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顺、逆流(风)行程问题

合集下载

一元一次方程解路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解路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解路程问题在一元一次方程中,我们可以解决各种与路程相关的题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路程问题及其对应的方程:1.相遇问题两人从甲地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相遇。

假设两人的行走速度分别为v1和v2,相遇时间为t,那么两人相遇时,行走的总距离可以表示为:x=(v1 v2)*t2.追及问题两人分别从乙地出发,同向而行,途中相遇。

假设两人的行走速度分别为v1和v2(其中v1>v2),相遇时间为t,那么两人相遇时,行走的总距离可以表示为:x=(v1-v2)*t3.列车相遇问题两列车从甲地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相遇。

假设两列车的行走速度分别为v1和v2,相遇时间为t,那么两列车相遇时,行走的总距离可以表示为:x=(v1 v2)*t4.环形跑道问题一人从甲地出发,沿环形跑道跑步。

假设跑步的速度为v1,跑步的时间为t,那么跑步的总距离可以表示为:x=v1*t5.航行问题一人从甲地出发,划船沿河而下。

假设划船的速度为v1,划船的时间为t,那么划船的总距离可以表示为:x=v1*t6.渡河问题一人从甲地出发,游泳过河。

假设游泳的速度为v1,游泳的时间为t,那么游泳的总距离可以表示为:x=v1*t7.顺流逆流问题一人从甲地出发,逆流而上。

假设游泳的速度为v1,水流的速度为v2(其中v2<v1),游泳的时间为t,那么游泳的总距离可以表示为:x=(v1-v2)*t或x=(v1 v2)*t(此公式根据上下文水流方向可能正负相反)8.变速直线运动问题一人从甲地出发,做变速直线运动。

假设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1,运动的时间为t,那么运动的总距离可以表示为:x=v1*t(注:此处的变速直线运动默认是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9.简单的行程问题x=VT(其中V是速度,T是时间)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

但是较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形式。

例如:逆向问题: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到减法(如果两个物体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行程问题,顺水,逆水

行程问题,顺水,逆水

V船
V水
V
顺流
逆流
再一变:
• 一架飞机飞行两城之间,顺风时需要5小时30分钟,
逆风时需要6小时,已知风速为每小时24公里,求 飞机在无风情况下的飞行速度是多少?
顺风
时间 路程
闯一闯:
• 码头A有甲船顺流往码头B航行,码头B有乙船逆
水往码头A航行,两船的航道互不干扰,已知码头 A和码头B之间的距离是4千米,两船在静水中的 平均速度为每分钟200米,甲船比乙船早靠岸3分 钟,问水流速度是多少?
小结:
•想一想:通过V顺,V逆,V船,V水,路程, 时间,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 V顺=__V_船__+_V__水__ • V逆=__V_船__-_V_水___ • 路程=顺流速度x_顺__流_航_行__时_间_
=_逆__流_速__度__x逆流航行时间
抽象成数学模型
• 例题:我从码头A顺水到码头B,用了18分钟,
填一填:
• 1.一艘船在顺水中的航行速度为18千米/小
时,如果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那么水 流速度是________.
• 2.公式回顾: • (1)顺水速度=________+________ • (2)逆水速度=________-________ • (3)顺水速度—逆水速度=________ • (3)顺水速度+逆水速度=________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航行问题
生活小背景
• 某天,我从天字码头乘船到中大码头,一
路畅通无阻,18分钟便到达。下船后发现 忘了拿东西,马上乘船返回,结果花了25 分钟。我就觉得奇怪了,怎么会相差这么 远,于是问了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就说: “今天的水流特别急嘛。”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题型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题型

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题型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重点,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又是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后第一次接触到用代数的方法处理应用题。

因此,认真学好这一知识,对于今后学习整个中学阶段的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大有帮助。

因此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常见题型及其特点归纳下来,如下:(1)和、差、倍、分问题。

