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合集下载

人民版 必修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人民版 必修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③教育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依赖于经济发
展这一物质基础,只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 采取正确的发展教育的战略,重视教育,教育才能得以发 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 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②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③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 原因 世界局势紧张 ④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 境,必须发展高新科技,以巩 固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 一个安定的环境
三、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社会经济的需求是 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为科学研究 提供各种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只有同经济密切结合,其价 值和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教育也离不开经济建设,经
济投入的多少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要适应经济的
发展适时作出调整。 (2)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教育内容的更新、 教育手段的改进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培养 出高素质的人才。
(3)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教
育的发展。
①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 具,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的素 质 ,是离不开教育的。 ②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 的挑战,也是一场教育的挑战,必须发展教育以适应知识 经济的时代。
1950年美国对朝鲜 进行大规模军事干 涉,并派兵侵占我 国领土台湾,直接 威胁我国安全。
1950年,中国人民志 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 参战,保家卫国。
苏军装甲部队参与进攻珍宝岛
我解放军战士在珍宝岛执勤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 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 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32)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32)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答案】A
• 【解析】考查新中国初期的教育方针。简单识记,扫盲和 识字教育是新中国初期的教育任务,选择A项。
• 5.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全国科学和教育工作 座谈会,恢复中断的高考制度。1977年恢复高考
1、教育界拨乱反正:①__平__反__冤__假__错__案__。___②__恢__复__高__考__。__(__1_9_7_7_。__1_2_)
2、教育体制改革:
(1)新时期指导方针:“三个面向” _1__9_8_3_,__面__向__现__代__化__,__面__向__世__界__,__面__向__未__来__”__。___
• 【答案】B •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①②④
符合1987年时中国的现状,③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以 后逐渐确立的,故本题该选B。本题应注意的是,“突出科 技教育兴国战略地位”,不是特指“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 提出”。
• 2.(2012届潍坊市高二期末考试)“1977年毛(泽东)后的 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 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这是指( )
1、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的冲击表现有哪些? 而同时进行的“教育革命”具体有哪些表现?
2、文革对教育事业造成怎样的影响?
二、挫折篇:“文革”中的“教育革命”——(1966-1976
1、教育受到冲击: ①各地大中学_纷__纷__“__停__课__闹__革___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招生工作_基__本__处__于__停__顿__状__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知识青年__“_上__山__下__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育革命 ①开展了创办_“_七__·_二__一__工__人__大__学__”__的__热__潮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教学体制:_开__门__办__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校学制:大__大___缩__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1970年6月,学校恢复招生。 对象:_工__农__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招生办法:_群__众__推__荐__,__领__导__批__准__,__学__校__复__审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 _①__对__我__国__教__育__事__业__造__成__了__严__重__的__破__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出__现__文__化__断__层__、__人__才__断___层__的__局__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严__重__影__响__文__化__素__质__的__提__高__和__现__代__化___事__业__的__发__展_______________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共49张PPT)

二、新中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 .国家的独立(保障) 2 .党和政府的重视 3 .经济实力的增强 4 .科学家的努力 5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三、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1、巩固国防,提高国际地位 2、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和物质世界的 奥秘,有利民族素质提高,造福人类。
材料二:新中国的建立,激发了大批海外学子的殷 殷报国心。……到1957年,归国的海外学人已经有3000多 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在海外留学生和学者的一半以上。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纷纷回到祖国,大多数人成为新中国 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在中国科学院选定的第 一批233名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中,近2/3是这批归国 的海外学人。
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
……
1.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归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 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2、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 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
]
了解历史
思考: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是怎样的?
(1)以四大发明为标志,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 (2)自16世纪后期起,中国科技逐步落后于西方。 (3)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经济和教育 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 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读史感悟
构想中的月球基地
机器人小姐会进行业务培训 机器人小姐会跳交谊舞
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要共同努力。实现人类的 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 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阶 段 一
阶 段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阶 段 二
学习目标: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 的主要成就。 2.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 的重大作用。
1.重点: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 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 义。 2.难点: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史实的 了解,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 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②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 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环境 ③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神舟 9 号”于 2012 年 6 月 16 日 18 时 37 分发射,并获得圆满成功。最 能证明我国载人航天“有能力”的事件是( A.1964 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B.1970 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2003 年“神舟 5 号”升空 D.2007 年“嫦娥一号”飞临月球 )
开放后,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下,科技成果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或商品。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5 年 10 月 17 日,中国“神 6”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航天人说:“古代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遗产;中国近代„„没 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 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
材料二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嫦娥一号”在轨运行图 “神舟 6 号”成功返回
材料三 北京时间 2012 年 6 月 29 日 10 时许, “神舟 9 号”飞船返回舱成 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平 安回家。“神舟 9 号”的成功发射,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将产生巨大 的影响。 ——中新网

