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行程问题是指关于物体运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题。

主要的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相遇时间。

练一: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

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即两车行的路程相差64千米。

有了路程差和速度差,可以求出相遇时间为8小时。

其他计算就容易了。

2.小玲每分钟行100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3.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克,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

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与汽车相距75千米。

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小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比客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

练二:1.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

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先计算快车3小时行120千米,再减去25千米就是路程的一半,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则慢车行了63千米。

因此慢车的速度为21千米/小时。

2.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

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

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3.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乙地?4.学校运来一批树苗,五(1)班的40个同学都去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植3棵,全班同学能植这批树苗的一半还多20棵。

如果这批树苗平均分给五(1)班的同学去植,平均每人植多少棵?练三:1.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

(完整版)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经典整理

(完整版)小学奥数行程问题经典整理

第一讲行程问题(一)教学目标:1、比例的基本性质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知识点拨:发车问题(1)、一般间隔发车问题。

用3个公式迅速作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相遇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行人速度)×追及事件时间间隔汽车间距=汽车速度×汽车发车时间间隔(2)、求到达目的地后相遇和追及的公共汽车的辆数。

标准方法是:画图——尽可能多的列3个好使公式——结合s全程=v×t-结合植树问题数数。

(3)当出现多次相遇和追及问题——柳卡火车过桥火车过桥问题常用方法⑴火车过桥时间是指从车头上桥起到车尾离桥所用的时间,因此火车的路程是桥长与车身长度之和.⑵火车与人错身时,忽略人本身的长度,两者路程和为火车本身长度;火车与火车错身时,两者路程和则为两车身长度之和.⑶火车与火车上的人错身时,只要认为人具备所在火车的速度,而忽略本身的长度,那么他所看到的错车的相应路程仍只是对面火车的长度.对于火车过桥、火车和人相遇、火车追及人、以及火车和火车之间的相遇、追及等等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分析题目的时候一定得结合着图来进行.接送问题根据校车速度(来回不同)、班级速度(不同班不同速)、班数是否变化分类为四种常见题型:(1)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最常见)(2)车速不变-班速不变-班数多个(3)车速不变-班速变-班数2个(4)车速变-班速不变-班数2个标准解法:画图+列3个式子1、总时间=一个队伍坐车的时间+这个队伍步行的时间;2、班车走的总路程;3、一个队伍步行的时间=班车同时出发后回来接它的时间。

时钟问题: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

(完整版)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

(完整版)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

(完整版)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第三部分行程问题【专题知识点概述】行程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重要应用题,在历次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

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

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

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掌握这三个数量关系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

在解答行程问题时,经常采取画图分析的方法,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

一、行程基本量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t)、速度(v)和路程(s)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速度×时间=路程可简记为:s = vt(2)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t = s÷v(3)路程÷时间=速度可简记为:v = s÷t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重点难点解析】1.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2.平均速度的概念3.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1.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习题精讲】【例1】(难度等级※)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上坡路,8千米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1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分析与解】法一:先求出去的时间,再求出返回的时间,最后转化为时刻。

①邮递员到达对面山里需时间:12÷4+8÷5=4.6(小时);②邮递员返回到邮局共用时间:8÷4+12÷5+1+4.6 =2+2.4+1+4.6 = l0(小时)③邮递员回到邮局时的时刻是:7+10-12=5(时).邮递员是下午5时回到邮局的。

小学奥数 行程问题1

小学奥数  行程问题1

行程问题(1)例1: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对开出。

客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货车的 速度是客车的80%,相遇后客车继续行3.2小时到达B 地。

A 、B 两地相距 多少千米?思考:如果把“相遇后客车继续行3.2小时到达B 地”改为“相遇后货车继续行3.2小时到达A 地”,该怎样解答?例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A 、B 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 货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01,当货车行到全程的2413时,客车已行了全程的85。

A 、B 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练习: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上海、北京两地相对开出。

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51,相遇时客车所行路程是货车的45,上海和北京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例3: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相遇后,甲继续向B 地走,乙 马上返回往B 地走,甲从A 到B 地,比乙返回B 地迟到0.5小时。

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43,甲从A 地到B 地共用了多少小时?练习:1、一辆汽车把货物从甲地运往乙地往返只用了5小时,去时所用的时间是回来的121倍,去时每小时比回来时慢17千米。

汽车往、返共行了多少千米?2、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匀速前进。

如果每人按一定 的速度前进,则4小时相遇;如果每人都比原计划每小时少走1千米,则5 小时相遇。

求A 、B 两地的路程。

能力检测:1、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开往B 地,当甲车行至A 、B 两地中点时,乙车行了A 、B 两地路程的53;当甲车到达B 地时,乙车已超过B 地24千米。

