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重难点压强知识点

初二物理重难点压强知识点

初二物理重难点压强知识点初二物理重难点压强知识点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它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1帕=1N/m2,表示是物理意义是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4、F= PS;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应用: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8、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垂直距离,单位m。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

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

1标准大气压= 1.013×105帕= 76cm水银柱高。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大,水的沸点高,饭容易煮好。

15、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020-2021【物理】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020-2021【物理】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C.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质量后,p甲可能大于p乙
D.如果它们原来的压强相等,切去相等厚度后,p甲一定大于p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如果两物体原来的压力相等,也就是重力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剩余质量、压力都相等,但甲的接触面积大,对水平面的压强较小;
B.如果两物体原来的压力相等,也就是重力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厚度,根据体积公式V=Sh,h相同, ,得到V甲>V乙,甲剩余的质量小于乙剩余的质量,甲的压力小于乙的压力,根据压强公式 , , ,可以得到p甲<p乙;
A.木块A受到的重力为8N
B.丙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对于乙图减小了150Pa
C.合金块B的密度为3.2×103kg/m3
D.丙图中,物块B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600Pa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体积为2×103cm3的木块A漂浮在水面上,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则排开水的体积为:
由阿基米原理 ,根据漂浮的特点:
C.p甲>p乙;F甲>F乙D.p甲>p乙;F甲<F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已知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容器的重力相同,所以液体的重力相同,由于是直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所以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则
G甲=G乙

故物体的重力:
故A项错误;
BC.在图乙中,由漂浮的特点:

②-①得:
由阿基米德原理:
故 ,合金块B的密度为:
乙图中,AB都处于漂浮状态,而丙中,A仍漂浮,B沉于容器底部,乙图中: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解析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液体,其中V 甲大于V 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甲小于p 乙。

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和乙,此时,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 甲′、V 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p 甲′小于p 乙′,则V 甲′一定等于V 乙′B .若p 甲′小于p 乙′,则V 甲′一定小于V 乙′C .若p 甲′大于p 乙′,则V 甲′一定大于V 乙′D .若p 甲′大于p 乙′,则V 甲′一定小于V 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m m =乙甲,V V >甲乙,那么可知ρρ<甲乙;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和乙,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是''p gh ρ=甲甲甲、''p gh ρ=乙乙乙;AB .若p 甲′小于p 乙′,又因ρρ<甲乙,即''gh gh ρρ<甲甲乙乙可知道'h 甲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h 乙,由于S S >甲乙,那么'V 甲可能等于'V 乙,也可能'V 甲大于'V 乙,A 、B 错误;CD .若p 甲′大于p 乙′,又因ρρ<甲乙,即''gh gh ρρ>甲甲乙乙可知''h h >甲乙,由于S S >甲乙,那么'V 甲一定大于'V 乙,C 正确,D 错误。

2.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5∶4,底面积之比S 甲∶S 乙=6∶5,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5B .甲、乙的高度之比是8∶15C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D .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264===355F p S F p S ⨯甲甲甲乙乙乙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F =G =mg 可得,甲、乙的质量之比4===5G m G F g G m G F g=甲甲甲甲乙乙乙乙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甲、乙的体积之比4416====5525m V m m V m ρρρρ⨯⨯甲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甲、乙的高度之比1658====25615V h S V S V h V S S ⨯⨯甲甲甲甲乙乙乙乙甲乙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5,所以m 甲<m 乙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物体质量m 甲剩<m 乙剩由G =mg 可知剩余物体的重力G 甲剩<G 乙剩对地面的压力关系F 甲剩<F 乙剩底面积之比S 甲∶S 乙=6∶5所以S 甲>S 乙由p =FS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由于水平面上的柱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可以利用p =ρgh 比较,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Δp 甲′=ρ甲g Δh ,Δp 乙′=ρ乙g Δh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5∶4 ρ甲>ρ乙所以Δp 甲′>Δp 乙′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2∶3 p 甲<p 乙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p -Δp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D 错误,符合题意。

备战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备战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大题培优 易错 难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将圆柱体分别置于它们的上方,甲、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

