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与压强案例

合集下载

密度压强浮力专题优秀课件

密度压强浮力专题优秀课件

解: ρ=
m V
34. 4克 = 2厘米3
=17. 2克/厘米3
=17. 2×103千克/米3
答:戒指密度是17. 2×103千克/米3; 由密度表可知不是金制的
注意:单位的统一 ρ=m/v 中ρ、m、v都是对同一物体 而言。
公式推导
根据ρ=m/V
查密度表,可以鉴别物质: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 V=m/ ρ
密度压强浮力专题
请你出招
王大妈在路上碰到一老年人,流着眼泪,说钱被 偷了,无法回家,愿把自己金戒指以低价卖了。 王大妈看那金灿灿的戒指,这么便宜,高兴得不 得了,就买了。回到家,她孙子说这有可能是假 的,王大妈不相信,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帮她鉴别 一下吗? 帮帮我吧!我把 戒指卖给你,好 吗?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请你判断并计算
戒指在水中受到各种力,水对它产生的是什么力?方向如 何?大小为多少?
解:(1)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2)F浮= ρ液g V排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 × 10-6米3
= 1.96 × 10-2牛
答:戒指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 , 大小是1.96 × 10-2牛
G船
应用、潜水艇
潜水艇是靠改变 自身重力 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当潜水艇由100m深度下潜到水下200m深处,它受
到水的压强将 变大,受到的浮力将 不变 。
水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 处处有压强;可用压强计测量
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
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第二讲 密度和压强练习题

第二讲  密度和压强练习题

第二讲 密度和压强练习题1.用质量与密度分别为1212ρρρρ、(>)的两种液体装满完全相同的A 、B 两个圆柱形玻璃杯。

A 杯中的两种液体体积各占一半。

B 杯中的两种液体质量各占一半。

两杯中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则( )A.m A =m B B.m A <m B C.m A >m B D.无法确定m A 、m B 的关系 答案:C2.一天,小明看到煤气公司的价格牌上写着:冬季55元/瓶。

夏季51元/瓶。

于是他想两个季节价格不等且夏季价格低呢?于是他查找了一些资料,得知冬季煤气的密度为0.88⨯103kg/m 3,夏季煤气的密度为0.8⨯103kg/m 3。

煤气瓶的容积为0.015m 3,通过计算他发现夏季煤气价格与冬季煤气价格 (选填“高”或“低”),为使夏季价格与冬季价格相同,则夏季应标价 元/瓶。

若按质量计,煤气价格 为 元/千克。

答案:高;50;4.173.在底面积为400cm 2的圆柱形容器中盛有18cm 深的水,把一个横截面积为40cm 2的圆柱体竖直地放在盛水的容器中,圆柱体露出水面且水不溢出,如图所示,求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答案:1960Pa4.连通器粗管直径是细管直径的4倍,先在连通器中注入水银,如图所示,然后向细管中注入70cm 高的水(注入水后细管中仍有水银),问粗管中水银面上升多少,细管中水银面下降多少? 答案:4.8cm5.如图所示,在三个完全相同的圆台行容器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水银、水和煤油,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p 丙,压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试比较其压强、压力的大小。

答案:F 甲>F 乙>F 丙6.将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插入水银槽中,不计玻璃管的重力和浮力,用竖直向上的力F 提着保持平衡,此时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管的上端内部还封闭有少量空气,如图所示。

如果将玻璃管适当向上提起一段距离(管下端仍浸在水银槽中),待稳定后,此时的F 和h 与刚才相比( )A .F 会增大,h 也增大B .F 会增大,h 不变C .F 会不变,h 增大D .F 会不变,h 也不变 答案:A7.如图所示圆台行容器,开口处直径为10cm ,底部直径为6cm ,总高度为15cm 容器内装有300g 水,水深为7.5m 。

压强变化专题固体-九年级

压强变化专题固体-九年级

压强变化专题复习一——固体柱体压强变化此类题目涉及的物理量有柱形固体的高度、面积、密度、压力、压强及其变化量等。

解题的主要思路是公式结合推理,常用的公式有:p=F/s 、p=ρgh (此式虽然是液体内部压强公式,但对于实心柱体对支撑面的压强也成立)及Δp=ΔF/s 、Δp=ρgΔh , 一、竖切【例1】甲乙丙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若将两个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A .P 甲<P 乙<P 丙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无法判断练习1: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 的边长大于B 的边长,此时A 对地面的压强等于B 对地面的压强,若沿边长的平行线分别从两物体上表面竖直向下截去,且所截的宽度相同,则两物体的剩余部分A’、B’对地面的压力、压强( ) A .A’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小于B’对地面的压强 B .A’对地面的压强可能大于B’对地面的压强 C .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D .A’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大于B’对地面的压力 总结:正方体竖切时,用公式 判断,切割后的压强关系与切割前的压强关系 。

