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

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在发生了一个事件或情况之后,我们通常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
你想知道调查报告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大学生读书现状分析“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对优秀的书籍推崇备至。
毋庸置疑,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国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历届白宫主人无不嗜书如命,而且大都从学生时代就养成读书的习惯。
就我们自身而言,十二年寒窗苦读换来了一张大学通行证,十二载书山攀登赢得了人生的半块虎符。
这是莘莘学子们走过的求学之路。
那么走进大学校园后的大学生们的读书现状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本院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做了一份读书类别的调查。
在整个读书过程中调查发现:文学著作及报刊杂志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由于学习需要,学科辅导书在学生中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而遭遇冷门的则是政治法律、哲学及军事科学等。
这些书本的选择是学生知识阅读单调的体现,在一个如此丰富多彩的时代,学生阅读的书本选择却缺乏多元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大学生读书现状原因分析(一)学科影响,读书“功利化”在此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中文系中外名著以及与各种考证相关的参考书是比较受欢迎的,而谈到中外名著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首学科的性质及老师要求使然,就我们所知,中文系的的许多课程,例如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文学。
都需要阅读很多作家的小说,课上老师也会要求或者介绍一些作家的作品。
考试以及学习需要,作为中文系的我们或多或少的会选择中外名著,而如果我们调查的是历史系的阅读书籍情况,毋庸置疑的当属历史文化类占主导位置。
其二各种考证,考研使然,就我们所知,不论哪个系,哪个学生,大学都要拿到英语四级,计算机一级,普通话的证书才可以毕业,所以各种证书的参考书成了我们的宠儿。
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大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篇1读书,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来说,耳熟能详。
无可否认,大学阶段是读书观形成并逐步稳定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安康、人格养成和社会适应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理解目前大学生的读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唤起大学生的读书意识,并且为了让大家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因此利用这个假期,我开展了对于大学生读书现状的调查,以下是调查内容及结果。
一.调查对象:大学同学二.调查方式:此次报告主要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法。
三.调查时间:20xx年2月四.调查结果:〔一〕多数大学生不喜欢读书调查显示,63.5%的学生目前是不喜欢读书,他们普遍认为,互联网等其他多媒体日益兴旺,增长知识远远不止书本一种形式。
只有28.9%的学生称很喜欢读书,把读书作为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二〕阅读渠道多样,电子阅读成为时尚。
在“你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问题上,44%的同学选择了从图书馆借阅,20%的学生选择自己购置,31%的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渠道。
从中看出,图书馆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扩大阅读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从结果中也明显地发现电子阅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阅读不可无视的媒介。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读物的出现已经开场挑战传统的纸质书籍,并悄然改变大学生的阅读方式。
〔三〕虽然对图书的供应比拟满意,影响读书的因素众多。
由于参加各项活动和忙于社团工作,很多同学没法抽出足够的时间用于读书,还有些人是由于图书馆的座位不够而寝室不能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读书,所以他们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以致不能经常的去读书.〔四〕快餐式“浅阅读”渐成风气。
什么叫浅阅读、快餐化?根据这些年的有关报道,大致可以归结为:一是鼓吹所谓的“读图时代”;二是鼓吹所谓的“速读”和“缩读”;三是鼓吹“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
在对我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成认自己的阅读比拟快餐化,通常以阅读为主。
仅有少数学生对自己比拟偏爱的读书会精读甚至重复读。
有关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研报告5篇

有关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研报告5篇有关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研报告【篇1】【调查目的、结果】“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成为生活中的指路明灯。
”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养成终身自觉阅读的习惯。
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景,便于针对性地推荐阅读书目,科学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拓展课堂教学资料。
本学期11月份,对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调查。
全班学生人数59人,收回调查表59份。
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调查分析】1、阅读习惯差: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班学生喜欢读书的学生大约占一半,竟然还有2人不喜欢读书,情景堪忧;自觉读书的不足班级学生的一半,大部分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阅读;每一天保证一小时阅读的学生64%,阅读时间不能保证,各几乎占三分之一;尤其是不愿意与同学交流阅读体会者占多数,仅7人愿意与人交流;在阅读批注、圈画记录方面有40%人从不动笔;49.2%学生阅读时能做到专心致志,3.4%人竟然是在三心二意的状态下阅读,47.5%学生承认阅读时比较认真。
由此可见,大多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自然无法评估。
而从调查表中得知学生迫切期望教师向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运用课堂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讲一讲阅读故事,定期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
2.阅读资料单一:身为六年级学生,竟然还有17名学生喜欢看卡通小说类书籍,阅读中外名著者仅占班级的45.5%。
阅读书目比较直观、浅显,欣赏不了陶冶性情的名著,看不懂深奥的自然科学书籍,喜欢浏览浅显易懂的卡通小说、童话寓言类书籍,与所在年级不成正比。
【调查反思】1.家庭因素。
从学生的家庭环境来看,他们大部分来自进城打工者家庭,这些家庭缺少基本的读书氛围,很多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夜都在电视前或者在打牌中度过。
家长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阅读习惯,没有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的熏陶,这一客观因素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通用12篇)

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通用12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通用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1一、调查前言(1)调查背景:不言而俞,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主角。
