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模具问题改善方法
模具改善计划方案

模具改善计划方案背景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用于塑造各种材料,制造出零件和产品。
但是,不可避免地,模具也会存在磨损、变形、断裂等问题,这些问题将会给生产带来延误、降低生产效率等问题。
因此,及时对模具进行改善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本文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行的模具改善计划方案,以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及减少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计划方案1. 改善保养制度制定适当的模具保养制度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模具的磨损程度,清洁其表面,及时补充润滑油,以降低磨损和保护模具表面。
另外,还应安排专人进行模具的定期保养和检查。
2. 模具设计的改进模具设计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a. 提高材料的质量选用更好的模具材料,可以提高模具的强度和硬度,从根本上降低模具磨损的概率。
b. 优化模具结构优化模具的结构可以降低模具的磨损程度。
如添加一些防磨损零件、减小松动和更换容易磨损的零件等措施。
c. 加强模具的防腐蚀能力模具长期使用可能会受到环境的侵蚀,尤其是在潮湿的环境里容易生锈。
因此,加强模具的防腐蚀能力,对延长模具使用寿命有非常大的帮助。
3. 加强维修管理及时对模具进行维修及更换是保证模具长期使用的重要措施。
要根据模具的使用年限和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检查和维修频率。
定期对模具进行全面维修,如拆除模具零部件,进行清洗、保养、检查磨损,更换损坏部件等,以保证模具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结论通过以上几种改善措施,可以使模具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降低了维修成本,并大大提高了产量,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要制定好模具改善计划,注重模具维修管理的细节,以达到更好的生产效果。
模具改善方案怎么写

模具改善方案怎么写引言模具改善是指通过对模具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模具的质量、效率和寿命。
在模具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模具磨损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等。
这时候,制定一个有效的模具改善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模具改善方案的几个关键步骤,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用技巧。
步骤一:问题识别和分析在制定模具改善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准确地识别和分析模具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具问题:•模具磨损严重•产出品质量下降•生产效率低下•维修和更换模具的频率过高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确定模具存在的具体问题,并进行记录和分类。
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问题识别和分析:•视觉检查:对模具表面进行检查,观察是否存在裂纹、磨损等问题。
•测量和检测:使用测量工具对模具尺寸进行测量,以确定是否存在变形或几何误差。
•数据分析:对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模具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瓶颈。
步骤二:目标设定和优先级排序在识别和分析问题后,接下来需要设定改善目标,并确定优先处理的问题。
一个好的模具改善方案应该能够解决核心问题,提高模具的效率和质量。
设定目标时,可以采用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明确定义改善的具体目标,如减少模具更换次数、提高生产效率等。
•Measurable(可衡量):设定可以衡量改善效果的指标,如节约的时间、减少的成本等。
•Achievable(可实现):确保设定的目标是可实现的,不过于理想化。
•Relevant(相关):将目标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需求相匹配。
•Time-bound(有时间限制):设定一个明确的时间范围,使目标有明确的约束。
确定优先级时,可以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影响范围和可改善的效果等因素进行排序。