二、横切【例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为( )A .P 甲<P 乙<P 丙B .P 甲=P 乙=P 丙C .P 甲>P 乙>P 丙D .无法判断练习2:如图1所示,甲乙两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 甲<P 乙 B .P 甲=P 乙 C .P 甲>P 乙 D .无法判断练习3: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正方体上方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 甲 < p 乙B. p 甲 = p 乙C. p 甲 > p 乙D. 无法判断总结:正方体横切时1、切去部分的重力或质量关系,此类常用 。

液体压强与密度有关的生活例子

液体压强与密度有关的生活例子

液体压强与密度有关的生活例子生活中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有:1、增大压强:(1)利用重锤钉钉子,是因为在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使钉子更易被钉入物品中。

(2)图钉尖端做得很尖锐;是因为在按压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接触面积,来增大压强,使钉子更易被钉入物体中。

(3)菜刀使用钝后,切菜切不动时可以增大压力使劲砍,也可以把刀刃磨得锋利,减小受力面积再切。

2、减小压强:(1)钢轨铺在枕木上,也是通过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来减少火车对地面的压强。

从而减少对地面的破坏。

(2)易碎的物品放在其他物体上面,是通过减小压力,以减小压强,避免物品被压碎。

扩展资料:1、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即压强是表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压力的大小的物理量。

2、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1)在压力不变情况下,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如:①图钉帽的面积做得较大,②滑雪板比较大;③钢轨铺在枕木上(2)在压力不变情况,通过减小面积增大压强,如:①图钉尖做得很尖锐,②菜刀的刀刃磨得很锋利,③缝衣针头很尖等.拓展资料: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p=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符号是Pa。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或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对容器内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液体由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密度压强专题典型练习题详解

密度压强专题典型练习题详解

密度压强专题典型练习题详解(1)三.知识点对应的典型题详解5.分析:能容纳得下的一点体积小于或等于1kg水的体积的液体,而质量相同,则密度比水密度大的液体体积比水的小。

所以选盐水,因为P盐水>P水,在m相同时V盐水<V水6.分析:盐水密度变小应该可以很清楚,而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讨论,如果从P=P液.gh讨论.P液变小,h变大,就没法讨论出P的变化;而从另一角度P=S/F讨论.S不变,F增加了(因为烧杯规则,它底部收到的压力F=G液而G液增加所以F 增加了)所以P增大了。

提示同学们,讨论时一定要抓住不变量选择公式进行。

7.分析:这是一个估计题,由F=PS,可知P=1.0×105P a,估计出手掌面积即可手掌可以估计为10cm×10cm的正方形。

大气压各个方向都有,所以答案为D。

8.分析:将金属块从空气漫入水的过程,金属块会受到水对它的浮力反过来水则会受到它向下的压力,这样看来水对杯底的压力会增加,但条件是装满水的杯子,它给金属块的浮力等于金属块开水的重力,所以这样一增一减,结果是C正确。

9.分析:对于规则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则它对地的压力F=G物 P=P/S=S/ G物切除后 F'=G'物=P物.g[a3-(9/2)3]=7/8 G物=7/8F S'=a2-(9/2)2=3/4a2=3/4S 所以P'=F'/S'=(7/8G物)/(3/4S)=7/6P答案为B10.分析:这类题注意两点,一是P=F/S=G/S二是将G=mg=Pgsh展开本题中 P B=G A+G B/S B=P A gh A+P B gh B S B/S B …①P B'=G B+S A=P B gh B S B/S A…②由①÷②再将 P A:P B=2:1 S A:S B=1:4 h A:h B=2:3 代入即可得答案D11.分析:计算液体对某个面的压力,先算压强P=Pgh再算压力F=PS其中注意单位换算,所以F=PS=Pghs=1×103kg/m3×10N/kg×0.5m×10﹣4m=1N12.分析:这题两种方法。

空气密度实验:温度、压强和密度的关系探究

空气密度实验:温度、压强和密度的关系探究
实验步骤: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测量空气的密度,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得出空气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密度变化规律
实验结论:空气的密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升高,密度减小;压强增大,密度增大。
掌握实验原理和方法
理解空气密度的概念
掌握温度、压强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学会使用实验器材,如气压计、温度计等
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添加标题
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的精度、实验环境的变化、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
实验误差的控制:选择高精度的测量工具、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提高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等
实验误差的影响: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实验误差的消除: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使用更先进的测量工具等方法来减小实验误差
空气密度实验:温度、压强和密度的关系探究
汇报人:XX
目录
01
实验目的
02
实验原理
03
实验步骤
04
实验结果分析
05
实验结论与讨论
实验目的
PART 01
探究温度、压强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温度、压强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温度、压强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选择图表类型: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散点图、折线图或柱状图
分析结果:观察图表,分析温度、压强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比较
实验误差的影响
改进措施和建议
差异的原因分析
总结实验结论
温度对空气密度的影响:温度升高,空气密度减小
压强对空气密度的影响:压强增大,空气密度增大

