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考试题目
物联网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A.智能诊断
B.智能监护
C.远程医疗
D.医疗物流
10.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包括以下哪些?()
A.智能交通管理
B.环境监测
C.能源管理
D.城市安全
11.以下哪些是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存储方式?()
A.云存储
B.边缘存储
C.分布式存储
D.本地存储
12.以下哪些技术可以用于物联网设备的定位?()
11.以下哪个设备不属于物联网终端设备?()
A.智能手表
B.智能家电
C.交换机
D.路由器
12.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赖于以下哪个部分?()
A.传感器
B.网络传输
C.云计算
D.大数据
13.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物联网定位技术?()
A. GPS
B. GLONASS
C. Galileo
D. 3G
14.以下哪个领域不是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8. ABC
9. ABC
10. ABCD
11. ABCD
12. ABC
13. ABCD
14. ABC
15. ABC
16. ABC
17. ABC
18. ABCD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2.数据采集、数据初步处理
3.传输网络、数据处理、数据存储
4.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A.信号强度
B.传输速率
C.延迟
D.网络容量
16.物联网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
A.自动灌溉
B.病虫害监测
C.农产品溯源
物联网基础复习题目

物流网基础复习题目一、单选题1.连接到物联网上的物体都应该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地址标识、感知能力、(C )、可以控制。
A 可访问B 可维护C 通信能力D 计算能力2.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B ),这是互联网、传感器网络所不能及的。
A 自动化B 智能化C 低碳化D 无人化3.物联网的定义中,关键词为:(A )、约定协议、与互联网连接和智能化。
A 信息感知设备B 信息传输设备C 信息转换设备D 信息输出设备4.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C )。
A 无线通信网B 传感器网络C 互联网D 有线通信网技术中的标签按使用的工作频率,可以分为低频、中高频、超高频与微波等类型。
我国居民的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的是(B )RFID技术。
A 低频B 中高频C 超高频D 微波技术实质是一个基于(C )发展出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可以将物品编码采用无线标签方式进行记录和供读取的小型发射设备,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非接触式识别技术。
A 无线电技术B 超声波技术C 雷达技术D 激光技术7.射频识别技术(RFI D)是一种信息感知技术,它按约定的协议把物理世界的实体转化为一种信息,通过这个转化过程,使得物体通过信息而与互联网相连,从而物联网才得以构建。
所以,RFI D是一种使物体“ (B )”技术。
A 联网B 说话C改进D 创新8.射频识别技术由电子标签(射频标签)和阅读器组成。
电子标签附着在需要标识的物品上,阅读器通过获取(D )信息来识别目标物品。
A 物品B 条形码C I C 卡D 标签9.要获取“物体的实时状态怎么样” “物体怎样了”此类信息。
并把它传输到网络上,就需要(D )。
A 计算技术B 通信技术C 识别技术D 传感技术10 用于“嫦娥2 号”遥测月球的各类遥测仪器或设备、用于住宅小区保安之用的摄像头、火灾探头、用于体检的超声波仪器等,都可以被看作是(A )。
A 传感器B 探测器C 感应器D 控制器11.传感器已是一个非常( C )概念,能把物理世界的量转换成一定信息表达的装置,都可以被称为传感器。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单选汇总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单选汇总物联网测试题目一、单选题1、湿度传感器是能够感受气体、土壤等介质中水分的含量,并将之转换为可用()的传感器。
A 输出信号2、通常数字传输比模拟传输能获得更高的信号质量,这是因为()A、中继器再生数字脉冲,去掉了失真,而放大器放大模拟信号的同时也广大了失真。
3、2009年创建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新区在() A、无锡4、对于未来的智慧城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加大城乡差距5、美国哈佛大学和BBN公司在麻省剑桥部署的一个城市规模的物联网系统中() C、 citysense6、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是谁提出的。
() C 、IBM7、现代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粗放型物流、系统化物流、电子化物流和()A、物联化物流8、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提出下面哪个概念()C、感知中国9、双绞线绞全的目的是() C、减少干扰10、下列哪类节点消耗的能量最小?() D、靠近基站的节点11、下列哪项不是主要区分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的依据。