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限于课本知识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2)调查项目:对课外阅读的感兴趣程度、进行课外阅读的理由、目的等。
(3)调查方式: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4)调查途径:首先经过本班同学、朋友、社团中的学长学姐发放一部分调查问卷,但人数不够并且男女比例不协调,随后在教学楼下发放调查问卷。
(5)调查范围:本小区全体学生二、调查统计与分析(一)从阅读兴趣上看大学生的`阅读类型广泛,有名著,散文,小说,诗歌,自然科学类,专业类读物等,其中喜欢小说的最多,约占30%,散文其次,约占20%。
所以能够看出,此刻的大学生对于小说散文这类读物最热衷。
在你是否阅读过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水浒传》、《战争与和平》等这个问题上,有约20%的人表示经常读,有60%的人表示有时读,也有15%的人表示基本不读,甚至还有2%的人表示从没读过。
由这些数据能够看出我校大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还是不太关注的,这给了我们学生一个警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当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是作为一个大学生能够也是应当做到的。
(二)从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上看在时间上:30%的学生每一天花2小时以上的时间作课外阅读,60%的学生花1~2小时,10%的学生花3小时,10%的学生花1小时以下的时间。
2024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2024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课外阅读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期为提升大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涵盖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内容、阅读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其中每周阅读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占到65.2%。
在阅读方式上,78.6%的学生选择纸质书籍,而21.4%的学生选择电子书。
此外,调查还发现,大学生主要在寝室和图书馆进行阅读。
阅读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主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类书籍,占到总数的56.7%。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阅读专业书籍和励志类书籍。
不过,也有一部分学生阅读内容较为杂乱,缺乏系统性。
阅读时间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相对较少,每周阅读时间在1-3小时之间的学生占到总数的62.1%。
同时,有24.3%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
这表明,大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分配上还有待加强。
四、分析与对策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阅读时间相对较少;二是阅读内容较为单一;三是阅读方式偏重于传统纸质书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增加课外阅读时间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投入。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鼓励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丰富阅读内容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
除了文学类书籍外,可以尝试涉猎其他领域,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创新阅读方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书和网络阅读逐渐成为新的阅读方式。
大学生应该积极尝试新的阅读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同时,学校和图书馆也应该加强数字化阅读资源的建设。
建立阅读指导体系学校可以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的调查。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掌握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偏好、时间投入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情况,为促进大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的对象涵盖了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 1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850 份,同时对 50 名大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阅读频率调查结果显示,约 40%的大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在 5 小时以下,30%的大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在 5 10 小时,20%的大学生每周阅读时间在 10 15 小时,只有 10%的大学生每周阅读时间超过 15 小时。
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相对较少。
2、阅读类型在阅读类型方面,小说类书籍最受大学生欢迎,约占 45%;其次是人文社科类书籍,占 25%;专业相关书籍占 20%;而自然科学类书籍和其他类型的书籍则相对较少,分别占 5%和 5%。
这反映出大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更倾向于选择轻松娱乐和能够拓展人文素养的书籍。
3、阅读目的对于阅读目的,超过50%的大学生表示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30%的大学生是为了休闲娱乐;15%的大学生是为了完成学业要求;而只有 5%的大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4、阅读方式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电子阅读成为了大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
约 60%的大学生会选择电子阅读,40%的大学生仍然偏好纸质阅读。
然而,在深入访谈中发现,虽然电子阅读方便快捷,但很多大学生认为纸质阅读更有助于深入思考和集中注意力。
5、影响阅读的因素影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较多。
其中,学业压力是最主要的因素,约占 40%;其次是网络娱乐的诱惑,占 30%;缺乏阅读氛围和不知道如何选择书籍分别占 15%和 10%;还有 5%的大学生认为是图书馆资源不足。
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相关推荐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根据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 发现目前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偏少, 阅读结构极不合理,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应的课外阅读指导。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 有责任也有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学校应采取的对策是应加大导读力度, 帮助学生调整阅读结构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引导大学生阅读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
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对策一、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食粮, 课外阅读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什么书, 读多少书, 怎样读书, 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 目前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
本文旨在通过对本校大专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 提出建议, 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学生阅读情况, 我们在本校部分大专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份问卷,收回份, 回收率为。