现将A 、B 位置互换,互换前后甲、乙上表面受到压强变化量大小分别为A B p p ∆∆、,互换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p 甲乙、,则A .AB p p p p ∆=∆>甲乙, B .A B p p p p ∆>∆=甲乙,C .A B p p p p ∆=∆<甲乙,D .A B p p p p ∆<∆=甲乙,【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圆柱体甲、乙完全相同,将圆柱体AB 分别置于它们的上方,甲、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将A 、B 位置互换,互换前后甲、乙上表面受到压强并无变化,所以A B p p ∆=∆由图可知A 与圆柱体接触的积小于B 与圆柱体接触的面积, 所以G A <G B互换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甲=G 甲+G B F 乙=G 乙+G A因此F 甲大于F 乙;由压强公式Fp S=可知 p 甲>p 乙故选A 。

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盛有密度不同的盐水,放在水平桌面上。

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个烧杯中,当鸡蛋静止时,如图所示,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

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p 1 和 F 1,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p 2 和 F 2;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p 1′和 F 1′,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 p 2′和 F 2′。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1212p p F F <<,B .1212=p p F F <,C .1212==p p F F '''',D .1212p p F F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B .由图可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分别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因为ρρ>液物时物体漂浮,ρρ=液物时物体悬浮,所以乙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因为p gh ρ=,且两杯中液面相平,所以,乙杯底的压强大于甲杯底的压强,即12p p <;又因为两个烧杯的底面积相同,根据公式F pS =可知12F F <,故A 正确,B 错误; CD .由图可知,甲杯中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大于乙杯中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两液面相平,则甲杯中盐水的体积小于乙杯中盐水的体积,又因乙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甲杯中盐水的密度,所以根据mVρ=可知,甲杯中盐水的质量小于乙杯中盐水的质量,甲杯中盐水的重力小于乙杯中盐水的重力,同一只鸡蛋,则重力相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则杯子重力相等,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杯子、杯子内的盐水和鸡蛋的重力之和,所以,甲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即12F F '<',又因为两个烧杯的底面积相同,根据公式Fp S=可知,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即12p p '<',故C 、D 错误。

备战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考试时,小丽同学对所涉及的一些物品进行了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 .小丽的重力为900牛顿B .一张草稿纸对折后对桌面的压强为1PaC .一张物理试卷的面积为21mD .小丽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于900牛顿 【答案】B 【解析】 【详解】AD .通常中学生的体重为 500N 左右,小丽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体重约为500N ,故A 不符合题,D 不符合题意;B .一张草稿纸的重力约0.1N ,一张草稿纸对折后的长、宽分别约30cm 、20cm ,则面积为600cm 2=0.06m 2,对地面的压强为20.1N 1.7Pa 0.06m F p S ==≈ 由估算可知一张草稿纸对折后对桌面的压强接近1Pa ,故A 符合题意; C .一张试卷的面积比21m 小得多,故C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它们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量△F 甲、△F 乙的关系是( )A .△F 甲一定大于△F 乙B .△F 甲可能大于△F 乙C .△F 甲一定小于△F 乙D .△F 甲可能小于△F 乙【答案】C 【解析】 【详解】两个正方体的边长分别为h 甲和h 乙,h 甲<h 乙,由p =F S =G S =mg S=ρVg S =ρShg S =ρgh可知,由于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 甲=p 乙,所以,ρ甲gh 甲=ρ乙gh 乙,在两正方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高度的部分,由于底面积不变,对地面的压力变化是切去的部分,即:△F =ρ△Vg =ρS △h g =ρh 2△hg ,则:F F 甲乙=22h hg h hg ρρ甲甲乙乙 =h h 甲乙<1, 所以,△F 甲<△F 乙,故△F 甲一定小于△F 乙。