此问题中常用“多、少、大、小、几分之几”或“增加、减少、缩小”等等词语体现等量关系。

审题时要抓住,确定标准量与比校量,并注意每个词的细微差别。

(2)等积变形问题。

此类问题的关键在“等积”上,是等量关系的所在,必须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面积、体积公式。

“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

常用等量关系为:①形状面积变了,周长没变;②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3)调配问题。

从调配后的数量关系中找等量关系,常见是“和、差、倍、分”关系,要注意调配对象流动的方向和数量。

这类问题要搞清人数的变化,常见题型有:①既有调入又有调出;②只有调入没有调出,调入部分变化,其余不变;③只有调出没有调入,调出部分变化,其余不变。

(4)行程问题。

要掌握行程中的基本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相遇问题(相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相等关系是:各人走路之和等于总路程或同时走时两人所走的时间相等为等量关系。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追及问题(同向而行),这类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两人的路程差等于追及的路程或以追及时间为等量关系。

①同时不同地: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②同地不同时;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环形跑道上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同地反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走的路程和等于一圈的路程;同地同向而行的等量关系是两人所走的路程差等于一圈的路程。

船(飞机)航行问题:相对运动的合速度关系是: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中速度-水(风)流速度。

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方法和技巧应用题

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方法和技巧应用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方法和技巧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解题方法和技巧如下:方法:(1)和差倍分问题:①倍数关系:通过关键词语“是几倍,增加几倍,增加到几倍,增加百分之几,增长,公率......”来体现。

②多少关系:通过关键词语“多、少、和、差、不足、剩余……”来体现。

③基本数量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现在量=原有量+增长量。

(2)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

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

③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

技巧:1、注意语言与解析式的互化:如,“多”、“少”、“增加了”、“增加为(到)”、“同时”、“扩大为(到)”、“扩大了”等。

2、注意从语言叙述中写出相等关系:如,x比y大3,则x-y=3或x=y+3或x-3=y。

3、注意单位换算:如,“小时”、“分钟”的换算;s、v、t单位的一致等。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根。

一元一次方程最早见于约公元前1600年的古埃及时期。

公元820年左右,数学家花拉子米在《对消与还原》一书中提出了“合并同类项”、“移项”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

16世纪,数学家韦达创立符号代数之后,提出了方程的移项与同除命题。

1859年,数学家李善兰正式将这类等式译为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四)行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四)行程问题

总结
行程问题是数学中的一类常见实际问题,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可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如计算旅途中剩余路程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分析汽车行驶状态等,展现了数学在实际社会中的广泛应 用价值。谢谢大家的聆听!
行程问题的例子
假设一个人步行4公里需要1个小时,那么他每小时步行多少千米?
行程问题的解法
将条件转换为一元一次方程: 距离 = 速度 × 时间,即 4 = v × 1。解出速度后,即可得知这个人每小时步 行的千米数为4。
利用表格解决行程问题
使用表格也可以解决一些行程问题。将已知的值放在表格中的对应位置,可以方便地得出某个未知量。
草原上跑车问题
问题:
一辆Jeep在草原上通过了一个长方形的区域,周 长1800米,其中两边长,两个相邻的短边都是 100米长,宽是什么?
解法:
设长为x,宽为y,则2x + 2y = 1800, x + y = 900。 又(x-100)²+y²=x²+(y-100)² 求解出 y,即为草原的宽度。
行程问题中的相关变量
其中,行程指物体所行走的路程;速度指物体每单位时间所行走的路程长度; 时间指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这三个变量是求解行程问题所必需的。
确定方程式的步骤
1. 确定未知量及其代号 2. 列出已知条件,将其转换成运算式 3. 利用未知量和运算式拼凑出未知量的表达式 4. 解方程,得到未知量的值 5. 检验解答,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汽车加速问题
问题:
一辆汽车从停车状态开始以4m/s²的加速度行驶, 15秒后它的速度为36km/h,求汽车所行驶的距 离。
解法:
15秒 = 15/3600小时 36km/h = 10m/s 由 v = at + v0 求得初速度: 10 = 4 × (15/3600) + v0 即 v0 = 0.333m/s 由 S = vt + 1/2at²求得所行驶的距离: S = 10 × (15/3600) + 1/2 × 4 × (15/3600)²+ 0.333 × 15/3600 即 S = 99.9米。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
例1:小明早晨要在7:2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历史作业,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例2: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45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65千米,一列慢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85千米.设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则快车几小时后追上慢车?
例3:甲、乙两人相距280,相向而行,甲从A地每秒走8米,乙从B地每秒走6米,那么甲出发几秒与乙相遇?
例4:七年级一班列队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去甲地.王明从队尾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赶到队伍的排头后又以同样的速度返回排尾,一共用了7.5分钟,求队伍的长.
练习1:小兵每秒跑6米,小明每秒跑7米,小兵先跑4秒,小明几秒钟追上小兵?
练习2: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已知甲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乙每小时行驶的路程的3倍少6千米,求乙骑自行车的
速度.
检测1:小华和小玲同时从相距700米的两地相对走来,小华每分钟走60米,小玲每分钟走8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
检测2:一个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小时的速度前进。

