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防排烟系统关键知识点总结(二)
注消备考知识点:防排烟系统知识点汇总

3中庭区域的固定窗,总面积应≥5%中庭楼地面面积
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且公建每段≤50m,住宅每段≤100m
自然排烟口:
1房间面积≤200m²,自然排烟口的开启方向可不限
2自然排烟口宜分散布置且每组的长度宜≤3m
风速要求
送风管道、排烟管道
金属管道
≤20m/s
非金属管道
≤15m/s
送风口
—
≤7m/s
排烟口
—
≤10m/s
补风口
机械补风口
≤10m/s
人员密集场所
≤5m/s
自然补风口
≤3m/s
4.防烟系统参数汇总
自然通风
机械加压送风
前室可开启外窗的面积
独立前室≥2m²;合用前室、共用前室≥3m²
——
避难层可开启外窗
25Pa~30Pa
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
补风系统
1.设置场所: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m²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补风量: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50%
3.设置位置: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火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补风口与排烟口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同一防烟分区内且位于电动挡烟垂壁附近的
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
降落电动挡烟垂壁
排烟系统
同一防烟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报警信号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
警按钮的报警信号
防排烟系统培训 (2)

防排烟系统培训简介防排烟系统是用于保护建筑物和人员安全的重要设备之一。
它能有效地排除建筑物内的烟雾和有害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供逃生通道,并减少火灾带来的伤害。
本文将介绍防排烟系统的原理、组成部分以及培训中需注意的事项。
防排烟系统的原理防排烟系统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动,将烟雾和有害气体排出建筑物外部。
它通常由排烟口、排烟通道、电动阀门、风机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在发生火灾时,控制系统会自动检测到火灾信号,并启动风机,打开排烟口和排烟通道,将烟雾和有害气体排出建筑物外部。
同时,还会关闭与烟雾和有害气体相连的房间和通道,以防止火势蔓延。
当火势得到控制后,系统会自动关闭排烟装置,恢复正常通风。
防排烟系统的组成部分排烟口排烟口是将烟雾和有害气体排出建筑物外部的出口。
它通常位于建筑物的天花板、墙体或窗户上。
排烟口的大小和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火灾风险确定。
排烟通道排烟通道是将烟雾和有害气体从建筑物内部引导到排烟口的通道。
它通常由金属管道或防火板构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耐火性能。
电动阀门电动阀门用于控制排烟通道的开关。
当控制系统检测到火灾信号时,电动阀门会自动打开,使烟雾和有害气体通过排烟通道排出建筑物外部。
风机风机通过产生强制风流,加速烟雾和有害气体的排出。
它通常安装在排烟通道末端,并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需要进行选型。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防排烟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监测火灾信号、控制电动阀门和风机等设备的开关,并与建筑物的消防报警系统和建筑物管理系统进行联动。
防排烟系统培训事项了解防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在进行防排烟系统培训之前,首先需要了解防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
只有掌握了系统的基本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火灾情况。
掌握防排烟系统的操作方法培训的重点是让参与者熟悉防排烟系统的操作方法。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启动和关闭系统、如何检测火灾信号、如何调整风机和阀门的开关等,以应对不同的火灾情况。
学习控制系统的设置和调试控制系统的设置和调试对于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消防培训资料之防排烟系统检测注意问题

一、查看设置防排烟设施的部位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机械防烟的设置部位。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3.1条之规定,以下部位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K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或使用前室;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封闭避难层(间)。
(二)机械排烟的设置部位。
1、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8.4.1条之规定: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1)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 的内走道;(2)面积超过IoO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然物较多的地下室。
2、根据《人民防空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下列部位应设机械排烟设施:(1)建筑面积大于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然物较多的房间、大厅和丙、丁类生产车间;(2)总长度超过20m的疏散走道;(3)电影放映间、舞台。
3、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场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防烟、排烟设施的设置部位。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1.1条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1.5A条之规定,下列部位应设防烟、排烟设施:(1)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在多层建筑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无窗房间或有固室窗的房间,地下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2)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二层、三层,面积超过IOOm2的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疏散内走道;(3)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在高层建筑四层及四层以上的无窗房间或有固室窗的房间,地下房间,开窗面积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疏散内走道。
(防排烟详解)备考2019年注册消防工程师防烟排烟系统知识点详解