求A 、B 两 地的路程。

ACB 2、客车和货车从A 地驶向B 地,货车比客车提前32小时出发,结果同时到达B 地,已知两地相距240千米,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5∶4,客车每小时行多 少千米?3、甲、乙两人同时骑自行车从东、西两镇相向而行,甲和乙的速度比是3:4。

已知甲行了全程的31,离相遇点还有20千米,相遇时甲比乙少行多少千米?4、摩托车和小汽车同时从A 地出发,沿长方形的路两边行驶,结果在B 点相遇。

小学数学奥数题-----行程问题-有答案

小学数学奥数题-----行程问题-有答案

顺流 B
逆流
8
A
10
图36——1
分析:因为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所以顺流比 逆流每小时快6千米。如果怒六时也行8小时, 则只能到A地。那么A、B的距离就是顺流比逆 流8小时多行的航程,即6×8=48千米。而这 段航程又正好是逆流2小时所行的。由此得出 逆流时的速度。列算式为:
(3+3)×8÷(10—8)×10=240(千米)
1
3
1

甲 图35——4
分析:如图所示,汽车到达甲班学生下车的地方 又返回到与乙班学生相遇的地点,汽车所行路 程应为乙班不行的7倍,即比乙班学生多走6倍, 因此汽车单程比乙班步行多(6÷2)=3 (倍)。
汽车返回与乙班相遇时,乙班步行的路程与甲班 学生步行到机场的路程相等。由此得出汽车送 甲班学生下车地点到几长的距离为学校到机场 的距离的1/5。列算式为 24÷(1+3+1)=4.8(千米)
小张50分钟走的路程:6÷60×50=5(千米)
小张2小时10分后共行的路程:10+5÷(50÷10)=11 (千米)
两人行2小时10分后相距的路程:24—(8+11)=5(千米)
两人共同行5千米所需时间:5÷(4+6)=0.5(小时)
相遇时间:2小时10分+0.5小时=2小时40分
行程问题(三)
(20+x)×6=(20—x)×6×1.5
x=4
答: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
例题2:有一船行驶于120千米长的河中,逆行 需10小时,顺行要6小时,求船速和水速。
分析:这题条件中有行驶的路程和行驶的时间,这样可 分别算出船在逆流时的行驶速度和顺流时的行驶速度, 再根据和差问题就可以算出船速和水速。列式为

(完整版)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完整版)小学奥数行程问题汇总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s=v×t)速度=路程÷时间(v=s÷t)时间=路程÷速度(t=s÷v)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一、求平均速度。

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v平=s总÷t总例题: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90千米到达某地,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求摩托车驾驶员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分析:要求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必须知道摩托车“往”与“返”的总路程和“往”与“返”的总时间.摩托车“往”行了90千米,“返”也行了90千米,所以摩托车的总路程是:90×2=180(千米),摩托车“往”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所用时间是:90÷30=3(小时),摩托车“返”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所用时间是:90÷45=2(小时),往返共用时间是:3+2=5(小时),由此可求出往返的平均速度,列式为:90×2÷(90÷30+90÷45)=180÷5=36(千米/小时)1、山上某镇离山下县城有60千米路程,一人骑车从某镇出发去县城,每小时行20千米;从县城返回某镇时,由于是上山路,每小时行15千米。

问他往返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2、小明去某地,前两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之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开了2小时,刚好到达目的地,问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小王去爬山,上山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他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在平地上行驶2.5小时,每小时行驶42千米;在上坡路上行驶1.5小时,每小时行驶30千米;在下坡路上行驶2小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正好到达乙地。

求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总结:求平均速度:时间一定(v1+v2)÷2;路程一定2v1v2÷(v1+v2),牢记平均速度公式,就不会错。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

奥数四年级行程问题

第三部分行程问题第一讲行程基础【专题知识点概述】行程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重要应用题,在历次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

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过桥问题、流水行船问题、环形行程问题等等。

行程问题思维灵活性大,辐射面广,但根本在于距离、速度和时间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即:距离=速度⨯时间,时间=距离÷速度,速度=距离÷时间。

在这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掌握这三个数量关系式,是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

在解答行程问题时,经常采取画图分析的方法,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分析、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

一、行程基本量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t)、速度(v)和路程(s)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1)速度×时间=路程可简记为:s = vt(2)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t = s÷v(3)路程÷时间=速度可简记为:v = s÷t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二、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的基本关系式为: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总时间=总路程÷平均速度;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重点难点解析】1.行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2.平均速度的概念3.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竞赛考点挖掘】1.注意观察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习题精讲】【例1】(难度等级※)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山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上坡路,8千米下坡路。

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停留1小时以后,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法一:先求出去的时间,再求出返回的时间,最后转化为时刻。