密度浮力压强计算题精选

密度浮力压强计算题精选
13、一个底面积是0.01米2的盛水烧杯放在面积是1.4米2的水平桌面上,烧杯和水的总重为11N,烧杯高0.12米,烧杯中水深0.1米。求:(1)杯底受到的水的压强(2)杯底受到的水的压力(3)桌面受到盛水烧杯的压强
14.一个质量为0.6kg,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g取10N/kg.求:(1)物块受到的重力.(2)物块对地面的压强.(3)若将物块浸没在水中后松手,通过计算判断该物块的浮沉情况.
1、1米3的冰熔解成水后,体积是多大?体积是增大了还是缩小了?(ρ冰=0.9×103千克/米3)
2、一只空瓶质量50g,装满水后总质量是1.3kg,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1.05k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3、有一捆横截面积是2.5毫米2的铜丝,质量为89千克,不用尺子量,计算出这捆铜丝的长度。(ρ铜=8.9×103千克/米3)
17、一次飓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降到9×104pa,当时房间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取1×105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为100㎡,屋顶受到的压力足以将屋顶掀翻。
(1)为什么屋外气压会急剧下降?
(2)求由于内外压强差使屋顶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3)举出应用题中所含原理的一个实例。
7、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铝块(ρ铝=2.7×103kg/m3)置于边长为50cm的水平台面上,求铝块对台面的压强.
8、如图3所示,用50牛的水平推力将20牛重的物体A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A与墙的接触面积为0.01米2,则物体对墙的压强为多大?
9、有一个合金块质量10kg,全部浸没在水中时,需用80N的力才能拉住它,求:此时合金块受到的浮力多大?
20、一个长方体游泳池水深2m,池底面积为1200m2(g取10N/kg)。求:(1)池底受到水的压强。

第1部分 微专题4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

第1部分 微专题4 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

微专题四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密度、压强、浮力的综合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常见的综合类型有:压强与密度的综合、浮力与密度的综合和密度、压强与浮力的综合三种类型,一般以计算题形式进行考查,解决此类问题时需要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将密度、压强、浮力连在一起的纽带是密度。

(2)由于关于压强、浮力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因此要学会提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从而进行公式的选择。

(3)计算时要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类型1压强与密度的综合(2021·北京)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

甲试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试管内液体的密度为ρ乙。

将两支试管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试管竖直,乙试管倾斜,静止时,两试管内液体相平,液面距离桌面的高度为h,如图所示,液体对甲、乙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ρ甲<ρ乙,p甲<p乙B. ρ甲<ρ乙,p甲=p乙C. ρ甲>ρ乙,p甲>p乙D. ρ甲>ρ乙,p甲=p乙甲试管竖直,乙试管倾斜,且液面相平,因此V甲<V乙;又m甲=m乙,根据ρ=mV可知,ρ甲>ρ乙;根据p=ρgh进行分析可知p甲>p乙。

C解析:由题图可知,甲试管中的液体体积要比乙试管中的小,因液体质量相同,由ρ=mV可得甲试管内液体的密度比乙试管内液体密度大,即ρ甲>ρ乙;又因为两试管中液面等高,所以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p甲>p乙,故C 正确。

(1)p=ρgh可知深度一定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关系。

(2)p=ρgh既可以求液体的压强,也可以求均匀实心规则固体的压强。

(3)可以通过ρ=mV进行求解密度或比较密度的大小关系。

类型2浮力与密度的综合[生活应用](2022·肥城月考)小明利用量筒和一个带胶塞的小瓶测量矿石的密度,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量筒量取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0;②将小瓶放入量筒内,小瓶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V1;③将适量的矿石放入小瓶中,再将小瓶放入量筒内,小瓶仍漂浮在水面上,读出体积为V2;④将瓶内的矿石全部倒入水中,再将小瓶放入量筒内,读出体积为V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强》教学案例鹿泉市宜安镇中学王军宇一、教学目标1.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 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画压力示意图;(2)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Pa)";(4)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 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压强的概念,压强公式难点:(1),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压力的关系(2),应用压强时,正确认识公式中的压力和受力面积三、教具教师用:电脑,电视,气球,针,钩码等学生用:橡皮泥,细线,钩码,小木块,弹簧测力计等四、教学方法:学生实验,类比法,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师:下面请两位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心口碎大石生:观看表演,产生疑惑师:为什么石头碎了而人却没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压强,相信不久之后你们会解开这个迷。

