式,而文学的出现,正是代表着一种语言的正在处于不断发展,甚至走向成熟的阶段。
一、语言艺术的意向性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要关注和喜爱,较主要的是他们来源于生活实际,却又能够超越生活。
在文学作品中,从来不存在什么可能与不可能,无论在我们看来多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都可能会发生。
我们会对生活中的一点儿细微的小事进行夸张或扩大,从而产生戏剧性的效果,通过利用英语的语言艺术对于背景进行描述,对情感进行渲染,塑造出一个个特点鲜明的角色,把是非黑白分隔得非常明显,把自己的褒贬态度表现的淋漓尽致。
文学语言的意向性是文学语言较基本的特征,当然,英语文学也不例外。
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的意象性,表现为它是既抽象又具体的,他描述的事物有时虽然存在但是我们却感受不到,或者我们能感受的到,但它却并不真实存在。
每一部英语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塑造一个具体的形象鲜明的人物,通过这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来反映他自己内心的情感特征或者是整个时代的人所面对的共性问题,或者是情感追求。
在我们的理解中认为,意象是一种类比的表达方式。
这种语言艺术能够充分的抓住主客体之间的细微联系,能够表现出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以客观实际来打造文学世界,而又以文学世界来反映客观实际。
二、语言艺术的生动性语言艺术的生动性具体是指通过作者对语言艺术的运用,给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附与独特的生命特征。
一个好的文学作者可以使自己在作品中塑造的形象活跃起来,让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堆死板的文字,而是一个可以在脑子中浮现出来的生动的人物,通过对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外貌特点,性格特点的描述。
浅析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浅析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摘要:在人类社会文明不断传承的今天文化的传承和移植需要语言艺术作为支撑。
产生于十五世纪左右的英语文学以宣扬人文精神、追求自由平等理念为主要内容展开,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强势带动,英语文学的发展也在不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而在文学的世界和视角之下,我们也要关注语言艺术在英语文学中的具体运用。
文学创作亦是如此。
语言艺术的恰当运用必不可少,不仅能够深化相关英语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同时对作品的主题的升华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艺术;文学创作;内涵对文学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对语言文字表面所表达的字面含义,要想捕捉深层次的内容需要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止步于对文字、词汇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掌握作品的整体情感基调和发展走向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精华所在。
对英语文学的研究过程很难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质的突破,究其原因在于语言交流是一种拉近距离的沟通手段。
在诸多英语作品中凝结着的英语文学精髓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语言艺术从中发掘。
在作品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作者的情感脉络的走向入手把握具体的情感基调。
英语文学作品中,在语言上的特征非常明显,可以彰显出人物的个性,将主人公复杂的情绪描写的淋漓尽致。
一、语言文字的趣味性在英语文学中的体现文学作品想要激起阅读者的最深层次的情感共鸣需要不断打磨和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语言变现的生动性趣味性越强,越能够不费吹灰之力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代入感,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其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语言艺术充分链接了英语文学作品与读者,使读者感觉到文学作品中真实的存在,看到的不再是固态的文字,而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生命特征,令人沉陷其中而引发深思。
二、英语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兼容性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文章的语言非常简练和含蓄,作者在行文中大量的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将一个老人在面对各类困难时顽强不屈的性格展现出来,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描写手段,含蓄的表达了老人对男孩的温情,带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觉。
英语文学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英语文学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摘要:英语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
然而,由于英语和中文的语言结构和语法存在较大差异,翻译英语文学作品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文学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为翻译者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英语文学;语言特点;翻译技巧引文:本文主要探讨英语文学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英语文学以其生动、形象、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含蓄美和音律美的语言风格著称。
在翻译英语文学时,翻译者需要采用意译法、规划法、意化法和文化转换法等技巧,将原文的意思和情感传达给中文读者,并且使翻译作品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口味。
一、英语文学的语言特点(一)生动形象英语文学中充满了丰富的形象化语言和比喻手法,这些手法能够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例如,英国诗人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手法,如“那人的喉咙像酒窝一样”、“她的头发像黄金一样闪闪发光”,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中。
(二)抒发情感英语文学作品常常会深情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感受,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读者。
例如,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中,通过对老渔夫与海洋的描写,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三)含蓄美和音律美英语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往往具有含蓄美和音律美。
通过运用形式美和音乐般的节奏和韵律,英语文学作品不仅具有美学的价值,而且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例如,威廉·莎士比亚的诗歌作品《十四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韵律和押韵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音乐感和美感[1]。
二、英语文学的翻译技巧(一)意译法意译法是英语文学翻译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技巧。
英语和中文的语言结构和语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直译会导致意思不清、意思混淆等问题。
所以,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翻译者需要将原文中的意思进行翻译,而不是简单地直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英语文学语言的主要特点