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

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 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 A 、B 高度相等,其底面积 S 的大小关系为 S A >S B .现分 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 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 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 A 、△m B 以及底面积△S A 、△S B 的判断,正确的是( )A .△S A >△SB ,△m A =△m B B .△S A >△S B ,△m A >△m BC .△S A <△S B ,△m A >△BD .△S A <△S B ,△m A <△m B【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为p =F G mg Vg Sgh S S S S Sρρ=====ρgh,柱体 A 、B 高度相等,且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相等,所以有:ρA gh =ρB gh ,故ρA =ρB ,水平地面上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 =G ,根据G =mg 、ρ=可得,切去部分后A 、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ρA (S A ﹣△S A )gh =ρB (S B ﹣△S B )gh ,则S A ﹣△S A =S B ﹣△S B ,又因为S A >S B ,所以,△S A >△S B ,故CD 错误;因为S A >S B ,柱体 A 、B 高度相等,所以A 的体积大于B 的体积,又因为ρA =ρB ,所以,m A >m B ,切去部分后A 、B 剩余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m A ﹣△m A )g =(m B ﹣△m B )g ,即m A ﹣△m A =m B ﹣△m B ,所以,△m A >△m B ,故A 错误,B 正确.故选B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物体上沿竖直方向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压强p p 甲乙、比较,正确的是( )A .可能是p p 甲乙>B .一定是p p 甲乙>C .可能是p p =甲乙D .一定是p p <甲乙【答案】B【解析】 【分析】 【详解】甲乙被切去厚度相同的部分并分别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时,对水平表面的压力是不变的,但是压强都变大,假设它们增大的压强分别是p ∆甲、p ∆乙,由压强公式F p S=可知()'22----h G G G h h p p h h h h h h h h ∆==⋅=⋅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甲 ()'22----hG G G h h p p h h h h h h h h ∆==⋅=⋅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乙 因为''p p =甲乙,并且--h h h h <甲乙可知''-h -hh h p p h h ⋅>⋅甲乙甲乙 即p p ∆>∆甲乙,所以p p 甲乙>,故选B 。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

中考物理压力与压强的综合热点考点难点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 A、B 高度相等,其底面积 S 的大小关系为 S A>S B.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 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 A、△m B以及底面积△S A、△S B的判断,正确的是()A.△S A>△S B,△m A=△m B B.△S A>△S B,△m A>△m BC.△S A<△S B,△m A>△B D.△S A<△S B,△m A<△m B【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因为p=F G mg Vg SghS S S S Sρρ=====ρgh,柱体 A、B 高度相等,且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相等,所以有:ρA gh=ρB gh,故ρA=ρB,水平地面上的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即F=G,根据G=mg、ρ=可得,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ρA(S A﹣△S A)gh=ρB(S B﹣△S B)gh,则S A﹣△S A=S B﹣△S B,又因为S A>S B,所以,△S A>△S B,故CD错误;因为S A>S B,柱体 A、B 高度相等,所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又因为ρA=ρB,所以,m A>m B,切去部分后A、B 剩余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有:(m A﹣△m A)g=(m B﹣△m B)g,即m A﹣△m A=m B﹣△m B,所以,△m A>△m B,故A错误,B正确.故选B.2.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

取两块质量相同的橡皮泥,将一块橡皮泥撑开成碗状放入甲液体中,将另一块捏成球形状放入乙液体中,橡皮泥静止后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甲=F乙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甲<p液乙C.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D.容器对地面的压强p地甲>p地乙【答案】A【解析】【分析】 【详解】A .橡皮泥在甲液体中漂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G ,橡皮泥在乙液体中悬浮,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乙=G ,所以F 甲=F 乙,故A 符合题意;B C .两个相同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容器中分别盛有相等体积的不同液体甲、乙,当放入橡皮泥后,液面仍然相平,说明橡皮泥排开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由于橡皮泥受到的浮力F 甲=F 乙,则=V g V g ρρ甲乙甲排乙排=ρρ甲乙液体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 gh ρ甲甲液甲=p gh ρ乙乙液乙由于=ρρ甲乙,=h h 甲乙所以=p p 液甲液乙,故B 、C 错误; D .容器对面的压强分别为G G F p S S+==液甲甲容地甲G G F p S S+==液乙容乙地乙由于液体甲、乙的体积相同,密度相同,所以液体甲、乙的质量相同,重力也相同,所以p p =地甲地乙故D 错误。

(完整版)初中物理压力压强知识点总结+经典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压力压强知识点总结+经典练习题+答案

(完整版)初中物理压力压强知识点总结+经典练习题+答案初中物理压强知识点总结一、知识要点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表面。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控制变量法研究。