①邮递员到达对面山里需时间:12÷4+8÷5=4.6(小时);②邮递员返回到邮局共用时间:8÷4+12÷5+1+4.6 =2+2.4+1+4.6 = l0(小时)③邮递员回到邮局时的时刻是:7+10-12=5(时).邮递员是下午5时回到邮局的。

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及答案【三篇】

四年级奥数行程问题及答案【三篇】

【导语】海阔凭你跃,天⾼任你飞。

愿你信⼼满满,尽展聪明才智;妙笔⽣花,谱下锦绣第⼏篇。

学习的敌⼈是⾃⼰的知⾜,要使⾃⼰学⼀点东西,必需从不⾃满开始。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四年级奥数⾏程问题及答案【三篇】》供您查阅。

【第⼀篇】甲、⼄两个港⼝之间的⽔路长300千⽶,⼀只船从甲港到⼄港,顺⽔5⼩时到达,从⼄港返回甲港,逆⽔6⼩时到达。

求船在静⽔中的速度和⽔流速度? 解答:由题意可知,船在顺⽔中的速度是300÷5=60千⽶/⼩时,在逆⽔中的速度是300÷6=50千⽶/⼩时,所以静⽔速度是(60+50)÷2=55千⽶/⼩时,⽔流速度是(60-50)÷2=5千⽶/⼩时。

【第⼆篇】某船在静⽔中的速度是每⼩时15千⽶,它从上游甲地开往下游⼄地共花去了8⼩时,⽔速每⼩时3千⽶,问从⼄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顺⽔速度是15+3=18千⽶/⼩时,从甲地到⼄地的路程是18×8=144千⽶,从⼄地返回甲地时是逆⽔,逆⽔速度是15-3=12千⽶/⼩时,⾏驶时间为144÷12=12⼩时。

【第三篇】A、B两港相距360千⽶,甲轮船往返两港需35⼩时,逆流航⾏⽐顺流航⾏多花了5⼩时。

⼄轮船在静⽔中的速度是每⼩时12千⽶,⼄轮船往返两港要多少⼩时? 解答:⾸先要求出⽔流速度,由题意可知,甲轮船逆流航⾏需要(35+5)÷2=20⼩时,顺流航⾏需要 20-5=15⼩时,由此可以求出⽔流速度为每⼩时[360÷15-360÷20]÷2=3千⽶,从⽽进⼀步可以求出⼄船的顺流速度是每⼩时 12+3=15千⽶,逆⽔速度为每⼩时12-3=9千⽶,最后求出⼄轮船往返两港需要的时间是360÷15+360÷9=64⼩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四讲行程问题---相遇问题专题简析: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相背问题和追及问题。

这一周我们来学习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行程问题。

解答行程问题时,要理清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紧扣基本数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来思考,对具体问题要作仔细分析,弄清出发地点、时间和运动结果。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遇问题。

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

根据题意,出发时甲乙两人相距2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缩短6+4=10千米,这也是两人的速度和。

所以,求两人几小时相遇,就是求20千米里面有几个10千米。

因此,两人20÷(6+4)=2小时后相遇。

练习一-可编辑修改-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

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

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例2: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

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后再回头向陆亮跑去。

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分析与解答:要求狗共行了多少米,一般要知道狗的速度和狗所行的时间。

根据题意可知,狗的速度是每分钟行500米,关键是要求出狗所行的时间,根据题意可知:狗与主人是同时行走的,狗不断来回所行的时间就是王欣和陆亮同时出发到两人相遇的时间,即2000÷(110+90)=10分钟。

所以狗共行了500×10=5000米。

练习二1,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

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

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可编辑修改-2,A、B两地相距4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

一只燕子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和甲车同时出发向乙车飞去,遇到乙车又折回向甲车飞去。

这样一直飞下去,燕子飞了多少千米,两车才能相遇?3,甲、乙两个车队同时从相隔33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队每小时行60千米,乙队每小时行50千米。

一个人骑摩托车以每小时行80千米的速度在两车队中间往返联络,问两车队相遇时,摩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例A: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于同一地方同时相背而行,一个向东,一个向西,5小时后两人相隔多少千米?例B: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于同一地方同时相背而行,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几小时后两人相隔48千米?练习1: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每小时行12千米,两人于同一地方同时相背而行,一个向南,一个向北,几小时后两人相隔88千米?练习2:甲每小时行17千米,乙每小时行24千米,两人于同一地方同时相-可编辑修改-背而行,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几小时后两人相隔164千米?例3: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背问题。

所谓相背问题是指两个运动的物体作背向运动的问题。

在相背问题中,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仍然成立,根据题意,甲乙两人共行的路程应该是54-18=36千米,而两人每小时共行7+5=12千米。