突然,1号队员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掉转车头,仍以45千米/小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1号队员从离队开始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
多长时间?。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式】(1)行程问题中的三个基本量及其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2)基本类型①相遇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②追及问题:快行距-慢行距=原距③航行问题:顺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逆水(风)速度=静水(风)速度-水流(风)速度顺速–逆速 = 2水速;顺速 + 逆速 = 2船速顺水的路程 = 逆水的路程注意:抓住两码头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和船速(静水速)不变的特点考虑相等关系。

常见的还有:相背而行;环形跑道问题。

【经典例题】例1.甲、乙两站相距480公里,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公里,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公里。

(1)慢车先开出1小时,快车再开。

两车相向而行。

问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2)两车同时开出,相背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公里?(3)两车同时开出,慢车在快车后面同向而行,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公里?(4)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5)慢车开出1小时后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例2.某船从A地顺流而下到达B地,然后逆流返回,到达A、B两地之间的C地,一共航行了7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

A、C两地之间的路程为10千米,求A、B两地之间的路程。

【专项训练】一、行程(相遇)问题A.基础训练1.小李和小刚家距离9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小李每分走60米,小刚每分走9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2.小明和小刚家距离9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相向行,5分钟后两人相遇,小刚每分走80米,小明每分走多少米?3.王强和赵文从相距2280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王强每分行60米,赵文每分行80米,王强出发3分钟后赵文出发,几分钟后两人相遇?4.两辆车从相距360千米的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先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1小时后乙车出发,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出发几小时两车相遇?5.两村相距35千米,甲乙二人从两村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甲先出发1小时后,乙才出发,当他们相距9千米时,乙行了多长时间?6.甲乙二人从相距4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二人相遇,求两人的速度。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2讲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二)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2讲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二)