步骤三:寻找解决方案在设定目标之后,需要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模具改善方案:•材料改进:选择更耐磨、耐腐蚀的材料,以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结构优化:通过对模具结构进行改进,提高模具的刚性和稳定性,减少变形和磨损。
注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注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飞边(披锋)1. 问题描述- 这飞边就像塑料偷偷长出来的小翅膀,在注塑件的边缘或者分型面那里冒出来,看着可闹心了。
就像好好的一块蛋糕,边缘突然多出了一些不规则的奶油坨坨。
2. 解决方案- 首先得检查模具的合模力。
要是合模力不够,那塑料就会像调皮的小孩从门缝里挤出来。
适当增加合模力,把模具紧紧抱住,让塑料乖乖待在该待的地方。
- 模具的磨损也会导致飞边。
就像穿破了的鞋子会漏脚指头一样,磨损的模具缝隙变大了。
这时候就得修模啦,把那些磨损的地方补一补或者磨平。
- 注塑压力也不能太大。
如果压力太大,塑料就像被大力士猛推的水,到处乱流。
降低注塑压力,找到一个合适的值,既能把模具填满,又不会让塑料溢出来。
二、短射(缺料)1. 问题描述- 短射就像给一个杯子倒水,结果没倒满一样。
注塑件看着不完整,有些地方该有塑料的却空着,就像一个没发育好的小怪物。
2. 解决方案- 先看看注塑压力是不是太小。
压力小的话,塑料就像没力气的小蚂蚁,爬不到模具的每个角落。
增加注塑压力,让塑料充满整个模具型腔。
- 塑料的流动性也很关键。
如果塑料太黏,就像浓稠的糨糊,很难流到模具的远端。
这时候可以提高料筒温度,让塑料变得稀一点,流动性更好,就像把糨糊加热变成稀粥一样,能顺利流到各个地方。
- 浇口尺寸也可能有问题。
要是浇口太小,就像一个小得可怜的水龙头,水流不出来多少。
适当扩大浇口尺寸,让塑料能畅快地流进模具。
三、气泡(气穴)1. 问题描述2. 解决方案- 注塑速度可能太快了。
塑料像一阵风呼呼地冲进模具,把空气都裹在里面了。
降低注塑速度,让塑料慢慢流进去,就像散步一样,这样空气就有机会跑出来了。
- 模具的排气也很重要。
如果模具没有排气孔或者排气不良,空气就被困在里面出不来。
在模具上开排气槽或者使用透气钢材料,给空气一条逃跑的路。
- 塑料干燥不彻底也会产生气泡。
如果塑料里有水份,加热的时候就会变成水蒸气,形成气泡。
模具问题点总结及改善方法

模具问题点总结及改善方法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模具的问题。
模具在生产中可是个“核心角色”,没有它,产品就像缺了腿的蜈蚣,走不动。
可是,模具也不是总能顺风顺水,时不时地就会有点小麻烦。
这时候,咱们就得好好“琢磨琢磨”,找出问题的根源,想办法解决。
要知道,问题来了,咱们可不能慌张,得先冷静下来,看看是什么原因。
模具不合格,可能是材料不对劲,或者设计上出了岔子。
这就像做菜,食材不新鲜,出来的菜肴肯定没味道。
咱们得“深挖”一下这些问题。
比如说,模具的寿命短得吓人,真让人感到心累。
这时候,得好好看看使用的材料是不是够硬气,能不能撑得住频繁的使用。
模具的保养也非常重要,像小孩儿一样,要经常关心、维护。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会被大家忽视,结果就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啊,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说到模具的设计,嘿,这可是个大工程。
很多时候,设计师一时“兴起”,搞出来的模具形状复杂得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样一来,生产时就容易出现误差,真是得不偿失啊。
我们得明白,设计要简洁实用,像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大多数情况下,简单的设计反而能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避免问题,设计师和工程师之间得多沟通,多交流,把想法摊开来讨论,这样才能减少误解。
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也得小心翼翼。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模具的使用效果。
就像开车,技术好的人,车子开得稳,技术差的人,容易出事故。
所以,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得让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用模具,注意事项有哪些。
就算再忙,也得把这个环节搞好,绝对不能草率。
如果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静”。
要知道,有时候小问题不及时解决,最后可能会演变成大麻烦。
像是漏水的水龙头,初始只是小滴水,等你发现时,整个厨房都淹了。
所以,及时排查,及时处理,是王道。
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随时收集操作员的意见,及时了解模具的使用情况。
咱们还得考虑到模具的升级换代。