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范围狭窄、阅读结构极不合理是目前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特征。
这一结果大体显示出当前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具体分析这一情况,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1、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休闲调查显示, 的大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是为了休闲消遣, 是为了拓展知识, 经常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只有, 而且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局限于自己所属系的科目。
可以看出, 除扩展知识面、修身养性外, 休闲娱乐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 因此报纸杂志最受欢迎, 达到了 %, 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文章简短, 读起来方便, 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而且信息量大,让“ 象牙塔”中的学子们, 更便捷地了解社会, 从而成为阅读休闲的首选。
《中国青年报》、《参考消息》、《电脑报》、《生活文摘周报》、《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就成了学生们最喜欢阅读的报纸杂志。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实践报告范文(通用6篇)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实践报告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实践报告范文(通用6篇)在想要了解某一情况或某一事件时,我们有必要仔细地调查清楚,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实践报告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实践报告1一、调查统计数据及分析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针对同学们读书的范围、时间、目的、种类、地点、途径以及去图书馆的次数。
活动从学院各系各年级各专业中随机抽取60个被调查者,回收率96.7%。
经过本小组成员的分析和讨论,其结果如下:从阅读范围来看,大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书籍按次序排列为:文学类,娱乐类,励志类,专业类,旅游类,科教类,经济类,传记类,医学类,计算机技术,哲学类。
从阅读时间来看,绝大部分大学生缺乏阅读时间。
从阅读目的来看,79.3%的同学是无目的地看书。
相比之下,其他如“丰富知识”、“习惯使然”、“老师所迫”等所起的影响作用则要低得多。
调查发现,郭敬明、韩寒、席慕容、安东尼等青春小说作家是大学生最喜欢的作者。
许多女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科技等方面的读物兴趣更少,而对活泼、轻松、娱乐性的文学类、生活类、言情类读物甚感兴趣,在科技、军事、体育、历史方面,男生的兴趣显著高于女生。
从阅读地点看,同学们最喜欢在寝室看书,在图书馆和教室各占25%,也有些同学很随意在那都能看。
从阅读途径来看,通过图书馆借阅的占44.8%,自己购买占34.5%。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很少,阅读量很小。
这一结果并不因为男女性别差异而产生太大差别。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一)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很多积极的因素1、我校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本次调查表明在课外阅读兴趣等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虽然在调查中,我们知道的是大学生对娱乐类和文学类读物比较偏爱,但这并不能掩盖阅读的多样化倾向,大学生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与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关键字;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选择正确的阅读内容,对大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效;1.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为了详细的了解我校学生的阅读状况,本研究在合理设;2.课外阅读现状;2.1缺少读书氛围;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应该提高课外阅读量的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与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问卷调查,了解了我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并分析产生的原因,以及根据目前出现的这一现状而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提高大学生阅读水平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优化学生借阅条件,兴校园读书之风。
关键字;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对培养青年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情操,丰富人文情怀,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的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选择正确的阅读内容,对大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充实科学文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读书使人得到一种风雅的风味。
”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才情通达,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追求。
[2]掌握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倾向,对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为了详细的了解我校学生的阅读状况,本研究在合理设计调查表的基础上,在2014年6月对兰州文理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回收100份,有效率100%。
调查时间,调查对象中,男生58人,女生42人,其中大一的有53人,大二的有47人。
2. 课外阅读现状2.1 缺少读书氛围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应该提高课外阅读量的有93%,有46%的以为课外阅读对自己帮助很大,其中认为自己身边读书气氛很好的有30%,一般,没几个人又阅读习惯的有35%,很差,都不喜欢读书的有26%,不太清楚的有9%。
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都认为读书的重要,但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因为身边有阅读习惯的人不多,同学相互影响。
因而课外阅读气氛不浓,致使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偏少。
2.2 课外时间多用于娱乐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同学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一天用于阅读的时间少于一小时的有12%,一个多小时的有24%,两小时以上的有12%,随意,看心情的有48%,而一天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课外阅读的只有25%,用于逛街的有15%,体育活动的有25%,观看影视的有28%,与朋友聊天的有11%,其他的有18%,据以上数据观察,课余时间用于阅读的很少,娱乐生活相当丰富,占据了同学们绝大部分课余时间,以至于没有多少时间用来阅读,导致能养成有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人少之又少。
3.阅读动机和目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2%的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为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35%是为力满足兴趣爱好,33%是为了提高修养,涵养性情,而有一半的学生阅读动机是为了满足个人社会需要。
由此可知,大部分阅读是为了满足社会个人需要,只有少部分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涵养性情而阅读的。
在这样的社会还没有认识到读书对人生素养的重要性。
