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耦合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液力耦合器是一种常用于机械传动系统中的装置,它通过液体的流动来实现传动力的传递。

液力耦合器由泵轮、涡轮和导向叶片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1. 泵轮:泵轮是液力耦合器的驱动部分,它由一系列叶片组成,叶片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决定了液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当发动机工作时,泵轮被驱动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液体向外推送。

2. 涡轮:涡轮是液力耦合器的被动部分,它也由一系列叶片组成,与泵轮相对应。

当液体被泵轮推送出来后,它会冲击到涡轮上,使涡轮开始旋转。

涡轮的旋转速度取决于液体的流速和泵轮的转速。

3. 导向叶片:导向叶片位于泵轮和涡轮之间,它们的作用是改变液体的流动方向,将液体从泵轮引导到涡轮上。

导向叶片的角度可以调节,以控制液力耦合器的传动效果。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释:1. 当发动机启动时,发动机的转动力会传递给泵轮,使泵轮开始旋转。

2. 泵轮的旋转会产生离心力,将液体推送到涡轮上。

3. 液体冲击到涡轮上后,涡轮开始旋转,并且与泵轮的转速逐渐接近。

4. 液体的流动方向由导向叶片控制,导向叶片的角度可以调节,以改变液体的流速和流向。

5. 当涡轮的转速与泵轮的转速接近时,液体的动能被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实现传动力的传递。

液力耦合器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较大的扭矩传递能力和平稳的传动特性。

它可以在启动和变速时提供较大的起动扭矩,并且可以实现无级变速。

此外,液力耦合器还具有自动润滑和冷却的功能,能够延长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然而,液力耦合器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液体的流动损失和能量转换的损耗,液力耦合器的效率较低。

此外,在高转速和高负载条件下,液力耦合器可能会产生过多的热量,需要额外的冷却装置来维持其正常工作。

总结起来,液力耦合器是一种通过液体流动来实现传动力传递的装置。

它由泵轮、涡轮和导向叶片组成,通过液体的冲击和转动来实现传动效果。

液力耦合器具有扭矩传递能力大、平稳传动、无级变速等优点,但也存在效率低和产生过热的缺点。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液力耦合器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主要用于传递转矩和调节转速。

它由驱动轮、从动轮和液力传动介质组成。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黏性和离心力来传递动力。

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组成部份是驱动轮和从动轮。

驱动轮通常由发动机驱动,从动轮与机械设备相连。

两个轮之间有一个液体介质,通常是液压油。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启动、转速匹配和传递转矩。

在启动阶段,发动机启动后,液力耦合器开始工作。

驱动轮通过发动机的转动产生液体动力,液体通过液力耦合器的泵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推向从动轮。

在转速匹配阶段,液体从泵轮传递到从动轮,同时液体的离心力逐渐增大。

当液体的离心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从动轮开始转动,转速逐渐接近驱动轮的转速。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驱动轮和从动轮的转速匹配,以便实现顺畅的传动。

在传递转矩阶段,液体的离心力达到最大值,液力耦合器开始传递转矩。

液体通过从动轮的转动将转矩传递给机械设备,驱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转矩传递是通过液体的黏性来实现的。

液体黏性的特性使得转矩可以平稳地传递,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描述:转矩传递 = 驱动轮转速 ×液力耦合器的转矩系数液力耦合器的转矩系数是一个关键参数,它取决于液体的黏性、液压油的流量和液力耦合器的结构。

通过调节液压油的流量和液力耦合器的结构,可以改变转矩系数,从而实现对转矩的调节。

液力耦合器的优点是传动平稳,起动平稳,无需离合器和齿轮箱。

它可以吸收和减缓发动机的冲击力,保护机械设备的传动系统。

此外,液力耦合器还可以实现转速的调节和传递转矩的自动调节。

然而,液力耦合器也有一些缺点。

由于液体的黏性,液力耦合器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

此外,液力耦合器的转矩传递效率较低,不适合于高效率要求的传动系统。

总结起来,液力耦合器是一种通过液体的黏性和离心力来传递转矩和调节转速的传动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液体的离心力将动力传递给从动轮,实现转矩的传递。