()D、网络容量大12、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我方兵力、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质进行管理和调配,可以实现装备和物资()管理。
C 、可视化13、停车诱导系统中的控制系统不对车位数据进行()。
D、处理14、以下哪一项用于存储被识别物体的标识信息?()。
B、电子标签15、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光导纤维中经多次反射从一段传到另一端。
16、出租车智能高度系统提供的功能不包括()。
D、自动寻路功能17、物联网在智慧医疗方面的应用可以分成两个类别。
以射频识别技术为主的应用,这部分应用主要结合医院信息系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主的应用,这部分应用主要是以()为基础。
B传统的生物传感器18、2008年3月,全球首个国际物联网会议“物联网2008”在()举行。
C、苏黎世19、中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机构体系2通信网络3基础数据集4数据交换网络5法规和标准。
(完整word版)物联网导论必做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
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可以把物联网分为四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 C)和综合应用层。
A)物理层B)会话层C)管理服务层D)表示层2.工业界经常将RFID系统分为( A )、天线和标签三大组件.A)阅读器B)扫描仪C)转换器D)主机3。
传感器作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构成了( B )的三大支柱。
A)网络技术B)信息技术C)感知识别D)物联网技术4。
在传感器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程序设计时应考虑低成本与微型化、低功耗、灵活性与扩展性和( D )。
A)经济性B)高效性C)舒适性D)鲁棒性5。
具体而言,位置信息包括三大要素:所在的地理位置、处在该地理位置的( C )、处在该地理位置的对象(人或设备).A)空间B)事件C)时间D)场景6.GPS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宇宙空间部分、地面监测部分和( B )部分。
A)空中接收B)用户设备C)管理控制部分D)连接传输7。
物联网设备的智能性就体现在这些异构的设备所构成的系统具有( C )、任务迁移、智能协作和多通道交互四个方面。
A)数据接收B)任务发布C)情境感知D)系统管理8.随着物联网感念的诞生和发展,智能设备也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位,即横向智能化、(A )和互联规模化。
A)纵向智能化B)管理深入化C)感知深入化D)互联微型化9。
组成无线网络的基本元素包括无线网络用户、无线连接和(A )。
A)基站B)数字终端C)PDA D)移动设备10。
无线网络的类别包括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 A )局域网.A)个人B)大众C)集体D)宽带11。
由于所使用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较差,因此两个使用( B )通信的设备之间必须相互可见,通信距离一般为一米左右。
A)蓝牙B)红外C)ZigBee D)WiFi12。
一个主蓝牙设备最多可以同时和( C )个从设备通信。
物联网工程期末考试题目

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物联网的主要应用范围?(C)a.智能电网b.智能医疗c.智能通信d。
智能家居2.物联网中提到的“M2M”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a.人到人b。
人到机器c。
机器到人d。
机器到机器3.智能手环的计步功能需要的传感器是:(D)a.温度传感器b。
感光传感器c.压力传感器d。
运动传感器4.目前传感器网络没有广泛应用的领域是:(C)a.人员定位b。
智能家居c.书法绘画d。
智能交通5.下列那种技术不属于低功率短距离的通信技术?(A)a.广播b。
蓝牙c.WI—FI6.射频识别技术中真正的数据载体是:(B)a.读写器b。
电子标签c。
天线d。
中间件7.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中,下面哪一项是较低功耗较低成本的:(C)a.蓝牙b。
WI—FI c. ZIGBEE8.对于空气、土壤、水的环境连续监测,最有可能用到:(A)a.无线传感网络b。
指纹识别c.RFID d.光纤通信9。
在海边最有可能利用的清洁能源是:(C)a。
水力发电b海底石油c.风力发电d。
太阳能发电10。
下面关于物联网的安全的描述错误的是:(D)a.攻击者可能窃听关键信息b。
攻击者可能恶意篡改数据c.攻击者可能恶意破坏网络d。
物联网没有什么特别的安全问题简答:1.物联网的的关键技术.(1)自动感知技术:1)RFID标签选型与读写器设计。
2)传感器的选型与传感器节点结构设计3)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4)中间件与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2)嵌入式技术1)专用芯片的设计制造2)嵌入式硬件结构设计与实现3)嵌入式操作系统4)嵌入式应用软件5)微机电(MEMS)技术与应用(3)移动通信技术1)无线通信技术的选型2)无线通信网络系统设计3)M2M协议与应用(4)计算机网络技术1)网络技术选型2)网络结构设计3)异构网络互联4)异构网络管理(5)智能数据处理技术1)数据融合2)中间件与应用软件3)海量数据存储与搜索4)大数据处理与知识发现5)智能决策(6)智能控制技术1)环境感知2)规划与决策3)智能控制(7)位置服务技术1)位置信息2)定位技术3)位置服务(8)信息安全技术1)感知层安全2)网络层安全3)应用层安全4)隐私保护2.简述3G通信技术。