第12讲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二)知识导航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工程问题;3.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调配与配套问题;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利润问题.【板块一】行程问题方法技巧1.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风)、逆流(风)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动.2.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时的总路程=两运动物体的路程和.3.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4.顺流(风)、逆流(风)和上坡、下坡问题应注意运动方向和速度不同.题型一一般行程问题【例1】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从它进入320米长隧道到完全通过隧道共用了18秒,隧道顶部一盏固定的小灯灯光在火车上照了10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长为多少米?【练1】某人骑自行车由甲地驶向乙地,如果每小时比原来的速度快6公里,便可以早到5分钟;如果每小时比原来的速度慢5公里,便要迟到6分钟.求甲、乙两地的距离为多少公里?题型二相遇问题【例2】小李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小明骑自行车从B地到A地,两人都匀速前进.已知两人在上午8时同时出发,到上午10时,两人还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时,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路程.【练2】A,B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甲车从A地出发开往B地,每小时行驶72km,甲车出发25min后,乙车从B地出发开往A地,每小时行驶48km,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驶,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题型三追及问题【例3】A,B两地相距480km,一列慢车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走50km,一列快车从B地出发,每小时走70km.⑴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⑵若两车同时出发,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面,相遇前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距200km?相遇后经过多少小时两车相距200km?【练3】甲、乙两人在一环形场地上锻炼,甲骑自行车,乙跑步,甲比乙每分钟快200m,两人同时从起点同向出发,经过3min两人首次相遇,此时乙还需跑150m才能跑完第一圈.⑴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多少米?(列方程或者方程组解答)⑵若两人相遇后,甲立即以每分钟300m的速度掉头向反方向骑车,乙仍按原方向继续跑,要想不超过1.2min两人再次相遇,则乙的速度至少要提高每分钟多少米?题型四 流水问题与上、下坡问题【例4】某船从A 地顺流而下到达B 地,然后逆流返回,到达A ,B 两地之间的C 地,一共航行了7小时,已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水流速度为2千米/时.A ,C 两地之间的路程为10千米,求A ,B 两地之间的路程.【练4】如图所示,折线AC -CB 是一条公路的示意图,AC =8km .甲骑摩托车从A 地沿这条公路到B 地,速度为40km /h ,乙骑自行车从C 地到B 地,速度为10km /h ,两人同时出发,结果甲比乙早到6分钟.求这条公路的长.针对练习11、 一只小船从甲港到乙港逆流航行需2小时,水流速度增加一倍后,再从甲港到乙港航行需3小时,水流速度增加后,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航行( )A . 0.5小时B . 1小时C . 1.2小时D . 1.5小时2、我国元朝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中有这样的记载:“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行一十二日,良马数日追及之”.如果设良马x 日追上驽马,那么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 .3、已知A 、B 两地相距35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若甲车速度为110千米/ 时,乙车速度为90千米/时,经过t 小时两车相距50千米,则t = 小时.4、某中学新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进出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 同,两道侧门也大小相同,安全检查时,对4道门进行测试,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两道侧门时,2分钟内 