高二历史复习课件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人民版必修3)

高二历史复习课件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人民版必修3)

⑶“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2.成就 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尖端科学技 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一定时期的科技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 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 技术的发展; •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中 国的国际地位; 3.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的发展。 4.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二、十年曲折:文革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科研事业受挫 科研工作瘫痪 科技差距拉大
三、科研腾飞:文革后(1978年后到21世纪)
1.(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 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卫星 世界首次 标志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 平 首次研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 计算机
2001— 2002年
2002年 2003年
完成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 务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神州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标志中国的航天和运载火箭技 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5年神州6号载人宇宙飞船 Nhomakorabea射成功一、科研起步(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2.政府措施 建立发展方针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5 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PPT

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5 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件PPT
栏目导航
(2)同意。理由:核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巨大,破坏和平,耗费巨 大的财力、物力,不利于经济发展等。
不同意。理由:发展核武器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世界 和平,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保证,提高国际地位等。(任选一种观点 即可)
(3)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尤其是经济和科技实力 的提升;党和国家的重视及政策支持;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共同努 力等。
(3)史料第二段反映 2003 年“神舟 5 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结合史实分析中国能够成功发射的原因。
栏目导航
【提示】 (1)战略决策:发展“两弹一星”。 理由: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②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 关系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为了打破大国 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 安定的环境。
栏目导航
[解读] ①表明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的立场:完全是为了防御,在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②说明了中国将航天员送上天在国际上意义重大。
栏目导航
[思考] (1)结合史料第一段,指出中国政府在当时做出的战略决 策。依据当时形势说明理由。
(2)有人说,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最主要的任务是发展生产 力、改善民生,是否发展核武器并不重要。你是否同意上述观点? 请阐明理由。
栏目导航
发展“两弹一星”的意义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使我国的国防 实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国际环境,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有利于保卫世界和平。 2.广泛带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的科技队伍。
栏目导航
3.重大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国的 综合国力 和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学习精品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理解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片直观感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

学情分析:这部分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初中里接触过,平时在影视作品和课外书也多多少少了解一点,而且这课与我们日常生活悉悉相关,所以学生较感兴趣。

但是学生认识水平还很有限,缺乏对历史问题的理性认识,所以在讲这部分内容时,不能只介绍科技成就,而要上升到理论层次,更要结合时代的背景,使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

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

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视频)引导学生看一则关于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的新闻视频报导,用最新的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自古以来中国的飞天梦,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飞天梦的实现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导入本课内容。

【活动】自主整理科技成就根据表格中提供的时间,将表格中的成就一栏补充完整,通过表格整体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引导学生将新中国科技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与挫折。

第二阶段,改革与腾飞。

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政治政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讲授】一、起步与挫折【问题1】从毛泽东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是怎样的状况?科研基础:几乎一片空白【过渡】在这样的发展情况之下,周恩来提出我们必须赶上这个世界先进科学水平。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相关内容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我会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我会让学生讨论:“蒸汽机和电气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它们如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寻找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对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敬仰之情,使学生能够从他们身上汲取创新和奋斗的精神力量。
4.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本章节的教学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教学策略包括:
4.反思与评价:本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改进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回顾和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改进和成长。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案例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这种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的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章节的内容。作业可以是简答题、论述题或者研究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深入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科技成就的实物和场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