就像人一样,时间一长,总得更新换代,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塑料模具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1. 精度不够:在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如果精度不够,会导致产品尺寸和形状的不一致,影响产品的质量。
改进方法可以通过使用高精度加工设备和工艺,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来提高精度。
2. 成型件表面质量不良:塑料模具中常常会出现成型件表面出现纹痕、气泡、疤痕等问题,影响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改进方法可以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提高模具表面光洁度,调整模具温度和冷却系统等。
3. 模具寿命短:塑料模具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磨损、疲劳断裂等问题,导致模具寿命较短。
改进方法可以选择耐磨性好的材料制作模具,增加模具的强度和硬度,正确使用和维护模具等。
4. 模具结构复杂:一些塑料模具的结构比较复杂,设计和制造难度大,容易出现问题。
改进方法可以使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CAD/CAM技术,优化模具结构,简化模具制造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生产周期长:一些塑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周期较长,影响生产进度和交货时间。
改进方法可以使用模具快速制造技术,如快速加工和快速制造等,缩短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周期。
6. 模具排气不畅:在塑料模具制造过程中,如果模具的排气不畅,容易产生气泡等缺陷,影响产品质量。
改进方法可以优化模具的设计和加工过程,设置合适的排气口和排气系统,并通过模具试验和调整来改善排气效果。
7. 模具变形:一些大尺寸或复杂结构的塑料模具在使用中容易发生变形,影响产品的尺寸精度和外观。
改进方法可以通过增加模具的刚性和稳定性,使用优质的模具材料,控制模具温度和冷却系统等来减少模具变形。
塑料模具设计常见问题的改进方法主要包括提高精度、改善表面质量、增加模具寿命、简化结构、缩短生产周期、优化排气系统和控制模具变形等。
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可以提高塑料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模具生锈原因及改善措施

模具生锈原因及改善措施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其使用范围广泛。
但是,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模具生锈的问题,影响其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
那么,模具生锈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采取措施来解决模具生锈问题呢?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原因:1.环境湿度过高模具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环境湿度过高是模具生锈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是因为湿度过高会导致模具表面水分过多,而水分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氧化成分从而导致生锈问题。
2.存放不当存放不当也是导致模具生锈的原因之一,如果把模具随意地放在通风不良的地方,或者在潮湿的地方存放,模具的表面就很容易被腐蚀,形成锈斑。
3.不加保护在模具生产完毕之后,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模具表面就会暴露在空气中而且该处与空气接触的时间长,很容易形成铁锈、腐蚀等问题。
改善措施:1.控制环境湿度对于模具来说,环境湿度是我们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通风、除湿、空调等措施来降低环境湿度,进而减少模具的生锈情况。
毕竟,干燥的环境下模具的表面不容易潮湿,而不容易被腐蚀。
2.加强定期维护要保证模具的表面不被氧化和腐蚀,我们需要加强定期的维护保养。
好的维护方式是通过刷油或者其他特定的表面涂层来保护模具的表面,这可以有效地防止模具生锈和氧化。
3.正确存放模具在模具生产完毕之后,我们要正确的存放模具。
最好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可以选择专门存储模具的仓库,来防止模具受到有害环境的腐蚀。
综上所述,模具生锈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控制环境湿度、加强定期维护以及正确存储模具三个方面入手,以便保证模具长久使用不受腐蚀,保证我们的生产效率。
模具修复的四种方式