6
备考注册消防工程师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知识点 3 系统调试 (一)单机调试
(1)进行手动关闭、复位试验,阀门动作应灵敏、可靠,关闭应严密
全
(2)模拟火灾,相应区域火灾报警后,同一防火分区内排烟管道上的其他阀门应
排烟防火阀
数
联动关闭
的调试
调
(3)阀门关闭后的状态信号应能反馈到消防控制室
试
(4)阀门关闭后应能联动相应的风机停止
一、系统分类
备考注册消防工程师
二、系统组成 (一)防烟系统 1.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包括加压送风机、加压送风管道、加压送风口等。 当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而前室不送风时,楼梯间与前室的隔墙上还可能设有余压阀
2.可开启外窗的自然防烟设施 通常指位于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外墙上的洞口或便于人工开启的普通 外窗。 (二)排烟系统 1.机械排烟设施
排烟口
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风管(风道)侧壁上作为烟气吸入口,平时呈关闭状态并满 足允许漏风量要求,火灾或需要排烟时手动或电动打开,起排烟作用,外加带有装 饰口或进行过装饰处理的阀门称为排烟口
排烟防火阀
安装在机械排烟系统的管道上,平时呈开启状态,火灾时当排烟管道内的温度达到 280°时关闭,并在一定时间内能满足漏烟量和耐火完整性要求,起隔烟阻火作用 的阀门
各系统按不小于 30%检查
常闭送风口、排烟 手动驱动装置应固定安装在明显可见、距楼地面
阀(口)
1.3-1.5m 之间便于操作的位置
各系统按不小于 30%检查
挡烟垂壁
(2)活动挡烟垂壁与建筑结构(柱或墙)面的缝隙不应 大于 60mm,由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挡烟垂帘组成的连续性 挡烟垂壁,各块之间不应有缝隙,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100mm (3)活动挡烟垂壁的手动操作按钮应固定安装在距楼地 面 1.3-1.5m 处,便于操作,明显可见
防烟排烟系统重要考点

防排烟系统理解:和热烟相关的都设上面,和送风(冷空气)相关的都设下面。
防烟系统设计GB50016 <8.5.1>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防烟设施:1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2 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3 避难走道前室、避难层(间)。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 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当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 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敞开的阳台或凹廊作为前室(合用前室):见图集2 前室(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注]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的自然通风外窗面积≥2m ²;合用前室≥3m ²。
《烟规》:(住宅类100m 分界;非住宅类50m 分界)3.1.1 建筑高度≤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 的住宅,其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孟川:前室和楼梯间只要满足条件都可以自然通风)3.1.2{较低建筑} 建筑高度≤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 的住宅,当前室(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送风口设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3.1.3 建筑高度>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建筑高度>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不论有无外窗必须用机械送风)3.1.5 当防烟楼梯间设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前室可不设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送风设施。
防烟楼梯间的楼梯间与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3.1.6 带裙房的高层建筑,当裙房高度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裙房等高范围内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该建筑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局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重点知识讲解第二讲