液力耦合器 结构

液力耦合器 结构

液力耦合器结构液力耦合器是一种通过液体转动来传递扭矩的机械装置。

它由外壳、泵轮、涡轮和液体组成,可用于连接两个轮轴,使其能够相对旋转。

液力耦合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力耦合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的结构主要由外壳、泵轮、涡轮和液体组成。

外壳是整个液力耦合器的外部保护壳,起到固定和保护内部零件的作用。

泵轮和涡轮是液力耦合器的主要转动部件,它们分别连接到两个轮轴上。

液体则填充在外壳内,形成一个封闭的液力传动系统。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液体的流体力学原理。

当泵轮转动时,它会产生离心力,将液体向外壁推进。

这个过程中,液体的动能增加,同时也会增加液体的压力。

液体经过外壳内的导向叶片后,进入涡轮,使涡轮开始旋转。

涡轮的转动速度取决于液体的流速和泵轮的转速。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理解为泵轮传递动能给液体,然后液体再传递给涡轮,从而实现轮轴的相对旋转。

液体在传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缓冲和平衡扭矩的变化,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液力耦合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它能够实现非接触式传动,减少了磨损和噪音。

其次,液力耦合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节传动扭矩,适应不同工况下的需求。

再次,液力耦合器的传动效率相对较低,但在启动和低速工况下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此外,液力耦合器还具有较大的扭矩传递能力和较高的可靠性。

液力耦合器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汽车领域,液力耦合器常用于自动变速器中,通过调节泵轮和涡轮之间的液体流量来实现换档。

在船舶和工程机械中,液力耦合器可以用于传递发动机的扭矩,提高动力输出和驾驶平稳性。

此外,液力耦合器还可以用于其他各种需要传递扭矩的机械设备中。

液力耦合器是一种通过液体转动来传递扭矩的机械装置。

它由外壳、泵轮、涡轮和液体组成,利用液体的流体力学原理实现轮轴的相对旋转。

液力耦合器具有非接触式传动、自动调节扭矩、较低的传动效率和较高的可靠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领域。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液力耦合器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主要用于实现机械设备的传动和起动。

它通过液体的动力传递来实现转矩的传递和调节。

液力耦合器通常由驱动轴、从动轴和液力传动装置组成。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 结构组成液力耦合器由驱动轴、从动轴和液力传动装置组成。

驱动轴和从动轴通过液力传动装置连接在一起。

2. 液力传动装置液力传动装置是液力耦合器的核心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向叶片组成。

泵轮和涡轮分别连接在驱动轴和从动轴上,而导向叶片则位于泵轮和涡轮之间。

3. 工作过程当驱动轴转动时,液体被泵轮抛离,并形成一个旋涡,涡轮受到液体的冲击而开始转动。

转动的涡轮通过液力传动装置将转矩传递给从动轴,从而实现机械设备的传动。

4. 转矩调节液力耦合器还具有转矩调节的功能。

在液力传动装置中,导向叶片可以调整液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从而改变液力传递的效果。

通过调整导向叶片的位置,可以实现转矩的调节,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传动需求。

5. 特点和应用液力耦合器具有启动平稳、传动可靠、无级调速和吸振降噪等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如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使其能够适应不同负载和转速条件下的传动需求,并提供稳定的传动效果。

总结:液力耦合器是一种通过液体的动力传递实现转矩传递和调节的传动装置。

它由驱动轴、从动轴和液力传动装置组成,液力传动装置由泵轮、涡轮和导向叶片组成。

液力耦合器具有启动平稳、传动可靠、无级调速和吸振降噪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通过调整导向叶片的位置,液力耦合器可以实现转矩的调节,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传动需求。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液力耦合器是一种常用的传动装置,它通过液体的流动来实现机械能的传递。

液力耦合器主要由泵轮、涡轮和液体填充物组成。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 泵轮:液力耦合器的输入端是泵轮,它由驱动装置(如发动机)带动。