模具修复的四种方式模具修复的四种方式模具在现代工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质量直接决定产品的质量。
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精度、缩短模具的制造周期,是许多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但在模具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塌角、变形、磨损、甚至折断等失效形式。
所以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带模具修复的四种方式介绍,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氩弧焊修复利用连续送进的焊丝与工件之间燃烧的电弧作热源,由焊炬喷嘴喷出的气体保护电弧来进行焊接的。
目前氩弧焊是常用的方法,可适用于大部分主要金属,包括碳钢、合金钢。
溶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焊适用于不锈钢、铝、镁、铜、钛、锆及镍合金,由于价格低,被广泛用于模具修复焊,但焊接热影响面积大、焊点大等缺点,目前在精密模具修补方面已逐步补激光焊所代替。
模具修补机修复模具修补机是修复模具表面磨损、加工缺陷的高新设备。
模具修补机强化模具寿命长,经济效益好。
可以应用各种铁基合金(碳钢、合金钢、铸铁)、镍基合金等各种金属材料模具及工件的表面强化及修复并大幅提高使用寿命。
1.模具修补机的原理其是利用高频电火花放电原理,对工件进行无热堆焊来修补金属模具的表面缺陷与磨损,主要特点是热影响区域小,模具修复后不会变形,不用退火,无应力集中,不出现裂纹,保证了模具的完好性;也可以利用它的强化功能对模具工件进行表面强化处理,满足模具的耐磨性、耐热性、耐蚀性等性能要求。
2.应用范围模具修补机可用于机械、汽车、轻工、家电、石油、化工及电力等行业,用于热挤压模具、温挤压膜具、热锻摸、轧辊以及关键零件等的修复与表面强化处理。
例如,可应用ESD—05型电火花堆焊修复机对磨损、碰伤、划痕的注射模补焊,以及对压铸模如锌铝压铸模的锈蚀、脱落、损伤修复。
机器功率900W,输入电压AC220V,频率50~500Hz,电压范围20~100V,输出百分比10%~100%。
电刷镀修复电刷镀技术是采用一种专用直流电源设备,电源的正极接镀笔,作为刷镀时的阳极;电源的负极接工件,作为刷镀时的`阴极,镀笔通常采用高纯细石墨块作为阳极材料,石墨块外面裹上棉花和耐磨的涤棉套。
模具改善计划方案

模具改善计划方案背景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模具成为了批量生产中重要的工具。
然而,一些制造厂家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模具使用寿命短、生产效率低下以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制定一项有效的模具改善计划方案对于很多制造厂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目标制定针对模具改善的计划方案,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方案对模具进行维护首先,需要对模具进行定期维护,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维护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清洁模具表面:在模具使用中,灰尘和细小的颗粒会积聚在表面上,如果不及时清理,可能会导致模具磨损,影响质量。
因此,每天使用后需要用油布擦拭模具表面,并保持干燥。
•涂抹防锈油:模具表面容易受潮,因此在维护时需要涂抹一层防锈油,以保持模具的表面光洁,并防止生锈。
•检查模具损坏情况:在维护时需要对模具进行检查,如有变形或磨损,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将模具进行优化除了定期维护外,还需要对模具进行优化,以提高其使用寿命和质量。
•修改模具的结构:一些模具在长期使用中,存在结构问题,如强度不足等。
对于这些模具,可以通过修改结构来增强其强度,并提高其使用寿命和质量。
•更新材质:对于一些特殊模具,若使用普通材质,可能会导致模具寿命较短,或者难以保持质量稳定。
因此,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更换耐磨性更强或更适合的材料,能够提高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训练模具操作员除了对模具本身的维护和优化外,操作员的技术水平对使用寿命和质量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操作员的技能培训。
•培训操作技能:操作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保证模具不受到额外损坏,同时在生产中保证时间效率。
•加强操作意识:操作员需要意识到模具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其使用寿命和质量的改善关乎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需要加强对模具的操作意识,对模具进行细致且精细的操作,给模具以合适的“待遇”。