ABD
关于防排烟系统设置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建筑的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共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
械加压送风系统
B.当防烟楼梯间在裙房高度以上部分采用自然通风时,不具备自燃通风条件的裙房的 独立前室、舍用前室及共用前室可不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C.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与地上部分共用或不与地上共用但地下超过二
D 排烟系统联动时只能打开本排烟分区的排烟口
下列属于防排烟系统半年检查内容的是( ) A.排烟防火阀 B.挡烟垂壁 C.防火阀 D.排烟窗 E.排烟阀
ACE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中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下室的楼梯间和地上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机械加压送
DE 解析:手动打开排烟阀,排烟风机应能启动,A正确; 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可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 联动触发信号,B正确; 排烟风机入口处的总管上设置的280℃的排烟防火阀在关闭后应直接联动 控制风机停止,C正确; 挡烟垂壁附近的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报警信号,可作为电动挡烟垂壁 降落的联动触发信号,D错误; 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E错误。
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2 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空间净高大于6m的场所,其每个防烟分区排 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速率以及本标准第4.6.6条~第4.6.13条的规
定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表4.6.3中的数值,或设置自然排烟窗(口),
其所需有效排烟面积应根据表4.6.3及自然排烟窗(口)处风速计算。
3.对防排烟系统进行维护管理,下列项目中,属于日常检查内容的是( ) A.防火阀的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 B.排烟窗的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 C.排烟防火阀的手动或自动启动、复位试验 D.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的外观 E.加压送风系统、机械排烟系统控制柜的工作状态
消防工程师—防排烟系统的控制考点

消防工程师一防排烟系统的控制考点一、防烟系统的控制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其联动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
(2)应由同一防烟分区内且位于电动挡烟垂壁附近的两只独立的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电动挡烟垂壁降落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电动挡烟垂壁的降落。
2、加压送风机的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手动启动。
(2)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
(3)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
(4)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风机应能自动启动。
3、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
(2)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
4、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设有测压装置及风压调节措施。
5、消防控制设备应显示防烟系统的送风机、阀门等设施启闭状态。
二、排烟系统的控制1、机械排烟系统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其联动控制应符下列规定:(1)应由同一防烟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的开启,同时停止该防烟分区的空气调节系统。
(2)应由排烟口、排烟窗或排烟阀开启的动作信号,作为排烟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动。
2、排烟风机、补风机的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场手动启动。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
(3)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
(4)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防烟排烟系统知识点汇总

建筑内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应《消防安全技术实务》防烟排烟系统(知识点汇总)设置防烟设施。
民用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和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庭;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建筑内长度大于20m 的疏散走道。
工业建筑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有: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生产车间;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仓库;高度大于32m 的高层厂(库)房中长度大于20m 的疏散走道,其他厂(库)房中长度大于40m 的疏散走道。
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自然通风与自然排烟,是建筑火灾烟气控制中防排烟的方式,是经济适用且有效的防排烟方式。
系统设计时,应根据使用性质,建筑高度及平面布置等因素,优先采用自然通风及自然排烟方式。
第二节防烟系统一、楼梯间防烟方式的选择在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确保火灾中建筑疏散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安全的主要措施。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组成。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内部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
前室、合用前室是消防队员进行火灾扑救的起始场所,也是人员疏散必经的通道。
因此,发生火灾时无论采用何种防烟方法,都必须保证它的安全,防烟就是控制烟气不进入上述安全区域。
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以及人员能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排烟系统关键知识点总结(二)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防排烟系统这一章节的知识点。
1.活动挡烟垂壁的调试:模拟火灾,响应区域火灾报警后,同一防烟分区内挡烟垂壁应在60s内联动下降到设计高度。
2.自动排烟窗的调试:模拟火灾,相应区域火灾报警后,同一防烟分区内排烟窗应能联动开启,完全开启时间应在60s内或小于烟气充满储烟仓时间内。
3.送风机、排烟风机的调试:手动开启风机时,风机应能运转2.0h,叶轮旋转方向应正确、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响。
4.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速及余压的调试:
(1)应选取送风系统末端所对应的送风最不利的三个连续楼层模拟起火层及其上下层,封闭避难层(间)仅需选取本层,调试送风系统使上述楼层的楼梯间、前室及封闭避难层(间)的风压值及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值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大于10%。
(2)对楼梯间和前室的调试应单独分别进行,且互不影响。
(3)余压值: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
30Pa;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50Pa。
(4)门洞断面风速:当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均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楼梯间和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均不应小于0.7m/s;当消防电梯前室机械加压送风时,通向消防电梯前室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0m/s;当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只有一个开启门的独立前室不送风时,通向楼梯间疏散门的门洞断面风速不应小于1.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