)2.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平方米(㎡)。

1帕斯卡(Pa)=1牛顿/米2(N/㎡)⑷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改变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或减小减小压强。

该部分内容在陕西中考当中每年都会以选择题选项的形式出现,都为常见生活现象的分析,相对容易,只需识记理解即可。

3.液体的压强。

⑴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⑵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⑶液体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⑷压强公式:①推导过程:液柱体积V=Sh ,质量m=ρV=ρSh 膜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 膜片受到的压强:p= F/S=ρgh ②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液体压强是重点内容,该部分常与浮力或其他章节内容结合考查,以计算大题或者实验题的形式出现,纵观13、14、15三年的陕西物理卷来看,13年是固体压强结合功率部分考查,14年和15年均是液体压强与密度、浮力结合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甲、乙两相同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甲、乙两容器里分别装有两种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在同一高度上的A 、B 两点液体的压强A p 和B p 的大小关系为A .AB p p > B .A B p p =C .A B p p <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甲、乙两容器相同,两种液体的质量相同,由F p S=和 F G mg ==知两个容器底部所受压强相同,即p p =甲乙,∵A 、B 两点在同一高度上,m m =乙甲, V V 甲乙>,∴ρρ甲乙< ,∴根据p gh ρ=知:AB 以下液体对底部压强A B p p 下下<,∵AB 两点压强为A A p p p =-甲下,B B p p p =-乙下 ,∴A B p p >.故选A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C.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玻璃管上方气压下降,气压计内部气压可将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托起更高,A选项错误;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罐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B选项正确;C.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且作用存于各个方向上。

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受到大气压竖直向上的作用,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同样会受到大气压垂直作用于其上的作用,纸片同样不会掉下来,C选项错误;D.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Pa,相当于10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试管中水柱产生的压强远远小于大气压强,试管中的水柱可以被大气压托住,故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不会从管口流出,D选项错误。

故选B。

3.甲、乙两完全相同的烧杯中装有不同液体,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

液体对两个物体下底面的压强分别是p甲、p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甲、F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p p <甲乙 F F =甲乙B .>p p 甲乙 F F <甲乙C .p p <甲乙 F F 甲乙>D .>p p 甲乙 F F 甲乙>【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可知,甲烧杯中的物体漂浮在液体中,乙烧杯中的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所以甲烧杯中的物体和乙烧杯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 FG ==浮甲浮乙物又根据压强与浮力关系,可知F p S =浮甲甲底 F p S p S =-浮乙乙顶乙底则p S p S p S =-乙顶甲底乙底即0p p p =->乙顶乙底甲底故p p <甲乙;因为甲烧杯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小于乙烧杯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根据公式F gV ρ=浸浮液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两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G G G G G g hS V ρ=++=++-甲甲甲浸物甲液物容容容 ()F G G G G G g hS V ρ=++=++-乙乙乙浸物乙液物容容容由于F gVG ρ==甲甲浸浮甲物 F gV G ρ==乙乙浸浮乙物则F G ghS ρ=+甲甲容容F G ghS ρ=+乙乙容容因为ρρ甲乙>,则F F甲乙>故选C。

4.把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方体各自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若把甲叠放在乙上面,如图所示,则乙对地面的压强为:A. p1+p2B. p12+p22C.331221p pp+D.331222p pp+【答案】D【解析】【详解】设两正方体的密度为ρ,边长分别为L甲和L乙,=F mg Vg Shgp ghS S S Sρρρ====甲正方体的边长1=PLgρ甲乙正方体的边长2=PLgρ乙把甲放在乙的上面时,乙对桌面的压力:33=(+)g=(+)g=(+)gF G m m V V L Lρρρ=甲乙甲乙甲乙总乙对桌面的压强:331233333333122222222(+)(+)g==p pgL L p pF g gppS L pgρρρρρ+==甲乙乙乙故选D5.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柱形容器(S 甲>S 乙)放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倒入(液体不溢出)或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为p'甲、p'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 .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可能等于p'乙B .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C .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D .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小于p'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 甲>h 乙,然后利用p gh ρ=可推出甲、乙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由S 甲>S 乙,再根据F p S=可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由S 甲>S 乙可知,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在容器中的高度大小,又由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利用p gh ρ=可推出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