(二) 进行新课1、压力师:我们首先来观察几个实验.(1)钩码压塑料板(2)图钉按进木板里(3)木块放斜面上请三位同学上去分别画出三个力的示意图,确认示意图无误后,请学生归纳这三个力有何共同点。

生:方向都是与受力物体表面垂直的。

师:很好,在我们物理学中把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板书压力定义),压力作为一个力也有三要素,请同学一起回忆力的三要素。

生: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那么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又如何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它的方向和作用点。

生:方向垂直于受力物体表面,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

.师:那么大小呢?请同学们分析一下钩码对塑料板的压力大小。

生:集体回答等于人的重力大小。

师:从这里发现,塑料板受到压力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大小,压力方向又与重力方向相同,那么压力就是重力吗?生:思考回答师:不是的,因为它们的施力物体不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钩码;受力物体也不同,重力的受力物体是钩码,压力的受力物体是塑料板。

师:请同学们分析木板对斜面的压力大小,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吗?生:不等于。

师:同学们归纳一下:什么情况下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呢?生:思考回答.师:只有物体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的大小。

2、压力的作用效果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可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师: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呢?请学生观察钩码压塑料板,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生: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现象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是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引导学生列举例子并思考:(1)一个小孩和爸爸一起到沙滩散步时,他们都留下了脚印,谁的脚印较深呢?(2)用两手的食指压铅笔的两端,哪端的手感到疼且用力越大,感到越怎样?(3)用一只手掌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的食指顶压住气球,发现手指顶着的那部分气球形变得明显,且用力越大,形变越明显。

(4)小气球实验.师: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生猜想1: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生猜想2: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生猜想3:可能与材料的质地有关。

生猜想4:,,,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如何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先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学生无从下手时,教师可适当加以指导,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生:探究活动。

师:同学们都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了吗?下面请同学说说你的探究方法和结论.板书: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材料的质地确实有关,而刚才我们实验时也保持材料质地相同,具体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课后再探究。

由以上实验可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强弱有哪两种方法:生:(1)受力面积相同,比较压力的大小。

(2)压力相同,比较受力面积的大小。

师:那么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该如何比较呢?如:压力2N,受力面积是2m2;压力6N,受力面积是4m2,哪一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呢?(小黑板示)生:可以通过计算比较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知第二组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

师:很好,在我们物理学中要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一般取相同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来比较,而相同面积又取单位面积,由此我们物理学中引入压强这个物理量。

3、压强板书: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师:请同学根据压强概念推导压强公式。

生: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师:压强用p表示,压力用F表示,受力面积用S表示。

压强公式用字母表示:p=F/S.板书:p=F/S师:在国际单位中,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所以压强的单位是N/m2,专用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1Pa=1N/m2。

(板书)师:谁能说说1Pa表示什么物理意义生:表示物体1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是1牛。

4、压强知识的应用(1)压强的有关计算例题:一辆坦克的重量是2000000N,每条履带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为2m2,问坦克行使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小黑板示,图示)生:分析坦克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坦克重力的大小,坦克有两条履带,所以受力面积是4m2部分学生出黑板做。

(2)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师: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如:砖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Pa,松木是 Pa,花岗岩是 Pa.超大过限度物体就会损坏。

.让学生看图。

生:看图(课件)分析图中是增大压强还是减小压强。

用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

师:增大或减小压强有什么方法呢?生:归纳。

板书: 增大压强方法: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压力不变,减小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生:继续看图,分析,举例.说说心口碎大石的原因。

板书设计: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公式: p=F/S2、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增大压强方法:受力面积不变,增大压力。

压力不变,减小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受力面积不变,减小压力。

压力不变,增大受力面积。

课堂小结:1, 我们物理学中把垂直与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作业: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这节课在教学方式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本节课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多吸收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密度》教学案例鹿泉市宜安镇中学王军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学会用刻度尺、天平测定固体的体积与质量;(3)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相同;(4)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5)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2)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四、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五、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

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在第2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教具:天平砝码,铝块2个(大小不同),刻度尺,量筒,肥皂1个,泡沫1个,水,煤油,烧杯,运动会奖牌。

七、教学过程:引入:演示实验:1、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2、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引导学生动手参与、观察思考并回答)猜想和假设:启发学生对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想和假设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和假设)实验探究:组织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每种物质要选质量和体积不同的两组,是为了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与体积或质量有关?选两种不同的物质是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2、对实验过程进行指导。

(学生按方案进行实验,合理分工,并做好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如下: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铝块1 20.6 7.60 2.7铝块2 28.6 10.56 2.7水1 50 50 1水2 100 100 1(学生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归纳总结:1、分析数据: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B.水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水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