泵轮通常由一系列叶片组成,当泵轮旋转时,它会产生离心力,将液体推向涡轮。

2. 涡轮:涡轮是液力耦合器的输出端,它与泵轮相连。

涡轮也由一系列叶片组成,当液体推动涡轮旋转时,涡轮会带动输出轴(如传动轴)转动,从而传递机械能。

3. 液体填充物:液力耦合器中充满了液体填充物,通常是液压油。

液体填充物在泵轮和涡轮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通过泵轮的离心力和涡轮的转动来传递动能。

当液力耦合器开始工作时,驱动装置带动泵轮旋转。

泵轮的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液体填充物推向涡轮。

液体填充物在涡轮的作用下产生反作用力,使涡轮开始转动。

液体填充物的流动使得泵轮和涡轮之间形成一个液体动力闭环,液体填充物的流动速度决定了液力耦合器的传动效果。

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特点包括:1. 平稳传动:液力耦合器能够实现平稳的传动,减少传动过程中的冲击和振动,使得机械设备的运行更加平稳可靠。

2. 自动变速:液力耦合器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自动调整传动比例,实现自动变速功能。

在负载增加时,液力耦合器会自动调整液体填充物的流动速度,以提供更大的扭矩输出。

3. 起动平稳:液力耦合器在起动时能够实现平稳的启动,减少对传动装置的冲击。

这对于大型机械设备和重型车辆来说尤其重要。

4. 超载保护:液力耦合器能够在负载过大时自动断开传动,起到保护机械设备的作用。

当负载减小后,液力耦合器会自动恢复传动。

总结起来,液力耦合器通过液体的流动来实现机械能的传递,具有平稳传动、自动变速、起动平稳和超载保护等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和车辆的传动系统中,提高了传动效率和可靠性。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

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液力耦合器是一种常见的动力传输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它通过液体的流动来传递动力,具有承载能力强、传动效率高等特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一、液力耦合器的基本构造:1.1 液力耦合器的外壳:液力耦合器外壳由两个相互套合的壳体组成,内壳连接到动力源,外壳连接到工作机械。

外壳的内部充满了液体,形成一个密闭的工作环境。

1.2 液力耦合器的转子:液力耦合器内部有两个转子,分别称为泵轮和涡轮。

泵轮由内壳驱动,涡轮与外壳相连。

1.3 液力耦合器的液体:液力耦合器中充满了液体,通常使用油作为液体介质。

液体的流动是实现动力传递的关键。

二、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2.1 初始状态:当液力耦合器处于静止状态时,泵轮和涡轮之间没有直接的机械连接。

液体充满整个液力耦合器,但没有形成液流。

2.2 动力传递:当内壳驱动泵轮旋转时,泵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向外壁挤压。

液体的流动使得涡轮开始旋转,从而将动力传递到外壳。

2.3 液力变矩:液体流动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于涡轮,使其产生转矩。

液力耦合器的转矩传递比取决于液体的流动速度和涡轮的转速。

当液体流动速度增加时,液力耦合器的传递比也会增加。

三、液力耦合器的应用:3.1 汽车传动系统:液力耦合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的自动变速器中。

它可以平稳地传递动力,提高汽车的行驶舒适性。

3.2 工业机械:液力耦合器也被用于各种工业机械设备中,如起重机、钢铁厂等。

它可以承载较大的转矩,实现高效的动力传递。

3.3 发电机组:在发电机组中,液力耦合器可以起到启动发电机的作用,使得发电机可以平稳地启动并达到额定转速。

四、液力耦合器的优势与劣势:4.1 优势:液力耦合器具有承载能力强、传动效率高、传递平稳等优点。

它可以适应大范围的负载和转速变化。

4.2 劣势:液力耦合器的传递比不是固定的,会随着负载和转速的变化而改变。

同时,液力耦合器在传递动力时会有一定的能量损耗。

液力耦合器原理

液力耦合器原理

液力耦合器原理液力耦合器是一种常见的动力传递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它通过液体介质传递动力,具有承载能力强、起动平稳、无级调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风力发电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力耦合器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一、液力耦合器的概述液力耦合器是由泵轮、涡轮、导向器和液体介质组成的。