[3]4.阅读计划和阅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有38%的学生制定了阅读计划,13%的能完成制定的计划,23%的从没有阅读计划,39%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了,有53%的选择读书方式为纸质阅读,19%选择网上阅读,27%选择手机阅读,有一半以上的选择纸质阅读,但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让我们能迅速找到想要的信息,方便快捷,应当同时发挥纸质阅读的传统优势和网络阅读的便捷优势相互补充。
[4]5.阅读种类及习惯调查结果显示,有41%的阅读文学类的书籍,22%的阅读专业知识类的书籍,21%的阅读娱乐消遣类的书籍,28%应用技能类的书籍,24%的阅读其他书籍,42%的在寝室读书,34%的在图书馆读书,13%在教学楼自习室读书,18%的在其他地方读书。
同样的一本书有32%会反复再度,28%的不会再读,40%的有时会,有时不会。
有26%的阅读求质量,会做详细的笔记的读后感,38%的了解大意,不求甚解,37%的随机阅读,偶尔做阅读笔记。
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阅读文学类书籍,增加知识面,增长见识。
一部分增加专业技能知识,少部分增加其他兴趣知识,坚持每天读书的特别少,只是偶尔阅读,没有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没有良好的读书习惯,大部分都是了解泛读,不做相应的读书笔记及观后感。
6.课外阅读与专业知识调查结果显示,有15%认为读课外书与所学专业有很大的冲突,50%认为课外书促进所学专业学习,35%认为二者没关系,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认为课外阅读对专业知识有帮助,可以促进专业知识学习,拓展知识层面。
3 调查结果分析课外阅读无疑是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他的话形象地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开拓学生视野,开阔学生思路的一条重要途径。
通过调查,对大学生阅读情况得出了以下特点:1.当代大学生的兴趣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本次调查表明在课外阅读兴趣等方面,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出了个性化和多样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种类也繁多,虽然在调查中,我们知道的是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比较偏爱,但这并不能掩盖阅读的多样化倾向,大学生注重从多方面去发展提高自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入手,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
2.当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
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
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对他们迫切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他人生活的解读,忽视了自己的生活,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3.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无目的性。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阅读并不是有针对性的,而是“泛读”,读后也没有进行思索。
这说明我们并没有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
我们应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
只有在平时的阅读当中进行反复练习,培养这种能力,我们才能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才能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及效果。
对此,我们认为要处理好阅读与人生理想,阅读与学业发展,阅读与特长发展,阅读与赢得机遇,阅读与创造幸福的关系。
在大学课程中,重视的是理论联系社会实际,使三年的学习生涯慢慢凝聚成自我发展的合力,铸成适合自我发展目标的基础,这是观念目标的本意。
4意见(建议)正确读书,读好书1.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课外阅读原则,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
书海无涯,然而同样良莠不齐。
高校需要尽早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选择书籍,形成正确的阅读原则。
1.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建立的阅读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广泛原则、科学性原则等。
要引导大学生广泛涉猎,但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自己的爱好来确定大致阅读目标,有选择性地选择书目,科学地规定阅读时间、内容、顺序和方法,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顺序,配合学科本身的内容体系和知识体系,循序渐进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笔者所在的学院就坚持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培养目标,为学生开具“阅读书目”,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南。
2.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不少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品位不高的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精神不振,不思进取,影响学习的现象,高雅文化已经被挤兑到边缘,这样的倾向不得以改善将会最终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
3.针对这样的不良阅读倾向,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学会欣赏高雅的文学名著,教他们懂得深层次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必要时候图书馆还可以在借阅制度上加以限制和阅读上进行引导。
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可以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4.引导大学生提高阅读效果,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效果是大学生通过读书活动提高文化素质的关键,指导大学生们把所读的书读好,提高阅读效果,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科学正确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益和质量。
可以通过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阅读,控制好阅读的速度,有层次、有针对性、有个人特色地进行阅读。
5.合理利用网络来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网络阅读的影响好比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大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可能造成阅读兴趣的泛化。
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和阅读能力为宗旨,正确引导大学生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获取技能以及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知识,引导大学生掌握高效的获取信息技能和最新的文献信息获取手段,并利用网络来培养其阅读能力,指导大学生积极利用网络媒介的优势,通过网络阅读书籍、购买书籍、查询资料等。
高校要积极发挥校园网的功能,建立网络信息资源目录,为大学生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服务,同时提供便捷及时地网络阅读导航,在校园网上实现书目导读,把那些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的优秀书籍推荐给大学生,有意识地对大学生的读书方向给予引导,避免大学生盲目浏览,节约其时间,提高其阅读效果。
随着大学课程的增加和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我校大学生课外阅读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以,我们希望借此能引起学校更为广泛的关注,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正错误,克服缺点,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意义,更好的指导大学生们读好书,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