物联网概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物联网概论知识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1. 物联网的定义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以下哪项不是物联网的基本特征?A. 全面感知B. 可靠传输C. 智能处理D. 高速度2. 以下哪个不是物联网的四大核心技术?A. 传感器技术B. 嵌入式系统技术C. 云计算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3. 在物联网中,哪个层次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A. 网络层B. 平台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4. 以下哪种协议不属于物联网的通信协议?A. HTTPB. MQTTC. COAPD. AMQP5. 以下哪个不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A. 智能家居B. 智能医疗C. 智能交通D. 智能手表6. 物联网的发展阶段包括以下哪些?A. 感知阶段B. 传输阶段C. 处理阶段D. 应用阶段7.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物联网的关键技术?A. 传感器技术B. 芯片技术C. 网络技术D. 生物识别技术8.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设备安全B. 数据安全C. 网络安全D. 应用安全9. 以下哪种不是物联网的优点?A. 智能化B. 自动化C. 高效性D. 不可靠性10.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分为哪几个层次?A. 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B. 设备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C. 传输层、网络层、应用层D. 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11.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物联网的感知层技术?A. 传感器技术B. 识别技术C. 编码技术D. 定位技术12. 物联网的哪个层次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进行汇聚和处理?A. 网络层B. 平台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13. 以下哪种协议不属于物联网的传输层协议?A. TCP/IPB. MQTTC. COAPD. HTTP14.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智能家居B. 智能医疗C. 智能交通D. 工业自动化15. 物联网的哪个层次负责提供数据存储和计算服务?A. 网络层B. 平台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16. 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物联网的网络技术?A. 无线传感网技术B. 移动通信技术C. 网络协议技术D. 卫星定位技术17. 物联网的哪个层次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A. 网络层B. 平台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18. 以下哪种不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A. 传感器技术B. 嵌入式系统技术C. 大数据技术D. 生物识别技术19. 物联网的哪个层次负责提供应用程序和应用服务?A. 网络层B. 平台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20. 以下哪种不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A. 智能家居B. 智能医疗C. 智能交通D. 虚拟现实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计60分)1.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全面感知B. 可靠传输C. 智能处理D. 高速度2. 物联网的四大核心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传感器技术B. 嵌入式系统技术C. 云计算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3.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分为以下哪些层次?A. 感知层B. 网络层C. 应用层D. 传输层4. 物联网的感知层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传感器技术B. 识别技术C. 编码技术D. 定位技术5. 物联网的传输层协议包括以下哪些?A. TCP/IPB. MQTTC. COAPD. HTTP6.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智能家居B. 智能医疗C. 智能交通D. 工业自动化7. 物联网的网络层技术包括以下哪些?A. 无线传感网技术B. 移动通信技术C. 网络协议技术D. 卫星定位技术8. 物联网的平台层负责以下哪些任务?A. 数据汇聚和处理B. 