总结模具改善计划方案基于对模具的维护和优化,结合对操作员的技术要求,能够让模具在生产中发挥出更好的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大
1、凹凸模间隙太松加大凸模或减少凹模
2、成形块直身太浅、R太大加高成形块减小R位
3、压筋压太少追加压筋
4、凹模顶底弹力太小加大弹力
5、角度偏大研磨角度
6、凸凹模未锁紧紧固螺丝或定位
7、凸凹模边多边少重新调整间隙
8、凸模深度不够调整凸模高度
偏小
1、凸凹间隙太紧加大间隙
2、成形块直身太深R位太小减少成形块直身或加大R位
3、压筋压得太深降低压筋
4、凹模顶底力太小加大顶底顶力
5、凹凸角位偏小调整角度
6、凸凹模未固定固定凸凹模
7、凸凹间隙边多边少重新调整间隙
8、凸凹深度未到位调整深度
偏高
1、成形R位太小加大R位
2、压筋太小加深压筋
3、定位太松固定定位
4、凸凹间隙太紧放松间隙
5、剪口落料太多减少开料尺寸
6、凸模压得太深把凸模上升
7、凸凹不垂直调整凸凹垂直度
偏低
1、成形R位太大缩小R位
2、压筋太少加大压筋
3、定位太紧研磨定位
4、凸凹间隙太松调整间隙
5、剪口落料不够增加开料尺寸
6、凸模压得不够调整凸模深度
7、凸凹不垂直调整凸凹垂直度
不脱料
1、缺少或顶料力不够增加顶料或加大顶料力
2、冲孔冲头太长缩短冲头
3、外脱或内脱太紧或太低调整间隙增高内外脱
4、未退磁或油类太多太浓退磁或更换油类
5、冲头变形修理或更换冲头
6、角度偏小或让位不够调整角度加大让位
孔径不良
1、冲头同镶件间隙不符调整冲头同镶件间隙
2、冲孔后变形成形后冲孔
3、冲头同镶件材质不够硬更换或调整冲头同镶件
4、压料未到位调整压料
5、烧公烧镶件省或更换公同镶件
6、冲头或镶件崩角研磨或更换冲头同镶件
拉料
1、压料不够增加压料力或追加压筋
2、余料太多减少余料
3、冲头同镶件加钝研磨冲头同镶件
4、间隙不符调整间隙
产品擦伤
1、光洁度太粗省光洁度
2、间隙太紧调整间隙
3、油类不够增加油类
4、有异物去除异物
5、凹模有印省光洁度
6、米位不够省R位
产品压印
1、顶料销太利省顶料销光洁度
2、压得太深压力太大调整压力
3、顶料销孔螺丝孔销钉孔不够光滑省顶料销螺丝销钉孔
4、凸凹模上有压印省平压卯
5、凸凹模上有异物/产品有异物去除异物
正批锋
1、间隙不符调整间隙
2、硬度不够更换或调整硬度
3、铲模研磨刀口或更换刀口
4、烧公或烧模省烧公或烧模、研磨,烧公或烧模更换公同镶件
5、油类不够增加油类
6、单剪口调整间隙,研磨刀口
7、崩角研磨或更换刀口
8、刀口钝研磨刀口
反批锋
1、外脱料太高弹力太大降低外脱料减少弹力
2、间隙太大调整间隙
拉深起皱
1、弹簧力不够增加弹簧力
2、R位不够光省R位
3、走料不够增加走料
4、间隙不符调整间隙
5、油类不当更换油类
6、压力不够增加压力
7、转速太快减少转速
拉深破裂
1、R位不够增大R位
2、光滑不够抛光
3、拉深行程太多减少拉深行程
4、间隙不符调整间隙
5、边多边少调整间隙
6、拉深油不当更换拉深油
7、弹簧力不够增加弹簧力
8、转速太快减少转速
9、材质太硬更换材质
10、拉深力太小增加拉深力
平面度不良
1、压力不够调整压力
2、脱料不均调整脱料
3、材质不当更换材质
V折模可能产生的不良现象
1、角度偏大偏小调整角度深度
2、V折边有印省V折模边
3、平面度超差硬成型冲及凹模
取放料物方便性探讨
1、非特别材料:模具要退磁
2、连续模的落料:不是直接掉料的应加吹气或磨斜度
3、导柱的设计应考虑取放材料及材料宽窄
4、材料卸压及顶料的平面度
5、模具应有材料固定位
冲头折断分析
1、塞屎
2、冲头直身太长
3、冲头无固定
4、冲头小材料厚
5、间隙不符
6、刀口不对
7、内脱料让位不够
8、冲头太脆或不够硬
9、冲头变形
折弯角度不良(偏大、偏小)
1、成形间隙大调整成形间隙为合理状态
2、成形深度不够加深成形浓度不合理状态
3、顶针顶料不顺修正顶针与轧弯距离,修正弹力大小不均
4、R圆角过大减小R圆角,不良结果:会有拉伤
偏小原因同偏大问题点修正对策相反
折弯边高度不良
偏高:1、设计展开
2.拉料
3、折弯R过大
产品不脱料
1、弹力太小加大弹簧力度
2、冲头太紧重新修正过紧位置
3、顶针孔到轧弯边距离太大修正顶针孔到边的距离
4、角度小调整气压,骨位降低
5、间隙紧调整成形间隙为合理状态
6、脱料力不平衡修正平衡力度
孔径不良
孔过大:1、拉料孔变形、变大加大弹弓力度,减小拉料,加刻印
2、冲头研磨不标准、过大按标准重新研磨
3、冲针不圆修正重磨
孔过小:1、压线太深,孔挤小减低压线
2、冲头研磨过小重新研磨
拉料现象
1、单边折弯有拉料做档块结构
2、成形力度不够,弹力过小,成形会拉料加大上下弹力
产品擦伤
1、间隙不合理、偏小调整间隙
2、模板硬度不够加硬
3、R角不够圆滑研磨R
4、板件表面光洁度达不到要求
产品压印
1、与产品接触面凸起位修正光滑且圆角过度
批锋
正批锋:1、间隙过大
2、间隙过小
3、刀口不利
反批锋:1、内脱高模面太多
2、产品分离不顺畅
拉伸起皱
1、凸凹模不够光滑抛光凸凹模
2、上下模压力太小加大上下模弹弓、气顶力度
3、凸凹模间隙配对不均匀重新调整间隙
4、周边无压料筋加压筋
拉深破裂
1、R角不够大、光滑
2、压料力太大
3、R角位硬度不够
平面度不良
1、下模脱料,压力不够大加大脱料力为气顶,弹力胶
2、上模脱料不均匀,产品变形更改上模脱料结构
V曲可能产生不良现象
1、角度大调整啤机上升调整V曲深度变浅
2、角度偏小与上述相反
3、V曲时擦伤严重加大R位不良影响角度
取放料的方便性探讨
1、管位直身位要高顶针面二个料厚,管位尽量不采用管轧弯边
冲头折断分析
1、冲孔堵屎
2、冲针在孔里摩擦不顺
3、冲针太小无加强
4、脱料不顺
操作规程
1、上落模操作规程
上模前:首先检查啤机闭合高度是否够,模具螺丝是否紧固
下模前:详细填写好模具调试管制单。