【详解】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 甲>h 乙,根据p gh ρ=可知:ρρ<甲乙; A .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增加量相同,S 甲>S 乙,由F p S=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p p ∆<∆甲乙,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小于p'乙,则A 错误;B .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减少量相同,S 甲>S 乙,由F p S=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p p ∆<∆甲乙,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大于p'乙,则B 正确;C .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S 甲>S 乙,则甲液体的高度增加量∆甲h 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增加量∆乙h ,又ρρ<甲乙,根据p gh ρ=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p p ∆<∆甲乙,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小于p'乙,故C 错误;D .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S 甲>S 乙,则甲液体的高度减少量∆甲h 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减少量∆乙h ,又ρρ<甲乙,根据p gh ρ=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p p ∆<∆甲乙,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大于p'乙,故D错误。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液体压强公式、液体压力公式及密度、重力公式等,要求学生对各公式之间的关联物理量及影响情况分析到位,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典型性。

6.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S的薄壁圆筒形容器,内盛某种液体,将质量分别为Am、Bm、Cm,密度分别为Aρ、Bρ、Cρ的均匀实心小球A、B、C放入液体中,A球漂浮、B 球悬浮、C球下沉,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 A、F B、F C。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若A B Cm m m==,则A B CF F F=<B.将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可能上浮C.只取出A球,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了ABmSρD.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A B Cgm m mS++【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小球A漂浮,小球B悬浮,小球C沉底;(1)当A B Cm m m==时三小球的重力相等,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体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据此判断三小球受到的浮力关系;(2)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沉底,将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据此判断剩余部分在液体中的状态;(3)由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等时悬浮可知液体的密度,小球A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球A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V Sh=求出只取出A 球时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的高度;(4)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mVρ=求出B球和C球排开液体的体积,进一步求出三球放入液体后排开液体的总体积,利用V Sh=求出容器内液体上升的高度,利用p ghρ=求出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

【详解】由图可知,小球A漂浮,小球B悬浮,小球C沉底;A.若A B Cm m m==,则三个小球的重力相同,因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体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小球A和B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小球C 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则A B C F F F =>,故A 错误;B .因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沉底,则将C 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剩余部分一定仍沉底,故B 错误;C .由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等时悬浮可知,液体的密度为B ρ,小球A 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A A A F G m g ==浮由浮排F gV ρ=可得,小球A 排开液体的体积A A AA B BF m g m V g g ρρρ===浮排液 只取出A 球,容器中液面降低的高度AA B A B m V m h S S Sρρ∆===排故C 正确;D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由mVρ=可得,B 球和C 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分别为BB B Bm V V ρ==排,CC C Cm V V ρ==排三球放入液体后,排开液体的总体积CABA B C BBCm m m V V V V ρρρ=++=++排排排排容器内液体上升的高度CABBBC m m m h V S Sρρρ++∆'==排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CABBBCC B A B C ()B m m m m g p g h gm m SSρρρρρρρ++∆=∆'==++液故D 错误。

故选C 。

7.如图所示,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冰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中悬浮着一个小球,三个相同的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块的密度大于球的密度B .若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小C .水对三个容器底的压力不同D .三个容器中,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冰块漂浮在乙容器中,ρρ水冰块<,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ρρ=小球水,所以ρρ小球冰块<故A 错误;B .小球悬浮在丙容器中,ρρ=小球水,如果向丙容器中加入酒精,则液体密度减小,由浮排F gV ρ=可知,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小,小球将下沉,故B 正确;C .由题意可知,水的密度ρ与深度h 都相同,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 知,p p p ==甲乙丙,由Fp S=可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 pS =,由于压强与容器底面积都相同,则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 F F ==甲乙丙,故C 错误;D .在乙容器中,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施加给冰块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即F 浮,冰块会反过来施加给容器(包括水和玻璃杯)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即F 压,而F F=压浮这个压力会通过容器传导给桌面.冰块因为漂浮,所以==F G G.浮排冰块所以,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F G G,甲水杯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 G G G G G G,乙水排杯水杯冰块因为='+='+G G G G G,水水排水冰块因此,甲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同理丙容器对于桌面的压力等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故D错误.8.如图所示,盛有液体甲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和均匀圆柱体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