其中,泵轮又称为驱动轮或泵,涡轮又称为从动轮或涡;液体介质则是通过泵轮和涡轮之间的转差,传递运动和动力。

二、液力耦合器的原理液力耦合器的原理基于液体在转动或流动时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包括离心力、黏性和旋塞效应。

1. 离心力当泵轮(驱动轮)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时,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会被抛到涡轮(从动轮)之中。

这种离心力会使液体获得动能,从而传递给涡轮,实现能量的传递。

2. 黏性液体具有一定的粘滞性,使得液体在传递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层流的环境。

这种黏性作用使得转动的液体能够均匀地传递动力,不会因为液体在传递过程中产生明显的滑动。

因此,液力耦合器具有良好的运动平稳性。

3. 旋塞效应液体在传递动力时会形成一个旋转的流体环,这种旋转的液体环会抵消液体传递时的惯性力,从而使液力耦合器具有较小的内部转差。

这种旋塞效应保证了液力耦合器在高速工作时,能够有较小的能量损耗。

三、液力耦合器的工作机制液力耦合器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动阶段、传动阶段和闭锁阶段。

1. 起动阶段当液力耦合器处于起动状态时,液体介质会被泵轮抛向涡轮,形成旋转的液体环。

在起动阶段,液体的离心力非常强,可以实现大扭矩的传递,用于启动被驱动装置。

2. 传动阶段在液力耦合器启动后,液体介质将继续形成旋转的液体环。

在传动阶段,涡轮会以与泵轮相同的速度旋转,进一步传递动力。

液力耦合器在传动阶段具有无级调速的特点,能够灵活适应不同负载的需求。

3. 闭锁阶段当传动装置需要临时断开时,液力耦合器会进入闭锁阶段。

在闭锁阶段,通过控制流体的锁紧器来实现涡轮和泵轮之间的离合和连接。

液力耦合器原理

液力耦合器原理

1、液力耦合器的结构组成液力耦合器是一种液力传动装置,又称液力联轴器。

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发动机过载,二是调节工作机构的转速。

其结构主要由壳体、泵轮、涡轮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2 所示。

图1-2 液力耦合器的基本构造1-输入轴2-泵轮叶轮3-涡轮叶轮4-轮出轴液力耦合器的壳体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泵轮与壳体焊接在一起,随发动机曲轴的转动而转动,是液力耦合器的主动部分:涡轮和输出轴连接在一起,是液力耦合器的从动部分。

泵轮和涡轮相对安装,统称为工作轮。

在泵轮和涡轮上有径向排列的平直叶片,泵轮和涡轮互不接触。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约3mm~4mm);泵轮与涡轮装合成一个整体后,其轴线断面一般为圆形,在其内腔中充满液压油。

2、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液力偶合器以液体为介质传递功率,当动力机通过输入轴带动泵轮转动时,充注在工作腔中的工作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沿泵轮叶片流道向外缘流动,使液体的动量矩增大。

当工作液体由泵轮冲向对面的涡轮时,工作液体便沿涡轮叶片流道做向心流动,同时释放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涡轮旋转并带动工作机做功。

靠着液体的传动使动力机和工作机柔性地联接在一起。

改变液力耦合器工作腔的充满度,便可以调节输出力矩和输出转速,充满度升高则输出转速升高,反之则降低,并可实现无级调速。

液力偶合器调速的特点⑴、无级调速,在液力耦合器输入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输出无级连续变化的、且变化范围很宽的转速,当转速变化较大时,与节流调节相比较,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⑵、空载起动,电动机可以在空载或轻载下启动,减少对电网冲击,因而可选用容量较小的电动机及电控设备,减少设备的投资,降低起动电流。

⑶、隔离振动,液力偶合器的泵轮和涡轮之间没有机械联系,转矩通过工作液体传递,是柔性连接。

当主动轴有周期性振动(如扭振等)时,不会传到从动轴上,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能减缓冲击负荷,延长电动机或风机的机械寿命。