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4分钟内可通过800名学生. (1)求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2)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全大楼学生应在5分钟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造的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请说明理由.ACB5、为赴台湾考察学习,小颖的爸爸在元旦节的早晨7点自驾一辆小轿车(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从家里出发赶往距家45千米的重庆江北机场,此时,距规定到达机场的时间仅剩90分钟. 7点30分时小颖发现爸爸忘了带身份证,急忙通知爸爸返同,同时她乘坐出租车以4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直奔机场(打电话和上出租车的时间忽略不计),与此同时,爸爸接到通知后继续往机场方向行驶了5分钟后返同,结果不到30分钟就遇上了小颖(拿身份证的时间忽略不计),并立即赶赴机场,请问:(1)设小颖从7点30分出发经过x小时与爸爸相遇,则与爸爸相遇时小颖行驶千米,爸爸返回千米(均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小颖的爸爸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机场?6.有甲、乙两艘船,现同时由A地顺流而下,乙船到B地时接到通知,须立即逆流而上返回C地执行任务,甲船继续顺流航行.已知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每小时7.5 km,水流速度为每小时2.5 km,A、C两地间的距离为10km.如果乙船由A地经过B地再到达C地共用了4h,问:乙船从B到到达C地时,甲船距离B地有多远?【板块二】工程问题方法技巧1、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当总工作量未给出具体数量时,常把总工作量当作整体1.常用的相等关系为:总工作量=各部分工作量的和.题型一有具体数量作为工作量【例5】某地为了打造风光带,将一段长为360m的河道整治任务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先后接力完成,共用时20天,已知甲工程队每天整治24 m,乙工程队每天整治16 m.求甲、乙两个工程队分别整治了多长的河道.【练5】有一些相同的房间需要粉刷,一天3名师傅去粉刷8个房间,结果其中有40m2墙面未来得及粉刷,同样的时间内5名徒弟粉刷了9个房间的墙面,每名师傅比徒弟一天多刷30m2的墙面.(1)求每个房间需要粉刷的墙面面积;(2)张师傅现有36个这样的房间需要粉刷,若请1名师傅带2名徒弟去,需要几天完成?题型二没有具体数量作为工作量【例6】检修一处住宅区的自来水管道,甲单独完成需14天,乙单独完成需18天,丙单独完成需12天,前7天由甲、乙合做,但乙中途离开了一段时间,后2天由乙、丙合做完成,问乙中途离开了几天?【练6】一批货物准备运往某地,有甲、乙、丙三辆卡车可雇用,已知甲、乙、丙三辆车每次运货量不变,且甲、乙两车单独运这批货物分别用2a次、a次能运完;若甲、丙两车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甲车共运了180吨;若乙、丙两车合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乙车共运了270吨.问:(1)乙车每次所运货物是甲车每次所运货物量的几倍?(2)现甲、乙、丙合运相同次数把这次货物运完时,货主应付车主运费各多少元?(按每运1吨付运费20元计算)题型三牛吃草问题(总工作量发生变化)【例7】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在匀速地生长(即草每天增长的量相等),如果放牧24头牛,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设每头牛每天吃草的量是相等的,问:(1)如果放牧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至多放牧几头牛?【练7】山脚下有一池塘,山泉以固定的流量(即单位时间里流人池中的水量相同)不停地向池塘内流淌,现池塘中有一定深度的水,若用一台A型抽水机则1小时后正好能把池塘中的水抽完,若用两台A型抽水机则 20分钟正好把池塘中的水抽完,问若用三台A型抽水机同时抽,则需要多长时间恰好把池塘中的水抽完?针对练习21、完成某项工程,甲、乙合做要2天,乙、丙合做要4天,丙、甲合做要2.4天,则甲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要的天数是( )A. 2.8B. 3C. 6D. 122、为使某项工程提前20天完成任务,需将原定工作效率提高25%,则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 .3、某农民在农贸市场卖鸡,甲先买了总数的一半又半只,然后乙买了剩下的一半又半只,最后丙买了剩下的一半又半只,恰好卖完,则该农民一共卖了只鸡.4、刺绣一件作品,甲单独绣需要15天完成,乙单独绣需要12天完成.现在甲先单独绣1天,接着乙又单独绣 4天,剩下的工作由甲、乙两人合绣.再绣多少天可以完成这件作品?5、甲、乙两个施工队在六安(六盘水一安顺)城际高铁施工中,每天甲队比乙队多铺设100米钢轨,甲队铺设 5天的距离刚好等于乙队铺设6天的距离.若设甲队每天铺设x米,则乙队每天铺设(x—100)米.(1)依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求出甲、乙两个施工队每天各铺设多少米.6、—棉花种植区的农民研制出采摘棉花的单人便携式采棉机,采摘效率高,能耗低,绿色环保,经测试,一个人操作该采棉机的采摘效率为35公斤/时,大约是一个人手工采摘的3.5倍,购买一台采棉机需900元,雇人采摘棉花,按每采摘1公斤棉花a元的标准支付雇工工钱,雇工每天工作8小时.(1)一个雇工手工采摘棉花,一天能采摘多少公斤?(2)—个雇工手工采摘棉花7.5天获得的全部工钱正好购买一台采棉机,求a的值.【板块三】调配及配套问题方法技巧1.调配问题的相等关系往往通过题目中的一句关键的语气呈现.2.产品配套问题的相等关系要抓住成套产品的两个部件之间固有的倍数关系.