数据存储和计算C. 提供应用程序和应用服务D. 设备管理和维护9.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设备安全B. 数据安全C. 网络安全D. 应用安全10. 物联网的优点包括以下哪些?A. 智能化B. 自动化C. 高效性D. 可靠性11. 物联网的缺点包括以下哪些?A. 成本高B. 技术复杂C. 隐私泄露D. 互联互通困难12.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A. 智能照明B. 智能安防C. 智能音响D. 智能空调13. 物联网在智能医疗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A. 远程医疗B. 智能护理C. 健康管理D. 药物配送14. 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A. 智能导航B. 智能停车C.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D. 无人驾驶汽车15. 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包括以下哪些?A. 设备监控B. 生产调度C. 故障预测D. 供应链管理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0题,计30分)1. 物联网的定义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物联网操作系统与应用考核试卷

3.请分析物联网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4.结合实际案例,说明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如何推动工业4.0的发展。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C
3. D
4. C
5. D
6. D
7. B
8. A
9. C
A.智能交通
B.环境监测
C.智能安防
D.能源管理
13.以下哪些是物联网平台的功能?()
A.设备管理
B.数据处理
C.应用开发
D.硬件生产
14.以下哪些是物联网在工业4.0中的应用?()
A.智能制造
B.工业互联网
C.大数据分析
D.机器学习
15.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
A.货物追踪
B.仓储管理
10.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物联网的概念等同于互联网。()
2.物联网操作系统只能运行在嵌入式设备上。()
3.物联网感知层的主要设备是传感器。()
4.物联网网络层的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完全相同。()
C.集成化
D.专业化
20.以下哪个不是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方向?()
A.智能化
B.简便化
C.安全性
D.网络化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物联网操作系统的特点包括哪些?()
A.实时性
物联网考试题目

物联网考试题目物联网是指利用物理设备、传感器、软件和网络技术将各种设备和物体相互连接,实现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的系统。
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领域,物联网在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以下是一些物联网考试题目供大家参考。
题目一: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00字)题目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应用领域。
(300字)题目三:物联网的安全挑战及相应解决方案。
(400字)题目四: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400字)题目五: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与优势。
(200字)题目一:物联网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物联网是指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将普通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
其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和应用系统。
传感器通过感知环境的物理量,将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信号传输到云端服务器,经过数据处理后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与互联。
题目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等。
其中,传感器技术用于采集环境信息,射频识别技术用于实现物体的身份识别,嵌入式系统技术用于物联网设备的控制和管理,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云计算用于数据存储和处理。
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制造、农业物联网等。
在智慧家居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智能控制和联动。
在智慧城市中,物联网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智能管理。