⑷、过载保护。

由于液力偶合器是柔性传动,其泵轮与涡轮之间有转速差,故当从动轴阻力矩突然增加时,转速差增大,甚至当风机负荷使机器制动时,动力机仍能继续运转而不烧毁,风机也可受到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力耦合器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来源:互联网作者:匿名发表日期:2010-4-5 9:12:15 阅读次数:124 查看权限:普通文章液力耦合器主要由:壳体(housing)、泵轮(impeller)、涡轮(turbine)三个元件构成。

在发动机曲轴1 的凸缘上,固定着耦合器外壳2。

与外壳刚性连接并随曲轴一起旋转的叶轮,组成耦合器的主动元件,称为泵轮了。

与从动轴5相连的叶轮,为耦合器的从动元件,称为涡轮4。

泵轮与涡轮统称为工作轮。

在工作轮的环状壳体中,径向排列着许多叶片。

涡轮装在密封的外壳中,其端面与泵轮端面相对,两者之间留有3~4mm间隙。

泵轮与涡轮装合后,通过轴线的纵断面呈环形,称为循环圆。

在环状壳体中储存有工作液。

液力耦合器的壳体和泵轮在发动机曲轴的带动下旋转,叶片间的工作液在泵轮带动一起旋转。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离心力作用将使工作液从叶片内缘向外缘流动。

因此,叶片外缘处压力较高,而内缘处压力较低,其压力差取决于工作轮半径和转速。

由于泵轮和涡轮的半径是相等的,故当泵轮的转速大于涡轮时,泵轮叶片外缘的液力大于涡轮叶片外缘。

于是,工作液不仅随着工作轮绕其轴线做圆周运动,并且在上述压力差的作用下,沿循环圆依箭头所示方向作循环流动。

液体质点的流线形成一个首尾相连的环形螺旋线。

液力耦合器的传动过程是:泵轮接受发动机传动来的机械能,传给工作液,使其提高动能,然后再由工作液将动能传给涡轮。

因此,液力耦合器实现传动的必要条件是工作液在泵轮和涡轮之间有循环流动。

而循环流动的产生,是由两个工作轮转速不等,使两轮叶片的外缘产生液力差所致。

因此,液力耦合器在正常工作时,泵轮转速总是大于涡轮转速。

如果二者转速相等,液力耦合器则不起传动作用。

汽车起步前,可将变速器挂上一挡位,启动发动机驱动泵轮旋转,而与整车驱动轮相连的涡轮暂时仍处于静止状态,工作液便立即产生绕工作轮轴线的圆周运动和循环流动。

当液流冲到涡轮叶片上时,其圆周速度降低到零而对涡轮叶片造成一个冲击力,因而对涡轮作用一个绕涡轮轴线的力矩,力图使涡轮与泵轮同向旋转。

对于一定的耦合器,发动机转速越大,则作用于涡轮的力矩也越大。

加大发动机供油量,使其转速增大到一定数值时,作用于涡轮上的转矩足以使汽车克服起步阻力而使汽车起步。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继续增高,涡轮连同汽车也不断加速。

由液力耦合器工作原理可知,液体在循环流动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其他附加外力,故发动机作用于泵轮上的转矩与涡轮所接受并传给从动轴的转矩相等。

亦即液力耦合器只起传递转矩的作用,而不起改变转矩大小的作用,故必须有变速机构与其配合使用。

此外,由于液力耦合器不能使发动机与变速器彻底分离,故在采用以移动齿轮或接合套方法换挡的普通齿轮变速器时,为了减小齿轮冲击,在液力耦合器与变速器之间还必须装一个离合器。

而且由于液力耦合器中存在液流损失,传动系效率比单用离合器时为低。

目前,液力耦合器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减少。

一、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现代汽车上所用自动变速器,在结构上虽有差异,但其基本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却较为相似,前面已介绍了自动变速器主要由液力变矩器、变速齿轮机构、供油系统、自动换挡控制系统、自动换挡操纵装置等部分组成。

本章将分别介绍自动变速器中各组成部分的常见结构和工作原理,为自动变速器的拆装和故障检修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

汽车上所采用的液力传动装置通常有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两种,二者均属于液力传动,即通过液体的循环液动,利用液体动能的变化来传递动力。