题型一调配问题【例8】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14人,在乙处植树的有6人,现调70人去支援.(1)若要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与在乙处植树的人数相等,应调往甲处人.(2)若要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是在乙处植树人数的2倍,问应调往甲、乙两处各多少人?(3)通过适当的调配支援人数,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恰好是在乙处植树人数的n倍(n是大于1的正整数,不包括1.)则符合条件的n的值共有个.【练8】某工厂生产一批桌椅,甲车间有29人生产桌子,乙车间有17人生产椅子,现要赶工期,总公司调20人去支援,使甲车间的人数为乙车间人数的2倍,应调往甲、乙车间各多少人?题型二配套问题【例9】某儿童三轮车厂有95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车身9个或车轮30个.要使每天生产的车身和车轮恰好配套(一个车身配三个车轮),应安排生产车身和车轮各多少人?【练9】某车间有技术工人85人,平均每天每人可加工甲种部件16个或乙种部件10个,两个甲种部件和三个乙种部件配成一套,问加工甲乙部件各安排多少人才能使每天加工的甲、乙两种部件刚好配套?针对练习31.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在食品中添加过量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害,但适量的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而且有利于食品的储存和运输,为提高质量,做进一步研究,某饮料加工在厂需生产A,B两种饮料共100瓶,需加入同种添加剂270克,其中A饮料每瓶需加该添加剂2克,B饮料每瓶需加该添剂3克,饮料加工厂生产了A,B两种饮料各多少瓶?2.某服装厂加工车间有工人54人,每人每天可以加工上衣8件或裤子10条(一件上衣配一条裤子),应怎样分配人数,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上衣和裤子配套?3.甲仓库和乙仓库分别存放着某种机器20台和6台.现在准备调运给A厂10台,B厂16台,已知从甲库调运一台机器到A厂的运费为400元,到B厂的运费为800无;从乙库调运一台机器到A厂的运费为300元,到B厂的运费为500元,如果总运费用了16000元.求:从甲库调给A厂,乙库调给B厂各为多少台机器?4.某车间有1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加工甲种零件5个或乙种零件4个.在这16名工人中,一部分人加工甲种零件,其余的加工乙种零件.已知每加工一个甲种零件可获利16元,每加工一个乙种零件可获利24元.若此车间一共获利1440元,求这一天有几个工人加工甲种零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 用了 2 h;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而行, 用了 2.5 h。已知水流的速度是 3 km/h, 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顺水的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逆水的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的速度
问题:本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顺流行驶的路程=逆流行驶的路程
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 x km/h,
( x-24) 则顺风速度为 ______ km/h,逆风速度为 ______ km/h,由 ( x+24) 题意得
2.8(x+24)=3(x-24)
解得: x=696
所以 3(x-24)=3×(696-24)=2016 答: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为 696 km/h, 两机场之间的航程为 2016 km.
顺流(风)速度×顺流(风)时间=逆流(风)速度×逆流(风)时间
【练习题2】在风速为 24 km/h的条件下, 一架飞机顺风从A城市飞到B城市要用 5.5 h, 它逆风飞行同样的航线要用 6 h,求A、B两 设间接未知数 城市之间的航程.
反思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在解决顺、逆流(风)行程问题方面 你获得了哪些经验?这些问题中的相等关 系有什么特点?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 x km/h,则顺流速
度为 ______km/h ,逆流速度为 ______km/h, 由题意得 ( x+3) ( x-3)
2(x+3)=2.5(x-3)
去括号,得 2x+6=2.5x-7.5 移项,得
2x-2.5x=-7.5-6
合并同类项,得 0.5x= 13.5
系数化为1,得 x=27. 答: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 27 km/h.
【练习题1】在风速为 24 km/h的条件下,一架飞机h. (1)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 (2)两机场之间的航程.
解:设无风时这架飞机在这一航线的平均航速为x km/h,
时间(h) 顺流而行 逆流而行 2 2.5 速度(km/h) x+3 x-3 路程(km) 2(x+3) 2.5(x-3)
顺流行驶的路程=逆流行驶的路程
2(x+3)=2.5(x-3)
例1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行驶,用了 2 h; 从乙码头返回甲码头逆流行驶,用了 2.5 h.已知水流 的速度是 3 km/h,求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