在智能交通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通信和交通信息的实时传输。
在智能制造中,物联网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调度。
农业物联网则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
题目三:物联网的安全挑战及相应解决方案物联网面临着安全挑战,主要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测试题目一、单选题(80)1、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指的是()。
C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2、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
B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3、()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
DA、微软B、IBMC、三星D、国际电信联盟4、(d)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DA、2000B、2008C、2009D、20105、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BA、互联网B、物联网C、智慧地球D、感知中国6、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
CA、三层B、四层C、八横四纵D、五层7、欧盟在()年制订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被视为“重振欧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BA、2008B、2009C、2010D、20048、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年提出来的。
AA、1998B、1999C、2000D、20029、计算模式每隔()年发生一次变革。
CA、10B、12C、15D、2010、权威的物联网的概念是()年发布的《物联网报告》中所提出的定义。
DA、1998B、1999C、2000D、200511、2009年10月()提出了“智慧地球”。
AA、IBMB、微软C、三星D、国际电信联盟12、智慧地球是()提出来的。
DA、德国B、日本C、法国D、美国13、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
DA、感知层B、网络层C、应用层D、会话层14、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年提出来的。
BA、1998B、1999C、2000D、201015、我国开始传感网的研究是在()年。
AA、1999年B、2000年C、2004年D、2005年16、()年,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被认为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BA、1998B、1999C、2000D、200217、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提出来的。
CA、中国B、日本C、美国D、英国18、感知中国中心设在()。
DA、北京B、上海C、九泉D、无锡19、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指的是()。
A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20、物联网的核心是()。
AA、应用B、产业C、技术D、标准21、力敏传感器接受 A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B、声C、光D、位置22、声敏传感器接受 B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B、声C、光D、位置23、位移传感器接受 D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B、声C、光D、位置24、光敏传感器接受 C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A、力B、声C、光D、位置25、()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
AA、1948B、1949C、1960D、197026、美军全资产可视化5级:机动车辆采用()。
AA、全球定位系统B、无源RFID标签C、条形码D、有源RFID标签27、2003年11月4日,沃尔玛宣布:他将采用RFID技术追踪其供应链系统中的商品,并要求其前100大供应商从()起将所有发送到沃尔玛的货盘和外包装箱贴上电子标签。
AA、2005年1月A、2005年10月C、2006年1月D、2006年10月28、()标签工作频率是30-300kHz。
AA、低频电子标签B、高频电子标签C、特高频电子标签D、微波标签29、()标签工作频率是3-30MHz。
BA、低频电子标签B、高频电子标签C、特高频电子标签D、微波标签30、()标签工作频率是300MHz-3GHz。
CA、低频电子标签B、高频电子标签C、特高频电子标签D、微波标签31、()标签工作频率是2.45GHz。
DA、低频电子标签B、高频电子标签C、特高频电子标签D、微波标签32、二维码目前不能表示的数据类型()。
DA、文字B、数字C、二进制D、视频33、()抗损性强、可折叠、可局部穿孔、可局部切割。
AA、二维条码B、磁卡C、IC卡D、光卡34、矩阵式二维条码有()。
DA、PDF417B、CODE49C、CODE 16KD、QR Code35、行排式二维条码有()。
AA、PDF417B、QR CodeC、Data Matrix D Maxi Code36、PDF417条码由(A)个条和4个空共17个模块构成,所以称为PDF417条码。