(一)液力耦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液力耦合器的结构组成液力耦合器是一种液力传动装置,又称液力联轴器。

在不考虑机械损失的情况下,输出力矩与输入力矩相等。

它的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防止发动机过载,二是调节工作机构的转速。

其结构主要由壳体、泵轮、涡轮三个部分组成,如图1-2所示。

图1-2 液力耦合器的基本构造1-输入轴2-泵轮叶轮3-涡轮叶轮4-轮出轴液力耦合器的壳体安装在发动机飞轮上,泵轮与壳体焊接在一起,随发动机曲轴的转动而转动,是液力耦合器的主动部分:涡轮和输出轴连接在一起,是液力耦合器的从动部分。

泵轮和涡轮相对安装,统称为工作轮。

在泵轮和涡轮上有径向排列的平直叶片,泵轮和涡轮互不接触。

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间隙(约3mm~4mm);泵轮与涡轮装合成一个整体后,其轴线断面一般为圆形,在其内腔中充满液压油。

2、液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当发动机运转时,曲轴带动液力耦合器的壳体和泵轮一同转动,泵轮叶片内的液压油在泵轮的带动下随之一同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压油被甩向泵轮叶片外缘处,并在外缘处冲向涡轮叶片,使涡轮在液压冲击力的作用下旋转;冲向涡轮叶片的液压油沿涡轮叶片向内缘流动,返回到泵轮内缘的液压油,又被泵轮再次甩向外缘。

液压油就这样从泵轮流向涡轮,又从涡轮返回到泵轮而形成循环的液流。

液力耦合器中的循环液压油,在从泵轮叶片内缘流向外缘的过程中,泵轮对其作功,其速度和动能逐渐增大;而在从涡轮叶片外缘流向内缘的过程中,液压油对涡轮作功,其速度和动能逐渐减小。

液力耦合器要实现传动,必须在泵轮和涡轮之间有油液的循环流动。

而油液循环流动的产生,是由于泵轮和涡轮之间存在着转速差,使两轮叶片外缘处产生压力差所致。

如果泵轮和涡轮的转速相等,则液力耦合器不起传动作用。

因此,液力耦合器工作时,发动机的动能通过泵轮传给液压油,液压油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又将动能传给涡轮输出。

由于在液力耦合器内只有泵轮和涡轮两个工作轮,液压油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除了受泵轮和涡轮之间的作用力之外,没有受到其他任何附加的外力。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的原理,液压油作用在涡轮上的扭矩应等于泵轮作用在液压油上的扭矩,即发动机传给泵轮的扭矩与涡轮上输出的扭矩相等,这就是液力耦合器的传动特点。

液力耦合器在实际工作中的情形是:汽车起步前,变速器挂上一定的挡位,起动发动机驱动泵轮旋转,而与整车连接着的涡轮即受到力矩的作用,但因其力矩不足于克服汽车的起步阻力矩,所以涡轮还不会随泵轮的转动而转动。

加大节气门开度,使发动机的转速提高,作用在涡轮上的力矩随之增大,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到一定数值时,作用在涡轮上的力矩足以使汽车克服起步阻力而起步。