摘要: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英语实用型人才,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实践技能,深刻了解英语语言、文学以及英语国家历史、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知识,并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和比较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初步的科
学研究能力。
关键词:文学语言;主要特点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290-02
一、英语文学语言概述
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和造型的艺术,或者称为语言艺术。
它的基本特点就是以语言为材料来构筑艺术形象,表现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高尔基在《论文学》就曾谈到: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这些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
饰容有赖铅黛,同样文学要借助语言才能塑造鲜明的形象,烘托各类气氛,表达作品主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也就是艺术的语言,从这个意义看,文学语言属于美学的范畴,文学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往往深藏不露,单纯的看是无意义的。
所以,应当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作家的风格和作品语境才能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英语文学的主要特点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以
下特点:由纯描写性研究转向以解释为目的研究,由侧重英语本身特点的孤立研究转为侧重语言普遍性的比较研究,由侧重语言形式的研究转为形式和语义并重的研究,由对语言结构的研究扩展到对语言的习得、功能和应用的研究,由对英语的语音、词汇、词法、历史、方言等传统领域的研究发展到英语的各个方面及相关领域的全面研究。
目前英语语言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包括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文体学、历史语言学,语言学的其他主要分支学科,如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篇章程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也主要基于对英语的研究。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征,涉及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
文学语言特有的使读者能够“感知”到作品描绘的艺术形象、唤起读者“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造艺术形象的特征,就是它的形象性。
语言的形象性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是抽象化的,具有概念功能;另一方面,它又和形象有着密切关系,具有表象的功能。
作家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描绘事物,展现场景,用精炼含蓄的笔触表现丰富的内容,真实地反映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面貌,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培根在他的佳作《论美》当中对美的阐释,即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
文章开头就点出,:“virtue is like a rich stone,best plain set:and surely virtue is best in a body that is comely,though not of delicate feature:and that hath
rather dignity of presence,than beauty of aspect.”的确,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在仔细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领悟到培根对美的进一步深入分析。
他认为的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之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in beauty,that of favor i s more than that of color,and that of decent and gracious motion,more than that of favor.this is the best part of beauty,which a picture can not express:no,nor the first sight of life.”形体、颜色、行为,这三者中,行为美才是最高境界,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自‘己的内在美。
正如培根在文章结尾处所表达,“beauty is as summer fruits,which are easy to corrupt,and can not last:and for the most part,it makes a dissolute youth,and an age a little out of countenance:but yet
‘certainly again,if it light well,it makes virtues。
shines,and vices blush.”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
无疑,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二)含蓄性和音乐性
在the lord of the rings 中,托尔金以优美的诗歌贯穿全局。
他为不同的人物写作了许多风格各异的诗,其内容有讲述故事抒情
和描写景致的,还有些是寓言文字上大都流畅易懂琅琅上口象是民谣或山歌。
诗如其人,诗随其境,精灵的诗华美飘逸,战士的诗豪迈沉重。
书中几乎每一个人物都会几首诗,这些华丽而优美的诗篇自然运用到了形象、象征和各种修辞手段。
以具体表现抽象,以有形表现无形,以艺术性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让我们接触到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世界。
请看下例:
out of doubt, out of dark to the day’s rising.
i came singing in the sun, sword unsheathing.
to hope’s end i rode and to heart’s breaking:
now for wrath, now for ruin and a red nightfall!
这简短的四行诗句,通过三个动作的描写:singing in the sun 阳光下一路歌唱、sword unsheathing宝剑出鞘和rode策马前,进形象地描绘了冈多王子伊奥莫尔在即将战败孤立无援的情形下,依然决心拼死一战的昂扬神态,表达了他宁可失去生命也要摒弃黑暗奔向光明的坚定决心,这是通过动态动作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如果说上面的诗句却是表现形态声音的话,那么下面的诗句着重描写静的。
请看下例:
when winter first begins to bite
and stones crack in the frosty night,
when pools are black and trees are bare,
‘tis evil in the wild to fare.
严冬、霜夜、开裂的岩石、乌黑的池水和凋谢的花木这些具有消
极意向的景物,都将人引入一幅荒凉黑暗的图画中,最后一句才点明主旨:邪恶正在悄然扩散。
这种描写手法与我国元代词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颇为相似。
在《天净沙·秋思》中,作者通过对枯藤老树等九种景物的简洁描写,衬托出孤寂旅人的思乡情怀和无限愁绪。
这是以景喻情的手法,作者通过对景物生动形象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进而体会到作品意图表达的深层次含义,这正是文学语言的魅力所在。
三、结论
英语文学是英国国家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灿烂文明的结晶,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研究文学,对于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了解英语国家人民的特点与价值观,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交流,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文学研究领域近年来在广度与深度都有新的拓展,对各英语国家文学思潮、理论、流派的研究,对英语文学的各种体载及其表现手法的研究进行得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林莉兰.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2\]齐超,程雨丝.英汉翻译中的文化省译\[j\].安徽文学(下
半月),2009,(4).
\[3\]王秋媛.中外文化差异与翻译\[j\].白城师范学院学
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