A、4 B 、5 C、6 D、737、PDF417条码由4个条和(A)个空共17个模块构成,所以称为PDF417条码。
A、4 B 、5 C、6 D、738、PDF417条码由4个条和4个空共(D)个模块构成,所以称为PDF417条码。
A、14 B 、15 C、16 D、1739、哪()种不是PDF417提供的数据组合模式。
DA、文本组合模式B、字节组合模式C、数字组合模式D、图像组合模式40、QR Code是由()于1994年9月研制的一种矩阵式二维条码。
AA、日本、B、中国C、美国D、欧洲41、哪个不是QR Code条码的特点()。
CA、超高速识读B、全方位识读C、行排式D、能够有效地表示中国汉字、日本汉字42、哪个不是物理传感器()。
BA、视觉传感器B、嗅觉传感器C、听觉传感器D、触觉传感器43、机器人中的皮肤采用的是()。
DA、气体传感器B、味觉传感器C、光电传感器D、温度传感器44、哪个不是智能尘埃的特点()。
(D)A、广泛用于国防目标B、广泛用于生态、气候C、智能爬行器D、体积超过1立方米45、()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然后送到后台软件系统处理。
(B)A、射频卡B、读写器C、天线D、中间件46、低频RFID卡的作用距离()。
(A)A、小于10cmB、1 ~20cmC、3~8mD、大于10m47、高频RFID卡的作用距离()。
(B)A、小于10cmB、1 ~20cmC、3~8mD、大于10m48、超高频RFID卡的作用距离()。
(C)A、小于10cmB、1 ~20cmC、3~8mD、大于10m49、微波RFID卡的作用距离()。
(D)A、小于10cmB、1 ~20cmC、3~8mD、大于10m50、RFID卡的读取方式(C)。
A、CCD或光束扫描B、电磁转换C、无线通信D、电擦除、写入51、RFID卡()可分为:有源(Active)标签和无源(Passive)标签。
(A)A、按供电方式分B、按工作频率分C、按通信方式分D、按标签芯片分52、RFID卡()可分为:低频(LF)标签、高频(HF)标签、超高频(UHF)标签以及微波(uW)标签。
(B)A、按供电方式分B、按工作频率分C、按通信方式分D、按标签芯片分53、RFID卡()可分为:主动式标签(TTF)和被动式标签(RTF)。
(C)A、按供电方式分B、按工作频率分C、按通信方式分D、按标签芯片分54、RFID卡()可分为:只读(R/O)标签、读写(R/W)标签和CPU标签。
(D)A、按供电方式分B、按工作频率分C、按通信方式分D、按标签芯片分55、美军全资产可视化()采用有源RFID标签。
(D)A、0级:单装B、1级:包装单元C、2级:运输单元D、4级:集装箱56、美军全资产可视化()采用无源RFID标签或条形码。
(A)A、1级:包装单元B、3级:装载单元C、4级:集装箱D、5级:机动车辆57、美军全资产可视化()采用无源RFID标签或条形码。
(A)A、0级:单装B、3级:装载单元C、4级:集装箱D、5级:机动车辆58、美军全资产可视化()采用无源RFID标签或条形码。
(A)A、2级:运输单元B、3级:装载单元C、4级:集装箱D、5级:机动车辆59、美军全资产可视化()采用有源RFID标签。
(D)A、0级:单装B、1级:包装单元C、2级:运输单元D、3级:装载单元60、RFID硬件部分不包括()。
(C)A、读写器B、天线C、二维码D、电子标签61、(),zigbee Alliance成立。
A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62、ZigBee堆栈是在()标准基础上建立的。
(A)A、IEEE 802.15.4B、IEEE 802.11.4C、IEEE 802.12.4B、IEEE 802.13.463、ZigBee()是协议的最底层,承付着和外界直接作用的任务。
(A)A、物理层B、MAC层C、网络/安全层D、支持/应用层64、ZigBee()负责设备间无线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结束。
(B)A、物理层B、MAC层C、网络/安全层D、支持/应用层65、ZigBee()建立新网络,保证数据的传输。
(C)A、物理层B、MAC层C、网络/安全层D、支持/应用层66、ZigBee()根据服务和需求使多个器件之间进行通信。
(D)A、物理层B、MAC层C、网络/安全层D、支持/应用层67、ZigBee的频带,()传输速率为20KB/S 适用于欧洲。
(A)A、868MHZB、915MHZC、2.4GHZD、2.5GHZ68、ZigBee的频带,()传输速率为40KB/S 适用于美国。
(B)A、868MHZB、915MHZC、2.4GHZD、2.5GHZ69、ZigBee的频带,()传输速率为250KB/S 全球通用。
(C)A、868MHZB、915MHZC、2.4GHZD、2.5GHZ70、ZigBee网络设备()发送网络信标、建立一个网络、管理网络节点、存储网络节点信息、寻找一对节点间的路由消息、不断地接收信息。
(A)A、网络协调器B、全功能设备(FFD)C、精简功能设备(RFD)D、路由器71、ZigBee网络设备()可以担任网络协调者,形成网络,让其他的FFD或是精简功能装置(RFD)连结,具备控制器的功能,可提供信息双向传输。
(B)A、网络协调器B、全功能设备(FFD)C、精简功能设备(RFD)D、交换机72、ZigBee网络设备(),只能传送信息给FFD或从FFD接收信息。
(C)A、网络协调器B、全功能设备(FFD)C、精简功能设备(RFD)D、交换机73、ZigBee():增加或者删除一个节点,节点位置发生变动,节点发生故障等等,网络都能够自我修复,并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无需人工干预,保证整个系统仍然能正常工作。
(A)A、自愈功能B、自组织功能C、碰撞避免机制D、数据传输机制74、在云计算平台中,()软件即服务。
(C)A、IaaSB、PaaSC、SaaSD、QaaS75、在云计算平台中,()平台即服务。
(B)A、IaaSB、PaaSC、SaaSD、QaaS76、在云计算平台中,()基础设施即服务。
(A)A、IaaSB、PaaSC、SaaSD、QaaS77、ZigBee():无需人工干预,网络节点能够感知其他节点的存在,并确定连结关系,组成结构化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