随着发动机转速的继续增高,涡轮随着汽车的加速而不断加速,涡轮与泵轮转速差的数值逐渐减少。

在汽车从起步开始逐步加速的过程中,液力耦合器的工作状况也在不断变化,这可用如图1-3所示的速度矢量图来说明。

假定油液螺旋循环流动的流速V T保持恒定,V L为泵轮和涡轮的相对线速度,V E为泵轮出口速度,V R为油液的合成速度。

图1-3 涡轮处于不同转速时的液流情况(a)涡轮不动(b)中速(c)高速当车辆即将要起步时,泵轮在发动机驱动下转动而涡轮静止不动。

由于涡轮没有运动,泵轮与涡轮间的相对速度V L将达最大值,由此而得到的合成速度,即油液从泵轮进入涡轮的速度V R也是最大的。

油液进入涡轮的方向和泵轮出口速度之间的夹角θ1也较小,这样液流对涡轮叶片产生的推力也就较大。

当涡轮开始旋转并逐步赶上泵轮的转速时,泵轮与涡轮间的相对线速度减小,使合成速度V R减小,并使V R和泵轮出口线速度V E之间的夹角增大。

这样液流对涡轮叶片的冲击力及由此力产生的承受扭矩的能力减小,不过随着汽车速度的增加,需要的驱动力矩也迅速降低。

当涡轮高速转动,即输出和输入的转速接近相同时,相对速度V L和合成速度V R都很小,而合成速度V R与泵轮出口速度V E间的夹角很大,这就使液流对涡轮叶片的推力变得很小,这将使输出元件滑动,直到有足够的循环油液对涡轮产生足够的冲击力为止。

由此可见,输出转速高时,输出转速赶上输入转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趋势,但总不会等于输入转速。

除非在工作状况反过来,变速器变成主动件,发动机变成被动件,涡轮的转速才会等于或高于泵轮转速。

这种情况在下坡时可能会发生。

(二)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是液力传动中的又一种型式,是构成液力自动变速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装置在发动机的飞轮上,其作用是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自动变速器中的齿轮机构,并具有一定的自动变速功能。

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主要取决于变矩器的结构和性能。

常用液力变矩器的型式有一般型式的液力变矩器、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和锁止式液力变矩器。

其中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应用较为广泛。

1、一般型式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液力耦合器相似,它有3个工作轮即泵轮、涡轮和异轮。

泵轮和涡轮的构造与液力耦合器基本相同;导轮则位于泵轮和涡轮之间,并与泵轮和涡轮保持一定的轴向间隙,通过导轮固定套固定于变速器壳体上(图1-4)。

图1-4 液力变矩器1-飞轮2-涡轮3-泵轮4-导轮5-变矩器输出轴6-曲轴7-导轮固定套发动机运转时带动液力变矩器的壳体和泵轮与之一同旋转,泵轮内的液压油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泵轮叶片外缘冲向涡轮,并沿涡轮叶片流向导轮,再经导轮叶片内缘,形成循环的液流。

导轮的作用是改变涡轮上的输出扭矩。

由于从涡轮叶片下缘流向导轮的液压油仍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只要将泵轮、涡轮和导轮的叶片设计成一定的形状和角度,就可以利用上述冲击力来提高涡轮的输出扭矩。

为说明这一原理,可以假想地将液力变矩器的3个工作轮叶片从循环流动的液流中心线处剖开并展平,得到图1-5所示的叶片展开示意图;并假设在液力变矩器工作中,发动机转速和负荷都不变,即液力变矩器泵轮的转速np和扭矩Mp为常数。

在汽车起步之前,涡轮转速为0,发动机通过液力变矩器壳体带动泵轮转动,并对液压油产生一个大小为Mp的扭矩,该扭矩即为液力变矩器的输入扭矩。

液压油在泵轮叶片的推动下,以一定的速度,按图1-5(b)中箭头1所示方向冲向涡轮上缘处的叶片,对涡轮产生冲击扭矩,该扭矩即为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

此时涡轮静止不动,冲向涡轮的液压油沿叶片流向涡轮下缘,在涡轮下缘以一定的速度,沿着与涡轮下缘出口处叶片相同的方向冲向导轮,对导轮也产生一个冲击力矩,并沿固定不动的导轮叶片流回泵轮。

当液压油对涡轮和导轮产生冲击扭矩时,涡轮和导轮也对液压油产生一个与冲击扭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扭矩Mt和Ms,其中Mt的方向与Mp的方向相反,而Ms的方向与Mp的方向相同。

根据液压油受力平衡原理,可得:Mt=Mp+Ms。

由于涡轮对液压油的反作用,扭矩Mt与液压油对涡轮的冲击扭矩(即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可知,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在数值上等于输入扭矩与导轮对液压油的反作用扭矩之和。

显然这一扭矩要大于输入扭矩,即液力变矩器具有增大扭矩的作用。

液力变矩器输出扭矩增大的部分即为固定不动的导轮对循环流动的液压油的作用力矩,其数值不但取决于由涡轮冲向导轮的液流速度,也取决于液流方向与导轮叶片之间的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