要求几小时能行完36千米,就是求36千米里面有几个12千米。

所以,36÷12=3小时。

练习三1,甲车每小时行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千米,两车于相隔1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65千米?。

2,甲每小时行9千米,乙每小时行7千米,甲从南庄向南行,同时乙从北庄向北行。

经过3小时后,两人相隔60千米。

南北两庄相距多少千米?3,甲每小时行11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甲从南庄向南行,同时乙从北庄向北行。

经过3小时后,两人相隔80千米。

南北两庄相距多少千米?4,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的路程是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

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可编辑修改-5,东西两镇相距3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的路程是乙的3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86千米。

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例4: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4千米的两地同时向东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

几小时后甲可以追上乙?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追及问题。

根据题意,甲追上乙时,比乙多行了24千米(路程差)。

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甲每小时比乙多行13-5=8千米(速度差),即甲每小时可以追上乙8千米,所以要求追上乙所用的时间,就是求24千米里面有几个8千米。

因此,24÷8=3。

小时甲可以追上乙。

练习四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城同向而行,乙在前甲在后,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

几小时后甲可追上乙?2,解放军某部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目的地前进,8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摩托车以每小时54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

多长时间后,通讯员能赶上队伍?-可编辑修改-3,小华和小亮的家相距38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笔直的路上行走,小华每分钟走65米,小亮每分钟走55米。

3分钟后小华追上小亮吗?此时两人相距多少米?4,小宁和小静的家相距48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笔直的路上行走,小宁每分钟走85米,小静每分钟走55米。

5分钟后小宁追上小静吗?此时两人相距多少米?例5:甲、乙两沿运动场的跑道跑步,甲每分钟跑290米,乙每分钟跑270米,跑道一圈长400米。

如果两人同时从起跑线上同方向跑,那么甲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第一次追上乙?。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封闭线路上的追及问题。

甲和乙同时同地起跑,方向一致。

因此,当甲第一次追上乙时,比乙多跑了一圈,也就是甲与乙的路程差是400米。

根据“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即可求出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400÷(290-270)=20分钟。

练习五1,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小强每分钟跑300米,小星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小强第一次追上小星?2,光明小学有一条长200米的环形跑道,亮亮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

亮亮每秒跑6米,晶晶每秒跑4米,问:亮亮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可编辑修改-3,甲、乙两人绕周长1000米的环形广场竞走,已知甲每分钟走125米,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

现在甲在乙后面250米,乙追上甲需要多少分钟?4,甲、乙两人绕周长1200米的环形广场竞走,已知甲每分钟走80米,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

现在甲在乙后面240米,乙追上甲需要多少分钟?5,甲、乙两人绕周长1540米的环形广场竞走,已知甲每分钟走160米,。

乙的速度是甲的3倍。

现在甲在乙后面260米,乙追上甲需要多少分钟?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专题简析:行船问题是指在流水中的一种特殊的行程问题,它也有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因此,它比一般行程问题多了一个水速。

在静水中行船,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船速,逆水的速度叫逆水速度,顺水下行的速度叫顺水速度。

船在水中漂流,不借助其他外力只顺水而行,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叫水流速度,简称水速。

行船问题与一般行程问题相比,除了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外,-可编辑修改-还有如下的特殊数量关系: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例1:货车和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8千米处相遇。

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由条件“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可知货、客车的速度和是48+42=90千米。

由于货车比客车速度快,当货车过中点18千米时,客车距中点还有18千米,因此货车比客车多行18×2=36千米。

因为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多行48-42=6千米,这样货车多行36千米需要36÷6=6小时,即两车相遇的时间。

所以,两地相距90×6=540千米。

练习一1,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20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

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求全程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6千米处相遇。

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4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

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可编辑修改-4,快车和慢车同时从南北两镇相对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后,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

问此时慢车相距中点多少千米?此时慢车已行多少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对开出,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经过3小时后,甲车已驶过中点30千米,这时甲车与乙车还相距18千米。

问此时乙车相距中点多少千米?此时乙车已行多少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6,快车和慢车同时从南北两镇相对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30千米,。

经过3小时后,快车已驶过中点10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4千米。

问此时慢车行多少千米?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例2: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30米、40米、50米,甲、乙在A地,而丙在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遇乙后10分钟和甲相遇。

A、B两地间的路长多少米?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和乙相遇后又经过10分钟和甲相遇,10分钟内甲丙两人共行(30+50)×10=800米。

这800米就是乙、丙相遇比甲多行的路程。

乙每分钟比甲多行40-30=10米,现在乙比甲多行800米,也就是行了80÷10=80分钟。

因此,AB两地间的路程为(50+40)×80=7200米。

练习二1,甲每分钟走75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100米,甲、乙从东镇,丙人西镇,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3分钟再遇到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